CN102655295A -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5295A
CN102655295A CN2011100574337A CN201110057433A CN102655295A CN 102655295 A CN102655295 A CN 102655295A CN 2011100574337 A CN2011100574337 A CN 2011100574337A CN 201110057433 A CN201110057433 A CN 201110057433A CN 102655295 A CN102655295 A CN 102655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shell
substrate
metal shell
pi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74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培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574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52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5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5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型插头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复数端子与一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与复数插孔;所述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孔中;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一基板、一侧板与一第一弹片,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弹片弯折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金属壳体以其侧板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第一纵长侧壁,并且弹片穿伸通过所述插孔,使所述第一基板靠抵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底侧;所述薄型插头连接器另可包含一组装结合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其中一纵长侧壁的侧盖壳。

Description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薄型插头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以与一插座连接器配合使用的薄型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台湾新型证书号M387390所揭露的一种薄型连接器9,可供插设于一插头连接器。该薄型插头连接器9包含一金属壳91、一绝缘座体92以及一呈矩形框状的金属盖93。绝缘座体92形成一对接槽921并且嵌设有复数端子922于对接槽921中。金属盖93的周围内缘分布复数弹片931,当金属盖93结合于绝缘座体92时,金属盖93的弹片931可扣住对接槽921的周围,供插设于对接槽921的插头连接器靠抵。
此薄型连接器9的组装方式是先将金属盖93以如图中的箭头A1方向结合于绝缘座体92。当绝缘座体92与金属盖93相卡合之后,再将金属壳91沿着如图中箭头A2的方向套设于结合有金属盖93的绝缘座体92。如此利用金属壳91周边的压板911压制住绝缘座体92与金属盖9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节省工时与制造成本的薄型插头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薄型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薄型插头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复数端子与一金属壳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一对接槽、复数插槽及至少一插孔,该舌板凸设于该绝缘本体中,该对接槽形成于该舌板周缘,该插孔与该对接槽相连通。该些端子插接于该些插槽中,每一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焊接部,该导接部嵌设于该舌板一侧,该焊接部则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底侧。该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一基板、一侧板及至少一第一弹片,该侧板弯折于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一纵长侧缘,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一第一纵长侧壁上,其中该第一弹片穿过该插孔,并使该第一基板抵靠于该底侧上。
本发明薄型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用以供与复数缆线配合使用,该薄型插头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复数端子,每一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焊接部,该组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该些端子的该绝缘本体,使该导接部嵌设于一舌板一侧,该焊接部则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底侧,其中该绝缘本体另具有一对接槽及一插孔,该对接槽形成于该舌板周缘,该插孔形成于该对接槽中。
组装一金属壳体于该绝缘本体的一底侧上,其中该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一基板、一侧板及一第一弹片,该侧板弯折于该基板的一纵长侧缘,该第一弹片穿过该插孔,并使该第一基板抵靠于该底侧上。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薄型插头连接器的优点及功效在于,能节省工时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台湾新型证书号M387390所揭露的薄型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薄型插头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绝缘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绝缘本体仰视立体图;
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端子立体图;
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一纵长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盖壳结合于该绝缘本体的示意图;
图11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12是本发明薄型插头连接器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3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纵长方向的剖视图;以及
图14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将配合以下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清楚呈现。
参阅图2,本发明薄型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为一线缆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1、复数端子2及一金属壳体3。
参阅图2及图3,绝缘本体1具有一舌板11、一对接槽12、复数插槽13与复数插孔141、142、143。舌板11凸设于绝缘本体1中,具体而言,舌板11是由绝缘本体1的一底板15凸出而呈薄板状,端子22沿着舌板11来设置,底板15的外型轮廓大致呈矩形并具有一第一纵长侧壁151、一与第一纵长侧壁151相对的第二纵长侧壁152以及二相对的短边侧壁153。第一纵长侧壁151、第二纵长侧壁152与两短边侧壁153围绕舌板11,并和舌板11共同界定出前述的对接槽12。插槽13形成于绝缘本体1并且由底板15延伸至舌板11,插槽13的数量与端子22的数量相同,每一插槽13可供对应端子2插设于内。该些插孔141、142、143贯穿底板15,并且紧邻对接槽12。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插孔数为六个,其中两个插孔141分别形成于底板15左右两侧的短边侧壁153。另外两个插孔142形成于底板15的第一纵长侧壁151并且分别邻近前述两个插孔141。剩余两个插孔143形成于底板15的第二纵长侧壁152并且分别邻近前述两个插孔141,其中插孔142与插孔143分别位在舌板11的两侧边。
参阅图2及图4,底板15的第一纵长侧壁151具有复数凸块154,且每一凸块154具有一斜底面155。底板15的第二纵长侧壁152也具有复数凸块156,每一凸块156同样具有一斜底面157,且凸块156邻近两短边侧壁153。而第二纵长侧壁152的一顶面158还凹陷形成有复数卡槽159。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顶面158的突起部位形成卡槽159,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顶面158可以具有一致的等高平面。
参阅图2、图4及图5,每一根端子2插设在绝缘本体1的对应插槽13内,每一根端子2具有一导接部21与一焊接部22。导接部21大致呈U型,焊接部22呈直条状,当端子2插设于绝缘本体1的插槽13内时,端子2的导接部21位于舌板11的一侧,端子2的焊接部22则是如图4所示的外露于绝缘本体1的底侧10(也就是底板15的下表面)。
如图2所示,金属壳体3具有一第一基板31、一侧板32、复数压片331、332、复数第一弹片341、342、343、复数第一扣板36与复数第二扣板37。第一基板31大致呈矩形并且具有一第一纵长侧缘311、一与第一纵长侧缘311相对的第二纵长侧缘312以及二短边侧缘313,侧板32直立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纵长侧缘311,侧板32设有复数个卡孔321。每一压片331连接于侧板32并且与卡孔321交错设置,该些压片331可以在侧板32的局部被冲压形成,而压片332则是分别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两短边侧缘313并且邻近第一纵长侧缘311。
如图2及图4所示,该些第一弹片341、342、343分别对应绝缘本体1的插孔141、142、143(见图4)位置,其中两个第一弹片341分别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两短边侧缘313并相对。另两个第一弹片342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第一纵长侧缘311并且分别位在侧板32的两侧,剩余两个第一弹片343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纵长侧缘312并且分别与前述的两个第一弹片342相对。每一第一弹片341、342、343的纵向断面大致呈S形并且朝对接槽12方向更具有一凸点341a、342a(见图9)、343a。第一弹片341、342、343穿过紧邻对接槽12的对应的插孔141、142、143,而且第一弹片341、342、343比对应的插孔141、142、143更贴近对接槽12。如此当对接的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对接槽12时,对接的连接器可以和第一弹片341、342、343接触。
如图2所示,两第一扣板36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第二纵长侧缘312并且分别靠近第一基板31的两短边侧缘313,每一第一扣板36设有一卡孔361,弯折于第二纵长侧缘312的两第一弹片343位在两第一扣板36之间。两第二扣板37弯折于第一基板31的两短边侧缘313并且邻近第一基板31的第二纵长侧缘312,每一第二扣板37设有一限位孔371,弯折于短边侧缘313的第一弹片341是介于第二扣板37与压片33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薄型插头连接器100还包含一侧盖壳4,侧盖壳4遮蔽绝缘本体1的第二纵长侧壁152并且可以和金属壳体3共同形成防止电磁干扰(EMI)的功效。侧盖壳4包括一第二基板41、复数卡勾42、复数第二弹片43及二第三扣板44,第二基板41大致呈长条状,两第三扣板44分别弯折于第二基板41的两端,两第三扣板44相远离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大致呈半球状的限位凸块441。卡勾42与第二弹片43弯折于第二基板41平行第二纵长侧壁152的一侧,卡勾42可以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卡槽159中。
如图2及图4所示,组装薄型插头连接器100时,使端子2结合于绝缘本体1上,端子2与绝缘本体1的结合方式可以是将端子2置入模具内,以镶件(Insert Molding)成型的方式在成型绝缘本体1时同时结合在绝缘本体1,或是以传统机械式组装(Mechanical assembly)的方式,先成型出绝缘本体1的结构后,再将端子2插设于绝缘本体1的插槽13内,当端子2结合于绝缘本体1时,端子1的导接部21位于舌板11的一侧,端子2的焊接部22则是如图4所示的外露于绝缘本体1的底侧10(也就是底板15的下表面)。
参阅图6及图7,接着再将金属壳体3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底侧10,组装时,是将金属壳体3的第一基板31朝向绝缘本体1的底侧10并且沿一垂直通过第一基板31的组装方向I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底侧10,使侧板32的卡孔321卡合于底板15的第一纵长侧壁151的凸块154,第一扣板36的卡孔361卡合于底板15第二纵长侧壁152的凸块156(见图4)。凸块154的斜底面155具有导引凸块154卡入卡孔321的作用,而凸块156的斜底面157(见图4)也具有导引凸块156卡入卡孔361的作用。第一弹片341、342、343则是分别如图8与图9所示的穿伸通过该些对应的插孔141、142、143并且比该些对应的插孔141、142、143更贴近对接槽12,使金属壳体3的第一基板31靠抵于绝缘本体1的底侧10,接着,如图7所示,再将压板331、332分别弯折压抵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纵长侧壁151与短边侧壁153上。
在将金属壳体3组装于绝缘本体1之前,如图4所示,较佳实施例为先将复数缆线5(图中只画出其中一条缆线5)分别焊接或电性连接于该些端子2的焊接部22,再组装金属壳体3于绝缘本体1上,使缆线5包覆于金属壳体3中。
参阅图10及图11,还可在金属壳体3组装于绝缘本体1之后,接着再将侧盖壳4结合于绝缘本体1的第二纵长侧壁152,并使侧盖壳4与金属壳体3相扣接。侧盖壳4藉由卡勾42扣入绝缘本体1的第二纵长侧壁152的卡槽159内而与绝缘本体1组装结合。第二弹片43伸入对接槽12内,各第三扣板44伸入绝缘本体1各短边侧壁153与金属壳体3的各第二扣板37之间,且各第三扣板44的限位凸块441卡入各第二扣板37的限位孔371内因而与金属壳体3相扣接。本实施例的侧盖壳4大致呈长条状而仅结合在绝缘本体1的第二纵长侧壁152。
当金属壳体3与侧盖壳4结合在绝缘本体1时,第一弹片341、342、343与第二弹片43均伸入对接槽12内并且围绕舌板11而用以供当薄型插头连接器100插设于插座连接器(图未示)时,第一弹片341、342、343与第二弹片43能藉其凸点341a(如图2)、342a(如图9)、343a(如图2)靠抵于插座连接器的周围。
当然,金属壳体3与侧盖壳4的组装顺序并不以前述为限,组装时也可以先将侧盖壳4组装于绝缘本体1,再将金属壳体3组装于绝缘本体1。
该薄型插头连接器100更可包含一结合于金属壳体3的第一基板31的拉带(图未示),便于薄型插头连接器100的插拔。
如上所述,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除了金属壳体3以及侧盖壳4组装于绝缘本体1,更包含绝缘本体1卡合在金属壳体3的侧板32以及第一扣板36,且用以供插座连接器靠抵的部分弹片结构(即第一弹片341、342、343)也是形成在金属壳体3,因此,侧盖壳4与先前技术的金属盖93(如图1所示)相较下,侧盖壳4结构可设计成长条状,藉此,能节省材料成本。
补充说明的是,前述凸块154、156以及卡孔321、36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也就是侧板32与第一扣板36是形成有凸块,而绝缘本体1的第一纵长侧壁151与第二纵长侧壁152则是形成有卡孔;类似地,第二扣板37的限位孔371与第三扣板44的限位凸块441其位置也可以互换。
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二扣板37是用以与第三扣板44相扣接,但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扣板37也可以设置成与第一扣板36相同,是卡合在绝缘本体1的短边侧缘153的态样。
参阅图12至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绝缘本体6与一金属壳体7,绝缘本体6具有一舌板61、一对接槽62、复数插槽63与复数插孔64。舌板61由绝缘本体6的一底板65凸出而成,底板65具有一第一纵长侧壁651、一与第一纵长侧壁651相对的第二纵长侧壁652,前述对接槽62、复数插槽63与复数插孔64的结构可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金属壳体7具有一基板71、一侧板72、复数弹片73、复数扣板74,前述基板71、侧板72、扣板74的结构也可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而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弹片73的断面是呈倒U型。
当金属壳体7组装结合于绝缘本体6时,金属壳体7的侧板72卡合在底板65的第一纵长侧壁651,金属壳体7的扣板74卡合在第二纵长侧壁652,而该些弹片73分别穿过该些对应的插孔64,并且比对应的插孔64更贴近对接槽62,使得对接的插座连接器(未图标)插入对接槽62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可以接触到弹片73,并使金属壳体7的基板71靠抵于绝缘本体6的一底侧60,亦即金属壳体7的整面基板71贴着绝缘本体6的底侧60。
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薄型插头连接器100’省略了图2的侧盖壳4,由于省略了侧盖壳4,不仅在材料成本上能有更显著的降低,也直接省去了组装侧盖壳4的工时,因此,更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论是金属壳体3配合侧盖壳4的方式或单独金属壳体7与绝缘本体6组装结合的方式,相较于习知薄型插头连接器9的金属壳91与金属盖93,均能达成在材料成本上的降低,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减少组装工时,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6   绝缘本体            312               第二纵长侧缘
10     底侧                313               短边侧缘
100    薄型插头连接器      32                侧板
11     舌板                321               卡孔
12     对接槽              331               压片
13     插槽                332               压片
141、142、143插孔          341、342、343     第一弹片
15     底板                341a、342a、343a  凸点
151    第一纵长侧壁        36                第一扣板
152    第二纵长侧壁        361               卡孔
153    短边侧壁            37                第二扣板
154    凸块                371               限位孔
155    斜底面              4                 侧盖壳
156    凸块                41                第二基板
157    斜底面              42                卡勾
158    顶面                43                第二弹片
159    卡槽                44                第三扣板
2      端子                441               限位凸块
21     导接部              5                 缆线
22     焊接部              61                舌板
3、7   金属壳体            62                对接槽
31     第一基板            63                插槽
311    第一纵长侧缘        64                插孔
65     底板                71                基板
651    第一纵长侧壁        72                侧板
652    第二纵长侧壁        73                弹片
I      组装方向            74                扣板

Claims (14)

1.一种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薄型插头连接器包含: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具有一舌板、一对接槽、复数插槽及至少一插孔,该舌板凸设于该绝缘本体中,该对接槽形成于该舌板周缘,该插孔紧邻该对接槽;
复数端子,该端子插接于该些插槽中,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导接部及一焊接部,该导接部嵌设于该舌板一侧,该焊接部则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底侧;以及
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一基板、一侧板及至少一第一弹片,该侧板弯折于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一纵长侧缘,并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一第一纵长侧壁上,其中该第一弹片穿过该插孔且比该插孔更贴近该对接槽,使该第一基板抵靠于该底侧上。
2.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薄型插头连接器另包含一侧盖壳,该侧盖壳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相对该第一纵长侧壁的一第二纵长侧壁上,其中该侧盖壳具有一第二弹片、一卡勾及一第二基板,该第二弹片及该卡勾分别设于该第二基板一侧上。
3.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还具有复数压片及与该侧板相对的一第一扣板,该些压片分别设于该侧板或该第一基板的一短边侧缘上,以压抵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一纵长侧壁或与该第一纵长侧壁邻接的一短边侧壁上,该第一扣板则设于该第一基板上的与该第一纵长侧缘相对的一第二纵长侧缘上,以卡合于相对该第二纵长侧壁上。
4.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还具有复数扣板,该些扣板设于与该第一纵长侧缘相对的一第二纵长侧缘与该第一基板的两短边侧缘上,以卡合于与该绝缘本体对应的一第二纵长侧壁与两短边侧壁上。
5.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片断面呈S或U型,且每一该第一弹片具有朝向该舌板的一凸点。
6.依据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侧盖壳,该侧盖壳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相对该第一纵长侧壁的一第二纵长侧壁上,其中该侧盖壳具有一第二弹片、一卡勾及一第二基板,该第二弹片及该卡勾分别设于该第二基板一侧上;该金属壳体还具有弯折于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扣板,该侧盖壳还具有一弯折于该第二基板的第三扣板,该第二扣板与该第三扣板的一个具有一限位孔,该第二扣板与该第三扣板的另一个具有用以卡入该限位孔的一限位凸块。
7.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的侧板与该绝缘本体的第一纵长侧壁中的一个具有至少一卡孔,该金属壳体的侧板与该绝缘本体的第一纵长侧壁中的另一个具有用以卡入该卡孔的一凸块。
8.依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具有复数第一弹片,该些第一弹片分别弯折于该第一基板的第一纵长侧缘、与该第一纵长侧缘相对的一第二纵长侧缘以及邻接该第一纵长侧缘与该第二纵长侧缘的一短边侧缘。
9.一种薄型插头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薄型插头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具有该些端子的该绝缘本体,使该导接部嵌设于一舌板一侧,该焊接部则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底侧,其中该绝缘本体另具有一对接槽及一插孔,该对接槽形成于该舌板周缘,该插孔紧邻该对接槽;以及
组装一金属壳体于该绝缘本体的一底侧上,其中该金属壳体具有一第一基板、一侧板及一第一弹片,该侧板弯折于该基板的一纵长侧缘,该第一弹片穿过该插孔且比该插孔更贴近该对接槽,并使该第一基板抵靠于该底侧上。
10.依据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该绝缘本体的方式包含镶件成型或传统机械式组装法。
11.依据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该金属壳体于该绝缘本体上时,还包含将该些缆线与该些焊接部电性连接,以使该些缆线被包覆于该金属壳体内。
12.依据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插头连接器还含一侧盖壳,该组装方法还包含:
将一侧盖壳组装于该金属壳体的另一侧上,使该金属壳体与该侧盖壳彼此扣接。
13.依据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时,将设于该侧板、该第一基板周缘的复数压片弯折,以压抵于该绝缘本体上。
14.依据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绝缘本体的一纵长侧壁组装于该侧板时,该金属壳体的复数第一扣板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相反于该纵长侧壁的另一侧长侧壁。
CN2011100574337A 2011-03-04 2011-03-04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2655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74337A CN102655295A (zh) 2011-03-04 2011-03-04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74337A CN102655295A (zh) 2011-03-04 2011-03-04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5295A true CN102655295A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30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74337A Pending CN102655295A (zh) 2011-03-04 2011-03-04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529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2480Y (zh) * 2003-08-25 2004-12-08 瀚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定位结构
US20050227531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ow profil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shield
CN2785166Y (zh) * 2005-02-01 2006-05-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01174744A (zh) * 2003-12-10 2008-05-07 伦伯格连接器两合公司 电插接装置或插接器
CN201138692Y (zh) * 2007-03-20 2008-10-22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201178146Y (zh) * 2008-03-05 2009-0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312025Y (zh) * 2008-12-09 2009-09-16 灿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US20110034076A1 (en) * 2008-09-19 2011-02-10 I-Pex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2480Y (zh) * 2003-08-25 2004-12-08 瀚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的定位结构
CN101174744A (zh) * 2003-12-10 2008-05-07 伦伯格连接器两合公司 电插接装置或插接器
US20050227531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ow profil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shield
CN2785166Y (zh) * 2005-02-01 2006-05-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01138692Y (zh) * 2007-03-20 2008-10-22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201178146Y (zh) * 2008-03-05 2009-01-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US20110034076A1 (en) * 2008-09-19 2011-02-10 I-Pex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CN201312025Y (zh) * 2008-12-09 2009-09-16 灿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CN20101808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5098433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23641A (zh) 防呆型电连接器
US7393246B2 (en) Transfer card structure
CN203367567U (zh) 电连接器
CN204927598U (zh) 电连接器
CN203367571U (zh) 电连接器
CN202906113U (zh) 防呆型插座连接器
CN20203456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9787027B2 (en)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CN201282235Y (zh) 层叠式插座电连接器
CN20336760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308487U (zh) 直立式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1570621U (zh) Sim卡连接器
CN102655295A (zh) 薄型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TWM446433U (zh)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組
CN201117872Y (zh) Sim卡连接器
CN203589309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7883934U (zh) 连接器
CN201336482Y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1340935Y (zh) 微型插头连接器
CN20143670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5231368U (zh) 双面连接器
CN204927599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