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9387B - 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9387B CN102649387B CN201210025470.4A CN201210025470A CN102649387B CN 102649387 B CN102649387 B CN 102649387B CN 201210025470 A CN201210025470 A CN 201210025470A CN 102649387 B CN102649387 B CN 1026493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sector
- band
- tire
- main body
- ty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207 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NOQGZXFMHARMLW-UHFFFAOYSA-N Daminozide Chemical group CN(C)NC(=O)CCC(O)=O NOQGZXFMHARML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4043 Melolonthin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31 aramid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4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 B60C11/00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4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 B60C11/00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 B60C11/005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with different cap rubber layer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41—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 B60C11/00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 B60C11/0075—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omprising different tread rubber layers with cap and base layers with different base rubber layer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008—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d rubber
- B60C2011/0016—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 B60C2011/0025—Modulus or tan delt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motorcycles, scooters or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轮胎(2)包括胎面(4),其外表面形成胎面表面(20)。胎面(4)包括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主体(28)和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多个支持部(30),并且该支持部相互沿轴向排列。多个支持部(30)的每个支持部从胎面(4)内侧向胎面表面(20)延伸。支持部(30)被形成为嵌入到主体(28)中。支持部(30)的复数弹性模量E2*大于主体(28)的复数弹性模量E1*。胎面(4)是由螺旋交替卷绕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形成的。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11年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文献No.2011-41171的优先权。将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从提高生产力的观点来看,在曾经使用的轮胎生产方法中,由未交联的橡胶形成的条带螺旋卷绕以便形成诸如胎面、胎侧壁等等的组件。这种生产方法可以称为绕带方法。这个生产方法的例子公开在JP2009-39883中。
考虑到提高抓地力,具有增加能量损耗和低复数弹性模量的交联橡胶有时用于轮胎胎面中。在该胎面中,由于变形增加了发热量,以致于在行驶期间胎面可能受热。因此,在夏季路面温度的增加导致胎面温度的过度增加,这可能软化胎面。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胎面表面过分变形的问题,并且不能充分运用抓地力。
类似地,当在耐力赛等中进行长时间的行驶的时候,由于产生热量,胎面温度过度增加,以致于有时不能充分发挥抓地力。因此,在比赛中,准备了胎面硬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轮胎,并且取决于条件有选择性地使用。因此,进行调整以使得可以充分地发挥轮胎中的抓地力。
本发明的目标是制造用于两轮车辆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抓地力的子午线轮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其外表面形成胎面表面。胎面包括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主体和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多个支持部,该多个支持部相互沿轴向排列。该多个支持部的每个支持部从胎面内侧向胎面表面延伸。支持部被形成为嵌入到主体中。支持部的复数弹性模量E2*大于主体的复数弹性模量E1*。胎面是由螺旋交替卷绕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形成的。第一条带是由主体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第二条带是由支持部的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
优选地,在子午线轮胎中,复数弹性模量E2*对复数弹性模量E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小于或等于2.0。
优选地,在子午线轮胎中,第二条带的厚度小于第一条带的厚度。
优选地,在子午线轮胎中,第二条带的厚度对第一条带的厚度的比值是大于或等于0.2。
优选地,在子午线轮胎中,胎面表面中形成有凹槽。在每个凹槽下的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mm。
优选地,在子午线轮胎中,支持部延伸的方向相对于径向的角的绝对值是大于或等于0度小于或等于45度。
根据本发明用于生产在两轮车辆中使用的子午线轮胎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挤出第一橡胶组合物以便得到第一条带;
(2)挤出第二橡胶组合物以便得到第二条带;
(3)通过螺旋交替卷绕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形成胎面,以便得到生胎;以及
(4)对生胎加压和加热。
在通过这个生产方法得到的子午线轮胎中,胎面包括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主体和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多个支持部,该多个支持部相互沿轴向排列。多个支持部的每个支持部从胎面内侧向胎面的胎面表面延伸。该支持部被形成为嵌入到主体中。支持部的复数弹性模量大于主体的复数弹性模量。
在本发明的子午线轮胎中,具有较小复数弹性模量E1*的主体可以有助于抓地力的发挥。在轮胎中,形成具有较大的复数弹性模量E2*的支持部以致于支持部嵌入主体中。支持部可以减少胎面表面的过分变形。并且当在夏季路面温度增加时,即使在耐久赛等中进行长时间的行驶,轮胎也可以充分地发挥抓地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阐明充气轮胎局部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中显示的轮胎局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3是阐明形成图1中显示的轮胎胎面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4是包括图1中所显示的轮胎的凹槽的局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局部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6是图5中所显示的轮胎局部的放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中显示的充气轮胎2包括:胎面4、胎侧壁6、胎圈8、胎体10、束带12、翼部14、气密层16以及胎圈包布18。轮胎2是无内胎类型。轮胎2被安装在两轮车辆(摩托车)上。在图1中,向上/向下方向代表径向,向左/向右方向代表轴向,与薄片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代表沿圆周方向。轮胎2具有相对于图1中所显示的交替的点划线CL几乎两侧对称的形状。交替的点划线CL代表轮胎2的赤道面。
胎面4由交联的橡胶形成。胎面4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形状。胎面4包括胎面表面20。胎面表面20可以与路面接触。在胎面表面20中形成凹槽,未在图中显示。由于凹槽形成了胎面花纹。胎面4中可能没有在其中形成的凹槽。
胎侧壁6分别近似沿径向分别从胎面4的末端向内延伸。胎侧壁6由交联的橡胶形成。胎侧壁6由于它们的柔韧性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此外,胎侧壁6防止胎体10的损伤。
胎圈8分别位于近似胎侧壁6径向向内。每个胎圈8包括胎芯圈22以及沿径向从胎芯圈22向外延伸的三角胶24。形成胎芯圈22以致于胎芯圈22呈环状。形成胎芯圈22以致于用非延伸的钢丝卷绕胎芯圈22。钢丝一般用于胎圈芯22。三角胶24沿径向向外呈锥形。三角胶24由高度坚硬的交联橡胶形成。
胎体10形成为胎体帘布层26。胎体帘布层26在位于两侧的胎圈8之上和之间延伸,并且在胎面4和胎侧壁6之下且沿着胎面4和胎侧壁6延伸。胎体帘布层26围绕着每个胎圈芯22沿轴向从内侧向外侧卷起。
胎体帘布层26由多个相互排列的帘线和贴胶橡胶形成,未在图中显示。每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角的绝对值的通常范围是70度~90度。换言之,胎体10具有径向结构。轮胎2在高速耐久性方面优于具有斜交结构胎体的轮胎。帘线一般由有机纤维形成。优选的有机纤维的例子包括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纤维以及芳酰胺纤维。
束带12位于胎面4径向向内。束带12位于胎体10径向外部。束带12在胎体10上分层。束带12包括帘线和贴胶橡胶,未在图中显示。帘线基本上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是螺旋地卷绕。束带12具有所谓的无缝结构。束带12可以有助于轮胎2沿径向的硬度。因此降低了在行驶期间发挥的离心力的影响。帘线一般由有机纤维形成。优选的有机纤维的例子包括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酰胺纤维。
在轮胎2中,胎面4包括主体28和多个支持部30,该多个支持部30相互沿轴向排列。多个支持部30的每个支持部沿径向在束带12上和外侧分层。多个支持部30从胎面4内侧向胎面表面20延伸。
在轮胎2中,主体28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如附图中所显示的,主体28覆盖支持部30。主体28形成胎面表面20。在轮胎2中,主体28可以与路面接触。
在轮胎2中,主体28的复数弹性模量E1*小于支持部30的复数弹性模量E2*。主体28是柔韧的。柔韧的主体28有助于轮胎2抓地力的发挥。从这点来看,主体28的复数弹性模量E1*优选大于或等于2.5MPa,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6.0MPa。
在本发明中,遵照“JISK6394”的标准通过使用粘弹性谱仪(IWAMOTOSeisakusho公司制造)在下述条件下测定了主体28的复数弹性模量E1*和支持部30的复数弹性模量E2*。
初始应变:10%
振幅:±2.5%
频率:10Hz
变形模式:拉伸
测量温度:100℃
在轮胎2中,支持部30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如在附图中所显示的,形成支持部30以致于支持部嵌入主体28中。换言之,主体28位于支持部30径向外部。在轮胎2中,当胎面表面20与路面接触时,主体28位于路面和支持部30之间。
在轮胎2中,支持部30的复数弹性模量E2*大于主体28的复数弹性模量E1*。支持部30是较硬的。较硬的支持部30有利助于胎面4的刚度。支持部30可以有效的减少胎面4表面的变形。因此,在夏季中当路面温度高时,即使在耐力赛等中进行了长时间的行驶,轮胎2也可以充分地发挥抓地力。从这点来看,支持部30的复数弹性模量E2*优选大于或等于3.6MPa,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12.0MPa。
在轮胎2中,为了能够使支持部30有助于减小胎面4表面的变形,并且能够使主体28有助于发挥抓地力,支持部30的复数弹性模量E2*比上主体28的复数弹性模量E1*的比值优选是大于或等于1.2,并且更优选大于或等于1.3,更加优选大于或等于1.4。该比值优选小于或等于2.0,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9,并且更加优选小于或等于1.8。
在图2中,对在图1中显示的轮胎2局部进行放大。在图2中,向上/向下方向代表径向,向左/向右方向代表轴向,与薄片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代表沿圆周方向。在图2中,交替的点划线CS代表支持部30的中心线。支持部30包括从胎面4内侧向胎面表面20延伸的一对侧面32。中心线CS延伸通过两侧面32之间的中点。在本文的描述中,中心线CS延伸的方向与支持部30延伸的方向相对应。中心线CS相对于赤道面的角的绝对值等于支持部30相对于径向延伸的方向的角的绝对值(在下文中,称为倾斜角度(tiltangle))。
在轮胎2中,为了能够使支持部30有效的有助于硬度,优选使支持部30的倾斜角度设定得较小。从这个观点来看,倾斜角度优选小于或等于45度,更优选小于或等于30度,并且尤其优选小于或等于20度。当中心线CS平行于赤道面延伸时,也就是说,当中心线CS沿径向延伸时,倾斜角度是指其下限值(0度)。
如在附图中所显示的,支持部30的中心线CS沿径向延伸。在轮胎2中,支持部30的倾斜角度是0度。
轮胎2是以下面方式制备的。挤出第一橡胶组合物以便得到呈带状的第一条带。挤出第二橡胶组合物以便得到呈带状的第二条带。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与其它组件一起放进成型机中(未在图中显示)。在成型机中,这些组件相互结合。
在成型机中,薄片形的气密层16围着转筒卷绕,并且此后,同样是薄片形的胎体帘布层26是卷绕的。此外,由帘线和贴胶橡胶形成的束带组件在形成为圆柱形的胎体帘布层26上并围着该胎体帘布层26螺旋地卷绕,从而形成束带12。胎面4是通过使用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形成的。因此,得到生胎(未硫化胎)。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形成的胎面4的横截面。在图3中,向左/向右方向对应于轮胎2的轴向,然后就向上/向下方向对应于轮胎2的径向。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第一条带34和第二条带36是螺旋地交替卷绕的,以便形成胎面4。如附图中所显示的,第一条带34和第二条带36卷绕以便第一条带34的横截面和第二条带36的横截面在胎面4的横截面上沿轴向交替。这个生产方法是绕带法。
在图3中,双箭头t1代表第一条带34的厚度。双箭头t2代表第二条带36的厚度。双箭头W1代表第一条带34的宽度。双箭头W2代表第二条带36的宽度。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为了促进形成,第一条带34的厚度t1优选大于或等于0.3mm,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3.0mm。根据相同的观点,第二条带36的厚度t2优选大于或等于0.3mm,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3.0mm。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为了促进形成,第一条带34的宽度w1优选大于或等于5mm,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20mm。根据相同的观点,第二条带36的宽度W2优选大于或等于5mm,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20mm。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将生胎放入模具中。因此,生胎的外表面与模具的模腔表面接触。生胎的内表面与气囊(bladder)或者中心圆柱接触。在模具中对生胎进行加压和加热。由于对生胎进行加压和加热,导致生胎的橡胶组合物流动。由于对生胎进行加热导致橡胶发生交联反应,以便得到子午线轮胎2。在由此制备的轮胎2中,第一条带34可以形成胎面4的主体28,并且第二条带36可以形成胎面4的支持部30。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如图3中所显示的,第二条带36的厚度t2优选小于第一条带34的厚度t1。换言之,第二条带36的厚度t2与第一条带34的厚度t1的比值优选是小于1.0。因此,可以减少由于较硬的支持部30导致的刚度过度增加。为了使支持部30能够适当的有助于减小胎面4表面的变形,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0.2。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如图3中所显示的,第一条带34的宽度W1优选大于第二条带36的宽度W2。因为第一条带34沿径向向外突出超出第二条带36,第一条带34与模具的模腔表面接触,第一条带34在被放入模具中的生胎中进行加压。因此,第一条带34被压碎,用形成第一条带34的第一橡胶组合物覆盖第二条带36。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为了形成支持部30以致于支持部嵌入主体28中,第一条带34的宽度W1比上第二条带36的宽度W2的比值优选小于或等于2.0。为了使支持部30能够适当的有助于减小胎面4表面的变形,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1.2。
图2中,点P代表沿径向的支持部30的最外面的角。实线CP代表垂直于胎面表面20的直线,并且通过点P。双箭头H代表胎面4的厚度。通过沿着垂直线CP测定从束带12的外表面至胎面表面20的长度得到厚度H。双箭头H2代表支持部30的高度。通过沿着垂直线CP测定从束带12的外表面至点P的长度得到高度H2。
在轮胎2中,支持部30的高度H2与胎面4的厚度H的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0.5,并且优选小于1.0。当比值被设定成大于或等于0.5,支持部30可以有效的有助于轮胎2的刚度。适当的减少胎面4的变形,以致于轮胎2可以充分地发挥抓地力。当比值被设定成小于1.0,支持部30被主体28确实覆盖。因此,主体28形成胎面表面20,并且因此轮胎2可以稳定地发挥抓地力。
图4显示了包括图1中显示的轮胎2的凹槽38的局部的例子。如上所述,在这个生产方法中,第一条带34被压碎,并用形成第一条带34的第一橡胶组合物覆盖第二条带36。因此,在用这个生产方法生产的轮胎2中,支持部30也没有从凹槽38中暴露出来。
在图4中,双箭头t3代表覆盖支持部30的主体28的厚度。厚度t3是指从支持部30的端面到凹槽38的底部的长度。在轮胎2中,厚度t3优选大于或等于0.2mm。因此,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暴露支持部30导致的裂纹产生。
在本发明中,轮胎2和下述的轮胎的每个部件中的尺寸和角度在如下状态下进行测定:轮胎2安装在常规的轮辋中,并且用空气填充轮胎2,以便得到正常的内压。在测定期间,没有负载施加到轮胎2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常规的轮辋代表根据轮胎2所遵守的标准规定的轮辋。常规轮辋包括: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TRA标准中的“设计轮辋”和ETRTO标准中的“测量轮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常规的内压代表根据轮胎2所遵守的标准规定的内压。常规内压包括:JATMA标准中的“最大气压”、TRA标准中的“在各种低温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载荷极限”中所述的“最大值”和ETRTO标准中的“充气压力”。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0局部的横截面图。轮胎40是无内胎类型。将轮胎40安装在两轮车辆上。在图5中,向上/向下方向代表径向,向左/向右方向代表轴向,与薄片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代表沿圆周方向。轮胎40具有相对于图5中显示的交替的点划线CL几乎两侧对称的形状。交替的点划线CL代表轮胎40的赤道面。
轮胎40包括胎面42、胎侧壁44、胎圈46、胎体48、束带50、翼部52、气密层54以及胎圈包布56。轮胎40和图1中显示的轮胎2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胎面42。
轮胎40的胎面42由交联的橡胶形成。胎面42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形状。胎面42包括胎面表面58。胎面表面58可以与路面接触。
胎面42包括主体60和多个支持部62,该多个支持部62相互沿轴向排列。支持部62的每个支持部沿径向在束带50上和束带50外面分层。支持部62从胎面42内侧向胎面表面58延伸。
在轮胎40中,主体60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如附图中所显示的,主体60覆盖支持部62。主体60形成胎面表面58。在轮胎40中,主体60与路面接触。
在轮胎40中,主体60的复数弹性模量E1*小于支持部62的复数弹性模量E2*。主体60是柔韧的。柔韧的主体60有助于轮胎40抓地力的运用。从这点来看,主体60的复数弹性模量E1*优选大于或等于2.5MPa,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6.0MPa。
在轮胎40中,支持部62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如在附图中所显示的,形成支持部62以致于支持部62嵌入主体60中。在轮胎40中,当胎面表面58与路面接触时,主体60位于路面和支持部62之间。
在轮胎40中,支持部62的复数弹性模量E2*大于主体60的复数弹性模量E1*。支持部62是较硬的。较硬的支持部62有助于胎面42的刚度。支持部62可以有效的减少胎面42表面的变形。因此,在夏季中当路面温度高时,即使在耐力赛等中进行了长时间的行驶,轮胎40也可以充分地发挥抓地力。从这点来看,支持部62的复数弹性模量E2*优选大于或等于3.6MPa,并且优选小于或等于12.0MPa。
在轮胎40中,为了使支持部62能够有助于减小胎面42表面的变形,并且使主体60能够有助于发挥抓地力,支持部62的复数弹性模量E2*与主体60的复数弹性模量E1*的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1.2,更优选大于或等于1.3,并且更加优选大于或等于1.4。比值优选小于或等于2.0,更优选小于或等于1.9,并且更加优选小于或等于1.8。
如在附图中所显示的,支持部62延伸以便相对于径向倾斜。在轮胎40中,支持部62沿轴向向外、沿径向从内侧向外侧倾斜。可选择地,可以构成胎面42以使得支持部62沿轴向向内、沿径向从内侧向外侧倾斜。
与图1中显示的轮胎2相似,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第一带型条带和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第二带型条带是螺旋地交替卷绕,以便形成轮胎40的胎面42。每个条带卷绕以使得条带的横截面延伸以致于相对于径向倾斜,未在图中显示。因此,形成的胎面42包括支持部62,该支持部62延伸以致于相对于径向倾斜。在轮胎40中,与图1中显示的轮胎2相似,第一条带可以形成主体60,并且第二条带可以形成支持部62。
如上所述,支持部62是较硬的。在这个生产方法中,为了减少由于较硬的支持部62而导致的刚度的过度增加,第二条带的厚度t2优选小于第一条带的厚度t1。换言之,第二条带的厚度t2与第一条带的厚度t1的比值优选是小于1.0。为了使支持部62能够适当地有助于减小胎面42表面的变形,该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0.2。
在这个生产方法中,为了形成支持部62以致于支持部62嵌入主体60中,第一条带的宽度W1优选大于第二条带的宽度W2。换言之,第一条带的宽度W1与第二条带的宽度W2的比值优选是小于或等于2.0。为了使支持部62能够适当地有助于减小胎面42表面的变形,该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1.2。
在图6中,对在图5中显示的轮胎40局部进行放大。在图6中,向上/向下方向代表径向,向左/向右方向代表轴向,与薄片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代表沿圆周方向。在图6中,交替的点划线CS代表支持部62的中心线。中心线CS延伸的方向与支持部62延伸的方向相对应。在图6中,中心线CS与赤道面的角表示为角α。角α的绝对值等于支持部62延伸的方向相对于径向的角的绝对值(在下文中,称为倾斜角α)。
在轮胎40中,为了使支持部62能够有效的有利于刚度,使支持部62的倾斜角α优选设定得较小。从这个观点来看,倾斜角α优选小于或等于45度,更优选小于或等于30度,并且尤其优选小于或等于20度。
在图6中,点P代表沿径向的支持部62的最外面的角。实线CP代表垂直于胎面表面58的直线,并且通过点P。双箭头H代表胎面42的厚度。通过沿着垂直线CP测定从束带50的外表面至胎面表面58的长度得到厚度H。双箭头H2代表支持部62的高度。通过沿着垂直线CP测定从束带50的外表面至点P的长度得到高度H2。
在轮胎40中,支持部62的高度H2与胎面42的厚度H的比值优选大于或等于0.5,并且优选小于1.0。当比值被设定成大于或等于0.5,支持部62可以有效的有助于轮胎40的刚度。适当的减少胎面42的变形,以致于轮胎40可以充分地发挥抓地力。当比值被设定成小于1.0,支持部62被主体60确实覆盖。因此,主体60形成胎面表面58,并且因此轮胎40可以稳定地发挥抓地力。
实施例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效果根据实施例会变得明显。但是,本发明不会根据实施例的描述进行限制性地解释。
[实施例1]
得到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尺寸:180/55ZR17),其具有图5中所显示的基本结构以及在下面表1中显示的详细说明。在轮胎的生产中,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螺旋地交替卷绕,从而形成胎面,所述第一条带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以便形成主体,并且所述第二条带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以便形成支持部。第一条带的厚度t1是2.0mm,并且第二条带的厚度t2是1.5mm。因此,厚度t2与厚度t1的比值t2/t1是0.75。由此形成的胎面包括主体和多个支持部,该多个支持部相互沿轴向排列。每个支持部沿轴向向外、沿径向从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在表格中用于倾斜方向的单元格中,这个状态表示为“X”。每个支持部的倾斜角α是20度。形成支持部以致于支持部嵌入主体中。比值H2/H是0.8,厚度t3是0.3mm。每个支持部的复数弹性模量E2*大于主体的复数弹性模量E1*。主体的复数弹性模量E1*是3.5MPa,并且支持部的复数弹性模量E2*是5.3MPa。因此,比值E2*/E1*是1.5。
[实施例2-7]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厚度t1和厚度t2不同于实施例1中,并且比值t2/t1显示在下面的表1和表2中。
[实施例8-13和比较例2]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支持部的复数弹性模量E2*不同于实施例1中,并且比值E2*/E1*显示在下面的表2和表3中。
[实施例14-15和比较例3]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比值H2/H如下面表3中所示。在比较例3中,没有形成嵌入主体中的支持部。
[实施例16-19]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厚度t3如下面表4中所示。
[实施例24-25]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倾斜角α如下面表5中所示。
[实施例20-22]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支持部延伸的方向不同于实施例1中,并且倾斜角α显示在下面的表5中。实施例20-22中的支持部沿轴向向内、沿径向从内侧朝向外侧倾斜。实施例22的支持部倾斜的方向与实施例1中的相反。实施例21的支持部倾斜的方向与实施例24中的相反。实施例20的支持部倾斜的方向与实施例25中的相反。在表格中用于倾斜方向的单元格中这个状态表示为“Y”。
[实施例23]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形成支持部如图1中所显示的沿径向延伸。实施例23中的每个支持部的倾斜角α是0度。
[实施例26-31]
各自获得轮胎以便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轮胎相同的结构,不同的是厚度t1和厚度t2不同于实施例1中,并且比值t2/t1显示在下面的表6中。
[可成型性]
制备1000个轮胎,评估其可成形性。结果显示在下面的表1至表6中。在表格中,“A”代表稳定地制备轮胎的例子,“B”代表尽管制备了轮胎,但是仍然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做一些改进的例子,“C”代表在制备期间发生问题,并且不能稳定地制备轮胎的例子。
[抓地力、刚度和综合性能]
被制备的轮胎比如每个都安装在发动机排量是600cc的运动型两轮车辆的后轮上(四冲程(4-cycle)),并且用空气填充轮胎以使得内压变成200kPa。将市售轮胎(尺寸:120/70ZR17)安装至前轮,并且用空气轮胎以使得内压变成200kPa。这种两轮车辆在具有沥青路表面的环形跑道上行驶,并且通过驾驶者进行感官评价。评估抓地力、硬度和综合性能。结果显示为下面的表1至表6中的指数。大于或等于3.0的值表示可接受的质量。在实施例16-19中,在行驶后观察轮胎凹槽的底部部份,以便检查裂纹的存在与否。结果显示在下面表4中。在表4中,“G”代表没有发现裂纹的例子,“NG”代表发现裂纹的例子。
如表1至表6所示,对实施例轮胎的评估高于对比较例轮胎的评估。这些评估结果清楚地显示本发明是出众的。
如上所述的子午线轮胎适用于各种车辆。如上所述的应用仅仅是例子。
上述描述是示意性的,在不违背本发明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变型。
Claims (5)
1.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该子午线轮胎包含:
胎面,其外表面形成胎面表面,其特征在于,
胎面包括由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主体和由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多个支持部,该多个支持部相互沿轴向排列,
该多个支持部的每个支持部从胎面内侧向胎面表面延伸,
支持部被形成为嵌入到主体中,
支持部的复数弹性模量E2*大于主体的复数弹性模量E1*,
胎面是由螺旋交替卷绕的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形成的,
第一条带是由主体的第一橡胶组合物形成,并且第二条带是由支持部的第二橡胶组合物形成,
胎面表面中形成有凹槽,在该凹槽下的所述主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复数弹性模量E2*对复数弹性模量E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且小于或等于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支持部延伸的方向相对于径向的角的绝对值是大于或等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条带的厚度小于第一条带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条带的厚度对第一条带的厚度的比值是大于或等于0.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41171 | 2011-02-28 | ||
JP2011041171A JP5297485B2 (ja) | 2011-02-28 | 2011-02-28 | 二輪自動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9387A CN102649387A (zh) | 2012-08-29 |
CN102649387B true CN102649387B (zh) | 2016-04-20 |
Family
ID=4547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2547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9387B (zh) | 2011-02-28 | 2012-02-06 | 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216934A1 (zh) |
EP (1) | EP2492115B1 (zh) |
JP (1) | JP5297485B2 (zh) |
CN (1) | CN1026493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91367B2 (ja) * | 2014-06-25 | 2018-03-1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DE102015207931A1 (de) * | 2015-04-29 | 2016-11-03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Laufstreifen |
DE102015207937A1 (de) * | 2015-04-29 | 2016-11-03 |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Laufstreifen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75367B1 (de) * | 1997-05-02 | 2003-04-02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8266A (en) * | 1982-09-17 | 1984-10-2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Composite tread having good traction and reduced rolling resistance upon wear |
JPS62196704U (zh) * | 1986-06-05 | 1987-12-14 | ||
JPS63134311A (ja) * | 1986-11-26 | 1988-06-06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3012686B2 (ja) * | 1990-11-29 | 2000-02-28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3352045B2 (ja) * | 1999-03-04 | 2002-12-0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ゴム部材形成用のゴムストリップ、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及びゴムストリップの製造装置 |
JP4011382B2 (ja) * | 2002-04-03 | 2007-11-2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290475B2 (ja) * | 2003-05-16 | 2009-07-08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JP4753342B2 (ja) * | 2003-10-27 | 2011-08-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JP4312613B2 (ja) * | 2004-01-19 | 2009-08-12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255435B2 (ja) * | 2004-11-11 | 2009-04-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JP2006168564A (ja) * | 2004-12-16 | 2006-06-29 | Bridgestone Corp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974695B2 (ja) * | 2007-02-01 | 2012-07-1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JP4713515B2 (ja) * | 2007-02-16 | 2011-06-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20080216930A1 (en) * | 2007-03-05 | 2008-09-11 | Christopher John Valentine | Tyre with rubber tread which contains internal circumferential rubber stabilizer bars |
JP4889032B2 (ja) * | 2007-03-08 | 2012-02-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9035228A (ja) * | 2007-08-03 | 2009-02-19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JP5095297B2 (ja) * | 2007-08-06 | 2012-12-1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および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
JP2009051317A (ja) * | 2007-08-24 | 2009-03-12 | Bridgestone Corp |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09051425A (ja) * | 2007-08-28 | 2009-03-12 | Bridgestone Corp | 二輪自動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1041171A (ja) | 2009-08-18 | 2011-02-24 | Panasonic Corp | 無線通信端末 |
-
2011
- 2011-02-28 JP JP2011041171A patent/JP52974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2-22 US US13/334,935 patent/US2012021693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
- 2012-01-09 EP EP12000087.2A patent/EP249211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2-02-06 CN CN201210025470.4A patent/CN1026493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75367B1 (de) * | 1997-05-02 | 2003-04-02 |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Fahrzeugluftreife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297485B2 (ja) | 2013-09-25 |
US20120216934A1 (en) | 2012-08-30 |
EP2492115B1 (en) | 2014-09-03 |
JP2012176707A (ja) | 2012-09-13 |
EP2492115A3 (en) | 2013-04-17 |
EP2492115A2 (en) | 2012-08-29 |
CN102649387A (zh) | 2012-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25427B1 (en) |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 |
US9604502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3370211B (zh) | 充气轮胎 | |
US20210008927A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0584644C (zh) | 载重轮胎 | |
US20140326380A1 (en) | Pneumatic Tire | |
US9027617B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3153651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142930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994865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649387B (zh) | 用于两轮车辆的子午线轮胎 | |
US20180111420A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8394234A (zh) | 重载用轮胎和重载用轮胎的制造方法 | |
CN102896979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9382946B (zh) | 崎岖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轮胎的制造方法 | |
EP3178666B1 (en) |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 |
US10974548B2 (en) | Pneumatic tire | |
JP5308781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8340738B (zh) |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 |
JP5145205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20152044A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ファイルデッキ | |
US7654295B2 (en) | Tire for motorcycle with sidewall upper layer and sidewall lower layer | |
JP2006199084A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
EP2551096B1 (en) | Pneumatic tire production method and tire | |
JP2020152295A (ja) |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