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5982A - 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5982A
CN102635982A CN2012100325023A CN201210032502A CN102635982A CN 102635982 A CN102635982 A CN 102635982A CN 2012100325023 A CN2012100325023 A CN 2012100325023A CN 201210032502 A CN201210032502 A CN 201210032502A CN 102635982 A CN102635982 A CN 102635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late
heat exchanger
stream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25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5982B (zh
Inventor
内野进一
林毅浩
伊东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35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5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59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4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 F28F3/04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 F28F3/046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element in the form of local deformations of the element the deformations being linear, e.g. corrug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其目的在于改善板式换热器所使用的构件的成品率、改善板式换热器自身的成品率、以及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强度。板式换热器的各导热板(101)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在一个短边侧和另一个短边侧各形成两个作为第1流体和第2流体中的任一流体通过的开口的流路孔。各导热板(101)的4个流路孔中的任一流路孔具有结构体(102),该结构体从流路孔的周缘的一部分突出并弯曲而向远离开口的方向延伸。结构体(102)紧贴于在另一侧邻接的导热板的在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流路孔的周缘附近。

Description

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冷剂和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及使用了该板式换热器的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有如下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将多张板层叠起来并进行钎焊而形成流路,在两系统的流路间进行热交换。板式换热器利用钎焊使各要素接合起来,因此存在能够使换热器主体小型化的特征。
但是,由于板式换热器被钎料而半永久地接合起来,因此在制造时若出现导热板的层叠错误,则无法仅更换板,而不得不将制造中所使用了的构件废弃。导热板的层叠错误导致板式换热器自身的功能不全。
另外,层叠错误意味着水和以R410A为代表的制冷剂混合,万一层叠错误的产品流入市场,会对人体及环境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钎焊前发现导热板的层叠错误对改善成品率、产品的可靠性也很重要。
发生导热板的层叠错误是由各导热板相似引起的。在一般的板式换热器中,采用将一个种类的导热板交替翻转180度地进行层叠的方法,或者交替层叠两个种类的导热板的方法。不管导热板的种类如何,难以通过层叠后的外形把握是否翻转180度及两个种类的导热板的不同。
在以往的板式换热器中,针对上述的层叠错误,在导热板的一边利用剩余构件实施另外3边没有的特殊形状,在层叠后使剩余构件交替来发现层叠错误(例如专利文献1)。
但是,剩余构件的使用对导热性能、强度可靠性等没有影响,仅用于发现层叠错误,因此,作为产品不是必要的构件。因此,材料的成品率恶化。期望一种不会导致成品率恶化就能发现层叠错误的方法。
日本特开平9-894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板式换热器所使用的构件的成品率,改善板式换热器自身的成品率,以及提高板式换热器的强度。
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将从一侧向另一侧层叠了的多张板中的各板与在两侧邻接的其他板相接合,而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形成第1流体流动的第1流路和与上述第1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张板中的各板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在一短边侧和另一短边侧各形成两个流路孔,该流路孔为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中的任一流体通过的开口,
上述各板的4个上述流路孔中的任一上述流路孔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从上述流路孔的周缘的一部分突出并弯曲而向远离上述开口的方向延伸,贴紧于在上述另一侧邻接的上述板的在上述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流路孔的周缘附近。
根据本发明,能够谋求改善板式换热器所使用的构件的成品率,改善板式换热器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形态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主视图(图3中的A向视)。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后视图(图3中的B向视)。
图6是图4的X-X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导热板101a、101b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形成于实施方式1的导热板101的“コ字型结构体102”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コ字型结构体102”的效果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侧板105a、105b的拉深形状部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6的管口103的周边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1中,对板式换热器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形态的图。使用图1对板式换热器100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热泵单元2(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3、冷凝器4(第1换热器)、电子膨胀阀5、蒸发器6(第2换热器)。
(1)压缩机3使用电来压缩制冷剂7,使制冷剂7的焓及压力上升。
(2)冷凝器4在被压缩了的制冷剂7(第1流体)和被加热流体(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3)电子膨胀阀5使从冷凝器4流出的制冷剂7绝热膨胀。
(4)蒸发器6在从电子膨胀阀5流出的制冷剂7和外部加热热源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虽未图示,热泵单元2除上述构件外还可以包括用于储存剩余的制冷剂7的存储器等附属构件。
压缩机3~蒸发器6构成制冷剂7循环的制冷循环机构。例如,冷凝器4中使用板式换热器100。由此,利用板式换热器100对外部加热热源的热(由蒸发器6吸收的热)进行散热,从而将流入板式换热器100的水加热。作为外部加热热源(蒸发器6的热交换的对象)所利用的介质,存在空气、地热等多种介质,板式换热器100能够采用使用外部加热热源的所有的供给热水式热泵单元。并且,板式换热器100不限定于用作冷凝器4(第1换热器),也可以用作蒸发器6(第2换热器)。
排出热水(日文:出湯水)9(有时也称作水9)在水回路8中循环。图1表示间接加热方式。水9(第2流体)流入作为冷凝器4的板式换热器100,被制冷剂7加热并从板式换热器100流出。当排出热水9从板式换热器100流出时,流入被构成上水道(日文:上水)10的配管连接的散热器、地暖等采暖设备12,用于室内调温。另外,通过在水回路8的中途配置使排出热水9和上水道10进行热交换的水-水热交换容器(tank)11,能够将被排出热水9加热了的上水道10用于盆浴、淋浴等生活用水。
图2~图5是用于说明板式换热器100的外观形状的图。
图2是板式换热器100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板式换热器100的侧视图。
图4是板式换热器100的主视图(图3中的A向视)。
图5是板式换热器100的后视图(图3中的B向视)。
以下,具体说明板式换热器100的外观。如图2所示,在板式换热器100中形成有制冷剂流路,在该制冷剂流路中,从作为制冷剂流入口的管口(nozzle)103a流入的制冷剂7从作为制冷剂流出口的管口103b流出。另外,还形成有水流路,在该水流路中,从作为水流入口的管口103c流入的水9从作为水流出口的管口103d流出。
如图3所示,在板式换热器100中,安装管口103的加强板104a、侧板105a、导热板101a、导热板101b......导热板101a、导热板101b、侧板105b、加强板104b依次层叠。在此,加强板104b为被侧板105b覆盖的状态,因此,在图3中未显示。
如图4所示,在主视图(图3中的A向视)中能够看到安装于加强板104a的4个管口103a~103d。
如图5所示,在后视图(图3中的B向视)中能够看到加强板104b的表面。
接着,使用图6、图7说明板式换热器100的构造。
图6是与图4的X-X剖面相当的剖面。所谓“相当”的理由如下。在图6中,为了简化说明,导热板101a、101b合计仅使用了4张。并且,层叠的顺序为加强板104a、侧板105a、导热板101b、101a、101b、10la、侧板105b、加强板104b的顺序。这样,图6和图4并不是同样的,因此称作“相当”。
(导热板101a、导热板101b)
图7(a)、图7(b)分别为表示导热板101a、10lb的图。导热板101a、101b均为相同形状的板。因此,图7(a)、图7(b)所示的导热板101a、导热板101b的大小、板厚相同。在不需要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简称为导热板101。将图7(a)所示的导热板101a以点P为中心旋转180度后成为导热板101b。因此,导热板101a与导热板101b为相同(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在图2中,V字形状的波纹图案的V字的顶点朝向管口103a、103d的方向的板为导热板101a,朝向180度相反方向的板为导热板101b。图7(b)所示导热板101b为将图7(a)的导热板101a以点P为中心旋转180度的状态,并标注有流路孔的附图标记。在导热板101a和导热板101b的四角具有流路孔106a~106d。各导热板在长度方向的流路孔106a、106b和流路孔106c、106d之间具有用于搅拌流体的波形状107a、107b。在将导热板101a、101b层叠的情况下,波形状107a、107b为在层叠方向上起伏的形状。导热板101a的波形状107a和导热板101b的波形状107b为翻转180度的形状。如上所述,波形状107b相对于波形状107a为将波形状107a以点P为中心沿箭头方向旋转180度的关系。
如图6所示,导热板101b配置在侧板105a的下方,导热板101a配置在导热板101b的下方。在层叠了的状态下,开设于导热板101b的流路孔106a~106d与开设于导热板101a的流路孔106a~106d重叠,构成流路。图7(a)所示的导热板101a被假想为图2的侧板105a的相邻的导热板101a。开设于图7(a)的导热板101a的流路孔106a、106b、106c、106d分别与管口103a、103b、103c、103d相对应。在流路孔106b中,后述的“コ”字型结构体102-1形成于板的背面侧。
(导热部108、基干部109)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以导热部108为主要构造,该导热部108通过层叠导热板101a和导热板101b而形成用于在第1流体和第2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流路。板式换热器基干部109(以下称作基干部109)是通过在导热部108的上部配置侧板105a并在导热部108的下部配置侧板105b而构成的。即,导热部108为由多张导热板101构成的构造,基干部109为在导热部108上再配置两侧的侧板的构造。通过在基干部109的上部配置加强板104a并在下部配置加强板104b,使基干部109被加强板104a和加强板104b夹住。如上所述,在加强板104a上开设有管口安装口(管口对应孔)。管口103a~103d安装于管口安装口。
(利用导热板101形成流路)
通过层叠导热板101a和导热板101b,波形状107a与波形状107b点接触。该点接触的部分通过钎焊而成为形成流路的“柱”。例如,导热板101a形成水(纯水、自来水或者混合有防冻液的水等)的流路,导热板101b形成制冷剂7(例如,以R410A为代表的用于空调机的制冷剂)的制冷剂流路。通过将各一张的导热板101a和导热板101b层叠而形成水的流路,通过再层叠导热板101a,形成“水-制冷剂”的层。以下,通过增加导热板101的层叠张数,而以“水-制冷剂-水-制冷剂......”的方式交替地形成流路(参照图2)。利用这些层叠了的多张导热板,构成图6所示的导热部108。
(板式换热器100的特征)
说明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的特征。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为利用钎焊将各构成要素接合的方式的换热器。
图8是说明形成于导热板101的““コ”字型的结构体102”(以下,也称作结构体102)的图。图8(a)是进一步详细表示图7(a)的导热板101a的图。图8(b)是图8(a)的Y-Y剖视图。另外,在图8(a)中,表示了在流路孔106b中形成有3个结构体102(结构体102-1、102-2、102-3)的情况。如图8(a)所示,导热板101a在波形状107的相反侧的流路孔106b孔的圆周上,以45度间隔具有3个“コ”字型结构体102。板式换热器100的特征在于,如图8所示那样,导热板101a的开设于四角的流路孔106a、106b、106c、106d中的一个流路孔具有“コ”字型的结构体102。如上所述,将导热板101a旋转180度的导热板是导热板101b,因此,板式换热器100的导热板101都具有““コ”字型的结构体102”。通过该结构体102,在板式换热器100上,在形成有结构体102的流路孔的周围形成后述的柱121及柱122。
(“コ”字型结构体102)
图8的导热板101的流路孔106b在波形状相反侧(远离波形状的方向)具有向内侧下弯的“コ”字型结构体102。结构体102是将冲裁流路孔时成为废弃材料的部分弯曲而形成的。结构体102可以形成在导热板101的任一流路孔。在图8中,设置于导热板的4个孔中的流路孔106b(与制冷剂流出的管口103b相当的位置的流路孔)。
进一步说明“コ”字型结构体102。如图2所示,在使用形成有“コ”字型结构体102的导热板的板式换热器100中,从一侧(具有管口103的加强板104a侧)向另一侧(加强板104b侧)层叠了的多张导热板101a、101b的各导热板与在两侧邻接的其他导热板接合,从而,沿层叠方向D交替地形成制冷剂7(第1流体)流动的第1流路301和与制冷剂7进行热交换的水9(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路302。如图2所示,各导热板101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在一个短边侧和另一个短边侧各形成两个流路孔,该流路孔作为制冷剂7和水9中的任一方通过的开口。“コ”字型结构体102如下所述。
如图8所示,各导热板101的4个流路孔中的任一流路孔(在图8(a)中为流路孔106b)具有结构体102(弯曲部),该结构体102从流路孔的周缘的一部分突出并弯曲而向远离形成了流路孔的开口的方向延伸。该结构体102贴紧于在另一侧(加强板104a、104b中的加强板104b侧)邻接的导热板的在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流路孔的周缘附近(将使用图9说明)。另外,如图8(a)所示,导热板101a在一个短边侧的两个流路孔与另一个短边侧的两个流路孔之间的长边方向的区域中形成有在层叠方向上起伏的波形状107。并且,如表示图8(a)的Y-Y剖面的图8(b)所示,结构体102向远离波形状107的方向123延伸。
图9是说明结构体102的效果的图。另外,图9是说明结构体102的效果的简图,因此不是准确的剖视图。图9(a)表示导热板101以正常的层叠顺序层叠的状态。图9(b)表示导热板101的层叠顺序错误的情况。图9的(a-1)、(b-1)是在与图8的Y-Y剖面相同的方向上观察到的状态。图9的(a-2)、(b-2)分别与(a-1)、(b-1)相对应,与图8的Z-Z剖面(层叠后)相当。通过将导热板101a与导热板101b层叠,导热板101a的“コ”字型结构体102与导热板101b的流路孔周边的平面部接触,形成柱121(图9的(a-2))。以下,通过增加导热板101的层叠张数,由所有的柱121形成支承制冷剂流路孔的柱122(重复结构)。在导热板10l的层叠出错的情况下不会形成柱121。因此,发挥如下效果,即,通过用肉眼观察流路孔而识别柱的有无,从而确认层叠错误。即,在层叠于导热板101后,从倾斜方向窥视流路孔,能够发现层叠错误。
如图9的(b-2)所示,在未按正规顺序层叠导热板101的情况下,预定排列成一直线的“コ”字型结构体102缺失而产生空间。通过用肉眼确认该产生了的空间,从而能够判断层叠错误的有无。由此,不会在层叠错误的情况下进行钎焊,因此成品率变高。另外,在整齐地层叠的情况下,“コ”字型结构体102利用钎料与相邻的导热板101接合,因此能够将“コ”字型结构体102本身作为支承板式换热器100的柱121,从而能够实现强度的提高。
伴随着压力破坏及压力疲劳破坏,板式换热器100的容易被破坏的部位为向板式换热器100供给流体所必要的流路孔周边的部位。在一般的板式换热器中,为了扩大热交换面积而在导热板的表面设置波形状。上下的导热板彼此的波形状与波形状相接触的部位(下侧的导热板的波峰与上侧的导热板的波谷的接触部位)都被钎焊。于是,钎焊的部位都作为柱而存在。相对于此,流路孔周边部位不是导热部分,或者不存在波形状,或者即使存在波形状也极少。因此,在以往的板式换热器中,在流路孔周边部进行支承的柱少。为了提高强度,优选在流路孔周边部也存在较多的柱。但是,流路孔周边部的面积受到限制,并且,形成柱且不阻挡流路的构造受到限制。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中,将用于确认层叠错误而设置的“コ”字型的结构体102钎焊于流路孔周边部,作为柱121(重复结构的柱122)使用。由此,能够谋求提高板式换热器100的可靠性。如图9所示,“コ”字型的结构体102与下侧的导热板101的流路孔周边部的未形成波形状的部位相接触并被钎焊,从而形成柱121。柱121具有改善成品率及确认层叠错误的效果,并且能够由以往使用的构件形成。因此,无需追加新的构件,并且能够谋求提高强度。另外,形成的柱121形成于流路孔的周边,即形成于与作为导热部的波状部隔着流路孔而相反的一侧(短边侧),因此,不会阻碍制冷剂7的流路,且能够谋求提高强度。
(侧板105)
图10是表示将导热部108的上下部夹入的侧板105a、侧板105b的图。(103a)等表示与图2中的哪个管口相对应。侧板105a、105b是大小、板厚与导热板101相同、四角具有流路孔105a-1~105a-4、105b-1~105b-4、没有波形状107的平面构造的板。如图6所示,侧板105a配置于导热部108的上部,侧板105b配置于导热部108的下部,构成基干部109。
(拉深形状部110a)
如图6、图10所示,侧板105a具有在流路孔105a-1、105a-4的周边通过拉深加工而形成的凹形状的拉深形状部110a。流路孔105a-1的拉深形状部110a沿圆形的流路孔105a-1的边缘形成一周。流路孔105a-4的拉深形状部110a也一样。另外,关于凹形状,在图6中,沿从侧板105a向侧板105b方向的层叠方向D突出的形状称为凹形状,向与层叠方向D相反的方向突出的形状称为凸形状。
侧板105b具有在流路孔105b-1的周边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凸形状的拉深形状部110b和在流路孔105b-4的周边通过拉深加工形成的凸形状的拉深形状部110c。各拉深形状部被钎焊于与各侧板邻接的导热板101a、101b的流路孔中的、在层叠了的情况下与管口103a、103b对应的流路孔(层叠时,存在于各管口的中心线方向的流路孔)。由此,拉深形状部110a、110b、110c在导热板101和侧板105的流路孔周围形成柱。因此,能够提高板式换热器100的强度。
(拉深形状部110c)
如图10(b)所示,侧板105b在流路孔105b-4的周围具有形状与拉深形状部110b不同的拉深形状部110c。拉深形状部110c为如下形状,即:将拉深形状部110b内的与“コ”字型结构体102接触的部分保持为平坦的形状。通过设置该平坦的部分,避免将与侧板105b邻接的最下层的导热板101a上所设置的“コ”字型结构体102托起。如图10(b)所示,利用平坦部支承“コ”字型结构体102-1~102-3(在图8(a)中对应地图示了设于3个部位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对侧板105b进行钎焊。
图11是图6的管口103a侧的放大图。如图11所示,利用拉深形状部110a、110b,防止制冷剂流入由侧板105a和侧板105b形成的非导热空间111(流体没有流入的空间)。非导热空间111是由平面与波形状107形成的空间,是对导热不具有有效性的空间。因此,通过防止制冷剂流入该非导热空间111,能够防止多余的散热及制冷剂流速的降低。
(加强板104)
如图6所示,在基干部109的上部安装有加强板104a(外侧板),在下部安装有加强板104b。加强板104(也称作耐压板)具有导热板101及侧板105的大约5倍的厚度。在板式换热器100中,加强板104a如图2、图4等所示那样具有4个流路孔。另外,如图5所示,加强板104b不具有流路孔106。借助加强板104a、104b,板式换热器100能够经得住在基干部109中流动的流体所产生的压力的变动疲劳及由板式换热器100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之差所产生的力。
(管口的凿紧加工)
如图2、图4、图6等所示,加强板104a的4个流路孔分别安装有用于使制冷剂及水流入基干部109的管口103a~103d。管口103的安装位置(安装部位)根据加强板104a、104b的流路孔的个数来决定。在实施方式1的板式换热器100中,在加强板104a上设有4个流路孔,在加强板104b未设置流路孔,若1张加强板上最多设置4个流路孔,则对于1台板式换热器100而言,合计安装8个管口103。如图11所示,制冷剂7流入的管口103a在端部具有与加强板104a的流路孔相嵌合的压入部112。压入部112的顶端比加强板104a的下表面突出1mm以上。图11的尺寸H为1mm以上。在利用钎焊对板式换热器100进行接合的工序之前,将管口103a的压入部112插入加强板104a的流路孔,对压入部112进行凿紧加工。在利用该凿紧加工将加强板104a和管口103a预固定了的状态下,将加强板104a层叠于基干部109,对板式换热器100整体进行预组装,将预组装的板式换热器100送向钎焊工序。
(钎焊工序)
在预组装状态的板式换热器100中,在导热板101a和导热板101b之间、以及在导热部108和侧板105a以及导热部108和侧板105b之间、在基干部109和加强板104a以及加强板104b之间,夹入有用作钎料的铜条。另外,在加强板104a和管口103a~103d之间也配置有作为钎料的铜。在钎焊工序中,配置有钎料的预组装状态的板式换热器100被放入真空加热炉,进行在真空状态下的钎焊。在该钎焊工序中,铜熔化,浸透各要素的接合面。浸透的铜冷却从而将各要素彼此半永久地粘接,形成板式换热器100。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1中,对于使导热板相互旋转180度并层叠的一对导热板,仅成为流体的出入口的四角的流路孔中的一个流路孔具有“コ”字型的结构体102,通过使上部的导热板的“コ”字型结构体与下部的导热板接触,形成将上下的导热板的流路孔连结起来的柱121。而且,层叠多对这样的一对导热板,从而形成将板式换热器的流路孔连接起来的柱122(重复结构)。利用该柱122(重复结构),在钎焊前窥视流路孔,识别所形成的柱,从而能够确认钎焊前是否存在层叠错误。然后,柱122(重复结构)被钎焊,强度得到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00、板式换热器;2、热泵单元;3、压缩机;4、冷凝器;5、电子膨胀阀;6、蒸发器;7、制冷剂;8、水回路;9、热水;10、上水道;11、水-水热交换容器;12、采暖设备;13、上水道利用设备;100、板式换热器;101、101a、101b、导热板;121、柱;102、“コ”字型结构体;103、管口;104、104a、104b、加强板;105、105a、105b、侧板;106a、106b、106c、106d、流路孔;107、波形状;108、导热部;109、基干部;110、拉深形状部;111、非导热空间;112、压入部。

Claims (5)

1.一种板式换热器,通过将从一侧向另一侧层叠的多张板中的各板与在两侧邻接的其他板接合,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形成第1流体流动的第1流路和与上述第1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路,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张板中的各板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在一短边侧和另一短边侧各形成两个流路孔,该流路孔为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中的任一流体通过的开口,
上述各板的4个上述流路孔中的任一上述流路孔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从上述流路孔的周缘的一部分突出并弯曲,向远离上述开口的方向延伸,并且紧贴于在上述另一侧邻接的上述板的在上述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流路孔的周缘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张板中的各板在上述一短边侧的两个上述流路孔和上述另一短边侧的两个上述流路孔之间的上述长边的方向上的区域内,形成有在上述层叠方向上起伏的波形状,
上述多张板中的各板的上述弯曲部向远离上述波形状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多张板中,多张大致相同形状的板交替翻转180度地层叠,
各板的弯曲部通过紧贴于在上述另一侧邻接的上述板的在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流路孔的周缘附近,而由邻接的上述板彼此的组,形成从上述一侧向上述另一侧的重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上述流路孔形成有多个上述弯曲部。
5.一种热泵装置,其通过配管连接压缩机、第1换热器、膨胀机构、第2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换热器、上述第2换热器中的至少一方为板式换热器,
该板式换热器通过将从一侧向另一侧层叠了的多张板中的各板与在两侧邻接的其他板相接合,在层叠方向上交替形成第1流体流动的第1流路和与上述第1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2流体流动的第2流路,
上述多张板中的各板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在一短边侧和另一短边侧各形成两个流路孔,该流路孔为上述第1流体和上述第2流体中的任一流体通过的开口,
在上述各板中,4个上述流路孔中的任一上述流路孔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从上述流路孔的周缘的一部分突出并弯曲,向远离上述开口的方向延伸,并且紧贴于在上述另一侧邻接的上述板的在上述层叠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流路孔的周缘附近。
CN201210032502.3A 2011-02-14 2012-02-14 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8106 2011-02-14
JP2011028106A JP5754969B2 (ja) 2011-02-14 2011-02-14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5982A true CN102635982A (zh) 2012-08-15
CN102635982B CN102635982B (zh) 2014-12-17

Family

ID=4565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25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5982B (zh) 2011-02-14 2012-02-14 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87444B1 (zh)
JP (1) JP5754969B2 (zh)
CN (1) CN1026359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7404A (zh) * 2019-03-18 2021-10-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9820B2 (ja) * 2012-10-23 2015-05-20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EP2918922A1 (en) * 2014-03-14 2015-09-16 Parkair S.r.l. Heat pump-type heating system
JP6242289B2 (ja) * 2014-05-19 2017-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645579B2 (ja) * 2016-06-07 2020-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熱交換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88644A (fr) * 1934-04-14 1935-10-14 échangeur de chaleur
CN1343300A (zh) * 1999-03-09 2002-04-03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
EP1211473A2 (en) * 2000-11-29 2002-06-05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of aluminium
CN1411547A (zh) * 2000-03-07 2003-04-16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公司 用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板和板组件
CN101004329A (zh) * 2006-01-20 2007-07-25 弗拉特普莱特股份有限公司 双壁泄流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6887U (ja) * 1982-11-11 1984-05-24 東洋ラジエータ株式会社 積層型熱交換器のコア−ユニツト
JP3048600B2 (ja) * 1990-06-29 2000-06-05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凝縮器
JP3541092B2 (ja) * 1995-09-22 2004-07-07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3658677B2 (ja) * 1999-02-18 2005-06-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
SE518211C2 (sv) * 1999-12-15 2002-09-10 Swep Int Ab Varmvattenberedare omfattande en plattvärmeväxlare och en lagringsbehållare
SE531241C2 (sv) * 2005-04-13 2009-01-27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värmeväxlare med huvudsakligen jämn cylindrisk inloppskanal
JP2007285691A (ja) * 2006-03-22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
JP2009036468A (ja) * 2007-08-02 2009-02-19 Denso Corp ハウジングレス式熱交換器
WO2009062739A1 (en) * 2007-11-14 2009-05-22 Swep International Ab Suction gas heat exchanger
MY155988A (en) * 2008-12-17 2015-12-31 Swep Int Ab Port opening of heat exchang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88644A (fr) * 1934-04-14 1935-10-14 échangeur de chaleur
GB454964A (en) * 1934-04-14 1936-10-12 Curt Fredrik Rosenblad Improvements in plate heat exchangers for fluids
CN1343300A (zh) * 1999-03-09 2002-04-03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
CN1411547A (zh) * 2000-03-07 2003-04-16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公司 用在板式热交换器中的传热板和板组件
EP1211473A2 (en) * 2000-11-29 2002-06-05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of aluminium
CN101004329A (zh) * 2006-01-20 2007-07-25 弗拉特普莱特股份有限公司 双壁泄流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7404A (zh) * 2019-03-18 2021-10-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67847A (ja) 2012-09-06
EP2487444B1 (en) 2018-08-22
CN102635982B (zh) 2014-12-17
EP2487444A3 (en) 2014-03-19
EP2487444A2 (en) 2012-08-15
JP5754969B2 (ja)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05574B2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室外機
CN202581982U (zh) 热交换器及安装有该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CN102635982A (zh) 板式换热器及热泵装置
US20200408465A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pump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5055108A (ja) 熱交換器
CN101929760A (zh) 热水空调器
CN107949762A (zh) 分配器、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及空气调节装置
JPWO2011117988A1 (ja) プレート熱交換器及びプレート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3028582A (ja) 熱交換器
JP2010169290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JP2008117035A (ja) 自動販売機
KR20150081904A (ko) 모듈형 열교환기 및 그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열교환 방법
JP2003065602A (ja) ヒートポンプ風呂給湯機
JP4879292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及び冷凍空調装置
KR100893746B1 (ko) 공기조화기
US10156390B2 (en) Heat storage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JP3906797B2 (ja) 熱交換器
JP5171280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機
JP3922088B2 (ja) 熱交換器
JP5200684B2 (ja) 熱交換器
KR100925097B1 (ko) 수랭식 열교환기
CN203413823U (zh) 热水供给用热交换器
JP6601380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KR100442186B1 (ko) 응축기
KR100819012B1 (ko) 적층형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