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2868B -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具有磁补偿结构的低噪声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具有磁补偿结构的低噪声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2868B
CN102612868B CN201080051227.9A CN201080051227A CN102612868B CN 102612868 B CN102612868 B CN 102612868B CN 201080051227 A CN201080051227 A CN 201080051227A CN 102612868 B CN102612868 B CN 102612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ab
negative
positiv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12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2868A (zh
Inventor
安卓·J·范辛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12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2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2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一种电池具有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负电极、以及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所述正电极中的电流与所述负电极中的电流不匹配,从而产生第一磁场。磁补偿结构与所述电极组件相邻,并具有导电材料主体,所述导电材料主体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一相连。流经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流按照与电极组件中的不匹配电流模式相匹配的模式流经所述主体。因此,磁补偿结构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场相反的第二磁场,从而缓解了来自所述电池的磁噪声。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具有磁补偿结构的低噪声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电池,更具体地,涉及特征在于低磁干扰并适合向移动通信设备供电的电池。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设备在商业和个人使用中得到广泛普及。这种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和智能电话。这些设备通过无线网络(比如,GSM/GPRS、CDPD、TDMA、iDEN Mobitex、DataTAC、EDGE或UMTS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类似于由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Bluetooth SIG,Inc公司开发的 无线技术和多种IEEE标准802.11)来提供无线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
如毕奥萨伐尔(Biot-Savart)定律所给出的,任何电流产生磁场。如果在第一电流附近存在具有类似量值和相反方向的第二电流,则产生相似但是相反的磁场。该第二电流被称为与第一电流匹配,且有效地消除了由第一电流产生的磁场。该“匹配电流”技术在抑制磁场方面是有用的方法。
出于健康的原因,以及为了降低对附近的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需要最小化移动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2是用于向图1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供电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3是电池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展开配置下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示意图;
图4是在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磁补偿结构的第一电极组件中卷起的图3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分解图;
图5是示出了与卷起的电极组件相邻并相连的磁补偿结构的图;
图6是具有在电池盒的外表面上安装的磁补偿结构的电池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可以将图3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装置卷起并连接到磁补偿结构的备选方式;
图8是在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磁补偿结构的第二电极组件中卷起的图3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分解图;
图9是在第二电极组件中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外层中的电流的流动的图形描述图;
图10示出了与第二电极组件相邻并相连的磁补偿结构;以及
图11是类似于图4的第三电极组件的分解图,但接头片(tab)不延伸跨过电极的整个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电流的内部非对称流动,向移动通信设备供电的电池是磁场源。将被一般称为“接头片(tab)”的分离的导体附着到每个电池电极和外部端子。为了安全和制造的原因,通常将接头片连接到在组装的电池中的间隔开的位置处的相应电极。接头片位置上的差异导致了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不同电流流动模式,从而导致不匹配的电流和未消除的磁场。换言之,电流的流动在2个电极上不同地分布。从而,电池产生了可能对外部元件造成不利影响的净磁场(net magnetic field)。
由于与GSM无线传输相关联的电流,移动通信设备中的电池可以产生与这些磁场相关联的磁噪声。因此,一般而言,需要最小化来自移动通信设备的磁干扰,且最小化由于电池上的电流而产生的来自移动通信设备电池的磁干扰。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地消除与电池相关联的净磁场的磁补偿结构,该电池已被证明在制造方面是安全且容易的。这种电池一般具有一些不匹配的电流(通常,这些电流可以被设计为接近电池的外表面)。本公开涉及提供与电池的外表面相邻的电流分布, 该电流分布实质上与这些不匹配的电流匹配。
如本文所使用的,当两个组件(比如,电池电极)中的电流在距离上接近且在量值上实质相等,并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将这两个组件中的电流视为“匹配”的,也称为这两个电流是反平行的。在两个这种电流的量值或反平行定向中的任何实质差异导致它们是“不匹配”的。类似地,当两个不同组件之间的对应位置处的电流在量值上实质相等,沿相反方向行进,且彼此接近时,将这两个组件中的电流模式视为“匹配”的。
电池具有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通过至少一层电解质而彼此分离开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正接头连接到正电极,且负接头片连接到负电极。磁补偿结构具有导电材料主体,该主体例如可以包括与正或负电极之一相同的材料。将第一和第二补偿导体电连接到主体,且将第一和第二补偿导体之一连接到电极组件的正接头片和负接头片之一。第一和第二补偿导体和主体被配置为产生电流模式,该电流模式类似于在电极组件中的不匹配电流的模式。
将磁补偿结构安装在电极组件的不匹配电流流动的部分附近,使得主体中的电流模式与电极组件的相邻部分中的不匹配电流相匹配。这导致磁补偿结构中的电流流动产生了磁场,该磁场与电极组件中的不匹配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相反,从而相互抵消。
首先参照图1,本文公开的电池可以用于向移动通信设备100供电。该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一定数目的组件,比如控制移动通信设备的整体操作的处理器102。通过包括连接到天线103的射频收发信机在内的通信子系统104来执行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在内的通信功能。由解码器106对移动通信设备100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和解密。通信子系统104和天线103经由射频信号105,从无线网络150接收消息并向无线网络150发送消息。无线网络可以是(但不限于):数据中心型无线网络、语音中心型无线网络、以及通过相同物理站既支持语音通信由支持数据通信的双模网络。移动通信设备100是电池供电的设备,且包括用于容纳一个或多个可充电电池144的电池接口142。
处理器102还与附加组件交互,比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8、 闪存110、具有连接到电子控制器116的触敏覆盖层114的显示器112(他们一起构成了触敏显示器118)、致动器120、力传感器122、辅助输入/输出(I/O)子系统124、数据端口126、扬声器128、麦克风130、插入SIM/RUIM接口140的用于与无线网络150通信的订户识别模块或可拆卸式用户识别模块(SIM/RUIM)卡138、近距离通信子系统132和其他设备子系统134。处理器102经由电子控制器116与触敏覆盖层114交互。
移动通信设备100还包括操作系统146和软件组件148,操作系统146和软件组件148由处理器102执行,且一般存储在诸如闪存110之类的持久性存储器上。可以将附加应用从以下各项加载到移动通信设备100上:无线网络150、辅助I/O子系统124、数据端口126、近距离通信子系统132、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子系统134。
图2示出了用于向移动通信设备100供电的电池144。电池组装在盒240内,包括正端子250、负端子260,且可以包括温度端子270和用于测试电池144的制造者真实性的密码端子280。尽管未示出,电池144可以包括内部微处理器和与正和负端子250和260串联的开关,如果电池放电低于预定电平,为了避免对电池的损害,由内部微处理器来断开该开关。类似地,如果电池温度升高超过预定水平(由温度端子270指示),则微处理器可以让开关断开。
夹层电极组件位于盒240中,且包括金属涂膜,该金属涂膜根据最常见的配置具有在彼此上面分层的部分,这些部分或者具有堆叠配置,来回折叠成褶皱配置,类似于手风琴(被称为Z型电极组件),或卷起并压平(被称为“果冻卷(jellyroll)”电极组件)。下文中将参考“果冻卷”电极组件的构造和设计,尽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文阐述的原理对于电极组件的其他设计和配置也同样适用。
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其展开状态下的一个这种果冻卷型分层第一电极组件300,在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其最终卷起状态下的一个这种果冻卷型分层第一电极组件300。第一电极组件300包括第一和第二细长片或带,它们分别形成正电极302(阴极)和负电极304(阳极),且其间夹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中间分离片306。绝 缘材料制成的外部分离片308在负电极下方,且可以在果冻卷的最内部分处的正电极302的末端附近卷曲,以将正和负电极电绝缘。中间分离片306包含形成了电解质层的电解质。电解质可以包括:有机溶剂(比如乙醚)中的锂盐(例如LiPF6、LiBF4或LiClO4)、铅酸电池中的酸、镍金属氢化物或镍镉中的碱性电解质(通常是氢氧化钾)。正电极302可以包括铝的薄片(例如,15μm),该铝的薄片两侧(例如,每侧60-70μm)涂有钴酸锂(LiCoO2)或其它合适的材料,而负电极208可以包括铜箔的薄片(例如10μm),该铜箔的薄片两侧(例如,每侧60-70μm)涂有石墨,使得电流从阴极流向阳极。中间分离片306中具有开口(例如,20μm),该开口允许电解质液体在正电极302和负电极304之间渗透。中间分离片306从而物理上分离了两个电极带,同时允许离子在它们之间流动。
在电池领域中,将连接到电极的电导体称为“接头片(tap)”。正接头片在与电极组件的第一端311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相对边缘307和309之间的正电极302的宽度上延伸,并与正电极302接触。正接头片310直接电连接到正电极,且具有比正电极302的材料更大的导电率。例如,正接头片310可以由镀镍的钢形成,且大约比正电极302厚10倍,然而,可以使用在电池中传统使用的其他类型的接头片。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直接连接”和直接连接的概念意味着:作为相连的两个相关联的组件具有相同的电压电势。负接头片312在第三和第四相对边缘之间的负电极304上延伸,并与负电极304接触。负接头片312还与第一端311相邻,但是比与第一端间隔的正接头片310在更里面。负接头片312可以由与正接头片310相同的材料来形成,且电连接到负电极304。例如,正接头片310和负接头片312通过超声波焊接附着到相应的正电极302和负电极301。
参照图4,第一电极组件300具有彼此层叠的部分,在该情况下,沿着在与第一端311相反的第二端313处开始的卷动轴418,在纵向上呈螺旋方式卷起,其中,正和负接头片310和312位于第一端311。作为结果的电极组件具有多个层,且每个层包括正电极302、负电极304、中间分离片306和外部分离片308中每一个的一部分。第一电极 组件300因此具有由在第一端311所处的外层形成的主表面416。正接头片310和负接头片312从分层的第一电极组件300的具有每个电极302和304的螺旋边缘的侧面向外凸起。
参照图4和5,电池144还包括被固定到主表面416并从而固定到第一电极组件300的外层的磁补偿结构420。磁补偿结构420包括形成底座并具有类似薄片形状的主体422,且可以由与正电极302相同的材料来形成。第一补偿导体424与主体422的主表面423电接触,主体422的主表面423与第一电极组件300远离,且在相对边缘之间的主表面上延伸。第一补偿导体424具有与第一电极组件的正接头片310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且位于主体422上,以在将第一磁补偿结构420安装到第一电极组件上时,直接并完全覆盖正接头片。第二补偿导体426也与磁补偿结构主体422电接触。第二补偿导体426具有主区域427,主区域427具有与第一电极组件300的负接头片312相同的大小和形状。该主区域427位于主表面423上,在将磁补偿结构420安装到第一电极组件300上时,直接并完全覆盖负接头片312。第一和第二补偿导体424和426都可以由与正接头片310和负接头片312相同材料来加工而成。第二补偿导体426具有偏移部分428,偏移部分428从磁补偿结构主体422的边缘凸起,使得与从第一电极组件300的侧面419凸起的负接头片312相偏移,如图5所示。例如,磁补偿结构420约为15μm厚,且每个导体424和426约为150μm厚。绝缘材料层421将磁补偿结构420与第一电极组件300相分离。
如图5所示,当将磁补偿结构420与第一电极组件300组装时,将正接头片310的从电极组件的表面419凸起的端与第一补偿导体424的从主体422的边缘类似凸起的部分直接电连接在一起。还参照图2,将第一电极组件300和磁补偿结构420的组合封装在金属电池盒240中,金属电池盒240具有在其外表面周围延伸到正端子250和负端子260的外部导线290。外部导线290具有分离的类似于带的正导体292和负导体294、以及正导体292和负导体294之间的绝缘层(未示出)。负接头片312的端部经由盒上的绝缘馈通线242连接到外部负导体294。第二补偿导体426直接连接到盒内的点244,且外部正 导体292附着到盒240的点244,从而通过盒与第二补偿导体426电连接。备选地,正导体292和负导体29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是负接头片312和第二补偿导体426的邻接延伸,并延伸通过电池盒的孔隙。正导体292和负导体294彼此覆盖,提供了缓解磁噪声的进一步的电流匹配。作为另一变型,可以消除第二补偿导体426的偏移部分428,使得第二补偿导体和负接头片312都通过电池盒240中相同的孔隙凸起。这使得带状正导体抵靠电池盒,其如果由金属制成,则一般连接到正端子250。
尽管在上述示例中第一磁补偿结构420的主体422由与正电极302相同的材料形成,且第一补偿导体424和第二补偿导体426由与正接头片310和负接头片312相同的材料和厚度加工而成,在磁补偿结构420中使用的材料可以不同于在第一电极组件300中使用的那些。在第一补偿导体424和磁补偿结构主体422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第一比率与在正接头片310和正电极302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第二比率实质相同。此外,在第二补偿导体426和主体422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第三比率与负接头片312和负电极304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第四比率实质相同。如将要描述的,使用实质相同的二维导电率比率创建了在第一电极组件和磁补偿结构中相对相等的电流密度。如本文所使用的,二维导电率等于给定材料的厚度(例如,正电极302或负电极304的厚度)除以材料的电阻率。如将要描述的,当二维导电率的相应比率实质上相等时,第一电极组件300所产生的第一磁场的至少百分之五十将被第一磁补偿结构420产生的第二磁场所抵消。
作为将第一磁补偿结构420安装到第一电极组件300上的备选方案,如图6所示,将第一电极组件封装在电池盒680中,且将第一磁补偿结构420安装到电池盒的外表面上。在该实例中,将第一补偿导体424的一部分经由电池盒680中的第一绝缘馈通线682连接到第一电极组件的正接头片310。将第二补偿导体426连接到在电池盒680外表面附近延伸到正端子650的外部导线690的正导体692。将连接到负端子660的负导体694经由电池盒680上的第二绝缘馈通线684连接到第一电极组件的负接头片。标签或其他覆盖物可以在电池盒的 外面的磁补偿结构420上延伸。
无论使用将第一磁补偿结构420相对于第一电极组件300的这些放置中的哪种放置,都能缓解噪声的发生。特别参照图4,在第一电极组件300的外层中的电流如箭头所示流动。具体地,通过负电极304和负接头片312流动的电流由虚线箭头所示,而通过正电极302和正接头片310流动的电流由具有三角形头部的实线箭头所示。量值相等的电流在第一电极组件300的上层的第一部分415和其它层中沿相反方向流动。箭头还指示了正接头片310和负接头片312中的电流在每个接头片的长度维度上是平行的。将部分415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电流视为反平行的,因为他们具有实质相等的量值且在相反的平行方向上流动。由于负电极304中的电流在负接头片312处端接,只有在正电极302中流动的电流才出现在顶层的第二部分417中,第二部分417在2个接头片310和312之间。不匹配电流在第二部分417中流动,且该电流与正和负接头片310和312的长度维度都垂直。
电流在正接头片310从侧面419凸起的暴露端处离开第一电极组件300。该离开电流进入第一补偿导体424的相邻端,并沿着其长度行进,如图4箭头所示。从第一补偿导体424,电流通过磁补偿结构420的主体422以与向着第二补偿导体426垂直的方向行进。注意到,主体422中的电流与第一电极组件300的上层中的电流是反平行的。然后电流继续沿着第二补偿导体426的长度流动到偏移部分428,电流从偏移部分428离开磁补偿结构420。
电流通过第一补偿导体424的方向对于磁噪声降低是重要的。具体地,在第一补偿导体424中的电流在量值上等于直接位于其下的正接头片310中的电流,并在方向上相反。因为第一补偿导体424具有与正接头片310相同的大小(例如,长度和宽度)以及形状,且在所示定向上,直接在该正接头片上方(即,完全覆盖正接头片),则第一补偿导体和正接头片中的电流是匹配的。在2个补偿导体424和426之间的主体422中的电流与在第一电极组件300的正接头片310和负接头片312之间的电流是反平行的。类似地,通过第二补偿导体426的电流的流动在量值上等于通过第一电极组件的负接头片312的电流, 并在方向上相反。第二补偿导体426和负接头片312中的电流是匹配的,因为第二补偿导体具有与负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且在所示定向上,直接在负接头片的上方(即,完全覆盖负接头片)。因为通过磁补偿结构420流动的电流与其下第一电极组件的部分中流动的电流相等且相反,由第一电极组件300中不匹配电流创建的第一磁场由磁补偿结构420中的不匹配电流所产生的相反的第二磁场所消除。从而,磁补偿结构420的操作至少部分地消除了由第一电极组件300所产生的磁场,缓解了将由电池144所产生的磁干扰。
作为一般概念,磁补偿结构420的结构再现了第一电极组件300中的不匹配电流模式,只是在相反方向上再现。该相反的电流模式产生了对磁场的抵消,并降低了来自电池的磁噪声。
此外,由于第一电极组件300的外表面由正电极302所形成,且由于来自正电极的电流还流经第一磁补偿结构420,在这些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任何短路将不造成危害,因为这些相邻组件中的电压非常接近相等。
图7示出了备选电极组件700,其中,与2个接头片310和312相邻的第一端311位于卷的中心,且第二端313位于外层。该备选采用了与通过图4的实施例描述的相同的第一磁补偿结构420。该备选电极组件700在功能上等价于在上面详细描述的在先实施例。
可以将磁补偿概念的变型与备选电极组件700一起使用,其中,接近2个接头片310和312的第一端311在卷的中心,且第二端313在外层。在该情形下,不匹配电流在果冻卷电极组件700的中心。为了缓解作为结果的来自该电极组件的磁场,将两个磁补偿结构放在电极组件的两个主表面上(例如,在图7中的上和下表面)。2个这种磁补偿结构还可以与堆叠的电极组件一起使用,其中,不匹配电流分布在装置的整个厚度上。在这两个应用中,将两个磁补偿结构彼此并联,且与电极组件接头片串联。
参照图8,第二电极组件800具有如图3所示的层压配置下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且正电极和负电极与中间分离片和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和外部分离片夹在一起。然而相反地,正接头片804和 负接头片806在每个相应电极的端处从边缘向外凸起。换言之,在果冻卷型分层第二电极组件800上的正和负接头片从电极组件与卷动轴808相平行的边缘向外延伸,卷动轴808是电极组件呈螺旋方式卷起所沿着的轴。相对于图3所示的第一电极组件300的另一差异是:正接头片804和负接头片806是相应电极的材料的延伸,而不是与电极的主体电连接的分离的金属元件。
该接头片和电极布置导致了电流非对称地通过第二电极组件的顶层,如图9中箭头所示。此处,指向离开负接头片806的虚线箭头表示通过负电极的电流,且大体上指向朝向正接头片804的实线箭头示出了流经正电极的电流。每个箭头的长度大致指示了在正或负电极中相关位置处的电流的相对量值。从该电流表示中显而易见地看出:在电极的接头片804和806附近的相应电流在方向和量值上都不相等。这与之前实施例的电流不相似,在之前的实施例中,采用在正和负电极的宽度上延伸的平行接头片,从而创建了在与正和负接头片相垂直的平行路径中流动的电流。无论如何,可以应用本文的磁补偿概念,以产生预期抵消由第二电极组件800中不匹配电流所导致的磁场的磁场。
参见图8和10,第二磁补偿结构820具有导电主体822,导电主体822创建了由导电材料的薄片形成的底座。主体822的薄片沿着折叠轴824在其自身上折叠,从而提供在平行平面中的第一上部826和第二下部828。将绝缘材料的第一薄片830夹在2个部分之间。绝缘材料的第二薄片832形成了第二磁补偿结构820的下表面,以相对于第二电极组件800提供电绝缘。应当理解,为了说明的目的,在第二磁补偿结构802的各个元件之间示出了空隙,而这些元件实际上彼此相邻。导电主体822的第二部分828具有从与折叠轴824相对的边缘825上向外突出的第一补偿导体834。第一补偿导体834与第二电极组件800上的正接头片804对准。类似地,导电主体822的第一部分826具有从其与折叠轴824相对的边缘829向外凸起的第二补偿导体836。第二补偿导体836与第二电极组件800上的负接头片806对准。注意到,折叠轴824与电极组件螺旋缠绕的卷动轴808平行。
在第二电极组件800中,两个磁补偿结构导体834和836中每一个对磁补偿结构主体822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可以与正和负接头片804和806中每一个对正和负电极的二维导电率的对应比率分别实质相同。在图8的特定实施例中,这些比率是1。使用相同的二维导电率比率在第一电极组件和磁补偿结构中创建了相等的电流密度。
当第二磁补偿结构820安装到第二电极组件800时,将补偿导体834和836延伸的边缘与第二电极组件的正和负接头片804和806凸起的边缘对准。在该组合中,正接头片804直接电连接到第一补偿导体834。将负接头片806和第二补偿导体836通过第二电极组件800的第二磁补偿结构820和正电极和中间间隔片的厚度来间隔开。因此,在负接头片806和第二补偿导体836之间存在电绝缘。现在第二补偿导体836形成了组合结构的正端子。在组装的电池中,导电元件(未示出)将第二补偿导体836连接到图2中电池盒240的正端子250,且另一导电元件(未示出)将负接头片806连接到负端子260。
当电流流经电池时,在第二磁补偿结构820的第二部分828中流动的电流的模式与在第二电极组件800的正电极的外层中的电流模式是反平行的。类似地,在第二磁补偿结构820的第一部分826中流动的电流的模式与在第二电极组件的负电极的外层中的电流模式是反平行的。因此,电流模式匹配,且降低了从电池散发的净磁场。
如根据图10所容易看出的,第二磁补偿结构820不一定在第二电极组件800的外表面的整个深度上延伸,该深度与正接头片804和负接头片806凸起的侧面838垂直。第二磁补偿结构820覆盖了第二电极组件800的外层的部分,在该部分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中的电流是不匹配的。换言之,第二磁补偿结构820应当从侧面838延伸足够远,以到达外层中的正和负电极中的电流变为有效地反平行的区域,例如,图9中从行940中的箭头开始的区域。其他电极组件的配置可以要求磁补偿结构环绕电极组件与侧面838相对的侧面。
折叠的第二磁补偿结构820具有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每个部分中不同的电流模式,该模式与第二电极组件800的电极中的电流模式匹配。从另一方面看,在第二磁补偿结构820中创建与第二电极组件800 中的不匹配电流相匹配的不匹配电流。第二磁补偿结构820中的不匹配电流模式产生了与第二电极组件800中的不匹配电流模式所产生的磁场相反的磁场,从而降低了来自电池的磁噪声。
参照图11,第三电极组件1100具有类似于图8所示的第一电极组件300的果冻卷配置,其中,将电极绕着卷动轴1108螺旋缠绕。然而,第三电极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正接头片1102和负接头片1104均不从相应电极的一个边缘到另一个边缘地延伸跨过整个宽度,而是仅从第一边缘1106开始在部分电极上延伸。因此,在2个接头片1102和1104之间的电流不与第一电极组件中的电流平行,且来自正接头片1102的负接头片1104的远侧上的电流不与接头片的长度维度相平行或垂直。缓解噪声的重要性在于:在该装置中的正和负电极中的电流的模式不匹配,且从而在第三电极组件1100的接头片附近的顶层产生第一磁场。
为了缓解将由第三电极组件1100产生的磁噪声,将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放在电极组件的顶层1112的附近。由于在第三电极组件1100中的正或负电极中的所有电流不平行流动,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具有折叠配置,且电流流经折叠配置所具有的2个相邻部分。从而,每个部分中具有对在正或负电极之一中的电流模式加以镜像的电流模式。
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具有由导电金属的薄片形成的导电主体1122,比如与正电极所使用的相同的材料。主体1122的薄片沿着折叠周1124折叠,以提供在平行平面中的第一上部1126和第二下部1128。将绝缘中间分离片1130夹在2个部分之间。绝缘外部分离片1132形成了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的下表面,以提供相对于第三电极组件1100的电绝缘。应当理解,为了说明的目的,在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的各个元件之间示出了空隙,而这些元件实际上彼此相邻。导电主体1122的第二部分1128具有在该部分的宽度上部分延伸并从一个边缘向外凸起的第一补偿导体1134。第一补偿导体1134具有与第三电极组件1100的正接头片1102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且位于主体1122上,以在将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固定到第三电极组件时,直接覆盖正接头片。类似地,导电主体1122的第一部分1126具有在该部分的宽度上部分 延伸的第二补偿导体1136。第一补偿导体1136具有与第三电极组件1100的负接头片1104相同的尺寸和形状,且位于主体1122上,以直接覆盖负接头片。将偏移部分1138直接连接到第二补偿导体1136,并从磁补偿结构主体1122的一个边缘凸起。
在第三电极组件1100中,两个磁补偿结构导体1134和1136中每一个与磁补偿结构主体1122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可以与正接头片1102和负接头片1104中每一个与正电极和负电极的二维导电率的对应比率分别实质相同。使用相同的二维导电率比率在第一电极组件和磁补偿结构中创建了相等的电流密度。
折叠导电主体1122和第一和第二补偿导体1134和1136的配置使得传递至第三电极组件1100的电流以下述模式流经第二部分1128:该模式对第三电极组件1100的正电极的电流模式加以镜像。电流类似地以下述模式流经折叠导电主体1122的第一部分1126:该模式对第三电极组件的负电极中的电流模式加以镜像。因此,在第三磁补偿结构1110中创建了与在第三电极组件1100中的不匹配电流的模式相匹配的不匹配电流的模式。因此,由第三电极组件中的不匹配电流所产生的第一磁场与由第三磁补偿结构中的不匹配电流所产生的第二磁场相反。这两个磁场倾向于彼此抵消,从而缓解了从电池散发的噪声。
折叠磁补偿结构的备选实施例可以具有由与正电极的相同材料制成的第一部分(例如,折叠导电主体1122的第一部分1126),且具有由与负电极的相同材料制成的第二部分1128,且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折叠处相邻。附加的备选实施例可以具有被置于电极组件的一侧的第二部分(例如,折叠导电主体1122的第二部分1128),且第一部分(例如第一部分1126)置于电极组件的交替侧。例如,第二部分可以置于电极组件之下,而第一部分置于电极组件之上,使得电极组件在磁补偿结构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并列布置(未示出)。
以上描述主要涉及电池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尽管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介绍了一些备选方案,可以预期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由此显而易见的额外备选方案。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且不受限于以上对示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Claims (43)

1.一种磁补偿装置,包括:
主体;
连接到主体的第一补偿导体,在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和所述主体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与在正接头片和正电极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相同;
连接到主体的第二补偿导体,在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和所述主体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与在负接头片和负电极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补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正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完全覆盖所述正接头片;以及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负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完全覆盖所述负接头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补偿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在其自身上折叠的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薄片,从而限定了所述主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补偿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补偿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绝缘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补偿装置,其中,流经所述第二部分的电流与所述正电极中的电流匹配,以及流经所述第一部分的电流与所述负电极中的电流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补偿装置,还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与所述正接头片电连接的正电极、以及与所述负接头片电连接的负电极;以及
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其中,所述正电极中的电流与所述负电极中的电流不匹配,从而产生第一磁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补偿装置,其中,流经所述主体、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和所述第二补偿导体的电流产生了与所述第一磁场相反的第二磁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补偿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堆叠配置、褶皱配置以及螺旋配置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补偿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和所述第二补偿导体中至少一个相连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10.一种用于提供电功率的装置,包括:
电极组件,用于提供电功率,包括正电极、负电极、以及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所述电极组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正电极中的电流与所述负电极中的电流不匹配,从而产生第一磁场;以及
磁补偿结构,包括导电材料主体、与所述主体电连接且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的第一补偿导体、以及与所述主体电连接的第二补偿导体,所述磁补偿结构被配置为使得从所述电极组件流经所述主体的电流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场相反的第二磁场,
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的正接头片、以及与所述负电极电连接的负接头片;以及
其中,在所述正接头片和所述正电极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与在所述磁补偿结构的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和所述主体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相同,以及在所述负接头片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与在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和所述主体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正接头片和所述正电极由相同材料形成,且所述正接头片从所述正电极的边缘向外延伸,以及所述负接头片和所述负电极由相同材料形成,且所述负接头片从所述负电极的边缘向外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将所述磁补偿结构置于与所述电极组件相邻,且所述第一补偿导体覆盖所述正接头片,以及所述第二补偿导体覆盖所述负接头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补偿导体与所述负电极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正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且完全覆盖所述正接头片;以及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负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且完全覆盖所述负接头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主体包括沿着折叠轴在其自身上折叠的薄片,从而限定了所述主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补偿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绝缘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沿着卷动轴以螺旋方式卷动所述电极组件,且所述磁补偿结构的折叠轴与所述卷动轴相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流经所述第二部分的电流与所述正电极中的电流匹配,以及流经所述第一部分的电流与所述负电极中的电流匹配。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正电极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负电极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以及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从所述正电极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边缘电连接到所述正电极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正接头片、以及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三边缘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四边缘的负接头片;以及
所述磁补偿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体电连接并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正接头片的第一补偿导体;以及与所述主体电连接并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负接头片的第二补偿导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正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完全覆盖所述正接头片,且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负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完全覆盖所述负接头片。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磁补偿结构加以封装的盒。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具有带形并在所述盒的表面上延伸到正端子的正导体;以及具有带形并在所述盒的所述表面上延伸到负端子的负导体,其中,正导体和负导体之一覆盖所述正导体和所述负导体中的另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正导体在所述盒的所述表面和所述负导体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电极组件加以封装的盒,以及所述磁补偿结构在所述盒的外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具有堆叠配置、褶皱配置以及螺旋配置之一。
2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磁补偿结构相连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27.一种用于提供电功率的装置,包括:
电极组件,具有正电极、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与正电极电连接的正接头片、以及与负电极电连接的负接头片,以及所述电极组件被配置为使得在所述正电极中电流以第一模式流动,而在所述负电极中电流以与所述第一模式不匹配的第二模式流动,导致在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部分中的不匹配电流;以及
与所述电极组件相邻的磁补偿结构,包括:导电材料主体、与所述主体电连接的第一补偿导体、以及与所述主体电连接的第二补偿导体,且所述第一补偿导体与所述正接头片电连接,所述磁补偿结构被配置为使得流经所述主体的电流与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部分中的不匹配电流相匹配,
其中,在所述正接头片和所述正电极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与在所述磁补偿结构的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和所述主体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相同,以及在所述负接头片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与在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和所述主体之间的二维导电率的比率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被配置为多层,且所述磁补偿结构与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层相邻。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正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且完全覆盖所述正接头片;以及所述第二补偿导体具有与所述负接头片相同的大小和形状,且完全覆盖所述负接头片。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流经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流产生第一磁场,且流经所述磁补偿结构的电流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场相反的第二磁场。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覆盖所述正接头片,以及所述第二补偿导体覆盖所述负接头片。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补偿导体与所述负电极电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导电材料主体包括沿着折叠轴在其自身上折叠的薄片,从而限定了所述主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补偿导体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电流以与所述正电极中电流的第一模式相匹配的模式流经所述第二部分,以及电流以与所述负电极中电流的第二模式相匹配的另一模式流经所述第一部分。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电绝缘材料。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沿着卷动轴以螺旋方式卷动所述电极组件,且所述磁补偿结构的折叠轴与所述卷动轴相平行。
37.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正电极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负电极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以及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从所述正电极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一边缘电连接到所述正电极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边缘的正接头片、以及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三边缘电连接到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四边缘的负接头片;以及
所述磁补偿结构还包括:电连接到所述主体并完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正接头片的第一补偿导体;以及电连接到所述主体并完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负接头片的第二补偿导体。
3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磁补偿结构加以封装的盒。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具有带形并在所述盒的表面上延伸到正端子的正导体;以及具有带形并在所述盒的所述表面上延伸到负端子的负导体,其中,正导体和负导体之一覆盖所述正导体和所述负导体中的另一个。
4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电极组件加以封装的盒,以及所述磁补偿结构在所述盒的外面。
4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磁补偿结构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
42.一种用于通过使用磁补偿结构来缓解来自包括电极组件在内的装置的磁噪声的方法,所述电极组件具有正电极、负电极、以及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电解质层,其中,所述正电极中的电流与所述负电极中的电流不匹配,从而产生第一磁场,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磁补偿结构;以及
将来自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流传递通过所述磁补偿结构,以产生与所述第一磁场相反的第二磁场。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电流的传递在所述磁补偿结构中创建了与所述电极组件中的不匹配电流的模式相匹配的电流模式。
CN201080051227.9A 2009-11-11 2010-10-28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具有磁补偿结构的低噪声电池 Active CN102612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16,641 US8541117B2 (en) 2009-11-11 2009-11-11 Low noise battery with a magnetic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2/616,641 2009-11-11
PCT/IB2010/002763 WO2011058404A1 (en) 2009-11-11 2010-10-28 Low noise battery with a magnetic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2868A CN102612868A (zh) 2012-07-25
CN102612868B true CN102612868B (zh) 2015-07-01

Family

ID=4397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1227.9A Active CN102612868B (zh) 2009-11-11 2010-10-28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具有磁补偿结构的低噪声电池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41117B2 (zh)
EP (1) EP2499892B1 (zh)
JP (1) JP5529974B2 (zh)
KR (1) KR101329176B1 (zh)
CN (1) CN102612868B (zh)
CA (1) CA2780705C (zh)
TW (1) TWI464940B (zh)
WO (1) WO20110584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2205B2 (en) 2010-08-09 2014-02-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chemical battery pack with reduced magnetic field e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JP5578088B2 (ja) * 2011-01-18 2014-08-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841779B2 (ja) * 2011-09-06 2016-0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磁気計測装置および磁気計測方法
CN102544594A (zh) * 2012-02-28 2012-07-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及终端
JP6037713B2 (ja) 2012-08-09 2016-12-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097030B2 (ja) * 2012-08-09 2017-03-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14515B2 (ja) 2012-08-09 2017-04-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10017B1 (ko) * 2016-02-05 2019-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과충전 방지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 모듈
JP6363645B2 (ja) 2016-03-09 2018-07-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蓄電池、及び電気装置
KR102506428B1 (ko) * 2016-09-30 2023-03-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노이즈 제어 방법
US10629915B2 (en) * 2018-04-06 2020-04-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pack with battery cells having asymmetrical packaging and symmetrical current flow paths
TWI718724B (zh) * 2019-10-25 2021-02-11 台灣愛司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二極體晶圓以及發光二極體晶圓檢測裝置與方法
WO2022052737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173542A (zh) * 2020-09-11 2022-03-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22096338A (ja) * 2020-12-17 2022-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電磁波遮蔽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703A (zh) * 1997-04-03 2000-04-26 艾利森公司 降低无线电电话机磁场强度的设备和方法
US6262856B1 (en) * 1998-01-30 2001-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upply field cancellation facility
CN1667865A (zh) * 2004-03-12 2005-09-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1088192A (zh) * 2004-12-22 2007-12-12 Sk株式会社 高功率锂单体电池以及具有该锂单体电池的高功率锂电池组
CN101496462A (zh) * 2006-05-25 2009-07-29 沈瑛泽 通用反电磁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34732B (de) * 1959-09-22 1962-08-16 Tudor Ab Schaltung von Akkumulatorbatterien und Verbinder zur Durchfuehrung der Schaltung
JPS5821776B2 (ja) * 1976-06-21 1983-05-04 株式会社東芝 蓄電池装置
JPH03112868U (zh) * 1990-03-05 1991-11-19
SE506698C2 (sv) * 1995-06-27 1998-02-02 Volvo Ab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reducering av magnetiska växelfält
US5554459A (en) * 1996-01-23 1996-09-10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low internal resistance LI-ion battery
JPH09274904A (ja) * 1996-04-08 1997-10-21 Nippon Soken Inc バッテリアレイの配線方法
US5773164A (en) * 1996-10-15 1998-06-30 Ovonic Battery Company, Inc. Robust terminal for rechargeable prismatic batteries
US6307151B1 (en) 1999-06-02 2001-10-23 Ericsson, Inc. Technique for reducing low frequency interference noise
KR100426643B1 (ko) * 2000-08-16 2004-04-08 (주) 잉카 시스템스 배터리 충전장치
WO2002031905A2 (en) * 2000-10-06 2002-04-18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or lithium ion cell
JP3906706B2 (ja) * 2002-02-15 2007-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4479380B2 (ja) * 2004-06-30 2010-06-09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接続体、電子部品の接続構造、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US8084158B2 (en) * 2005-09-02 2011-12-27 A123 Systems, Inc. Battery tab location design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4935102B2 (ja) * 2006-02-14 2012-05-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システム
JP5052038B2 (ja) * 2006-05-19 2012-10-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消音器
KR20090009554A (ko) * 2007-07-20 2009-01-23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배터리 이퀄라이져
JP5218956B2 (ja) * 2007-12-11 2013-06-26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角形密閉電池
TWM350165U (en) * 2008-09-17 2009-02-01 Tech United Corp C Battery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703A (zh) * 1997-04-03 2000-04-26 艾利森公司 降低无线电电话机磁场强度的设备和方法
US6262856B1 (en) * 1998-01-30 2001-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upply field cancellation facility
CN1667865A (zh) * 2004-03-12 2005-09-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
CN101088192A (zh) * 2004-12-22 2007-12-12 Sk株式会社 高功率锂单体电池以及具有该锂单体电池的高功率锂电池组
CN101496462A (zh) * 2006-05-25 2009-07-29 沈瑛泽 通用反电磁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80705C (en) 2015-12-08
JP2013511122A (ja) 2013-03-28
KR20120106951A (ko) 2012-09-27
WO2011058404A4 (en) 2011-08-11
US20110111267A1 (en) 2011-05-12
KR101329176B1 (ko) 2013-11-14
US8541117B2 (en) 2013-09-24
TWI464940B (zh) 2014-12-11
CA2780705A1 (en) 2011-05-19
WO2011058404A1 (en) 2011-05-19
TW201131864A (en) 2011-09-16
EP2499892A1 (en) 2012-09-19
JP5529974B2 (ja) 2014-06-25
EP2499892A4 (en) 2014-05-07
CN102612868A (zh) 2012-07-25
EP2499892B1 (en) 2018-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868B (zh) 用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具有磁补偿结构的低噪声电池
CN101267029B (zh) 连接端子和使用该连接端子的二次电池
CN202855826U (zh) 保护电路模块和包括该保护电路模块的二次电池组
JP5625051B2 (ja) ワイヤレスモバイル通信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電池
KR101477880B1 (ko) 감소된 자계 방출을 갖는 전기 화학 전지 및 대응하는 장치들
US20100316896A1 (en) Battery f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069616A (zh) 具有减小磁场发射的电化学电池组和对应设备
US20110262787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Reduced Magnetic Field Emission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CN114373886A (zh) 电池与电子设备
CN102549809B (zh) 低噪声电池
JP5568639B2 (ja) 低ノイズバッテリ
CN116914215A (zh) 折叠式电池、折叠电子设备及折叠式电池的制造方法
TWI419396B (zh) 具有低雜訊之電池及用於其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Blackberry Ltd.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Texas

Applicant befor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RESEARCH IN MOTION LTD. TO: BLACKBERRY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