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3255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3255A
CN102653255A CN2012100246996A CN201210024699A CN102653255A CN 102653255 A CN102653255 A CN 102653255A CN 2012100246996 A CN2012100246996 A CN 2012100246996A CN 201210024699 A CN201210024699 A CN 201210024699A CN 102653255 A CN102653255 A CN 102653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lamp
headlight
radiator grid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46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3255B (zh
Inventor
籾井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53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3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3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3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491Shock absorbing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防止雨水侵入大灯内,并能够使分型精度提高。车辆前部结构(11)中,大灯(12)具有切口部(38),在灯周缘(37)中,将至少与配置在左右之间的散热器格栅接近的灯周缘切除而得到该切口部(38)。灯座(32)经由灯固定部件(15)接合在车身(16)的骨架部件(上部构件和隔板)上。灯固定部件(15)具有:与骨架部件接合的主体部(41);与主体部(41)相连并向切口部(38)延伸的托架舌部(42)。托架舌部(42)具有卡合散热器格栅的托架格栅卡合部(43)。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前部结构,在与形成在车辆正面的散热器格栅上的锐角的左端和右端一致的大灯的切口上,使左端和右端接近。
背景技术
车辆前部结构中,已知在左右的大灯之间配置散热器格栅并通过托架固定的结构。
这种车辆前部结构,当将大灯从车身板上取下时,只要从灯座的侧部将固定散热器格栅的侧部和前保险杠表装部件的上侧部的托架取下即可,不需要同时分别取下散热器格栅及前保险杠表装部件,能够提高作业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中,朝向车辆正面的大灯的形状为长方形,若改变大灯的侧部的形状或散热器格栅的左端、右端的形状,则无法采用。例如,在使散热器格栅的锐角的左端、右端与大灯的切口接近地配置的情况下,散热器格栅的锐角的左端、右端可能会因振动而抵接在大灯的透镜上。若发生抵接,则大灯的密封性能降低,并可能会产生异响。
另外,难以确保使左端、右端接近时的距离(间隙)的精度,换言之难以确保分型的精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91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防止雨水从与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侵入大灯内,不会产生异响,能够使分型精度提高,吸收输入至车辆正面的冲击(载荷),并吸收散热器格栅的膨胀。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前部结构,将大灯配置在左右,所述大灯包括支承照射源的灯座和经由密封部件结合在该灯座中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灯具有切口部,在灯周缘中,将至少与配置在左右之间的散热器格栅接近的灯周缘切除而得到该切口部,所述灯座经由灯固定部件接合在车身的骨架部件上,所述灯固定部件具有:与所述骨架部件接合并到达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主体部;与该主体部相连并向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托架舌部,所述托架舌部具有卡合所述散热器格栅的托架格栅卡合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固定部件具有固定下方延伸部,该固定下方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相连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并配置在所述大灯的下方,所述固定下方延伸部将至少延伸前端部隔着所述灯座的灯座外端部接合在所述骨架部件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固定部件具有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上部的第一卡定部和设在所述延伸前端部上的第二卡定部,以所述接合凸台为支点使所述固定下方延伸部转动,并将所述第二卡定部接合在所述灯座的所述灯座外端部上,由此,支承所述大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舌部远离所述透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舌部具有:与所述主体部连续的基部;从该基部的附近向所述散热器格栅鼓出的鼓出部;与该鼓出部相连并设在上方、且与所述托架格栅卡合部相连并设在下方、向从所述散热器格栅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格栅卡合部具有一体地成形在所述托架舌部上的卡定夹,所述卡定夹包括:向所述散热器格栅延伸且朝向握持的开口的卡定夹主体部;从该卡定夹主体部的前端突出的卡定夹爪部,所述卡定夹主体部使中央向上方突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卡合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主体格栅卡合部;设在该主体格栅卡合部的附近并使表面朝向车宽方向而使所述散热器格栅的卡合突部嵌入的限制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壁,在朝向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中央的限制内壁上,设有使所述散热器格栅的所述卡合突部的一部分露出的工具插入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大灯具有切口部,在灯周缘中,将至少与散热器格栅接近的灯周缘切除而得到该切口部,灯座经由灯固定部件接合在车身的骨架部件上,灯固定部件具有:与骨架部件接合并到达散热器格栅的主体部;与该主体部相连并向切口部延伸的托架舌部,托架舌部具有卡合散热器格栅的托架格栅卡合部,因此,通过将散热器格栅卡合在灯固定部件的托架格栅卡合部上,能够经由托架舌部、主体部将散热器格栅的左端、右端支承在骨架部件上。其结果是,当在散热器格栅上产生振动的情况下,振动不会从散热器格栅传递至透镜,所以能够维持与密封部件的紧贴力,能够防止雨水从透镜与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隙侵入大灯内。
另外,能够通过灯固定部件的托架格栅卡合部抑制散热器格栅发生振动,散热器格栅不会抵接在大灯上或是与其摩擦,具有不会发生异响的优点。
而且,能够使散热器格栅和大灯的分型精度提高。即,能够减少散热器格栅和大灯的间隙的离差,而且,能够减少透镜的表面与散热器格栅的表面之间的层差的离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灯固定部件具有固定下方延伸部,该固定下方延伸部与主体部相连并配置在大灯的下方,固定下方延伸部将至少延伸前端部隔着灯座的灯座外端部接合在骨架部件上,因此,能够通过延伸前端部将固定下方延伸部及灯座固定在骨架部件上。其结果是,通过将托架舌部连接到透镜上,无须支承大灯,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雨水从与密封部件的间隙侵入大灯内。
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器格栅与大灯的分型精度。
而且,能够在托架舌部与大灯的切口部之间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散热器格栅和大灯的抵接及因抵接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另外,能够防止托架舌部和大灯的抵接及因抵接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
而且,若在托架舌部与大灯的切口部之间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则当步行者接触到车辆正面时,由于大灯因冲击(载荷)而移动,因此能够吸收冲击。尤其是,若冲击(载荷)从斜上方输入,则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灯固定部件具有设在主体部的上部的第一卡定部和设在延伸前端部上的第二卡定部,以接合凸台为支点使固定下方延伸部转动,并将第二卡定部接合在灯座的灯座外端部上,由此,支承大灯,因此,能够将灯座的两端(设有接合凸台的灯座内端部、以及灯座外端部)卡定,无须将托架舌部固定到透镜上,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雨水从与密封部件的间隙侵入大灯内。
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器格栅与大灯的分型精度。
而且,能够在托架舌部与大灯的切口部之间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散热器格栅和大灯的抵接及因抵接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另外,能够防止托架舌部和大灯的抵接及因抵接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
因此,若在托架舌部与大灯的切口部之间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则当步行者接触到车辆正面时,由于大灯因冲击(载荷)而移动,因此能够吸收冲击。尤其是,若冲击(载荷)从斜上方输入,则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托架舌部远离透镜,因此能够在透镜与托架舌部之间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托架舌部以及散热器格栅抵接在透镜上,而且,能够防止因抵接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
另外,通过在透镜与托架舌部之间形成所希望的间隙,则当步行者接触到车辆正面时,由于大灯因冲击(载荷)而移动,因此能够吸收冲击。尤其是,若冲击(载荷)从斜上方输入,则能够更好地吸收冲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托架舌部具有:与主体部连续的基部;从该基部的附近向散热器格栅鼓出的鼓出部;与该鼓出部相连并设在上方、且与托架格栅卡合部相连并设在下方、且向从散热器格栅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因此,能够通过鼓出部来提高支承散热器格栅的托架舌部的强度。
另外,若物体接触到车辆正面时的载荷输入至卡合散热器格栅的左端、右端的灯固定部件的托架格栅卡合部上,则能够使载荷从托架格栅卡合部分散至凹部。其结果是,托架舌部的强度提高,能够防止托架舌部抵接在大灯上。
而且,通常情况下,能够防止因与大灯的抵接而导致的异响的产生。“通常情况”指的是没有物体接触到车辆正面的状态。
因此,能够防止散热器格栅及托架舌部的振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托架格栅卡合部具有一体地成形在托架舌部上的卡定夹,卡定夹包括:卡定夹主体部;从前端突出的卡定夹爪部,卡定夹主体部使中央向上方突出,因此,卡合夹主体部之中,朝向车宽方向且朝向车辆前部结构的内侧的内壁面的面积增加。其结果是,内壁面与卡合在托架格栅卡合部上的散热器格栅的格栅一体卡合部的接触面积增大,当散热器格栅因热而膨胀并向车宽方向伸长时能够更可靠地约束散热器格栅,能够进行车宽方向(Y轴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够防止散热器格栅向大灯的抵接,并防止因接触而导致的散热器格栅及大灯的振动及异响的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主体部具有:卡合散热器格栅的主体格栅卡合部;设在该主体格栅卡合部的附近并使表面朝向车宽方向而使散热器格栅的卡合突部嵌入的限制壁,因此,若将散热器格栅的卡合突部卡合在主体格栅卡合部上,则当散热器格栅因热而膨胀并向车宽方向伸长时,卡合突部的外表面之中、朝向车宽方向的侧面会抵接在限制壁上,能够通过限制壁来限制散热器格栅的左端、右端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散热器格栅向大灯的抵接,并防止因接触而导致的散热器格栅及大灯的振动及异响的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限制壁,在朝向散热器格栅的中央的限制内壁上,设有使散热器格栅的卡合突部的一部分露出的工具插入部,因此,从与散热器格栅的卡合突部相比开在中央的散热器格栅的空气取入口将工具插入,能够解除灯固定部件与主体格栅卡合部的卡合。
即,不必在与设于灯固定部件的主体部上的主体格栅卡合部相对的散热器格栅的部位上开设由于插入工具的开口,即使在相对的部位上不存在开口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散热器格栅的中央侧(空气取入口)将工具向车辆外方插入并将散热器格栅取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2向视图。
图3是将散热器格栅取下来表示实施例的灯固定部件的组装的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例的灯固定部件上安装了散热器格栅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将大灯取下来表示实施例的灯固定部件的组装的图。
图6是将前保险杠表装部件取下来表示实施例的灯固定部件的组装的图。
图7是图6的7向视图。
图8是图6的8向视图。
图9是从后方看到的将散热器格栅安装在实施例的灯固定部件上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0是图9的10向视图。
图11是图9的11向视图。
图12是实施例的灯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13部分详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车辆前部结构,12、13...大灯,15...灯固定部件,16...车身,21...骨架部件(上部构件),22...骨架部件(隔板),31...照射源,32...灯座,33...密封部件,34...透镜,36...散热器格栅,37...灯周缘,38...切口部,41...灯固定部件的主体部,42...托架舌部,43...托架格栅卡合部,44...主体部的下部,45...固定下方延伸部,46...延伸前端部,47...灯座外端部,51...主体部的上部,52...第一卡定部,53...第二卡定部,54...接合凸台,56...基部,57...鼓出部,58...凹部,61...卡定夹,62...卡定夹的开口,63...卡定夹主体部,64...卡定夹爪部,65...卡定夹主体部的顶部,67...主体格栅卡合部,71...限制壁,72...限制内壁,73...工具插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1,如图1、图2所示,为了固定大灯12、13及前保险杠表装部件14而采用了灯固定部件15。灯固定部件15安装在车身16上。
车身16具有前车身18。
这里,从驾驶者的角度观察而定义前后左右,并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X轴方向,车宽方向(车辆左右方向)作为Y轴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作为Z轴方向。
前车身18具有上部构件21、隔板22、隔板侧架23、隔板上架24、前挡泥板25。
隔板侧架23将一端接合在上部构件21的下部,并将另一端接合在隔板22的隔板纵架27上,隔板侧架23大致水平地配置。
此外,车辆前部结构11中,将安装灯固定部件15的上部构件21和隔板22作为骨架部件。
下面,根据图1~图13说明车辆前部结构11的主要结构。
车辆前部结构11中,在左右配置有大灯12、13,该大灯12、13包括支承照射源31的灯座32和经由密封部件33(图2)结合在灯座32上的透镜34。
大灯12具有切口部38,在灯周缘37中,至少将与配置在左右之间的散热器格栅36接近的灯周缘37切除而得到该切口部38。
灯座32经由灯固定部件15接合在车身16的骨架部件(上部构件21和隔板22)上。
灯固定部件15具有:接合在骨架部件(隔板22)上并到达散热器格栅36的主体部41;与主体部41相连并向切口部38延伸的托架舌部42。
托架舌部42具有卡合散热器格栅36的托架格栅卡合部43。
另外,灯固定部件15具有与主体部41的下部44相连并在车宽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配置在大灯12的下方的固定下方延伸部45。
固定下方延伸部45将至少延伸前端部46经由灯座32的灯座外端部47接合在骨架部件(上部构件21)上。
而且,灯固定部件15具有:设在主体部41的上部51上的第一卡定部52(图5);设在延伸前端部46上的第二卡定部53(图8、图12)。
而且,使第一卡定部52靠在灯座32的接合凸台54(图5)上,使固定下方延伸部45以接合凸台54为支点(Z轴旋转)转动(图5的箭头a1的方向),并将第二卡定部53接合在灯座32的灯座外端部47上,由此,支承大灯12、13。
所谓“使第一卡定部52靠在灯座32的接合凸台54(图5)上”指的是,以能够使固定下方延伸部45转动的程度,使第一卡定部52与灯座32的接合凸台54接触的状态、或将接合凸台54嵌在第一卡定部52上的状态、或使第一卡定部52接近灯座32的接合凸台54的状态。
另外,托架舌部42远离透镜34(图4、图6的间隙δ1、δ2、δ3)。
而且,托架舌部42具有:与主体部41连续的基部56;从基部56的附近向散热器格栅36鼓出的鼓出部57;与鼓出部57相连并设在上方、而且与托架格栅卡合部43相连并设在下方、并向从散热器格栅36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58。
托架格栅卡合部43具有一体成形在托架舌部42上的卡定夹61。
卡定夹61包括:向散热器格栅36延伸且朝向握持的开口62(图13)的卡定夹主体部63;从卡定夹主体部63的前端突出的卡定夹爪部64。
卡定夹主体部63使中央向上方突出(图11、图13的顶部65)。
主体部41具有:卡合散热器格栅36的主体格栅卡合部67;设在主体格栅卡合部67的附近且使表面朝向车宽方向、使散热器格栅36的卡合突部(第一卡合突部)68嵌入的限制壁71(图10、图12)。
限制壁71,在朝向散热器格栅36的中央的限制内壁72上,设有使散热器格栅36的卡合突部68的一部分露出的工具插入部73。
下面,详细说明车辆前部结构11。
车辆前部结构11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利用左侧进行说明。
车辆前部结构11具有前述的大灯12、灯固定部件15、散热器格栅36。
大灯12形成有切口部38,通过该大灯12和散热器格栅36形成分型线81。
另外,如图2所示,大灯12从隔板纵架27延伸至上部构件21及前挡泥板25。
而且,在隔板22上固定灯座内端部82,在前挡泥板25上固定灯座外端部47。
另外,大灯12被配置成从隔板侧架23向上方离开平均距离Hf的量。
灯固定部件15,如图6、图12所示,包括已说明过的主体部41、托架舌部42、固定下方延伸部45(具有延伸前端部46)。
主体部41,在图5、图12所示的隔板纵架27上形成有通过螺栓83而紧固的上紧固凸缘84、下紧固凸缘85。
另外,在主体部41上,形成有嵌在隔板纵架27的定位孔87中的定位爪88。
如图4、图6所示,托架舌部42远离透镜34,从透镜34到托架舌部42之间形成有间隙δ1、δ2、δ3。
固定下方延伸部45,与隔板侧架23相比配置在车辆前方。即,以从隔板侧架23到大灯12的平均距离Hf(图2)形成空间。
在固定下方延伸部45的上部91上安装有前保险杠表装部件14的上部92(图5、图6)。
在固定下方延伸部45上,如图7所示,形成有载置灯座32的灯载置部94。在灯载置部94上形成有与灯座32嵌合从而进行定位的定位孔95,并形成有通过螺栓96将灯座32进行紧固的孔97。
在延伸前端部46上,形成第二卡定部53,并嵌在设于灯座外端部47上的卡定凸台98上。其结果是,能够进行灯固定部件15的二轴的定位。所谓二轴,是车辆前后方向(X轴方向)、车辆上下方向(Z轴方向)。
第二卡定部53,将板部101的面朝向车宽方向(Y轴方向),在该板部101的中央开设紧固孔102,使螺栓103通过紧固孔102并拧紧,由此将第二卡定部53固定。
与该紧固孔102接近地在板部101上形成有第二卡定部53。第二卡定部53是孔。
在板部101的周围形成有周肋104,因此,能够提高强度。
另外,灯固定部件15,如图3~图6所示,主体保险杠卡合部106向主体格栅卡合部67的下方配置,且在主体部41上形成有主体保险杠卡合部106。在该主体保险杠卡合部106上嵌入前保险杠表装部件14的第二卡合突部107。
另外,托架舌部42,将散热器格栅36的上端支承在前述的设在上方的托架格栅卡合部43上。
托架格栅卡合部43,如图12、图13所示,具有卡定夹61、沿卡定夹61而形成在凹部58的上部的夹嵌入槽部111。在夹嵌入槽部111中嵌入有散热器格栅36的限制嵌合部112(图9、图11)。
散热器格栅36,以在大灯12的透镜34的灯照射表面上无层差的状态配置左端的表面和右端的表面。
而且,在车辆主视图(图4的视点)中,左纵缘115与上缘114的端部相连地以锐角向下方延伸。上缘114和左纵缘115形成的角部116为锐角。
在角部116上形成有格栅一体卡合部118(图9、图11)。
在格栅一体卡合部118中,形成有被握持在卡定夹主体部63的开口62中的长缘部121,其中,卡定夹主体部63设在灯固定部件15上,与长缘部121相连地形成有限制嵌合部112。
限制嵌合部112以设有间隙δr的方式配置在设于灯固定部件15的托架格栅卡合部43上的卡定夹主体部63上。
另外,如图4所示,散热器格栅36形成有从背面向车辆后方延伸的第一卡合突部68,并嵌入在限制壁71之间。
另外,散热器格栅36,相对于上缘114平行地形成有上空气取入口123、下空气取入口124。在车辆主视图中,在图4所示的上空气取入口123与左纵缘115之间形成有主体格栅卡合部67及第一卡合突部68。
下面,说明车辆前部结构11的作用。
在车辆前部结构11中,由于散热器格栅36的振动不会传递至大灯12的透镜34,因此,能够维持大灯12的防水性能。
具体地,在振动发生在散热器格栅36的左端、右端的情况下,振动从散热器格栅36传递至灯固定部件15的托架格栅卡合部43,因此,能够使振动分别从灯固定部件15的主体部41传递至骨架部件(隔板22),以及从灯固定部件15的延伸前端部46传递至骨架部件(上部构件21)。其结果是,由于振动不会传递至透镜34,所以能够维持与密封部件33的贴紧力,能够防止雨水从透镜34与密封部件33之间的间隙侵入大灯12内。
另外,车辆前部结构11中,能够使散热器格栅36和大灯12的分型精度提高。即,能够减少散热器格栅36和大灯12的间隙的离差,而且,能够减少透镜34的表面与散热器格栅36的表面之间的层差的离差。
托架舌部42远离透镜34,并从透镜34到托架舌部42之间形成有间隙δ1、δ2、δ3,因此,载荷不会从托架舌部42传递至透镜34。其结果是,在透镜34与灯座32的接合部处不会产生间隙,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大灯12内的漏水。
另外,若发生车辆正面接触从而从斜上方输入碰撞的冲击(载荷),则大灯12能够挠曲,能够通过挠曲而吸收冲击。
而且,由于灯固定部件15及散热器格栅36不接触透镜34,因此能够防止振动的传递,且能够防止异响的发生。
大灯12被配置成从隔板侧架23向上方离开平均距离Hf的量,因此,若输入有冲击(载荷),大灯12能够向下方挠曲。因此,能够吸收输入至车辆正面的冲击。
在车辆前部结构11中,如图4所示,从散热器格栅36的上空气取入口123将工具T如箭头a2那样插入,能够解除卡合着散热器格栅36的灯固定部件15的主体格栅卡合部67的卡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前部结构适用于汽车。

Claims (8)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将大灯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所述大灯包括支承照射源的灯座和经由密封部件结合在该灯座中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灯具有切口部,在灯周缘中,将至少与配置在左右之间的散热器格栅接近的灯周缘切除而得到该切口部,所述灯座经由灯固定部件接合在车身的骨架部件上,所述灯固定部件具有:与所述骨架部件接合并到达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主体部;与该主体部相连并向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托架舌部,所述托架舌部具有卡合所述散热器格栅的托架格栅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固定部件具有固定下方延伸部,该固定下方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相连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配置在所述大灯的下方,所述固定下方延伸部将至少延伸前端部隔着所述灯座的灯座外端部接合在所述骨架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固定部件具有设在所述主体部的上部的第一卡定部和设在所述延伸前端部上的第二卡定部,以所述接合凸台为支点使所述固定下方延伸部转动,并将所述第二卡定部接合在所述灯座的所述灯座外端部上,由此,支承所述大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舌部远离所述透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舌部具有:与所述主体部连续的基部;从该基部的附近向所述散热器格栅鼓出的鼓出部;与该鼓出部相连并设在上方、且与所述托架格栅卡合部相连并设在下方、向从所述散热器格栅远离的方向凹陷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格栅卡合部具有一体地成形在所述托架舌部上的卡定夹,所述卡定夹包括:向所述散热器格栅延伸且朝向握持的开口的卡定夹主体部;从该卡定夹主体部的前端突出的卡定夹爪部,所述卡定夹主体部使中央向上方突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卡合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主体格栅卡合部;设在该主体格栅卡合部的附近并使表面朝向车宽方向而使所述散热器格栅的卡合突部嵌入的限制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壁,在朝向所述散热器格栅的中央的限制内壁上,设有使所述散热器格栅的所述卡合突部的一部分露出的工具插入部。
CN201210024699.6A 2011-03-02 2012-01-29 车辆前部结构 Active CN102653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5753A JP5629612B2 (ja) 2011-03-02 2011-03-02 車両前部
JP2011-045753 2011-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3255A true CN102653255A (zh) 2012-09-05
CN102653255B CN102653255B (zh) 2014-11-26

Family

ID=46729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4699.6A Active CN102653255B (zh) 2011-03-02 2012-01-29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29612B2 (zh)
CN (1) CN1026532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6034A1 (fr) * 2018-09-14 2020-03-20 Psa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735U (ja) * 1984-07-26 1986-02-19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ツドランプのフイニツシヤ−取付構造
JPH09220970A (ja) * 1996-02-16 1997-08-2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ヘッドランプ取付構造
FR2825964A1 (fr) * 2001-06-19 2002-12-20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equipements integres
JP2005271758A (ja) * 2004-03-25 2005-10-06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80165A (zh) * 2004-04-09 2005-10-1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735U (ja) * 1984-07-26 1986-02-19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ツドランプのフイニツシヤ−取付構造
JPH09220970A (ja) * 1996-02-16 1997-08-26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ヘッドランプ取付構造
FR2825964A1 (fr) * 2001-06-19 2002-12-20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equipements integres
JP2005271758A (ja) * 2004-03-25 2005-10-06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80165A (zh) * 2004-04-09 2005-10-1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86034A1 (fr) * 2018-09-14 2020-03-20 Psa Automobiles Sa Ensemb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29612B2 (ja) 2014-11-26
JP2012180073A (ja) 2012-09-20
CN102653255B (zh)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1836B2 (en) Headlamp assembly of a vehicle with headlamp fastening device
US9381948B2 (en) Cowl top cover
US9718394B2 (en) Headlight-affixing structure
WO2013189064A1 (en) Vehicle with grille partially overlapping at least one headlamp
JP2007090916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5217926A (ja)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JP2011031701A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US9302610B2 (en)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with energy absorbing feature
CN102653255B (zh) 车辆前部结构
JP5862065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032055B2 (ja) 車両用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JP2013124044A (ja)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JP5728312B2 (ja) 車両のバンパー装置
KR20120062959A (ko) 차량용 캐리어
JP2015009734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4990986B2 (ja) テールライト構造
KR101407321B1 (ko) 자동차 언더커버의 결합구조
JP4826958B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ボックス構造
JP6018308B2 (ja) 車両用装飾構造
JP2021066264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09286322A (ja) カウルルーバ
KR20130002782A (ko) 펜더 조립 구조 및 방법
JP2017218072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固定構造
JP2014201294A (ja) 外装樹脂部品
KR101318110B1 (ko) 차량용 범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