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9183B -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9183B
CN102569183B CN201210053684.2A CN201210053684A CN102569183B CN 102569183 B CN102569183 B CN 102569183B CN 201210053684 A CN201210053684 A CN 201210053684A CN 102569183 B CN102569183 B CN 102569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aphene
catalytic layer
substrate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36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9183A (zh
Inventor
朱韫晖
方孺牛
马盛林
孙新
陈兢
缪旻
金玉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536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9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9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9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91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01.在基片上制作垂直孔;S102.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催化层,所述催化层覆盖所述垂直孔的内表面;S103.在所述催化层上制作石墨烯层;S104.重复制作催化层和石墨烯层,直到获得所需的导电效果;S105.对垂直孔进行填充,直到获得对垂直孔所需的填充效果。通过本发明可以提高垂直互连结构的电信号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及微传感器制作技术领域,涉及芯片间垂直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芯片间的垂直互连是一种三维芯片集成技术。有别于传统封装技术,它可以提供垂直方向的电学信号互连,降低互连寄生参数,提高系统工作速度,降低系统功耗。芯片间垂直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在芯片上制作通孔、在通孔中淀积绝缘层以及通孔填充等工艺。填充通孔的导电材料一般是金属,比如铜或钨,也可以是掺杂多晶硅等材料。
金属铜填充通孔是最为普遍的做法,如美国专利US7498258中所揭露的,利用电镀铜工艺,可以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通孔填充。但金属铜与硅衬底的热膨胀系数失配较大,存在可靠性问题,另外,铜填充垂直互连间的电感、电容耦合以及与硅衬底的耦合较大,对高频电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石墨烯由于其特有的弹道输运机制,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适合于用作芯片上的互连导电材料。如美国专利申请US20110101528中所揭露的,利用石墨烯制作芯片上的水平互连,而垂直互连仍采用传统的金属铜、钨或铝等材料。这样虽然水平方向的互连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但相对低电导率的垂直互连仍降低了整体电学性能,而且在水平石墨烯互连与垂直金属互连的连接处会产生信号反射,对高频电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可以提高垂直互连结构的电信号传输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01.在基片上制作垂直孔;
S102.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催化层,所述催化层覆盖所述垂直孔的内表面;
S103.在所述催化层上制作石墨烯层;
S104.重复制作催化层和石墨烯层,直到获得所需的导电效果;
S105.对垂直孔进行填充,直到获得对垂直孔所需的填充效果。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02制作催化层之前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绝缘层。
优选地,每次制作催化层和石墨烯层前还制作一层绝缘层。
优选地,每次重复制作若干层催化层和石墨烯层前还制作一层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垂直孔为通孔或盲孔。
优选地,所述垂直孔为盲孔;所述步骤S105后还包括S106:对基片从盲孔不通的表面开始减薄至暴露出填充材料,并在该表面制作绝缘层和互连。
优选地,所述基片为不限于硅或锗的单质半导体材料,或砷化镓、磷化铟或氮化镓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或钛、钼、镍、铬、钨或铜的金属材料或其合金,或玻璃或石英的绝缘材料。
优选地,所述基片为裸片,或在基片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有制作完成有半导体器件、多层电学互连层或者微传感器结构,或设有焊盘或钝化层;所述基片也可以是上述一种或几种基片键合而成的。
优选地,在制作催化层之前先制作一层阻挡层,在制作阻挡层之前先制作一层粘附层。
优选地,制作出的石墨烯层只包含一层碳原子或包含多层碳原子。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制作的基片,采用晶圆到晶圆(Wafer to Wafer)、芯片到晶圆(Chip to Wafer)或芯片到芯片(Chip to Chip)的方式进行堆叠,形成基于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的三维集成结构,可以提高垂直互连结构的电信号传输性能。
1、石墨烯由于其特有的弹道疏运机制,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电子迁移率以及电子饱和速率,有利于提高电信号传输性能,特别有利于高频高速电信号的传输;2、单层石墨烯可以承载非常高的电流密度,多层石墨烯结构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总体电流承载能力,有利于提高垂直互连结构的功率承载;3、石墨烯具有非常高的热导率,多层石墨烯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导热能力,有利于提高芯片整体的热传导能力,芯片散热效果好;4、石墨烯具有无电迁移问题的特点,可以在大电流密度下长时间工作,有利于提高垂直互连结构的电学可靠性;5、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不会发生表面氧化反应,而且致密的石墨烯可以阻止大多数化学物质的渗透,有利于提高垂直互连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6、通过在多层石墨烯间制作绝缘层,提供了一种多通道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可以在一个垂直孔中传导多路电信号,有利于提高垂直电信号传输通路密度;7、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可以和多层水平石墨烯互连结构同时制作,实现全石墨烯互连,在水平互连与垂直互连连接处没有材料转变或界面,特别有利于高频高速电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1a是实施例1中在基片上制作通孔的示意图;
图1b是实施例1中在基片上制作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1c是实施例1中在绝缘层上制作催化层的示意图;
图1d是实施例1中在催化层上制作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1e是实施例1中在石墨烯上接着制作催化层的示意图;
图1f是实施例1中在催化层上接着制作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1g是实施例1中接着制作多层催化层和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1h是实施例1中在对通孔进行填充的示意图;
图2a是实施例2中在石墨烯上接着制作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2b是实施例2中在绝缘层上接着制作催化层的示意图;
图2c是实施例2中在催化层上截至制作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2d是实施例2中接着制作多层绝缘层、催化层和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2e是实施例2中在对通孔进行填充的示意图;
图3a是实施例3中在石墨烯上接着制作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3b是实施例3中在绝缘层上接着制作多层催化层和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3c是实施例3中在对通孔进行填充的示意图;
图4a是实施例4中在基片上制作盲孔的示意图;
图4b是实施例4中在基片上制作绝缘层的示意图;
图4c是实施例4中在绝缘层上制作催化层的示意图;
图4d是实施例4中在催化层上制作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4e是实施例4中在石墨烯上接着制作催化层的示意图;
图4f是实施例4中在催化层上接着制作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4g是实施例4中接着制作多层催化层和石墨烯的示意图;
图4h是实施例4中在对盲孔进行填充的示意图;
图4i是实施例4中对基片正面进行平坦化并制作水平互连的示意图;
图4j是实施例4中对基片背面进行减薄和抛光,并制作绝缘层和水平互连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01.在基片上制作垂直孔;S102.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催化层,所述催化层覆盖所述垂直孔的内表面;S103.在所述催化层上制作石墨烯层;S104.重复制作催化层和石墨烯层,直到获得所需的导电效果;S105.对垂直孔进行填充,直到获得对垂直孔所需的填充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02制作催化层之前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绝缘层。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次制作催化层和石墨烯层前都制作一层绝缘层。
在又一实施例中,每次重复制作若干层催化层和石墨烯层前还制作一层绝缘层。
在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5后还包括S106:对基片从盲孔不通的表面开始减薄至暴露出填充材料,并在该表面制作绝缘层和互连。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垂直孔为通孔或盲孔。
实施例1:
1)首先,如图1a所示,提供一基片110,制作通孔120。基片可以是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单质半导体,或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钛、钼、镍、铬、钨、铜等或其合金;还可以是玻璃或石英等绝缘材料。基片一般是圆形,有为了区分或对准晶相而制作的缺口或对准边,基片直径常用的有50毫米、1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450毫米等。基片可以是标准厚度的,从400微米到1000微米不等,也可以是经过减薄的,厚度从10微米到400微米不等。基片110有第一基片表面111和第二基片表面112,第一基片表面111和/或第二基片表面112上可以有制作完成的半导体器件、多层电学互连层或者微传感器结构。第一基片表面111和/或第二基片表面112上还可以有焊盘或钝化层。基片110包含一个及以上的通孔120,通孔120的直径从1微米到1000微米不等,其横截面一般是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其它形状;其纵剖面可以是上下一样宽的矩形、上面大下面小或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或其它形状;通孔120的深度不小于其直径,一般为其直径的1倍到50倍。通孔120可以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或湿法腐蚀等方法制作。通孔120的侧壁121可以是粗糙的或有波纹的,不一定是如图所示光滑的表面。
2)接着,如图1b所示,在第一基片表面111、第二基片表面112以及通孔侧壁121上制作绝缘层210(此步骤为优选的)。绝缘层210可以采用干氧热氧化、湿氧热氧化、氢氧合成热氧化、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无机物例如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有机物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或光刻胶,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混合物或复合绝缘层。对绝缘层21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或湿法腐蚀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氢氟酸HF、磷酸H3PO4、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醋酸CH3COOH、双氧水H2O2、氢氧化钾KOH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3)接着,如图1c所示,在绝缘层210上制作催化层310。催化层3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Co、Ni、Fe、Cu、R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1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N、TiN、RuN、WN、Ta、Ti、Ru、W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10还可以包含一层粘附层,图中没有画出。粘附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Ti、Ru、Pt、Cr、A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对催化层31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1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4)接着,如图1d所示,在催化层310上制作石墨烯410。石墨烯4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静电沉积、激光沉积、衬底转移、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使用的材料包括石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气O2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石墨烯410的制作步骤还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1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1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1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5)接着,如图1e所示,在石墨烯410上制作催化层320。催化层32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相同。催化层32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和一层粘附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和粘附层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包含的阻挡层和粘附层相同。对催化层3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催化层3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6)接着,如图1f所示,在催化层320上制作石墨烯420。石墨烯420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石墨烯410相同,石墨烯420的制作步骤同样也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2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石墨烯4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7)接着,如图1g所示,在石墨烯420上制作催化层330,在催化层330上制作石墨烯430,在石墨烯430上制作催化层340,在催化层340上制作石墨烯440。催化层330和34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相同。催化层330和34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和一层粘附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和粘附层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包含的阻挡层和粘附层相同。对催化层330和3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催化层3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石墨烯410相同,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步骤同样也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30和44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30和4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石墨烯4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8)接着,如图1h所示,在通孔中填充材料510。填充材料510可以是导电或不导电的有机物填充,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光刻胶或导电胶等,也可以采用金属,如Cu、Ag、W、Ti等材料。填充材料5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或电镀等方法制作。还可以包含一步化学机械抛光(CMP)将多于的填充材料去除。
9)接着可以进行垂直互连的三维集成技术的其它工艺步骤,包括钝化层(passivation)制作、重布线层(RDL)制作、焊盘(PAD)制作、微凸点(micro-bump)制作、划片、三维堆叠(stacking)等步骤中的一步或若干步骤的任何顺序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硅通孔互连三维集成技术的制作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1)根据实施例1的步骤1)至步骤4),在基片上制作通孔,并依次制作绝缘层、催化层和石墨烯。接着,如图2a所示,在石墨烯410上制作绝缘层220。绝缘层220可以采用干氧热氧化、湿氧热氧化、氢氧合成热氧化、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无机物例如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有机物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或光刻胶,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混合物或复合绝缘层。对绝缘层2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或湿法腐蚀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氢氟酸HF、磷酸H3PO4、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醋酸CH3COOH、双氧水H2O2、氢氧化钾KOH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2)接着,如图2b所示,在绝缘层220上制作催化层320。催化层32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Co、Ni、Fe、Cu、R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2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N、TiN、RuN、WN、Ta、Ti、Ru、W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20还可以包含一层粘附层,图中没有画出。粘附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Ti、Ru、Pt、Cr、A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对催化层3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3)接着,如图2c所示,在催化层320上制作石墨烯420。石墨烯42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静电沉积、激光沉积、衬底转移、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使用的材料包括石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气O2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石墨烯420的制作步骤还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2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4)接着,如图2d所示,在石墨烯420上制作绝缘层230,在绝缘层230上制作催化层330,在催化层330上制作石墨烯430,在石墨烯430上制作绝缘层240,在绝缘层240上制作催化层340,在催化层340上制作石墨烯440。绝缘层230和24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绝缘层220相同。对绝缘层230和2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绝缘层22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催化层330和34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20相同。催化层330和34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和一层粘附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和粘附层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20包含的阻挡层和粘附层相同。对催化层330和3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催化层32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石墨烯420相同,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步骤同样也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30和44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30和4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石墨烯42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5)接着,如图2e所示,在通孔中填充材料510。填充材料510可以是导电或不导电的有机物填充,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光刻胶或导电胶等,也可以采用金属,如Cu、Ag、W、Ti等材料。填充材料5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或电镀等方法制作。还可以包含一步化学机械抛光(CMP)将多于的填充材料去除。
6)接着可以进行垂直互连的三维集成技术的其它工艺步骤,包括钝化层(passivation)制作、重布线层(RDL)制作、焊盘(PAD)制作、微凸点(micro-bump)制作、划片、三维堆叠(stacking)等步骤中的一步或若干步骤的任何顺序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硅通孔互连三维集成技术的制作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1)根据实施例1的步骤1)至步骤6),在基片上制作通孔,并依次制作绝缘层、催化层、石墨烯、催化层和石墨烯。接着,如图3a所示,在石墨烯420上制作绝缘层250。绝缘层250可以采用干氧热氧化、湿氧热氧化、氢氧合成热氧化、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无机物例如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有机物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或光刻胶,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混合物或复合绝缘层。对绝缘层25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或湿法腐蚀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氢氟酸HF、磷酸H3PO4、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醋酸CH3COOH、双氧水H2O2、氢氧化钾KOH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2)接着,如图3b所示,在绝缘层250上制作催化层330,在催化层330上制作石墨烯430,在石墨烯430上制作催化层340,在催化层340上制作石墨烯440。催化层330和34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Co、Ni、Fe、Cu、R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30和34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N、TiN、RuN、WN、Ta、Ti、Ru、W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30和340还可以包含一层粘附层,图中没有画出。粘附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Ti、Ru、Pt、Cr、A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对催化层330和3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石墨烯430和44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静电沉积、激光沉积、衬底转移、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使用的材料包括石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气O2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步骤还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30和44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30和4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3)接着,如图3c所示,在通孔中填充材料510。填充材料510可以是导电或不导电的有机物填充,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光刻胶或导电胶等,也可以采用金属,如Cu、Ag、W、Ti等材料。填充材料5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或电镀等方法制作。还可以包含一步化学机械抛光(CMP)将多于的填充材料去除。
4)接着可以进行垂直互连的三维集成技术的其它工艺步骤,包括钝化层(passivation)制作、重布线层(RDL)制作、焊盘(PAD)制作、微凸点(micro-bump)制作、划片、三维堆叠(stacking)等步骤中的一步或若干步骤的任何顺序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硅通孔互连三维集成技术的制作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1)首先,如图4a所示,提供一基片110,制作盲孔130。基片可以是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单质半导体,或砷化镓、磷化铟、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钛、钼、镍、铬、钨、铜等或其合金;还可以是玻璃或石英等绝缘材料。基片一般是圆形,有为了区分或对准晶相而制作的缺口或对准边,基片直径常用的有50毫米、1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450毫米等。基片可以是标准厚度的,从400微米到1000微米不等,也可以是经过减薄的,厚度从10微米到400微米不等。基片110有第一基片表面111和第二基片表面112,第一基片表面111和/或第二基片表面112上可以有制作完成的半导体器件、多层电学互连层或者微传感器结构。第一基片表面111和/或第二基片表面112上还可以有焊盘或钝化层。基片110包含一个及以上的通孔130,通孔130的直径从1微米到1000微米不等,其横截面一般是圆形或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其它形状;其纵剖面可以是上下一样宽的矩形、上面大下面小或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或其它形状;盲孔130的深度不小于其直径,一般为其直径的1倍到50倍。盲孔130可以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或湿法腐蚀等方法制作。盲孔130的侧壁131可以是粗糙的或有波纹的,不一定是如图所示光滑的表面。盲孔130的底部132可以包含在基片内部(如图2a所示),也可以是在第二基片表面112上制作的多层电学互连的互连线或焊盘(PAD)。
2)接着,如图4b所示,在第一基片表面111以及盲孔侧壁131和底部132上制作绝缘层210。绝缘层210可以采用干氧热氧化、湿氧热氧化、氢氧合成热氧化、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无机物或有机物,其中:无机物例如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氧化铝Al2O3,有机物例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或光刻胶,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混合物或复合绝缘层。对绝缘层21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或湿法腐蚀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氢氟酸HF、磷酸H3PO4、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醋酸CH3COOH、双氧水H2O2、氢氧化钾KOH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3)接着,如图4c所示,在绝缘层210上制作催化层310。催化层3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Co、Ni、Fe、Cu、R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1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N、TiN、RuN、WN、Ta、Ti、Ru、W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催化层310还可以包含一层粘附层,图中没有画出。粘附层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Ta、Ti、Ru、Pt、Cr、Au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对催化层31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4)接着,如图4d所示,在催化层310上制作石墨烯410。石墨烯4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静电沉积、激光沉积、衬底转移、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使用的材料包括石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气O2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石墨烯410的制作步骤还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1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1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可以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激光烧蚀、湿法腐蚀或剥离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氟化氢HF、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
5)接着,如图4e所示,在石墨烯410上制作催化层320。催化层32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相同。催化层32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和一层粘附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和粘附层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包含的阻挡层和粘附层相同。对催化层3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催化层3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6)接着,如图4f所示,在催化层320上制作石墨烯420。石墨烯420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石墨烯410相同,石墨烯420的制作步骤同样也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2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2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石墨烯4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7)接着,如图4g所示,在石墨烯420上制作催化层330,在催化层330上制作石墨烯430,在石墨烯430上制作催化层340,在催化层340上制作石墨烯440。催化层330和34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相同。催化层330和340可以包含一层阻挡层和一层粘附层,在图中没有画出。阻挡层和粘附层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催化层310包含的阻挡层和粘附层相同。对催化层330和3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催化层3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石墨烯410相同,石墨烯430和440的制作步骤同样也可以包括制作之前的表面活化处理,以及制作之后的表面修饰处理。制作出的石墨烯430和440可以只包含一层碳原子,也可以包含若干层碳原子,一般小于9层,与制作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催化层有关。对石墨烯430和44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石墨烯4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
8)接着,如图4h所示,在通孔中填充材料510。填充材料510可以是导电或不导电的有机物填充,如聚酰亚胺(PI)、聚对二甲苯(parylene)、聚苯并环丁烯(BCB)、光刻胶或导电胶等,也可以采用金属,如Cu、Ag、W、Ti等材料。填充材料5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或电镀等方法制作。
9)接着,如图4i所示,对填充材料510、石墨烯440、430、420、410、催化层340、330、320、310进行平坦化,并制作互连610。平坦化可以采用研磨、抛光、化学机械抛光(CMP)、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或湿法腐蚀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砂轮、砂纸、研磨液、抛光液、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氢氟酸HF、磷酸H3PO4、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醋酸CH3COOH、双氧水H2O2、氢氧化钾KOH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互连610可以采用物理气相淀积(PVD)、原子层淀积(ALD)、化学气相淀积(CVD)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等方法制作,材料可以是Al、Ni、Cu、Au、Pt、W、Ti、掺杂多晶硅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互连610制作后也可以包含一步平坦化工艺。互连610可以制作多层。
10)接着,如图4j所示,对基片110从第二表面112开始减薄至暴露出填充材料510,并在第二基片表面112上制作绝缘层260和互连620。减薄可以采用研磨、抛光、化学机械抛光(CMP)、反应离子刻蚀(RIE)、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或湿法腐蚀等方法,使用的材料包括砂轮、砂纸、研磨液、抛光液、氩气Ar、氧气O2、氮气N2、氦气He、氯气Cl2、六氟化硫SF6、四氟化碳C4F8、氢氟酸HF、磷酸H3PO4、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醋酸CH3COOH、双氧水H2O2、氢氧化钾KOH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几种材料。绝缘层260的结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绝缘层210相同。对绝缘层260可以进行图形化,图形化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与对绝缘层210进行图形化的相同。互连620的制作方法和材料与互连610相同。互连620制作后也可以包含一步平坦化工艺。互连620也可以制作多层。
11)接着可以进行垂直互连的三维集成技术的其它工艺步骤,包括钝化层(passivation)制作、重布线层(RDL)制作、焊盘(PAD)制作、微凸点(micro-bump)制作、划片、三维堆叠(stacking)等步骤中的一步或若干步骤的任何顺序的组合,也可以是其它硅通孔互连三维集成技术的制作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1.在基片上制作垂直孔,所述垂直孔为通孔;
S102.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催化层,所述催化层覆盖第一基片表面、第二基片表面以及通孔侧壁;
S103.在所述催化层上制作石墨烯层;
S104.重复制作催化层和石墨烯层,直到获得所需的导电效果;
S105.对垂直孔进行填充,直到获得对垂直孔所需的填充效果,采用晶圆到晶圆、芯片到晶圆或芯片到芯片的方式进行堆叠,形成基于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的三维集成结构;
步骤S104中每次重复制作若干层催化层和石墨烯层前还制作一层绝缘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2制作催化层之前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制作绝缘层。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为不限于硅或锗的单质半导体材料,或砷化镓、磷化铟或氮化镓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或钛、钼、镍、铬、钨或铜的金属材料或其合金,或玻璃或石英的绝缘材料。
4.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为裸片,或在基片的第一表面和/或第二表面上有制作完成有半导体器件、多层电学互连层或者微传感器结构,或设有焊盘或钝化层;所述基片是上述一种或几种基片键合而成的。
5.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作催化层之前先制作一层阻挡层,在制作阻挡层之前先制作一层粘附层。
6.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出的石墨烯层只包含一层碳原子或包含多层碳原子。
CN201210053684.2A 2012-03-02 2012-03-02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9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3684.2A CN102569183B (zh) 2012-03-02 2012-03-02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3684.2A CN102569183B (zh) 2012-03-02 2012-03-02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183A CN102569183A (zh) 2012-07-11
CN102569183B true CN102569183B (zh) 2015-07-29

Family

ID=4641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368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9183B (zh) 2012-03-02 2012-03-02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91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1259B (zh) * 2013-03-07 2016-04-0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芯片钝化层去除方法
CN107658262B (zh) * 2017-09-28 2021-01-22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三维硅通孔垂直互联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7616A (zh) * 2009-03-23 2010-09-29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硅通孔的阻挡件
CN102214624A (zh) * 2011-05-17 2011-10-12 北京大学 一种具有通孔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5542B2 (ja) * 2009-07-13 2014-01-2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KR20110119456A (ko) * 2010-04-27 2011-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탄성 채널 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하는 반도체 소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7616A (zh) * 2009-03-23 2010-09-29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硅通孔的阻挡件
CN102214624A (zh) * 2011-05-17 2011-10-12 北京大学 一种具有通孔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9183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7110B (zh) 一种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的制作方法
JP5110792B2 (ja) ウェハ相互接続用三次元ウェハのための深いビアエアギャップの形成
KR101583135B1 (ko) 하이브리드 카본-금속 상호연결 구조
US874259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isolation trenches
CN102915993B (zh) 具有传感器的集成电路和制造这种集成电路的方法
CN100539113C (zh) 锚接金属镶嵌结构
CN103531553B (zh) 基板、基板的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598687B2 (en) Semiconductor having a high aspect ratio via
CN104078414B (zh) 硅通孔及其形成方法
TWI260739B (en) Robust copp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208363A (zh) 一种形成穿透硅通孔的方法
CN102376689A (zh) 具有台阶的硅通孔结构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69183B (zh) 多层石墨烯垂直互连结构制作方法
TW201539526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1769076A (zh) 一种用于2.5d封装的tsv转接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0427A (zh) 一种tsv正面端部互连工艺
CN105097575B (zh) 碳纳米管三维互连的形成方法
JP4424768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167284A1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CN103633015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WO2014067288A1 (zh) 一种圆片级穿硅通孔tsv的制作方法
JP5233125B2 (ja) 半導体装置
US20180254239A1 (en) FORMING METAL CAP LAYER OVER THROUGH-GLASS-VIAS (TGVs)
KR100667652B1 (ko) 탄소나노튜브를 이용한 배선 형성 방법
CN203312288U (zh) 一种tsv露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