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3173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3173B
CN102653173B CN201210051819.1A CN201210051819A CN102653173B CN 102653173 B CN102653173 B CN 102653173B CN 201210051819 A CN201210051819 A CN 201210051819A CN 102653173 B CN102653173 B CN 102653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metallicity
image
mentioned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8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3173A (zh
Inventor
加贺田尚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3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3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31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69Depleting the print image
    • G06K15/1871Depleting the print image with provisions for image features conservation or enhancement, e.g. conservation or enhancement of zone e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67Post-processing of the composed and rasterized print image
    • G06K15/1872Image enhancement
    • G06K15/1876Decreasing spatial resolution; Dithering
    • G06K15/1877Decreasing spatial resolution; Dithering with provisions for treating some of the print data different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用金属性墨液印刷时,形成具有良好金属光泽、色调且轮廓不模糊的鲜明金属性图像。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A)喷出墨液的头部;(B)控制部,生成表示向预定的像素喷出的上述墨液的量的像素数据,根据上述像素数据,从上述头部使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比成为由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更靠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成为上述轮廓的像素中,以单位面积中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比上述靠内侧的像素多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从喷嘴喷出液体在介质上使墨滴(点)滴落(附着)而进行记录的图像形成装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除了一般的彩色墨液(例如KCMY的各色墨液),还采用包含铝微粒等的金属微粒作为颜料的金属性墨液进行印刷。
采用金属性墨液的金属印刷中,印刷物的金属光泽和色调的平衡因该金属性墨液中含有的金属微粒的量的大小而变化,因此,难以以期望的色调实现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金属印刷。相对地,提出了在采用含有铝粉作为金属微粒的墨液进行印刷时,以该墨液的印刷形状成为近似网眼状的方式印刷,通过改变网眼的大小,调节印刷物中所包含的铝粉的量,进行金属光泽的调节的印刷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82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的印刷方法,可印刷高画质且具有良好金属光泽的图像。这里,金属性墨液的印刷部分以网眼状形成图像时,从构成图像的像素中部分地使金属墨点间隔地去除而进行印刷。但是,若从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则全体呈现模糊,产生画质劣化的印象。即,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中,可能无法印刷鲜明的金属性图像。
本发明中,用金属性墨液印刷时,目的是形成具有良好金属光泽、色调且轮廓不模糊的鲜明金属性图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主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A)喷出墨液的头部;(B)控制部,生成表示向预定的像素喷出的上述墨液的量的像素数据,根据上述像素数据,从上述头部使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比成为由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更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成为上述轮廓的像素中,以单位面积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比上述内侧的像素多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A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构成说明图。图2B是说明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3是说明头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4是在头设置的喷嘴Nz的说明图。
图5A是点间隔地去除前的金属性图像的原图像的图。图5B是金属性图像中将点间隔地去除为条纹状时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子的示图。图5C是以金属性图像成为格子状的方式使点间隔地去除时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子。图5D是以金属性图像成为黑白方格状的方式使点间隔地去除时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子。
图6A是金属性图像的边缘部分被间隔地去除时的例子的示图。图6B是金属性图像的边缘部分未被间隔地去除时的例子的示图。
图7A是以条纹状间隔地去除点时,以标准的间隔地去除间隔,间隔地去除点的状态的金属性图像的概念图。图7B是与图7A的场合相比间隔地去除点的间隔窄时的概念图。图7C是与图7A的场合相比间隔地去除点的间隔宽时的概念图。
图8是第1实施例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第1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图10C是将金属性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像素确定为条纹状图形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1A及图11B是变更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时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第2实施例印刷的图像的概念图。
图13是第3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4A~图14D是彩色图像和金属性图像的重复部分中的彩色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处理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5A~图15C是确定条纹状的间隔地去除像素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6是第4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第5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18A及图18B是第6实施例形成的金属性图像和其轮廓部分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打印机
20传送单元,21给纸辊,22传送马达,
23传送辊,24压板,25排纸辊,
30滑架单元,31滑架(托架),32滑架马达,
40头单元,41头,411外壳,412流路单元,412a流路形成板,412b弹性板,412c喷嘴板,
412d压力室,412e喷嘴连通口,412f共同墨液室,
412g墨液供给路,412h岛部,412i弹性膜,
50检测器群,51线性式编码器,52旋转式编码器,53纸检测传感器,54光学传感器,
60控制器,61接口部,62CPU,63存储器,64单元控制电路,
110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清楚以下的事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A)喷出墨液的头部;(B)控制部,生成表示向预定的像素喷出的上述墨液的量的像素数据,根据上述像素数据,从上述头部使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比成为由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更靠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成为上述轮廓的像素中,以单位面积中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比上述靠内侧的像素多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用金属性墨液印刷时,可形成具有良好金属光泽、色调且轮廓不模糊的鲜明金属性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的内侧的区域中,通过使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预定像素的数据间隔地去除,生成表示使上述金属性墨液被喷出的像素及不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的像素的金属性印刷数据。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由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决定喷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因此,通过变更间隔地去除图形的数据,可自由调节喷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
该图像形成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数据的量多的场合,增加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在从上述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数据的量少的场合,减少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根据点间隔地去除量形成具有最佳宽度的轮廓的金属性图像,可总是鲜明地印刷金属性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中,使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量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轮廓像素作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而喷出充分量的金属性墨液,可对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进行更鲜明、更高画质的印刷。
该图像形成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间隔地去除预定像素的数据,在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外侧的像素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由向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外侧的像素喷出的金属性墨液形成新轮廓,因此,容易强调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印刷鲜明、高画质的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间隔地去除预定像素的数据,在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中,使成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数据的一部分向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移动。
根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由移动的金属墨点形成新轮廓,因此,强调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容易进行鲜明且高画质图像的印刷。
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A)从头部喷出墨液;(B)由控制部生成表示向预定的像素喷出的上述墨液的量的像素数据,根据上述像素数据,从上述头部使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比成为由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更靠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成为上述轮廓的像素中,以单位面积中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比上述靠内侧的像素多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的构成===
作为实施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形态,举例说明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
<打印机1的构成>
图1是打印机1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
打印机1是在纸、布、薄膜等的介质形成(印刷)文字、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可通信连接。
在计算机110安装了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是在显示装置显示用户接口,将从应用程序输出的图像数据变换为记录数据的程序。该打印机驱动程序在软盘FD、CD-ROM等的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记录。另外,打印机驱动程序可经由因特网下载到计算机110。另外,该程序由实现各种的功能的代码构成。
计算机110是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将与印刷图像相应的印刷数据向打印机1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
打印机1具有传送单元20、滑架单元30、头单元40、检测器群50和控制器60。控制器60根据从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即计算机110接收的印刷数据,控制各单元,在介质形成图像。打印机1内的状况由检测器群50监视,检测器群50将检测结果向控制器60输出。控制器60根据检测器群50输出的检测结果,控制各单元。
<传送单元20>
图2A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构成说明图。图2B是说明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构成的侧面图。
传送单元20将介质(例如纸S等)向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传送方向)传送。这里,传送方向是与滑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传送单元20具有给纸辊21、传送马达22、传送辊23、压板24和排纸辊25(图2A及图2B)。
给纸辊21是将向纸插入口插入的纸S供给打印机内的辊。传送辊23是将给纸辊21供给的纸S向可记录区域传送的辊,由传送马达22驱动。传送马达22的操作由打印机侧的控制器60控制。压板24是从背侧支持记录中的纸S的部件。排纸辊25是向打印机的外部排出纸S的辊,相对于可记录区域设置在传送方向下游侧。
<滑架单元30>
滑架单元30用于将安装了头单元40的滑架31向预定的方向(以下,也称为移动方向)移动(也称为“扫描”)。滑架单元30具有滑架31和滑架马达32(也称为CR马达)(图2A及图2B)。
滑架31可在移动方向往复移动,由滑架马达32驱动。滑架马达32的操作由打印机侧的控制器60控制。另外,滑架31可装卸地保持收容记录图像的液体(以下,也称为墨液)的墨盒。
<头单元40>
头单元40用于向纸S喷出墨液。头单元40具备具有多个喷嘴的头41。该头41设置在滑架31,滑架31在移动方向移动时,头41也在移动方向移动。头41在移动方向移动中通过断续地喷出墨液,在纸上形成沿移动方向的点线(栅格线)。
图3是头41的构造的截面图。头41具有外壳411、流路单元412、压电元件群PZT。外壳411收纳压电元件群PZT,外壳411的底面与流路单元412接合。流路单元412具有流路形成板412a、弹性板412b和喷嘴板412c。在流路形成板412a,形成成为压力室412d的沟部、成为喷嘴连通口412e的贯通口、成为共同墨液室412f的贯通口、成为墨液供给路412g的沟部。弹性板412b具有与压电元件PZT的前端接合的岛部412h。在岛部412h的周围形成由弹性膜412i形成的弹性区域。在墨盒存留的墨液经由共同墨液室412f,供给与各喷嘴Nz对应的压力室412d。喷嘴板412c是形成了喷嘴Nz的板。
压电元件群PZT具有梳齿状的多个压电元件(驱动元件),以与喷嘴Nz对应的数设置。由安装了头控制部HC等的配线基板(未图示)向压电元件施加驱动信号COM时,压电元件与驱动信号COM的电位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伸缩。压电元件PZT伸缩时,岛部412h向压力室412d侧按压,或者向相反方向拉伸。此时,岛部412h周边的弹性膜412i变形,压力室412d内的压力上升和/或下降,从而从喷嘴喷出墨滴。
图4是在头41的底面设置的喷嘴Nz的说明图。喷嘴面中,形成包括喷出黄色墨液的黄色喷嘴列Y、喷出品红色墨液的品红色喷嘴列M、喷出青色墨液的青色喷嘴列C、喷出黑色墨液的黑色喷嘴列K的彩色墨液喷嘴列和喷出金属性墨液的金属性墨液喷嘴列Me。如图4,KCMY及Me的各喷嘴列由喷出各色墨液的喷出口即喷嘴Nz在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D排列而构成。各喷嘴列分别具备#1~#180的180个喷嘴Nz。另外,各喷嘴列中的实际的喷嘴数不限于180个,例如喷嘴数可以是90个,也可以是360个。另外,图4中,各喷嘴列沿移动方向排列,但是也可以采用沿传送方向纵列排列的构成。另外,KCMY-Me的各色也可以不是分别具有1列的喷嘴列,而是分别具有多个喷嘴列。
<检测器群50>
检测器群50监视打印机1的状况。检测器群50中,包含线性式编码器51、旋转式编码器52、纸检测传感器53及光学传感器54等(图2A及图2B)。
线性式编码器51检测滑架31的移动方向的位置。旋转式编码器52检测传送辊23的旋转量。纸检测传感器53检测给纸中的纸S的前端的位置。光学传感器54通过在滑架31安装的发光部及受光部,可检测相向位置的纸S的有无,例如,在移动的同时检测纸的端部的位置,检测纸的宽度。另外,光学传感器54也可以根据状况,检测纸S的前端(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也称为上端)、后端(传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也称为下端)。
<控制器60>
控制器60是进行打印机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部)。控制器60具有接口部61、CPU62、存储器63和单元控制电路64(图1)。
接口部61在外部装置即计算机11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62是进行打印机1的全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63用于确保存储CPU62的程序的区域和/或操作区域等,由RAM、EEPROM等的存储元件构成。CPU62按照存储器63存储的程序,经由单元控制电路64控制传送单元20等的各单元。
<打印机的印刷操作>
简单说明打印机1的印刷操作。控制器60从计算机110经由接口部61接收印刷命令,通过控制各单元,进行给纸处理、点形成处理、传送处理等。
给纸处理是向打印机内供给要印刷的纸,在印刷开始位置(也称为头出位置)定位纸的处理。控制器60使给纸辊21旋转,将要印刷的纸发送到传送辊23为止。接着,使传送辊23旋转,将从给纸辊21送来的纸定位在印刷开始位置。
点形成处理是从沿移动方向(扫描方向)移动的头断续地喷出墨液,在纸上形成点的处理。控制器60使滑架31在移动方向移动,滑架31移动期间,根据印刷数据,从头41喷出墨液。喷出的墨滴在纸上滴落后,在纸上形成点,在纸上形成包括沿移动方向的多个点的点线。
传送处理是沿传送方向相对于头移动纸的处理。控制器60使传送辊23旋转,将纸沿着传送方向传送。通过该传送处理,头41可以在与之前点形成处理形成的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形成点。
控制器60交替反复点形成处理和传送处理,逐渐在纸上印刷由点线构成的图像,直到要印刷的数据消失为止。要印刷的数据消失后,使排纸辊25旋转,将纸排出。另外,是否进行排纸的判断也可以根据印刷数据所包含的排纸指令进行。
对后续纸印刷时反复进行相同处理,不进行时,结束印刷操作。
打印机1的印刷操作包括:头41从移动方向(扫描方向)的右侧(设为原始位置)向左侧移动的往路时从喷嘴喷出墨滴,从移动方向的左侧向右侧移动的复路时不从喷嘴喷出墨滴的“单向印刷”;在往路时及复路时从喷嘴喷出墨滴的“双向印刷”。本实施例说明的印刷方法也可以与“单向印刷”及“双向印刷”之一的印刷操作对应。
<印刷中采用的金属性墨液>
金属性墨液含有银微粒、铝微粒等作为金属微粒。包含铝微粒的金属性墨液中,可以获得印刷面明亮的金属光泽。但是,铝微粒容易氧化,随着时间经过有印刷面泛白的危险。另一方面,含有银微粒的金属性墨液中,与含有铝微粒的墨液比,存在金属光泽的色容易变暗,成本高的问题,但是具有难以氧化、稳定性优的性质。印刷时使用的金属性墨液可以根据印刷的用途选择,但是本说明书的各实施例中,说明采用含有银微粒的金属性墨液进行的印刷。另外,根据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的印刷方法,也可以消除上述的银微粒使用时的成本和色暗等的问题。
金属性墨液的溶剂采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浸透水、蒸馏水等的纯水或超纯水。只要不妨碍金属微粒的分散,也可以在水中存在离子等。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界面活性剂、多价醇、pH调节剂、树脂类、色材等。
本实施例的墨液组合物所包含的银微粒是以银为主成分的微粒。银微粒例如作为副成分,也可以包含其他金属、氧、碳等。银微粒中的银的纯度例如可以在80%以上。银微粒也可以是银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另外,墨液组合物中的银微粒也可以以胶质(微粒胶质)的状态存在。银微粒以胶质状态分散时,分散性更好,例如有利于墨液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的提高。
银微粒的粒径加积曲线中的粒径d90在50nm以上1μm以下。这里,粒径加积曲线是,进行可对在墨液组合物等的液体分散的银微粒求出微粒的直径及该微粒的存在数目的测定,并将结果统计处理而获得的曲线的一种。本说明书中的粒径加积曲线以微粒的直径为横轴,以对微粒的质量(视微粒为球时的体积、微粒的密度及微粒数的积)从直径小的微粒向大的微粒积分的值(积分值)为纵轴。粒径d90是指粒径加积曲线中,将纵轴归一化(使测定微粒的总质量为1)时,纵轴的值成为90%(0.90)时的横轴的值即微粒的直径。另外,该场合的银微粒的直径可以是银微粒本身的直径,也可以是银微粒以胶质状分散时的该微粒胶质的直径。
银微粒的粒径加积曲线,例如,可以使用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微粒径分布测定装置求出。动态光散射法是向分散的银微粒照射激光,用光子检测器观测其散射光的方法。一般分散的银微粒通常进行布朗运动。银微粒的运动速度在微粒直径越大的微粒中越大,在微粒直径越小的微粒中越小。向布朗运动的银微粒照射激光时,散射光中,观测到与各银微粒的布朗运动对应的波动。测定该波动,通过光子相关法等求出自相关函数,通过采用累积法及直方图法解析等,可求出银微粒的直径和与直径对应的银微粒的频度(个数)。特别是对包含亚微米尺寸的银微粒的试料适用动态光散射法,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粒径加积曲线。作为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微粒径分布测定装置,例如有“ナノトラツクUPA-EX150”(日机装株式会社制)、ELSZ-2、DLS-8000(以上为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LB-550(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等。
===第1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中,进行采用金属性墨液(及彩色墨液)的金属印刷,在介质上形成包括金属墨点的图像。本实施例中,仅仅由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和仅仅由彩色墨液形成的彩色图像在介质上无重复部分地形成各图像。此时,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内侧的区域中,以金属墨点按预定的比例被间隔地去除的方式形成图像。另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必形成彩色图像。以下,第1实施例说明仅仅形成金属性图像的情况。
<金属性图像的点间隔地去除>
以通过金属性墨液印刷具有圆形的形状的金属性图像的场合为例说明点间隔地去除的方法。本实施例中,成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部分的内侧的区域中,以预定的比例间隔地去除点。换言之,成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的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该金属性图像的像素数据表示的墨液量少的方式喷出金属性墨液,形成金属性图像。
图5A及图5B~图5D是在圆形的金属性图像中轮廓部分的内侧间隔地去除点时的例子的说明图示。图5A是点间隔地去除前的金属性图像的原图像的图。图5B是以图5A的金属性图像成为条纹状的方式使点间隔地去除时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子。图5C是以成为格子状的方式使点间隔地去除时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子。图5C是以成为黑白方格状的方式使点间隔地去除时印刷的图像图形的例子。另外,图5B~图5D中,为了容易理解间隔地去除图形,点的间隔地去除宽度、间隔描绘得比实际大,以便易于识别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
通过印刷开始时刻中的原图像的像素数据,指示对构成金属性图像的圆形区域的全部像素形成点。即,如图5A,根据通过金属性墨液的满涂(整面涂敷)而形成圆形的图形的数据,开始印刷。打印机驱动程序在接受印刷开始的指令后,通过将该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预定像素的数据间隔地去除,生成表示被喷出上述金属性墨液的像素及未被喷出的像素的金属性印刷数据,印刷如图5B~图5D所示的轮廓内侧部分的点间隔地去除状态的金属性图像。另外,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也可以是图5B~图5D以外的图形。生成印刷数据的方法将在后说明。
金属性图像印刷时,若如图5A以整面满涂进行印刷,则介质上的金属性墨液量过多,该墨液中所包含的金属微粒的数过剩。这样的状态中,形成的金属性图像全体呈现暗,难以获得良好色调的图像。另一方面,金属性墨液量若少,则金属微粒数不足,无法获得充分金属光泽。
相对地,如图5B~图5D,通过从印刷的图像间隔地去除部分点来调节该图像中所包含的金属微粒的量,可以形成同时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和色调的金属性图像。
<金属性图像的轮廓>
但是,本实施例中,即使采用这些任一间隔地去除图形的场合,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边缘部分)的像素也设为非点间隔地去除的对象。金属性图像的印刷面具有由金属光泽形成的特殊质感,因此与其他彩色图像的印刷面和介质本身(介质的色)比较,质感的差异容易变得突出。因此,若从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介质与金属性图像的边界部分的像素)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则外缘变得不鲜明,容易产生金属性图像全体模糊的印象。从而,在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边缘部分)的像素应该总是形成充分量的金属墨点。
图6A是使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点间隔地去除时的例子。另外,图6B是不使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点间隔地去除时的例子。如图6A所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包含于点间隔地去除的对象时,金属性图像和其背景(介质的色)的边界被破坏,因此金属性图像的轮廓溶入背景,形成金属性图像全体模糊的印象。相对地,如图6B所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设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场合,金属性图像部和其背景的边界线未被破坏地印刷,因此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鲜明,图像全体成为清晰的印象。
这样,本实施例中,即使采用任何间隔地去除图形(例如选择图5B~图5D的任一图形的场合),构成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的像素也设为非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对象。
另外,金属性图像全体的印象也因轮廓部分的粗细(轮廓线的宽度)而变化,因此,该轮廓部分中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宽度,根据金属性图像的点间隔地去除间隔和/或间隔地去除宽度等变更即可。图7A~图7C是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宽度的说明图。图7A是条纹状间隔地去除点时,以某间隔地去除间隔,间隔地去除点的状态的金属性图像的概念图。图7B是点间隔地去除间隔比图7A窄时的概念图。图7C是点间隔地去除间隔比图7A宽时的概念图。
形成金属性图像时,在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时使金属墨点的间隔地去除间隔窄的场合,即使轮廓部的线宽细,金属性图像也难以变得不鲜明。例如,以条纹状的图形间隔地去除点时,若将图7A所示点间隔地去除间隔作为通常的间隔地去除间隔,则间隔地去除间隔比通常窄的场合,轮廓部分附近的像素中金属墨点所占比例比通常大。因此,即使轮廓本身的宽度窄,该轮廓部分附近中金属微粒的量也不会不足,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难以模糊。即,如图7B,即使轮廓本身的宽度细,金属性图像全体也呈现鲜明。
但是,轮廓部分的宽度若极端细,则该轮廓部分中金属微粒的绝对量不足,无法获得充分金属光泽,因此,轮廓部的宽度必须设定下限值。下限值的值根据金属性墨液的性质和间隔地去除图形设定。
反之,点的间隔地去除间隔宽的场合,轮廓部分的宽度若不宽则金属性图像不鲜明。例如,以条纹状的图形间隔地去除点时,间隔地去除间隔比通常宽的场合,轮廓部分附近的像素中金属墨点所占的比例比通常的场合小。因此,该轮廓部分附近中,金属微粒的量不足容易导致轮廓模糊,金属性图像全体不鲜明。因而,如图7C,通过加粗轮廓本身的宽度,可抑制金属性图像不鲜明。
<图像形成处理>
说明第1实施例中的具体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方法。一般,金属印刷中有与金属性图像一起形成彩色图像的场合,但是如前述,本实施例中,以两图像不具有相互重复部分的情况为中心说明金属性图像的处理。
图8示出第1实施例中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印刷处理通过执行S101~S107的各工序而进行。各工序根据来自在计算机110安装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的指令而执行。
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程序接受原图像的数据,变换为打印机1可解释形式的印刷数据并输出。该印刷数据包含表示向像素喷出墨液的量的数据(像素数据),通过按照该印刷数据从打印机1的头单元向各像素的位置喷出墨点,形成包括大量的墨点的图像。
另外,也可以在打印机1的控制器60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由打印机1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将原图像的数据变换为印刷数据时,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栅格化处理等。然后,由后述(S105:金属性图像的有无的判定)及(S106: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工序使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内侧部分中金属墨点间隔地去除。以下,详细说明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的各种处理。
印刷开始前,首先进行计算机110和打印机1的连接(参照图1),将与打印机1一起包装的CD-ROM所存储的打印机驱动程序(或,从打印机制造公司的主页下载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安装到计算机110。该打印机驱动程序具备使计算机执行图8的各处理的代码。另外,如前述,也可以在打印机1的控制器60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
用户从应用程序指示印刷而开始印刷后,调用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应用程序接受成为印刷对象的图像数据(原图像数据)(S101),对该图像数据进行分辨率变换处理(S102)。
分辨率变换处理(S102)是将图像数据(文本数据、图形数据等)变换为在介质印刷时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的处理。例如,印刷分辨率指定为720×720dpi的场合,将从应用程序程序接受的矢量形式的图像数据变换为720×720dpi的分辨率的位图形式的图像数据。另外,分辨率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由通过金属(Me)色空间表现的灰度(例如256灰度)的数据构成,为彩色图像的场合,由通过RGB色空间(RGB分别表示红(R)、绿(G)、蓝(B)的各色)表现的各灰度(例如256灰度)的数据构成。
接着,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色变换处理(S103)。色变换处理是配合打印机1的墨液色的色空间进行图像数据变换的处理。这里,Me+RGB色空间的图像数据变换为Me+KCMY色空间的图像数据。金属性墨液色(Me)无法通过KCMY(KCMY分别表现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各色)的组合表现,因此作为特别色处理,不进行色变换处理。从而,印刷对象仅仅为金属性图像的场合,本工序可以省略。彩色图像的色变换处理根据与RGB数据的灰度值和KCMY数据的灰度值对应的3D-LUT进行。从而,可获得KCMY色空间的图像数据。色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是由Me+KCMY色空间表现的256灰度的8比特数据。
色变换处理(S103)后,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半色调处理(S104)。半色调处理是将高灰度数的数据变换为打印机1可形成的低灰度数的数据的处理。这里,将256灰度的印刷图像数据变换为表示2灰度的1比特数据和/或表示4灰度的2比特数据。半色调处理的方法已知有抖动法、误差扩散法等,本实施例也进行这样的半色调处理。半色调处理后的数据是与记录分辨率(例如720×720dpi)同等的分辨率。半色调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中,逐个像素与1比特或2比特的像素数据对应,该像素数据成为表示各像素的点形成状况(点的有无、点的大小)的数据。
接着,打印机驱动程序对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前金属性图像的有无的判定(S105)。本实施例中,以形成包含金属性图像的图像为前提,不包含金属性图像的通常的彩色印刷中,通过传统的方法印刷即可。即,不必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因此,判断本工序中金属性图像的有无,在印刷对象的像素数据包含金属性图像的场合,进入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不包含金属性图像的场合,不执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进入栅格化处理(S107)。
(S105)中判断半色调处理后的像素数据包含金属性图像的场合,对该金属性图像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点间隔地去除处理是通过间隔地去除形成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的内侧部分的像素中部分点(形成点的像素数据),生成不向成为该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喷出金属性墨液的数据的处理。即,成为由金属性墨液形成的图像的轮廓的像素的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原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喷出金属性墨液,形成图像。
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具体方法将在后说明。
接着,打印机驱动程序进行栅格化处理(S107)。栅格化处理是将图像数据上的像素数据的排列顺序变更为要向打印机1转送的数据顺序的处理。例如,根据各喷嘴列的喷嘴的排列顺序,重排像素数据。然后,打印机驱动程序通过将控制打印机1的控制数据附加到像素数据,生成印刷数据,将该印刷数据向打印机1发送。
打印机1按照接收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操作。具体地说,打印机1的控制器60按照接收的印刷数据的控制数据控制传送单元20,同时,按照印刷数据的像素数据控制头单元40,从头41具备的各喷嘴喷出金属性墨液(及彩色墨液),在介质上形成图像。
<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详细情况>
说明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详细情况。如上述,本实施例中,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内侧的区域(以下,也称为间隔地去除区域)中,使部分点间隔地去除。从而,调节向该间隔地去除区域喷出的金属墨点的量,实现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和色调的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因此,必须生成从喷出金属墨点的预定的像素中的预定像素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的数据。因而,打印机驱动程序对印刷金属性图像的像素数据进行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确定,实际对点进行间隔地去除处理。
以下,说明间隔地去除图形形成图5B所示的条纹状时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具体的方法。图9表示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流程。另外,图10A~图10C是将间隔地去除像素确定为条纹状图形的方法的说明图。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通过依次执行S601~S604的处理而进行。
首先,用户决定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设定间隔地去除宽度、间隔地去除间隔(像素数)等的间隔地去除条件(S601)。例如,预先设定图5B~图5D的图形,用户经由用户接口(未图示),可选择期望的间隔地去除图形。同样,点的间隔地去除宽度和点的间隔地去除间隔也预先设定,经由用户接口(未图示)可变更设定。
接着,打印机驱动程序确定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S602)。图10A中,浓着色的区域是作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而确定的像素,该部分成为非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对象。构成金属性图像数据的像素中,从该图像的最外侧的像素到内侧的数像素量的像素确定为轮廓部分的像素。金属性图像的最外侧的像素可以通过对原图像的图像数据用拉普拉斯过滤器等进行过滤处理而提取。轮廓部分的宽度(像素数)作为初期设定值在存储器63保存多种,根据(S601)中设定的间隔地去除宽度及间隔地去除间隔,打印机驱动程序选择最佳设定值。另外,也可以经由用户接口等由用户自由变更设定。该场合,如前述,必须对轮廓的宽度设定下限值。
接着,对于金属性图像数据中构成该轮廓部分的像素以外的各像素(间隔地去除区域),按照设定的点间隔地去除图形及间隔地去除宽度、间隔地去除间隔(像素数),确定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S603)。图10B是选择条纹状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情况,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内侧像素(间隔地去除区域)中,斜线部表示的部分确定为金属性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然后,对于确定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通过将像素数据上的灰度值变更为零,生成条纹状间隔地去除处理结束后的像素数据(S604)。从而,间隔地去除区域中,获得Me的灰度值非零的像素列(被喷出金属性墨液的像素列)和Me的灰度值为零的像素列(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列)交替排列成条纹图案的图10C的金属性印刷数据。
另外,图5C、图5D表示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点间隔地去除方法也与图5B的条纹状的图形的场合同样。即,确定金属性图像数据中成为轮廓部分的像素后,成为该轮廓部分的像素以外的间隔地去除区域中,确定金属性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实际进行间隔地去除处理。
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的设定确认实际印刷的图像后,可由用户自身通过用户接口(未图示)对间隔地去除间隔和间隔地去除宽度变更设定即可。
另外,考虑观察印刷图像时的角度等,也可以变更间隔地去除图形。图11A及图11B表示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变更例。例如,从下侧仰视印刷的图像的场合,不是图11A(与图5B相当)所示的纵条纹图案,而设为图11B所示的横条纹图案。从图11A及图11B所示角度确认图像时,与纵条纹(图11A)相比,横条纹(图11B)的条纹和条纹的间隔难以变得醒目,可以减小点间隔地去除造成的影响。这样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变更也可以经由用户接口由用户自身进行。
<第1实施例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成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部分像素的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金属性墨液间隔地去除后喷出。然后,轮廓部分的像素中,金属性墨液不间隔地去除而喷出。
从而,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可获得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及色调且轮廓清晰的鲜明图像。另外,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内侧喷出的墨液的量少,因此,可节约印刷时使用的墨液总量,降低印刷成本。
===第2实施例===
第2实施例中,用金属性墨液及彩色墨液进行金属印刷时,进行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图像的印刷。打印机1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同样。
<印刷对象的图像>
图12是本实施例印刷的图像的概念图。本实施例中成为印刷对象的图像(原图像)如图12的左侧的图所示,具有由金属性墨液印刷的金属性图像部分(圆形的部分)和由彩色墨液印刷的彩色图像部分(图的长方形的部分)。图的网格部表示的区域中,两图像形成重复。另外,彩色图像由RGB的3色表现,印刷时由KCMY的4色的彩色墨液进行印刷。
为了说明,将原图像分为形成金属性图像的阶层(金属层)和形成彩色图像的阶层(彩色层)的2种阶层。这里,彩色层可实际分为RGB的3色的图像,但是以下说明由1种的彩色图像构成的情况。如图12的右侧,成为印刷对象的原图像由金属层和彩色层重合形成。
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金属层的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在介质上形成金属性图像。在金属性图像形成后,在该金属性图像上重叠印刷彩色层的彩色图像。
<印刷处理>
第2实施例中的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处理与第1实施例完全相同。印刷开始后,首先进行间隔地去除处理后的金属性图像的印刷。然后,与该金属性图像重叠进行彩色图像的印刷。金属性图像印刷时,轮廓部不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其内侧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另一方面,彩色图像不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等而直接印刷。
另外,为了使先印刷的金属性图像的金属性墨液和重叠印刷的彩色图像的彩色墨液不混合,在金属性图像印刷后,必须确保充分干燥时间后进行彩色图像的印刷。
<第2实施例的效果>
第2实施例中,通过金属性图像上重叠印刷彩色图像,可再现金属彩色(例如金属蓝、金属红等)。通常的印刷中,金属性图像中包含的金属微粒若过多,则会抵消其上形成的彩色图像的色调,金属彩色变暗。但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内侧部分的点间隔地去除,可再现良好色调,同时通过将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设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金属性图像本身的形状也鲜明呈现,可进行高画质的金属印刷。
===第3实施例===
第3实施例中,通过金属印刷进行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图像的印刷时,该重复部分中,以金属性墨液和彩色墨液不向相同像素喷出的方式印刷。即,介质上形成的金属墨点和彩色墨点以在像素单位不重复的方式进行印刷。
第2实施例中,如图12的右侧,首先形成金属性图像,然后在该金属性图像上重叠印刷彩色图像。但是,该方法中,必须执行金属层的印刷及彩色层的印刷的2次印刷,与仅仅采用彩色墨液的通常的彩色印刷比较,印刷结束所需时间长。
因而,第3实施例中,在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场合,该重复部分中,通过采用墨点彼此不重叠的方式,1次结束印刷。从而,在不会恶化印刷画质的情况下可缩短印刷时间。
<印刷处理>
印刷处理进行时的基本流向与第1实施例的图8同样。但是,本实施例中,彩色图像和金属性图像的重复部分中,为了使墨点彼此不重叠,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行程不同。以下,以与前述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说明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
<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详细情况>
如前述,本实施例中,在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重复区域(以下,也称为重复区域),金属墨点和彩色墨点不向介质上的相同像素喷出,从而实现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同时印刷。因此,必须在被喷出金属墨点的预定的像素中,使彩色墨点的印刷数据间隔地去除,反之在被喷出彩色墨点的预定的像素中,使金属墨点的印刷数据间隔地去除。
图13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具体处理的流程。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通过依次执行S611~S615的各工序而进行。
(S611:重复像素的检测)
首先,原图像数据中,判断是否存在金属性图像及彩色图像的重复区域,进行重复区域(重复像素)的检测。即使原图像包含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但是未检测到相互重复的区域(像素)时,与第1实施例同样,仅仅对金属性图像部分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参照图9)。另一方面,有重复像素时,在检测该区域后,进行对各自的图像数据使预定点间隔地去除的处理。
这里,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是指,金属层中表示金属性图像的像素(对于Me,灰度值非零的像素)的位置和彩色层中表示彩色图像的像素(对于RGB的至少1色,灰度值非零的像素)的位置相互重复的情况。例如,某像素A中Me的灰度值为128,R的灰度值为256时,该像素A中,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另外,某像素B中Me的灰度值为64,RGB的灰度值都为0时,该像素B中,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不重复。
打印机驱动程序根据S105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逐个像素比较Me的灰度值和RGB的灰度值,进行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重复像素的检测。检测到重复像素时,将该重复像素的位置信息在存储器63暂时地保存,移到随后工序即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612)。
(S612: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
对于检测的重复区域的金属性图像部分,与前述图9的S601同样,决定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另外,设定间隔地去除宽度、间隔地去除间隔。
(S613:轮廓像素的确定)
轮廓像素的确定基本与S602(参照图9)说明的处理同样进行。即,提取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像素,根据S612设定的条件,决定轮廓部分的宽度,确定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轮廓像素。但是,本实施例中,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因此,不仅需要决定该重复部分中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像素如何处理,还需要决定彩色图像的轮廓像素如何处理。
图14A~图14D是彩色图像和金属性图像的重复部分中的彩色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处理的方法的说明图。
如图14A,彩色图像(长方形部分)和金属性图像(圆形部分)具有重复区域的场合,首先,确定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图14A的斜线部表示的区域是作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确定的像素。通过使该轮廓部分作为非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对象而残留,即使在彩色图像和金属性图像重复的区域中,金属性图像也呈现鲜明。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如后述,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的重复部分中,形成彩色墨点的像素中金属墨点间隔地去除,形成金属墨点的像素中彩色墨点间隔地去除。即,该重复部分中,不仅金属性图像,彩色图像也成为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对象。从而,在该重复部分中希望强调彩色图像的轮廓部进行印刷的场合,与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同样,彩色图像的轮廓部也确定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
图14B表示重复区域中确定了彩色图像的轮廓的情况。该图中浓着色的部分是作为彩色图像的轮廓部确定的像素。从而,该轮廓部成为彩色墨点的非间隔地去除对象,因此可鲜明印刷彩色图像。另外,对于彩色层的图像数据,彩色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的提取采用与前述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提取处理同样的方法,进行各种过滤处理。
另外,与重复部分中的彩色图像的轮廓外接的部分也可以考虑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例如,如图14C,与彩色图像的轮廓部(着色部)相接的部分(斜线部)作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提取,从而,可以进一步协调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的边界部分,进行鲜明的印刷。
另外,在希望强调仅仅金属性图像的轮廓,使与彩色图像的边界部分鲜明的场合,如图14D,将金属性图像的外缘部分及与彩色图像的轮廓外接的部分作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提取即可。
(S614、415:间隔地去除像素的确定、间隔地去除处理)
第3实施例中,对金属性图像数据及彩色图像数据分别进行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确定,实际进行像素数据的间隔地去除处理。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是(S611)检测的构成重复区域的像素中,由(S613)确定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轮廓像素以外的预定的像素。
本实施例中,生成金属性墨液和彩色墨液不向同一像素重复喷出的印刷数据,因此,必须间隔地去除金属性图像数据和彩色图像数据中不同位置的像素。例如,金属性图像中,处于与彩色图像重复区域中的预定的位置的像素C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场合,彩色图像中同一像素C无需间隔地去除。同样,彩色图像中,处于与金属性图像重复区域中的预定的位置的像素D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场合,金属性图像中同一像素D无需间隔地去除。即,只要可以对金属性图像或彩色图像中的任一方图像确定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则就可以对另一方的图像确定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
这里,说明生成图5B的条纹状的间隔地去除图形的印刷数据时的例子。图15A~图15C是确定条纹状间隔地去除像素的方法的说明图。另外,说明S613中如图14D那样确定轮廓像素的情况。
图15A是确定金属性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的图。(S613)中,金属性图像(圆形)的外缘部的区域及与彩色图像(长方形)的轮廓外接的区域确定为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像素。打印机驱动程序在金属层中构成金属性图像的重复区域的各像素中,从该轮廓像素以外的像素按照(S612)中设定为间隔地去除宽度,及间隔地去除间隔的值,以数像素列间隔确定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结果,图15A所示金属性图像中,斜线表示的部分确定为金属性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
然后,对于彩色层中构成与彩色图像重复的区域的各像素,将金属性图像中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图15A中斜线部确定的像素)以外的全部像素确定为间隔地去除对象。图15B所示彩色图像中,网线表示的部分是彩色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换言之,重复区域中,确定为被喷出金属性墨液的像素的全部像素确定为彩色图像的间隔地去除对象像素。从而,获得重复区域形成条纹图案(使金属性图像的条纹图案反相的图案)的彩色图像数据。
通过组合这些数据,可以获得重复区域中喷出金属墨点的像素的位置和喷出彩色墨点的像素的位置不重叠的像素数据(图15C)。
<第3实施例的效果>
第3实施例中,进行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具有重复部分的重叠印刷的场合,彩色墨点和金属墨点不向同一像素喷出。通常的重叠印刷中,必须预先形成(印刷)金属性图像后,在形成的该金属性图像上重叠形成彩色图像。因此,需要至少2次的印刷操作,另外,在基底的金属性图像干燥之前不能喷出彩色墨液,因此到印刷结束需要长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的印刷方法,即使金属性图像和彩色图像重复的场合,也可以使金属性图像鲜明呈现并同时进行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和彩色图像的印刷。另外,该重复部分中,通过将金属性图像的像素间隔地去除为条纹状、格子状后,还在该间隔地去除部分印刷彩色图像,因此,可形成与在金属性图像上印刷彩色图像的场合同样色调的金属性图像。从而,画质不会显著劣化,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缩短印刷时间。
另外,传统在彩色图像重叠金属性图像时,存在金属性图像的发色(金属光泽)变暗的倾向。但是,本实施例中,通过重叠印刷彩色墨点和金属墨点,可抑制金属性图像的发色变暗。
===第4实施例===
第4实施例中,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也成为点间隔地去除对象。前述的各实施例中,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图8的S106的工序)中,提取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将提取的该轮廓部分作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喷出金属性墨液,从而在该轮廓部分的全体形成金属墨点。但是,金属性图像只要呈现鲜明的状态,则轮廓部分也可以作为点间隔地去除的对象。
因而,本实施例中,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也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但是,若以与轮廓部内侧的区域相同的比例使点间隔地去除,则该轮廓部变得不鲜明,金属性图像的画质恶化,因此在该轮廓部调节点间隔地去除率。即,使点间隔地去除率比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内侧的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率小的方式,从轮廓部的像素使点间隔地去除,进行印刷。
第4实施例中,图8说明的印刷处理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工序不同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以下,说明与前述的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另外,与第1实施例同样,仅仅说明金属性图像,彩色图像的说明省略。
<第4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
说明与第1实施例说明的图9不同的点。图16表示第4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具体处理的流程。本实施例中,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通过依次执行S621~S624的各工序而进行。
首先,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的工序(S621)中,除了轮廓部分的内侧,该轮廓部分也进行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具体地说,使轮廓部分中喷出的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量比轮廓部分内侧的区域中喷出的单位面积的金属性墨液量多的方式设定点间隔地去除率的比例。例如,轮廓部分内侧的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率为30%的场合,该轮廓部分中的点间隔地去除率设为15%。这样,作为相对于轮廓部分内侧的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率的比例,设定轮廓部分的点间隔地去除的条件。
另外,轮廓部分中的点的间隔地去除图形与轮廓部分内侧的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图形设定成同样,但是用户自身可以经由用户接口等变更轮廓部分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图形。
然后,依次执行轮廓像素的确定(S622)、点间隔地去除像素的确定(S623)、间隔地去除处理(S624)。各工序分别与前述的S602~S604的工序同样。
从而,轮廓部分内侧的区域中点被间隔地去除,轮廓部分中,形成与该轮廓部分内侧的区域相比点间隔地去除少的金属性图像。
<第4实施例的效果>
第4实施例中,以轮廓部分中的点间隔地去除率比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内侧的区域中的点间隔地去除率小的方式进行印刷。
从而,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可获得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及色调且轮廓清晰的鲜明图像。另外,轮廓部中也间隔地去除金属墨点,因此可以进一步节约印刷使用的金属性墨液的量。
===第5实施例===
第5实施例中,对构成金属性图像的像素的全体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然后,在该金属性图像的外缘部喷出金属性墨液,形成新轮廓。从而,形成内侧的区域中点被间隔地去除,其外侧的点未被间隔地去除的具有轮廓部的金属性图像。
第5实施例中,图8说明的印刷处理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的工序不同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以下,说明与前述的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第5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
图17表示第5实施例中的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的具体处理的流程。本实施例中,点间隔地去除处理(S106)通过依次执行S631~S635的各工序而进行。
首先,间隔地去除条件的设定(S631)中,由用户设定金属性图像的点间隔地去除图形、间隔地去除宽度、间隔地去除间隔等。
接着,提取金属性图像的最外侧的轮廓部分的像素再向外侧一个像素量的像素(以后,也称为轮廓外侧像素)。轮廓外侧像素可通过用轮廓外侧像素提取用的过滤器对金属性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过滤处理而提取。然后,包含该轮廓外侧像素,还将其外侧的数像素量的宽度的像素确定为追加用轮廓像素(S632)。后述的轮廓追加处理(S635)中,通过生成向该追加用轮廓像素喷出金属性墨液的数据,在金属性图像形成新轮廓。另外,追加用的轮廓像素的宽度(像素数)根据S631中用户设定的点间隔地去除条件,由打印机驱动程序决定,但是也可以由用户自身设定。但是,该场合,轮廓部分的宽度若过细,则金属性图像不鲜明,因此,与第1实施例的说明同样,在追加用轮廓像素的宽度设置下限值。
然后,对构成金属性图像的像素全体进行间隔地去除像素的确定(S633),执行间隔地去除处理(S634)。
最后,对(S632)确定的追加用的轮廓像素追加新点(S635)。从而,生成在原图像中的金属性图像的全面以预定的比例使点间隔地去除,在该金属性图像的轮廓外侧像素追加了新轮廓的金属性图像数据。
<第5实施例的效果>
第5实施例中,以金属性图像的全区域作为点间隔地去除的对象。然后,在金属性图像的外缘部的外侧(轮廓外侧像素),设定成为新轮廓的像素,对该新轮廓喷出金属性墨液。
从而,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可获得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及色调且新轮廓清晰的鲜明图像。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原图像中的金属性图像的外侧追加新轮廓,因此,形成与原图像相比大1到几个像素量的金属性图像。但是,在原图像中的金属性图像的全区域,金属墨点以预定的比例间隔地去除,因此,若不强调轮廓部则首先金属性图像不鲜明,其次画质的劣化显著。因此,若能清晰印刷金属性图像,则追加轮廓即使导致图像稍大也没有问题。
===第6实施例===
第6实施例中,对构成金属性图像的像素的全体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然后,使该金属性图像的外缘部分的像素的点部分移动,重新形成轮廓。
例如前述的图6A所示,若对金属性图像的全体以条纹状图形进行点间隔地去除处理,则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线破坏,因此该金属性图像不鲜明。因而,前述的各实施例中,通过使轮廓部成为非点间隔地去除的对象或形成新轮廓,可以鲜明印刷金属性图像。本实施例中,以轮廓部分中不发生间断部分的方式从其他像素移动点而形成新轮廓,使金属性图像鲜明呈现。
图18A及图18B是本实施例形成的金属性图像和其轮廓部分的说明图。图18A的右侧的图是将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间隔地去除时形成的图的例子。然后,该金属性图像中,虚线表示的矩形框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是图18A的左侧的图。左侧图的网眼状区分的区域的1方格表示1像素量,着色的圆圈表示在该像素形成点。另外,斜线部分表示的区域是形成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
图18A中,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的点间隔地去除,因此轮廓线成为锯齿状态。从而,该轮廓部分呈现间断,图像本身变得不鲜明。
相对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8B的左侧的图,在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中,使非点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数据(点)的一部分向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移动。即,处于金属性图像的最外侧(原来的图像的轮廓部)的像素中,使在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形成的点的一部分(点线描绘的圆圈)向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位置(浓着色的圆圈)移动。从而,由移动的点埋没该金属性图像的外缘部中形成锯齿的像素,形成新轮廓。然后,该新轮廓部分中,单位面积喷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比内侧的间隔地去除区域多,因此轮廓鲜明。从而,可印刷清晰的金属性图像。
<第6实施例的效果>
第6实施例中,以金属性图像的全区域作为点间隔地去除的对象。然后,通过使金属性图像的外缘部中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点数据的一部分向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位置移动,形成新轮廓。
从而,金属性图像的印刷可获得具有良好金属光泽及色调且新轮廓清晰的鲜明图像。另外,本实施例中使金属性图像的最外侧的位置的点向内侧偏移,因此,形成与原金属性图像相比小1到几个像素量的图像。但是,在原来的金属性图像的全区域,金属墨点以预定的比例间隔地去除,因此,若不强调轮廓部则首先金属性图像不鲜明,其次画质的劣化显著。因此,即使追加轮廓导致图像稍小也没有问题。
===其他实施例===
虽然说明了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等,但是上述的实施例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可进行变更、改良,另外,本发明当然也包含其等价物。特别地,以下的实施例也是本发明所包含的。
<图像形成装置>
前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在介质记录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说明了喷墨打印机,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滤色器制造装置、染色装置、微细加工装置、半导体制造装置、表面加工装置、三次元造型机、液体气化装置、有机EL制造装置(特别是高分子EL制造装置)、显示器制造装置、成膜装置、DNA芯片制造装置等的应用喷墨技术的各种的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适用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技术。
<使用墨液>
前述的实施例中,作为金属性墨液,说明了含有银微粒、铝微粒的墨液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只要印刷时可再现金属光泽,也可以采用含有铜、金等的其他微粒的墨液。
另外,作为彩色墨液,说明了采用KCMY的4色的墨液进行记录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淡青色、淡品红色、白色、透明色等KCMY以外的墨液进行记录。
<压电元件>
前述的实施例中,作为进行喷出液体的操作的元件,例示了压电元件PZT,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元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发热元件、静电执行器。
<打印机驱动程序>
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处理可以由作为外部控制装置的计算机110(PC)执行,也可以由打印机1执行。另外,由PC进行处理的场合,由打印机和安装了打印机驱动程序的PC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其他装置>
前述的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头41与滑架一起移动的类型的打印机1,但是,也可以是打印机的头固定的所谓线性打印机。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A)喷出墨液的头部;
(B)控制部,生成表示向预定的像素喷出的上述墨液的量的像素数据,根据上述像素数据,从上述头部使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
其中,上述控制部,
在比成为由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更靠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在成为上述轮廓的像素中,以单位面积中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比上述靠内侧的像素多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其中,作为上述轮廓的宽度的像素数为复数;
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数据的量多的场合,增加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在从上述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数据的量少的场合,减少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通过在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的内侧的区域中,在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间隔地去除预定像素的数据,生成表示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的像素及不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的像素的金属性印刷数据。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中,使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量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间隔地去除预定像素的数据,在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外侧的像素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像素中间隔地去除预定像素的数据,在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部分的像素中,使成为非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的数据的一部分向成为间隔地去除对象的像素移动。
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A)从头部喷出墨液;
(B)由控制部生成表示向预定的像素喷出的上述墨液的量的像素数据,根据上述像素数据,从上述头部使含有金属微粒的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比成为由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形成的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更靠内侧的像素的一部分中,以比上述像素数据表示的金属性墨液的量少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在成为上述轮廓的像素中,以单位面积中喷出的上述金属性墨液的量比上述靠内侧的像素多的方式使上述金属性墨液喷出;
其中,作为上述轮廓的宽度的像素数为复数;
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数据的量多的场合,增加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在从上述像素数据间隔地去除的数据的量少的场合,减少成为上述金属性图像的轮廓的像素。
CN201210051819.1A 2011-03-03 2012-03-01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3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6641A JP5754176B2 (ja) 2011-03-03 2011-03-03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046641/2011 2011-03-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3173A CN102653173A (zh) 2012-09-05
CN102653173B true CN102653173B (zh) 2015-02-11

Family

ID=46728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181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3173B (zh) 2011-03-03 2012-03-01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1133B2 (zh)
JP (1) JP5754176B2 (zh)
CN (1) CN102653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7711A1 (de) * 2015-10-16 2017-04-20 Ferro Gmbh Abziehbild zur Erzeugung eines Dekors
JP7451187B2 (ja) * 2020-01-23 2024-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2300A (en) * 1995-01-03 1998-04-21 Xerox Corporation Resolution enhancement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printing pixel images
JPH09248894A (ja) * 1996-03-14 1997-09-2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画像領域を指定した特色版の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1178204A (ja) * 1997-09-10 1999-03-23 Tdk Corp 包装用フィルム印刷物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JP4345516B2 (ja) * 2004-02-16 2009-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プログラム、液体吐出システム、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7152791A (ja) *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49566A (ja) * 2006-12-18 2008-07-03 Canon Inc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023195A (ja) * 2007-07-19 2009-02-05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766281B2 (ja) * 2007-09-18 2011-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非水系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5078673B2 (ja) * 2008-02-29 201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146029B2 (ja) * 2008-03-17 2013-0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130988B2 (ja) * 2008-03-26 2013-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0130405A (ja) * 2008-11-28 2010-06-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印刷制御システム
JP5458336B2 (ja) * 2009-01-13 201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印刷方法
JP5099018B2 (ja) * 2009-01-13 2012-12-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印刷装置、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及び印刷方法
JP5458335B2 (ja) * 2009-01-13 201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の作成方法、ルックアップテーブル、印刷方法
JP2011031530A (ja) * 2009-08-03 2011-02-17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83657A (ja) 2012-09-27
US8801133B2 (en) 2014-08-12
CN102653173A (zh) 2012-09-05
US20120223993A1 (en) 2012-09-06
JP5754176B2 (ja)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317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6652256B2 (en) Three-dimensional model colorization during model construction from computer aided design data
CN102815094B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EP267816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printing
JP4537476B2 (ja) 3次元物体の模型を製作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689507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程序
CN10265317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039727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026531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785476A (zh)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EP21687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ecorated glass, glass body and glass mosaic
US7249820B2 (e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20056937A1 (en) Print apparatus and print method
US20060109291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rint mask
JP701315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55601A (zh) 基于图像内容选择喷嘴列
EP0854047A2 (en) Method of and machine for liquid ink printing
EP0881082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with reduced printhead signature
US2013010694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program
JP2022122135A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1031530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20060087527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rint mask
EP260211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011337A (ja) 2種類のインクを使用して記録対象領域を塗りつぶす印刷
KR101509046B1 (ko) 빌트인 캐드 인쇄 전자 시스템의 프린팅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