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0792A -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0792A
CN102610792A CN2012100984069A CN201210098406A CN102610792A CN 102610792 A CN102610792 A CN 102610792A CN 2012100984069 A CN2012100984069 A CN 2012100984069A CN 201210098406 A CN201210098406 A CN 201210098406A CN 102610792 A CN102610792 A CN 102610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specific capacity
negative material
detec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84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0792B (zh
Inventor
郭佳丽
吴梦尧
许金梅
向登
陈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9840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0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0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0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步骤为:1)对循环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然后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2)立即用有机溶剂淋洗负极片数次并烘干,然后放入酸性溶液中充分浸泡,使负极片上的负极膜片脱落至酸性溶液中;3)取出负极片的集流体,然后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质,并用去离子水对固体物质进行反复淋洗至滤液PH值为6~7,真空烘干后进行研磨、筛分,得到石墨粉末;4)将石墨粉末作为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静置两小时后测量其比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对环境要求低及准确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较准确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移动设备,如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DVD和数码相机等都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而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寿命长等许多优点的锂离子电池也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移动设备的最佳电源,而且随着世界能源的短缺,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新能源,大功率无污染的锂离子电池就作为新型能源而成了贮能电池、汽车动力电池,这都使锂离子电池的产能突飞猛进地发展。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力发展,其对材料的开发和研究要求也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负极对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负极材料比容量的发挥对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等都有影响,因而研究循环中材料比容量变化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这都需要准确测量负极材料的比容量。然而,负极材料比容量的测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准确测量是相当困难的,主要是因为组装于电池内部的负极片已经与电池的其它组件如正极、电解液和外包装等复合在一起,并且循环后的负极片已经经过老化,负极材料表面覆盖着一层膜(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即SEI膜),这层膜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当负极片从电池中拆解出来接触到空气或水时,这层膜的组分就会发生分解或氧化,产物覆盖在负极片表面和包裹在负极材料石墨颗粒的表面;另一方面,残留在负极片上的电解液在拆解电池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2LiC6(充电态的负极)+H2O+CO2=Li2CO3+H2+12C,LiPF6(空气中锂盐)+H2O=2HF+LiF+POF3,其产物HF和POF3会加剧对石墨颗粒的层间破坏,导致负极材料的比容量难以准确测量。基于上述两方面,直接从电池中取出负极片来测量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会非常不准,而且结果也不稳定。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较准确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以解决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根据电池老化机理以及对电池中负极反应的掌握,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准确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循环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然后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2)立即用有机溶剂淋洗负极片数次并烘干,然后放入酸性溶液中充分浸泡,使负极片上的负极膜片脱落至酸性溶液中;3)取出负极片的集流体,然后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质,并用去离子水对固体物质进行反复淋洗至滤液PH值为6~7,真空烘干后进行研磨、筛分,得到石墨粉末;4)将石墨粉末作为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静置两小时后测量其比容量。
本发明首先采用有机溶剂洗去收集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上的电解液,有效防止了锂盐分解产生HF和强极性的露易丝酸对石墨的破坏;再根据电池老化原理及生成的产物性质,采用酸性溶液充分浸泡的方式分解除去电池充放电循环中在负极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纯化石墨,从而避免了这些副产物造成电池能量降低而影响石墨比容量测量的准确度;而用去离子水将酸处理分离后的固体淋洗至洗液呈PH6~7,既保证了石墨的酸碱度,同时也洗去了浆料中的CMC增稠剂。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中的放电是将循环过的锂离子电池放电到1.5~2V,这样既能使进入到负极中的锂离子尽可能地回到正极中来,又不会因过放而使负极析铜导致负极材料的污染。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用于淋洗负极片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碳酸酯,即DMC。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60~100℃,优选为85-100℃。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所采用的酸性溶液为质量浓度在1~10%的盐酸或硫酸溶液,充分浸泡是指直到没有气泡为止,以硫酸为例,其除去副产物的反应式为:
2CH3CH2CO2OLi(副产物)+H2SO4→2CO2+Li2SO4+2CH3CH3
2ROCO2Li(副产物)+H2SO4→2CO2+Li2SO4+2ROH;
Li2CO3(副产物)+H2SO4→CO2+Li2SO4+H2O;
2LiF(副产物)+H2SO4→2HF+Li2SO4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中对负极片进行酸性溶液浸泡时或浸泡后,对溶液进行超声震荡,以使负极材料完全自铜箔上脱落。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中的固液分离采用的是离心过滤方式,真空烘干温度为60~100℃,最佳温度为85℃,筛分使用的是150~200目筛。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中的锂离子电池制作步骤为:将石墨粉末和导电碳、增稠剂CMC、粘接剂SBR按比例混合,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
作为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中的测量比容量的步骤为:采用0.05C~0.1C电流放电到0mV~5mV后再用0.02mA~0.1mA小电流放电到0mV~5mV,之后用0.05C~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的首次比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对环境要求低,拆取电池极片无需湿度和氧气含量的控制;2)用常规的化学处理获得干净没有被破坏的负极材料石墨颗粒,从而保证了比容量测量的准确性,因此能够科学地评估负极在循环过程中材料能量的变化以及不同负极比容量发挥的差别,为研究材料衰减和破坏提供了准确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回收的1#石墨与新鲜石墨的XRD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石墨清洗前后的颗粒对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回收的1#石墨粉末与新鲜的石墨粉比容量发挥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对比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对比例1:1#石墨原粉
将1#石墨原粉与导电碳、粘接剂SBR、增稠剂CMC按比例95∶1∶3∶1混合均匀,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静止两小时后上机测试其电性能:采用0.05C电流放电到5mV后再用0.05mA小电流放电到5mV,之后用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1#石墨原粉的首次比容量。
对比例2:DMC清洗回收膜片
以1#石墨为负极材料、经1周循环后的18650锂离子电池,0.1C放电至1.5V,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将极片浸泡于DMC溶剂中30分钟,震荡除去负极片中的锂盐;取出后对极片进行90℃烘干;直接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静止两小时后上机测试其电性能:采用0.05C电流放电到5mV后再用0.05mA小电流放电到5mV,之后用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
实施例1:盐酸清洗回收膜片
将1#石墨为负极材料、经1周循环后的18650锂离子电池0.1C放电至1.5V,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将极片浸泡于DMC溶剂中30分钟,震荡除去负极片中的锂盐;取出后对极片进行85℃烘干;用5%质量比的盐酸浸泡极片约30分钟,超声震荡使活性材料的膜片从集流体上脱落;用布氏漏斗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对得到的固体进行清洗至滤液呈中性PH=7.0;对分离所得固体进行85℃真空烘干并进行研磨后,对得到的粉末进行200目筛分得到石墨粉末;将石墨粉末和导电碳、粘接剂SBR和增稠剂CMC按95∶1∶3∶1比例混合,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静止两小时后上机测试其电性能:采用0.05C电流放电到5mV后再用0.05mA小电流放电到5mV,之后用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
实施例2硫酸清洗回收膜片
将1#石墨为负极材料、经1周循环后的18650锂离子电池0.1C放电至1.5V,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将极片浸泡于DMC溶剂中30分钟,震荡除去负极片中的锂盐;取出后对极片进行85℃烘干;用8%质量比的硫酸浸泡极片约30分钟,超声震荡使活性材料的膜片从集流体上脱落;用布氏漏斗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对得到的固体进行清洗至滤液呈中性PH=7.0;对分离所得固体进行95℃真空烘干并进行研磨后,对得到的粉末进行200目筛分得到石墨粉末;将石墨粉末和导电碳、粘接剂SBR和增稠剂CMC按95∶1∶3∶1比例混合,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静止两小时后上机测试其电性能:采用0.05C电流放电到5mV后再用0.05mA小电流放电到5mV,之后用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
实施例3
将1#石墨为负极材料、经600周循环后的18650锂离子电池0.1C放电至1.5V,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将极片浸泡于DMC溶剂中30分钟,震荡除去负极片中的锂盐;取出后对极片进行85℃烘干;用5%质量比的盐酸溶液浸泡极片约30分钟,超声震荡使活性材料的膜片从集流体上脱落;用布氏漏斗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对得到的固体进行清洗至滤液呈中性PH=7.0;对分离所得固体进行100℃真空烘干并进行研磨后,对得到的粉末进行200目筛分得到石墨粉末;将石墨粉末和导电碳、粘接剂SBR和增稠剂CMC按95∶1∶3∶1比例混合,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静止两小时后上机测试其电性能:采用0.05C电流放电到5mV后再用0.05mA小电流放电到5mV,之后用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
实施例4
将2#石墨为负极材料、经750周循环后的18650锂离子电池0.1C放电至1.5V,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将极片浸泡于DMC溶剂中30分钟,震荡除去负极片中的锂盐;取出后对极片进行85℃烘干;用5%质量比的硫酸溶液浸泡极片约30分钟,超声震荡使活性材料的膜片从集流体上脱落;用布氏漏斗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并用去离子水对得到的固体进行清洗至滤液呈中性PH=7.0;对分离所得固体进行65℃真空烘干并进行研磨后,对得到的粉末进行200目筛分得到石墨粉末;将石墨粉末和导电碳、粘接剂SBR和增稠剂CMC按95∶1∶3∶1比例混合,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静止两小时后上机测试其电性能:采用0.05C电流放电到5mV后再用0.05mA小电流放电到5mV,之后用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材料的首次比容量。
表1、对比例1、2和实施例1-4的负极材料比容量测试比较表
Figure BDA0000150086780000071
从表1可以看出,只用DMC来处理电池负极得到的石墨比容量相对原粉偏差大,而使用本发明方法处理过的电池负极得到的石墨比容量更接近于原粉的比容量。
请参阅图2和图3,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处理得到石墨粉的SEI膜已被洗掉,而且比容量测试结果也显示,本发明回收的石墨粉与新鲜石墨粉比容量接近,可以满足测试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有机清洗、酸化处理,洗去极片上的电解液,又将电池充放电后在负极上生成的锂及其锂的有机、无机化合物进行酸化处理、洗去了水性的添加剂,活化了负极材料的活性,从而使比容量测试的准确度得到提高,测量出石墨的真正的容量,可进行不同石墨能量保留比较,为研究负极材料在电池中的能量的变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检测方法。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循环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然后拆解电池并取出负极片;
2)用有机溶剂淋洗负极片数次并烘干,然后放入酸性溶液中充分浸泡,使负极片上的负极膜片脱落至酸性溶液中;
3)取出负极片的集流体,然后对溶有负极膜片的酸性溶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质,并用去离子水对固体物质进行反复淋洗至滤液PH值为6~7,真空烘干后进行研磨、筛分,得到石墨粉末;
4)将石墨粉末作为负极材料制成锂离子电池,静置两小时后测量其比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对循环过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的程度是将其放电到1.5~2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用于淋洗负极片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碳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60~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优选为85-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酸性溶液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0%的硫酸或盐酸溶液,充分浸泡是指直到没有气泡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负极片进行酸性溶液浸泡时或浸泡后,对溶液进行超声震荡,以使负极材料完全自铜箔上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固液分离采用的是离心过滤方式,真空烘干温度为60~100℃,筛分使用的是150~200目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锂离子电池制作步骤为:将石墨粉末和导电剂、增稠剂、粘接剂按比例混合,搅拌涂膜在铜箔上,烘干制成圆片并与锂片、隔离膜组装成扣式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测量比容量的步骤为:采用0.05C~0.1C电流放电到0mV~5mV后再用0.02mA~0.1mA小电流放电到0mV~5mV,之后用0.05C~0.1C充电到3V,所充的容量即为负极的首次比容量。
CN201210098406.9A 2012-04-01 2012-04-01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Active CN102610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8406.9A CN102610792B (zh) 2012-04-01 2012-04-01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8406.9A CN102610792B (zh) 2012-04-01 2012-04-01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0792A true CN102610792A (zh) 2012-07-25
CN102610792B CN102610792B (zh) 2016-05-11

Family

ID=4652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8406.9A Active CN102610792B (zh) 2012-04-01 2012-04-01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079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401A (zh) * 2013-09-09 2013-12-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CN107192908A (zh) * 2017-06-30 2017-09-22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
CN108267693A (zh) * 2017-01-01 2018-07-10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存储性能的快速评价方法
WO2019165796A1 (zh) * 2018-02-28 2019-09-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放电后负极极片中剩余活性锂容量的测试方法
CN112067672A (zh) * 2020-09-11 2020-12-1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预锂化锂粉的比容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77491A (zh) * 2021-08-27 2021-12-1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失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克容量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11020B1 (fr) * 2020-05-29 2022-07-22 Cea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ede de separation selective d’un materiau carbone d’un melange d’electrodes positives et d’electrodes negativ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5976A (ja) * 1996-03-29 1997-10-07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040013933A1 (en) * 2002-07-22 2004-01-22 Korshunov Geliard Mikhailovich Fluorinated carbon for metal/fluorinated carbon batteries
US20040146784A1 (en) * 2000-12-22 2004-07-29 Yuan Gao Lithium metal dispersion in secondary battery anodes
CN102169985A (zh) * 2011-04-07 2011-08-31 刘剑洪 一种类石墨烯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5976A (ja) * 1996-03-29 1997-10-07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法
US20040146784A1 (en) * 2000-12-22 2004-07-29 Yuan Gao Lithium metal dispersion in secondary battery anodes
US20040013933A1 (en) * 2002-07-22 2004-01-22 Korshunov Geliard Mikhailovich Fluorinated carbon for metal/fluorinated carbon batteries
CN102169985A (zh) * 2011-04-07 2011-08-31 刘剑洪 一种类石墨烯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2401A (zh) * 2013-09-09 2013-12-25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CN103472401B (zh) * 2013-09-09 2016-02-10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CN108267693A (zh) * 2017-01-01 2018-07-10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存储性能的快速评价方法
CN108267693B (zh) * 2017-01-01 2019-07-26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高温存储性能的快速评价方法
CN107192908A (zh) * 2017-06-30 2017-09-22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
WO2019165796A1 (zh) * 2018-02-28 2019-09-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放电后负极极片中剩余活性锂容量的测试方法
CN112067672A (zh) * 2020-09-11 2020-12-1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预锂化锂粉的比容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77491A (zh) * 2021-08-27 2021-12-10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失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克容量检测方法
CN113777491B (zh) * 2021-08-27 2024-05-0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失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克容量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0792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0792A (zh)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CN103472401B (zh) 循环后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比容量检测方法
CN102790217B (zh) 碳包覆四氧化三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54757B (zh) 一种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回收方法
CN104393283B (zh) 一种纳米晶状CoO‑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4953186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和负极补锂装置
CN108439363A (zh) 基于生物质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
CN104393300B (zh) 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2832379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03920A (zh) 一种硅碳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3105B (zh) 一种锌基复合材料氟化氢氧化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28612B (zh) 一种纳米MoO2‑MoSe2@SF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207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CN109148952B (zh) 一种电解液及其应用和产品
CN104505501A (zh) 锂离子电池用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16533A (zh) 一种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离子电池
CN102903974B (zh) 一种锂硫二次电池
CN110112512A (zh) 全封闭式金属-二氧化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69133A (zh) 一种回收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锂的方法
CN104091939A (zh) 一种球形Li4Ti5O12水热合成制备方法
CN104183836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复合材料
Lu et al. Na 3 VO 4 as a new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3311518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84877A (zh) 从废旧磷酸铁锂极片材料中获取超纯磷酸铁的方法以及获取的超纯磷酸铁
CN101609885A (zh)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S2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