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1673A -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1673A
CN102611673A CN2012101234093A CN201210123409A CN102611673A CN 102611673 A CN102611673 A CN 102611673A CN 2012101234093 A CN2012101234093 A CN 2012101234093A CN 201210123409 A CN201210123409 A CN 201210123409A CN 102611673 A CN102611673 A CN 102611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ic shift
sequence
group
value
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34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1673B (zh
Inventor
韩承希
卢珉锡
权荣炫
李玹佑
金东哲
郭真三
德拉甘·武伊契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0117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2893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025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3248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11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1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1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1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22Alloc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定循环移位序列、以应对频率偏移的方法。该方法计算该序列的信道响应位置与由频率偏移引起的混叠信道响应位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计算的距离来计算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并设定循环移位(CS)应用区间。虽然与生成序列的域的类别无关地会由于信道延迟扩展或者传播延迟而使接收(Rx)信号产生移位,但是本方法可以通过考虑接收(Rx)序列的信道响应以及该接收(Rx)序列的混叠位置而容易地在没有交迭的特定位置设定循环移位(CS)区间,因此它能够显著减少检测错误的数量及误告警率。并且,如果将循环移位(CS)的序列分配给频率偏移高于预定水平的小区,则本发明能够使得频率偏移对高移动性小区的影响最小化。

Description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0880001786.1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08年1月4日,发明名称: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序列,更具体地说,涉及在考虑了CAZAC序列的特性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以解决频率偏移问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序列是3GPPLTE中热烈讨论的各种序列中的代表性序列。
各个信道通常利用CAZAC序列来提取各种标识符(ID)或信息,例如用于下行链路同步的同步信道(例如,主SCH、次SCH及BCH)、用于上行链路同步的其它同步信道(例如,RACH)以及导频信道(例如,数据导频和信道质量导频)。而且,已经使用上述CAZAC序列来进行加扰。
已经将两种方法用于CAZAC序列,即,将根索引(root index)改变为另一根索引并使用改变后的根索引的第一方法,以及对单个根序列执行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并使用CS结果的第二方法。
如果将当前根索引改变为新的根索引,则当前根索引与新的根索引之间的互相关度较低,然而,在设计序列用途方面不存在限制。
在循环移位的情况下,在当前根索引与新的根索引之间存在零互相关,从而在各个根索引要求较高的排斥率(rejection ratio)时使用这两个根索引。具体地说,当在同一小区中共享时间-频率资源并且发送数据/控制信号时,上述两个根索引适于对不同的信号或UE进行区分。
CAZAC序列的代表性示例是Zadoff-Chu(ZC)序列,并且Zadoff-Chu序列可以由下式1定义:
[式1]
x u ( n ) = exp ( juπn ( n + 1 ) N ZC ) 对于奇NZC
x u ( n ) = exp ( juπ n 2 N ZC ) 对于偶NZC
其中,“n”表示抽样索引,“”表示ZC序列的长度,而“u”表示ZC序列的根索引。
然而,如果在频域中按照与利用OFDM方案发送CAZAC序列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出现偏移,则性能或误告警(false alarm)或吞吐量会急剧劣化。
具体地说,如果将循环移位(CS)应用到CAZAC序列,则会出现过度的频率偏移或定时偏移,使得难以在频率之间进行区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一种考虑频率偏移而设定循环移位(CS)的方法,其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定循环移位(CS)以应对频率偏移的方法,使得能够容易地防止序列(例如,CAZAC序列)在出现频率偏移的情况下劣化。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及特征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部分地进行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通过对以下说明书进行研究而部分地变得明了,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设定应用于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以应对高于预定值的高多普勒频率(Doppler frequency)的影响的方法。根据本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给定序列的根索引(u)来取得与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的第一变量(du);利用所述第一变量(du)取得次级变量,该次级变量包括所述给定序列中包含的组的数量(G)、各个组的长度(S)以及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以及根据所述次级变量来设定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
优选的是,所述次级变量还包括可不基于组而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R)。
优选的是,所述给定序列是Zadoff-Chu(ZC)序列,并且所述第一变量通过下式得到:
d u = u - 1 mod N ZC , 0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N ZC -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其中,“u”表示所述ZC序列的根索引,而“”对应于所述ZC序列的长度。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来不同地取得所述次级变量,并且,按照与所述给定序列长度的1/3(/3)对应的标准来划分所述第一变量的范围。
并且,如果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NCS≤du<(/3),则通过下式得到所述次级变量: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32
S=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33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P”对应于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S”对应于各个组的长度,“G”对应于组的数量,而“R”对应于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3)≤du≤(-NCS)/2,则通过下式得到所述次级变量: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35
S=NZC-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36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P”对应于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S”对应于各个组的长度,“G”对应于组的数量,而“R”对应于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设定循环移位(Cv)的步骤按照下式执行: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38
并且,所述给定序列可以用于生成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定应用于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由于多普勒频移而受限的受限集来确定是否要设定所述循环移位;以及当根据所述受限集而确定要设定所述循环移位时,在考虑了与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的情况下设定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
优选的是,当根据所述受限集而确定要设定所述循环移位时,所述设定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给定序列的根索引(u)来取得表示所述与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的第一变量(du);利用所述第一变量(du)以及可不基于组而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R)来取得次级变量,该次级变量包括所述给定序列中包含的组的数量(G)、各个组的长度(S)以及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以及根据所述次级变量来设定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
优选的是,所述给定序列是Zadoff-Chu(ZC)序列,并且所述第一变量通过下式得到:
d u = u - 1 mod N ZC , 0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N ZC -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其中,“u”表示所述ZC序列的根索引,而“NZC”对应于该ZC序列的长度。
并且,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来不同地取得所述次级变量,并且,按照与所述给定序列长度的1/3(Nzc/3)对应的标准来划分所述第一变量的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Ncs≤du<(Nzc/3),则通过下式得到所述次级变量: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42
S=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43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44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P”对应于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S”对应于各个组的长度,“G”对应于组的数量,而“R”对应于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3)≤du≤(-NCS)/2,则通过下式得到所述次级变量: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51
S=NZC-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53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P”对应于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S”对应于各个组的长度,“G”对应于组的数量,而“R”对应于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并且,优选的是,按照下式来执行循环移位(Cv):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54
并且,所述给定序列可以用于生成随机接入前导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定应用于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下式得到变量du
d u = u - 1 mod N ZC , 0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N ZC -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其中,“u”表示所述给定序列的根索引,而“NZC”对应于该给定序列的长度;
(b)当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NCS≤du<(/3)时,通过下式得到变量G、S、P和R:
S=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58
并且,当其中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3)≤du≤(-NCS)/2时,通过下式得到变量G、S、P和R: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61
S=NZC-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62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63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
(c)根据下式来设定所述循环移位(Cv):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64
其中,受限集为由于多普勒频移而受限的循环移位集,而所述非受限集为未由于多普勒频移而受限的循环移位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循环移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系统信息取得用于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序列的根索引(u);设定应用于所述序列的循环移位,在该设定步骤中,当确定要根据由于多普勒频移而受限的受限集来设定所述循环移位时,通过考虑与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来设定应用于所述序列的循环移位;使用所设定的循环移位,根据所述根索引(u)来生成所述序列;将经过所述循环移位的序列作为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而发送。
优选的是,当根据所述受限集而确定要设定所述循环移位时,所述设定应用于所述给定序列的循环移位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所述给定序列的根索引(u)来取得表示与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的第一变量(du);利用所述第一变量(du)以及可不基于组而应用于所述序列的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R)来取得次级变量,该次级变量包括所述给定序列中包含的组的数量(G)、各个组的长度(S)以及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以及根据所述次级变量来设定应用于所述序列的循环移位。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给定序列是Zadoff-Chu(ZC)序列,并且所述第一变量通过下式得到:
d u = u - 1 mod N ZC , 0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N ZC -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其中,“u”表示所述ZC序列的根索引,而“NZC”对应于该ZC序列的长度。
优选的是,其中,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来不同地取得所述次级变量,并且,按照与所述给定序列长度的1/3(NZC/3)对应的标准来划分所述第一变量的范围。
更具体地说,如果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NCS≤du<(/3),则通过下式取得所述次级变量: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1
S=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2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3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P”对应于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S”对应于各个组的长度,“G”对应于组的数量,而“R”对应于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第一变量(du)的范围为(/3)≤du≤(-NCS)/2,则通过下式得到所述次级变量: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4
S=NZC-2·du+P·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5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6
其中,“NCS”为预定循环移位参数,“P”对应于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S”对应于各个组的长度,“G”对应于组的数量,而“R”对应于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并且,优选的是,其中,按照下式执行所述循环移位(Cv):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077
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以上概述和以下详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旨在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有益效果
尽管接收(Rx)信号与生成频率的域的类别无关地移位一个频率偏移量,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考虑接收(Rx)序列的信道响应以及该接收(Rx)序列的混叠位置(aliasposition)而容易地在没有交迭的特定位置设定循环移位(CS)区间,因此能够显著减少检测错误的数量及误告警率。
并且,如果将循环移位(CS)的序列分配给具有高于预定水平的频率偏移的小区,则本发明能够使得频率偏移对高移动性小区的影响最小化。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当将序列映射到子载波上时由频域中的脉冲成形所引起的频率偏移的影响的概念图;
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存在于多个小区中的不同频率偏移情况的概念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当序列是CAZAC序列时的序列分配方法的概念图;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由于频率偏移而在接收序列的时域信道响应中出现的混叠的概念图;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向旧的循环移位(CS)应用单元添加附加裕量来设定新的CS应用单元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6和图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序列索引较低的情况下图5的附加裕量的应用示例的概念图;
图8和图9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序列索引较高的情况下图5的示例性附加裕量的概念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由P个循环移位集构成的一个组的示例;
图1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设定循环移位(CS)应用组以及各个组的CS应用区间的概念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当CAZAC索引位于N/3~N/2的区间内时由于干扰而产生脉冲的位置;
图1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受限循环移位集的流程图;
图1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当设定了受限循环移位集时设定与一个子载波间隔所关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的变量(du)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1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变量(du)比应用循环移位(CS)的基本单位NCS小的具体情况的概念图;
图16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计算用于在区间NCS≤du<(/3)内设定循环移位的变量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1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计算用于在区间(/3)≤du≤(-NCS)/2内设定循环移位的变量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18和图19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在=839、NCS=100且du=155的情况下减小由于混叠响应而导致的ZCZ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20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839的情况下消除了对循环移位的起始位置的限制之后可用受限循环移位的增加率的概念图;
图2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839、NCS=40且du=150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
图22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839、NCS=40且du=399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
图2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839、NCS=40且du=150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以及
图2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839、NCS=40且du=399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将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在说明本发明之前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大部分术语都对应于本领域中公知的通用术语,但是申请人根据需要选用了一些术语,并且稍后将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说明这些术语。因此,优选的是,应当基于申请人定义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含义来理解这些术语。
为了便于说明并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将省略本领域中公知的一般构造和装置,或者由框图或流程图来表示。在附图中,将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设定循环移位(CS)以应对频率偏移的方法,使得能够容易地防止序列(即,CAZAC序列)性能劣化。为此,本发明将公开将循环移位应用于CAZAC序列的方法,以及频率偏移对CAZAC序列的影响。
可以根据两种方案来将循环移位应用于CAZAC序列,即,对该序列执行循环移位的第一方案,以及对其它区域的指数函数乘以时域或频域序列并对该乘法结果执行循环移位的方法。
在频域中将循环移位“d”应用于频率索引“k”。如果由c(k;d,M,N)来表示序列索引为M且长度为N的序列,则可以由下式2来表示对该序列执行循环移位的方法:
[式2]
c(k;d,M,N)=c(mod(k-d,N);M,N)
其中,“d”表示循环移位量,而“mod”表示取余数运算符。
可以由下式3来表示对指数函数乘以序列来应用循环移位的方法:
[式3]
c ( k ; d , M , N ) = f ( mod ( k - d , N ) ; M , N ) = exp ( j 2 &pi;dk N ) FFT ( c ( k ; d , M , N ) )
同时,虽然以上各式2和3都示出了应用于频域的示例性循环移位,但是可在时域中将这种循环移位应用于采样索引为“n”的时域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下式4来表示循环移位的应用示例:
[式4]
xu,v(n)=xu((n+Cv)mod NZC)
其中,“Cv”表示循环移位的幅度,“n”表示采样索引,“”表示
在使用不同的根索引的情况下,可以将各个CAZAC序列彼此区分开,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各个CAZAC序列之间存在互相关度的差异。
然而,在至少两个CAZAC序列与循环序列相关联的情况下,这些CAZAC序列之间的互相关度值为零,因此,当这两个CAZAC序列要求高排斥率时使用上述CAZAC序列。
具体地说,与循环移位相关联的CAZAC序列在同一小区内共享时间-频率资源,因此,它们能够用来在传输数据/控制信号的过程中区分不同的信号/UE。
然而,如果在频域中按照与利用OFDM方案来发送CAZAC序列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出现频率偏移,则本发明会遇到性能和误告警率的过度劣化。
以下说明将公开在频域中发送该序列的一个示例以及利用OFDM方案来发送该序列的另一示例。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当将序列映射到子载波上时由频域中的脉冲成形所引起的频率偏移的影响的概念图。
如图1所示,将各个序列采样映射到子载波上。如果接收端执行信号采样,则由于频率偏移(如“干扰”的位置所示),相邻子载波的信号会混入到一个采样中。换句话说,如果脉冲成形函数为p(x),则可以由下式5来表示任意子载波的响应:
[式5]
r ( k , f off ) = &Sigma; n = 0 N - 1 p ( k w 0 - n w 0 + f off ) c ( n )
其中,“r(k,foff)”表示频率偏移为foff时第k个子载波位置处的接收(Rx)频率响应,“c(n)”表示由用户设备(UE)映射到子载波上的CAZAC序列,“p(f)”表示频域中的脉冲成形函数,而ω0表示子载波间隔。
在foff=0的情况下,上式5只输出值c(k)。否则,在foff≠0的情况下,相邻子载波的信号会进入接收端,使得引起性能劣化。由于频率偏移所引起的性能劣化,在接收端出现检测错误的可能性增大,并且在接收端误告警率和/或漏检会不可避免地增大。
具体地说,假设在时域中应用循环移位并且在频域中发送CAZAC序列,则不能区分各个序列。并且,即使将CAZAC序列按照定时偏移的形式在时域中进行发送,也会出现上述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出现频率偏移或者定时偏移,则应用循环移位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性能劣化。而且,频率偏移的影响同样会作用于在时域中应用循环移位(如式4所示)的特定情况。
因此,必须新开发一种用于在出现频率偏移的情况下防止序列(即,CAZAC序列)性能劣化的技术。
具体地说,在对CAZAC序列应用循环移位的情况下,会出现过度的频率偏移或者定时偏移,因此本发明的难点在于当频率偏移或定时偏移至少占单个子载波间隔的一半时对各个序列进行区分。
然而,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小区中频率偏移的幅度和多普勒频移的幅度会是不同的。
因此,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根据各个小区的频率偏移的幅度来进行不同的循环移位(CS)设定的方法,稍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存在于多个小区中的不同频率偏移情况的概念图。
参照图2,本发明可以确定在包含多个小区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许多高移动性UE的特定小区具有较高频率偏移。位于包含住宅区的小区中的UE可能是低速UE,因此该小区内的频率偏移可能较低。
更详细地说,图2示出了靠近高速铁路的小区A和B以及远离高速铁路的小区C。
对于靠近高速铁路的小区A和B的情况,在相应小区中可能包含有多个高速UE,因此,本发明具有可分配能够应对频率偏移的序列的优点。
例如,对于远离高速铁路而靠近住宅区的小区C的情况,在相应小区中包含高速UE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因此,无需仅分配能够良好地应对频率偏移的序列。
在可用序列(例如,CAZAC序列)的情况下,由各个序列的根索引得到的第一序列与由对该第一序列应用循环移位而得到的第二序列可以具有不同的频率偏移特性。
因此,本发明设定了受限情况和非受限情况,并针对各个情况提供循环移位设定方法。
受限情况是指多普勒频移的影响高于预定阈值,因此在设定循环移位(CS)应用区间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期望的限制。
非受限情况是指多普勒频移的影响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因此在设定CS应用区间的过程中不存在限制。
下面来详细描述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当序列是CAZAC序列时的序列分配方法的概念图。
CAZAC序列可以包括各个根CAZAC序列的根序列以及应用了不同循环移位(也称为环形移位(circular shift))的零相关区(ZCZ,Zero Correlation Zone)序列。
更详细地说,图3示出了Nt个根索引中的各个根索引的根序列,以及对各个根序列应用了L个循环移位的ZCZ序列集。
在这种情况下,ZCZ表示应用了循环移位(CS)的循环移位应用区间,因此节点B能够区分RACH信号。
同时,如果在存在频率偏移时使用CAZAC序列,则本发明会由于该频率偏移而难以区分ZCZ序列。因此,本发明可以确定在具有大于预定水平的频率偏移的预定小区中不使用ZCZ序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根据相应系统的可用序列的数量以及各个小区的频率偏移幅度来恰当地确定用于决定各个小区的频率偏移幅度的阈值。
如果确定小区的频率偏移大于预定水平,则该小区中包含高速UE的可能性非常高,如小区A或B中所示。
然而,如果确定不将ZCZ序列用于频率偏移大于预定水平的小区,则可能只存在基于CAZAC索引的Nt个索引,因此可用序列的数量变少。
如果序列重用(re-use)系数变低,则必须根据小区规划来分配序列。然而,这种基于小区规划的分配会出乎预料地增大向各个小区分配序列的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在可用序列的数量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可能额外地需要其它解决方案。
此外,在只使用Nt个序列而不使用ZCZ序列的情况下,在提高检测序列的性能的同时在估计往返延迟(round trip delay)或单程延迟(one-way trip delay)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可能难以在由于往返延迟或单程延迟而变化的相关度峰值位置与由于频率偏移而变化的相关度峰值位置之间进行区分。因此,可能额外地需要其它解决方案来解决该问题。
同时,在CAZAC索引非常高或者不是非常低的情况下,上述由于频率偏移而难以区分ZCZ序列的问题变得更严重。
更详细地说,假设“k”表示频域索引,“N”表示CAZAC序列长度,“M”表示CAZAC序列,而发送(Tx)信号表示“c(k,N,M)”,则可以由下式6来表示接收(Rx)信号:
[式6]
R ( k , N , M ) = c ( K , N , M ) &CenterDot; exp ( - 2 &pi;M &CenterDot; d N &CenterDot; k )
其中,“d”表示由频率偏移引起的频域延迟量。
从式6可以看出,如果在全部Nt个序列索引中,CAZAC索引“M”的值非常低,或者如果CAZAC索引“M”的值为最高值,则由频率偏移引起的指数函数的影响逐渐减小,因此在Rx信号中频率偏移的影响也逐渐减小。
如果将CAZAC序列分配给频率偏移大于预定水平的小区,则本发明可以只分配根序列。在由于根序列数量不足而使用ZCZ CAZAC序列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允许CAZAC序列采用全部索引中的最初预定范围或者最末预定范围内的特定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的是,可以根据系统检测性能而不同地设定该“预定范围”。
在将上述方法与不允许在具有较高频率偏移的小区中使用ZCZ序列的其它方法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上述方法增加了可用序列的类别或类型,因此几乎不需要执行小区规划。
更详细地说,如果全部CAZAC序列的数量是Nt,如图3所示,则可将用于较高频率偏移的小区中的序列设为CAZAC索引0、1、2、Nt-2、Nt-1和Nt。
同时,在将CAZAC序列用于频率偏移大于预定水平的小区的情况下,无需仅使用除上述CAZAC索引0、1、2、Nt-2、Nt-1和Nt以外的索引。为了减小在前述CAZAC序列与用于具有较高频率偏移的小区的其它序列之间的干扰,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而不使用用于具有较高频率偏移的小区的序列索引,这能够实现高效率。
同时,在使用ZCZ序列以确保具有较高频率偏移的小区中的可用序列数量和/或确保对信道中出现的时延进行估计的性能的情况下,本发明在考虑了由频率偏移所引起的混叠(即,多普勒频移)的情况下来设定受限情况下的循环移位区间。结果,本发明防止了由频率偏移所引起的性能劣化,稍后将描述其详细内容。
如果确定存在频率偏移,则可以由下式6来表示Rx信号的频率响应。
同时,式6示出了由于频率偏移而使得从所有的相邻子载波传送来信号值。然而,实际上,可以将严重地影响Rx信号的信道响应的特定成分设定为位于相应子载波两侧的部分,其中,该部分接收到相邻子载波的信号。
因此,在只考虑一阶的情况下,式6可以由三项表示,如式7所示:
[式7]
r(k,foff)=p(-f0-foff)c(k-1)+p(-foff)c(k)+p(f-foff)c(k+1)
同时,接收端对Rx信号应用共轭复数c(n),因此可以由式8表示该应用结果:
[式8]
r ( k , f off ) c * ( k ) = &alpha; 0 + &alpha; - 1 exp ( - j 2 &pi;Mk N ) + &alpha; 1 exp ( j 2 &pi;M ( k + 1 ) N )
式7的脉冲成形函数可以简单地由升余弦或升正弦函数表示。
为便于说明,由常数α0、α-1和α1来表示脉冲成形函数。
参照式8,Rx信号的信道响应出现在三个点,即表示时域中的目标位置的“t”、表示向左侧移位的位置的“t-M”以及表示向右侧移位的位置的“t+M”。可以看出,在向左侧/右侧移位了M的位置处所产生的信道响应与Rx信号的混叠(即,具有1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分量)相对应。
图4中示出了由于频率偏移而在信道响应中出现混叠的上述现象。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由于频率偏移而在接收序列的时域信道响应中出现的混叠的概念图。
如果将循环移位应用于频率偏移大于预定水平的特定小区中使用的序列,则在相应序列的Rx信道响应中的目标位置处出现单个信道响应,并且会根据1个子载波间隔大小的多普勒频移而在相应序列的Rx信道响应中出现两个附加混叠。
因此,如果不考虑目标位置和混叠位置而设定CS应用区间,则由于信道延迟扩展和传播延迟而会在信道响应与Rx序列的混叠之间出现所不期望的交迭,因此在不同的CS应用序列中会出现目标位置与混叠位置之间的混淆。
因此,如果在CAZAC序列中设定CS应用区间时确定为受限情况,则本发明考虑在信道响应中产生的混叠,因此本发明在Rx序列的信道响应不与上述信道响应的混叠相交迭的特定时段内设定CS应用区间。
图4示出了在频域中生成CAZAC序列时出现大小为M(其中M=序列索引)的混叠的示例性情况。然而,如果在时域中生成CAZAC序列,则可以按照不同方式确定由1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混叠产生位置。
下面详细描述分别用于各个域的全部CS应用情况。
为了便于说明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图5到图11假设循环移位单位设为T0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向旧的循环移位(CS)应用单元添加附加裕量来设定新的CS应用单元的方法的概念图。
本发明根据基于RACH成分的设计来生成循环移位前导码。然而,在存在OFDM频率偏移的环境下,本发明的接收端很容易将普通序列误作另一序列。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本发明可以使用如图5所示的附加循环移位裕量。
参照图5,延迟扩展表示信道延迟扩展,而往返延迟(RTD)表示在用户设备(UE)与节点B之间的物理距离上的传播时长。在利用附加循环移位裕量的情况下,本发明针对各个序列来调节裕量大小,因此当使用该序列时能够减小频率偏移的影响。
在利用附加裕量应对频率偏移的情况下,通过CAZAC序列的函数来决定循环移位单元。换句话说,针对CAZAC序列“M”,由式9来表示循环移位单元:
[式9]
T(M)=T0+Tmargin(M)
这里,T0表示在不考虑序列索引的情况下的公共循环移位单元,而Tmargin(M)表示当序列索引为M时所使用的附加裕量。可以根据序列及循环移位的使用由其它方法来确定该裕量。
因此,虽然优选的是循环移位单元至少为2M,但是可以根据CS应用区域而将该附加裕量改变为另一裕量。图6和图7示出了上述情况。
图6和图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序列索引较低的情况下图5的附加裕量的应用示例的概念图。
这里,针对图6的情况,由于频率偏移而造成的区间M小于循环移位区间T0。即使在使用该范围时,也能够避免与其它序列的交迭问题。然而,在估计所发送序列的时延的信息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不使用由于频率偏移而造成的区间M小于循环移位区间T0的范围。但是,可能存在根据系统的要求而利用该范围的系统。
图6和图7的斜线部分表示循环移位几率。
如果不受频率偏移影响的信号位于“t”,则受频率偏移影响的脉冲可能出现在左侧的一个点上,也可能出现在右侧的一个点上。如果该信号包括用作基本循环移位单元的T0,则Tmargin(M)可以设定为2M。
将附加裕量应用于全部索引,从而本发明可以限定能够很好地应对频率偏移/时间偏移的循环移位。
然而,序列索引越高,则Tmargin(M)的值越高。结果,可用循环移位的数量减少到“1”。为了防止循环移位的减少,本发明将详细说明CAZAC索引较高的情况。
图8和图9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序列索引较高的情况下图5的示例性附加裕量的概念图。
图8示出了CAZAC索引“M”为2T0~3T的情况,而图9示出了CAZAC索引“M”为3T0~4T0的情况。虽然图8的情况考虑了基本循环移位单元,但可以将斜线部分表示的循环移位集附加地插入到中间空间中。图9的情况具有更宽的空间,因此可以将至少两个循环移位插入到该更宽空间中。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由P个循环移位集构成的一个组的示例。
参照图10,如果将上述解释一般化,则由斜线部分表示的时隙(slot)限定在3M范围内,在该3M范围中由脉冲构成各个块,并且M范围为PT0~(P+1)T0,可以看出构成了P个循环移位集。
为了便于说明,此后将3M或2M+PT0单元称为循环移位组。应用了循环移位的特定序列包括预定数量的循环移位组。可以将预定数量的循环移位应用于各个循环移位组,使得可以将预定数量的循环移位应用于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循环移位分量。
图1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设定循环移位(CS)应用组以及各个组的CS应用区间的概念图。
参照图11,可以在全部序列中定义循环移位组的单元,并且可以如图10所示来定义各个循环移位组。假设循环移位组的数量为G,而各个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是P,则可用循环移位的总数量为P*G。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假设将序列划分成多个组,并且对于各个组都在各组中搜索受限可用循环移位。
在利用上述方案的情况下,所有可用循环移位都定义在循环移位组的数量为1的索引范围内。如果序列长度是N,则具有序列长度N的该范围与范围从1~N/3到2N/3~N-1的索引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第k个索引与第N-k个索引具有相同的循环移位组以及循环移位集。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当CAZAC索引包含在N/3~N/2的区间内时由于干扰而产生脉冲的位置。
图12中的一个正方形表示循环移位单元。如果CAZAC索引大于“N/3”,则不能使用全部的连续循环移位位置(即,由T0定义的循环移位位置),而可以根据预定规则来使用这些循环移位位置。
下面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设定受限循环移位集的方法。
图1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受限循环移位集的流程图。
参照图13,如果在频率偏移大于预定阈值的小区中设定了受限循环移位集,则本发明提供在考虑了混叠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使得不会在所期望的信道响应与该混叠之间出现混淆的方法。
为此,如图13的步骤S1301所示,本发明利用给定序列根索引“u”来在多普勒频移所产生的响应与所期望的信道响应之间设置距离“du”。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距离对应于由与1个子载波间隔相对应的多普勒频移所产生的循环移位。
稍后详细描述变量“du”。
图1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当设定了受限循环移位集时设定与1个子载波间隔所关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的变量(du)的方法的概念图。
参照图14(a),如果没有多普勒频率的影响,则由“1401”来表示通过接收端的相关运算而得到的峰值位置。由于延迟扩展和往返延迟(RTD),接收端的峰值位置出现在基本上由系统确定的用作循环移位单元的循环移位单元NCS(1402)处。
同时,在存在与1个子载波间隔相对应的多普勒频移的情况下,根据序列索引来确定由接收端的相关运算所得到的峰值位置。
根据本发明,基于与1个子载波间隔相对应的多普勒频移Δf的峰值位置与理想的峰值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为“du”。
换句话说,图14(b)示出了由多普勒频率-Δf所引起的接收端信道响应的偏移。图14(c)示出了由多普勒频率+Δf所引起的接收端信道响应的偏移。基于上述事实,可将值“du”视为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循环移位。
如果考虑了与1个载波子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相对应的循环移位来设定受限循环移位,则本发明将所设定的受限循环移位控制为不与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信道响应偏移相交迭。
本发明将图14(a)和14(b)的保留区域“保留”从设定的循环移位区间中排除,因此,虽然出现了相对高的多普勒频移,也能够防止在信道响应之间出现不期望的混淆。
返回参照图13,在步骤S1302,本发明利用在步骤S1301取得的变量“du”来取得次级变量。也就是说,本发明根据当前序列(例如,ZC序列)来取得循环移位组的数量(G)、可应用于各个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以及各个组的长度(S)。
因为组长度会根据序列索引而变为另一长度,因此必须根据序列索引按照不同的方式来设定上述次级变量。而且,变量“du”取决于序列索引,因此,本发明提供了根据变量“du”的范围来设定次级变量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上述基于组的循环移位,而且也可以应用使用了特定区域的附加循环移位,该特定区域没有包含在位于序列范围内的循环移位组中,稍后对此作详细说明。
此后,在步骤S1303,本发明利用步骤S1302所取得的次级变量来设定循环移位。
下面来详细描述用于循环移位应用的各个详细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已经建议将根据本发明的受限循环移位用于防止产生较高多普勒频率效应。
下面详细描述与“du”变量不同的其它循环移位偏移“Coff”。
“Coff”值表示由多普勒频移所产生的偏移的幅度。
如果由多普勒频移产生的偏移幅度小于给定序列范围的一半,则该偏移幅度的意义可与du变量相同。否则,如果由多普勒频移产生的偏移幅度大于或等于给定序列范围的一半,则从总序列长度减去“Coff”值而获得的结果值对应于du变量。
“Coff”值取决于所使用的序列的根索引。可以从时域或者频域生成前导码。“Coff”与“u”值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生成前导码的域。
如果ZC序列是从频域生成的,并且将循环移位应用于时域,则本发明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来得到“Coff”值,稍后对此作详细说明。
假设按照根据多普勒频率从相邻子载波转移来的值而传播信号能量。并且,假设仅在与当前子载波相隔一个空区的子载波位置处发生来自相邻载波的转移,将这种情况称为一阶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特定子载波处的Rx信号由式10中所示的三项组成:
[式10]
s(n)=p(-foff)c(n)+p(-w0-foff)c(n-1)+p(w0-foff)c(n+1)
其中,脉冲成形函数“p(f)”可以通过升余弦或升正弦函数表示。为了便于说明,如果设定了常数c0、c-1和c1,则可以由s(n)=c0c(n)+c-1c(n-1)+c1c(n+1)来表示s(n)值。为了便于说明,如果将序列的共轭乘以得到的值s(n),则可以得到式11:
[式11]
s(n)c*(n)=c*(n)(c0c(n)+c-1c(n-1)+c1c(n+1))=c0+c-1c(n-1)c*(n)+c1c(n+1)c*(n)
在式11中,如果由CAZAC表示“c(n)=x(n)”,则可以由下式12来表示c(n-1)c*(n)。
[式12]
x * ( n - 1 ) x ( n ) = exp ( - j 2 &pi;un N ZC )
这里,“u”表示根索引,而“”表示序列长度。
如果将式12应用于式11,则可以看出“s(n)”由三个信号组成。“s(n)”值的第一项表示简单DC分量,第二项表示频率为u/的复数指数波,而第三项表示频率为-u/的复数指数波。
因此,可以由式13来表示“Coff”值。
[式13]
Coff,u=u
相反,如果由时域生成ZC序列并由时域生成循环移位,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计算“Coff”值。
如果将在没有频率偏移的情况下所接收的RACH前导码设为r(n),则可以由下式14来表示在具有频率偏移的情况下所接收的RACH信号:
[式14]
r ~ ( n ) = e j&Delta;wn r ( n )
其中,Δω由Δw=2πΔf/fs表示,而Δf表示以赫兹(Hz)为单位的频率偏移,并且fs表示RACH前导码的采样率。
可以由式“r(n)=xu(n)”来计算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03
值的自相关度,其中,“u”表示ZC序列的索引:
[式15]
c r ( 0 ) = &Sigma; n = 0 N ZC - 1 r ~ ( n ) x u * ( n ) = &Sigma; n = 0 N ZC - 1 e j&Delta;wn
= &Sigma; n = 0 N ZC - 1 e j 2 &pi; ( &Delta;f / f s ) n
在式15中,如果“Coff,u”表示频率偏移的裕量,则可以由下式16的来计算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07
的自相关度。
[式16]
c r ( 0 ) = &Sigma; n = 0 N ZC - 1 r ~ ( n ) z v * ( n )
= &Sigma; n = 0 N ZC - 1 e j 2 &pi; ( ( u &CenterDot; C off , u ) N ZC / N ZC ) n
在式16中,“()Nzc”表示对“”值进行的求余数运算。如果Coff,u′=u*Coff,u是与采样移位相关联的根索引,并且γ表示响应于定时误差的再采样率,则可以由Coff,u′=(γ-1)NZC来表示Coff,u′值。
通过式15和16,可以由γ=1+Δf/fs来表示γ。
信道响应位置称为主瓣(main lobe),而受(+/-)多普勒频率影响的信道的混叠响应位置称为旁瓣(side lobe)。
更详细地说,主瓣表示0偏移引起的位置,并且等于没有多普勒频率的影响时的正常信道响应位置。
正(+)旁瓣表示由正(+)偏移得到的位置,并且等于受正(+)多普勒频率影响的混叠响应位置。负(-)旁瓣表示由负(-)偏移得到的位置,并且等于受负(-)多普勒频率影响的混叠响应位置。
从式16可以看出,自相关峰值的主瓣出现在Coff,u=0或者Coff,u′=0处。由上式16,在式17的情况下会出现旁瓣对:
[式17]
(u*Coff,u)Nzc=-1
因此,“u*Coff,u-m*”的结果等于“-1”,这由“Coff,u=(m*Nzc-1)/u”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m”表示能够使得Coff,u值为整数的最小整数。例如,如果ZC序列长度为839并且根索引为300,则“m”值设定为59,并且Coff,u值设定为165。
在时域中使用ZC序列的情况下,可以由下式18来定义Coff值:
[式18]
Coff,u=(Nzcm-1)/u
在式18中,“m”表示能够使得Coff值为整数的最小正数,而“”表示
全部索引“u”是因此,存在能够满足式(u*uinv=1 mod Nzc)的正整数(uinv=1/u)。因此,可以由下式19简单地表示“Coff,u”值:
[式19]
c off , u = m &CenterDot; N ZC u - 1 u = u - 1 mod N ZC
在式19中,负号(-)与正号(+)相反,因此,它可以由式20来表示:
[式20]
Coff,u=(1/u)mod Nzc
简而言之,如果在频域中使用CAZAC序列,则CAZAC序列索引“u”变成“Coff”而无任何改变。如果在时域中使用CAZAC序列,则对CAZAC序列的索引“u”执行“(1/u) mod Nzc”,因此能够获得Coff值。
假设ZC序列用于频率或者时间区域,并且使用Coff与ZC序列之间的共轭属性,则可由下式21来表示主瓣与旁瓣之间的距离“du”:
[式21]
d u = c off , u , u &le; N ZC / 2 N ZC - c off , u , u > N ZC / 2
本发明提供了设定受限循环移位的多种方法,例如,在不利用固定循环移位位置的情况下来设定受限循环移位的第一方法,以及利用固定循环移位位置来设定受限循环移位的第二方法。
第一方法与不考虑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相关。第二方法与考虑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相关。
关于第一方法,存在多种方法,即,直接利用第Va个受限循环移位的移位值的方法和利用移位值“Cva”来设定循环移位区间的方法。也就是说,循环移位序列成为如式4所示的xu,v(n)=xu((n+CVa)mod Nzc)。
关于第一方法,存在对于循环移位采用小数(decimal)“Va”的多种方法,例如,通过计算移位索引小数Va来设定循环移位区间的方法。
换句话说,如果循环移位的长度设为NCS,则循环移位索引变成“xu,va(n)=xu((n+round(vaNcs))mod Nzc)”。在这种情况下,“round”表示取整函数。
关于第二方法,存在对于循环移位采用整数“Va”的多种方法,例如,通过计算移位索引整数Va来设定循环移位区间的方法。也就是说,循环移位序列成为xu,Va(n)=xu((n+vaNcs)mod Nzc)。
同时,如果通过ZCZ的倍数来执行循环移位,则通过xu,v(n)=xu((n+vNcs)mod Nzc)定义随机接入前导码,各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具有在第u个根ZC序列中不具有相关性的零相关区(ZCZ)区域。这种定义适合于较高频率偏移也没有问题的低级/中级小区。然而,如果将受限循环移位用于高移动性小区中,则上述定义不适合于高移动性小区。具体地说,可用“v”值受到限制,并且可用ZCZ前导码的数量减少到通常情况下的ZCZ前导码的数量的1/3。
稍后详细描述与上述情况相关的实施方式。
最佳模式
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将公开一种仅利用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而不利用固定循环移位位置来设定受限循环移位的方法。
本发明假设利用用作为CAZAC序列的ZC序列来生成前导码。
下式22的“du”值示出了在频域中生成ZC序列的具体情况。
[式22]
d u = u , 0 &le; u < N ZC / 2 N ZC - u , N ZC / 2 &le; u < N ZC
在时域中生成ZC序列的情况下,可以由下式23来表示“du”值:
[式23]
d u = ( N ZC &CenterDot; m - 1 ) / u , 0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N ZC - ( N ZC &CenterDot; m - 1 ) / u , N ZC / 2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在式23中,“m”表示能够使得“du”值为整数的最小正数,而表示式23也可以由下式24表示:
[式24]
d u = u - 1 mod N ZC , 0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N ZC - ( u - 1 mod N ZC ) , N ZC / 2 &le; ( u - 1 mod N ZC ) < N ZC
因此,可以通过xu,V(n)=xu((n+CV)mod Nzc)定义第u个根索引的第v个循环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确定是一般循环移位,则可以通过Cv=v*Ncs来表示Cv值。如果确定是受限循环移位,则Cv值可以由下式25来表示。
[式25]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1
如果确定是不具有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则可将这种情况视为第一情况(情况1),稍后对其作详细说明。
通过“xu,V(n)=xu((n+CV)mod Nzc)”来定义各具有零相关区的第u个根ZC序列和第v个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这种情况下,Cv由下式25表示。
换句话说,在受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较小的非受限集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将与NCS的整数倍相对应的循环移位设定为等于基本循环移位单元。
然而,在受多普勒频移影响较小的非受限集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与NCS的整数倍相对应的循环移位。
结合图13,受多普受频移影响较大的受限集的情况下,可以设定循环移位组的数量(G)、可应用于各个循环移位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以及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R)。
可以由“du”范围按照不同的方式来确定用于计算各个次级变量的方法,如之前在图13中所述。
在混叠距离区间为NCS≤du<(/3)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2
表示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并且存在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3
个组,各个组的长度为S=2·du+P·NCS,并且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4
来表示受限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在混叠距离区间为(/3)≤du≤(-NCS)/2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5
表示每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并且存在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6
个组,各个组的长度为S=NZC-2·du+P·NCS,并且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47
来表示受限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下面来详细描述计算上述次级变量的原理。
(1)du<NCS
图15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变量(du)比应用循环移位(CS)的基本单位NCS小的特定情况的概念图。
在考虑了会在信道中出现的延迟扩展和RTD的情况下设计循环移位单元(NCS)。因此,如果du小于NCS,则由该NCS范围内的延迟扩展和/或RTD所引起的峰值可能与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其它峰值相交迭,如图15所示。因此,在设定受限循环移位时,该实施方式并不针对du值小于NCS值的情况设定循环移位。
(2)NCS≤du<(NZC/3)
图16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计算对区间NCS≤du<(/3)内的循环移位进行设定的变量的方法的概念图。
如图16所示,由多普勒频率生成的循环移位区域处于区间NCS≤du<(/3)中。具体地说,该循环移位区域处于所期望的循环移位两侧的序列长度的范围内。
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将循环移位两侧的由多普勒频率所引起的循环移位区域划分为一个组。而且,本发明确定在“du”范围内有多少个NCS值可以在不与其它值交迭的情况下使用。可以将针对各个组的可用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设为P。也就是说,可以由下式26来计算P值:
[式26]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51
由“du”来表示在具体信道响应1601与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混叠1601a之间的距离。由“du”来表示在具体信道响应1601与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其它混叠1601b之间的距离。
如果将P个循环移位应用于各个组,则在信道响应1601的基础上在左侧区域出现的混叠处于du范围内,而在信道响应1601的基础上在右侧区域出现的其它混叠可能处于该du范围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在考虑了右侧区域中出现的P个信道响应的全部混叠作用的情况下,相应的长度对应于P·NCS(1602)。
因此,单个循环移位组的长度(S)可以等于“”长度与“P·NCS”长度的和,这可由下式27表示:
[式27]
S=2·du+P·NCS
同时,可以通过将总的序列长度(NZC)除以组长度(S)来计算总的序列中的循环移位组的数量,这可由下式28表示:
[式28]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52
同时,如图16所示,会余下小于组长度(S)的特定区域1603。“1603”区域的长度对应于“NZC-G·S”,其中是整个序列的长度,G是组的数量,而S是组长度。
如果NZC-G·S-2du大于NCS,则还可以将附加循环移位应用于上述区域1603,并且在图16的“1604”区域示出了其详细描述。因此,假设不基于循环移位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为R,则可以由下式29来表示R值:
[式29]
(3)(NZC/3)≤du<(NZC-NCS)/2
图17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计算对区间(NZC/3)≤du<(NZC-NCS)/2内的循环移位进行设定的变量的方法的概念图。
在区域(NZC/3)≤du中,与上述第(2)情况(即,上述NCS≤du<(/3)的第(2)情况)不同,信道响应与由多普勒频移所引起的混叠的位置超出了总的序列长度,因此,可能会在理想情况的信道响应与du范围之间出现混叠。
例如,在图17的“1701”位置处的峰值处,会由于(+/-)多普勒频移而在位置1701a和1701b处出现混叠。因此,在第(3)情况下可应用于单个循环移位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由位于图17的中央处的“NZC-2du”区域(1702)来确定,因此可以由下式30来计算可应用于各个组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P:
[式30]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62
在第(3)情况下,可以由下式31来表示各个循环移位组的长度S:
[式31]
S=NZC-2·du+P·NCS
变量S等于1702区域NZC-2du的长度与对应于“P·NCS”长度的1703区域的长度之和。“P·NCS”长度随可应用于位于右侧的各个实际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而变化。
同时,上述第(3)情况通过考虑在du范围(1704)中可允许多少长度(S,其中S=特定组的长度)来确定给定ZC序列中的循环移位组的数量,而上述第(2)情况通过考虑在总的序列长度ZC序列中的循环移位组的数量。
具体信道响应与该信道响应的两个混叠之间的间隔超过了总的序列范围,因此本发明将各个混叠控制为不在du范围内彼此交迭。可以由下式32来表示循环移位组的数量:
[式32]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1
最后,如上所述在du范围(1704)内设定循环移位组,并且可余下长度比循环移位组的长度短的1705区域。1705区域的长度对应于“du-G·S”。如果1705区域的长度比NCS长,则可以对该长度应用附加循环移位。
因此,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R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2
来表示。
如果各个循环移位组的长度(S)大于“P”,则与比“P”大的该数量相对应的附加循环移位会在右侧区域与(+/-)混淆区域交迭。因此,该实施方式可以由下式33来表示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R:
[式33]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3
(4)(NZC-NCS)/2≤du
参照图17,位于中央部分的-2du区域(1702)必须大于NCS,使得能够将循环移位应用于各个组。也就是说,可以由-2du>NCS来表示这种要求。
如果基于du值以不同方式来表示上述要求,则可以看出,必须满足-NCS>2du(即,(-NCS)/2>du)。因此,该实施方式不在(-NCS)/2≤du的范围内设定受限循环移位。
基于以上对各个区间的解释,下面仅详细说明式25中包含的受限集。首先,可以由下式34来表示式25的受限集。
[式34]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4
下面来描述上述循环移位中使用的各个项。
在式34中,表示各个循环移位组的起点。如果v值小于各个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则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6
为“0”。如果v值大于各个组的循环移位的数量P且小于“2P”,则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7
为与单个循环移位组的长度相对应的“S”。
如果v值大于“2P”且小于3P,则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78
为与两个循环移位组的长度相对应的“2S”。
(v mod P)·NCS表示应用于各个组的循环移位的位置(或者附加循环移位的位置)。换句话说,按照P的倍数的间隔而将v值以预定距离NCS移位到另一位置。
式34(或者包括了式34的式25)的v值不对各个组或各个组的分量进行区分,并且表示循环移位的总数量。结果,可以通过P·G+R来表示循环移位的总数量。
变形例
下面来描述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各种变形例。
虽然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已经公开了对循环移位的起点没有限制的具体情况,但是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上述情况,还可以用于其它受限情况。
下面来描述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以及能够更一般地应用于本发明的全部实施方式。
由“+偏移”位置来表示由于(+)多普勒频率而引起混叠的位置,而由“-偏移”位置来表示由于(-)多普勒频率而引起混叠的位置。
图18和图19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839、NCS=100且du=155的情况下减小由于混叠响应而得到的ZCZ前导码序列的数量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18的循环移位可以从任何位置开始。图19的循环移位可以仅在NCS倍数位置处执行。图18的NCS值等于图19的NCS值,然而,在图18和19中各个循环移位的起始位置不同。
总之,图18的情况可以比图19的情况构造更多的循环移位。更详细地说,图18的情况消除了对循环移位的起始位置的限制,因此能够得到附加的受限循环移位。
图20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839的情况下消除了对循环移位的起始位置的限制之后可用受限循环移位的增加率的概念图。
消除对循环移位起始位置的限制不会增加硬件复杂度。
因此,优选的是不考虑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并且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是在前述假设下成立的。
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考虑了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因此下面的描述将说明上述两种情况。
首先,下面描述不考虑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情况(即,情况1)。
式21表示在不考虑生成前导码的域的情况下的混叠距离。根据根索引和NCS值以不同方式来确定每个根ZC序列的可用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因此需要用于不同混叠距离范围的不同公式。
具体地说,存在着两个无法区分混叠响应的混叠距离范围。将可以使用受限循环移位的范围设为≤du≤(-NCS)/2。在该范围内,循环移位范围与两个混叠范围彼此不交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频域中生成前导码,则将“du”值设成“u”,由du=u表示。如果在时域中生成前导码,则将“du”值设成“1/u mod”,由du=1/u mod表示。可以由下式35来表示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
[式35]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91
在式35中,“P”表示每组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G”表示单个前导码序列中生成的组的数量,而“R”表示不基于附加组的受限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由≤du≤(-NCS)/2表示受限循环移位的可用范围。可以基于/3而将区间“≤du≤(-NCS)/2”划分为“NCS≤du<(/3)”和“(/3)≤du≤(-NCS)/2”。
已经说明了基于/3而将该混叠距离范围划分为“NCS≤du<(/3)”与“(/3)≤du≤(-NCS)/2”的原因。
因此,“≤du≤(-NCS)/2”是基于“/3”而不同地确定的。下面来描述NCS≤du<(/3)范围和(/3)≤du≤(-NCS)/2范围。
如果第一组的起始位置设为“0”,则由下式36和37中的[CVa,start,CVa,end]来定义第Va个受限循环移位范围。
[式36]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292
[式37]
CVa,end=CVa,start+Ncs-1
混叠出现在下式38和39所示的位置:
[式38]
F v a , start &PlusMinus; ( d u ) = ( C v a , start &PlusMinus; d u ) N ZC
[式39]
F v a , end &PlusMinus; ( d u ) = ( C v a , end &PlusMinus; d u ) N ZC
在式39中,“()Nzc”表示求余数运算。
首先,混叠距离范围NCS≤du<(/3)(即,混叠距离范围1)具有数量为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01
的组。各个组包括数量为的受限循环移位。由S=2·du+P·NCS表示各个组的长度。如果可用附加循环移位为正(+)数,则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03
表示R值。
图2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在=839、NCS=40且du=150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各个组具有三个循环移位,并且在其余范围中存在两个附加循环移位。在该示例中,受限循环移位的总数量是“5”。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将所计算组的数量、每组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以及组长度代入式36和37,然后考虑上述参数来设定循环移位应用区间。
接着,在混叠距离范围(/3)≤du≤(-NCS)/2(即,混叠距离范围2)内,由表示每组的可用循环移位的数量,由S=NZC-2·du+P·NCS表示各个组的长度,并且存在G个组(其中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05
)。
从中央部分以及右侧的其余部分选择附加循环移位。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循环移位应当是循环移位的最小数量。也就是说,如果R值为正数,则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06
表示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通过将上述参数代入式36和37来计算第Va个受限循环移位的起始位置。
图22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在=839、NCS=40且du=399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各组
存在四个组,各个组具有一个循环移位以及一个附加循环移位。在该示例中,受限循环移位的总数量是5。
根据该实施方式,本发明将所计算组的数量、每组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以及组长度代入式36和37,然后考虑上述参数来设定循环移位应用区间。
实际上,两个混叠范围之间的等号(=)没有意义或者重要性相对较低。例如,在利用长度为839的ZC序列的情况下,(Nzc/3)值等于279.67(即,(Nzc/3)=279.67),因此,所划分的范围Ncs≤du<(Nzc/3)及(Nzc/3)≤du≤(Nzc-Ncs)/2可能与所划分的范围Ncs≤du≤(Nzc/3)及(Nzc/3)<du≤(Nzc-Ncs)/2具有相同的结果。
接着,下面来描述考虑了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即,情况2)。
利用预定移位位置来生成受限循环移位的方法变为另一方法。各个混叠距离范围不仅包括G个组(各个组具有P个循环移位),而且还包括R1个组之外的第一附加循环移位。
在利用预定移位位置的情况下,本发明具有特定附加循环移位,而与在混叠距离范围2区域中不存在预定移位位置的其它情况不同。
在混叠距离范围2区域内,主区域通常出现在序列的前部采样中,而混叠区域通常出现在该序列的后部采样中。然而,根据情况2,主区域出现在序列的后部采样中,而混叠区域出现在该序列的前部采样中。
由R2表示第二附加循环移位。在混叠距离范围1中并不出现第二附加循环移位。可以由下式40来表示受限循环移位的总数量:
[式40]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11
假设第一组的起始位置为“0”,则由下式41和42中的[CVa,start,CVa,end]来定义第Va个受限循环移位范围。
[式41]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12
[式42]
CVa,end=CVa,start+Ncs-1
相关的混叠出现在下式43和44所示的位置:
[式43]
F v a , start &PlusMinus; ( d u ) = ( C v a , start &PlusMinus; d u ) N ZC
[式44]
F v a , end &PlusMinus; ( d u ) = ( C v a , end &PlusMinus; d u ) N ZC
在式43和44中,“()Nzc”表示求余数运算。
在混叠距离范围NCS≤du<(/3)(即,混叠距离范围1)中,存在G个组(其中,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1
),存在P个受限循环移位(其中,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2
),并且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3
表示组长度。如果R1值为正(+)数,则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4
表示第一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图2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在=839、NCS=40且du=150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在图23中,各个组包括三个循环移位和两个循环移位。在该示例中,受限循环移位的总数量是“5”。
根据该实施方式,本发明将所计算组的数量、每组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以及组长度代入式41和42,然后考虑上述参数来设定循环移位应用区间。
接着,在混叠距离范围(/3)≤du≤(-NCS)/2(即,混叠距离范围2)内,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5
表示每组的可用循环移位的数量,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6
表示各个组的长度,并且存在G个组(其中,)。
通过与针对混叠距离范围1相同的方法来计算第一附加循环移位。如果R1值为正数,则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28
表示第一附加循环移位的数量。
如果R1值等于“0”(即,R1=0),则必须确定是否存在第二附加循环移位。第二附加循环移位的形状与传统循环移位的形状相反,如图23的最后循环移位所示。
本发明确定第二附加循环移位的混叠范围是否是可用范围(即,du-[P·NCS+(G-1)·S]≥NZC-2du+NCS),并确定循环移位区间是否可用(即,X+NCS≤2du)。如果确定循环移位区间可用(即,X+NCS≤2du),
图2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839、NCS=40且du=399的情况下的示例性循环移位的概念图。在图24中,各个组包括三个循环移位并且不包括第一附加循环移位(即,零个第一附加循环移位)。并且,各个组还包括主要区域的相对位置与混叠区域的相对位置彼此相对的一个附加循环移位。当不使用固定循环移位位置时不出现第二附加循环移位,如图22所示。在该示例中,受限循环移位的总数量是“4”。
根据该实施方式,本发明将所计算组的数量、每组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数量以及组长度代入式41和42,然后考虑上述参数来设定循环移位应用区间。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具有固定循环移位的特定系统可以根据以下方法来确定循环移位。
首先,使用循环移位值来划分总的序列范围。
接着,本发明在第一范围(即,n=1)内搜索出现了由偏移所引起的干扰的范围(±u或±(m*Nzc-1)/u)。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多个范围,各个范围都存在干扰。
例如,在仅考虑第一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将干扰生成范围的最大数量设定为“4”。
接着,如果第一范围与偏移所导致的全部干扰范围都不交迭,则将第一范围设定为可用范围,并且将由偏移所导致的其余范围设定为受限范围(也称为禁止范围)。
本发明进入下一范围(即,n=n+1),并且反复搜索由偏移生成了干扰的范围。
当本发明在第n个范围中搜索干扰生成范围时,如果观察范围、由偏移引起的多个范围、预定的可用范围和预定的禁止范围彼此并不交迭,则本发明将当前范围确定为可用范围,并且将上述由与当前范围相关联的偏移引起的多个范围确定为禁止范围。如果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到达最后范围为止,则本发明可以确定包括固定循环移位的系统中的循环移位。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仅将上述设定的循环移位应用区间应用于包括多个小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移动性小区。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可以通过在取得小区信息之后确定与该小区相关联的频率偏移是否高于预定水平来确定相应小区是否具有高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该预定水平表示频率偏移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确定或者修改该频率偏移值。
优选的是,本发明可以控制节点B或UE来确定相应小区是否是高移动性小区。然而,UE难以对包含在该小区中的其它各个UE的频率偏移值进行估计。因此,更优选的是,由节点B在考虑该小区中的多个UE的情况下来确定相应小区是否是高移动性小区,并将所得到的信号在广播信道上广播。
同时,如果确定相应小区并不表示高移动性小区,则本发明可以包括对未分配给高移动性小区的序列进行分配的过程。
下面的描述示出在与最佳实施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将各个公式改成其它形式,并且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最佳实施方式,上述公式还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表示。
如果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31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2
则在混叠距离范围NCS≤du<(/3)中,可以通过P=E、S=2du+E·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3
来表示P和G值。
如果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4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6
则在混叠距离范围(/3)≤du≤(-NCS)/2中,可以通过P=F、S=NZC-2du+F·NCS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7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8
来表示P、S、G和R值。
接着,下面利用其它公式来描述考虑了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情况(即,情况2)。
通过xu,V(n)=xu((n+Cv)mod Nzc)定义具有零相关度区的第u个根ZC序列,即,第v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在这种情况下,由下式45定义Cv值:
[式45]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9
其中,对于高移动性小区,如果R2=1,则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0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解释定义高移动性小区的参数。
更详细地说,在混叠范围NCS≤du<(/3)中,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1
表示P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2
表示S值,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3
表示G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4
表示第一附加循环移位R1,而由R2=0表示第二附加循环移位R2
在混叠范围(/3)≤du≤(-NCS)/2中,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5
表示P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6
表示S值,并由表示G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8
表示第一附加受限循环移位,在R1=0且“X-Ncs<2du”的情况下,由R2=1表示第二附加受限循环移位R2。在这种情况下,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419
来表示X值。
在xu,V(n)=xu((n+Cv)mod Nzc)的受限循环移位情况下,已经公开了直接利用第v个受限循环移位的移位值的方法。与该方法不同,还有利用第Va个受限循环移位的Va值的另一方法,这使得能够将受限循环移位应用于本发明。更具体地说,利用式xu,Va(n)=xu((n+round(vaNcs))mod Nzc)可以生成类似的循环移位。
在利用上述方法生成循环移位的情况下,基本概念与上述方法的基本概念相同。然而,针对上述方法应用不同的公式。
下面利用其它公式来描述不考虑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的情况(情况1)。
由下式46来表示循环移位的索引(v):
[式46]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1
在混叠范围NCS≤du<(/3)中,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2
表示P值,由S=2du/NCS+P表示S值,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3
表示G值,并且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4
表示附加受限循环移位R。
在混叠范围(/3)≤du≤(-NCS)/2中,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5
表示P值,由S=(NZC-2du)/NCS+P表示S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6
表示G值,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7
表示R值。
如果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8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9
则可通过其它方式表示上述表达式。更具体地说,在混叠范围NCS≤du<(/3)中,由P=E表示P值,由S=2du/NCS+E表示S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10
表示G值,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11
表示R值。
在混叠范围(/3)≤du≤(-NCS)/2中,由P=F表示P值,由S=NZC/NCS-2du/NCS+P表示S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12
表示G值,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513
表示R值。
接着,利用其它公式来描述考虑了预定移位位置的受限循环移位(情况2)。
由下式47来表示循环移位的索引(v):
[式47]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1
在混叠范围NCS≤du<(/3)中,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2
表示P值,由表示S值,并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4
表示G值,并且由表示附加受限循环移位R1
在混叠范围(/3)≤du≤(-NCS)/2中,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6
表示P值,由表示S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8
表示G值,并且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9
表示R1值。
如果R1=0并且X·NCS+NCS≤2du,则通过R2=1来表示R2值。在这种情况下,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10
来表示X值。
如果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11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12
则在混叠范围NCS≤du<(/3)中,由P=E表示P值,由S=2F+F’表示S值,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13
表示G值,并由R2=min(E-G·S,F)表示R2值。
如果R1=0并且X·NCS ≤2du-NCS,则通过R2=1来表示R2。在这种情况下,由
Figure BDA00001566749000003614
X′=(NZC-du)/NCS来表示X值。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利用CAZAC序列实现循环移位序列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定义能够消除由频率偏移或者定时偏移所引起的移位不确定性的循环移位集。
而且,在接入非同步信道的情况下,并不将频率偏移或者定时偏移调节到该非同步信道,使得本发明能够增加该信道的长度。
根据脉冲成形滤波器的作用范围,本发明可以定义考虑了一阶干扰、二阶干扰和更高阶干扰的循环移位集。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大部分术语是考虑了本发明的功能而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意图或者通常的实践而另行确定。因此,优选的是,应当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全部内容来理解上述术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内的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化。
工业实用性
根据以上描述明显的是,虽然与生成序列的域的类别无关地会由于信道延迟扩展或者传播延迟而使接收(Rx)信号产生移位,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考虑接收(Rx)序列的信道响应以及该接收(Rx)序列的混叠位置而容易地在没有交迭的特定位置设定循环移位(CS)区间,因此它能够显著减少检测错误的数量及误告警率。
并且,如果将循环移位(CS)的序列分配给频率偏移高于预定水平的小区,则本发明能够使得频率偏移对高移动性小区的影响最小化。
本发明涉及在考虑了CAZAC序列的特性的情况下向各个小区分配序列的第一方法,以及设定用于所述第一方法的循环移位的第二方法。因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UE和节点B)。
虽然为了示例性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增加和替换。

Claims (16)

1.一种由用户设备UE向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射从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序列产生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CAZAC序列根据将表示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的值M和循环移位单元长度T考虑在内而限定的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进行循环移位,
当所述值M满足条件P*T≤M<(P+1)*T时,其中P是整数,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邻的循环移位值被定义为组,并且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是使用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获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AZAC序列包括Zadoff-Chu序列。
5.一种向基站发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被配置成:
向所述基站发射从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序列产生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CAZAC序列根据将表示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的值M和循环移位单元长度T考虑在内而限定的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进行循环移位,
当所述值M满足条件P*T≤M<(P+1)*T时,其中P是整数,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邻的循环移位值被定义为组,并且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是使用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获得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CAZAC序列包括Zadoff-Chu序列。
9.一种基站从用户设备UE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UE接收从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序列产生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CAZAC序列根据将表示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的值M和循环移位单元长度T考虑在内而限定的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进行循环移位,
当所述值M满足条件P*T≤M<(P+1)*T时,其中P是整数,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邻的循环移位值被定义为组,并且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P。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是使用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获得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AZAC序列包括Zadoff-Chu序列。
13.一种从用户设备UE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所述基站被配置成:
从所述UE接收从恒包络零自相关CAZAC序列产生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序列,
其中,所述CAZAC序列根据将表示一个子载波间隔的多普勒频移的值M和循环移位单元长度T考虑在内而限定的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进行循环移位,
当所述值M满足条件P*T≤M<(P+1)*T时,其中P是整数,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相邻的循环移位值被定义为组,并且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P。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是使用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获得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可应用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组的数量G和每个组中的相邻的循环移位值的数量P的乘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CAZAC序列包括Zadoff-Chu序列。
CN201210123409.3A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Active CN102611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8375407P 2007-01-05 2007-01-05
US60/883,754 2007-01-05
US88439807P 2007-01-10 2007-01-10
US60/884,398 2007-01-10
KR1020070011772A KR101328939B1 (ko) 2007-01-05 2007-02-05 주파수 옵셋에 대비한 시퀀스 할당 방법 및 순환이동시퀀스 설정 방법
KR10-2007-0011772 2007-02-05
US91509607P 2007-04-30 2007-04-30
US60/915,096 2007-04-30
US94156207P 2007-06-01 2007-06-01
US60/941,562 2007-06-01
KR1020070102563A KR100932489B1 (ko) 2007-04-30 2007-10-11 주파수 옵셋에 대비한 순환이동 시퀀스 설정 방법
KR10-2007-0102563 2007-10-11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7861A Division CN101641925B (zh)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1673A true CN102611673A (zh) 2012-07-25
CN102611673B CN102611673B (zh) 2015-01-21

Family

ID=4105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2509.4A Active CN102611533B (zh)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CN201210123409.3A Active CN102611673B (zh)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CN2008800017861A Active CN101641925B (zh)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2509.4A Active CN102611533B (zh)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7861A Active CN101641925B (zh) 2007-01-05 2008-01-04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RE47661E1 (zh)
EP (4) EP4156618A1 (zh)
JP (3) JP5180229B2 (zh)
CN (3) CN102611533B (zh)
ES (3) ES2686302T3 (zh)
GB (1) GB2458415C (zh)
HK (1) HK1115253A1 (zh)
MX (1) MX2009006847A (zh)
TW (3) TWI48733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7649A (zh) * 2012-12-27 2015-11-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机器装置能力信息调整资源管理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84977A1 (zh) * 2014-06-03 2015-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CN105210317A (zh) * 2014-04-23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32562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3908B2 (en) 2007-05-02 2012-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acquisition sequences for optimal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HUE031920T2 (en) 2007-06-18 2017-08-28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Sequence selection procedur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wireless mobile station device
CN102238581B (zh) * 2010-04-28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终端移动性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EP2584720B1 (en) * 2010-06-17 2015-03-11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2958188B (zh) * 2011-08-25 2015-05-2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生成方法
CN103200694B (zh) 2012-01-09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298136B (zh) * 2012-02-29 2016-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基站及系统
CN103384378B (zh) * 2012-05-03 2018-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序列的接收检测方法和接收端
CN103581944B (zh) * 2012-08-07 2016-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超高速随机接入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680682B2 (en) * 2013-08-29 2017-06-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up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each step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high frequency band
WO2016028082A2 (ko) * 2014-08-19 2016-02-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non-cazac 시퀀스를 이용하여 파일럿 시퀀스를 생성하고 전송하는 방법
WO2017049531A1 (zh) 2015-09-24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195604A1 (en) * 2015-09-25 2023-06-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0539672B2 (en) * 2016-12-09 2020-01-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oppler ambiguity resolution at high signal to noise ratio
CN106453176B (zh) * 2016-12-13 2019-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频偏估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489733B1 (ko) * 2017-11-17 2023-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억세스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7322213B2 (ja) * 2019-10-17 2023-08-0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系列生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JP7025394B2 (ja) * 2019-10-17 2022-02-24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系列生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3031B1 (ko) * 1998-12-28 200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화수신기초기주파수동기장치및그방법
SE513768C2 (sv) 1999-03-26 2000-11-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för effektiv synkronisering i ett kommunikationssystem
US6535547B1 (en) * 1999-06-02 2003-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206061B1 (en) * 2000-11-13 2009-06-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hannel estimation for space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771632B2 (en) * 2000-12-19 2004-08-0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ub-channels for the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US6744747B2 (en) 2001-08-22 2004-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 apparatus for W-CDMA handoff searching
KR20030056513A (ko) 2001-12-28 2003-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Rach fp용 aal2 링크의 안정화 방법
JP2003333661A (ja) 2002-05-15 2003-11-21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US7072462B2 (en) * 2003-06-30 2006-07-04 Intel Corporation Estimation of DSL telephone loop capability using CAZAC sequence
KR100594597B1 (ko) * 2003-10-24 200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하향링크 신호 구성 방법 및 그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동기화 및 셀 탐색 방법과 그 장치
FR2865600B1 (fr) 2004-01-26 2006-05-19 Evolium Sas Adaptation dynamique de la detection de demandes d'acces a un reseau cellulaire de communications, en fonction de l'environnement radio associe a l'equipement de communication demandeur
JP2006014321A (ja) 2004-06-21 2006-0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広帯域無線接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動作モード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
US7599327B2 (en) * 2004-06-24 2009-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42127B1 (ko) * 2004-06-25 2007-07-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랜덤 접속 채널을 송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06015108A2 (en) * 2004-07-27 2006-02-09 Zte San Diego,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reference preamble signals in ofdma o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594156B1 (ko) 2004-09-10 200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다중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시퀀스 송/수신 방법
KR100899749B1 (ko) 2005-01-13 2009-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시퀀스 송수신 방법
CN100361424C (zh) 2005-05-13 2008-01-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短程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KR100662408B1 (ko) 2005-05-24 2007-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채널 할당 방법
US8000305B2 (en) 2006-01-17 2011-08-16 Motorola Mobility, Inc. Preamble sequencing for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985023A4 (en) 2006-01-25 2014-08-13 Texas Instrumen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ORTHOGONAL SIGNALS USING BLOCK SHIFTING
US20070211671A1 (en) 2006-03-09 2007-09-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flexible preamble an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thereof
US8098745B2 (en) 2006-03-27 2012-01-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s
KR100821938B1 (ko) 2006-04-14 2008-04-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주파수 옵셋 추정 장치 및방법
TWI690179B (zh) 2006-06-09 2020-04-01 美商進化無線責任有限公司 行動通訊系統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和裝置
KR101356488B1 (ko) 2006-08-14 2014-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할 접속을 위한 임의접속채널, 시퀀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ES2418156T3 (es) 2006-09-11 2013-08-12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y recibir señales basado en esquema de acceso segmentado y método para asignar secuencia para el mismo
US7778151B2 (en) 2006-10-03 2010-08-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cheduling request channel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4917101B2 (ja) 2006-10-06 2012-04-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342373B1 (ko) 2006-10-25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 옵셋에 대비한 rach 송신 설정 방법, rach송신 방법, 및 rach 검출 방법
US8199706B2 (en) * 2006-10-27 2012-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design for high doppler in wireless networks
US7957759B2 (en) 2006-12-08 2011-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deb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SC-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554027B (zh) 2006-12-22 2013-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和用户终端
JP2008165589A (ja) 2006-12-28 2008-07-17 Fujitsu Ltd 情報処理装置
WO2008081531A1 (ja) 2006-12-28 2008-07-10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並びに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チャネル送信方法
DK2100402T3 (da) * 2006-12-29 2012-03-05 Nokia Corp Apparat , fremgangsmåder og computerprogramprodukter, der tilvejebringer begrænset anvendelse af Zadoff-Chu-sekvenser i pilot- eller præampelsignaler
WO2008082262A2 (en) 2007-01-05 2008-07-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cyclic shift considering frequency offset
US8472558B2 (en) 2007-01-31 2013-06-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KR20080072508A (ko) * 2007-02-02 2008-08-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양한 자원 블록 길이를 가지는 시퀀스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위한 시퀀스 그룹핑 방법
WO2008114967A1 (en) 2007-03-16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06201B2 (en) * 2007-03-19 2013-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and procedures to allocate UE dedicated signatures
US8023597B2 (en) * 2007-04-17 2011-09-20 Augusta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selecting a coarse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ulated signal
CN101299620A (zh) 2007-04-30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零相关区长度集合的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系统
KR100956494B1 (ko) * 2007-06-14 2010-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US9357564B2 (en) 2007-06-19 2016-05-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094529B (zh) 2007-08-10 2011-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排序方法及装置
US20090073944A1 (en) * 2007-09-17 2009-03-19 Jing Jiang Restricted Cyclic Shift Configuration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218496B2 (en) * 2007-10-26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yclic prefix dimensio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447218B1 (ko) 2007-11-02 2014-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CN101217807B (zh) 2008-01-17 201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随机接入信道循环移位量集合的生成方法
EP2243328A4 (en) 2008-02-10 2014-04-30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FREQUENCY ALLOCATION
KR20090094752A (ko) 2008-03-03 2009-09-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정보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1296513B (zh) 2008-04-22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干扰随机化的方法
US8457257B2 (en) 2008-05-13 2013-06-04 Alcatel Lucent Frequency domain root CAZAC sequence generator
EP2292067B1 (en) 2008-06-12 2016-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mode control method and entity
US20100039997A1 (en) 2008-08-14 2010-02-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ied resource assignment for uplink acknowledgment signalling
CN101345577B (zh) 2008-08-21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前导序列的方法及确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ES2420972T3 (es) 2008-08-22 2013-08-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eneración de secuencia de Zadoff-Chu eficiente
US8913672B2 (en) * 2008-09-12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system waveform in uplink transmission
US8130667B2 (en) 2008-09-19 2012-03-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amble group selection in random access of wireless networks
KR101581956B1 (ko) 2008-10-22 2016-0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097142B2 (ja) 2009-02-04 2012-12-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7649A (zh) * 2012-12-27 2015-11-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机器装置能力信息调整资源管理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10317A (zh) * 2014-04-23 2015-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5184977A1 (zh) * 2014-06-03 2015-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的zc序列产生方法和装置
RU2658551C1 (ru) * 2014-06-03 2018-06-22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zc канала случайного доступа
RU2693317C2 (ru) * 2014-06-03 2019-07-02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сти zc канала случайного доступа
US10524292B2 (en) 2014-06-03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ZC sequence, and apparatus
US11013039B2 (en) 2014-06-03 2021-05-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ZC sequence, and apparatus
WO2024032562A1 (zh) * 2022-08-09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9609A (zh) 2015-05-16
JP5613782B2 (ja) 2014-10-29
GB2458415B (en) 2011-09-07
JP2013102497A (ja) 2013-05-23
TW201519608A (zh) 2015-05-16
ES2385168T3 (es) 2012-07-19
CN101641925B (zh) 2013-08-21
TWI581595B (zh) 2017-05-01
HK1115253A1 (en) 2008-11-21
EP4156618A1 (en) 2023-03-29
ES2686302T3 (es) 2018-10-17
TWI487332B (zh) 2015-06-01
GB0912397D0 (en) 2009-08-26
EP2456155B1 (en) 2018-06-06
JP5180229B2 (ja) 2013-04-10
GB2458415A (en) 2009-09-23
USRE47661E1 (en) 2019-10-22
CN102611533B (zh) 2016-06-01
MX2009006847A (es) 2009-07-07
TWI580229B (zh) 2017-04-21
CN101641925A (zh) 2010-02-03
EP3393098A1 (en) 2018-10-24
EP3767908A1 (en) 2021-01-20
JP2013070435A (ja) 2013-04-18
EP3393098B1 (en) 2021-07-28
ES2886178T3 (es) 2021-12-16
GB2458415C (en) 2014-07-30
JP5613783B2 (ja) 2014-10-29
EP3393098B9 (en) 2022-11-16
CN102611673B (zh) 2015-01-21
TW200835245A (en) 2008-08-16
EP2456155A1 (en) 2012-05-23
CN102611533A (zh) 2012-07-25
JP2010516076A (ja) 201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1925B (zh) 在考虑了频率偏移的情况下设定循环移位的方法
CN101675609B (zh) 针对高速模式及低速模式选择rach前导码序列的方法
CN1985451B (zh) 用于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KR101273293B1 (ko) 포지셔닝 기준 신호
US8681895B2 (en) Method for setting cyclic shift considering frequency offset
TWI459770B (zh) 行動通訊系統中傳送資料之方法和裝置
CN101395815B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CN101771435B (zh) 多载波聚合系统及其选择上行参考信号的方法
US7948866B2 (en) Low complexity design of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for OFDMA
US102844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de sequ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87108A (zh) 一种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827059B (zh) 基于多载波伪随机序列的数字信号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843777B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控制方法
CN102316067B (zh) 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方法和系统
KR101233172B1 (ko) 랜덤 액세스 채널을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WO200712628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de sequ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25116B (zh) 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方法和系统
KR20080097116A (ko) 주파수 옵셋에 대비한 순환이동 시퀀스 설정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