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4655A -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4655A
CN102654655A CN2011100574750A CN201110057475A CN102654655A CN 102654655 A CN102654655 A CN 102654655A CN 2011100574750 A CN2011100574750 A CN 2011100574750A CN 201110057475 A CN201110057475 A CN 201110057475A CN 102654655 A CN102654655 A CN 102654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sidewall
buckle
reinforced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74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传
吴学智
詹明哲
王雯谊
江兆祥
叶楚榆
廖晁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anshida LCD Co Ltd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anshida LCD Co Ltd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anshida LCD Co Ltd,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anshida LC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574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465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4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46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显示器,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以及一显示面板。第一框架包括一底面、一侧壁以及一强化结构。侧壁连接于底面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强化结构连接于侧壁远离底面的一端,位于侧壁面向容置空间的一侧,并平行于侧壁。强化结构具有一抵接面,抵接面面向底面并且与底面平行。第二框架配置于容置空间中。第二框架具有一卡扣部位,卡扣部位具有一卡扣面,其抵顶于强化结构的抵接面。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二框架中。本发明不须在框架上设置任何的破孔而避免框架的机械强度受到负面影响。

Description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强度佳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及一背光模块(Black light module)所构成。由于液晶面板中所注入的液晶本身不会发光,因此,必需透过背光模块所提供的面光源来点亮液晶面板。背光模块通常是由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塑料框架等构件所构成。塑料框架是用以承载上述的导光板以及光源,并且显示面板也会组装于塑料框架上。
为了能稳固地将塑料框架与电子装置的外壳体组装起来,且又要达到保护塑料框架内的各构件及液晶面板的目的,通常利用一金属框架(frame)将塑料框架与液晶面板包覆。因此,塑料框架与金属框架必须分别具有特定的卡扣结构以使彼此固定在一起。一般而言,塑料框架上会设置有卡扣用的凸起,而金属框架会设置有破孔,凸起适于穿过破孔而卡扣在一起以完成塑料框架与金属框架的组立。
然而,破孔的设计会使金属框架的强度减弱,而影响整体装置的机械强度。所以,如何兼顾结构的卡扣以及整体装置的强度实为目前仍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不须在框架上设置破孔就可以完成模块的组立。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器,具有理想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架的制作方法,不须在框架中设置破孔就可以制作出具有卡扣结构的框架。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器,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以及一显示面板。第一框架包括一底面、一侧壁以及一强化结构。侧壁连接于底面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强化结构连接于侧壁远离底面的一端,位于侧壁面向容置空间的一侧,并平行于侧壁。强化结构具有一抵接面,抵接面面向底面并且与底面平行。第二框架配置于容置空间中。第二框架具有一卡扣部位,卡扣部位具有一卡扣面,其抵顶于强化结构的抵接部。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二框架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触控显示器,包括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触控面板。第一框架包括一底面、一侧壁以及一强化结构。侧壁连接于底面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强化结构连接于侧壁远离底面的一端,位于侧壁面向容置空间的一侧,并平行于侧壁。强化结构具有一抵接面,抵接面面向底面并且与底面平行。第二框架配置于容置空间中。第二框架具有一卡扣部位,卡扣部位具有一卡扣面,其抵顶于强化结构的抵接面。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二框架中。触控面板配置于第二框架上,且强化结构环绕于触控面板的周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框架的制作方法。提供一可挠性板材,其包括一底面部、一侧壁部以及一强化部。侧壁部连接于底面部的一侧,而强化部连接于侧壁部远离底面部的一侧。弯折并压平强化部,以使强化部平行于侧壁部。弯折侧壁部,以使侧壁部与底面部夹一夹角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其中强化部具有一抵接面,抵接面面向底面部并且与底面部平行。
基于上述,本发明利用反折的方式在框架的侧壁旁设置一强化结构,且强化结构的高度设计定义出卡扣结构。如此一来,另一框架仅需与强化结构彼此卡扣在一起就可以完成两框架的组立。因此,本发明不须在框架上设置任何的破孔而避免框架的机械强度受到负面影响。另外,强化结构更有助于强化框架的侧壁以使显示器以及触控显示器具备理想的机械强度。更进一步而言,本发明使得强化结构与侧壁实质上紧靠在一起,而构成较窄的边宽,不会对显示区的面积有负面影响。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与图3分别为图1中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模块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与图6分别为图4中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7A至图7E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框架的制作方法;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显示器              I-I’:剖线
110、210:第一框架       P:卡扣部位
112、212、412:底面      S:容置空间
114、214、414:侧壁      t1、t2:宽度
116、216、416:强化结构  X:卡扣空间
116A、216A:第一强化部   W:边宽
332:第一强化部          W1、W2:宽度
116B、216B:第二强化部   C:抵接面
334:第二强化部          d1、d2、d 3:高度
120、220:第二框架       d4、d5、d6:高度
122、222:卡扣面         400:框架
130:显示面板            250:触控面板
140:背光模块            310:底面部
300:可挠性板材    330:强化部
320:侧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1,显示器100包括一第一框架110、一第二框架120、一显示面板130以及一背光模块140。第一框架110包括一底面112、一侧壁114以及一强化结构116。侧壁114连接于底面112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S。强化结构116连接于侧壁114远离底面112的一端,位于侧壁114面向容置空间S的一侧,并实质上平行于侧壁114。第二框架120配置于容置空间S中。第二框架120具有一卡扣面122,其抵顶于强化结构116。显示面板130与背光模块140容置于第二框架120中,且背光模块140位于显示面板130接近于底面112的一侧。
显示面板130在本实施例是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所以显示器100需要以背光模块140来提供所需的显示光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30若是可自行发光的显示面板(例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等)或是反射式显示面板(例如电泳显示面板、电湿润显示面板等)时,显示器100可以省略背光模块140的设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此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意性地显示各元构件之间的相对关系,各构件的详细结构设计并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背光模块140可以由光源、导光板等多个组件所组成,但图1中并未一一显示出这些组件。
另外,本实施例利用第一框架110的强化部116构成与第二框架120的卡扣面122相应的结构。因此,第一框架110上不需设置任何的破孔,就可以令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彼此卡扣。如此一来,第一框架110的机械强度不会受到破孔的设置而有所降低。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框架110中,强化结构116与侧壁114彼此平行且两者实质上彼此接触,其有助于强化侧壁114的强度。整体而言,第一框架110的强度可以因为强化结构116的设置而显著地提升。
详言之,图2与图3分别为图1中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0的材质例如为金属。强化结构116包括一第一强化部116A以及一第二强化部116B,且第一强化部116A垂直于底面112的高度d1大于第二强化部116B垂直于底面112的高度d2。第二强化部116B局部地暴露出侧壁114。第二强化部116B具有一抵接面C,抵接面C实质上朝向且平行于底面112,且抵接面C、侧壁114与底面112共同界定形成一卡扣空间X。更详言之,强化结构116具有一厚度W2,而且强化结构116的第二强化部116B并未全地遮蔽住侧壁114。因此,第二强化部116B可以在第一框架110上构成一种可供卡扣的结构设计,也就是卡扣空间X。
另外,第二框架120的材质例如是高分子材料。第二框架120包括一卡扣部位P。由图1可知,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组立在一起时,卡扣部位P伸入卡扣空间X内,直至抵接第一框架110的侧壁114为止。同时,卡扣部位P实质上具有卡扣面122以与第二强化部116B的抵接面C卡扣在一起。也就是说,卡扣面122在本实施例中是抵顶于第二强化部116B的抵接面C。藉由卡扣部位P与第二强化部116B的卡扣,进而将第一框架110与第二框架120固定在一起。
此外,在第一框架110中,侧壁114与强化结构116实质上彼此接触并呈现彼此平行的态样,也就是说侧壁114与强化结构116彼此紧靠在一起。如此一来,强化结构116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一框架110的机械强度。此外,强化结构116与侧壁114紧靠的结构还有助于缩减显示器100的体积,特别是缩减了显示器100的边框宽度(即增加显示器100可视区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10的边宽W实质上等于侧壁114的厚度W1与强化结构116的厚度W2的总和。具体而言,第一框架110可以由同一金属板材经过冲压制程所制作而成,所以侧壁114以及强化结构116实质上具有相同厚度。因此,第一框架110的边宽W实质上可以等于两倍的金属板材厚度。在这样的设计下,显示器100在边框宽度上的增加幅度仅约等于金属板材的厚度,而仍可以应用于窄边框设计的产品中。
进一步而言,由于第一框架110是金属板材弯折而成。所有的弯折处,例如底面112与侧壁114的连接处、强化结构116与侧壁114的连接处,例如都是圆角。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强化结构116中的第一强化部116A可选择性地接触或是不接触于底面112。因此,侧壁114的高度d3可以大于第一强化部116A的高度d1。不过,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强化部116A的高度d1可以实质上等于侧壁114的高度d3而抵顶于底面112。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模块的局部示意图。请参照图4,触控显示模块200包括一第一框架210、一第二框架220、一显示面板130、一背光模块140以及一触控面板250。第一框架210包括一底面212、一侧壁214以及一强化结构216。侧壁214连接于底面212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S。强化结构216连接于侧壁214远离底面212的一端,位于侧壁214面向容置空间S的一侧,并实质上平行于侧壁214。第二框架220配置于容置空间S中。第二框架220的卡扣部位(未标示)例如是其侧壁,且未标示出来的卡扣部位具有一卡扣面222,其抵顶于强化结构216的抵接面C。显示面板130与背光模块140容置于第二框架220中,且背光模块140位于显示面板130接近于底面212的一侧。另外,触控面板250配置于第二框架220上,位于显示面板130远离背光模块140的一侧,并且强化结构216环绕于触控面板250的周边。触控面板250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一基板以及一感测结构,其中感测结构配置于基板的一侧,而基板的另一侧可以让使用者触碰。在此,感测结构可以是整层的感测电极、或是由多条感测串行所构成。其中,基板可以是覆盖板、塑料基板或玻璃基板等。另外,触控面板250的基板为塑料基板或玻璃基板时,在塑料基板或玻璃基板上也可以选择设置覆盖板。
详言之,图5与图6分别为图4中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框架210的强化结构216包括有第一强化部216A与第二强化部216B,其中第一强化部216A的高度d1大于第二强化部216B的高度d2。此外,本实施例于前述实施例相似地,强化结构216是紧靠于侧壁214以提供强化机械强度以及缩减边框宽度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强化结构216的第二强化部216B的高度d2实质上等于或是大于触控面板250的高度d4,藉以保护触控面板250。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框架220包括一凸出的卡扣部位P,且卡扣部位P由第一框架210所定义的容置空间S向第一框架210的侧壁214凸伸。卡口凸起P具有卡扣面222以与第二强化部216B的端部卡扣在一起。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卡扣面222与第二框架220承载触控面板250的顶面为同一平面。不过,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图3中所示的卡扣部位P也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模块200中。也就是说,卡扣面222与第二框架220承载触控面板250的顶面可以为不同平面。
详言之,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框架110以及210都是由同一个可挠性的金属板材弯折而成的。图7A至图7E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框架的制作方法。请先参照图7A,提供一可挠性板材300,其材质可以是金属、合金或其它的可挠性材料。可挠性板材300包括一底面部310、一侧壁部320以及一强化部330。侧壁部320连接于底面部310的一侧,而强化部330连接于侧壁部320远离底面部310的一侧,其中330强化部包括一第一强化部332以及一第二强化部334,且第一强化部332的宽度t1大于第二强化部334的宽度t 2。
接着,请参照图7B,弯折强化部330,以使强化部330与底面部310夹一夹角(例如是直角)。随之,请参照图7C,进行一侧冲制程,以使弯折过的强化部330朝向侧壁部320靠近。并且,请参照图7D,压平强化部330以使强化部330实质上平行于侧壁部320。此时,强化部330与侧壁部320例如会紧靠在一起。然后,请参照图7E,弯折侧壁部320,以使侧壁部320与底面部310夹一夹角(例如是直角)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S。如此一来,即可完成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框架110与210。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框架110以及210中,强化结构116、216都是由具有至少两种高度的部位所构成。不过,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请参照图8,框架400包括一底面412、一侧壁414以及一强化结构416。侧壁414连接于底面412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S。强化结构416连接于侧壁414远离底面412的一端,位于侧壁414面向容置空间S的一侧,并实质上平行于并且接触于侧壁414。强化结构416具有具有一抵接面C,且抵接面C面向底面412并且实质上与底面412平行。值得一提的是,强化结构416的高度d5为固定的,其小于侧壁414的高度d6。
在本实施例中,强化结构416非但有助于强化框架400的机械特性更可以提供卡扣用,以便与其它框架或是构件组装在一起。具体而言,框架400可与图3所示的第二框架120或是图6所显示的第二框架220搭配而彼此卡扣在一起。此时,图3所显示的第二框架120或是图6所显示的第二框架220中,卡扣部位P也可以是长条状的设计,其中卡扣部位P的长度实质上可以等于强化结构416的延伸长度。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可挠性板材经过适当的切割成型并且经过弯折之后就可以制作出框架,不需制作冲孔或是凹洞等结构。所以,框架本身的机械强度不受到冲孔的设置而减弱。此外,在框架中,侧壁部分的设计利用反折的结构来提供强化的作用,而更进一步提升了框架的机械强度。因此,本发明的显示器与触控显示器在机械强度上具有良好的表现。另外,本发明的框架中,经反折所构成的双层结构可以紧靠在一起而不会大幅增加显示器与触控显示器的边框宽度。因此,本发明的显示器与触控显示器除了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外更具有精简的体积。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器,包括:
一第一框架,包括:
一底面;
一侧壁,连接于该底面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一强化结构,连接于该侧壁远离该底面的一端,于该侧壁面向该容置空间的一侧,并平行接触于该侧壁,其中该强化结构具有一抵接面,该抵接面面向该底面并且与该底面平行;
一第二框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二框架具有一卡扣部位,该卡扣部位具有一卡扣面,该卡扣面抵顶于该强化结构的该抵接面;以及
一显示面板,容置于该第二框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强化结构包括一第一强化部以及一第二强化部,且该第一强化部的高度大于该第二强化部的高度,而该第二强化部具有该抵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器,其中该抵接面、该侧壁与该底面共同界定形成一卡扣空间,该卡扣部位是容设在该卡扣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一框架的边宽等于该侧壁的厚度与该强化结构的厚度的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侧壁以及该强化结构具有相同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侧壁的高度大于该第一强化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还包括一背光模块,容置于该第二框架中,且该背光模块位于该显示面板接近于该第一框架的该底面的一侧。
8.一种触控显示器,包括:
一第一框架,包括:
一底面;
一侧壁,该侧壁连接于该底面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一强化结构,连接于该侧壁远离该底面的一端,位于该侧壁面向该容置空间的一侧,并平行于且接触该侧壁,其中该强化结构具有一抵接面,该抵接面面向该底面并且与该底面平行;
一第二框架,配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第二框架具有一卡扣部位,该卡扣部位具有一卡扣面,该卡扣面抵顶于该强化结构的该抵接面;
一显示面板,容置于该第二框架中;以及
一触控面板,配置于该第二框架上,且该强化结构环绕于该触控面板的周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中该抵接面、该侧壁与该底面共同界定形成一卡扣空间中,该卡扣部位是容设在该卡扣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中该卡扣面与该第二框架承载该触控面板的顶面为同一平面。
11.一种框架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可挠性板材,该可挠性板材包括一底面部、一侧壁部以及一强化部,该侧壁部连接于该底面部的一侧,而该强化部连接于该侧壁部远离该底面部的一侧;
弯折并压平该强化部,以使该强化部平行于该侧壁部;
弯折该侧壁部,以使该侧壁部与该底面部夹一夹角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其中该强化部具有一抵接面,该抵接面面向该底面部并且与该底面部平行。
CN2011100574750A 2011-03-04 2011-03-04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26546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74750A CN102654655A (zh) 2011-03-04 2011-03-04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74750A CN102654655A (zh) 2011-03-04 2011-03-04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4655A true CN102654655A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3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74750A Pending CN102654655A (zh) 2011-03-04 2011-03-04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465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2340A (zh) * 2013-08-05 2013-11-20 奥捷五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中框及其加工方法
CN104854846A (zh) * 2012-11-19 2015-08-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6117A (zh) * 2006-12-26 2007-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模块
CN101241257A (zh) * 2008-03-18 2008-08-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底座的制造方法
US20090027584A1 (en) * 2007-07-25 2009-01-29 Sang Sun Ha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an improved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6117A (zh) * 2006-12-26 2007-07-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模块
US20090027584A1 (en) * 2007-07-25 2009-01-29 Sang Sun Ha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an improved structure
CN101241257A (zh) * 2008-03-18 2008-08-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底座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846A (zh) * 2012-11-19 2015-08-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设备
US9509359B2 (en) 2012-11-19 2016-11-29 Nec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4854846B (zh) * 2012-11-19 2017-06-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设备
CN103402340A (zh) * 2013-08-05 2013-11-20 奥捷五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中框及其加工方法
WO2015018117A1 (zh) * 2013-08-05 2015-02-12 奥捷五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中框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35183A1 (en) Mobile Terminal
US20140133073A1 (en) Curved display apparatus
US89023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79817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ouch panel fixing a display panel to a backlight unit
JP6510664B2 (ja)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ディスプレイ製品
CN100434983C (zh) 平面显示模块
US1012648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102637386B (zh) 显示装置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EP2487526A1 (en) Display device
US92617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60074771A (ko) 연결 홀더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4597633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98847A (zh) 具面板支撑结构的显示模块
JP5191280B2 (ja)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CN102495482B (zh) 承载座及使用承载座的显示装置
US101395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453345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2654655A (zh) 具有框架的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框架的制作方法
CN102621740A (zh) 显示装置及其保护结构
CN11208601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2768435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3090255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205015581U (zh) 显示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