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9520B - 唾液酸模拟性化合物 - Google Patents

唾液酸模拟性化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9520B
CN102639520B CN201080052258.6A CN201080052258A CN102639520B CN 102639520 B CN102639520 B CN 102639520B CN 201080052258 A CN201080052258 A CN 201080052258A CN 102639520 B CN102639520 B CN 1026395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us
compound
represent
expression
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22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9520A (zh
Inventor
P·A·维罗尼斯
P·E·A·罗德里盖斯
A·M·韦罗内西
E·佩舍彻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apicon SRL
Original Assignee
Therapicon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apicon SRL filed Critical Therapicon SRL
Publication of CN10263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9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9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95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309/0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n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309/14Nitrogen atoms not forming part of a nitro rad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12Compounds having a free or esterified carboxyl group attached, directly or through a carbon chain, to a carbon atom of the saccharide radical, e.g. glucuronic acid, neuraminic 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5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A61P31/16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for influenza or rhinovir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3/00Antiparasitic agents
    • A61P33/02Antiprotozoals, e.g. for leishmaniasis, trichomoniasis, toxopla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 C07H1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sharing nitrogen
    • C07H19/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
    • C07H19/056Triazole or tetrazole radic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ir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展示对可以或可以不对其它药物有抗性的流感病毒类型A和B的抑制性效果、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比如黄病毒的抑制性效果以及对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的抑制性效果,的新一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含有它们的药物配制剂和它们作为药用产品用于治疗由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特别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引起各种病症的用途。

Description

唾液酸模拟性化合物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新一类化合物,其展示对可以或可以不对其它药物有抗性的流感病毒类型A和B的抑制性效果,以及对其它类型病毒比如黄病毒的抑制性效果,以及对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的抑制性效果,它们的制备方法,其药物配制剂,以及它们作为药用产品用于治疗由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特别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引起的各种病症的用途。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新一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展示对可以或可以不对其它药物有抗性的流感病毒类型A和B中任一种的抑制性效果,对其它类型微生物包括病毒比如黄病毒的抑制性效果,尤其是对原生动物的抑制性效果,其制备方法,含有它们的药物配制剂,以及它们作为药用产品用于治疗影响人类或动物健康的感染所述微生物比如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导致的各种病症的用途。
由于是流感大流行病的主要原因,流感病毒类型A和B属于最为熟知的病毒,但是其它类型的病毒比如黄病毒特别是HCV,和逆转录病毒特别是HIV,和原生动物特别是疟原虫和锥虫,能够发展为严重得多的病理学病症并且在全世界每年导致数百万起死亡。
从而,这些介绍性描述涉及病毒酶血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苷酶(NA)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化聚糖所暴露的唾液酸(也已知为N-乙酰基-神经氨酸,或更简单地神经氨酸,其首字母缩拼词为NANA或Neu5Ac,本文用首字母缩拼词SA表示)所展示的特异性,并且通过取决于目前未知因素的复杂循环和多因素机理允许病毒进出(1)(2)(3)。因而,自1974以来一直持续不断进行研究以确认能够抑制那些酶以及病毒复制的活性药物,已经观察到某些唾液酸类似物的特殊效力,为了方便将其表示如下。
另外,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一般采用相似机制,其由这些单细胞病原体的HA或NA酶对靶标细胞表面唾液酸化聚糖所暴露的唾液酸的典型附着所介导。在过去十年期间采用某些抗病毒药特别是SA类似物获得的结果已受出乎意料的抗性发展影响,原因是病毒和微生物通过修饰生命和繁殖机理而快速进化的出人意料能力,从而由于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抗性,所述药物的效力被降低或无效。
病毒对金刚烷衍生物(M2蛋白质抑制剂)和奥塞米韦的药物抗性发展最近有所报告。某些病毒株显示每天对金刚烷衍生物增加多至约40%的抗性,而在全部A/H1N1病毒情况的约15-20%中报告奥塞米韦抗性。实际上,病毒包膜的最典型特征是存在径向投影,其在流感病毒类型A和B的特定情况中对应HA(4)(5)(6)和NA(7)(8)(9)(10)。
在类型A株的病毒包膜中也同四聚体M2蛋白质,其具有病毒排空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外,流感病毒类型C提供称为血细胞凝集素-酯酶融合(HEF)的糖蛋白,其负责三种生物学活性:受体结合(H),受体灭活(E)和融合(F)(11)(12)(13)。第一代抗病毒产品(大部分是金刚烷衍生物比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和其它相似化合物)阻断流感病毒类型A离子通道的M2蛋白质。
阻断H+离子经过M2质子通道内流抑制病毒排空且抑制将游离核糖核蛋白释放入细胞质。上述仅对流感病毒株A发生,而不对不存在M2蛋白质的病毒株B发生。
约10年来,抗病毒策略已转向开发第二代抗病毒药,其能够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类型A和B的包膜的神经氨酸苷酶(NA)。NA酶促进病毒排空以及新产生病毒向感染细胞中的释放。可能地,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阻断神经氨酸苷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它们不接触宿主细胞和病毒包膜表面的唾液酸残基。
实际上,1999年以来已将第二类选择性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比如扎那米韦和奥塞米韦引入临床治疗。扎那米韦能够仅通过吸入途径给予,而口服途径吸收很少(约2%),因此其仅适于流感预防。仅奥塞米韦在口服给药之后显示全身性效果,但现今,正如预先的观察,其显示病毒抗性高发生率。文献中还确认了又一NA新抑制剂,CS89958(该化合物的活性代谢物确认为R-125489)(14),其处于临床实验最终阶段,其优势是长效活性、难以被酶灭活,但类似扎那米韦,其局限于仅可由鼻吸入给予,因此仅用于预防。
此外,让科学家们日益警觉是许多国际公开报告增加数量的病毒突变和融合,尤其对于病毒类型A,其产生致病性非常高且攻击性不可预测的抗性变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禽流感病毒类型A(H5N1)和猪流感类型A(H1N1)已被科学家们视为严重风险,原因是它们能产生很危险的由奥塞米韦-抗性病毒株引起的大流行病,而奥塞米韦是仅有的适于口服途径给药的产品。
实际上,就已经观察到的药学抗性而言,已报告了抗金刚烷衍生物的病毒株(15)(16)(17)(18)(19)的日益增加的发生率。最为严重的发现是,这种抗性似乎是由于美金刚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和金刚烷胺在帕金森病中的长期和大规模使用,其使用剂量远低于抑制抗病毒活性的那些,从而导致流感病毒类型A抗性株的选择。
此外,最近的公开强调存在分离自季节性流行病(猪流感,类型A/H1N1)的这样的病毒类型A株,其显示抗奥塞米韦的基因突变,由于奥塞米韦是仅有的能通过口服途径给予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20)(21)(22)(23)(24)(25),导致的结果是极其难以救治感染奥塞米韦抗性株的那些患者。
考虑到所述病原体酶使用的感染步骤,已知HA负责第一阶段,其中病毒或微生物(细菌或原生动物或其它)结合至宿主细胞的细胞壁。实际上,HA结合未占用的细胞壁复合糖的唾液酸残基,其表达是pH依赖性的。
因此,HA抑制剂能预防对宿主细胞表面的附着(病毒、细菌或原生动物),从而在流感病毒类型A和B的特定情况下,其能导致病毒数量的实质减少,所述病毒进入细胞、完成繁殖循环并释放以将感染扩展至其它细胞。目前还未发现适宜的HA抑制剂,因此市面上不存在HA抑制剂。鉴于上述问题,可能的是直至现在仍不存在针对上述初始阶段的方法,其中HA结合暴露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化聚糖。然而,文献描述HA对SA的低亲和力,但是并未报告某些作者已描述pH变化可以干扰各种流感病毒株的融合机制(26)(27)。
最终,目前并未报告这样的产品,其能够抑制负责所描述阶段中至少两种的糖蛋白和蛋白,并且从而可以能够按顺序或同时抑制HA和/或M2蛋白质和/或神经氨酸苷酶(NA),或者能够按顺序和/或同时干扰病毒复制中牵涉的至少2种或3种机理,这些因素能显著增加药物效能,同时还使得抗性发生可能最小化。
此外,其它黄病毒引起的感染比如肝炎类型C、黄热病和登革热在世界上某些地区也很普遍并产生高致病和死亡水平,从而其导致感染患者数量增加和死亡数量增加。对于这些病理学状况,不存在能确保有效治疗的药物。然而,目前对抗肝炎类型C病毒(HCV)的策略是用利巴韦林(一磷酸盐)抑制鸟苷一磷酸的合成,从而降低细胞内水平。在最近的临床方案中,利巴韦林已与聚二乙醇化干扰素α-2a或聚二乙醇化干扰素α-2b联用,它们已在市场存在多年但结果不太确定。
此外,不存在这样药物,其能够有效治疗引起高死亡率的其它黄病毒导致的病毒感染的初始或急性阶段。目前,仅可能用疫苗进行预防,但鉴于可获得药物的缺乏,仅能限制黄热病发生时的流行病爆发。缺少治疗由黄病毒引起的疾病的特定药物使得上述感染极度危险,原因是它们导致致命事件的高发生率。
基于上述内容,迫切需要新的抗病毒化合物,其中单独的分子能够以多重和组合、联贯和同时机制抑制病毒复制,对人类和哺乳动物的一系列其它病毒性病原体的提供广谱活性,但是其还预防流感病毒类型A和类型B和数种变种在随后数年期间期望的药学抗性。
鉴于病毒用来结合至宿主细胞壁以内化且在内部繁殖的机制很类似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其它病原体所用的那些,具有多重效果的化合物也可用于治疗这些感染。
实际上,细菌、疟原虫和其它单细胞感染物在宿主细胞的感染初始阶段通过用HA和NA的相似酶结合所述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的SA。因此,细菌和病毒和混合型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在全世界人群中有高死亡率的其它病原微生物也能通过相同化合物得以抑制,对其的需要日益增加。
目前抗病毒药和本发明的那些的原理
ColmanP.M.等人,WO92/06691(PCT/AU90/00501,公开于1992年4月30日),ItzsteinL.M.von等人,EP0539204A1(欧洲专利申请号92309684.6,公开于1993年4月28日),以及ItzsteinL.M.von等人,专利WO91/16320(申请PCT/AU91/00161,公开于1991年10月31日)描述结合病毒NA的化合物,因而认为是病毒活性的体外抑制剂。类似地,在1993vonItzstein在广为人知的期刊″Nature″(28)中描述唾液酸酶抑制剂对流感病毒繁殖循环的机理效果。BischofbergerN.W.等人在US专利5,952,375(申请US08/606,624于1996年2月26日提交)显示新的NA抑制化合物。作者BabuY.S.等人(29)和国际公开WO99/33781(国际申请PCT/US98/26871,1999年7月8日公开)显示一系列的其它化合物,其定义为特定NA抑制剂。抑制NA的最近的抗病毒药比如扎那米韦、奥塞米韦,培拉米韦,拉尼米韦(laninamivir)全部都是唾液酸(SA)类似物,因此它们仅与抑制某些流感株类型A的病毒NA的机制竞争,但它们并不用于且不能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类型B或其它过滤性病毒。因而,其用途也并未扩展至其它单细胞微生物。
类似地,如广为人知的出版物Martindale33.thEd.(2002)第639-43(30)页所描述,目前的医学实践是,在受其它病毒病理学状况影响的人类受试者中将同时给药嘌呤核苷类似物比如利巴韦林或viramidine,与细胞因子比如干扰素α-2b(或干扰素α-2a或聚乙二醇化α2b)组合,用于治疗HVC引起的慢性感染。实际上认为,利巴韦林一磷酸和相似衍生物抑制鸟苷一磷酸的合成和细胞内浓缩,而三磷酸盐干扰mRNA-鸟苷酰转移酶。在所述情况中,病毒传播一般通过宿主细胞壁上的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发生,所述受体主要是含有SA和HA糖蛋白的聚糖,从而科学家们目前瞄准这种典型机制以改变或打断病毒复制的这种传播过程。
相似机制也控制黄病毒复制,差异是宿主细胞的表面受体有数种且并未完全确认。然而,对于黄病毒在病毒粒子表面与宿主细胞受体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也是感染的第一阶段。该特征对病毒种类、对特定细胞向性以及对毒力都是普遍的。实际上,某些病毒的细胞受体已得到定义并且代表不同的病毒附着策略,所述策略从结合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变化至与宿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碳水化合物残基比如唾液酸和硫酸类肝素相互作用。
在宿主细胞的病毒特定受体中有许多未得到确认。特定细胞使用多种受体或者拓扑学差异是对其缺乏认识的原因。实际上,对于黄病毒结合系统提出了相同机制(31)。数种黄病毒在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细胞中复制,并且显示多个种类和组织向性。在相互作用测试中,已将分子质量40至80kDa的许多潜在候选者受体蛋白与黄病毒相关联(32)(33)(34)(35)(36)。此外,硫酸类肝素的重要作用已在登革热2-病毒与脊椎动物细胞的结合中得到证实(31)。
很有趣的是,在病毒颗粒在细胞表面浓缩过程期间,其它病毒如何将糖胺聚糖(GAGs)用作相互作用分子,以准备至高亲和力受体的后续结合(37)。
然而,现今并未有实验评价各黄病毒的高亲和力受体的功能和性质。黄病毒的结合和随后的内化由E蛋白质(~50kDa)介导,其是黄病毒的主要糖蛋白颗粒(综述参见ChambersT.J.等人(38)和MonathT.P.等人(39)。蛋白质E与膜的小蛋白质M(8kDa)形成低聚物,其是病毒粒子可获得表面的主要部分。这决定蛋白质E本质上是中和病毒的抗原靶标和保护性抗体。有关内容参见前述公开MonathT.P.等人″Flaviviruses.″(39)。
由蜱引起的病毒性脑炎(TBE)(40)的黄病毒蛋白质E的区域外结晶结构的定义与蛋白质E变化的表型分析相组合,阐明了黄病毒的功能域和黄病毒的结合和内化牵涉的机理(也参见前述公开MonathT.P.等人″Flaviviruses.″(39)。
与脑黄病毒MurrayValley脑炎病毒(MVE)的宿主细胞排列有关的基因型变化的研究表明E蛋白质残基390对细胞向性和毒力的重要作用(41)。在MVE传代至人类腺癌细胞系(SW13)之后,原型病毒中存在的390Asp已修饰为His、Gly、Ala或Asn,从而产生人类细胞系的生长增加,从而也引起小鼠中的毒力降低。MVE的E蛋白质中的390残基是序列Arg-Gly-Asp(RGD)的一部分,其是整联蛋白在外部细胞外基质中和细胞-细胞附着中的重要结合元素(42)。
该证据支持关于黄病毒受体结合位点在良好保护且亲水的区域中的位置的第一假设,该区域包含390残基,其中结合素可能在某些黄病毒的结合中有牵涉(42)。此外,元素RDG在全部黄病毒E蛋白质内是不可追踪的:在日本脑炎病毒(JEV)中(43)、黄热病病毒(YFV)株17D(44)和复合血清JEV其它成员中的有关序列RGE/T(45)(46)(47)中是可追踪的,但是登革热病毒的E蛋白质中的相应氨基酸并未提及(48)(49)(50)和删除为TBE(51)。有趣的是,YFV疫苗17D株中的RGD序列(46)如何由于调整有毒力的Asibi品种宿主细胞而出现,该品种具有相应氨基酸Thr-Gly-Asp(52)。
基于上述序列比较,结合素似乎不代表普通连接类型的结合黄病毒,与之相对的是口蹄病病毒(53)(54)和柯萨基病毒(55),它们显示RGD-介导的结合整联蛋白对进入宿主细胞的密切依赖性。
TBE的E蛋白质的结晶结构特别地证实结合受体亲水区域保护某些黄病毒的RGD的功能。该序列位于暴露于溶剂的环(FG),位于E蛋白质的免疫球蛋白类区域III,并且牵涉宿主细胞向性和不同黄病毒毒力的突变位于该区域(56)。
实际上,某些作者观察到,通过用传染性克隆将取代引入MVE中的RDG部分,结合假定黄病毒的受体的区域在小鼠中产生对病毒生长、附着和内化于培养细胞和毒力的各种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主题,可以参见许多其它公开(56)(33)(57)(58)(59)。
最终地,HCV是主要考虑之一,据信其是主要人类病原物,在全世界感染大约1亿7千万人-大致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类型1人数的5倍。这些HCV感染个体中的相当部分发展出严重的进行性肝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瘤。
目前,最有效的HCV疗法使用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组合,其在患者的40%中导致持续效力。最近的临床结果展示聚二乙醇化α-干扰素优于单一疗法的未经修饰的α-干扰素。然而,即使使用牵涉聚二乙醇化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组合的实验性治疗方案,相当部分患者并不病毒载量的持续减少。从而,长期以来迫切需要开发治疗HCV感染的其它有效治疗剂。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主要实施方式是制得新一类化合物,其显示对病毒的显著抑制性效果,所述病毒特别是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和引起严重过滤性病毒的其它病毒,特别是其中唾液酸(SA)有牵涉的那些,例如黄病毒引起的那些。新化合物发挥对病毒包膜的酶蛋白比如HA、对结构病毒蛋白比如M2蛋白和对糖解酶比如NA的组合和选择性抑制,更特别地展示对病毒和细菌神经氨酸苷酶和影响人类和动物的许多其它微生物的干扰。另外,本发明的新化合物据信也引起对丙肝病毒(HVC)和对各种类型黄病毒的抑制性活性。
本发明的又一希望实施方式是,提供改善的和低成本的引起严重感染的最常见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过程的抑制剂,而不带来对一般使用的抗病毒药的交叉抗性。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改善的给药本发明新抑制剂和及其于其它已知抗病毒剂的合理组合的方法。额外的方面,提供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有用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对整个发明的评价,本领域专家将对上述和其它目标更为明确。
虽然WO2008/090151描述了这样的化合物:其有效抑制病毒功能,含有金刚烷衍生物部分(干扰流感病毒类型A中一般存在的M2蛋白质)和/或利巴韦林部分(诱导RNA-依赖性复制的突变或者抑制某些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本发明设计新的化合物用来引起对常常存在于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中的血细胞凝集素(HA)和/或神经氨酸苷酶(NA)功能的组合和协同的进一步抑制,这是特别希望的,因此作者进一步研究该未经开发的研究领域并且获得了令人惊讶且出人意料的结果。
发明概述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如下所示的式(I)化合物:
其中在通式(I)的化学结构中:
X表示连接部分-O-或-CH2-;和
R表示-H或线性或支化的C1-4烷基;
R1表示-(NH)n-(CH2)m-(T),其中独立地n=1或2和m=0、1、2、3和4;-NH-CO-NH-(T)或-NH-C(NH)-NH-(T),其中部分-(T)表示具有下述结构中任一种的环:
●其中在部分-(T-1)的化学结构中:
-R5表示-H,-CH3,-C2H5,-CH-(C2H5)2中任一种;和
-R6表示-NH-CO-CH3,-NH-CO-C2H5中任一种;和
-R7表示-O-CH-(CH3)2,-O-CH-(C2H5)2
●其中在部分-(T-4)的化学结构中:
-Z表示-H,-CH-(C2H5)2,-CO-(CH2)6-CH3
R2表示-OH,-NH2,-O-CH-(C2H5)2,-NH-CO-CH3,-NH-CO-CH2-OH,-NH-CO-C2H5,-NH-C(NH)NH2;其中任选地前述的部分R2中任一种的仅一个末端氢可以被部分-(T)或-(W)取代或被另一已知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化合物的部分取代,条件是R3的氢不会被任何部分取代;和
R3表示-OH,-NH2,-NH-CO-CH3,-NH-CO-CH2-OH,-NH-CO-C2H5,或-NH-C(NH)NH2;其中任选地前述的部分R3中任一种的仅一个末端氢可以被部分-(T)或-(W)取代或被另一已知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化合物的部分取代,条件是R2的氢不会被任何部分取代;和
R4表示-CHOH-CHOH-CH2-OH,-(W),-CHOH-CH2-(W)或-CH2-(W),其中部分-(W)表示具有下述结构中任一种的环:
●其中在部分-(W-1)的化学结构中:
-R8表示连接官能团:
-NH-,-CH2-NH-,-CH(CH3)-NH-,
-NH-CH(CH3)-NH-,-C(CH3)2-CH2-NH-,
-NH-CO-CH2-O-CH2-CH2-NH-或
-R9表示-H,-CH3或-C2H5;和
-R10表示-H,-CH3或-C2H5;或
●其中在部分-(W-2)的化学结构中:
-R11表示连接官能团:
-NH-,-CO-NH-或-C(NH)-NH-;
以及本发明化合物的线性或支化的C1-4羧基单酯或多酯、加成盐、溶剂化物、经拆分的对映体和经纯化的非对映异构体。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该化合物是单独的或与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或与其它活性剂组合,以及适于给药至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M2蛋白质的活性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抑制,其包括用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处理怀疑含有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蛋白质M2的样品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在宿主中治疗或预防例如由流感病毒或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任何适宜的施用途径给宿主施用治疗有效剂量的本文公开的本发明化合物。
此外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化合物也对其它微生物显示活性,从而其有用地治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混合感染,并且还治疗黄病毒引起的其它病毒的病理学状况,并且其还显示对采用对哺乳动物宿主细胞的相同感染机制的其它单细胞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的潜在活性。
在本发明其它实施方案中,还提供了合成本发明化合物的新方法。
发明详述
本发明故意排除目前已知的有时候可得自它们的组合中某些的那些化合物,但是视为实施方式且属于本发明范围的是:含有已知发挥某种病毒活性的分子的部分的那些化合物,以及将已知化合物或其部分用作中间体的那些方法。
本发明涉及下述构型的结构式(I)化合物:
其中:
X表示连接部分-O-或-CH2-;和
R表示-H或线性或支化的C1-4烷基;
R1表示-(NH)n-(CH2)m-(T),其中独立地n=1或2和m=0、1、2、3和4;-NH-CO-NH-(T)或-NH-C(NH)-NH-(T),其中部分-(T)具有下述结构中任一种的环:
●其中在化学结构部分-(T-1)中:
-R5表示-H,-CH3,-C2H5,-CH-(C2H5)2;和
-R6表示-NH-CO-CH3,-NH-CO-C2H5;和
-R7表示-O-CH-(CH3)2,-O-CH-(C2H5)2
●其中在部分-(T-4)的化学结构中:
-Z表示-H,-CH-(C2H5)2,-CO-(CH2)6-CH3
R2表示-OH,-NH2,-O-CH-(C2H5)2,-NH-CO-CH3,-NH-CO-CH2-OH,-NH-CO-C2H5,-NH-C(NH)NH2;其中任选地那些前述部分R2中任一种的一个末端氢可以被部分-(T)或-(W)取代或被另一已知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化合物的部分取代,条件是R3的氢不会被任何部分取代;和
R3表示-OH,-NH2,-NH-CO-CH3,-NH-CO-CH2-OH,-NH-CO-C2H5,或-NH-C(NH)NH2;其中任选地那些前述部分R3中任一种的一个末端氢可以被部分-(T)或-(W)取代或被另一已知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化合物的部分取代,条件是R2的氢不会被任何部分取代;和
R4表示-CHOH-CHOH-CH2-OH,-(W),-CHOH-CH2-(W)或-CH2-(W),其中部分-(W)表示具有下述化学结构中任一种的环:
●其中在部分-(W-1)的化学结构中:
-R8表示连接官能团:
-NH-,-CH2-NH-,-CH(CH3)-NH-,
-NH-CH(CH3)-NH-,-C(CH3)2-CH2-NH-,
-NH-CO-CH2-O-CH2-CH2-NH-或
-R9表示-H,-CH3或-C2H5;和
-R10表示-H,-CH3或-C2H5;或
●其中在部分-(W-2)的化学结构中:
-R11表示连接官能团:
-NH-,-CO-NH-或-C(NH)-NH-;
以及本发明化合物的线性或支化的C1-4羧基单酯或多酯、加成盐、溶剂化物、经拆分的对映体和经纯化的非对映异构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式(I)的主要环的X表示-O-,典型的唾液酸环,或表示-CH2-,优选连接体-O-,因为所得唾液酸嵌合的化合物显示与宿主细胞细胞膜的唾液酸化聚糖的唾液酸的更佳亲和力,其与糖蛋白血细胞凝集素(HA)和病毒、细菌或原生动物神经氨酸苷酶(NA)相互作用。
在又一典型的实施方式中,R表示-H,从而羧酸基团保持游离从而与HA特异性和NA特异性的其它糖蛋白相互作用。
在又一备择实施方式中,R表示线性或支化的C1-4烷基,比如甲基,或更一般的乙基,由于所得酯可容易地水解,则其能够迅速释放游离羧酸基团。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R1烷基胺基团-(NH)n-(CH2)m-(T)一般表示简单胺部分-NH-(T),优选主要环2位碳原子和部分-(T)4位碳原子之间的仲胺连接部分。另外,该部分R1是一般表示-NH-CO-NH-(T)或-NH-C(NH)-NH-(T),部分-(T)表示具有本文详细描述的结构中任一种的环。
实际上,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T)表示五元环或六元环,其仅用如前文所描述胺、烷基胺、酰胺或胍连接官能团中的任一种连接至通式(I)的主要核心,一般表示下述部分-(T-1),-(T-2),-(T-3)和-(T-4)之一。
在更特定的实施方式中,-(T)表示部分-(T-1),具有下述结构式和部分:
其中R5单独地表示-H或烷基,依次优选为-H,-CH3,-CH-(C2H5)2,或更优选-C2H5,而R6一般地表示-NH-CO-CH3或-NH-CO-C2H5而R7表示-O-CH-(C2H5)2或-O-CH-(CH3)2。在-(T-1)的最优选组合中,同时地,R5可以是-C2H5,R6表示-NH-CO-CH3而R7表示-O-CH-(C2H5)2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T)表示-(T-2),是部分取代的六元环,一般表示下述结构:
另外,本发明涵盖-(T),其表示-(T-3),是部分取代的五元环,一般表示下述结构: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T)表示部分取代的六元环-(T-4),表示下述结构和取代基:
其中Z表示氢原子(-H)或-CH-(C2H5)2,或者优选且更一般地-CO-(CH2)6-CH3,从而形成酯。
在又一优选组合中,R2表示-OH或-NH2,但也表示其它部分,比如更优选-NH-CO-CH2-OH,-O-CH-(C2H5)2,-NH-CO-CH3,-NH-CO-C2H5或-NH-C(NH)NH2,其选择有关于环的其它最邻近碳原子中取代性质。在又一典型的实施方式中,R3表示-NH-CO-CH3,考虑到该部分也存在于SA中,本发明化合物的主要环是嵌合拷贝。此外,典型的是R3表示胺部分,比如不受限制地是,-NH2,-NH-CO-CH2-OH,-NH-CO-C2H5,-NH-C(NH)NH2或表示羟基-OH。
在又一典型的实施方式中,R4表示-CHOH-CHOH-CH2-OH,但是一般优选R4表示较高分子量的部分,比如但不受限制地,是部分-CHOH-CH2-W或-CH2-W或仅是-W,其中部分-W一般具有结合至主要结构(I)金刚烷环的胺或酰胺连接官能团-(W-1),其一般是取代的,或者核糖呋喃糖基-1,2,4-三唑环-(W-2)。
在典型实施方式中,-W优选表示金刚烷环-W-1,具有下述结构和取代基:
其中R8一般地表示酰胺连接,比如但不受限制地,-NH-,-CH2-NH-,-CH(CH3)-NH-,-NH-CH(CH3)-NH-,-C(CH3)2-CH2-NH-,-NH-CO-CH2-O-CH2-CH2-NH-或环状脂族胺,例如下述环:
在又一典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W-1)的R9和R10对称地等同,其它们可以是-H,-CH3或-C2H5
在本发明的更优选实施方式中,-(W-1)是特定组合,其中R8表示-CH2-NH-而R9和R10均为氢原子(-H)。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W一般表示核糖呋喃糖基-1,2,4-三唑环-(W-2),具有下述结构和取代基:
其中R11一般表示连接官能团比如-NH-或,进一步地但不受限制地,-CO-NH-或-C(NH)-NH-。
又一典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二取代的化合物,其中部分-(T)涵盖部分-(T-1),其中同时地,R5表示-C2H5,R6表示-NH-CO-CH3而R7表示-O-CH-(C2H5)2,而部分-(W)涵盖-(W-1),其中同时地,R8表示-NH-而R9和R10均表示氢原子,其中额外地R2和R3不包括-(T)和-(W)。
在又一最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显示相对通式(I)中所包括的单独部分的显著改善。实际上,在部分-(W)亲油的情况下,一般用盐酸盐或其它无机盐来改善水溶性,因此包括-(W)的化合物可溶于水,而不需在使用之前将其转化为盐。然而,水溶性使得化合物生物可获得更好:同时改善其吸收速率以及向组织中的穿透。
在需要更强的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效果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R2表示-OH或-NH2,但是在还涵盖其它部分比如-NH-CO-CH2-OH,-O-CH-(C2H5)2,-NH-CO-CH3,-NH-CO-CH2-OH,-NH-CO-C2H5或-NH-C(NH)NH2的情况下,任选地那些前述部分R2中任一种的一个末端氢可以被部分-(T)或-(W)取代或者被另一已知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化合物的部分取代,条件是R3的其它氢不被任何部分取代。
类似地,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中R3表示-OH或-NH2,但在还涵盖其它部分比如-NH-CO-CH2-OH,-O-CH-(C2H5)2,-NH-CO-CH3,-NH-CO-CH2-OH,-NH-CO-C2H5或-NH-C(NH)NH2的情况下,任选地那些前述部分R3中任一种的一个末端氢可以被部分-(T)或-(W)取代或者被另一已知抗病毒、抗细菌或抗原生动物化合物的部分取代,条件是R2的其它氢不被任何部分取代。
然而,技术人员理解数种其它实施方式也可行,其中最优选的组合是列于下表的那些。
表1-续
令人惊讶地,在本发明又一典型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本发明化合物或本发明组合物处理怀疑含有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M2蛋白质的病毒样品可以抑制或阻断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M2蛋白质离子通道的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在哺乳动物宿主中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特别是流感A和B病毒或黄病毒者,更特别是HCV的方法,其包括通过任何适宜施用途径给宿主施用治疗有效剂量的本发明化合物。
然而,出乎意料地和令人惊讶地,由于其唾液酸模拟活性,考虑到对靶标宿主细胞的附着和内化需要连接至靶标细胞膜上的肽聚糖的唾液酸,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也可以在其它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原生动物中抑制或阻断糖蛋白酶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苷酶两者。
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还提供了合成本发明化合物的新一般方法。
用于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许多示范性方法是技术人员已知的,为了方便在下文对其描述,但其不是本发明的主题。与之相对,下面提供了其它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示例方法,但是它们将不会限制适用方法的范围。通常,反应条件例如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处理工序等对于进行的具体反应来说是本领域普通的那些。所引用的文献材料以及其中引用的材料中包含上述条件的详细说明。作为示范性方法,所述方法也可以用于本发明化合物合成的一般方法。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获得其它标准操作且可用于产生相同的物质。
本发明还包括药物组合物,其在适用于例如给哺乳动物施用的药学可接受的载体中含有单独的本发明化合物,或者与例如本发明另一化合物或一种或多种活性剂的组合。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包括治疗或预防所述病毒性、细菌性以及混合性或者原生动物性疾病或病症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组合使用本发明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或者其混合物的哺乳动物的治疗以及同时或交替使用另一治疗有效剂量的活性剂的治疗,所述活性剂也能够抑制此类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感染。
本发明化合物还包括在任何或全部不对称原子处的富集的或拆分的光学异构体。外消旋混合物和非对映体混合物,以及分离或合成的、基本上无其它对映体对或非对映体对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均在本发明范围内。通过用目前已知技术可以将外消旋混合物分离为其单独的几乎纯的旋光异构体,所述技术是比如分离得自其光学活性形式比如酸或碱的非对映异构的盐,再次将其转化为光学活性的物质。在许多情况中,所希望的旋光异构体是通过立体特异性反应合成的,起始自所希望原料的适宜的立体异构体。
本发明组合物任选包括本文化合物的盐,尤其是药学可接受的非毒性盐,其包含例如无机或者优选有机酸或碱。在需要的化合物的水溶性盐以改善本发明化合物稳定性或物理特征时,成盐是优选的程序。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涉及用本发明化合物抑制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苷酶的特异性活性,并且也以不同程度同时影响M2蛋白质和/或RNA-聚合酶和/或RNA-依赖性复制的方法,其包括处理怀疑含有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M2蛋白质和/或RNA-聚合酶的样品的阶段。
本发明化合物据信作为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同时起作用。然而,它们也是M2蛋白质和RNA-聚合酶的抑制剂。实际上,抑制剂将结合至血细胞凝集素、神经氨酸苷酶、M2蛋白质和RNA-聚合酶的表面位点或空腔中,鉴于它们独特的嵌合形状能够吸引或适合那些抑制剂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引起伴随抑制,正如本文所报告。
实际上,新的抑制剂可能将结合至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M2蛋白质和/或RNA-聚合酶的表面位点或空腔中,鉴于它们相似的结构啮合所述感染糖蛋白和/或与其竞争。然而,结合血细胞凝集素、神经氨酸苷酶、M2蛋白质和RNA-聚合酶的化合物可以结合不同亲和力和可逆性程度的特异性酶和/或糖蛋白。基本上不可逆地结合感染性酶和/或糖蛋白的那些化合物是用于本发明方法的理想候选物。
含有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苷酶的感染性有机体包括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霍乱弧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嗜唾液酸节杆菌(Arthrobactersialophilus))和病毒特别是正粘液病毒或副粘液病毒比如流感病毒A和B类型,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黄病毒(HVC和导致黄热病和登革热的那些),突变型冠状病毒和/或修饰型冠状病毒,多瘤病毒,腮腺炎病毒,Newcastle疾病病毒,家禽流感病毒,和Sendai病毒,以及至少单细胞寄生物比如疟疾和锥虫病的那些。
从这些有机体的任一种中获得的或发现的血细胞凝集素或神经氨酸苷酶活性的同时抑制作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某些经筛选化合物也实质上抑制流感病毒类型A神经氨酸苷酶抗性以及奥塞米韦抗性株,对于本发明那些化合物这是令人惊讶的。
本发明化合物也用于治疗或预防鸟类例如比如鸭和鹅,哺乳动物比如啮齿类、猪和人类中的所述感染。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评价酶活性的常规技术来筛选本发明化合物对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的抑制性活性。在本发明上下文中,首先针对体外抑制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苷酶来筛选典型的化合物。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面涉及阻断H+离子通过M2-蛋白离子通道的流入、抑制脱壳和游离核糖核蛋白释放到细胞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怀疑含有M2-蛋白例如流感病毒A的样品的步骤。事实上,还认为本发明化合物是通过阻断病毒M2-蛋白功能而起效。本发明另一进一步的方面涉及抑制单磷酸鸟嘌呤核苷和RNAm-胍基转移酶的合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用本发明化合物处理受怀疑样品以阻断HVC的RNAm和RNA聚合酶合成。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化合物据信作为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M2质子型离子通道和/或RNA-聚合酶合成的抑制剂同时地起作用。
类似地,对单细胞寄生物比如疟疾的那些也含有的血细胞凝集素和/或神经氨酸苷酶和/或病毒的M2-蛋白质和/或RNA-聚合酶合成显示相同抑制性效果。
为了确认出人意料的抗病毒活性,包括对奥塞米韦抗性株的出人意料活性,本发明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化合物(分别标记为编码THE08/01和THE10/01)对流感病毒类型A和类型B的体外活性的分别筛选结果概述如下。
研究设计(I)-流感病毒类型A和类型B
化合物THE08/01和THE10/01对抗A/H1N1和A/H3N2株和类型B流感病毒之一的抗病毒活性筛选已分开进行。
物质与方法
1.流感病毒株的传播和滴定
将流感病毒株A/H3N2(A/Panama/2007/99),A/H1N1(A/NewCaledonia/20/99)和B(B/Parma/1/07)铺展入允许细胞系MDCK(Madin-DarbyCanineKidney)。
简言之,流感病毒已接种至MDCK细胞的汇合单层并于37℃,5%CO2温育5天。从而收集并滴定上清液。通过空斑形成试验(菌斑测定,PA)进行分析测定。
更特别地,在12孔板中,将各分离物的10倍系列稀释接种至汇合的MDCK单层。在37℃,5%CO2温育1小时,除去病毒接种物,加入感染培养基(MEM(最小必需培养基),含有10μg/ml胰蛋白酶,2%琼脂)。在37℃、5%CO2下温育3天后,将细胞单层用5%戊二醛溶液固定,除去琼脂后,用5%石炭酸品红的溶液染色。对空斑目测计数,对分离物的分析是用每ml空斑形成单位(PFU)(PFU/ml)的数目表示的。
2.评价抗病毒活性
2.1制备分析用化合物
将化合物THE08/01(实施例7的化合物)和THE10/01(实施例8的化合物)各自适宜地在无菌蒸馏水中重构,浓度为100mM。
然后,进行10倍的系列稀释,制备0.01μM至100μM的各试验化合物。
2.2空斑减少分析(PRA)
对于各测试化合物,将在12孔板(105细胞/ml)中生长的MDCK细胞的汇合单层,用约50PFU/ml(PFU=空斑形成单元)的各病毒分离物(A/H3N2、A/H1N1和B)进行感染。在于37℃,5%CO2温育1小时以增强病毒吸收之后,将病毒接种物除去,细胞单层用MEM培养基洗涤两次。向各孔中加入覆盖培养基(在MEM中的10μg/ml胰蛋白酶、2%琼脂),该覆盖培养基含有系列稀释的分析化合物(从0.01μM至-100μM)。测试进行双份,同时制备不含有抗病毒化合物的反应对照物。将培养物于37℃,5%CO2温育3天。随后,细胞单层用5%戊二醛固定,在室温下温育至少3小时以增强对琼脂的穿透。除去琼脂后,用5%石炭酸品红溶液使细胞单层染色。
目测计数空斑,相对于不含测试化合物的对照物来计算空斑抑制的程度。从而,已确定相对不含化合物的对照能够减少50%空斑数的各化合物的浓度(EC50)。为此,剂量-应答曲线由GraphPadPrism生物统计学软件构建。
3.结果
THE08/01和THE10/01展示对测试的流感病毒类型A和B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THE08/01和THE10/01针对测试的流感病毒的剂量-应答曲线是S形,可以从该曲线外推EC50和相对置信区间(95%CI)。
示范性地,THE08/01的S形函数示于附图1、2和3中。特别是,报告了EC50:
EC50THE08/01vsA/H1N1:9.9μM(95%CI:4.5-21.5μM);
EC50THE08/01vsA/H3N2:15.4μM(95%CI:2.5-95.8μM);
EC50THE08/01vsB:125.5μM(95%CI:7.8-2014.0μM);
EC50THE10/01vsA/H1N1:11.7μM(95%CI:7.3-29.8μM);
EC50THE10/01vsA/H3N2:18.3μM(95%CI:9.6-83.2.8μM);
EC50THE10/01vsB:99.5μM(95%CI:11.4-1937.6μM)。
4.结论
进行的测试获得的结果显示下述信息:THE08/01显示对流感病毒类型A和B两者的抗病毒活性。对病毒类型A的抗病毒活性比对病毒类型B的抗病毒活性高10倍。
对THE10/01已获得相似结果。
研究设计(II)-流感病毒A/H1N1(H275Y)(奥塞米韦抗性)
评价化合物THE08/01对流感病毒类型A亚型H1N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所述亚型对应编码经氨酸苷酶的基因的突变H275Y-A/H1N1(H275Y)。
化合物THE08/01的抗流感活性已针对流感病毒A/H1N1(H275Y)的分离物和未突变流感病毒A/H1N1得以确定。
物质与方法
1.流感病毒的传播和滴定
将流感病毒株A/H1N1(H275Y)(A/Parma/38/2008)和A/H1N1(A/NewCaledonia/20/1999)铺展于胚胎期鸡蛋上。简言之,流感病毒株已通过尿囊途径接种于鸡蛋中并于37℃温育3天,然后收集和滴定尿囊液体。
通过空斑形成试验(菌斑测定,PA)进行分析测定。详细地说,使每一病毒分离物的系列10倍稀释液接种到在12孔板中的融合单层的受纳细胞MDCK(马-达二氏犬肾)细胞中。
在37℃,5%CO2温育1小时,除去细胞接种物,加入感染培养基(MEM,含有10μg/mlTPCK-胰蛋白酶,2%琼脂)。在37℃、5%CO2下温育3天后,将细胞单层用5%戊二醛溶液固定,除去琼脂后,用5%石炭酸品红的溶液染色。
对空斑目测计数,对分离物的分析是用每ml空斑形成单位(PFU)(PFU/ml)的数目表示的。
2.评价测试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
2.1制备测试化合物
将化合物THE08/01适宜地重构于蒸馏无菌水中,浓度为1mM。此后,进行10倍的系列稀释,为0.01μM至100μM。
2.2.空斑减少测试(PlaqueReductionAssay,PRA)
将生长在12孔板(105细胞/ml)中的MDCK细胞的汇合单层用约50PFU/ml的各病毒分离物(A/H1N1(H275Y)和A/H1N1)进行感染。在37℃、5%CO2下温育1小时以使病毒吸附后,除去病毒接种物,将该细胞单层用MEM培养基洗涤2次。
将覆盖培养基(MEM,10μg/mlTPCK-胰蛋白酶,2%琼脂)加入含有待评价化合物的系列稀释物(范围:0.01μM-100μM)的各孔。测试进行双份,同时加入不含有抗病毒化合物的反应对照物。然后,将培养物于37℃,5%CO2温育3天。
此后,细胞单层用5%戊二醛溶液固定,在室温下温育至少3小时以增强其对琼脂的穿透。除去琼脂后,用5%石炭酸品红溶液使细胞单层染色。视觉计数空斑,相对不含测试化合物的对照计算50%的空斑抑制度(EC50)
因此,已确定相对不含化合物的对照减少50%空斑数必需的化合物浓度(EC50)。为此,剂量-应答曲线用GraphPadPrism生物统计学软件作出。
3.结果
THE08/01显示对流感病毒A/H1N1(H275Y)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可与对A/H1N1所确定的那些相比拟。化合物THE08/01对两种测试流感病毒的剂量-应答曲线是S形,如图4所示。那些曲线的形状使得可以外推EC50和相对置信区间(95%CI)。更特别地:
EC50THE08/01vsA/H1N1(H275Y):14.5μM(95%CI:5.2-41.5μM);
EC50THE08/01vsA/H1N1:16μM(95%CI:3.1-81.8μM)。
4.结论
由所进行测试的结果作出的结论是THE08/01,对流感病毒A/H1N1的分离物和带来奥塞米韦抗性的具有突变H275Y的A/H1N1的分离物,显示可比拟的抗病毒活性。
因此,上述数据证实本发明化合物相对现有技术化合物增加的抗病毒活性。
实际上,两种测试化合物有时在很低的浓度存在增加的抗病毒活性,因此可以预期抑制血细胞凝集素的假设。然而,对类型B病毒的出乎意料的活性(其中不存在M2蛋白质,且M2蛋白质一般仅存在于流感病毒类型A中)似乎支持这样的假设:新作用机理牵涉同时的血细胞凝集素和/或M2蛋白质抑制。然而,由于化合物显示对株A/H1N1-275Y(抗奥塞米韦)的弱活性,则神经氨酸苷酶抑制效果可能也伴随上述活性(血细胞凝集素和/或M2蛋白质抑制)。该应是进一步具体研究的目的。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用常规载体和赋形剂来配制,这些载体和赋形剂将根据常规实践来选择。片剂含有赋形剂、助流剂、填料、粘合剂等。含水配制剂以无菌形式制备,在期望通过口服给药用于递送时一般是等渗的。所有制剂将任选含有赋形剂,例如在公知出版物″HandbookofPharmaceuticalExcipients″,第4版,RoweR.C.等人,PharmaceuticalPress(2003)中描述的那些。赋形剂包括抗坏血酸和其它抗氧剂,螯合剂例如EDTA、碳水化合物例如糊精、羟烷基纤维素、羟烷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等。
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下面亦称为活性化合物)可以通过任何适合于待治疗病症的途径来施用。适宜的途径包括口、直肠、鼻、局部(包括口腔和舌下)、阴道和胃肠外(包括皮下、肌内、静脉、皮内、鞘内和硬膜外)等。
可以理解,优选的途径可随例如受试者的病症而改变。本发明化合物的优点是,它们是口服生物有效的,并且可以以口服药物剂型给药;可以但并不必须通过肺内或鼻内途径来给予它们。虽然可以如获得的那样给予活性化合物或其相同固体形式的混合物(association)(粉末),也可以将其制备为常规的药物组合物以方便地给予。
本发明制剂,其可以兽用或人用,包括至少一种上述定义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以及一种或多种可接受的载体和任选的其它治疗成分。所述载体必需是“可接受的”,表示其与制剂的其它成分相容并且对其受试者生理上是无毒的。
制剂包括适用于前述施用途径的那些。制剂可以便利地以单位剂量形式存在,并且可通过药学领域公知的任何方法来制备。制剂技术通常可见于″Remington′sPharmaceuticalSciences″MackPublishingCo.,Easton,Pa.,U.S.A.。此类方法包括使活性成分与载体结合的步骤,该载体由一种或多咱辅助成分构成。通常,该制剂可通过使活性成分均匀且致密地与液体载体或粉碎细化的固体载体或此二者结合,然后,如果需要,使产物成形为所期望的。适用于口服的本发明制剂可制备成为固体单元例如胶囊剂、扁囊剂或片剂,其各自含有预定量的活性成分;粉末或颗粒;在水性液体或非水性液体中的溶液或混悬液;水包油液体乳剂或油包水液体乳剂。活性成分还可以以大丸剂、糖饵剂或糊剂存在。片剂是通过任选与一种或多种辅助成分压制或模制来制备的。压制片剂可通过在适宜的机器上将活性成分压制成自由流动的形式例如粉末或颗粒来制备,任选与粘合剂、润滑剂、隋性稀释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混合。模制片剂可通过在适宜的机器上将用隋性液体稀释剂湿化的粉末化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压模来制备。片剂可任选被包衣或刻痕,并且任选配制成提供活性成分从其中缓慢释放或控制释放。
对于眼或其它外部组织例如口和皮肤的感染,该制剂可优选用作局部用软膏或乳膏,所述软膏或乳膏含有活性成分的量为例如0.075至20%w/w(包括范围为0.1%至20%的活性成分,增量为0.1%w/w,例如0.6%w/w、0.7%w/w等),优选为0.2至15%w/w,最优选为0.5至10%w/w。当配制成软膏时,活性成分可以与石蜡基质或水分散性软膏基质使用。或者,该活性成分可以与水包油乳膏基质一起配制成乳膏。
如果需要,乳膏基质的水相可包括,例如,至少30%w/w的多元醇,即具有两个或多个羟基的醇例如丙二醇、1,3-丁二醇、甘露醇、山梨醇、甘油和聚乙二醇(包括PEG400)及其混合物。局部制剂还可期望地包括促进活性成分通过皮肤或其它受侵袭区域吸收或渗透的化合物。此类皮肤渗透促进剂的实例包括二甲亚砜和类似物。本发明乳剂的油相可由已知成分以已知方式构成。虽然该相可仅包括乳化剂(另称之为利泄剂),其期望包括至少一种乳化剂与脂肪或油或者与脂肪和油二者的混合物。亲水性乳化剂优选与作为稳定剂的亲脂性乳化剂一起使用。还优选同时包含油和脂肪。一起地,有或无稳定剂的乳化剂制备成所谓的乳化蜡,并且该蜡与油和脂肪一起制备成所谓的乳化软膏基质,该乳化软膏基质形成乳膏制剂的油分散相。适用于本发明制剂的利泄剂和乳剂稳定剂包括Tween60、Span80、十八醇十六醇混合物、苯甲醇、十四醇、甘油单硬脂酸酯和30月桂硫酸钠。
用于该制剂的适宜的油或脂肪的选择根据要实现期望的化妆品特性来进行。该乳膏应优选为非油腻的、非沾污的和可水洗的产品并具有适宜的稠度以避免从管或其它容器中泄漏。可以使用直链或支链、单或二烷基酯例如二-异己二酸酯、硬脂酸异十六烷基酯、椰子脂肪酸的丙二醇二酯、十四烷酸异丙酯、油酸癸酯、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棕榈酸2-乙基己基酯、或者称为CrodamolCAP的支链/酯的混合物,最后三种是优选的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根据所需性质组合使用。或者,使用高熔点脂类例如白凡士林。
用于局部施用于眼的制剂还包括滴眼剂,其中活性成分被溶解或混悬在活性成分的适宜载体尤其是水性溶剂中。活性成分优选以0.5至20%的浓度存在于此类制剂中,有利地为0.5至10%,特别是约2.0%w/w。
用于局部施用于口的制剂包括,锭剂,其含有处于调味基质(通常为蔗糖、阿拉伯胶或黄蓍胶)中的活性成分;软锭剂,其含有处于隋性基质(例如明胶和甘油,或者蔗糖和阿拉伯胶)中的活性成分;以及漱口剂,其含有处于适宜的液体载体中的活性成分。
用于直肠施用的制剂可以以具有适宜基质的栓剂存在,该基质包括例如可可豆脂或水杨酸酯。
用于肺内或鼻内施用的制剂具有0.1至500微米范围的粒度(包括范围为0.1至500微米的粒度,增量微米例如为0.5、1、30微米,35微米等),其是通过经鼻道快速吸入或者通过经口吸入从而到达肺泡囊来施用的。适宜的制剂包括活性成分的水性或油性溶液。适用于气雾剂或干粉剂施用的制剂可根据常规方法制备,并且可以与其它治疗剂一起给药,该其它治疗剂例如到目前为止用于如下所述治疗或预防流感A或B感染的化合物。
用于阴道施用的制剂可以以阴道栓剂、棉塞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泡沫剂或喷雾剂存在,这些制剂除了活性成分外还含有本领域已知的适用的载体。
适用于胃肠外施用的制剂可以包括水性和非水性无菌注射溶液,其可以含有抗氧剂、缓冲剂、抑菌剂和提供与预期受试者的血液等渗的制剂的溶质;以及可包括悬浮剂和增稠剂的水性和非水性无菌混悬液。
制剂可存在于单剂量或多剂量容器中,例如密封安瓿瓶或管形瓶中,并且可以在冷冻干燥(冻干)条件下保存,仅需要在临用前立即添加无菌液体载体(溶剂)例如注射用水。临配注射溶液和混悬液是从前述种类的无菌粉末、颗粒或片剂制备的。优选的单位剂量制剂是含有活性成分的如本文上面所述的每日剂量或单位每日亚剂量,或者其适宜的份数的剂型。应当理解,除了上面特别提及的成分外,本发明的制剂可包括本领域常规的与所讨论的制剂类型有关的其它试剂,例如适用口服施用的那些试剂,包括调味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兽医用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如上定义的活性成分以及兽医用载体。兽医用载体是可用于施用该组合物目的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其为隋性的或者兽医领域可接受的,并且与活性成分相容。这些兽医组合物可口服、胃肠外施用,或者通过任何其它期望的途径施用。
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提供控释药物制剂,其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化合物(″控释制剂″),在该制剂中活性成分的释放受到控制和调节,以使给药频率更低或者改善了给定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或毒性。
活性成分的有效剂量至少取决于所治疗病症的性质、毒性,而不论该化合物是否用于预防(较低剂量)或抑制活跃的流感感染、也不论给药方法、以及药物制剂,并且活性化合物的有效剂量将由临床医生使用常规剂量递增比例研究来确定。
期望为每天约0.0001至约100mg/kg体重。一般为每天约0.01至约10mg/kg体重。更典型地为每天约0.01至约5mg/kg体重。更典型地为每天约0.05至约0.5mg/kg体重。例如对于吸入剂,约70kg体重的成人每天推荐剂量将为1mg至1000mg,优选为5mg至<500mg,并且可以是单剂量或多剂量的形式。
当受试者的病理情况需要时,也可施用更大的治疗有效日剂量。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还可与其它活性成分组合使用。选择此类组合是基于所治疗的病症、各成分的交叉反应性以及组合的药物性质。例如,当治疗呼吸系统的病毒感染特别是流感感染时,本发明的组合物与抗病毒剂(例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和利巴韦林)、粘液溶解药、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解热药或镇痛药组合。通常,抗生素、解热药和镇痛药与本发明化合物一起施用。
本发明详细的描述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备和使用以下实施例的主题物质。显然,以下实施例的方法和组合物的某些修饰可以在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进行。
本发明将参考以下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和所附的图1-5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THE08/01vsFluA/H1N1
图2-THE08/01vsFluA/H3N2
图3-THE08/01VSFluB
图4-THE08/01vsFluA/H1N1(H275Y)+FluA/H1N1
图5-HCV测试结果(THE08/01,THE10/01,THE10/09)
实施例
实施例1
制备Neu5Ac甲酯的甲基-β-酮苷
将4.50mg的唾液酸(14.55mmol)溶于350ml绝对乙醇,将其与10.0g的Dowex50(H+)*树脂混合,在恒定搅拌下回流悬浮液48小时。用间苯二酚-HCl和硫代巴比土酸(TBA)的分析测试显示于24和48小时分别85%和97%的Neu5Ac转化为甲基-β-酮苷。然后,在纸滤器上滤出样品,通过旋转式蒸发仪将洗脱液浓缩至干,产生油状淡黄色液体,然后用小体积乙醚∶甲醇混合物(3∶1w/w)回收,将溶液于4℃保持放置24-48小时。过滤并在P2O5上干燥,回收结晶物质。
收率:2.90g(M.W.337.4)。所得化合物为间苯二酚-HCl反应阳性(与唾液酸强度相同)且对TBA反应阴性。
(*)事先(Prevemptively),将Dowex50(H+)*树脂用60ml的1.0M盐酸溶液在室温下活化60分钟。然后用水、随后甲醇充分洗涤树脂,随后使用。
实施例2
通过软碱性水解Neu5Ac甲酯的甲基-β-酮苷来制备Neu5Ac的甲基-β-酮苷
将2.90g的Neu5Ac甲酯的甲基-β-酮苷(8.60mmol)溶于200ml的0.06M氢氧化钠,在室温下温热2.5小时。然后,中和溶液,将其通过Dowex50(H+)树脂进行去离子。然后冻干洗脱液,产生白色固体。
收率:2.64g(M.W.332.4)。
获得的化合物对间苯二酚-HCl反应阳性而对TBA反应阴性。
实施例3
制备C7-Neu5Ac的甲基-β-酮苷
将包含2.90g的Neu5Ac的甲基-β-酮苷(8.20mmol)的先前阶段获得的冻干粉末溶于100ml蒸馏水,加入214.0ml的NaIO4(偏高碘酸钠)0.2M(42.8mmol)。Neu5Ac的甲基-β-酮苷∶NaIO4的摩尔比=1∶5.24。在室温下在恒定搅拌下,将溶液保持在黑暗中2小时。将260.0ml的0.1M乙酸钡水溶液加入混合物以沉淀形成的碘酸盐和过量的高碘酸盐。用纸滤器(currentpaperfilter)过滤混合物。对洗脱液鼓泡二氧化碳至饱和以沉淀过量的乙酸钡,然后在纸滤器上滤出。冻干滤液,获得稍淡黄色的固体。
收率:1.806g(M.W.260.24)。获得的化合物对间苯二酚-HCl反应阳性而对TBA反应阴性。
实施例4
制备C7-Neu5Ac
其由软水解C7-Neu5Ac甲基-β-酮苷而获得。将相应于7.0mmol的先前实施例中获得的冻干粉末溶于40ml的2.3mM甲酸,pH为约4.0,加热至80℃,保持1小时。然后冻干溶液。
收率:1.674g(M.W.246.21)。
获得的化合物对间苯二酚-HCl反应阳性而对TBA反应阴性。
实施例5
C7-Neu5Ac吸收至DEAE-SephadexA-25
将相应于6.80mmol的先前步骤获得的冻干粉末溶于200ml甲醇∶水(1∶1v/v)。然后,加入20.0g的DEAE-SephadexA-25,将样品保持在连续搅拌下于4℃过夜。一旦结束上述阶段,将形成的C7-Neu5Ac-DEAE-SephadexA-25复合物用甲醇∶蒸馏水(1∶1v/v)洗涤多次。然后,将该复合物溶于600ml蒸馏水。
实施例6
制备金刚烷胺-C7Neu5Ac
向先前实施例中获得的30.0ml含有0.34mmol的C7-Neu5Ac的悬浮液以对唾液酸(0.51mmol)过量1.5倍加入金刚烷胺,加入100ml硼氢化钠以还原反应期间形成的亚胺,将其转化为稳定的仲胺。所得样品于4℃在连续搅拌下温热过夜。然后,将凝胶用甲醇∶蒸馏水(1∶1v/v)洗涤多次。获得的包括金刚烷胺-C7-Neu5Ac的衍生物用100ml氯仿∶甲醇∶NH4OH35%(60∶35∶8,v/v/v)混合物通过DEAE-SephadexA-25洗脱。在室温下,将凝胶与该溶剂混合物保持温热1小时。在离心样品之后,弃去固体残余物(DEAE-SephadexA-25)和将含有金刚烷胺-C7-Nu5Ac的上清液旋蒸至干。然后,将衍生物溶于100ml蒸馏水,冻干。样品可以冻干储存。
实施例7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C16H28N2O4]: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溶于100.0ml蒸馏水。随后,将化合物C16H28N2O4.PO4H3{CAS[204255-11-8];M.W.410.4}以相对复合物唾液酸含量过量1.5倍的摩尔浓度(0,51mmol)加入。于60℃温热样品2小时。然后,加入NaBH3CN(氰基硼氢化钠,C16H28N2O4∶NaBH3CN比例为(1∶0.5;W/W),于60℃温育所得混合物过夜。
随后加入10.0g的DEAE-SephadexA-25,将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于4℃温育过夜,此后将新获得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C16H27N2O4-DEAE-SephadexA-25用甲醇∶蒸馏水(1∶1,V/V)混合物洗涤多次。用200.0ml氯仿∶甲醇∶NH4OH35%(60∶35∶8;V/V/V)混合物,将这样获得的且包括金刚烷胺-C7-Neu5Ac-C16H27N2O4的衍生物自DEAE-SephadexA-25洗脱。
将凝胶与该溶剂混合物在室温温育1小时。随后离心样品,弃去固体残余物(DEAE-SephadexA-25),上清液通过旋蒸仪干燥,获得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C16H27N2O4。然后,将化合物回收入适宜体积的蒸馏水直至完全溶解,然后冻干。
优选,将样品储存在冷藏器中。
实施例8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C12H20N4O7]: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2.69g的C12H20N4O7{CAS[139110-80-8];M.W.332.30}。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37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
加入50ml氯仿∶甲醇∶NH4OH15M溶剂混合物(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在旋蒸仪中干燥上清液。将经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9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C15H28N4O4]: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2.66g的C15H28N4O4{CAS[229614-55-5];M.W.328.41}。在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37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
加入50ml的氯仿∶甲醇∶NH4OH15M溶剂混合物(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将上清液在旋蒸仪中干燥。将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10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C13H22N4O7]: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烷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2.80g的C13H22N4O7{CAS[203120-17-6];M.W.472.53}。在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43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
加入50ml的氯仿∶甲醇∶NH4OH的溶剂混合物15M(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将上清液在旋蒸仪中干燥。将经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11
制备金刚乙胺-C7Neu5Ac
向得自实施例5的61.08ml样品加入10ml蒸馏水和1.75g的金刚乙胺-HCl。于4℃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所获得的化学不稳定的亚胺,在还原为稳定仲胺之后,向6份样品各自加入1.75g的硼氢化钠(NaBH4),在室温下温育样品1小时。
离心全部样品,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用30和50ml蒸馏水离心。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
实施例12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C16H28N2O4]: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3.32g的C16H28N2O4.PO4H3{CAS[204255-11-8];M.W.410.4}。在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7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加入50ml氯仿∶甲醇∶NH4OH溶剂混合物15M(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将上清液在旋蒸仪中干燥。将经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13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C12H20N4O7]: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2.69g的C12H20N4O7{CAS[139110-80-8];M.W.332.30}。在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37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
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
加入50ml氯仿∶甲醇∶NH4OH溶剂混合物15M(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将上清液在旋蒸仪中干燥。将经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14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C15H28N4O4]:
将得自先前阶段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2.66g的C15H28N4O4{CAS[229614-55-5];M.W.328.41}。在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37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
加入50ml的氯仿∶甲醇∶NH4OH溶剂混合物15M(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将上清液在旋蒸仪中干燥。将经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15
制备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C13H22N4O7]:
将先前阶段获得的复合物(金刚乙胺-C7-Neu5Ac)溶于10ml蒸馏水,加入2.80g的C13H22N4O7{CAS[203120-17-6];M.W.472.53}。在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2小时。加入1.43g的氰基硼氢化钠(NaBH3CN)。于60℃在搅拌下温育样品过夜。
离心并弃去上清液。用30和50ml蒸馏水洗涤至少一次。再次离心并弃去上清液。加入50ml的氯仿∶甲醇∶NH4OH溶剂混合物15M(60∶35∶8;V/V/V)。在室温下在搅拌下温育样品1小时。离心,将上清液在旋蒸仪中干燥。将经干燥样品置于最小体积的水中。冻干,将样品储存在-20℃的冷藏器中。
实施例16
评价对HCV的活性
已根据本领域已知技术,就化合物THE08/01、THE10/01和THE10/09对JFH-1HCV的抗病毒活性(参见表1)进行评价。此处附上有关总结。
物质与方法
1.阶段I:产生重组病毒
通过将重组RNA转染入人类肝瘤细胞系Huh7.5产生重组病毒。获得的病毒在相同细胞系上培养,然后在用于后续阶段之前计数焦点-形成单元(FFU)。出于该意图,已将细胞接种在微量培养板中,浓度为10.000细胞/孔。在18小时之后,用系列稀释的病毒悬浮液感染细胞,温育6小时,随后用新鲜培养基替换上述培养基。在3天之后,用抗-HCV-核心抗体固定并着色细胞层,计数各稀释物中的焦点-形成单元。
2.阶段II:评价体外感染活性(短期)
将接种在24孔板上的Huh7.5细胞单层用JFH-1感染,感染重复度(MOI)等于0.01。在于37℃温育1.5小时让病毒吸附之后,将细胞单层用培养基洗涤3次。此后,加入培养基MEM(最低必需培养基),其含有系列稀释的测试化合物(0.004μg/ml至0.5μg/ml)。该试验重复进行三次,同时也制备空白对照。将细胞于37℃,5%CO2温育2天。最终,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性效果已通过FFU技术进行测量。
3.结果和结论
测试化合物显示对JFH-1HCV的弱抑制。更特别地,THE10/09的结果是显著的。
结果概括于图5中。
参考文献
1.DasP.etal.″FreeenergysimulationsrevealadoublemutantavianH5N1virushemagglutininwithalteredceptorbindingspecificity.″,J.Comput.Chem.2009,30(11):p.1654-63.
2.IwataT.elal.″Theoreticalanalysisofbindingspecificityofinfluenzaviralhemagglutinintoavianandhumanreceptorsbasedonthefragmentmolecularorbitalmethod.″,Comput.Biol.Chem.2008,32(3):p.198-211.
3.XuD.elal.″Distinctglycantopologyforavianandhumansialopentasaccharidereceptoranaloguesuponbindingdifferenthemagglutinings:amoleculardynamicsperspective.″,J.Mol.Biol.Epub.2009Feb.5,2009,387(2):p.465-91.
4.WilsonI.A.etal.″Structureoftheheamoagglutininmembraneglycoproteinofinfluenzavirusatresolution″,Nature1981,289:p.366-73.
5.SchriverZ.etal.″Context-specifictargetdefinitionininfluenzaavirushemagglutinin-glycanreceptorinteractions″,Chem.Biol.2009Aug.28,16(8):p.803-814.
6.WangC.C.etal.″Glycansoninfluenzahemagglutinineffectreceptorbindingandimmuneresponse.″,Proc.Natl.Acad.Sci.U.S.A.,2009,Oct.12.
7.VargheseJ.N.etal.″Structureoftheinfluenzavirusglycoproteinantigenneuraminidaseatresolution″,Nature1983,303:p.35-40.
8.ColmanP.M.etal.″Structureofthecatalyticandantigenicsitesininfluenzavirusneuraminidase″,Nature1983,303:p.41-44.
9.TaylorN.R.,vonItzsteinM.″Molecularmodelingstudiesonligandbindingtosialidasefrominfluenzavirusandthemechanismsofcatalysis.″,J.Med.Chem.1994,37(5):p.616-24.
10.D′UrsiP.etal″VirtualscreeningpipelineandligandmodellingforH5N1neuraminidase″,Biochem.Biophys.Res.Comm.209Jun.12,,383(4):p.445-9.
11.HerrierGeorg,etal.,″AsyntheticsialicacidanalogueisrecognizedbyinfluenzaCvirusasareceptorbutisresistanttothereceptor-destroyingenzyme″,J.Bioi.Chem.1992,2567(8):p.12501.-12505.
12.HerrierG.etal.″9-O-acetylatedsialicacid,areceptordeterminantforinfluenzaCvirusandcoronavirus″BehringInst.Mitt.1991,89:p.177-84.
13.Schwegmann-WesselsC.etal.″Sialicacidsasreceptorsdeterminantsforcoronavirus″Glycoconj.J.2006,23(1-2):p.51-8.
14.YamashitaM.etal.,″CS-8958,aprodrugofthenewneuraminidaseInhibitorR-125489,showslong-actinganti-influenzavirusactivity″,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09,53(1):p.186-92.
15.MosconaA.″Medicalmanagementofinfluenzainfection,Annu.Rev.Med.2008,59:p.397-413.
16.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HighlevelsofadamantineresistanceamonginfluenzaA(H3N2)virusesandinterimguidelinesforuseofantiviralagents-UnitedStates,2005-06influenzaseason.″,MMWRMorb.MortalWklyRep.2006,55(2):p.44-6.
17.StephensonI.,etal.″Antiviraltreatmentandpreventionofseasonalinfluenza:acomparativereviewofrecommendationsintheEuropeanUnion″,J.Clin.Virol.2008,42(3):p.244-8.
18.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Oseltamivir-resistant2009pandemicinfluenzaA(H1N1)virusinfectionintwosummercampersreceivingprophylaxiis-NorthCarolina,2009″,MMWRmorb.MortalWklyRep.2009Sep.11,58(35):p.969-72.
19.CollinsP.J.etal.″Structuralbasisforoseltamivirresistanceofinfluenzaviruses″,Vaccine2009Oct.23,27(45):p.6317-23.
20.CarrM.J.et.al.″RapidmoleculardetectionoftheH275YoseltamivirresistancegenemutationincirculatinginfluenzaA(H1N1)viruses.″J.Virol.Methods2008,153(2):p.257-262.
21.StephensonI.etal.″NeuraminidaseInhibitorResistanceadfterOseltamivirTreatmentofAcuteInfluenzaAandBinChildren″Clin.Infect.Dis.2009,Gen.9,instampa;
22.GuoL.etal.″Rapididentificationofoseltamivir-resistantinfluenzaA(H1N1)viruseswithH274YmutationbyRT-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ssay.″AntiviralRes.Epub2009Gen.31,2009Apr.,82(1):p.29-33.
23.GooskensJ.etal.″Morbidityandmortalityassociatedwithnosocomialtransmissionofoseltamivir-resistantinfluenzaA(H1N1)virus.″JAMAEpub2009Mar.2,2009Mar.11,301(10):p.1042-6.
24.BolotinS.etal.″Developmenttofanovel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asePCRmethodforthedetectionofH275YpositiveinfluenzaAH1N1isolates.″JVirolMethods.Epub2009Gen.30,2009Giu.,158(1-2):p.190-194.
25.DharanN.J.etal.Oseltamivir-ResistanceWorkingGroup″Infectionswithoseltamivir-resistantinfluenzaA(H1N1)virusintheUnitedStates.″JAMAEpub2009Mar.2,2009Mar.11,301(10),p.1034-41.
26.DomsR.W.etal.″VariantinfluenzavirushemagglutininthatinducesfusionatelevatedpH″,J.Virol.1986,57(2):p.603-613.
27.TakahashiT.elal.″DuckandanimalpandemiainfluenzaAvirusesretainsialidaseactivityunderlowpHconditions″J.Biochem.2001,130:p.279-283.
28.ItzsteinL.M.vonelal.″Rationaldesignofpotentsialidase-basedinhibitorsofinfluenzavirusreplication″,Nature1993,363(6428):p.418-423.
29.BabuY.S.etal.:″Discoveryofanovel,highlypotent,orallyactive,andselectiveinfluenzaneuraminidaseinhibitorthroughstructure-baseddrugdesign.″,J.Med.Chem.2000,43(19):3482-86.
30.Martindale33.maEd.(2002)p.639-43.
31.ChenY.etal.″Denguevirusinfectivitydependsonenvelopeproteinbindingtotargetcellheparansulfate.″,Nat.Med.1997,3:p.866-71.
32.KimuraT.etal.″Analysisofvirus-cellbindingcharacteristicsonthedeterminationof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susceptibility.″,Arch,Virol.1994,139:p.239-251.
33.KopeckyJ.etal.″Aputativehostcellreceptorfor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identifiedbyanti-idiotypicantibodiesandvirusaffinoblotting.lntervirology1999,42:9-16.
34.MaldovD.G.etal.″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interactionwiththetargetcells.″Arch.Virol.1992,127:p.321-325.
35.Ramos-CastanedaJ.etal.″A65-kDatrypsin-sensiblemembranecellproteinasapossibiereceptorfordenguevirusinculturedneuroblastomacells.″J.Neurovirol.1997,3:p.435-440.
36.Salas-BenitoJ.S.etal.″IdentificationoftwosurfaceproteinsfromC6/36cellsthatbinddenguetype4virus.″J.Virol.1997,71:p.7246-7252.
37.BernfieldM-etal.″Functionsofcellsurface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s.″Annu.Rev.Biochem.1999,68:p.729-777.
38ChambersT.J.etal.″Flavivirusgenomeorganization,expression,andreplication.″,Annu.Rev.Microbiol.1990,4:p.649-688.
39.MonathT.P.etal.″Flaviviruses.″,inFieldsB.N.,KnipeD.M.,HowleyP.M.,Editors.FieldsVirology,3rded.,Vol.1,1996,philadelphia,Pa,Lippincott-RavenPublishers,p.961-1034.
40.ReyF.A.etal.,″Theenvelopeglycoproteinfrom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at2angstromresolution.″,Nature1995,375:p.291-298.
41.LobigsM.etal.″HostcellselectionofMurrayValleyencephalitisvirusvariantsalteredatanRGDsequenceintheenvelopeproteinandinmousevirulence.″,Virology1990,176:p.587-595.
42.RuoslahtiE.etal.″Newperspectivesincelladhesion:RGDandintegrins.″,Science1987,238:p.491-497.
43.McAdaP.C.etal.″Partialnucleotidesequenceofthe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genome.″,Virology1987,158:p.348-360.
44.RiceC.M.et.al.″Nucleotidesequenceofyellowfevervirus:implicationsforflavivirusgeneexpressionandevolution.″Science1985,229:p.726-733.
45.CastleE.etal.″Sequenceanalysisoftheviralcoreproteinandthemembrane-associatedproteinsV1andNV2oftheflavivirusWestNilevirusandofthegenomesequencefortheseproteins.″,Virology1985,145:p.227-236.
46.CoiaG.etal.″NucleotideandcompleteaminoacidsequencesofKunjinvirus:definitivegeneorderandcharacteristicsofthevirus-specifiedproteins.″J.Gen.Virol.1988,699:p.1-21.
47.TrentD.W.et.al.″PartialnucleotidesequenceofSt.LouisencephalitisvirusRNA:structuralproteins,NS1,ns2a,andns2b.″,Virology1987,156:p.293-304.
48.HahnY.S.etal″Nucleotidesequenceofdengue2RNAandcomparisonoftheencodedproteinswiththoseofotherflaviviruses.″,Virology1988,162:p.167-180.
49.MackowE.etal.″Thenucleotidesequenceofdenguetype4virus:analysisofgenescodingfornonstructuralproteins.″,Virology1987,159:p.217-228.
50.MasonP.W.etal.″Sequenceofthedengue-1virusgenomeintheregionencodingthethreestructuralproteinsandthemajornonstructuralproteinNS1.″,Virology1987,161:p.262-267.
51.MandlC.W.etal.″Sequenceofthestructuralproteinsof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westernsubtype)andcomparativeanalysiswithotherflaviviruses.″,Virology1988,166:p.197-205.
52.HahnC.S.etal.″ComparisonofthevirulentAsibistrainofyellowfeverviruswiththe17Dvaccinestrainderivedfromit.″,Proc.Natl.Acad.Sci.USA.1984,84:p.2019-2023.
53.JacksonT.etal.″Arginine-glycine-asparticacid-specificbindingbyfoot-and-mouthdiseasevirusestothepurifiedintegrinalpha(v)beta3invitro.″,J.Virol.1997,71:p.8357-8361.
54.NeffS.etal.″Foot-and-mouthdiseasevirusvirulentforcattleutilizestheintegrinalpha(v)beta3asitsreceptor.″J.Virol.,72:p.3587-3594.
55.RoivainenM.etal.″EntryofcoxsackievirusA9intohostcells:specificinteractionswithalphavbeta3integrin,thevitronectinreceptor.″Virology1994,203:p.357-365.
56.TylerK.L.etal″Pathogenesisofviralinfection.″FieldsVirology.3rded.,FieldsB.N.,KnipeD.M,HowleyP.M.Editors.Philadelphia1996,Pa.Lippincott-Raven,p.173-218.
57.Kimura,T.etal.″Analysisofvirus-cellbindingcharacteristicsonthedeterminationof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susceptibility.″Arch.Virol.1994,139,p.239-251.
58.MaldovD.G.etal.″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interactionwiththetargetcells.″Arch.Virol.1992,127:p.321-325.
59.Salas-BenitoJ.S.;delAngelR.M.″IdentificatinoftwosurfaceproteinsfromC6/36cellsthatbinddenguetype4virus.″J.Virol.1997,71:p.7246-7252.

Claims (4)

1.结构式(I)的化合物:
其中:
X表示连接部分-O;和
R表示-H;
R1表示-(NH)n-(CH2)m-(T),其中独立地n=1和m=0,或-NH-C(NH)-NH-(T),其中部分-(T)表示化学部分
其中:
-R5表示-H,-C2H5;和
-R6表示-NH-CO-CH3;和
-R7表示-O-CH-(C2H5)2
R2表示-OH;和
R3表示-NH-CO-CH3;和
R4表示与R1独立地,部分-(W),其中部分-(W)表示化学部分
其中:
-R8表示连接官能团:
-NH-,-CH(CH3)-NH-;
-R9表示-H;和
-R10表示-H;
或者
其中:
-R11表示连接官能团:
-CO-NH-。
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各部分的组合是下表所示那些:
表1
表1-续
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或2的化合物或者所述化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化合物用于制备药物的用途,所述药物用于治疗由含有血细胞凝集素(HA)和/或神经氨酸苷酶(NA)和/或蛋白质M2和/或RNA聚合酶的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其中病毒感染由流感病毒类型A和B或其突变体代表和/或丙肝病毒(HCV)或其突变体代表。
CN201080052258.6A 2009-11-25 2010-11-25 唾液酸模拟性化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9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I2009A002071A IT1396620B1 (it) 2009-11-25 2009-11-25 Analoghi chimerici
ITMI2009A002071 2009-11-25
PCT/EP2010/068229 WO2011064303A1 (en) 2009-11-25 2010-11-25 Sialochimeric compoun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9520A CN102639520A (zh) 2012-08-15
CN102639520B true CN102639520B (zh) 2016-08-03

Family

ID=4223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22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9520B (zh) 2009-11-25 2010-11-25 唾液酸模拟性化合物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284292B2 (zh)
EP (1) EP2504326B1 (zh)
JP (1) JP2013512222A (zh)
KR (1) KR20120101397A (zh)
CN (1) CN102639520B (zh)
AU (1) AU2010323104A1 (zh)
BR (1) BR112012011703A2 (zh)
CA (1) CA2780033A1 (zh)
IT (1) IT1396620B1 (zh)
WO (1) WO2011064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9066B (zh) * 2012-06-25 2016-03-30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含有唾液酸片段的脂质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4031097B (zh) * 2013-03-04 2016-12-28 沈阳药科大学 一种含有唾液酸基团的脂质衍生物及其应用
PL2991683T3 (pl) 2013-05-02 2020-03-31 Glykos Finland Oy Koniugaty glikoproteiny lub glikanu z toksycznym ładunkiem
ES2785551T3 (es) 2014-06-30 2020-10-07 Glykos Finland Oy Derivado de sacárido de una carga útil tóxica y sus conjugados con anticuerpos
CN116003486B (zh) * 2023-03-27 2023-08-01 北京天之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先导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0151A1 (en) * 2007-01-23 2008-07-31 Therapicon Srl Antiviral compou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88492B6 (en) 1990-04-24 2001-06-13 Biota Scient Management Derivatives of alpha-D-neuraminic acid, process of their preparation, their use an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based thereon
WO1992006691A1 (en) 1990-10-19 1992-04-30 Biota Scientific Management Pty. Ltd. Anti-viral compounds that bind the active site of influenza neuramidase and display in vivo activity against orthomyxovirus and paramyxovirus
AU659501B2 (en) 1991-10-23 1995-05-18 Biota Scientific Management Pty Ltd Antiviral 4-substituted-2-deoxy-2,3-didehydro-derivatives of alpha-D-neuraminic acid
HU228450B1 (en) 1995-02-27 2013-03-28 Gilead Sciences Inc Novel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viral or bacterial neuraminidases
EP1040094B9 (en) 1997-12-17 2015-09-09 Biocryst Pharmaceuticals Inc. Substituted cyclopentane and cyclopentene compounds useful as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AUPP913999A0 (en) * 1999-03-12 1999-04-01 Biota Scientific Management Pty Ltd Novel chemical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DE19930177B4 (de) * 1999-06-30 2007-02-08 Nikolai Vladimirovich Bovin Intermolekular assoziierende Verbindun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KR101496913B1 (ko) 2010-11-03 2015-03-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로봇청소기와 자동배출 스테이션 및 이를 가지는 로봇청소기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0151A1 (en) * 2007-01-23 2008-07-31 Therapicon Srl Antiviral compou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01397A (ko) 2012-09-13
AU2010323104A8 (en) 2012-07-19
ITMI20092071A1 (it) 2011-05-26
EP2504326A1 (en) 2012-10-03
BR112012011703A2 (pt) 2016-03-01
AU2010323104A1 (en) 2012-06-21
IT1396620B1 (it) 2012-12-14
US9284292B2 (en) 2016-03-15
WO2011064303A1 (en) 2011-06-03
CA2780033A1 (en) 2011-06-03
US20120269771A1 (en) 2012-10-25
EP2504326B1 (en) 2016-10-19
JP2013512222A (ja) 2013-04-11
CN102639520A (zh)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9317C2 (ru) Способы лечения гриппа
CN103429245B (zh) 用于抑制聚合酶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1883569B (zh) 具有抗流感活性之含奥司他伟膦酸酯同系物的合成
CN102639520B (zh) 唾液酸模拟性化合物
Wilson et al. Recent strategies in the search for new anti-influenza therapies
CN103237546A (zh) 抗病毒的含有叠氮化物的化合物
US8633308B2 (en) Compounds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2011522039A (ja) ウイルス抑制剤として有用なジアリールヘパトノイド系化合物
Terabayashi et al. Inhibition of influenza-virus-induced cytopathy by sialylglycoconjugates
US20230099027A1 (en) Virucidal compositions and use thereof
CN103228271B (zh) 抗病毒的含有叠氮化物的化合物
CN101842092A (zh) 用于治疗流感感染的材料和方法
CN108299316B (zh) 一种抗流感病毒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adav et al. Conformationally locked sugar derivatives and analogues as potential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CN101622265A (zh) 抗病毒化合物
CN109232706B (zh) 一类三萜-寡糖偶联物及其应用
CN110669028B (zh) 大象肠道来源的放线菌的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JP5302393B2 (ja) 新規ジアリールヘパトノイド系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Sanin et al. Phosphorilated Polyprenols as Universal Agents of Viral Reproduction Suppression
CN1243764C (zh) 新型过氧二烯缩醛糖苷类衍生物及其制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14805458A (zh) 类核苷广谱抗病毒药物的脂肪酸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2011523660A (ja) 新規ジアリールヘパトノイド系化合物及びその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