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6267A -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6267A
CN102616267A CN2012101148882A CN201210114888A CN102616267A CN 102616267 A CN102616267 A CN 102616267A CN 2012101148882 A CN2012101148882 A CN 2012101148882A CN 201210114888 A CN201210114888 A CN 201210114888A CN 102616267 A CN102616267 A CN 102616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link
spline ring
wheel hub
s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48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法
汤林生
张玉保
张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148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6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该车辆转向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转向盘、转向柱和转向器,所述转向盘与所述转向柱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向盘对中调整的连接部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方向盘不能完全对中或近似对中时,调整转向盘与管柱位置,不需要更换或加工零部件,进行简单调整即可实现转向盘对中要求,有效降低零部件报废率和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向盘对中可调整的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转向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满足驾驶习惯及其他技术的要求(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要求转向盘处于对中位置,也就是转向盘往左右两侧转动角度一致。为实现该要求,转向盘-转向管柱-转向器多采用不可调整的连接方式。但在实际使用中,因设计公差、制造误差、装调误差,转向盘不能实现完全或近似对中,不能满足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误差造成的转向盘不能实现完全或近似对中,而方向盘对中不可调整,造成的方向盘不能满足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使得方向盘对中可调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转向盘、转向柱和转向器,所述转向盘与所述转向柱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向盘对中调整的连接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盘上设有转向盘轮毂,所述转向柱上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转向轴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一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一花键环,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连续的第一外花键,所述转向盘轮毂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一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内花键;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二内花键或所述花键环的内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相匹配的不连续的第二外花键或者所述转向轴的截面呈与所述花键环内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几何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一花键环,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三外花键或花键环的外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盘轮毂上设有不连续的、与所述第三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三内花键,或与所述花键环外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连续的第四内花键,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四内花键相匹配的第四外花键。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花键、所述第四外花键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位于所述外螺纹的下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转向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方向盘不能完全对中或近似对中时,调整转向盘与管柱位置,不需要更换或加工零部件,进行简单调整即可实现转向盘对中要求,有效降低零部件报废率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车辆转向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部分结构连接放大示意图;
图3表示现有技术中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表示现有技术中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部分结构连接放大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所述车辆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1、转向管柱5、转向器9,所述转向盘1具有转向盘轮毂2,所述转向管柱5具有与所述转向盘轮毂2相匹配的转向轴4,所述转向盘轮毂2套装在所述转向轴4上,螺母3与转向轴4端部的螺纹相配合将所述转向盘轮毂2与转向轴4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管柱5具有管柱节叉6,所述转向器9具有与所述管柱节叉6相匹配的转向器输入轴8,所述管柱节叉6与所述转向器输入轴8连接后,通过螺栓7固定。
现有技术中,转向盘1、转向管柱5和转向器9采用不可调整的连接方式连接,转向盘1与转向管柱5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见图2、图3和图4。
所述转向盘1与所述转向管柱5之间的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将转向盘轮毂2和转向轴4分别做成内花键和外花键,并保留几个花键不加工,形成图3中的宽齿结构11,保证安装时的在唯一性。
另一种连接方式为一种典型的异形配合结构,也能保证安装时的唯一性如图4所示。转向管柱5与转向器9也采用这种方式安装。但在实际使用中,因设计公差、制造误差、装调误差,转向盘1经常不能实现完全或近似对中,不能满足使用,而转向盘1、转向管柱5和转向器9采用不可调整的连接方式连接,为了确保方向盘1的对中,只能采取重新更换或加工零件的方式,这样提高了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
而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车辆转向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转向盘、转向柱和转向器,所述转向盘与所述转向柱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向盘对中调整的连接部件。
所述转向盘上设有转向盘轮毂2,所述转向柱上设有转向轴4,所述转向盘轮毂2与所述转向轴4连接,所述连接部件10设置在所述转向盘轮毂2与所述转向轴4之间。
所述连接部件10为一环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件10的外表面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10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向轴4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
或者,所述连接部件10的外表面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10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
这样使得方向盘轮毂与连接部件10直接的连接方式不是唯一的,角度可调,而连接部件10与转向轴4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唯一的,角度不可调;或者方向盘轮毂与连接部件10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唯一的,而连接部件10与转向轴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是唯一的。这样使得方向盘角度可调,又保证方向盘对中的精确性。在方向盘不能完全或近似对中时,只需取下方向盘和/或取下连接部件,调整方向盘的安装角度重新安装,方便快捷,且不需要重新更换或加工零部件,有效降低了零部件报废率和维修成本。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10为一花键环。
花键环的引入,也可实现管柱花键的标准化生产,减少花键拉刀的种类,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以下具体描述所述连接部件10与转向盘轮毂2、转向轴4之间的连接方式。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连续的第一外花键,所述转向盘轮毂2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一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内花键;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所述花键环的内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花键环连接部位的截面呈与所述花键环内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几何形状。
实际实现时,在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花键环通过连续的所述第一内花键和连续的所述第一外花键连接的前提下,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还可以设置为不连续的第二内花键,所述转向轴4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相匹配的不连续的第二外花键。
优选的,所述转向轴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花键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位于所述螺纹的下部。
本实施例中车辆转向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转向盘轮毂2作为转向盘1的传动部件,与花键环连接,将驾驶员的转向意图传递给花键环。
花键环是转向盘1及转向轴4的连接部件,传递转向力。按照设计位置要求,预安装到转向盘1上。
紧固螺栓连接管柱节叉与转向器输入轴,将驾驶员通过转向盘输入的转向力及方向传递给转向器,通过转向杆系实现轮胎转向。
在需要调整转向盘位置,实现对中功能时,可将螺母3拆下,将转向盘轮毂与转向轴4分离,因转向轴4与花键环之间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连接,所以角度不可调。但转向盘轮毂2与花键环间采用的是完整的花键结构,即通过连续的所述第一内花键和连续的所述第一外花键,所以方向盘轮毂2与花键环之间任意角度均可装配,调整所述方向盘轮毂2与花键环之间的角度,使得方向盘对中后,重新安装即可。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连续的第四内花键,所述转向轴4的外表面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四内花键相匹配的第四外花键;
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三外花键,即,具有如图7所示的宽齿结构11,所述转向盘轮毂2上设有不连续的、与所述第三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三内花键。
具体实现时,在所述花键环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所述连续的第四内花键与连续的第四外花键连接时,花键环的外圆截面还可以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相应的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花键环的连接部位的截面呈与所述花键环外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所述转向轴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四外花键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位于所述螺纹的下部。
本实施例中车辆转向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转向盘轮毂2作为转向盘1的传动部件,与花键环连接,将驾驶员的转向意图传递给花键环。
花键环是转向盘1及转向轴4的连接部件,传递转向力。按照设计位置要求,预安装到转向盘1上。
紧固螺栓连接管柱节叉与转向器输入轴,将驾驶员通过转向盘输入的转向力及方向传递给转向器,通过转向杆系实现轮胎转向。
在需要调整转向盘位置,实现对中功能时,可将螺母3拆下,将转向盘轮毂与转向轴4分离,转向盘轮毂2与花键环间通过所述不连续的第三内花键和所述不连续的第三外花键连接,所以角度不可调;但因转向轴与花键环之间是通过完整的花键结构连接,即通过连续的所述第四外花键和连续的所述第四内花键,所以转向轴4与花键环之间任意角度均可装配,调整所述转向轴4与花键环之间的角度,使得方向盘对中后,重新安装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转向系统。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领域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润饰和改进,这些润饰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转向盘、转向柱和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与所述转向柱之间连接有用于所述转向盘对中调整的连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上设有转向盘轮毂,所述转向柱上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转向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一环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一花键环,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连续的第一外花键,所述转向盘轮毂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一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内花键;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二内花键或所述花键环的内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相匹配的不连续的第二外花键或者所述转向轴的截面呈与所述花键环内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几何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为一花键环,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三外花键或花键环的外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盘轮毂上设有不连续的、与所述第三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三内花键,或与所述花键环外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连续的第四内花键,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四内花键相匹配的第四外花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花键、所述第四外花键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位于所述外螺纹的下部。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转向系统。
CN2012101148882A 2012-04-18 2012-04-18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Pending CN102616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48882A CN102616267A (zh) 2012-04-18 2012-04-18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48882A CN102616267A (zh) 2012-04-18 2012-04-18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6267A true CN102616267A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5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48882A Pending CN102616267A (zh) 2012-04-18 2012-04-18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626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8622A (zh) * 2013-09-24 2014-01-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结构组件及其设计方法
CN108394451A (zh) * 2018-03-27 2018-08-14 浙江理工大学 自动化驾驶方向盘
CN112918543A (zh) * 2021-03-03 2021-06-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装配角度偏移调整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21766A (ja) * 1982-06-15 1983-12-23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の取付装置
JPS62214053A (ja) * 1986-03-12 1987-09-19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4218466A (ja) * 1990-12-18 1992-08-10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取付け構造
CN1152518A (zh) * 1995-10-20 1997-06-25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机动车方向盘与转向轴的接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21766A (ja) * 1982-06-15 1983-12-23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の取付装置
JPS62214053A (ja) * 1986-03-12 1987-09-19 Nippon Plast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H04218466A (ja) * 1990-12-18 1992-08-10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取付け構造
CN1152518A (zh) * 1995-10-20 1997-06-25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机动车方向盘与转向轴的接合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8622A (zh) * 2013-09-24 2014-01-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结构组件及其设计方法
CN103538622B (zh) * 2013-09-24 2016-04-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结构组件及其设计方法
CN108394451A (zh) * 2018-03-27 2018-08-14 浙江理工大学 自动化驾驶方向盘
CN112918543A (zh) * 2021-03-03 2021-06-08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向盘装配角度偏移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1482B2 (en) Steering device
CN102616267A (zh)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04565542A (zh) 一种可调节的双管卡结构
WO2016203960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7245843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タイロッド構造
CN105842837B (zh) 一种粗微调同轴显微镜的调焦结构
CN201367048Y (zh) 一种用于汽车悬架上的偏心调整机构
KR101450329B1 (ko) 랙 피니언 방식 조향장치의 타이로드
CN105923041A (zh) 转向管柱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3666755U (zh) 转向系统锁紧机构
CN203847656U (zh) 一种变安装距差速器总成
CN206914428U (zh) 带有调整结构的转向横拉杆
CN202283930U (zh) 方向盘调节和固定机构、车辆转向柱、方向盘总成及车辆
CN202944385U (zh) 一种转向柱夹持装置
CN204110129U (zh) 一种转向管柱隔振装置
CN204020969U (zh) 中间轴延长轴及车辆转向系统
CN106004993A (zh) 驾驶杆辅助系统
CN204296858U (zh) 一种转向拉杆总成
CN204567746U (zh) 四轮全地形车方向盘角度调节机构
CN205639231U (zh) 一种轮辋螺栓
EP3478984B1 (de) Achsenend-baugruppe mit einer radnabeneinheit und einer radbremse
US10717460B2 (en) Steering gear for a vehicle
CN204432525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的打滑机构
CN204850262U (zh) 采用多接头的调节装置
CN107284525A (zh) 带有调整结构的转向横拉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AIC MOTO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1 CHAOYANG, BEIJING TO: 101300 SHUNYI,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10

Address after: 101300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Shun Road, No. 25, room 5, 106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1 Chaoyang District, Warwick, Beijing, No. 10, Peng Long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Automibile Co.,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