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6194B -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 Google Patents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6194B
CN102616194B CN201210123735.4A CN201210123735A CN102616194B CN 102616194 B CN102616194 B CN 102616194B CN 201210123735 A CN201210123735 A CN 201210123735A CN 102616194 B CN102616194 B CN 102616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eat
wheel
gear
thick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37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6194A (zh
Inventor
陈甚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237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6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6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6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6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车身前或/和后侧的保险杠为充气胎保险杠,车轮上设置抱轮机构,充气胎保险杠包括杠架以及设于杠架上的其内带充气空腔的充气胎;抱轮机构包括位于车轮前、后方的推进座和回拉座,以及位于车轮上方的下压座,推进座与回拉座通过上、下传动件相连,下传动件上设有弹簧,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推进座和回拉座相铰接。当碰撞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经多组弹簧缓冲、吸能而减力后,再将前或/和后纵向传递的水平、倾斜力转换为相向对压、垂直向下的力而作用于车轮,以利用车轮充气轮胎强大的承重抗压性能,将撞击力传递到地面,由此保护车身结构不受撞击力而压溃变形损毁,进而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还能有效降低对车外行人、物件的撞击损伤,起到抗撞、保车、护人、护物等多重安全效果。

Description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尤其是一种多轮联抱抗撞不损毁的安全汽车,属于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又称碰撞安全。主动安全与驾驶操控性密切相关,而被动安全则与汽车自身的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同时被动安全在汽车安全中起主要作用。现有汽车的安全结构可分为车身结构及车内驾乘人员保护结构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转向系统、安全座椅等,车身结构能够缓冲及吸能,在减低撞击冲击力中起主要作用,车内驾乘人员保护结构起到防护的次要作用。根据欧美对各种撞车事故的统计表明,前撞最多,尾撞次之,侧撞再次之。故而纵向的前后撞击在事故中最为多见(>60%-70%)。就现有的最普遍的三厢轿车结构而言,具有下列特点:中间车身即乘员舱较硬,车身壳体刚度较大,而前后车身即发动机舱、行李舱较软,刚度较小,有一定韧性。当受到撞击时,通过前后车身的压缩变形,来尽可能地吸收撞击的冲击能量,以减低对乘员舱的撞击破坏。但这种仅靠汽车前、后车身如发动机舱、行李舱的压溃变形即车毁的形式来缓冲吸能,其缓冲吸收的能量是极其有限的,如:以全世界最严格测试标准著称的欧洲Euro-NCAP,其新车正面碰撞(40%ODB)测试中获得最高5星标准的最大测试时速不超过64km/h(美日与此类同),故其安全效果仅限于低中速碰撞。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驶速度的大大增加,汽车碰撞时速亦大幅提高,因此现有技术的局限已日益凸显且无法根本性解决。当今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量“车毁人亡”汽车碰撞事故事例,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针对现有汽车车身结构的缺陷,必须研发新的安全车身结构来满足现代行车安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以缓冲、吸收较强撞击时的猛烈冲击力,防止汽车损毁,保障车内驾乘人员安全。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车身保险杠为充气胎保险杠,车轮上设置抱轮机构,其中:
充气胎保险杠包括杠架以及设于杠架上的其内带充气空腔的充气胎;
抱轮机构包括位于车轮前方的推进座、后方的回拉座及上方的下压座,推进座与回拉座通过上、下传动件相连,下传动件上设有弹簧,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推进座和回拉座相铰接;以便通过带充气胎的保险杠,不损毁、不变形地承压猛烈的碰撞冲击力,再通过抱轮机构进一步缓冲、吸收碰撞力,同时将前或/和后纵向传递的水平、倾斜力转换为相向对压、垂直向下的力而作用于车轮,再充分利用车轮充气轮胎强大的承重抗压性能,将撞击力减力后传递到地面,由此保护车身结构不受撞击力而压溃变形损毁,最终有效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达到抗撞、保车、护人的三重安全效果。
所述杠架为一弧形架,弧形架的外立面设为向内凹的凹面,弧形架的两端分别有螺旋头,螺旋头上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设连杆,螺旋头上固定有与充气胎相配接的卡座,弧形架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与弧形架形状相适应的支板,以将充气胎支撑于弧形架外立面的凹面上,并通过长通孔及连杆与抱轮机构中的推进座相连。
所述充气胎两端分别设有堵头,该堵头与杠架螺旋头上的卡座相卡接,并通过堵头外的卡环及固定钉固定堵头于螺旋头上,从而将充气胎固定在杠架上。
所述弧形架螺旋头上的竖直通孔设为两个长通孔,两个长通孔内设有U形连杆,卡座固定在螺旋头内侧,弧形架上、下方的各支板端部分别设有双叉头。
所述杠架与横梁之间设有伸缩臂,杠架上位于伸缩臂两侧分别设有底座,各底座上装有承梁,两承梁分别置于汽车两侧的纵梁中,以便支撑杠架,并在伸缩臂作用下,使杠架沿汽车纵梁前后移动,实现杠架的伸缩。
所述伸缩臂为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杠架和汽车横梁上的弹簧,以构成伸缩式杠架。
所述伸缩臂为铰接成X形的两连杆,两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轴与固定在杠架和汽车横梁上的第一支座相铰接,两连杆的铰接点通过第二铰轴与固定在杠架或者汽车横梁上的第二支座相铰接,两连杆的铰接点与固定在第二支座上的弹簧相连,以构成伸缩式杠架。
所述带充气胎的保险杠分别设置在车身前或/和后侧,作为前或/和后保险杠。
所述推进座包括前端上、下部设凸头,凸头两侧分别设凹槽,中部设竖直通槽,底部设卡脚的承压架,该承压架与其上部带第一主齿条的推架相连,推架中部通过横推杆与其上带第二主齿条的推杆相连,推杆一侧设前弹簧,推架下部设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前压板;其中:
上、下凸头分别通过固定钉与置于杠架螺旋头长通孔中的连杆相连,凸头两侧的凹槽分别与杠架支板端相配接;
推进座承压架中部的竖直通槽设为与充气胎端部的螺旋胎面相适应的弧形槽;
当碰撞发生时,杠架螺旋头及其上的充气胎被推动后移进入承压架的竖直通槽中而压实在竖直通槽的弧形槽口,从而推动与承压架相连的推架向后移动。
所述回拉座包括其下部带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后压板、上部带第一副齿条的回拉架,回拉架中部通过横拉杆与其上带第二副齿条的拉杆相连,该拉杆一侧设有后弹簧,其中,第一副齿条通过上传动件中的第一齿轮或第一齿轮组与第一主齿条相啮合,而拉杆上的第二副齿条通过下传动件中的第二齿轮或第二齿轮组与推杆上的第二主齿条相啮合,以便碰撞产生的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的同时拉动回拉座前移,使前压板、后压板从前、后侧相向抱紧车轮。
所述下压座包括其下端带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下压板,上端带前、后固定座的压架,分别通过第一、第二铰轴铰接在前、后固定座上的前、后连杆,前、后连杆分别通过第三、第四铰轴铰接在推进座及回拉座上。当撞击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拉动回拉座前移的同时,挤压下压座下移,并使弧形下压板从上侧压紧车轮。
所述前弹簧置于固定架前端与推进座之间,后弹簧置于固定架后端与回拉座之间,且固定架固定在汽车纵梁上。当碰撞力产生时通过前、后弹簧缓冲、吸收碰撞能量,而当碰撞力解除后,通过前、后弹簧使推进座、回拉座回位而松开前压板、后压板、下压板对车轮的抱紧。
所述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或第一齿轮组及第一主、副齿条,水平设置在由底盒及盒盖连接成的上传动箱内,第一齿轮或第一齿轮组的各齿轮通过固定钉固定在上传动箱上,该固定钉同时也是齿轮的轮轴,上传动箱通过固定压条固定于发动机舱边梁上。
所述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或第二齿轮组及第二主、副齿条,垂直设置在由底盒及盒盖连接成的下传动箱内,第二齿轮或第二齿轮组的各齿轮通过固定钉固定在下传动箱上,该固定钉同时也是齿轮的轮轴,且下传动箱通过固定钉固定在汽车纵梁上。
所述抱轮机构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各个车轮上,并通过下推架连接各个抱轮机构,以构成多轮联抱;其中下推架包括底板,该底板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前轮推进座承压架下端的卡脚相连,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后轮回拉座回拉架下部相连,中部通过吊件悬挂于汽车底盘上,使底板能在吊件上前后滑动。
所述底板前端的固定件为一凹形卡座,卡接在推进座承压架下端的卡脚中,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底板后端的固定件为三角形架,通过U形卡及螺钉连接在回拉座回拉架下部。
所述底板分设为前、中、后三段,前段的后端两侧,中段的前、后端两侧,后段的前端两侧分别通过U形吊件悬挂于汽车底盘上,使各段能在对应的U形吊件中滑动,且各段之间相对接,但不连接。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经多组弹簧缓冲、吸能而减力后,再将前或/和后纵向传递的水平、倾斜力转换为相向对压、垂直向下的力而作用于车轮,再充分利用车轮充气轮胎强大的承重抗压性能,将撞击力传递到地面,由此保护车身结构,尤其是发动机舱及行李舱不受撞击力而压溃变形损毁,进而保护驾乘舱不变形损毁,最终有效保护车内驾乘人员安全,达到抗撞、保车、护人的三重安全效果。
2、由于本发明的前或/和后保险杠受撞后可被动回缩,故能有效降低对车外行人、物件的撞击损伤,提升车外行人、物件的安全。
3、本发明适用于现有各类车型,如轿车、MPV、SUV、商务车、微型车,以及大中型BUS车,尤其能大大提高平头乘用车、商用车的碰撞安全性,可较好地解决各种平头车因车头缺乏吸能变形区而碰撞安全性差的难题。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达到抗撞、保车、护人的三重安全效果,故实为一具有高可靠性车身结构的安全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带充气胎的保险杠俯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B向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C向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D-D视图;
图8为图6的E-E视图; 
图9为图6的F向视图;
图10为图1的仰视图;
图11为图10中下推架G向视图;
图12为图1中A向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汽车,其车身前、后的保险杠均为带充气胎的保险杠,四个车轮上均设置抱轮机构,其中:
每一带充气胎的保险杠包括杠架5,设于杠架5上的其内带空腔12的充气胎13;
每一抱轮机构包括位于车轮前方的推进座、后方的回拉座及上方的下压座,推进座与回拉座通过上、下传动件相连,下传动件上设有回位弹簧,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推进座和回拉座相铰接;
具体如下:
所述杠架5为一弧形架,弧形架的外立面设为向内凹的凹面26,弧形架的两端分别有螺旋头15,螺旋头15上设有竖直的两个长通孔14,两竖直的长通孔14内设U形连杆54,螺旋头15内侧固定有与充气胎13相配接的卡座11,弧形架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与弧形架形状相适应的带有垫板3的上支板1和带垫板28的下支板27,上下支板1、27两端分别设双叉头25,如图2、图3、图9;
所述充气胎13两端分别设有堵头10,该堵头10与杠架5螺旋头15上的卡座11相卡接,并通过堵头10外的卡环9及固定钉固定堵头10于螺旋头15上,以便将充气胎13支撑于弧形架外立面的凹面26上,从而使充气胎13固定在杠架5上,充气胎13上设充气嘴2,以通过充气嘴2对充气胎13进行充气,如图2、图3;
所述杠架5与汽车横梁23之间设有伸缩臂,杠架5上位于伸缩臂两侧分别设有底座8,各底座8上装有承梁16,两承梁16分别置于汽车纵梁24中,以便支撑杠架5,并在伸缩臂作用下,使杠架5沿汽车纵梁24前后移动,实现杠架5的伸缩,如图2、图3;
所述伸缩臂为铰接成X形的两连杆4、19,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轴6与固定在杠架5上的第一支座7相铰接,连杆1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铰轴17与固定在汽车横梁23上的第二支座18相铰接,两连杆4、19的铰接点通过第三铰轴22与固定在汽车横梁23上的第三支座20相铰接,且两连杆4、19的铰接点与固定在第三支座20上的弹簧21相连,以构成伸缩式杠架5,如图2;
所述推进座包括前端上、下中部分别设凸头53、30,凸头53、30两侧分别设凹槽63,中部设竖直通槽291,底部设卡脚31的承压架29,竖直通槽291设为与充气胎13端部的螺旋胎面相适应的弧形槽,承压架29与其上部带第一主齿条49的推架52相连,推架52中部通过横推杆60与其上带第二主齿条的推杆59相连,推杆59一侧设前弹簧51,推架52下部设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前压板32,其中,上、下凸头53、30分别通过固定钉与置于杠架5螺旋头15长通孔14中的U形连杆54相连,凸头53、30两侧的凹槽63分别与杠架5支板1、27两端的双叉头25相配接。当碰撞发生时,杠架5螺旋头15及其上的充气胎13进入承压架29的竖直通槽291中而压实在竖直通槽的竖直槽底,从而推动与承压架29相连的推架52向后移动,如图1、图4、图5、图6、图7;
所述回拉座包括其下部带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后压板38、上部带第一副齿条42的回拉架39,回拉架39中部通过横拉杆64与其上带第二副齿条的拉杆56相连,该拉杆56一侧设有后弹簧37,其中,第一副齿条42通过上传动件44中的第一齿轮组65(由三个齿轮构成)与第一主齿条49相啮合,拉杆56上的第二副齿条通过下传动件33中的第二齿轮组58(由三个齿轮构成)与推杆59上的第二主齿条相啮合,以便碰撞产生的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的同时拉动回拉座前移,使前压板32、后压板38从前、后侧相向抱紧车轮,如图4、图5、图6、图7;
所述下压座包括其下端带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下压板45,上端带前、后固定座46、35的压架,分别通过第一铰轴47、第二铰轴36铰接在前、后固定座46、35上的前、后连杆48、40,前、后连杆48、40分别通过第三铰轴50、第四铰轴41铰接在推进座及回拉座上,以便碰撞产生的力在推动推进座后移、拉动回位座前移的同时,挤压下压座下移,并使弧形下压板45从上侧压紧车轮,如图4、图1;
所述前弹簧51置于固定架34前端与推进座之间,后弹簧37置于固定架34后端与回拉座之间,且固定架34通过固定钉固定在汽车纵梁24上。当碰撞力产生时通过前、后弹簧51、37压缩缓冲并吸收碰撞能量,而当碰撞力解除后,通过前、后弹簧51、37使推进座、回拉座回位而松开前压板32、后压板38、下压板45对车轮的抱紧,如图4、图6、图7;
所述相啮合的第一齿轮组65(由三个齿轮构成)及第一主、副齿条49、42,水平设置在由底盒61及盒盖62连接成的上传动箱44内,第一齿轮组65的各个齿轮分别通过固定钉66固定在上传动箱44上,该固定钉66同时也是齿轮65的轮轴;上传动箱44通过固定压条43固定于发动机舱边梁上;所述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组58(由三个齿轮构成)及第二主、副齿条59、56,垂直设置在由底盒55及盒盖57连接成的下传动箱33内,第二齿轮组58的各个齿轮分别通过固定钉67固定在下传动箱33上,该固定钉67同时也是齿轮58的轮轴,且下传动箱33通过固定钉67固定在汽车纵梁24上,如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所述设置在汽车的四个车轮上的抱轮机构,通过下推架相连接,以构成四轮联抱,其中下推架包括底板,该底板分设为前段68、中段69、后段70,前段68的后端两侧,中段69的前、后端两侧,后段70的前端两侧分别通过U形吊件71及固定钉悬挂于汽车底盘上,使68、69、70三段能在对应的U形吊件71中前后滑动,且三段之间相对接,但不连接,如图10、图11;底板前段68前端两侧通过凹形卡座72卡接在前轮推进座承压架29下端的卡脚31中,如图1、图12,并通过螺钉固定,底板后段70后端两侧分别通过三角形架73、U形卡74及螺钉连接在后轮回拉座回拉架39下部,如图1、图10、图11、图12。

Claims (9)

1.一种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车身前或/和后侧的保险杠为充气胎保险杠,车轮上设置抱轮机构,其中:充气胎保险杠包括杠架以及设于杠架上的其内带充气空腔的充气胎;抱轮机构包括位于车轮前、后方的推进座和回拉座,以及位于车轮上方的下压座,推进座与回拉座通过上、下传动件相连,下传动件上设有弹簧,下压座通过铰接件分别与推进座和回拉座相铰接;
所述推进座包括前端上、下部设凸头,凸头两侧分别设凹槽,中部设竖直通槽,底部设卡脚的承压架,该承压架与其上部带第一主齿条的推架相连,推架中部通过横推杆与其上带第二主齿条的推杆相连,推杆一侧设前弹簧,推架下部设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前压板;
所述回拉座包括其下部带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后压板、上部带第一副齿条的回拉架,回拉架中部通过横拉杆与其上带第二副齿条的拉杆相连,该拉杆一侧设有后弹簧,其中,第一副齿条通过上传动件中的第一齿轮或第一齿轮组与第一主齿条相啮合,而拉杆上的第二副齿条通过下传动件中的第二齿轮或第二齿轮组与推杆上的第二主齿条相啮合;
所述下压座包括其下端带有与车轮相适应的弧形下压板,上端带前、后固定座的压架,分别通过第一、第二铰轴铰接在前、后固定座上的前、后连杆,前、后连杆分别通过第三、第四铰轴铰接在推进座及回拉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杠架为一弧形架,弧形架的外立面设为向内凹的凹面,弧形架的两端分别有螺旋头,螺旋头上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设连杆,螺旋头上固定有与充气胎相配接的卡座,弧形架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与弧形架形状相适应的支板;
所述充气胎两端分别设有堵头,该堵头与杠架螺旋头上的卡座相卡接,并通过堵头外的卡环及固定钉固定堵头于螺旋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架与横梁之间设有伸缩臂,杠架上位于伸缩臂两侧分别设有底座,各底座上装有承梁,两承梁分别置于汽车两侧的纵梁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为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杠架和汽车横梁上的弹簧;或者为铰接成X形的两连杆,两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轴与固定在杠架和汽车横梁上的第一支座相铰接,两连杆的铰接点通过第二铰轴与固定在杠架或者汽车横梁上的第二支座相铰接,两连杆的铰接点与固定在第二支座上的弹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座承压架中部的竖直通槽设为与充气胎保险杠端部相适应的弧形槽;所述推进座承压架前端上、下部的凸头分别通过固定钉与置于杠架螺旋头长通孔中的连杆相连,凸头两侧的凹槽分别与杠架支板端相配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置于固定架前端与推进座之间,后弹簧置于固定架后端与回拉座之间,且固定架固定在汽车纵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或第一齿轮组及第一主、副齿条,水平设置在由底盒及盒盖连接成的上传动箱内,第一齿轮或第一齿轮组的各齿轮通过固定钉固定在上传动箱上,该固定钉同时也是齿轮的轮轴,上传动箱通过固定压条固定于发动机舱边梁上;
所述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组及第二主、副齿条,垂直设置在由底盒及盒盖连接成的下传动箱内,第二齿轮或第二齿轮组的各齿轮通过固定钉固定在下传动箱上,该固定钉同时也是齿轮的轮轴,且下传动箱通过固定钉固定在汽车纵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抱轮机构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各个车轮上,并通过下推架连接各个抱轮机构,该下推架包括底板,该底板前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前轮推进座承压架下端的卡脚相连,后端的左右两侧通过固定件分别与后轮回拉座回拉架下部相连,中部通过吊件悬挂于汽车底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前端的固定件为一凹形卡座,卡接在推进座承压架下端的卡脚中,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底板后端的固定件为三角形架,通过U形卡及螺钉连接在回拉座回拉架下部;所述底板分设为前、中、后三段,前段的后端两侧,中段的前、后端两侧,后段的前端两侧分别通过U形吊件悬挂于汽车底盘上。
CN201210123735.4A 2012-04-25 2012-04-25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Active CN102616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3735.4A CN102616194B (zh) 2012-04-25 2012-04-25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3735.4A CN102616194B (zh) 2012-04-25 2012-04-25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6194A CN102616194A (zh) 2012-08-01
CN102616194B true CN102616194B (zh) 2014-07-30

Family

ID=4655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3735.4A Active CN102616194B (zh) 2012-04-25 2012-04-25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6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6195B (zh) * 2012-04-25 2014-06-11 陈甚利 充气胎保险杠及带该充气胎保险杠的安全车
CN102673498B (zh) * 2012-04-25 2014-12-17 陈甚利 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RU2543137C1 (ru) * 2013-11-19 2015-02-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Ульян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Бампер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5882576A (zh) * 2015-01-09 2016-08-24 杨琴 汽车追尾和正碰防卫器
CN110203178B (zh) * 2019-05-07 2020-09-25 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惯性消除功能的激光导引小车及惯性消除方法
CN112536558B (zh) * 2020-10-29 2022-05-31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敞车检修焊接压接工装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780U (zh) * 1990-12-05 1992-03-04 刘宏 汽车碰撞保护器
GB2384217A (en) * 2002-01-19 2003-07-23 Ford Global Tech Inc Vehicle bumper assembly
CN2563030Y (zh) * 2002-08-06 2003-07-30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吸收转移式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JP2009196463A (ja) * 2008-02-20 2009-09-03 Keihin Corp 歩行者衝突検知装置及び歩行者保護システム
CN202641583U (zh) * 2012-04-25 2013-01-02 陈甚利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7780U (zh) * 1990-12-05 1992-03-04 刘宏 汽车碰撞保护器
GB2384217A (en) * 2002-01-19 2003-07-23 Ford Global Tech Inc Vehicle bumper assembly
CN2563030Y (zh) * 2002-08-06 2003-07-30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吸收转移式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JP2009196463A (ja) * 2008-02-20 2009-09-03 Keihin Corp 歩行者衝突検知装置及び歩行者保護システム
CN202641583U (zh) * 2012-04-25 2013-01-02 陈甚利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6194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3498B (zh) 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CN102616194B (zh)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CN204472733U (zh) 汽车保险杠
JP4599017B2 (ja) 重なり合いを防止する衝撃吸収構造を有する自動車
CN101228060A (zh) 用于商用车的车辆前部结构
CN113247119B (zh) 一种挂车备胎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挂车
CN102756702A (zh) 汽车防撞缓冲吸能系统
CN202641583U (zh) 抗撞多轮联抱安全车
CN202641579U (zh) 抱轮机构及带该抱轮机构的安全车
CN201300800Y (zh) 一种平头汽车防碰撞驾驶室装置
CN103552527B (zh) 防撞汽车
KR101114035B1 (ko) 자동차의 전방부 구조
CN201670190U (zh) 一种w型汽车保险杠骨架
CN101203417A (zh) 机动车
CN209870513U (zh) 车辆
CN202608884U (zh) 缓冲车辆前端冲击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
CN102616195B (zh) 充气胎保险杠及带该充气胎保险杠的安全车
CN202641584U (zh) 充气胎保险杠及带该充气胎保险杠的安全车
CN101580067B (zh) 吸能安全客运列车
CN201849431U (zh) 货车车尾缓冲垫
CN206749907U (zh) 一种镁合金汽车车身骨架
CN20397473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尾部的缓冲吸能装置
GB2503095A (en) Double crash box between front bumper and vehicle frame
CN212685763U (zh) 一种备胎舱结构
CN202608888U (zh) 减少驾驶员受到前端直接冲击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