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0484A -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0484A
CN102590484A CN2012100192426A CN201210019242A CN102590484A CN 102590484 A CN102590484 A CN 102590484A CN 2012100192426 A CN2012100192426 A CN 2012100192426A CN 201210019242 A CN201210019242 A CN 201210019242A CN 102590484 A CN102590484 A CN 102590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m
strain
section
stres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9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0484B (zh
Inventor
李金光
郑建华
张素枝
白改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and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192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0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0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0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0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0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本发明通过把直接得到的混凝土构件在火灾情况下的温度应变与常规荷载作用计算得到的应变相叠加的方式来进行截面的应力应变计算,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用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整体非线性计算的难点,还可以把混凝土和钢筋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特性在截面计算中给体现出来,把结构的整体非线性分析化简为单个构件的非线性计算。不但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还能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性能分析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火灾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新建和既有建筑在火灾发生时是否能够不倒塌是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任务,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我国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的主要型式,其抗火灾能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指标。大量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原设计的依据标准过低,加之耐久性及结构已有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如何评估建筑结构的抗火灾能力成了非常重要的课题,迫切需要发展一套方法来定量评估抗火灾能力,使得抗火灾能力不足的建筑结构能及早加固或拆除。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5.1.2条规定:结构可能遭遇火灾、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时,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但现行的国家标准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都是一些构造性的要求,是以“防”为目的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结构在遭受火灾作用时的力学性能如何评估,则还没有相应的条款进行指导。
相对而言,欧洲规范这方面则要成熟一些,已有了些指导性的内容。比如EN 1990:2002规定:结构的火灾设计分析应在EN 1991-1-2规定的火场基础上进行;应考虑结构在高温状态下的力学特性。除了应用表格数据或实验结果外,还应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子结构分析和杆件分析。结构构件在高温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应为非线性。结构分析模型可以是单个构件,也可以考虑在火灾时构件间的相互作用。
而EN 1991-1-2:2002则规定:结构的火灾设计分析应按下面的几个步骤进行:1、选择合适的设计火灾场景,2、确定相应的设计火灾,3、计算结构构件内部的温度分布,4、计算结构在火灾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另外还要考虑结构的火灾作用属于异常作用,常温下的荷载作用,若在火灾发生时还起作用,则必须同时考虑,不考虑由于燃烧引起的某些外部荷载值变小的情况,雪荷载不同时考虑,操作荷载引起的作用不必同时考虑,其他异常荷载作用不同时考虑,由于火灾引起的附加作用应同时考虑。
EN 1992-1-2:2004规定了混凝土在高温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性能参数的图表和计算公式,并提供了高级计算方法的原则性条款。该方法将进行一个结构处于火灾作用下的仿真分析,其它潜在的破坏模式不包括在该方法的范围内(比如剥落、受压钢筋的局部屈曲、剪力和粘接破坏和锚固件的破坏等),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截面,截面的温度分布可不考虑钢筋的影响,结构潮湿度的影响可忽略,该计算方法应考虑材料的力学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该计算方法应以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和假定为基础,由于温度上升及温差引起的应力应变应考虑,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应进行限制,应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单个构件、部分结构或整体结构的承载力计算应用塑性分析方法,直接暴露于火场的截面受压区,应校核处理混凝土的破裂或保护层的剥落情况。
上述都是指导性的原则性的内容,具体的计算方法要靠工程设计人员自己去把握处理,难度很大,也不具备普及性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其中结构的火灾效应可以不必去求得其内力再参与结构的内力组合,而可以通过把直接求得的温度应变与常规计算得到的应变相叠加的方式来处理,这样不但可以避免用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计算的难点,还可以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随温度变化的非线性特性,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
a)利用第一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高度值h和截面宽度b,高度值h单位为mm,宽度b为单位宽度;
b)利用第二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底部和顶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c1和c2
c)确定混凝土在常温下和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c、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和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d)确定普通钢筋在常温下和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s和强度标准值fyk
e)把截面高度h等分为XN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031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032
(2)获取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
获取该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和面积As1、顶部钢筋的直径d2和面积As2,进而得到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按下列公式计算:dc1=c1+d1/2,dc2=c2+d2/2
(3)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温度分布
利用温度传感装置,并根据热力学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温度分布值T0(i),i为沿截面厚度分布的积分点,然后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截面分段中点处的温度值T(k)(k=1,XN)、混凝土底部边缘的温度Tc1、顶部边缘的温度Tc2、底部钢筋的温度Ts1和顶部钢筋的温度Ts2
(4)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有效应变
根据热效应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有效应变值ε0(i),i为沿截面厚度分布的积分点,然后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T)、顶部应变εc2(T)及等分位置的应变εc(T),钢筋的底部应变εs1(T)和顶部应变εs2(T),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应变εi(T)(i=1,XN)。
(5)获取混凝土截面轴力设计值Nd和弯矩设计值Md
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
(6)计算混凝土截面各个位置在轴力Nd和弯矩Md作用下的应变
根据截面在常规工况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和步骤(2)确定的配筋方案,采用钢筋和混凝土常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F)和顶部应变εc2(F)、钢筋的底部应变εs1(F)和顶部应变εs2(F),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应变εi(F)(i=1,XN)。
(7)计算温度应变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
根据应变叠加的原则,把截面各个位置对应的由轴力Nd和弯矩Md产生的应变ε(F)与由温度效应产生的应变ε(T)进行叠加,得到该位置处总的应变εsum,并依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增加的温度效应应变ε(T)对应的新增应力,进而得到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其计算一般式如下:
εi_sum=εi(F)+εi(T)
εs1_sum=εs1(F)+εs1(T)
εs2_sum=εs2(F)+εs2(T)
Δσc(i)=fchi_sum,T(i))-fchi(F),T(i))
Δσs1=fshs1_sum,Ts1)-fshs1(F),Ts1)
Δσs2=fshs2_sum,Ts2)-fshs2(F),Ts2)
N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Δh + Δ s 1 A s 1 + Δ s 2 A s 2
M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 Δh · ( x ( i ) - 0.5 h ) + Δ s 1 A s 1 · ( d c 1 - 0.5 h ) + Δ s 2 A s 2 ( 0.5 h - d c 2 )
式中,εi_sum为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总应变,εs1_sum为底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为顶部钢筋总应变;fch()为高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fsh()为高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
(8)计算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根据内力叠加的原则,把常规荷载工况产生的轴力Nd和弯矩Md与温度效应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Nsum=Nd+NT,Msum=Md+MT
在这个总的轴力和弯矩作用下,截面会进行应力重分配。
(9)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和顶部总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
计算步骤需要先给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赋予初始值及取值范围:εc1=εc1(F)、εc1_sum=εc1c1(T)、εc1_sum_max=εsy(Ts1),εc1_sum_min=-εc0(Tc1)、εc2=εc2(F)、εc2_sum=εc2c2(T)、εc2_sum_max=εsy(Ts2)、εc2_sum_min=-εc0(Tc2),εc1、εc2为过程变量,εc1_sum_max、εc1_sum_min为截面底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c2_sum_max、εc2_sum_min为截面顶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sy为某温度下钢筋刚到达最大应力时对应的应变,εc0为某温度下混凝土到达最大压应力对应的应变。
(10)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
依据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平截面假设,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混凝土截面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值:
ϵ s 1 = d c 1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ϵ s 1 _ sum = ϵ s 1 + ϵ s 1 ( T )
ϵ s 2 = d c 2 ( ϵ c 1 - ϵ c 2 ) h + ϵ c 2 , ϵ s 2 _ sum = ϵ s 2 + ϵ s 2 ( T )
其中,εs1、εs2为底部和顶部钢筋应变的过程变量,T为计算点对应的温度。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总应变为:
ϵ i = x ( i ) ·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ϵ i _ sum = ϵ i + ϵ i ( T )
式中,i为从截面底部算起的分段段号。
(11)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
利用步骤(10)求得的钢筋和混凝土总应变,代入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依据采用的设计规范而定),得到各总应变对应的应力:底部钢筋的应力fs1(拉正压负),顶部钢筋的应力fs2(拉正压负)及混凝土的应力fc(i)。注:fc(i)为压力时是负值,为拉力时是正值,超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或设计值ft时为零。
(12)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sum=|Msum|+0.5·|Nsum|·h,Nsum=|Nsum|。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
Ms1=-Fs1·dc1
Fs2=fs2·As2
Ms2=Fs2·(dc2-h)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M t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M c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13)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12)计算得到的轴力与截面轴力设计值Nsu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4)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10)步重新计算。
(14)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12)计算得到的弯矩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su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5)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10)步重新计算。
(15)输出截面计算结果
通过前面的计算,得到了给定配筋方案的混凝土截面在设计内力Nd、Md与温度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计算值,输出计算结果。
d)轴力合力Nsum和弯矩合力Msum,计算轴力N和弯矩M;
e)混凝土底部总应变εc1_sum和顶部总应变εc2_sum,底部钢筋总应变εs1_sum和顶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
f)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和顶部应力σc2,底部钢筋应力fs1和顶部钢筋应力fs2
(16)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输出的计算结果要进行判别,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要求,表明截面在火灾作用下是安全的,计算过程结束;若不满足要求,则表明截面承载力不满足火灾作用下的性能要求,需调整配筋布置方案或截面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依据本发明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利用以下步骤实现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获取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温度分布;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有效应变;获取混凝土截面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计算混凝土截面各个位置在轴力和弯矩作用下的应变;计算温度应变产生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弯矩;计算总的轴力和弯矩;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和顶部总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在确定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中,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外罐截面配筋设计前,需事先确定下列基本信息,作为计算的基本参数。
f)利用第一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高度值h(单位为mm),截面宽度b(单位为mm);
g)利用第二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底部和顶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c1和c2
h)确定混凝土在常温下和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c、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和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i)确定普通钢筋在常温下和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s和强度标准值fyk
j)把截面高度h等分为XN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081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082
在获取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中,获取该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和面积As1、顶部钢筋的直径d2和面积As2。进而得到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按下列公式计算:dc1=c1+d1/2,dc2=c2+d2/2。
在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温度分布中,利用温度传感装置,并根据热力学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温度分布值T0(i),i为沿截面厚度分布的积分点,然后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截面分段中点处的温度值T(k)(k=1,XN)、混凝土底部边缘的温度Tc1、顶部边缘的温度Tc2、底部钢筋的温度Ts1和顶部钢筋的温度Ts2
在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有效应变中,根据热效应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有效应变值ε0(i),i为沿截面厚度分布的积分点,然后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T)、顶部应变εc2(T)及等分位置的应变εc(T),钢筋的底部应变εs1(T)和顶部应变εs2(T),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应变εi(T)(i=1,XN)。
在获取混凝土截面轴力设计值Nd和弯矩设计值Md中,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
在计算混凝土截面各个位置在轴力Nd和弯矩Md作用下的应变中,根据截面在常规工况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和步骤(2)确定的配筋方案,采用钢筋和混凝土常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F)和顶部应变εc2(F)、钢筋的底部应变εs1(F)和顶部应变εs2(F),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应变εi(F)(i=1,XN)。
在计算温度应变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中,根据应变叠加的原则,把截面各个位置对应的由轴力Nd和弯矩Md产生的应变ε(F)与由温度效应产生的应变ε(T)进行叠加,得到该位置处总的应变εsum,并依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增加的温度效应应变ε(T)对应的新增应力,进而得到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其计算一般式如下:
εi_sum=εi(F)+εi(T)
εs1_sum=εs1(F)+εs1(T)
εs2_sum=εs2(F)+εs2(T)
Δσc(i)=fchi_sum,T(i))-fchi(F),T(i))
Δσs1=fshs1_sum,Ts1)-fshs1(F),Ts1)
Δσs2=fshs2_sum,Ts2)-fshs2(F),Ts2)
N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Δh + Δ s 1 A s 1 + Δ s 2 A s 2
M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 Δh · ( x ( i ) - 0.5 h ) + Δ s 1 A s 1 · ( d c 1 - 0.5 h ) + Δ s 2 A s 2 ( 0.5 h - d c 2 )
式中,εi_sum为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总应变,εs1_sum为底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为顶部钢筋总应变;fch()为高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fsh()为高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
在计算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中,根据内力叠加的原则,把常规荷载工况产生的轴力Nd和弯矩Md与温度效应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Nsum=Nd+NT,Msum=Md+MT
在这个总的轴力和弯矩作用下,截面会进行应力重分配。
在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和顶部总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中,计算步骤需要先给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赋予初始值及取值范围:εc1=εc1(F)、εc1_sum=εc1c1(T)、εc1_sum_max=εsy(Ts1),εc1_sum_min=-εc0(Tc1)、εc2=εc2(F)、εc2_sum=εc2c2(T)、εc2_sum_max=εsy(Ts2)、εc2_sum_min=-εc0(Ts2),εc1、εc2为过程变量,εc1_sum_max、εc1_sum_min为截面底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c2_sum_max、εc2_sum_min为截面顶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sy为某温度下钢筋刚到达最大应力时对应的应变,εc0为某温度下混凝土到达最大压应力对应的应变。
在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中,依据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平截面假设,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混凝土截面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值:
ϵ s 1 = d c 1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εs1_sum=εs1s1(T)
ϵ s 2 = d c 2 ( ϵ c 1 - ϵ c 2 ) h + ϵ c 2 , εs2_sum=εs2s2(T)
其中,εs1、εs2为底部和顶部钢筋应变的过程变量,T为计算点对应的温度。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总应变为:
ϵ i = x ( i ) ·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εi_sum=εii(T)
式中,i为从截面底部算起的分段段号。
在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中,利用步骤(10)求得的钢筋和混凝土总应变,代入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依据采用的设计规范而定),得到各总应变对应的应力:底部钢筋的应力fs1(拉正压负),顶部钢筋的应力fs2(拉正压负)及混凝土的应力fc(i)。注:fc(i)为压力时是负值,为拉力时是正值,超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或设计值ft时为零。
在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中,当轴力Nsum>0,弯矩Msum>=0时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sum=Msum+0.5·Nsum·h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
Fs2=fs2·As2,Ms2=Fs2·(h-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当fc(i)>0时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当轴力Nsum>0,弯矩Msum<0时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顶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sum=|Msum|+0.5·Nsum·h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h-dc1)
Fs2=fs2·As2,Ms2=Fs2·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h - x ( i ) ) 当fc(i)>0时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h - x ( i ) )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当轴力Nsum=0,弯矩Msum>0时
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0.5h)
Fs2=fs2·As2,Ms2=Fs2·(0.5h-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x ( i ) - 0.5 h ) 当fc(i)>0时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x ( i ) - 0.5 h )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L=-Fs1-Fc,NR=Fs2+Ft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当轴力Nsum=0,弯矩Msum<0时
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0.5h-dc1)
Fs2=fs2·As2,Ms2=Fs2·(dc2-0.5h)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0.5 h - x ( i ) ) 当fc(i)>0时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0.5 h - x ( i ) )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截面中心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L=-Fs2-Fc,NR=Fs1+Ft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当轴力Nsum<0,弯矩Msum>=0时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顶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sum=Msum+0.5·|Nsum|·h,轴力转换为绝对值:Nsum=|Nsum|。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h)
Fs2=fs2·As2,Ms2=-Fs2·dc2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x ( i ) - h ) 当fc(i)>0时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x ( i ) - h )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顶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当轴力Nsum<0,弯矩Msum<0时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sum=|Msum|+0.5·|Nsum|·h,轴力转换为绝对值:Nsum=|Nsum|。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Ms1=-Fs1·dc1
Fs2=fs2·As2,Ms2=Fs2·(dc2-h)
式中,F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F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Ms1为底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s2为顶部钢筋的合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t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当fc(i)>0时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当fc(i)<0时
M c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当fc(i)<0时
式中,Ft为混凝土截面拉应力的合力,Fc为混凝土截面压应力的合力,Mt为混凝土截面的拉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Mc为混凝土截面的压力到底部边缘的弯矩。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在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中,把步骤(12)计算得到的轴力与截面轴力设计值Nsu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4)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10)步重新计算。
(17)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12)计算得到的弯矩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su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5)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10)步重新计算。
在输出截面计算结果中,通过前面的计算,得到了给定配筋方案的混凝土截面在设计内力Nd、Md与温度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计算值,输出计算结果。
g)轴力合力Nsum和弯矩合力Msum,计算轴力N和弯矩M;
h)混凝土底部总应变εc1_sum和顶部总应变εc2_sum,底部钢筋总应变εs1_sum和顶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
i)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和顶部应力σc2,底部钢筋应力fs1和顶部钢筋应力fs2
在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中,对输出的计算结果要进行判别,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要求,表明截面在火灾作用下是安全的,计算过程结束;若不满足要求,则表明截面承载力不满足火灾作用下的性能要求,需调整配筋布置方案或截面高度。
a)计算内力N和M是否和内力合力Nsum和Msum保持一致;
b)混凝土底部总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应小于等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变εc_max和大于等于混凝土极限压应变εc_min,即εc_min≤εc1_sum≤εc_max和εc_min≤εc2_sum≤εc_max
c)底部钢筋总应变εc1_sum和顶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应小于等于钢筋极限拉应变εs_max和大于等于钢筋极限压应变εs_min,即εs_min≤εs1_sum≤εs_max和εs_min≤εs2_sum≤εs_max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限值依据不同的设计规范有不同的取值要求,可根据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具体规范来确定其值。此外,轴力设计值Nd的符号为使截面受拉为正受压为负,弯矩设计值Md的符号为使截面顶部受拉底部受压为正和顶部受拉底部受压为负。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依据第一实施例的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的一个计算实例。
首先,确定混凝土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
a)截面高度值h=400mm,截面宽度b=1000mm;
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1=40mm、c2=50mm;
c)常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1条的规定采用、材料等级为C50,弹性模量Ec=34.5GPa、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64MPa、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32.4MPa;高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EN1992-1-2:2004《结构防火设计》的3.2.2条的规定采用;
d)普通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2.1条的规定采用,HRB400级钢筋的弹性模量Es=200GPa、强度标准值fyk=400MPa和强度设计值fy=360MPa;高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EN 1992-1-2:2004《结构防火设计》的3.2.3条的规定采用;
e)把截面高度h等分为400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181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182
获取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
根据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25mm和面积As1=4909mm2、顶部钢筋的直径d2=25mm和面积As2=4909mm2。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c1+d1/2=52.5mm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c2+d2/2=62.5mm;
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温度分布。
根据热力学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温度分布值T0(i),从截面底部到顶部依次为:T0(1)=-4.9℃、T0(2)=-4.2℃、T0(3)=-3.0℃、T0(4)=0℃、T0(5)=4.1℃、T0(6)=12.8℃、T0(7)=28.9℃、T0(8)=58.9℃、T0(9)=113.7℃、T0(10)=214.6℃、T0(11)=410.1℃。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截面分段中点处的温度值T(k)(k=1,XN)、混凝土底部边缘的温度Tc1=-4.9℃、顶部边缘的温度Tc2=410.1℃、底部钢筋的温度Ts1=-4.2℃和顶部钢筋的温度Ts2=189.3℃。
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有效应变。
根据热效应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有效应变值ε0(i),从截面底部到顶部依次为:ε0(1)=3.015E-04、ε0(2)=3.049E-04、ε0(3)=3.026E-04、ε0(4)=2.895E-04、ε0(5)=2.602E-04、ε0(6)=1.914E-04、ε0(7)=4.187E-05、ε0(8)=-2.497E-04、ε0(9)=-7.883E-04、ε0(10)=-1.823E-03、ε0(11)=-4.949E-03。
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混凝土底部边缘的有效应变εc1(T)=3.015E-04、顶部边缘的有效应变εc2(T)=-4.949E-03、底部钢筋的有效应变εs1(T)=3.04E-04、顶部钢筋的有效应变εs2(T)=-1.24E-03和截面分段中点处的有效应 ϵ i ( T ) = x ( i ) · [ ϵ c 2 ( T ) - ϵ c 1 ( T ) ] h + ϵ c 1 ( T ) .
获取混凝土截面计算内力。
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U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871kN、弯矩设计值Md=-4.86kN.m。
计算混凝土截面各个位置在轴力Nd和弯矩Md作用下的应变。
根据截面在常规工况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和步骤(2)确定的配筋方案,计算得到:εc1(F)=-6.03E-05、εc2(F)=-1.62E-04、εs1(F)=-7.37E-05、εs2(F)=-1.46E-04和
ϵ i ( F ) = x ( i ) · [ ϵ c 2 ( F ) - ϵ c 1 ( F ) ] h + ϵ c 1 ( F ) .
计算温度应变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
根据应变叠加的原则,得到截面各个位置处总的应变εsum,并依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
εi_sum=εi(F)+εi(T)
εc1_sum=εc1(F)+εc1(T)=(-6.03E-05)+(3.02E-04)=2.41E-04
εc2_sum=εc2(F)+εc2(T)=(-1.62E-04)+(-4.95E-03)=-5.11E-03
εs1_sum=εs1(F)+εs1(T)=(-7.37E-05)+(3.04E-04)=2.31E-04
εs2_sum=εs2(F)+εs2(T)=(-1.46E-04)+(-1.24E-03)=-1.39E-03
Δσc(i)=fchi_sum,T(i))-fchi(F),T(i))
Δσs1=fshs1_sum,Ts1)-fshs1(F),Ts1)=46.2+14.74=60.94MPa
Δσs2=fshs2_sum,Ts2)-fshs2(F),Ts2)=-252.65+26.62=-226.03MPa
N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Δh + Δ s 1 A s 1 + Δ s 2 A s 2 = - 1047128 + 60.94 x 4909 - 226.03 x 4909 = - 1
857.6 kN
M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 Δh · ( x ( i ) - 0.5 h ) + Δ s 1 A s 1 · ( d c 1 - 0.5 h ) + Δ s 2 A s 2 ( 0.5 h - d c 2 ) = - 2.488 E
+ 08 + 60.94 x 4909 x ( 52.5 - 200 ) - 226.03 x 4909 x ( 200 - 62.5 ) = - 445.5 kN . m
计算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根据内力叠加的原则,把常规荷载工况产生的轴力Nd和弯矩Md与温度效应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Nsum=Nd+NT=-871-1857.6=-2728.6kN
Msum=Md+MT=-4.86-445.5=-450.4kN.m
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应变和顶部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
εc1=εc1(F),εc1_sum=εc1c1(T),εc1_sum_max=εsy(Ts1)=0.02,
εc1_sum_min=-εc0(Tc1)=-0.0033
εc2=εc2(F),εc2_sum=εc2c2(T),εc2_sum_max=0.02,
εc2_sum_min=-εc0(Tc2)=-0.0105
经迭代试算得,εc1_sum=2.41E-04,εc2_sum=-5.11E-03。
εc1=εc1_sumc1(T)=(2.41E-04)-(3.02E-04)=-6.03E-05
εc2=εc2_sumc2(T)=(-5.11E-03)-(-4.95E-03)=-1.62E-04
Figure BDA0000132882590000211
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
依据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平截面假设,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混凝土截面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值:
ϵ s 1 = d c 1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52.5 ( - 1.62 + 0.603 ) E - 04 / 400 - 0.603 E - 04 = - 7.37 E - 05
εs1_sum=εs1s1(T)=(-7.37E-05)+(3.04E-04)=2.31E-04
ϵ s 2 = d c 2 ( ϵ c 1 - ϵ c 2 ) h + ϵ c 2 = 62.5 ( - 0.603 + 1.62 ) E - 04 / 400 - 1.62 E - 04 = - 1.46 E - 04
εs2_sum=εs2s2(T)=(-1.46E-04)+(-1.24E-03)=-1.39E-03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总应变为:
ϵ i = x ( i ) ·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x ( i ) ( - 1.62 + 0.603 ) E - 04 / 400 - 0.603 E - 04
εi_sum=εii(T)=x(i)(-1.62+0.603-4.95-3.02)E-04/400-0.603E-04+3.02E-04
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
ϵ c 1 _ sum = 2.41 E - 04 > f tk E c = 2.64 34.5 × 10 3 = 1.65 E 10 - 05 , 混凝土开裂,所以σc1=0εc2_sum=-5.11E-03,混凝土受压,代入混凝土高温应力-应变关系函数,得σc2=-16.43MPa
εs1_sum=2.31E-04,代入钢筋高温应力-应变关系函数,得
fs1=46.12MPa
εs2_sum=-1.39E-03,代入钢筋高温应力-应变关系函数,fs2=-252.65MPa
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
Msum=|Msum|+0.5·|Nsum|·h=450.4+0.5x2728.6x0.4=995.7kN.m,Nsum=|Nsum|。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46.12x4909=226.4kN
Ms1=-Fs1·dc1=-226.4x 52.5/1000=-11.9kN.m
Fs2=fs2·As2=-252.65x4909=-1240.3kN
Ms2=Fs2·(dc2-h)=-1240.3x(62.5-400)/1000=418.6kN.m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25.09 kN
M t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 - 5.2 kN . m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 1740 kN
M c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 594.8 kN . m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226.4+1240.3-25.09+1740=2728.8kN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11.9+418.6-5.2+594.8=996.3kN.m
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设定tol_N=0.001, R = N N sum = 2728.8 / 2728.6 = 1.0
1-tol_N≤R≤1+tol_N,轴力计算收敛,进行第(14)步。
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设定tol_M=0.001, R = M M sum = 996 . 3 / 995.7 = 1.0006
1-tol_M≤R≤1+tol_M,弯矩计算收敛,进行第(18)步。
输出截面计算结果并判别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a)总内力Nsum=2728.6kN、Msum=995.7kN.m,计算内力N=2728.8kN、M=996.3kN.m,可见计算结果是收敛的;
b)混凝土底部总应变εc1_sum=2.41E-04<εc_max=0.01,满足要求;
混凝土顶部总应变εc2_sum=-5.11E-03>εc_min=-1.05E-02,满足要求;
底部钢筋总应变εs1_sum=2.31E-04<εs_max=0.01,满足要求;
顶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1.39E-03>εs_min=-1.05E-02,满足要求;
c)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0
混凝土顶部应力σc2=-16.43MPa
底部钢筋应力fs1=46.12MPa
顶部钢筋应力fs2=-252.65MPa
结论
对该火灾作用下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表明,截面设计在外力荷载和火灾的同时作用下满足设计要求。
另外,本发明的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在江苏LNG项目、大连LNG项目、唐山LNG项目等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实施和应用。
尽管参照优选实施例已经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试图不局限于被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如预期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相反,本发明将包括落入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全部实施例。

Claims (2)

1.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确定混凝土截面配筋设计的基本信息:
a)利用第一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高度值h和截面宽度b,高度值h单位为mm,宽度b为mm;
b)利用第二长度测量装置确定截面底部和顶部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c1和c2
c)确定混凝土在常温下和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c、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和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d)确定普通钢筋在常温下和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材料等级及其相应的弹性模量Es和强度标准值fyk
e)把截面高度h等分为XN等分,每等分的长度为:
Figure FDA0000132882580000011
每个等分段的中心点到截面底部的距离为:
Figure FDA0000132882580000012
(2)获取混凝土截面的钢筋布置方案
获取该计算截面纵向钢筋的布置方案,得到截面宽度范围内底部钢筋的直径d1和面积As1、顶部钢筋的直径d2和面积As2,进而得到截面底部钢筋中心到截面底边的距离dc1和截面顶部钢筋中心到截面顶边的距离dc2,按下列公式计算:dc1=c1+d1/2,dc2=c2+d2/2;
(3)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温度分布
利用温度传感装置,并根据热力学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温度分布值T0(i),i为沿截面厚度分布的积分点,然后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截面分段中点处的温度值T(k)(k=1,XN)、混凝土底部边缘的温度Tc1、顶部边缘的温度Tc2、底部钢筋的温度Ts1和顶部钢筋的温度Ts2
(4)获取混凝土截面在火灾作用下的有效应变
根据热效应分析得到截面积分点处的有效应变值ε0(i),i为沿截面厚度分布的积分点,然后根据线性插值的原则求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T)、顶部应变εc2(T)及等分位置的应变εc(T),钢筋的底部应变εs1(T)和顶部应变εs2(T),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应变εi(T)(i=1,XN);
(5)获取混凝土截面轴力设计值Nd和弯矩设计值Md
根据极限承载力状态(ULS)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的荷载组合规则计算得到该截面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
(6)计算混凝土截面各个位置在轴力Nd和弯矩Md作用下的应变
根据截面在常规工况作用下的轴力设计值Nd、弯矩设计值Md和步骤(2)确定的配筋方案,采用钢筋和混凝土常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F)和顶部应变εc2(F)、钢筋的底部应变εs1(F)和顶部应变εs2(F),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应变εi(F)(i=1,XN);
(7)计算温度应变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
根据应变叠加的原则,把截面各个位置对应的由轴力Nd和弯矩Md产生的应变ε(F)与由温度效应产生的应变ε(T)进行叠加,得到该位置处总的应变εsum,并依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增加的温度效应应变ε(T)对应的新增应力,进而得到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其计算一般式如下:
εi_sum=εi(F)+εi(T)
εs1_sum=εs1(F)+εs1(T)
εs2_sum=εs2(F)+εs2(T)
Δσc(i)=fchi_sum,T(i))-fchi(F),T(i))
Δσs1=fshs1_sum,Ts1)-fshs1(F),Ts1)
Δσs2=fshs2_sum,Ts2)-fshs2(F),Ts2)
N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Δh + Δ s 1 A s 1 + Δ s 2 A s 2
M T = Σ i = 1 XN Δσ c ( i ) · Δh · ( x ( i ) - 0.5 h ) + Δ s 1 A s 1 · ( d c 1 - 0.5 h ) + Δ s 2 A s 2 ( 0.5 h - d c 2 )
式中,εi_sum为混凝土的等分段中点总应变,εs1-sum为底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为顶部钢筋总应变;fch()为高温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fsh()为高温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
(8)计算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根据内力叠加的原则,把常规荷载工况产生的轴力Nd和弯矩Md与温度效应产生的附加轴力NT和附加弯矩MT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总的轴力Nsum和弯矩Msum
Nsum=Nd+NT,Msum=Md+MT
在这个总的轴力和弯矩作用下,截面会进行应力重分配;
(9)给混凝土截面底部和顶部总应变赋初始值和限制值;
先给混凝土截面的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赋予初始值及取值范围:εc1=εc1(F)、εc1_sum=εc1c1(T)、εc1_sum_max=εsy(Ts1),εc1_sum_min=-εc0(Tc1)、εc2=εc2(F)、εc2_sum=εc2c2(T)、εc2_sum_max=εsy(Ts2)、εc2_sum_min=-εc0(Tc2),εc1、εc2为过程变量,εc1_sum_max、εc1_sum_min为截面底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c2_sum_max、εc2_sum_min为截面顶部边缘应变取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εsy为某温度下钢筋刚到达最大应力时对应的应变,εc0为某温度下混凝土到达最大压应力对应的应变;
(10)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
依据混凝土截面的应变平截面假设,由截面底部应变εc1和顶部应变εc2可得到钢筋的应变及混凝土截面分段中心点处的总应变值:
ϵ s 1 = d c 1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εs1-sum=εs1s1(T)
ϵ s 2 = d c 2 ( ϵ c 1 - ϵ c 2 ) h + ϵ c 2 , εs2_sum=εs2s2(T)
其中,εs1、εs2为底部和顶部钢筋应变的过程变量,T为计算点对应的温度;
混凝土截面每个等分段中心点的总应变为:
ϵ i = x ( i ) · ( ϵ c 2 - ϵ c 1 ) h + ϵ c 1 , εi_sum=εii(T)
式中,i为从截面底部算起的分段段号;
(11)计算钢筋和混凝土分段中心点处的应力
利用步骤(10)求得的钢筋和混凝土总应变,代入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应力-应变关系公式,依据采用的设计规范而定),得到各总应变对应的应力:底部钢筋的应力fs1(拉正压负),顶部钢筋的应力fs2(拉正压负)及混凝土的应力fc(i);注:fc(i)为压力时是负值,为拉力时是正值,超过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或设计值ft时为零;
(12)计算钢筋和混凝土的合力
将以截面中心为计算点弯矩设计值Msum转化为以截面底部边缘为计算点的弯矩设计值:Msum=|Msum|+0.5·|Nsum|·h,Nsum=|Nsum|;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普通钢筋的应力值,得到钢筋的合力和弯矩:
Fs1=fs1·As1
Ms1=-Fs1·dc1
Fs2=fs2·As2
Ms2=Fs2·(dc2-h)
根据步骤(10)得到的混凝土的应力值,得到混凝土截面的合力和弯矩:
F t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M t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F c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M c = - Σ i = 1 XN f c ( i ) · b · Δh · x ( i )
计算截面的轴力的合力为:
N=-Fs1-Fs2-Ft-Fc
计算截面的弯矩的合力为:
M=Ms1+Ms2+Mt+Mc
(13)对轴力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12)计算得到的轴力与截面轴力设计值Nsu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4)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sum,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10)步重新计算;
(14)对弯矩计算结果的收敛性判别;
把步骤(12)计算得到的弯矩与截面弯矩设计值Msum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满足计算精度要求,若满足,则进行第(15)步,若不满足,则调整截面底部应变εc1_sum和顶部应变εc2_sum,作为新的应变已知量返回第(10)步重新计算;
(15)输出截面计算结果
通过前面的计算,得到了给定配筋方案的混凝土截面在设计内力Nd、Md与温度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应力应变计算值,输出计算结果;
a)轴力合力Nsum和弯矩合力Msum,计算轴力N和弯矩M;
b)混凝土底部总应变εc1_sum和顶部总应变εc2_sum,底部钢筋总应变εs1_sum和顶部钢筋总应变εs2_sum
c)混凝土底部应力σc1和顶部应力σc2,底部钢筋应力fs1和顶部钢筋应力fs2
(16)判别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对输出的计算结果要进行判别,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要求,表明截面在火灾作用下是安全的,计算过程结束;若不满足要求,则表明截面承载力不满足火灾作用下的性能要求,需调整配筋布置方案或截面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在步骤(5)中,轴力设计值Nd的符号为使截面受拉为正受压为负,弯矩设计值Md的符号为使截面顶部受拉底部受压为正和顶部受拉底部受压为负。
CN201210019242.6A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Active CN102590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242.6A CN102590484B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9242.6A CN102590484B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0484A true CN102590484A (zh) 2012-07-18
CN102590484B CN102590484B (zh) 2014-07-30

Family

ID=4647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9242.6A Active CN102590484B (zh) 2012-01-20 2012-01-20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04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3360A (zh) * 2016-10-26 2017-03-15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剪设计配筋计算方法
CN109632524A (zh) * 2019-01-02 2019-04-16 上海诚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安全性能分析测试方法
CN109946356A (zh) * 2019-04-19 2019-06-2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高温、火灾后混凝土损伤定量评价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9930A (ja) * 2005-12-20 2007-07-05 East Japan Railway Co コンクリート部材等の接合用重ね継手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CN101173566A (zh) * 2007-11-29 2008-05-07 上海交通大学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部锚固区配筋构筑方法
CN100523402C (zh) * 2007-02-06 2009-08-05 同济大学 大跨预应力梁采用有粘结与无粘结混合配筋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69930A (ja) * 2005-12-20 2007-07-05 East Japan Railway Co コンクリート部材等の接合用重ね継手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CN100523402C (zh) * 2007-02-06 2009-08-05 同济大学 大跨预应力梁采用有粘结与无粘结混合配筋设计方法
CN101173566A (zh) * 2007-11-29 2008-05-07 上海交通大学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部锚固区配筋构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永乾等: "高强混凝土墙耐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3360A (zh) * 2016-10-26 2017-03-15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剪设计配筋计算方法
CN106503360B (zh) * 2016-10-26 2020-02-04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抗剪设计配筋计算方法
CN109632524A (zh) * 2019-01-02 2019-04-16 上海诚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安全性能分析测试方法
CN109632524B (zh) * 2019-01-02 2021-02-12 上海诚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安全性能分析测试方法
CN109946356A (zh) * 2019-04-19 2019-06-2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高温、火灾后混凝土损伤定量评价方法
CN109946356B (zh) * 2019-04-19 2021-01-05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高温、火灾后混凝土损伤定量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0484B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hmoud Fracture strength for a high strength steel bridge cable wire with a surface crack
Meggiolaro et al.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equations for branched crack growth
CN102590484A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作用下的性能分析方法
CN110059440A (zh) 一种起重机疲劳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WO2024046430A1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定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5260536A (zh) 焊趾处热点应力的计算方法
CN112632667A (zh)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
CN102661071B (zh) 一种全容式低温储罐预应力混凝土的实用配筋确定方法
CN102636634B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温度效应确定方法
Arrayago et al. Constitutive equations for stainless steels: experimental tests and new proposal
Jeon et al. Improvement of impact-resistance of a nuclear containment building using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US20220317004A1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material fatigue
CN104462804B (zh) 一种pccp管道几何特征值的快速确定方法
CN108732034B (zh) 弹性瞬态蠕变条件下含残余应力的蠕变孕育期预测方法
Panfilov et al. The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deflections of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based on nonlinear deformation model)
CN108733861B (zh) 塑性条件下含残余应力的蠕变孕育期预测方法
Sanjarovsky et al. Creep of concrete and its instantaneous nonlinearity of deformation in the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CN108732029B (zh) 弹性条件下含残余应力的蠕变孕育期预测方法
Tripathi et al. Comparison of Stress Between Winkler-Bach Theory and Ansys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Crane Hook with A Trapezoidal Cross-Section
Seo et al. Aircraft impact analysi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tainment building
Bossio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effects on RC members degradation
Sun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reep crack growth for compact tension and thumbnail crack specimens
Dinis et al. Towards a more rational DSM design approach for angle columns
Nalina et al. Stress reduction factors for brick masonry using the classical secant formula
Nikolakopoulos et al. Progressive failure of ductile materials: Description via a three-dimensional coupled CZM-XFEM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wo road 100012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1.

Patentee after: China Glob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cherry Garden Street No. 7

Patentee before: China Huanqiu Engineering C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8

Address after: 100120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six laying Kang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atentee after: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wo road 100012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o. 1.

Patentee before: CHINA HUANQIU CONTRACTING &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