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04842A -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04842A
CN102604842A CN2012100682016A CN201210068201A CN102604842A CN 102604842 A CN102604842 A CN 102604842A CN 2012100682016 A CN2012100682016 A CN 2012100682016A CN 201210068201 A CN201210068201 A CN 201210068201A CN 102604842 A CN102604842 A CN 102604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dark green
green trichoderma
myrosin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682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04842B (zh
Inventor
马艳
常志州
殷蒙
徐跃定
张建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 2012100682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04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0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4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04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04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深绿木霉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No.5609,使用中,是将所述深绿木霉以固体菌剂的形式施用到含有芸薹属植物组织为熏蒸材料的土壤中,通过生物熏蒸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防治作物土传病害。

Description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霉菌株及其应用。具体是一株能代谢产生芥子酶、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拮抗作用的深绿青霉(Trichedermaatroviride)及其在以芸薹属植物为土壤熏蒸材料时促进硫代葡萄糖甙降解的应用。属于利用微生物对农业废弃物或农副产品下脚料通过生物降解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或实现废弃物的高附加值的具体应用。
背景技术
土传病害是危害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通过土壤、植物残体或土壤中的病菌残体传播。土壤消毒处理是控制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其中以溴甲烷为代表的土壤熏蒸剂因为其较好的使用效果一直在多种作物土传病害的防治上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7年规定工业国家在2005年禁用溴甲烷,而发展中国家也将于2015全面禁用溴甲烷。因此,溴甲烷替代技术研究将是当前及未来很长时间内土壤消毒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熏蒸是利用外源加入到土壤中的植物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杀生气体抑制或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生物的方法。1994年Angus等将芸薹属(Brassica spp.)植物组织深翻到小麦田,发现能够减少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的数量,并首次将该种土壤处理方法称为生物熏蒸。芸薹属植物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硫代葡糖酸酯(Glucosinolates,GSLs),GSLs本身的杀生活性不高,但植物组织在腐烂过程中,GSLs可被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源酶—黑芥子酶(Myrosinase)水解而形成挥发性和杀生性很强的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ITCs)类物质,对农业生产中的寄生线虫、镰刀菌(Fusarium 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根腐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疫霉(Phytophthoraspp.)和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等多种重要土传植物病原菌和杂草昆虫等具有很强的抑制杀生作用。此外,生物熏蒸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对环境无污染、对植物无药害,因此被视为很有应用前景的环保型土壤处理措施。
生物熏蒸材料的降解是由微生物或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大量的应用和研究发现,即使是相同的植物原料,生物熏蒸效果仍然不稳定,可预见性差,影响生物熏蒸效果的因素主要有熏蒸材料中GSLs的总含量及GSLs的种类、土壤水份含量、土壤温度以及熏蒸材料的降解速度和降解程度,因此,如何通过优化以上影响提高生物熏蒸的效果将是生物熏蒸技术研究的热点。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土壤处理时间内,芸薹属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率仅为30-50%,排除土壤条件及材料的破碎程度的影响后,促进熏蒸材料中GSLs降解的芥子酶的含量及活性高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过在土壤中添加能促进生物熏蒸材料快速降解、释放杀生气体的微生物菌株将为生物熏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撑。
芥子酶普遍存在于所有含硫甙葡萄糖苷植物的种子、根、茎和叶中。目前在分属15个科500多种双子叶植物中均鉴定到黑芥子酶的存在,但在实际的熏蒸过程中,植物内源的芥子酶的活性仍不能满足GSLs降解的要求。此外,国外研究还发现微生物体内以及一些以含黑芥子酶的植物为宿主的昆虫中也存在黑芥子酶,例如Aspergillus sp.NR46F13、啤酒酵母、交链孢霉属的Alternaria brassicae、茎点霉(Lepthosphaeria maculans或Phoma lingam)、拟步行虫(Tenebrio molitor)、黄条跳甲(Phyllotretaundulat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和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等。但国内对微生物或昆虫体内芥子酶的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更未有通过添加产芥子酶的微生物提高生物熏蒸效果的公开报道。
深绿木霉由于其较强的生态竞争能力、对许多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已被国内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但对于能代谢产生芥子酶的深绿木霉,国内外未见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芸薹属植物为土壤生物熏蒸材料时,其中的GSLs降解释放杀生气体ITCs的速度慢、降解程度低进而熏蒸效果不稳定的生产实际问题,提出将一种能代谢产生芥子酶促进GSLs降解释放杀生气体ITCs、同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而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土壤定殖力强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atroviride菌株应用于土壤的生物熏蒸,以提高其对土传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atroviride)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绿木霉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No.5609,该菌株在PDA平板上30℃培养4天即可覆盖直径90mm的平板,菌丝体表面疏松、平坦,初为白色;在培养的第3天明显可见有孢子产生,最初为淡绿色,以后逐渐增多,呈现深绿色,产孢丛束排列成同心的轮纹,培养基背面棕黄色。
一种保藏号为CGMCC No.5609的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深绿木霉以固体菌剂的形式施用到含有芸薹属(Brassica spp.)植物组织为熏蒸材料的土壤中,通过生物熏蒸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防治作物土传病害。
在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中:所述深绿木霉的固体菌剂是这样获得的:将深绿木霉的保藏菌株置入试管斜面培养基PDA中进行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置入装有液体培养基PDB的容量为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80ml/250ml;将三角瓶置于摇床培养3-4天,摇床的转速160r/min,培养期的环境温度为28±2℃;结束后以5%接种量V/W接入固体培养基,在28±2℃环境中继续培养6-8天,每隔2-3天翻拌一次,至产孢;最后自然风干或30℃烘干后粉碎过10-20目筛,获得固体菌剂,固体菌剂中的含菌量为1010-11cfu/g。
在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中:所述的试管斜面培养基PDA是这样获得的:称取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毫升;所述的液体培养基PDB是这样获得的:称取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克,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毫升;所述的固体培养基是由质量配比为1∶1∶1的麸皮∶草炭∶稻草粉复配均匀混合后获得。
在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中:所述的以固体菌剂形式加入到含有芸薹属植物组织的土壤中进行生物熏蒸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是指:在芸薹属植物组织均匀撒到土壤表层后,将固体菌剂均匀撒在植物组织表面,随后进行土壤旋耕,浇水后覆盖塑料膜,固体菌剂用量为30-40公斤/亩。
在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中:所述的芸薹属植物组织是指:芥菜、油菜、大白菜、甘蓝的植物组织,或芥菜、油菜、大白菜、甘蓝的残体,或由它们制备的饼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保藏号为CGMCC No.5609的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菌株,对杀生气体ITCs有极强的耐受能力,它不仅能代谢产生促进GSLs降解快速释放杀生气体ITCs,而且作为一种已被广泛接受的生防菌,对多种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尤其是该菌株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且产孢子量大,有较强的土壤及根际定殖能力,在土壤熏蒸期发挥其促进ITCs释放的功能,熏蒸结束后继续发挥其生防菌的功能,是一株优良的多功能生防菌株。该菌株的固体菌剂的可以通过常规的固体浅盘培养,成本低,生产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本发明为土壤生物熏蒸注入新生力量,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18SrDNA的ITS3部分序列分析聚类结果。
图2是固体菌剂对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的抑制作用;图中,A为培养24小时的观察图,B为培养72小时的观察图。
图3是固体菌剂对立枯丝核病菌(Rh 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抑制作用;图中,A为培养24小时的观察图,B为培养72小时的观察图。
图4是固体菌剂对辣椒疫霉病菌(P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的抑制作用;图中,A为培养24小时的观察图,B为培养72小时的观察图。
图5是固体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抑制作用;图中,A为培养24小时的观察图,B为培养72小时的观察图。
图6是固体菌剂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ium oxyspourmSchl.f.sp.Suyd.et Hans)的抑制作用;图中,A为培养24小时的观察图,B为培养72小时的观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种木霉菌株,该菌株于2011年12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5609,
菌株特征为:在PDA平板上30℃培养4天即可覆盖直径90mm的平板,菌丝体表面疏松、平坦,初为白色;在培养的第3天明显可见有孢子产生,最初为淡绿色,以后逐渐增多,呈现深绿色,产孢丛束排列成同心的轮纹,培养基背面棕黄色。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为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ITS序列为SEQ ID N O .1。
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18SrDNA的ITS3部分序列分析聚类结果见图1。
图1为该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的系统发育树。采用邻位相连算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获得分支系统树,并通过自举分析(bootstrap)进行置信度检测,自展数据集为1000次。用Mega4.0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构建进化树。用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各序列分化距离,缺少和不确定的位点在计算中被省略。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发育树中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的同源性最高,达90%,所以确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
实施例2:
培养基的配制
试管斜面培养基PDA的配制:称取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毫升,装量为试管高度的1/5-1/6,用试管塞塞好试管口,121℃高压灭菌25min,趁热取出后摆斜面至冷却备用,斜面高度不超过试管高度的1/3。
液体种子培养基PDB的配制:称取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克,补足水至1000毫升,然后分装,装液量为80-100ml/250ml三角瓶,用棉塞塞好瓶口,121℃高压灭菌25min,冷却后备用。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麸皮∶草炭∶稻草粉质量配比为1∶1∶1。在本实施例中,取麸皮1kg,草炭1kg、稻草粉1kg均匀搅拌,加水调整培养基水分含量为60-65%,121℃高压灭菌40min,间隔24小时后在同样条件重新灭菌一次,冷却后备用。
实施例3: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固体菌剂的制备(本实施例涉及的各种培养基均匀实施例2提供)
a)菌种的活化
采用试管斜面保藏菌种的活化方法:将试管斜面保藏的菌种挑取一块直径5mm左右的保藏号为为CGMCC No.5609的深绿木霉菌丝块接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PDA中活化,在28±2℃的环境中培养3-5天后备用。
采用安瓿管冷冻干燥保藏菌种的活化方法: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0%酒精棉球擦洗安瓿,然后用砂轮在安瓿中挫一道沟,用无菌纱布垫或无菌毛巾包好安瓿,然后用手掰开安瓿管向其中加入0.5-1.0ml液体培养基PDB,慢慢旋转安瓿,使冻干菌种复水,然后再将此转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PDA中活化,在28±2℃的环境中培养3-5天后备用。
b)液体培养
将试管活化好的所述深绿木霉挑取三块直径8mm左右的菌块分别接种在三个容积为250ml的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PDB三角瓶中,置于摇床,摇床的转速160r/min,在28±2℃的环境中培养3-4天后备用。
c)固体培养
将液体培养好的250ml所述深绿木霉培养物接入5kg固体培养基中,将固体培养物平铺在浅盘中,厚度5-8cm,上面盖上双层经高压灭菌处理的纱布,在28±2℃环境中继续培养6-8天,每隔2-3天翻拌一次,同时适当补加无菌水,培养至产孢;最后自然风干或30℃烘干(水分含量小于10%)即为固体菌剂,菌剂含菌量为1010-11cfu/g。
以上所有接种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即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旁或经紫外线灭菌处理1-2小时的房间,固体培养的房间也需事先用紫外线灭菌处理1-2小时。
实施例4
保藏号为CGMCC No.5609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对生产上常见病原真菌生长的抑菌试验:
参试菌株:
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立枯丝核病菌(Rh izoctonia solani Kühn);
辣椒疫霉病菌(P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
辣椒枯萎病菌(Fusaium oxyspourm Schl.f.sp.Suyd.et Hans)。
试验方法:
将保藏号为为CGMCC No.5609的深绿木霉及各病原菌分别单独接种到PDA平板上,30℃恒温培养,获得各个菌株的新鲜菌丝块(直径5毫米),再将该深绿木霉分别与各个病原菌的新鲜菌丝块接种到PDA平板的中(每个平板接种1个深绿木霉的菌丝块以及1种病原菌的菌丝块),两个菌丝块之间相距5厘米,30℃恒温箱中分别于24小时和72小时培养观察。
试验结果见图2~图6,由图可见,保藏号为为CGMCC No.5609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对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立枯丝核病菌(Rh izoctonia solani Kühn);辣椒疫霉病菌(Pytophthoracapsici Leonian);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辣椒枯萎病菌(Fusaium oxyspourm Schl.f.sp.Suyd.et Hans)等都有比较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所述的深绿木霉主要是通过重寄生作用抑制或杀灭病原菌,即通过分泌多种复合抗生物质或者能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的多种酶达到抑制靶标病原菌生长的效果。
实施例5: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固体菌剂(实施例3提供)的使用
土壤施足底肥,再均匀施入事先破碎成5-8厘米长短芸薹属植物组织或残体或相应饼肥,每亩用量干物重400-500公斤,将固体菌剂均匀撒到土壤表层,随后进行土壤旋耕,再给土壤浇水至土壤持水量的70%左右,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四边要深埋入土中确保密封不漏气,平均土温高于15度时保持10-13天,平均土温低于15度时保持20-25天,熏蒸结束后揭开塑料膜自然晾晒2-3天后即可栽种。固体菌剂用量为30-40公斤。采用这种方法可完全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病原生物和杂草种子,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加入深绿木霉在夏季使得熏蒸时间缩短3-5天,冬天缩短5-7天。所述的芸薹属植物组织是指:芥菜、油菜、大白菜、甘蓝的植物组织,或芥菜、油菜、大白菜、甘蓝的残体,或由它们制备的饼粕。
实施例6:固体菌剂(由实施例3提供)加入到用菜粕作为熏蒸材料的土壤中对辣椒疫霉病的防效(盆栽试验)
病原菌:辣椒疫霉由本实验室收藏或者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也可获得。
化学熏蒸剂:棉隆,由南通垄鑫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菜粕:陇油7号油菜的菜粕。
实验在温室进行,土壤为水稻田土自然风干后过5mm筛后与草炭以5∶1(V/V)比例混合备用,病原菌为辣椒疫霉游动孢子液,接种浓度为100个孢子/g土。设以下处理:1、空白对照,土壤不作任何处理。2、病原菌,土壤只接种辣椒疫霉孢子液。3、棉隆+病原菌,棉隆用量为0.01%(W/W)。4、菜粕+病原菌,菜粕用量为0.1%(W/W)。5、固体菌剂+菜粕+病原菌,菜粕用量为0.1%(W/W),固体菌剂接种浓度为1X106个孢子/克土。将每个处理的土壤混合物装入塑料袋中密封,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人工气候箱条件为12h,35℃,相对湿度80%,另外12h,18℃,相对湿度80%。土壤湿度70%。培养10天后,打开塑料袋口自然摊晾24小时后装盆,移栽4叶期辣椒苗,每盆栽1棵,每个处理10棵,分别在移栽后的7、15、21天观察辣椒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本实验重复做2次。
表1 盆栽条件下不同熏蒸方法对辣椒疫病发病率的影响(%)
由上表可见,与单纯使用菜粕相比,加入木霉和菜粕的处理显著提高了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与化学熏蒸相当,防效达到100%。
实施例7:
固体菌剂(由实施例3提供)加入到用菜粕作为熏蒸材料的土壤中对辣椒产量及疫霉病的防效(生产大棚试验)
实验品种:苏椒2号
化学熏蒸剂:棉隆,由南通垄鑫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菜粕:陇油7号油菜的菜粕。市场购买即可
生物熏蒸1:陇油7号油菜的菜粕
生物熏蒸2:固体菌剂+菜粕(同实施例5中的菜粕处理)
化学熏蒸:棉隆。
以实施例3获得的固体菌剂与菜粕配伍使用进行土壤生物熏蒸处理进行生产大棚试验,该大棚已经种植辣椒15年以上,辣椒疫病发生严重。试验前,选择小区1、小区2、小区3和小区4作为实验用地,每个小区面积38平方米,实验用辣椒品种均为:苏椒2号。在上述小区中:小区1作为空白对照,土壤不做任何处理,小区2作为阳性对照组,即采用化学熏蒸剂棉隆进行土壤熏蒸,用量为25公斤/亩,小区3为添加菜粕的实验组,称为生物熏蒸1,菜粕用量为500公斤/亩,小区4为添加深绿木霉和菜粕的实验组,生物熏蒸2,菜粕用量同小区3,固体菌剂用量为40公斤/亩,按照实施例3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土壤熏蒸处理后,移栽4叶期辣椒,每个小区125棵。移栽后在辣椒花期调查对辣椒长势的以及发病情况的影响,辣椒收获时统计产量和单果重量。
表2 土壤不同熏蒸方法对辣椒初花期效应调查
 对照(小区1)  化学熏蒸(小区2)   生物熏蒸1(小区3)   生物熏蒸2(小区4)
  株高(cm)  45.9  51.1   54.7   54.1
  茎粗(cm)  0.641  0.661   0.669   0.676
  分枝数(个)  5.6  5.5   5.6   5.5
  叶片重(g)  0.018  0.021   0.025   0.029
  叶绿素(mg/g)  3.44  3.49   3.54   3.59
表2可见,与对照相比,三种熏蒸方法对辣椒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以添加木霉的处理效果最好。
表3 不同土壤熏蒸方法对辣椒疫病发生率及产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0143559100000101
表3可知,两种生物熏蒸方法都显著降低了辣椒疫病的发生率,其中添加深绿木霉的处理无论在病害防治和产量增加上都显著好于其他处理。
上述各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唯一限制,只要根据权利要求的启示,结合本领域的一般常识,将所述深绿木霉以固体菌剂的形式施用到含有芸薹属植物组织为熏蒸材料的土壤中,通过生物熏蒸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防治作物土传病害,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序列表
 
<11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20>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130>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320
<212>  DNA
<213>  Trichederma atroviride
 
<400>  1
tgccaccatg tttggacaag acccaaacat cgaaagttga tagggaagaa atttgaatga     60
 
gccatcgccg gcacaaggcc tgtcgattcg actagttatc atgattcacc agagagcccc    120
 
gaggggcatt ggtttttaat ctaataaata caacccttcc gaagtcggga tttttagcat    180
 
gtattagctc tagaattacc acggttatcc aagtagtaaa gtattatcaa ataaacgata    240
 
acttatataa tgagccattc gcagtttcgc ggtataattg cttatactta gacatgcatg    300
 
gcttaatctt tgagacaaga                                                320

Claims (6)

1.一种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Trichederma atroviride)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绿木霉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5609,该菌株在PDA平板上30℃培养4天即可覆盖直径90mm的平板,菌丝体表面疏松、平坦,初为白色;在培养的第3天明显可见有孢子产生,最初为淡绿色,以后逐渐增多,呈现深绿色,产孢丛束排列成同心的轮纹,培养基背面棕黄色。
2.一种保藏号为CGMCC No.5609的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深绿木霉以固体菌剂的形式施用到含有芸薹属 (Brassica spp.)植物组织为熏蒸材料的土壤中,通过生物熏蒸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防治作物土传病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绿木霉的固体菌剂是这样获得的:将深绿木霉的保藏菌株置入试管斜面培养基PDA中进行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置入装有液体培养基PDB的容量为250ml的三角瓶,装液量为80ml/250ml;将三角瓶置于摇床培养3-4天,摇床的转速160r/min,培养期的环境温度为28±2℃;结束后以5%接种量V/W接入固体培养基,在28±2℃环境中继续培养6-8天,每隔2-3天翻拌一次,至产孢;最后自然风干或30℃烘干后粉碎过10-20目筛,获得固体菌剂,固体菌剂中的含菌量为1010-11cfu/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管斜面培养基PDA是这样获得的:称取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毫升;所述的液体培养基PDB是这样获得的:称取马铃薯200克,去皮,切成块煮沸半小时,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克,溶化后补足水至1000毫升;所述的固体培养基是由质量配比为1:1:1的麸皮:草炭:稻草粉复配均匀混合后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固体菌剂形式加入到含有芸薹属植物组织的土壤中进行生物熏蒸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是指:在芸薹属植物组织均匀撒到土壤表层后,将固体菌剂均匀撒在植物组织表面,随后进行土壤旋耕,浇水后覆盖塑料膜,固体菌剂用量为30-40公斤/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芸薹属植物组织是指:芥菜、油菜、大白菜、甘蓝的植物组织,或芥菜、油菜、大白菜、甘蓝的残体,或由它们制备的饼粕。
CN 201210068201 2012-03-15 2012-03-15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Active CN102604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68201 CN102604842B (zh) 2012-03-15 2012-03-15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68201 CN102604842B (zh) 2012-03-15 2012-03-15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4842A true CN102604842A (zh) 2012-07-25
CN102604842B CN102604842B (zh) 2013-02-13

Family

ID=4652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68201 Active CN102604842B (zh) 2012-03-15 2012-03-15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0484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5367A (zh) * 2012-10-24 2013-02-13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株绿色木霉及其应用
CN103484377A (zh) * 2012-09-29 2014-01-01 上海交通大学 拮抗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的木霉菌菌株及其用途
CN104263656A (zh) * 2014-09-11 2015-01-07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油菜内生性深绿木霉ReTv2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15438A (zh) * 2018-11-14 2019-02-12 合肥华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叶霉病的防治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8521A (zh) * 2022-01-17 2022-02-18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深绿木霉c61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5729A1 (en) * 2016-07-18 2018-01-25 Arcis Bio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 Biofumiga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6232A1 (en) * 2007-03-30 2008-10-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ignaling status information of an application service
CN102066571A (zh) * 2008-03-17 2011-05-18 学校法人北里研究所 Wickerol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9228A (zh) * 2010-03-30 2011-09-28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蝇蛆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在诱导深绿木酶t2菌株产生几丁质酶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6232A1 (en) * 2007-03-30 2008-10-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ignaling status information of an application service
CN102066571A (zh) * 2008-03-17 2011-05-18 学校法人北里研究所 Wickerol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9228A (zh) * 2010-03-30 2011-09-28 甘肃农业大学 一种蝇蛆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工艺及其在诱导深绿木酶t2菌株产生几丁质酶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URT BRUNNER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Fungal Biocontrol Agent Trichoderma atroviride To Enhance both Antagonism and Induction of Plant Systemic Disease Resistance",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vol. 71, no. 7, 31 July 2005 (2005-07-31), pages 2959 - 3965 *
ROBERTA MARRA ET AL.: "Study of the three-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richoderma atroviride, plant and fungal pathogens by using a proteomic approach", 《CURRENT GENETICS》, vol. 50, no. 5, 29 August 2006 (2006-08-29), pages 307 - 321 *
李兆防: "深绿木霉T95和球毛壳ND35混用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中国蔬菜》,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64 - 68 *
梁巧兰等: "深绿木霉T2菌株对百合疫霉拮抗作用及机制", 《植物保护》, vol. 37, no. 6, 31 December 2011 (2011-12-31)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4377A (zh) * 2012-09-29 2014-01-01 上海交通大学 拮抗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的木霉菌菌株及其用途
CN103484377B (zh) * 2012-09-29 2015-07-08 上海交通大学 拮抗玉米茎腐病和纹枯病的木霉菌菌株及其用途
CN102925367A (zh) * 2012-10-24 2013-02-13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株绿色木霉及其应用
CN102925367B (zh) * 2012-10-24 2014-08-13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株绿色木霉及其应用
CN104263656A (zh) * 2014-09-11 2015-01-07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油菜内生性深绿木霉ReTv2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15438A (zh) * 2018-11-14 2019-02-12 合肥华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叶霉病的防治生物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8521A (zh) * 2022-01-17 2022-02-18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深绿木霉c61
CN114058521B (zh) * 2022-01-17 2022-03-22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深绿木霉c6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04842B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4201C (zh)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433282B (zh) 枯草芽孢杆菌nb12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1864378B (zh) 细黄链霉菌
CN104928201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及其菌剂
CN106497831B (zh) 一种防治烟草疫霉病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51597B (zh) 一株抗苜蓿病害灰黄链霉菌及其筛选方法
CN104164394A (zh) 一株拮抗植物病原菌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1967455B (zh) 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解淀粉芽孢杆菌ea19及其制剂
CN102604842B (zh) 产芥子酶的深绿木霉菌株及其应用
CN104017749B (zh) 一种内生枯草芽孢杆菌正突变株、制备方法和制备的生防菌剂及其防治石榴干腐病的应用
CN108148794A (zh) 一种广谱抑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DYr3.3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21122B (zh) 一种高效杀虫真菌及其用途
CN106350464A (zh) 一种防治金桔黄龙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9167A (zh) 一种球孢白僵菌dsxj-07及其应用
CN105112339B (zh) 一种细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4982198B (zh) 防控西瓜枯萎病的方法及其专用微生物菌株
CN107460151A (zh) 一种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及其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应用
CN103255064B (zh) 一种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真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63336B (zh) 类产碱假单胞mob13及其应用
CN106701619A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方法及其菌剂制备方法
CN104805022A (zh) 一种尖孢镰孢菌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04593266B (zh) 一种番茄内生真菌交织枝顶孢及其在番茄根结线虫病生防中的应用
CN105543151A (zh) 一株防治植物叶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w1及应用
CN1270610C (zh) 一种青霉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CN103299811B (zh) 一种增强土壤淹水效果防控辣椒疫病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