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8819B - 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8819B
CN102568819B CN201110219574.4A CN201110219574A CN102568819B CN 102568819 B CN102568819 B CN 102568819B CN 201110219574 A CN201110219574 A CN 201110219574A CN 102568819 B CN102568819 B CN 102568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rea
region
winding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95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8819A (zh
Inventor
弘相玟
田熙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8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容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Description

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等,其通过扫描线以及数据线将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施加至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电容器等的器件部,并且将施加至器件部的信号传送至与器件部电连接的发光器件,从而呈现图像。
包括于显示装置的电容器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起到介电膜的作用。若在制造工序中,如颗粒等污染源使介电膜发生损伤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发生短路,从而产生电容器整体发生损伤的问题。这种电容器的不良引起暗点(darkspot)和显示装置的像素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电容器的不良以及暗点不良的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电容器件,具有: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排线部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形成于与连接有所述第一排线部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可以分别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形成于与连接有所述第一排线部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排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可以分别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分别分开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平板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电容器以及发光器件;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包括:半导体层、栅电极、源电极以及漏电极;所述电容器包括: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第二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以及介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发光器件包括:像素电极,连接于所述源电极以及漏电极中的一个;相对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以及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由与所述半导体层、栅电极、源电极以及漏电极中的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于相同的层,所述第二电极可以由与所述半导体层、栅电极、源电极以及漏电极中没有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某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于相同的层。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平板显示装置的电源电压供给线,所述第二排线部可以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以及漏电极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可以将所述电源电压供给线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重叠。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形成于与连接有所述第一排线部的区域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三电极可以由所述半导体层、栅电极、源电极以及漏电极中没有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形成于相同的层。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再一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可以是有机发光器件。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通过断开形成于电容器电极之间的连接桥的连接以防止电容器发生短路,从而可以防止发生电容器的不良以及像素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1-A1截面图;
图3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图;
图4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简要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6是图5的A2-A2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8是图7的A3-A3截面图;
图9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电路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A4-A4截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13是图12的A5-A5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15是图14的A6-A6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17是图16的A7-A7截面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
图19是图18的A8-A8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容器件;10:基板;
11:缓冲层;11:缓冲层;
12:第一电极;121:第一区域;
122:第二区域;123:第一连接桥;
13:介电膜;14:第二电极;
141:第三区域;142:第四区域;
143:第二连接桥;15:绝缘膜;
16:第一排线部;17-1、17-2:第二排线部;
CNT1:第一接触孔;A11:第一部分;
A12:第二部分;A13:第三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2是图1的A1-A1截面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1包括:基板10;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在缓冲层11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1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之间。
第一电极12包括: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所述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123,在所述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
与第一电极12相同,第二电极14也包括: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所述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143,在所述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其中,将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设置为分别与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对应。
所述附图中示出的第一连接桥123与第二连接桥143为直线形状,然而这仅是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只要分别对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以及对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进行电连接,则第一连接桥123和第二连接桥143可以为任意形状。
第一排线部16连接于第一电极12;第二排线部17-1、第二排线部17-2连接于第二电极14。第一排线部16形成于绝缘膜15上,通过第一接触孔CNT1与第一电极12的第一区域121连接,可以设置于与第一区域121重叠的位置。
在基板10上制造电容器件1的过程中,若如颗粒(particle)等污染源使介电膜13发生损伤时,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4之间可能会发生短路(short)。若是普通的电容器件,则器件整体可能会发生损伤。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1中,若颗粒在第二部分A12使介电膜1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连接桥123以及第二连接桥143以浮动(floating)第二区域122以及第四区域142,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123以仅浮动第二区域1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1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二部分A12设置有未与第一排线部16连接的第二区域122和第四区域142。即,虽然整体面积变小,然而仅通过第一部分A11也可以维持电容器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器件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一部分A11设置有第一区域121和第三区域141。
图3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图,图4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简要截面图。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包括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1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像素具有:多个导电线,如扫描线Scan、数据线Data以及电源电压供给线VDD等;有机发光器件OLED,包括发光区域EL;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第二薄膜晶体管TR2;以及电容器C。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附图所示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器的排列以及数量,根据像素电路部,可以由两个以上的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器构成多种组合。
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栅电极124与扫描线Scan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第一电极161与数据线Data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栅电极125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第二电极161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第一电极162与电源电压供给线VDD、电源电压供给线16连接,第二电极162与OLED的阳电极E1连接。此时,第一薄膜晶体管TR1成为开关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TR2成为驱动晶体管。在图3中,第一薄膜晶体管TR1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TR2显示为P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其还可以将至少一个晶体管形成为N型。
电容器C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第二电极161和电源电压供给线VDD、电源电压供给线16之间。电容器C的第一电极12包括: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所述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通过第一连接桥123电连接;电容器C的第二电极14包括: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所述第三区域141和第四区域142通过第二连接桥143电连接。
第一电极12以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栅电极124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栅电极125相同的材料形成于相同的层,第二电极14以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半导体层144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半导体层145相同的材料形成于相同的层。绝缘膜15上形成有作为电源电压供给线VDD的第一排线部16,第一排线部16通过第一接触孔CNT1,与第一电极12的第一区域121连接,设置于与第一区域121重叠的位置。
在向第一薄膜晶体管TR1施加数据信号的期间,所述电容器C起到存储电容器的作用。
所述附图所示的电容器的结构仅是一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第一电极12可以由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半导体层144、半导体层145、栅电极124、栅电极125、源电极以及漏电极161、162中的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于相同的层;第二电极14可以由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以及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半导体层144、半导体层145、栅电极124、栅电极125、源电极以及漏电极161、162中没有形成所述第一电极12的某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于相同的层。
有机发光器件OLED包括:像素电极E1,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R2的源电极以及漏电极162中的一个连接;相对电极E2,与像素电极E1相对;以及发光层EL,位于所述像素电极E1和相对电极E2之间。
上述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中,若颗粒在部分A12使介电膜1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连接桥123以及第二连接桥143以浮动(floating)第二区域122以及第四区域142,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123以仅浮动第二区域122,可以防止电容器C整体发生损伤、由电容器的不良引起的暗点不良,由此可以减少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的像素的不良,所述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C,所述部分A12设置有未与第一排线部16连接的第二区域122和第四区域142。
另外,作为平板显示装置,虽然所述附图公开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100,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还可以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在内的多种发光器件。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6是图5的A2-A2截面图。下面重点说明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电容器件1之间的区别。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2包括:基板20;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在缓冲层21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2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22和第二电极24之间。
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第一电极22包括: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所述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223,在所述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221和第二区域222。然而,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二电极24没有被连接桥分开,而是形成为一体。
第一排线部26连接于第一电极22。第二排线部27-1、第二排线部27-2连接于第二电极24。第一排线部26形成于绝缘膜25上,通过第二接触孔CNT2,与第一电极22的第一区域221连接,设置于与第一区域221重叠的位置。
若颗粒在第二部分A22使介电膜2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连接桥223以浮动第二区域2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2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二部分A22设置有未与第一排线部26连接的第二区域222。即,虽然整体面积变小,然而仅通过第一部分A21也可以维持电容器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器件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一部分A21设置有第一区域221以及与第一区域221对应的第二电极24。并且,由于在第二电极24没有形成复杂的连接桥,因此可以提高器件设计的灵活性。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8是图7的A3-A3截面图,图9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电路图。
如所述附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3包括: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4,在基板30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3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4之间。并且,隔着绝缘膜35,第一电极32上形成有第三电极38。
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一电极32包括: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所述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323,在所述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
与第一电极32相同,第二电极34也包括:第三区域341和第四区域342,所述第三区域341和第四区域34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343,在所述第三区域341和第四区域34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341和第四区域342。其中,将第三区域341和第四区域342设置为分别与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对应。
第一排线部36连接于第一电极32,第二排线部37-1、第二排线部37-2连接于第二电极34。第一排线部36形成于绝缘膜35上,通过第三接触孔CNT3,与第一电极32的第一区域321连接,设置于与第一区域321重叠的位置。
第三电极38与第一电极32相对地设置,形成在第一区域321和第二区域322中与第一排线部36连接的区域;以及形成在第三区域341和第四区域342中与连接有第一排线部36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另外,如图9所示,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3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部中,电容器C以并联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薄膜晶体管TR1的第二电极161和电源电压供给线VDD、电源电压供给线36之间。具体地,在第一电极32和第三电极38之间形成第一静电电容C1,在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4之间形成第二静电电容C2,第一静电电容C1和第二静电电容C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从而,若颗粒在第二部分A32使介电膜3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连接桥323以及第二连接桥343以浮动第二区域322以及第四区域342,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323以仅浮动第二区域3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3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二部分A32设置有未与第一排线部36连接的第二区域322和第四区域342。即,虽然整体面积变小,然而仅通过第一部分A31也可以维持电容器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器件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一部分A31设置有第一区域321、第三区域341以及第三电极38。此时,第一区域321、第三区域341以及第三电极38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补偿由减少的面积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减小。
并且,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3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由电容器的不良引起的暗点不良,从而可以减少像素的不良。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11是图10的A4-A4截面图。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4包括:第一电极42和第二电极44,在基板40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4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42和第二电极44之间。并且,隔着绝缘膜45,第一电极42上形成有第三电极48。
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第一电极42包括: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所述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423,在所述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然而,与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第二电极44没有被连接桥分开,而是形成为一体。
第一排线部46连接于第一电极42;第二排线部47-1、第二排线部47-2连接于第二电极44。第一排线部46形成于绝缘膜45上,通过第四接触孔CNT4与第一电极42的第一区域421连接,设置于与第一区域421重叠的位置。
第三电极48与第一电极42相对地设置,形成在第一区域421和第二区域422中与第一排线部46连接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4中,在第一电极42和第三电极48之间形成第一静电电容,在第一电极42和第二电极44之间形成第二静电电容,所述第一静电电容和第二静电电容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若颗粒在第二部分A42使介电膜4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连接桥423以浮动(floating)第二区域4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4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二部分A22设置有未与第一排线部46连接的第二区域422。即,虽然整体面积变小,然而仅通过第一部分A41也可以维持电容器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器件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一部分A41设置有第一区域421、与第一区域421对应的第二电极44以及第三电极48。此时,第一区域421、与第一区域421对应的第二电极44以及第三电极48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补偿由减少的面积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减小。并且,由于在第二电极44没有形成复杂的连接桥,因此可以提高器件设计的灵活性。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13是图12的A5-A5截面图。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5包括:基板50;第一电极52和第二电极54,在缓冲层51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5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52和第二电极54之间。
第一电极52包括:第一区域521和第二区域522,所述第一区域521和第二区域5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523,在所述第一区域521和第二区域5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521和第二区域522。
与第一电极52相同,第二电极54也包括:第三区域541和第四区域542,所述第三区域541和第四区域54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543,在所述第三区域541和第四区域54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541和第四区域542。其中,将第三区域541和第四区域542设置为分别与第一区域521和第二区域522对应。
第一排线部56连接于第一电极52的第一连接桥523;第二排线部57-1、第二排线部57-2连接于第二电极54。第一排线部56形成于绝缘膜55上,通过第五接触孔CNT5与第一电极52的第一连接桥523连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与第一区域521以及第二区域522都连接。
若颗粒在第一部分A51或者第二部分A52使介电膜5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56和第一部分A51之间的第一连接桥523以及第二连接桥543以浮动(floating)第一区域521以及第三区域541,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523以仅浮动第一区域521,可以防止电容器件5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一部分A51设置有第一区域521和第三区域541,所述第二部分A52设置有第二区域522和第四区域542。另外,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56和第二部分A52之间的第一连接桥523以及第二连接桥543以浮动第二区域522以及第四区域542,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523以仅浮动第二区域5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5整体发生损伤。
前述的实施例中的电容器件1至4中,由于只有与第一排线部16至46连接的第一部分A11至A41才可以起到电容器的作用,因此,若颗粒使第一部分A11至A41发生短路时,电容器件1至4整体可能会发生损伤。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5中,由于第一排线部56与第一部分A51以及第二部分A52两者都连接,因此,至少某一部分可以起到电容器的作用。由此,相比前述的实施例,可以减少电容器的不良。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15是图14的A6-A6截面图。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6包括:基板60;第一电极62和第二电极64,在缓冲层61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6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62和第二电极64之间。
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第一电极62包括:第一区域621和第二区域622,所述第一区域621和第二区域6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623,在所述第一区域621和第二区域6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621和第二区域622。然而,与前述的第五实施例不同,第二电极64没有被连接桥分开,而是形成为一体。
第一排线部66连接于第一电极62的第一连接桥623;第二排线部67-1、第二排线部67-2连接于第二电极64。第一排线部66形成于绝缘膜65上,通过第六接触孔CNT6与第一电极62的第一连接桥623连接,从而与第一区域621以及第二区域622都连接。
若颗粒在第一部分A61或者第二部分A62使介电膜6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66和第一部分A61之间的第一连接桥623以浮动(floating)第一区域621,可以防止电容器件6整体发生损伤,所述第一部分A61设置有第一区域621,所述第二部分A62置有第二区域622。另外,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66和第二部分A62之间的第一连接桥623以浮动第二区域6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6整体发生损伤。并且,与前述的第五实施例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6中,由于第一排线部66与第一部分A61以及第二部分A62两者都连接,因此至少某一部分可以起到电容器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电容器的不良。并且,由于在第二电极64没有形成复杂的连接桥,因此可以提高器件设计的灵活性。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17是图16的A7-A7截面图。
如所述附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7包括:基板70;第一电极72和第二电极74,在缓冲层71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7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72和第二电极74之间。并且,隔着绝缘膜75,第一电极72上形成有第三电极78-1、第三电极78-2。
第一电极72包括:第一区域721和第二区域722,所述第一区域721和第二区域7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723,在所述第一区域721和第二区域7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721和第二区域722。
与第一电极72相同,第二电极74也包括:第三区域741和第四区域742,所述第三区域741和第四区域74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二连接桥743,在所述第三区域741和第四区域74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741和第四区域742。其中,将第三区域741和第四区域742设置为分别与第一区域721和第二区域722对应。
第一排线部76连接于第一电极72的第一连接桥723;第二排线部77-1、第二排线部77-2连接于第二电极74。第一排线部76形成于绝缘膜75上,通过第七接触孔CNT7与第一电极72的第一连接桥723连接,从而与第一区域721以及第二区域722两者都连接。
绝缘膜75上,第三电极78-1与第三电极78-2分开形成于第一部分A71以及第二部分A72,所述第一部分A71设置有第一区域721和第三区域741,所述第二部分A72设置有第二区域722和第四区域742。
从而,在第一部分A71中,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7在第一电极72和第三电极78-1之间形成第一静电电容,第一电极72和第二电极74之间形成第二静电电容,这些第一静电电容和第二静电电容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并且,在第二部分A72中,第一电极72和第三电极78-2之间形成第一静电电容,在第一电极72和第二电极74之间,第二静电电容与第一静电电容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若颗粒在第一部分A71或者第二部分A72使介电膜7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76和第一部分A71之间的第一连接桥723以及第二连接桥743以浮动(floating)第一区域721以及第三区域741,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723以仅浮动第一区域721,可以防止电容器件7整体发生损伤。另外,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76和第二部分A72之间的第一连接桥723以及第二连接桥743以浮动第二区域722以及第四区域742,或者仅切断第一连接桥723以仅浮动第二区域7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7整体发生损伤。并且,与前述的第五实施例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7中,由于第一排线部76与第一部分A71以及第二部分A72两者都连接,因此至少某一部分可以起到电容器的作用,由此可以减少电容器的不良。此时,由于位于第一部分A71的第一区域721、第三区域741以及第三电极78-1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补偿由减少的面积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减小;由于位于第二部分A72的第二区域722、第四区域742以及第三电极78-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补偿由减少的面积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减小。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容器件的简要平面图,图19是图18的A8-A8截面图。
如所述附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8包括:基板80;第一电极82和第二电极84,在缓冲层81上相对地设置;以及介电膜83,位于所述第一电极82和第二电极84之间。并且,隔着绝缘膜85,第一电极82上形成有第三电极88-1、第三电极88-2。
第一电极82包括:第一区域821和第二区域822,所述第一区域821和第二区域822形成于相同的层,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823,在所述第一区域821和第二区域822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821和第二区域822。然而,第二电极84没有被连接桥分开,而是形成为一体。
第一排线部86连接于第一电极82的第一连接桥823;第二排线部87-1、第二排线部87-2连接于第二电极84。第一排线部86形成于绝缘膜85上,通过第八接触孔CNT8与第一电极82的第一连接桥823连接,从而与第一区域821以及第二区域822都连接。
绝缘膜75上,第三电极88-1与第三电极88-2分开形成于第一部分A81以及第二部分A82,所述第一部分A81设置有第一区域821,所述第二部分A82设置有第二区域822。
从而,在第一部分A81中,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8在第一电极82和第三电极88-1之间形成第一静电电容,第一电极82和第二电极84之间形成第二静电电容,这些第一静电电容和第二静电电容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并且,在第二部分A82中,第一电极82和第三电极88-2之间形成第一静电电容,第一电极82和第二电极84之间,第二静电电容与第一静电电容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若颗粒在第一部分A81或者第二部分A82使介电膜83发生损伤时,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86和第一部分A81之间的第一连接桥823以浮动(floating)第一区域821,可以防止电容器件8整体发生损伤。另外,通过切断(cutting)第一排线部86和第二部分A82之间的第一连接桥823以浮动第二区域822,可以防止电容器件8整体发生损伤。并且,与前述的第五实施例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容器件8中,由于第一排线部86与第一部分A81以及第二部分A82两者都连接,因此至少某一部分可以起到电容器的作用,由此可以减少电容器的不良。此时,由于位于第一部分A81的第一区域821、第二电极84以及第三电极88-1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补偿由减少的面积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减小;由于位于第二部分A82的第二区域822、第二电极84以及第三电极88-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补偿由减少的面积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减小。并且,由于在第二电极84没有形成复杂的连接桥,因此可以提高器件设计的灵活性。
本发明中,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然而这仅是示例性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由此可以有多种变型以及等效的其他实施例。因而,本发明所要保护的真正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技术思想决定。

Claims (25)

1.一种电容器件,包括:
第一电极,包括形成在相同层上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以及
介电膜,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
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分别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排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
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分别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分别分开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对应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容器件,其中,
所述第三电极形成于与所述第一排线部相同的层。
16.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电容器和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具有:半导体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
所述电容器具有:
第一电极,包括:形成在相同层上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第一连接桥,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
第二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介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发光器件具有:
像素电极,连接于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
相对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以及
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相对电极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由与所述半导体层、所述栅电极、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与其形成于相同的层,
所述第二电极由与所述半导体层、所述栅电极、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漏电极中没有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任一个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与其形成于相同的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平板显示装置的电源电压供给线,
所述第二排线部连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
将所述电源电压供给线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个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
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容器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第一排线部连接的区域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半导体层、所述栅电极、所述源电极以及所述漏电极中的一个形成于相同的层,所述第三电极的形成材料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的形成材料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排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以及所述第二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互相分开的面积;以及
第二连接桥,在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四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地设置,形成于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发光器件为有机发光器件。
CN201110219574.4A 2010-12-14 2011-07-27 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568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127855 2010-12-14
KR1020100127855A KR101156447B1 (ko) 2010-12-14 2010-12-14 커패시터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8819A CN102568819A (zh) 2012-07-11
CN102568819B true CN102568819B (zh) 2016-05-11

Family

ID=4619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9574.4A Active CN102568819B (zh) 2010-12-14 2011-07-27 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4285B2 (zh)
KR (1) KR101156447B1 (zh)
CN (1) CN102568819B (zh)
TW (1) TWI570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41696B1 (ko) * 2012-09-10 2019-04-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041481B1 (ko) 2013-02-27 2019-11-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2030632B1 (ko) 2013-04-22 2019-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US9911799B2 (en) 2013-05-22 2018-03-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the same
KR102117614B1 (ko) * 2013-10-18 2020-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기판의 신호선 리페어 방법
KR20150069921A (ko) 2013-12-16 2015-06-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화소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050A (en) * 1997-10-20 2000-05-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Cross-coupled capacitors for improved voltage coefficient
CN101752400A (zh) * 2008-12-10 2010-06-23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显示装置、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5219A (ko) 2001-10-30 2003-05-0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능동행렬 유기 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3705264B2 (ja) * 2001-12-18 2005-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599727B1 (ko) 2004-04-29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el 발광셀의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683678B1 (ko) 2004-07-07 2007-0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0864886B1 (ko) 2007-03-28 2008-10-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40100B1 (ko) 2007-07-04 2008-06-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913794B1 (ko) * 2007-12-07 2009-08-2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028534A (ja) * 2008-07-22 2010-02-04 Fuji Xerox Co Ltd 右手・左手系複合線路素子
KR101677265B1 (ko) * 2010-03-31 2016-1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050A (en) * 1997-10-20 2000-05-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Cross-coupled capacitors for improved voltage coefficient
CN101752400A (zh) * 2008-12-10 2010-06-23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显示装置、影像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0898B (zh) 2017-02-11
TW201225264A (en) 2012-06-16
US20120146034A1 (en) 2012-06-14
US8704285B2 (en) 2014-04-22
KR101156447B1 (ko) 2012-06-18
CN102568819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8819B (zh) 电容器件及包括该电容器件的显示装置
US20230326812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373584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splic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US11315454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25622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ircuit
US945530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8258007B (zh) Oled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暗点修复方法
US985886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8492768B (zh) 一种面板裂纹检测结构及检测方法
US1010278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etecting method for an array substrate
CN104795423A (zh) 发光元件显示装置
CN112740314A (zh) 发光元件对准方法和使用该方法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919276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9345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检测系统
US1021127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with pads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1455959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70221421A1 (en) Array Substrate, Electrical Ag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32597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1343657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00078299A (ko) 에프엘엠 신호배선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용 어레이기판
CN101408683A (zh) 显示面板修补方法及应用此方法所修补的显示面板
CN100407032C (zh) 有源矩阵基板及其修补方法
KR102060001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리페어하는 방법
KR20120044769A (ko)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평판디스플레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0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17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