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9081B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19081B CN102619081B CN201210091721.9A CN201210091721A CN102619081B CN 102619081 B CN102619081 B CN 102619081B CN 201210091721 A CN201210091721 A CN 201210091721A CN 102619081 B CN102619081 B CN 1026190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boron nitride
- source gas
- interface layer
- preparation technolo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属于航天纤维制备工艺领域,其特征在于:采用硅源气体和氮源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在500-1000℃下,压力在0.5-5KPa,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压力控制物质沉积的速度,使得氮化硼纤维界面层致密、均匀,涂层厚度为0.8-3.0μm。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采用低温、低压制备氮化硼纤维界面层,使得氮化硼纤维界面层致密、均匀,沉积的纳米级氮化硅颗粒一方面填充了纤维表面的裂缝,增强了纤维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属于航天纤维制备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及各种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氮化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目前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氮化硼纤维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耐超高温(2500K长时使用)的特性,而且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及抗烧蚀性能,用其制备的航天飞行器长时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过程中,具有热、力、电性能稳定、微烧蚀或近零烧蚀的特性,能够满足新型超高温透波材料的使用要求。
氮化硼纤维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纤维界面层的制备工艺有以下几种:料浆液相浸渍工艺、有机前躯体浸渍裂解工艺以及化学气相渗积工艺等。纤维和基体界面间的扩展力是影响连续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界面结合状态直接关系到纤维的增强效果及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因此,纤维与基体的界面控制技术是制备性能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关键。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氮化硼纤维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用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使得氮化硼纤维界面层致密、均匀,使纤维与基体形成合适的界面相,控制其界面结合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氮化硼纤维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用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硅源气体和氮源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在500-1000℃下,压力在0.5-5Kpa,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压力控制物质沉积的速度,使得氮化硼纤维界面层致密、均匀,涂层厚度为0.8-3.0μm。
所述的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
所述的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
所述的硅源气体与氮源气体中的硅元素与氮元素的摩尔比为1∶5。
所述的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
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对氮化硼纤维织物表面进行界面处理,采用硅源气体为SiCI4/H2(H2为载气),氮源气体为NH3/Ar(H2为稀释气体),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气体预加热至一定温度),在低温低压下实现目标物质在纤维编织体表面的沉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采用低温、低压制备氮化硼纤维界面层,使得氮化硼纤维界面层致密、均匀,沉积的纳米级氮化硅颗粒一方面填充了纤维表面的裂缝,增强了纤维的强度;另一方面该界面层与纤维间形成渗透钉扎结构,有效地阻止成型和热处理过程中环境气氛对纤维的侵蚀,使纤维能有效地传递载荷并产生一定的脱粘、滑移、拔出等效果,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100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5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0.8-1.5μm。
实施例2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90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4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1.2-2.0μm。
实施例3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80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3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2.1-3.0μm。
实施例4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70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2.5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0.8-1.5μm。
实施例5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65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2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1.5-2.0μm。
实施例6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65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1.5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1.8-3.0μm。
实施例7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60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1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2.3-2.8μm。
实施例8
将SiCI4/NH3混合摩尔比控制在1∶5,其中硅源气体为SiCI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I4∶H2=1∶6;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反应沉积温度为500℃,反应室压力控制为0.5KPa,沉积时间为10小时。扫描电镜观察:氮化硅的颗粒尺寸为8~12nm,涂层沉积厚度为0.8-1.5μm。
Claims (1)
1.一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硅源气体和氮源气体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当反应室温度达到400℃时,通入反应气体,在500-800℃下,压力在0.5-3kPa ,沉积时间为10小时,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压力控制物质沉积的速度,使得氮化硼纤维界面层致密、均匀,涂层厚度为0.8-3.0μm;
所述的硅源气体为SiCl4和H2,其中H2为载气,通入气体流量比为SiCl4:H2=1:6;
所述的氮源气体为NH3和Ar,其中通入气体流量比为NH3:Ar=1:8;
所述的硅源气体与氮源气体中的硅元素与氮元素的摩尔比为1:5;
所述的反应气体通入前预热至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91721.9A CN102619081B (zh) | 2012-03-31 | 2012-03-31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91721.9A CN102619081B (zh) | 2012-03-31 | 2012-03-31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19081A CN102619081A (zh) | 2012-08-01 |
CN102619081B true CN102619081B (zh) | 2014-03-05 |
Family
ID=4655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91721.9A Active CN102619081B (zh) | 2012-03-31 | 2012-03-31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190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4455A (zh) * | 2014-09-24 | 2015-01-0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纤维表面碳化硅涂层的低成本制备方法 |
CN105463403B (zh) * | 2015-11-24 | 2017-09-29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氮化硼界面涂层的制备方法 |
CN115677355B (zh) * | 2021-07-28 | 2023-09-08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纤维表面Si3N4纳米网络复合界面相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641035B (zh) * | 2023-07-26 | 2023-10-13 | 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腹腔镜光学件的镀膜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4288A (zh) * | 2006-04-07 | 2006-09-20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低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氮化硅薄膜的方法 |
CN101239826A (zh) * | 2008-03-03 | 2008-08-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氮化硅透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
-
2012
- 2012-03-31 CN CN201210091721.9A patent/CN1026190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4288A (zh) * | 2006-04-07 | 2006-09-20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一种低温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氮化硅薄膜的方法 |
CN101239826A (zh) * | 2008-03-03 | 2008-08-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氮化硅透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CVI制备Si3N4p/Si3N4透波材料表征与性能";刘谊等;《无机材料学报》;20060730;第21卷(第4期);第979-985页 * |
"氮化硼纤维表面涂层的研究现状";唐杰等;《现代技术陶瓷》;20080328(第1期);第28页左栏第8-21行,图1 * |
刘谊等."CVI制备Si3N4p/Si3N4透波材料表征与性能".《无机材料学报》.2006,第21卷(第4期),第979-985页. |
唐杰等."氮化硼纤维表面涂层的研究现状".《现代技术陶瓷》.2008,(第1期),第28页左栏第8-21行,图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19081A (zh) | 2012-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17412B (zh) | 一种层叠结构C/C-SiC-ZrB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52671B (zh) | SiC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 | |
CN102964145B (zh) | 一种涂层增强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261850B (zh) | 一种耐高温透波氮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17336B (zh) | (BN/SiC)n复合界面相涂层、涂层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40400A (zh) | 一种具有复合界面的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 |
CN103910532B (zh) | 涂层无机纤维增韧max相陶瓷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
Mu et al. | Mechanical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roperties of SiCf/SiC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combined CVI and PIP process | |
CN109553430A (zh) | 一种具有复合界面的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01309A (zh) | 三维纤维预制件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53616B (zh) | 原位生长SiC纳米线增强C/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19081B (zh) |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织物界面层的制备工艺 | |
CN103992115B (zh) | 一种C/SiC-HfC碳纤维增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Wang et al. | Joining of C/C composites by using B4C reinforced phosphate adhesive | |
CN103923601B (zh) | 结构/吸波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367106B (zh) | 碳纤维增强碳化锆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32943B (zh) | 基于液硅熔渗法制备碳陶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及性能控制方法 | |
CN102167610B (zh) | 氮化硼纤维织物增强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634832A (zh) | 一种铝合金元件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 |
CN102167612A (zh) | 一种纤维表面氮化硼涂层的制备方法 | |
CN106947949B (zh) | 一种含Al/Cu双涂层的SiC连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926346B (zh) | 一种含界面相的氧化铝纤维织物增强碳化硅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32293B (zh) | 一种调节糖溶液pH制备碳纤维表面碳涂层的方法 | |
CN109400168B (zh) | 一种包含交替形成的SiBCN涂层和SiC涂层的SiC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396738A (zh) | 半无机化隔热透波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