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7165B -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7165B
CN102597165B CN201080050151.8A CN201080050151A CN102597165B CN 102597165 B CN102597165 B CN 102597165B CN 201080050151 A CN201080050151 A CN 201080050151A CN 102597165 B CN102597165 B CN 102597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ment
parts
ground
dispersion agent
gr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0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7165A (zh
Inventor
田中秀弘
荒木昭俊
水岛一行
西野英哉
小野寺浩
大野康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ka Co Ltd
Toa Corp
Nagoya Cit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a Corp
Denki Kagaku Kogyo KK
Fuj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a Corp, Denki Kagaku Kogyo KK, Fuj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97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7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7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4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ixtur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 C09K17/42Inorganic compounds mixed with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e.g. accelerators
    • C09K17/44Inorganic compounds mixed with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e.g. accelerators the inorganic compound being ce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4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ixtur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26Carbonates
    • C04B14/28Carbonates of calc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32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soil stabil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形成悬浮溶液(水泥浆)的情况下的沉降抵抗性高,即使在流水下注入材料成分也不易流动,渗透性和耐久性优异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作为解决本发明课题的方法是,一种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中值粒径为1~7μm的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为5~30份的分级水泥,以及相对于上述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含有0.1~3份的聚丙烯酸系分散剂的分散剂(可以含有三聚氰胺系分散剂),所述分级水泥满足全部的下述(1)~(3)的条件:(1)以分级水泥100份中含有6~20份碳酸钙为特征的分级水泥;(2)以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为特征的分级水泥;(3)以中值粒径为1~7μm为特征的分级水泥。此外,提供一种地基改良方法,在上述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并混炼成水泥浆,将该水泥浆注入至地基内。

Description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地基改良方法的一种,有为了用于加固软土地基而介由杆(rod)向地下注入具有硬化性的药剂的药液注入方法,已知许多药液注入材料。可列举例如,水玻璃系注入材料、特殊二氧化硅系注入材料、高分子系注入材料以及水泥、粘土、炉渣等悬浮型注入材料等。使用了上述药液注入材料的药液注入方法,与喷射注浆(jet grout)方法那样的通过高压喷流破坏地基同时进行改良的方法不同,由于具有可以尽可能地不破坏地基而进行改良、设备小型的特征,因此具有许多实际成绩。药液注入材料中有溶液型和悬浮型,在要求高渗透性的情况下有时使用溶液型。然而,虽然溶液型的药液注入材料的渗透性高,但所得的硬化体本身的强度小,硬化体的收缩也大,因此有时产生长期耐久性的课题。另一方面,关于悬浮型的药液注入材料,将显示水硬性的水泥、炉渣等作为成分的材料具有可以期待表现比较高的强度、还易于确保长期耐久性这样的优点,但产生渗透性低这样的课题。此外,在悬浮型的情况下,由于是包含粒子的药液,因此一旦静置,粒子就会立即沉降,在实际施工中有时发生注入软管内的堵塞等事故。
作为悬浮型的药液注入材料,已知在进行了微粉末化的水泥熟料和高炉炉渣中将聚羧酸系分散剂作为必须成分的注入材料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3)。这些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的聚羧酸系分散剂,从而提供提高了渗透性的注入材料组合物,但没有关于水泥中的碳酸钙、碳酸钙的含有比例的记载,没有关于静置注入材料组合物时的沉降防止性能的记载,没有涉及耐久性的实施例。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凝胶化时间的注入材料,还已知含有水玻璃、固化剂和布莱因8,000cm2/g以上的微粉末高炉炉渣而成的注入材料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5、6)。
专利文献4中显示了通过合并使用微粉炉渣而可在几十秒~几分钟水平获得凝胶强度高的硬化体,但仅为压缩强度的评价,水玻璃的配合量也多,将水玻璃作为主体。此外,也没有关于粒子的沉降防止性能、渗透性的描述。
专利文献5为涉及下述注入材料的技术,所述注入材料含有:摩尔比在2.8~4.0的范围内的水玻璃,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且比表面积为5000cm2/g以上、优选为8000cm2/g以上的微粒炉渣,以及根据需要的水泥。在该文献中,水玻璃的使用量多,虽然有关于压缩强度和渗透性的记载,但没有关于粒子的沉降防止性能的描述。
专利文献6为下述技术,所述技术的特征在于,包含含有微粒炉渣和微粒水泥的混合物的悬浮型浆料(grout),这些炉渣和水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0μm以下,比表面积分别为5000cm2/g以上,水泥的混合比率为50%以下,而且特征在于在上述悬浮型浆料中含有水玻璃和/或碱材料。在该文献中,也与文献5同样地,水玻璃的使用量多,虽然有关于渗透性的记载,但作为硬化体的评价仅为压缩强度的评价。
此外,在专利文献7中显示了关于悬浮型地基改良材料的技术,所述悬浮型地基改良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水、微粒水碎炉渣、碱激发剂、分散剂、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而具有粘性的高分子物质、和根据需要的固结性改良剂。在该文献中,虽然有关于渗透性、沉降防止性能的记载,但没有关于硬化体的特性的公开内容,注入至地基并固结时的加固性能是未知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84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8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759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2-16784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7-229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07-28617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5-344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将混炼而成的悬浮溶液(水泥浆)静置,粒子的沉降抵抗性也高,即使在流水下注入材料成分也不易流动,渗透性和耐久性优异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以下所述的本发明1~7的方案。
本发明1涉及一种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中值粒径为1~7μm的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为5~30份的分级水泥,以及相对于所述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含有0.1~3份聚丙烯酸系分散剂的分散剂,
所述分级水泥满足全部的下述(1)~(3)的条件:
(1)以在分级水泥100份中含有6~20份碳酸钙为特征的分级水泥,
(2)以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为特征的分级水泥,
(3)以中值粒径为1~7μm为特征的分级水泥。
本发明2涉及本发明1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还含有三聚氰胺系分散剂。
本发明3涉及本发明1或2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酸系分散剂为包含下述通式(I)的单体的共聚物,
CH2=C(R1)COO(R2O)nR3    (I)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O表示碳原子数2~4的氧亚烷基,n表示5~40的整数,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
本发明4涉及一种水泥浆,其特征在于,是在本发明1~3的任一项所述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并混炼而成的。
本发明5涉及本发明4的水泥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并混炼而成的水泥浆的静置60分钟后的泌水率显示2%以下。
本发明6涉及一种地基改良方法,将本发明4或5的水泥浆注入至地基内。
本发明7涉及本发明6的地基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用于以液状化对策为目的的地基改良。
另外,只要未特别记载,本说明书中的份、%是指质量份、质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的渗透性优异,可以发挥地基改良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高炉炉渣微粉末,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中值粒径为1~7μm,是将制造生铁时产生的钢铁炉渣粉碎来制造的。作为一般的高炉水泥、混凝土用混合材料来使用。布莱因比表面积为采用JIS R 5201的布莱因空气透过装置测定得到的值,为7000~16000cm2/g。
高炉炉渣微粉末的布莱因比表面积如果低于7000cm2/g,则泌水率增大,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渗透性,如果超过16000cm2/g,则制造成本过高,不实用。
高炉炉渣微粉末的中值粒径优选为1~7μm。例如,中值粒径可以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机来测定。如果低于1μm,则制造成本过高,不实用,如果超过7μm,则泌水率增大,可能会阻碍渗透性。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分级水泥是使用分级设备对水泥进行粒度调整而得的。分级水泥100份中含有6~20份碳酸钙,优选含有10~15份。
本发明通过在分级水泥100份中含有6~20份碳酸钙,从而具备沉降防止性能和耐久性这样的表面上难以并存的特性。如果低于6份,则不能获得充分的沉降防止性能,如果超过20份,则粘度增大,强度减小。
分级水泥中含有的碳酸钙通过分级而成为细粒子存在,因此反应性良好。碳酸钙作为通常水泥的填料、制造混凝土时的砂的一部分来利用。由于通常被利用的碳酸钙(石灰石微粉末)的细度为4000~6000cm2/g,因此还可以期待比该细度细、反应活性高、强度增进的效果。此外,与水泥中包含的铝酸钙(3CaO·Al2O3)反应而生成单碳酸盐、半碳酸盐(hemicarbonate)。石膏也同样地与水泥中包含的铝酸钙(3CaO·Al2O3)反应而生成钙矾石,但认为如果碳酸钙特定量存在,则单碳酸盐、半碳酸盐的反应卓越,因此所生成的钙矾石向单硫酸盐转化的反应被抑制,也赋予易于确保耐久性的效果。
分级水泥还能够使用普通波特兰水泥、早强波特兰水泥、低热波特兰水泥、中热波特兰水泥、耐硫酸盐水泥等波特兰水泥的任一种,只要通过分级而符合上述本发明1所示的(1)和(2)的条件,就能够使用。此外,粉煤灰水泥、二氧化硅水泥等混合水泥也是同样的,氧化铝水泥等耐火水泥也是同样的。
分级水泥的细度与高炉炉渣微粉末同样地为7000~16000cm2/g,优选为9000~16000cm2/g。如果低于7000cm2/g,则泌水率增大,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渗透性,如果超过16000cm2/g,则制造成本过高,不实用。
分级水泥的中值粒径优选为1~7μm。例如,中值粒径可以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机来测定。如果低于1μm,则制造成本过高,不实用,如果超过7μm,则泌水率增大,可能会阻碍渗透性。
分级水泥的比例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为5~30份,优选为10~25份。如果低于5重量份,则有时不能获得充分的强度表现性,如果超过30重量份,则可能会阻碍渗透性。
本发明的分散剂含有聚丙烯酸系分散剂。
本发明的聚丙烯酸系分散剂发挥抑制形成悬浮溶液时粒子沉降的效果和赋予渗透性的效果。其特征在于,是包含下述通式(I)的单体的共聚物。
CH2=C(R1)COO(R2O)nR3    (I)
这里,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O为碳原子数2~4的氧亚烷基,可列举例如,-CH2CH2O-、-CH2CH2CH2O-、-CH2CH(CH3)O-、-CH2CH(CH2CH3)O-、-CH2CH2CH2CH2O-等。n表示氧亚烷基的加成摩尔数,为5~40的整数,优选为7~35,更优选为9~30。如果加成摩尔数(n)过小,则分散力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过大,则成为高熔点的固体,操作困难。
此外,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可列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作为单体的例子,可列举烯化氧的加成摩尔数为5~40摩尔的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丁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聚丁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丙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可以单独使用它们的一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只要包含通式(I)所示的单体,就可以使用与具有其它化学结构的单体成分组合而成的共聚物。
其中,从沉降防止性能、渗透性能方面出发,优选包含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本发明的分散剂除了聚丙烯酸系分散剂以外还可以含有三聚氰胺系分散剂。
本发明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是指通过例如将三聚氰胺用亚硫酸盐和甲醛磺化后再用甲醛缩合的方法等而得的分散剂。也可以使用三聚氰胺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钾等的碱金属盐、钙、镁等的碱土类金属盐等。
将本发明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与聚丙烯酸系分散剂合并使用。在合并使用的情况下,三聚氰胺系分散剂的比例相对于聚羧酸系分散剂100份优选为10~1000份,更优选为30~600份。如果低于10份,则有时不能获得粒子的沉降防止性能协同地提高的效果,如果超过1000份,则有时阻碍沉降防止性能。
通过与三聚氰胺系分散剂合并使用,发现与单独使用聚丙烯酸系分散剂相比,从刚炼混之后开始的降低泌水率的效果增大的作用。由此,粒子的分散性能长时间提高,因此对模拟地基的渗透性也良好,显示水硬性的粒子均匀地分散在地基内,因此可以获得更坚固且均匀的改良体。
分散剂的使用量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为0.1~3份,优选为0.3~2份。如果低于0.1份,则不能获得充分的沉降防止性能和渗透性,即使超过3份,效果也达到极限。
另外,可以在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在不对本来的性能带来不良影响的范围内合并使用公知的水泥混合剂(材料)。可列举例如,AE剂、AE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高性能AE减水剂、流化剂、缓凝剂、早强剂、消泡剂、增稠剂、防水剂(材料)、膨胀剂(材料)、促硬材料、减缩剂(材料)、防锈剂、水泥混合用聚合物乳液和粘土矿物等。
在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而形成浆(milk)状来施工。添加的水的量越多,渗透性越好,但可能会促进材料分离,在压送软管内发生堵塞,如果添加的水的量少,则水泥浆的粘度过大,阻碍渗透性。使用的水的最合适范围是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分级水泥和分散剂的合计100份优选为400~1500份,更优选为700~1200份。如果使用的水量在上述的范围,则通过土木学会标准(JSCE F-522)的方法,水泥浆的60分钟后的泌水率能够为2%以下。如果泌水率超过2%,则在停止压送注入材料60分钟以上进行再启动的情况下,有时引起堵塞。
在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来进行炼混的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在浆料混合器中添加规定量的水并加入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然后混炼1~3分钟即可。
作为注入地点,只要是软土地基的改良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适用于例如,港湾、护岸、机场等的建筑物、地基差的都市部、山间部等的各种建筑物所坐落的地基,可以以止水和/或挡水浆料、防止隆起的浆料、防止下沉的浆料、防止涌水的浆料、减轻土压力的浆料、增加支持力的浆料、防止吸出的浆料等作为目的来使用。由于渗透性良好,因此也能够适用于包含砾那样的砂质土地基,作为防止液状化对策有效地起作用。
对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通常的药液注入中所使用的施工设备,只要按照通常实施的注入设计和施工方法即可。可列举例如,采用泵介由软管压送由混合器调制的水泥浆,介由配置于地下的杆将注入材料注入的方法。此时所使用的杆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单管杆、单管滤杆、双管杆、双管的双栓塞方式杆等。
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基本上以1次(one-shot)进行注入,但也可以根据地基的状态、目的,将市售的凝结促进剂、其它各种混合材料分开压送,以1.5次、2次方式进行施工。
实施例1
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如表1所示改变分级水泥,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添加表1所示的分散剂1.0份,从而调制出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相对于该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100份添加水850份,用浆料混合器混炼2分钟。测定所得的水泥浆的粘度、泌水率、渗透性、压缩强度。将结果示于表1中。
<使用材料>
高炉炉渣微粉末a:市售的高炉炉渣微粉末,布莱因比表面积10500cm2/g,中值粒径3.6μm
分级水泥e:将普通波特兰水泥和碳酸钙混合后进行分级得到的分级水泥,布莱因比表面积9700cm2/g、中值粒径4.1μm、碳酸钙含量11.3%
分散剂A:市售的聚丙烯酸系分散剂(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系),
在通式(I)中,R1为甲基,R2O为碳原子数2的氧亚乙基,R3为甲基。
分散剂B:相对于分散剂A 100份配合了日本西卡(sika)社制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300份的分散剂
<测定方法>
粘度:使用B型旋转粘度计来测定粘度在刚搅拌好后、3小时后、6小时后进行测定。测定时的温度为25℃。
泌水率:根据JSCE-F522-1999预填骨料压浆混凝土的注入砂浆的泌水率和膨胀率试验方法(聚乙烯袋方法)。测定在0.5小时后、1小时后、2小时后进行。测定时的温度为25℃
渗透性:根据JGS0831-2000所示的通过药液注入进行的稳定处理土的供试体制作方法。观察在向直径50mm高度1000mm的丙烯酸管中填充丰浦砂而水硬后的模拟地基中以0.05MPa的注入压力注入水泥浆时的渗透状况。
压缩强度:将进行了渗透性试验的丙烯酸管切断成高度100mm,从丙烯酸管内取出已硬化的砂胶,测定压缩强度。测定材龄为28天。
[表1]
分级水泥为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的份。
实验No.1-1:由于未硬化,因此不能测定压缩强度
由表1可知,通过在本发明的高炉炉渣微粉末中配合特定量的分级水泥,合并使用聚丙烯酸系分散剂,从而可以制造泌水率小的注入材料水泥浆,显示优异的渗透性,渗透后的砂胶的压缩强度也良好地表现。特别是可知,通过使用含有聚丙烯酸系分散剂和三聚氰胺系分散剂的分散剂B,泌水率进一步降低,强度表现性也提高。
实施例2
相对于布莱因比表面积不同的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添加布莱因比表面积不同的分级水泥15份,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添加分散剂A 1.0份,从而调制出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相对于该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100份添加水850份,用浆料混合器混炼2分钟。测定所得的水泥浆的粘度、泌水率、渗透性、压缩强度。将结果示于表2中。
<使用材料>
高炉炉渣微粉末b:布莱因比表面积6100cm2/g,中值粒径7.4μm
高炉炉渣微粉末c:布莱因比表面积8200cm2/g,中值粒径:4.8μm
高炉炉渣微粉末d:布莱因比表面积15500cm2/g,中值粒径:1.6μm
分级水泥f:将普通波特兰水泥和碳酸钙混合后分级得到的分级水泥,布莱因比表面积6050cm2/g,中值粒径8.6μm,碳酸钙含量9.9%
分级水泥g:将普通波特兰水泥和碳酸钙混合后分级得到的分级水泥,布莱因比表面积8300cm2/g,中值粒径6.1μm,碳酸钙含量9.5%
分级水泥h:将普通波特兰水泥和碳酸钙混合后分级得到的分级水泥,布莱因比表面积15800cm2/g,中值粒径2.5μm,碳酸钙含量13.2%
[表2]
由表2可知,通过使用具有7000cm2/g以上的布莱因比表面积,中值粒径为7μm以下的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显示小的泌水率、良好的渗透性和优异的压缩强度。在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这两者或任一者的布莱因比表面积低于7000cm2/g,或者中值粒径超过7μm的情况下,泌水率增大,渗透性变差,压缩强度也降低。
实施例3
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a 100份如表3所示添加碳酸钙的含量不同的分级水泥,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添加分散剂A 1.0份,从而调制出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相对于该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100份添加水850份,用浆料混合器混炼2分钟。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将不含有碳酸钙的普通波特兰水泥分级,然后,添加规定量的布莱因比表面积5500cm2/g的碳酸钙,同样地评价。测定所得的水泥浆的粘度、泌水率、渗透性、压缩强度。将结果示于表3中。
<使用材料>
碳酸钙:上越矿业社制,布莱因比表面积5500cm2/g市售品
[表3]
碳酸钙的含量为分级水泥100份中的份。
实验No.3-8、3-9、3-10为将不含有碳酸钙的普通波特兰水泥分级,然后添加布莱因比表面积5500cm2/g的碳酸钙的实验,实验No.3-8、3-9、3-10的碳酸钙的含量为分级水泥和碳酸钙的合计100份中的份。
由表3可知,碳酸钙在分级水泥100份中为6~20份(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泌水率小,强度表现性也大。与此相对,碳酸钙在分级水泥100份中低于6份的情况下、虽然碳酸钙的含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但不进行分级而添加至分级水泥中的情况下,确认了泌水率倾向于增大,强度表现性也倾向于变小,可知反应活性小。因此,认为通过含有特定量的粒子细的碳酸钙可形成坚固的硬化体,因此长期耐久性也提高。
实施例4
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a 100份添加分级水泥e 15份,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如表4所示添加分散剂,从而调制出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相对于该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100份添加水850份,用浆料混合器混炼2分钟。测定所得的水泥浆的粘度、泌水率、渗透性、压缩强度。将结果示于表4中。
<使用材料>
分散剂C:相对于分散剂A 100份配合了日本西卡社制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10份的分散剂
分散剂D:相对于分散剂A 100份配合了日本西卡社制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30份的分散剂
分散剂E:相对于分散剂A 100份配合了日本西卡社制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100份的分散剂
分散剂F:相对于分散剂A 100份配合了日本西卡社制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600份的分散剂
分散剂G:相对于分散剂A 100份配合了日本西卡社制的三聚氰胺系分散剂1000份的分散剂
分散剂H:萘磺酸盐系分散剂第一工业制药社制Selflow 110P
分散剂I:木质素磺酸盐系分散剂日本制纸社制Vanillex N
分散剂J:三聚氰胺系分散剂日本西卡社制Sikament FF
<测定方法>
压缩强度的偏差:将使1000m的丙烯酸管内渗透并硬化后的砂胶切断成100mm的长度,制作10个压缩强度试验体,求出测定各个压缩强度时的变异系数。
[表4]
分散剂为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的份。
*():变异系数(%)
*实验No.4-1、4-28、4-29、4-30的变异系数由于渗透距离不足而没有算出。
由表4可知,通过使用聚丙烯酸系分散剂,可以减小泌水率,可以确保良好的渗透性。特别是,优选与三聚氰胺系分散剂合并使用,认为由于渗透距离的差异而引起的压缩强度差减小,因此能够获得更均匀的改良固化体。在单独使用除了聚丙烯酸系分散剂以外的分散剂(萘磺酸盐系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系分散剂、三聚氰胺系分散剂)的情况下,不能确保良好的渗透性。
实施例5
如表5所示调制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然后相对于该组合物100份添加表中所示的水,从而调制出水泥浆。使用该水泥浆进行渗透流下试验,进行假定为具有水流的模拟地基的水泥浆的流出试验。评价项目为确认水泥浆的流出的有无,7天后从模拟地基内取出硬化体,确认其形状,硬化成大致球形的情况下确认直径。将试验结果示于表6中。
[表5]
分级水泥为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的份。
分散剂为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的份。
水为相对于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100份的份。
<试验方法>
渗透流下试验:根据JGS0311-2000所示的土的透水试验方法来进行。试验条件为:在φ10×23cm的透明丙烯酸容器中填充5号硅砂以使间隙率为40.5%,从而制作出模拟地基。另外,在制作模拟地基的丙烯酸容器的底面放置过滤器,使水、水泥浆流出。在制作的模拟地基的中心附近放置管来注入水泥浆,将制作的各模拟地基容器浸渍于装有水的容器中。关于浸渍的模拟地基容器,使模拟地基容器上端部与装有水的容器的水位差为0.7cm,在通过经常供给水来替换水的条件下,利用管注入120cc混炼后的水泥浆,观察水泥浆从模拟地基的流出状况。此外,关于留在模拟地基内的水泥浆硬化体的状态,在材龄7天后拆开模拟地基容器,从内部取出硬化体,确认其形状,在硬化成大致球形的情况下确认直径。还测定了注入前的注入材料的泌水率。
[表6]
不定形:硬化体的形状变形,形状不清晰
水泥浆120cc成为球形的情况下的直径:6.1cm
由表6可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泥组合物,即使在流水下注入至地基内也不流出而留在地基内,形成大致如理论那样的硬化体。此外,由于硬化体以大致球形的状态在地基内硬化,因此也会进行均匀的渗透注入。此外可知,只要使用水量相对于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100份在400~1500份的范围内,则泌水率的变化也小。
实施例6
在防波堤基础地基的液状化对策工程中,进行使用了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泥组合物的实际施工。施工方法为采用浆料混合器来调制实验No.5-9、5-11、5-16的注入材料水泥浆,注入至地基内。各个水泥浆混炼2分钟,暂时转移至储存槽中,采用浆料泵介由软管、注入管(单管杆)进行压送注入。注入中的压力控制以0.5MPa为最大,注入率为40%,注入量为1m3。任一注入材料水泥浆都可以在注入压力的控制以下注入。1个月后,为了确认已注入的水泥浆的硬化状况,掘出地基,结果观察到注入材料水泥浆渗透至地基并硬化的状况。任一硬化体都为直径接近于45~65cm的球形的形状。从该硬化体切出样品来测定压缩强度,结果可以确认与实验No.5-9相当的注入材料硬化体为3.5N/mm2,实验No.5-11为1.4N/mm2,实验No.5-16为0.4N/mm2,具有充分的改良效果。
实施例7
使用在实施例6所示的防波堤基础地基的液状化对策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将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泥组合物混炼,在软管内压送,中断压送,使注入材料在软管内滞留60分钟。然后,确认再次开始运转时的启动状态。已确认的配合为实验No.5-9、5-11、5-13、5-14、5-18(混炼水量不同)的注入材料水泥浆,作为比较,实验No.5-1、5-2、5-3、5-4、5-6也同样地实施。其结果是,实验No.5-9、5-11、5-13、5-14、5-18的注入材料在软管内几乎不存在粒子的沉降,启动时也不施加压力而可以顺利地再开始压送。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的实验No.5-1、5-2、5-3、5-4、5-6的注入材料在软管内的粒子的沉降被确认了。特别是,实验No.5-4、5-5中,软管截面的一半左右被沉降的粒子覆盖,不能再启动。实验No.5-1、5-2、5-3虽然可以启动,但启动时的压力大,启动后几分钟左右未分散的块状的粒子在软管内流动,因此发生软管的堵塞。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材料分离小,渗透性优异,能够迅速地进行施工性和广泛的改良。此外,由特性的分级水泥、微粉炉渣、分散剂形成的硬化体显示充分的强度表现性,长期耐久性优异,因此可以适用于砂质土地基的液状化对策等各种软土地基的加固工程。

Claims (6)

1.一种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中值粒径为1~7μm的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相对于高炉炉渣微粉末100份为5~30份的分级水泥,以及相对于所述高炉炉渣微粉末和分级水泥的合计100份为0.1~3份的含有聚丙烯酸系分散剂的分散剂,
所述分级水泥满足全部的下述(1)~(3)的条件:
(1)以在分级水泥100份中含有6~20份碳酸钙为特征的分级水泥,
(2)以布莱因比表面积为7000~16000cm2/g为特征的分级水泥,
(3)以中值粒径为1~7μm为特征的分级水泥,
所述聚丙烯酸系分散剂为包含下述通式(I)的单体的共聚物,
CH2=C(R1)COO(R2O)nR3   (I)
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O表示碳原子数2~4的氧亚烷基,n表示5~40的整数,R3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5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还含有三聚氰胺系分散剂。
3.一种水泥浆,其特征在于,是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并混炼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中添加水并混炼而成的水泥浆的静置60分钟后的泌水率显示2%以下。
5.一种地基改良方法,将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浆注入至地基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基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以液状化对策为目的的地基改良。
CN201080050151.8A 2009-09-07 2010-09-07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Active CN102597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5954 2009-09-07
JP2009205954 2009-09-07
PCT/JP2010/065278 WO2011027890A1 (ja) 2009-09-07 2010-09-07 地盤注入用水硬性セメント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地盤改良工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7165A CN102597165A (zh) 2012-07-18
CN102597165B true CN102597165B (zh) 2014-11-05

Family

ID=4364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0151.8A Active CN102597165B (zh) 2009-09-07 2010-09-07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769197B2 (zh)
KR (1) KR101816936B1 (zh)
CN (1) CN102597165B (zh)
HK (1) HK1169435A1 (zh)
MY (1) MY161510A (zh)
SG (1) SG179010A1 (zh)
WO (1) WO20110278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8442B2 (ja) * 2013-10-31 2018-02-14 太平洋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地盤注入材
FR3022543B1 (fr) * 2014-06-20 2021-05-14 Lafarge Sa Nouveau beton a ultra haute performance
JP7124386B2 (ja) * 2018-03-29 2022-08-24 株式会社大林組 セメントスラリー、および地盤改良工法
KR102247720B1 (ko) 2020-12-28 2021-05-03 (주)태창기초 공벽붕괴 방지 및 차수성 향상 방법
KR102649017B1 (ko) 2021-09-06 2024-03-20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SRF(Solid Refuse Fuel) 및 석탄재 혼합물을 재활용한 식생이 가능한 지반개량재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59A (zh) * 1994-01-31 1995-08-02 冯正洋 防裂混凝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5277A (ja) * 2000-11-22 2002-05-28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1液性可塑性注入材
JP4588512B2 (ja) * 2005-03-30 2010-12-01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土壌改良注入材及び当該注入材を用いた土壌汚染物質の不溶化方法
JP2007106961A (ja) * 2005-10-17 2007-04-2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地盤注入材
KR100804807B1 (ko) * 2007-08-30 2008-02-20 케이에스씨 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친환경 지반 주입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주입공법
JP5442944B2 (ja) * 2007-09-05 2014-03-19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注入材及び注入工法
KR100876222B1 (ko) * 2007-09-06 2008-12-29 주식회사 동아지질 연약지반 개량용 기능성 고화재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59A (zh) * 1994-01-31 1995-08-02 冯正洋 防裂混凝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27890A1 (ja) 2013-02-04
JP5769197B2 (ja) 2015-08-26
HK1169435A1 (zh) 2013-01-25
MY161510A (en) 2017-04-28
CN102597165A (zh) 2012-07-18
KR20120109472A (ko) 2012-10-08
SG179010A1 (en) 2012-04-27
WO2011027890A1 (ja) 2011-03-10
KR101816936B1 (ko)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6459B1 (ko) 수화 속도를 조절한 시멘트 그라우트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777940B1 (ko) 시멘트 무기질계 지반 주입재 조성물 및 사용방법
JP5399573B2 (ja) セメント系深層混合処理用添加剤及びこの添加剤を用いたセメント系深層混合処理改良体の造成方法
JP4677824B2 (ja) 耐酸性グラウト組成物
CN102597165B (zh)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KR20070083874A (ko) 지반 개량재용 조성물, 그것을 사용한 주입재 및 그 사용방법
CN103880372A (zh) 用于加固修补的水泥基注浆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607807B (zh) 一种聚氨酯水泥复合灌浆材料
KR20120026533A (ko) 용광로 시멘트를 사용한 지반 개량용 슬러리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흙시멘트 슬러리의 조제방법
CN107827422A (zh) 用于海底盾构隧道的高防水同步注浆浆液
CN105272084A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注浆材料
KR20180083696A (ko) 그라우팅 약액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57167B1 (ko) 친환경 지반주입 보강 그라우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CN102597164B (zh) 地基注入用水硬性水泥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地基改良方法
CN107721330A (zh) 耐久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741113B2 (ja) 住宅基礎用構造体の施工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施工される住宅基礎用構造体
JP5689224B2 (ja) 注入材及び注入工法
CN110467406A (zh) 一种微膨胀防水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JP6722556B2 (ja) 充填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充填方法
KR100979180B1 (ko) 급결형 마이크로시멘트 조성물
KR101620559B1 (ko) 콤팩션 그라우팅(Compaction Grouting) 공법용 속경형 모르타르 조성물
CN112194420A (zh) 一种富水地质盾构施工用抗水稀释同步注浆液及制备方法
JP2007217212A (ja) 急硬性組成物、急硬スラリー、急硬性セメントコンクリート、及びその施工法
AU2015221197A1 (en) Dry mortar, mortar slur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emi-rigid coatings
JPH0825782B2 (ja) 水中構造物固定用グラウト材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4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4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NAGOYA CITY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DENKA Co.,Ltd.

Co-patentee after: TOA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NAGOYA CITY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DENK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patentee before: TOA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NAGOYA CITY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DENK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NAGOYA CITY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DENKA Co.,Ltd.

Co-patentee before: TO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