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护舷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护舷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由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管状护舷由于其管状结构上具有较大压缩比以及本身高分子材料较好的缓冲减震性能,在船艇护舷上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专利200580022255.7公开了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环形护舷,其上具有固定部件,能够将该护舷固定在船上。针对该类护舷的固定方式,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如图1所示,其连接结构包括缓冲座2a和固定螺栓4,管状护舷1a安装于缓冲座2a上与之相对应的凹槽201a内,固定螺栓4从管状护舷1a的管腔内依次穿过管壁、缓冲座2a和船体3a并固定在船体3a的内侧,该固定螺栓4设置为多个,沿着管状护舷1a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借助这些固定螺栓4的作用将管状护舷1a连同缓冲座2a固定在船体3a的边沿上。但是这种固定方式的缺陷是:由于固定螺栓4与船体3a之间都是刚性连接,因此当管状护舷1a在受冲击压缩到一定程度,固定螺栓4在轴向承受冲击力时,往往会对与固定螺栓4连接的船体部分造成破坏,造成安全隐患。同样这种由固定螺栓来连接的方式也存在着安装、维护不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安全可靠、便于安装维护、在高强度冲击下船体不易被破坏的管状护舷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涉及的管状护舷的连接结构,包括管状护舷、缓冲座以及支撑板,该管状护舷装置于缓冲座上相适应的凹槽内,所述管状护舷和缓冲座一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组成一整体的护舷单元,该护舷单元固定安装在船体上。
进一步,管状护舷与支撑板通过绳索连接,所述绳索沿管状护舷的长度方向穿过管腔通过缓冲座并且两端绷紧固定在支撑板上,该绳索在穿过管腔的过程中至少有一处位置是穿透过管状护舷的管壁以及缓冲座的开孔并约束于支撑板上。
进一步,管状护舷与支撑板通过绳索连接,该绳索沿管状护舷径向依次穿过缓冲座和管壁进入管腔内,又从管腔内另一位置依次穿出管壁和缓冲座,且绳索的两端紧绷固定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管状护舷与支撑板通过连接杆连接,该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采用双向接头或万向接头相连接,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管状护舷和支撑板上。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可向船体方向压缩的缓冲弹簧。
在上述的几种连接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与缓冲座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是所述支撑板位于缓冲座内部与该缓冲座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还可以在所述护舷单元的两侧增加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船体上的固定耳。
进一步,所述护舷单元安装于船体的接触面内填充有粘结剂。
进一步,所述管状护舷分段式的连续或间隔安装于船体上,可以是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安装于船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中的管状护舷和缓冲座一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组成护舷单元,该护舷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安装在船体上,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与船体连接而言,避免了护舷与船体之间的刚性连接,减少了在高强度冲击力下船体被破坏的可能性;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和拆卸维护,减少了工作量。本发明中管状护舷和支撑板的连接方式采用绳索等柔性连接或者可以旋转伸缩的连接杆,既能保证连接的安全可靠性,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管状护舷的连接方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沿图2里A-A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涉及的管状护舷的连接结构,包括管状护舷1b、缓冲座2b以及支撑板5,该管状护舷1b装置于缓冲座2b上相适应的凹槽201b内,所述管状护舷1b和缓冲座2b一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5上组成一整体的护舷单元,该护舷单元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固定耳固定或者其它方式固定安装在船体3b上,且护舷单元安装于船体3b的接触面内填充有粘结剂。管状护舷1b可以是分段式的连续或间隔安装于船体3b的周沿,管状护舷1b可以是沿船体周沿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安装。管状护舷1b由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或工程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制造,本身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性能,外部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截面为环状或类似环状,中间是开设的管腔101b,缓冲座2b是由高分子材料或发泡材料等具有缓冲性能的材料制成,可以设计成支撑板5是位于缓冲座2b内部与该缓冲座2b为一体结构,例如缓冲座2b内设置支撑板5,周围填充EVA发泡材料,外表包覆聚脲保护层。还可以支撑板5与缓冲座2b可以是独立存在,靠其它连接方式来固定在一起,连接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管状护舷1b与支撑板5之间通过连接杆4来连接,该连接杆4沿径向穿过管壁和缓冲座2b将管状护舷1b和缓冲座2b一同固定在支撑板5上,组成独立的护舷单元,再将该护舷单元通过粘接或者其它方式固定安装在船体3b上。连接杆4包括了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3,所述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3之间采用可旋转接头402相连接,可旋转接头402为常规技术手段,可以是采用双向接头,由一组铰链结构组成,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3,且一般设计成管状护舷可沿着横截面平面内摆动。可旋转接头402还可以是采用万向接头,由两组相对成90度的铰链结构组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由其它形式的结构代替。以万向接头为例,由于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3之间没有硬性连接,当管状护舷1b在受到上下、左右或者前后任何方向的冲击力时,首先会压缩管状护舷1b,同时第一连接杆401受力并向第二连接杆403传导,由于万向接头402的存在,第一连接杆401和第二连接杆403之间可沿任意方向转动形成一定角度,抵消或减少第一连接杆401传导过来的冲击力,防止直接折损支撑板5甚至破坏船体3b。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更加优化的方案,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可向船体方向压缩的缓冲弹簧,在受到垂直冲击时,连接杆端部可压迫缓冲弹簧,使连接杆向船体方向退缩,起到缓冲吸能的效果。
如图3、4所示的实施例二,管状护舷1b与支撑板5通过绳索6连接,所述绳索6沿管状护舷1b的长度方向穿过管腔101b并且两端绷紧固定在支撑板5上,该绳索6在穿过管腔101b的过程中至少有一处位置是穿透过管状护舷1b的管壁以及缓冲座2b的开孔并约束于支撑板5上。图4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其中固定件9位于支撑板5上,在缓冲座2b对应设置有固定件9的位置设有开孔,该绳索6两端固定在支撑板5上,如固定点7、8所示。中间至少有一处位置依次穿过管状护舷1b的管壁和缓冲座2b的开孔,连接或穿过固定件9上并从开孔返回至管腔101b内,此处的固定件9可以设计成钩状或环状形式来提供径向的约束力。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三,管状护舷1b与支撑板5之间采用纵向的绳索6来连接,该绳索6沿管状护舷1b径向依次穿过缓冲座2b和管壁进入管腔101b内,又从管腔101b内另一位置依次穿出管壁和缓冲座2b,且绳索6的两端紧绷固定在支撑板5上。管状护舷1b可以是由聚乙烯、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缓冲座2b通常是由EVA等高分子发泡材料制造,表面还可覆盖聚脲保护层,绳索6可由索链、连接带等代替。该管状护舷1b装置于缓冲座2b上相适应的凹槽201b内,缓冲座2b上开设有供绳索6通过的通孔或者沿断面平面开设的容纳槽,所述绳索6为至少两条(在护舷两端必须设置,具体数量视护舷长度而定),多根绳索6是在管状护舷1b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具体来说,可事先在支撑板5上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位置对应上述的通孔或容纳槽内,绳索6的两端固定在连接件上。
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四,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增加了部件,即在护舷单元的上下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在船体3b上的固定耳10,由高分子软性材料制成,内部可嵌有帘子布层,用于辅助连接。同时护舷单元与船体接触面之间可以填充防水胶,通过粘接或其它方式来连接。从图6中可以看出,支撑板5是位于缓冲座2b内部形成一整体,实际制作中可内部填充EVA等发泡材料,外表包覆聚脲保护层,这样从外部观察是看不到支撑板5的结构,但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支撑板与缓冲座分开的结构也适用。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包含的并不限于图6所示的内容,实施例一、二的结构均能应用于本实施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