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6204B - 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6204B CN102556204B CN201210047256.9A CN201210047256A CN102556204B CN 102556204 B CN102556204 B CN 102556204B CN 201210047256 A CN201210047256 A CN 201210047256A CN 102556204 B CN102556204 B CN 1025562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body
- automobile
- main
- main car
- tailst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双体车并排组合难度大等技术问题。本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包括主车体和副车体,主车体和副车体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主车体的车门为后开式,主车体的后门处设有能将后门滑入车体内的收拢装置,副车体的前部设有能将前挡风玻璃收入顶棚内的收纳装置,副车体前部能插入主车体的后部,副车体前部与主车体后部之间设有当副车体的前部插入到主车体的后部后能将主车体和副车体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本汽车能够将两辆汽车合并为一辆组合汽车,当一车司机疲劳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驾驶时,两车可合并由另外一车司机驾驶,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特别是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很多家庭都拥有了汽车,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目前的汽车都是整体车,这种汽车虽然能够为人们提供了优良的代步工具,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当两人需要分开独立行动时,需要其中一人将另一人送到目的地,或者配置两辆整体车。又或者一人开走整体车,另一人采用其他方式出行。显然,这种方式会增加投入成本或者运行成本,使用起来也不够灵活方便。
另一方面,当遇到狭窄的道路时,汽车就不能通过,需要另寻道路,行驶不方便。此外,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频繁出现的交通堵塞和停车位不足的社会问题正显得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交通堵塞时,由于普通汽车自身的体积和结构,这种普通汽车是无法驶离机动车堵塞路段的。
针对上述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双体车,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670869A)公开的双体车,它解决了现有整体车不能通过狭窄道路、行驶不方便的问题,通过设置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通过一个机械连接机构将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并排固连,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连接后,通过主单体车上的主电控系统控制从单体车上的从电控系统,以保证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的同步运行。
上述专利中,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并排固连在一起时,两车行驶动作必须保证高度一致,否则将会对车辆造成非常大的磨损,尤其是在机械连接装置处,为保证两车的同步运行,机械连接处会受到长期的作用力,这给行车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两辆汽车通过车头和车尾对接成一辆组合汽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包括主车体和副车体,上述主车体和副车体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的车门为后开式,所述主车体的后门处设有能将后门滑入车体内的收拢装置,所述的副车体的前部设有能将前挡风玻璃收入顶棚内的收纳装置,所述的副车体前部能插入主车体的后部,副车体前部与主车体后部之间设有当副车体的前部插入到主车体的后部后能将主车体和副车体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主车体和副车体开始合并时,主车体的后门通过收拢装置滑入到主车体的车体内腔中,副车体的前挡风玻璃通过收纳装置收入到顶棚内。再将副车体的前部插入到主车体的后部,且通过一个连接装置将主车体和副车体相固定,这时主车体和副车体合并为一辆组合汽车。本汽车能够将两辆汽车合并为一辆组合汽车,合并后作为一辆组合汽车后只需要一个司机驾驶,车内乘客人数也可以增加,当一车司机疲劳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驾驶时,两车可合并由另外一车司机驾驶,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收拢装置包括设置在主车体两个内侧面上的滑轨,所述的后门连接在一个固定支架上,所述的固定支架滑动连接在该滑轨上。后门可以相对固定支架开合,当需要合并汽车时,将固定支架相对于滑轨向内滑动,从而将后门收入到主体车的车厢内。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收拢装置包括设置在单体汽车尾部的转轴,所述的后门铰接在转轴上,且该后门能够向内翻转。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收纳装置包括一块可活动的前挡风玻璃和玻璃支架,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初始时处于倾斜的位置,所述的玻璃支架上设有玻璃卡槽,所述的前挡风玻璃的边沿卡接于所述的玻璃卡槽中,所述的前挡风玻璃的上沿位于副车体的汽车顶棚的边缘,所述的汽车顶棚上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的前挡风玻璃的内腔,所述的汽车内还设有一驱动机构,在该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述的玻璃支架可以在倾斜的位置与水平的位置之间转换,同时当所述的玻璃支架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使所述的前挡风玻璃卡入上述的顶棚内腔内。在初始状态时,前挡风玻璃处于倾斜的位置,前挡风玻璃起到挡风的作用并且卡接在玻璃卡槽内。当系列车对接后,驱动机构带动玻璃支架,使玻璃支架处于水平的位置,在带动玻璃支架的过程中,由于前挡风玻璃卡接在玻璃卡槽内,所以前挡风玻璃相对于玻璃支架一起转动到水平位置。到达水平位置后,由于前挡风玻璃玻璃与玻璃卡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则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将前挡风玻璃拉到汽车顶棚的内腔内。系列车分离时,驱动机构可使玻璃支架和前挡风玻璃返回初始状态。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汽车顶棚内的转轴和驱动转轴转动的玻璃驱动电机,所述的转轴上设有用于与玻璃连接的连接绳一,所述的转轴的端部具有轴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玻璃支架连接的连接绳二。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主车体包括底盘一,所述的副车体包括底盘二,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一或底盘二下方的活动卡槽结构以及设置在底盘二下方或底盘一上的凸台结构,所述的主车体和副车体相连接时上述的凸台结构与所述的卡槽结构配合连接。通过设置的活动卡槽结构和凸台结构配合连接,实现两车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安全可靠,简单快捷。当需要连接两车时,活动卡槽结构左右移动,使其与凸台结构配合,使凸台结构能够嵌入其中与之形成卡接,卡接后凸台结构不易脱落,实现主车体与后车体的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卡槽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一上的条形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能沿壳体长度方向移动的条形体,所述条形体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两连接部分别穿出上述的壳体;所述的条形体上还开设有能容纳上述凸台结构的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齿。条形壳体固定在底盘一上,安装好后将条形体安置到条形壳体内,条形体两端的连接部防止条形体的脱落,但条形体可沿条形壳体长度方向移动。条形体移动时,其上设置的容纳腔也一起移动,方便与凸台结构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凸台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二下方的连接体,以及若干设置在连接体上呈“T”型的卡体,所述的卡体与上述的卡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卡体在沿壳体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略大于卡齿在沿壳体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且两相邻卡体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上述卡齿在沿壳体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主车体包括动力装置一、两个主车前轮、两个主车后轮和转向系统,所述的动力装置一包括蓄电池一和电动机一,且所述的电动机一设置于主车体前端驱动主车前轮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副车体包括动力装置二、两个副车前轮、两个副车后轮和转向系统,所述的动力装置二包括蓄电池二和电动机二,且所述的电动机二设置于副车体后端驱动副车后轮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主车体上设有与蓄电池一连接的线束壳体,所述的副车体上设有与蓄电池二连接的插接端子,且当所述的主车体和副车体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的插接端子能与线束壳体连接,将蓄电池二与蓄电池一相串联。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主车体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一,所述副车体的转向系统中包括转向盘二,所述的转向盘二为可伸缩式。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主车体上设有能驱动主车后轮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机构一,抬升机构一包括摇杆一,所述的摇杆一一端铰接于底盘一上,所述的主车后轮转动连接于摇杆一上,主车体上设有抬升电机一,所述抬升电机一与摇杆一之间设有能够由抬升电机一收放的拉索一,所述拉索一的一端固连摇杆一,其另一端连接抬升电机一。抬升电机一收放拉索一,拉索一带动带动摇杆一的一端绕其铰接点向上转动,摇杆一带动主车后轮向上移动,从而使主车后轮脱离地面。
在上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中,所述的副车体上设有能驱动副车前轮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机构二,抬升机构二包括摇杆二,所述的摇杆二一端铰接于底盘二上,所述的副车前轮转动连接于摇杆二上,主车体上设有抬升电机二,所述抬升电机二与摇杆二之间设有能够由抬升电机二收放的拉索二,所述拉索二的一端固连摇杆二,其另一端连接抬升电机二。抬升电机二收放拉索二,拉索二带动带动摇杆二的一端绕其铰接点向上转动,摇杆二带动副车前轮向上移动,从而使副车前轮脱离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具有如下优点:
1、本汽车能够将两辆汽车合并为一辆组合汽车,合并后作为一辆车后只需要一个司机驾驶,车内乘客人数也可以增加,当一车司机疲劳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驾驶时,两车可合并由另外一车司机驾驶,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2、在底盘一上设置活动卡槽结构,在底盘二下方设置凸台结构,通过卡齿和卡体的巧妙结合,使两车快速可靠的连接。
3、在条形壳体上设有可移动的条形体,条形体通过阻挡件定位,不易从条形壳体上脱落;采用复位件方便条形体的复位,在整个汽车合体的过程中保证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汽车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连接装置中的连接体和卡体的立体图。
图5是连接装置中的连接体和卡体的侧视图。
图6是抬升机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抬升机构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收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组合汽车连接状态侧视图。
图10是本组合汽车连接状态的结构立体图。
图中,1、主车体;2、副车体;3、前挡风玻璃;4、玻璃支架;5、玻璃卡槽;6、顶棚;7、转轴;8、玻璃驱动电机;9、连接绳一;10、连接绳二;11、底盘一;12、底盘二;13、壳体;14、条形体;15、第一连接部;16、第二连接部;17、容纳腔;18、卡齿;19、连接体;20、卡体;21、蓄电池一;22、蓄电池二;23、转向盘一;24、转向盘二;25、摇杆一;26、主车后轮;27、抬升电机一;28、拉索一;29、摇杆二;30、副车前轮;31、抬升电机二;32、拉索二;33、后门;34、固定支架;3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包括主车体1和副车体2,主车体1和副车体2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主车体1的车门为后开式,所述主车体1的后门33处设有能将后门滑入车体内的收拢装置,如图8所示,收拢装置包括设置在主车体1两个内侧面上的滑轨35,后门33连接在一个固定支架34上,固定支架34滑动连接在该滑轨35上。后门33可以相对固定支架34开合,当需要合并汽车时,将固定支架34相对于滑轨35向内滑动,从而将后门33收入到主体车1的车厢内。
主车体1包括底盘一11,副车体2包括底盘二12,主车体1包括动力装置一、两个主车前轮、两个主车后轮26和转向系统,动力装置一包括蓄电池一21和电动机一,且电动机一设置于主车体1前端驱动主车前轮转动。副车体2包括动力装置二、两个副车前轮30、两个副车后轮和转向系统,动力装置二包括蓄电池二22和电动机二,且电动机二设置于副车体2后端驱动副车后轮转动。主车体1上设有与蓄电池一21连接的线束壳体13,副车体2上设有与蓄电池二22连接的插接端子,且当主车体1和副车体2连接在一起时插接端子能与线束壳体13连接,将蓄电池二22与蓄电池一21相串联。主车体1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一23,副车体2的转向系统中包括转向盘二24,转向盘二24为可伸缩式。
如图2所示,副车体2的前部设有能将前挡风玻璃3收入顶棚6内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包括一块可活动的前挡风玻璃3和玻璃支架4,前挡风玻璃3初始时处于倾斜的位置,玻璃支架4上设有玻璃卡槽5,前挡风玻璃3的边沿卡接于玻璃卡槽5中,前挡风玻璃3的上沿位于副车体2的汽车顶棚6的边缘,汽车顶棚6上具有能够容纳前挡风玻璃3的内腔,汽车内还设有一驱动机构,在该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的玻璃支架4可以在倾斜的位置与水平的位置之间转换,同时当玻璃支架4处于水平位置时驱动机构可以使前挡风玻璃3卡入的顶棚6内腔内。在初始状态时,前挡风玻璃3处于倾斜的位置,前挡风玻璃3起到挡风的作用并且卡接在玻璃卡槽5内。当系列车对接后,驱动机构带动玻璃支架4,使玻璃支架4处于水平的位置,在带动玻璃支架4的过程中,由于前挡风玻璃3卡接在玻璃卡槽5内,所以前挡风玻璃3相对于玻璃支架4一起转动到水平位置。到达水平位置后,由于前挡风玻璃3玻璃与玻璃卡槽5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则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将前挡风玻璃3拉到汽车顶棚6的内腔内。系列车分离时,驱动机构可使玻璃支架4和前挡风玻璃3返回初始状态。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汽车顶棚6内的转轴7和驱动转轴7转动的玻璃驱动电机8,转轴7上设有用于与玻璃连接的连接绳一9,转轴7的端部具有轴向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玻璃支架4连接的连接绳二10。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副车体2前部能插入主车体1的后部,副车体2前部与主车体1后部之间设有能将主车体1和副车体2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一11或底盘二12下方的活动卡槽结构以及设置在底盘二12下方或底盘一11上的凸台结构,主车体1和副车体二相连接时的凸台结构与卡槽结构配合连接。本系列车连接机构中,通过设置的活动卡槽结构和凸台结构配合连接,实现两车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安全可靠,简单快捷。当需要连接两车时,活动卡槽结构左右移动,使其与凸台结构配合,使凸台结构能够嵌入其中与之形成卡接,卡接后凸台结构不易脱落,实现主车体1与后车体2的连接。卡槽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一11上的条形壳体13,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3内能沿壳体13长度方向移动的条形体14,所述条形体14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两连接部分别穿出的壳体13;条形体14上还开设有能容纳凸台结构的容纳腔17,容纳腔17内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齿18。条形壳体13固定在底盘一11上,安装好后将条形体14安置到条形壳体13内,条形体14两端的连接部防止条形体14的脱落,但条形体14可沿条形壳体13长度方向移动。条形体14移动时,其上设置的容纳腔17也一起移动,方便与凸台结构配合。凸台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二12下方的连接体19,以及若干设置在连接体19上呈“T”型的卡体20,卡体20与的卡齿18一一对应设置,卡体20在沿壳体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略大于卡齿18在沿壳体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且两相邻卡体20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卡齿18在沿壳体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6所示,主车体1上设有能驱动主车后轮26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机构一,抬升机构一包括摇杆一25,摇杆一25一端铰接于底盘一11上,主车后轮26转动连接于摇杆一25上,主车体1上设有抬升电机一27,所述抬升电机一27与摇杆一25之间设有能够由抬升电机一27收放的拉索一28,所述拉索一28的一端固连摇杆一25,其另一端连接抬升电机一27。抬升电机一27收放拉索一28,拉索一28带动带动摇杆一25的一端绕其铰接点向上转动,摇杆一25带动主车后轮26向上移动,从而使主车后轮26脱离地面。
如图7所示,副车体2上设有能驱动副车前轮30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机构二,抬升机构二包括摇杆二29,摇杆二29一端铰接于底盘二12上,副车前轮30转动连接于摇杆二29上,主车体1上设有抬升电机二31,所述抬升电机二31与摇杆二29之间设有能够由抬升电机二31收放的拉索二32,所述拉索二32的一端固连摇杆二29,其另一端连接抬升电机二31。抬升电机二31收放拉索二32,拉索二32带动带动摇杆二29的一端绕其铰接点向上转动,摇杆二29带动副车前轮30向上移动,从而使副车前轮30脱离地面。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主车体1和副车体2开始合并时,主车体1的后门通过收拢装置滑入到主车体1的车体内腔中,副车体2的前挡风玻璃3通过收纳装置收入到顶棚6内。再将副车体2的前部插入到主车体1的后部,且通过一个连接装置将主车体1和副车体2相固定,这时主车体1和副车体2合并为一辆组合汽车。本汽车能够将两辆汽车合并为一辆组合汽车,合并后作为一辆车后只需要一个司机驾驶,车内乘客人数也可以增加,当一车司机疲劳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驾驶时,两车可合并由另外一车司机驾驶,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包括主车体(1)和副车体(2),上述主车体(1)和副车体(2)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的车门为后开式,所述主车体(1)的后门(33)处设有能将后门(33)滑入车体内的收拢装置,所述的副车体(2)的前部设有能将前挡风玻璃(3)收入顶棚(6)内的收纳装置,所述的副车体(2)前部能插入主车体(1)的后部,副车体(2)前部与主车体(1)后部之间设有当副车体(2)的前部插入到主车体(1)的后部后能将主车体(1)和副车体(2)固定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的收纳装置包括一块可活动的前挡风玻璃(3)和玻璃支架(4),所述的前挡风玻璃(3)初始时处于倾斜的位置,所述的玻璃支架(4)上设有玻璃卡槽(5),所述的前挡风玻璃(3)的边沿卡接于所述的玻璃卡槽(5)中,所述的前挡风玻璃(3)的上沿位于副车体(2)的汽车顶棚(6)的边缘,所述的汽车顶棚(6)上具有能够容纳所述的前挡风玻璃(3)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拢装置包括设置在主车体(1)两个内侧面上的滑轨(35),所述的后门(33)连接在一个固定支架(34)上,所述的固定支架(34)滑动连接在该滑轨(3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内还设有一驱动机构,在该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述的玻璃支架(4)可以在倾斜的位置与水平的位置之间转换,同时当所述的玻璃支架(4)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使所述的前挡风玻璃(3)卡入上述的顶棚(6)内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汽车顶棚(6)内的转轴(7)和驱动转轴(7)转动的玻璃驱动电机(8),所述的转轴(7)上设有用于与玻璃连接的连接绳一(9),所述的转轴(7)的端部具有轴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玻璃支架(4)连接的连接绳二(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包括底盘一(11),所述的副车体(2)包括底盘二(12),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一(11)或底盘二(12)下方的活动卡槽结构以及设置在底盘二(12)下方或底盘一(11)上的凸台结构,所述的主车体(1)和副车体(2)相连接时上述的凸台结构与所述的卡槽结构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一(11)上的条形壳体(13),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3)内能沿壳体(13)长度方向移动的条形体(14),所述条形体(14)的两端分别具有凸出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所述的两连接部分别穿出上述的壳体(13);所述的条形体(14)上还开设有能容纳上述凸台结构的容纳腔(17),所述的容纳腔(17)内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卡齿(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二(12)下方的连接体(19),以及若干设置在连接体(19)上呈“T”型的卡体(20),所述的卡体(20)与上述的卡齿(18)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卡体(20)在沿壳体(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略大于卡齿(18)在沿壳体(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且两相邻卡体(20)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上述卡齿(18)在沿壳体(13)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包括动力装置一、两个主车前轮、两个主车后轮(26)和转向系统,所述的动力装置一包括蓄电池一(21)和电动机一,且所述的电动机一设置于主车体(1)前端驱动主车前轮转动,所述的副车体(2)包括动力装置二、两个副车前轮(30)、两个副车后轮和转向系统,所述的动力装置二包括蓄电池二(22)和电动机二,且所述的电动机二设置于副车体(2)后端驱动副车后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上设有与蓄电池一(21)连接的线束壳体(13),所述的副车体(2)上设有与蓄电池二(22)连接的插接端子,且当所述的主车体(1)和副车体(2)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的插接端子能与线束壳体(13)连接,将蓄电池二(22)与蓄电池一(21)相串联,所述的主车体(1)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一(23),所述副车体(2)的转向系统中包括转向盘二(24),所述的转向盘二(24)为可伸缩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体(1)上设有能驱动主车后轮(26)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机构一,抬升机构一包括摇杆一(25),所述的摇杆一(25)一端铰接于底盘一(11)上,所述的主车后轮(26)转动连接于摇杆一(25)上,主车体(1)上设有抬升电机一(27),所述抬升电机一(27)与摇杆一(25)之间设有能够由抬升电机一(27)收放的拉索一(28),所述拉索一(28)的一端固连摇杆一(25),其另一端连接抬升电机一(27)。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车体(2)上设有能驱动副车前轮(30)抬升和下降的抬升机构二,抬升机构二包括摇杆二(29),所述的摇杆二(29)一端铰接于底盘二(12)上,所述的副车前轮(30)转动连接于摇杆二(29)上,主车体(1)上设有抬升电机二(31),所述抬升电机二(31)与摇杆二(29)之间设有能够由抬升电机二(31)收放的拉索二(32),所述拉索二(32)的一端固连摇杆二(29),其另一端连接抬升电机二(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7256.9A CN102556204B (zh) | 2012-02-28 | 2012-02-28 | 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7256.9A CN102556204B (zh) | 2012-02-28 | 2012-02-28 | 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6204A CN102556204A (zh) | 2012-07-11 |
CN102556204B true CN102556204B (zh) | 2014-04-16 |
Family
ID=4640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47256.9A Active CN102556204B (zh) | 2012-02-28 | 2012-02-28 | 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562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08309A (zh) * | 2015-10-23 | 2017-05-03 | 谭飞 | 一种可组合汽车、汽车组合拆分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
CN109203956A (zh) * | 2018-08-10 | 2019-01-15 | 康迪电动汽车(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电池包的快拆装置 |
CN110816695A (zh) * | 2019-10-31 | 2020-02-21 | 招念祖 | 一种多功能小型汽车 |
CN114802532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安徽工程大学 | 双驱动双组态空间可重构汽车的对接方法 |
CN114802533A (zh) * | 2021-01-19 | 2022-07-29 | 安徽工程大学 | 双驱动双组态空间可重构汽车 |
CN113147288B (zh) * | 2021-06-04 | 2023-03-07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双驱动双组态空间可重构汽车 |
CN114179938A (zh) * | 2021-12-13 | 2022-03-15 | 大连大学 | 一种基于可拆卸后轮的组合汽车 |
CN114179939A (zh) * | 2021-12-13 | 2022-03-15 | 大连大学 | 一种不同尺寸汽车的组装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19244A (en) * | 1971-10-07 | 1973-03-06 | Apeco Corp | Recreational vehicle |
US6039134A (en) * | 1997-10-17 | 2000-03-21 | Batanist; Moisey | Motor vehicle |
FR2955053A1 (fr) * | 2010-01-11 | 2011-07-1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 liaison de vehicules,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ensemble de vehicules assembles. |
CN201971080U (zh) * | 2010-12-14 | 2011-09-14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体轿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13321B2 (en) * | 2007-05-23 | 2009-04-07 | Page Jr John Splawn | Two cars in tandem |
-
2012
- 2012-02-28 CN CN201210047256.9A patent/CN1025562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19244A (en) * | 1971-10-07 | 1973-03-06 | Apeco Corp | Recreational vehicle |
US6039134A (en) * | 1997-10-17 | 2000-03-21 | Batanist; Moisey | Motor vehicle |
FR2955053A1 (fr) * | 2010-01-11 | 2011-07-1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 liaison de vehicules,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et ensemble de vehicules assembles. |
CN201971080U (zh) * | 2010-12-14 | 2011-09-14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双体轿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6204A (zh) | 2012-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6204B (zh) | 一种车头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 |
CN103387008B (zh) | 可展开的车辆车架和方法 | |
CN102582703B (zh) | 一种车尾与车尾对接的组合汽车 | |
WO2009059401A1 (en) | Auxiliary drive device | |
US10369919B2 (en) | Vehicle with an integrated electric motorcycle | |
US6374934B1 (en) | One-seat motor vehicle | |
CN103261014A (zh) | 可通过重量转移控制的具有两件式行驶踏板的交通工具 | |
US11331971B2 (en) | Dual mode vehicle that operates on both guided rails and unguided roadways | |
US20150232132A1 (en) |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taxi | |
EP2828116B1 (en) | Add-on motor assembly | |
CN101992825A (zh) | 电动四轮车 | |
CN102717841A (zh) | 旅游观光车 | |
EP2445775A1 (en) | City car | |
CN102211617A (zh) | 可折叠电动汽车 | |
CN211843993U (zh) | 一种多用途车辆 | |
CN101941495A (zh) | 多功能折叠电动自行车 | |
CN214523358U (zh) | 一种车辆自动驾驶的控制装置 | |
US11926183B2 (en) | Dual mode vehicle that operates on both guided rails and unguided roadways | |
CN201659896U (zh) | 电气化电动车 | |
CN202749036U (zh) | 一种遥控收放警示牌 | |
CN214028913U (zh) | 一种差速无轨平车 | |
CN203158083U (zh) | 可变形汽车 | |
CN210822194U (zh) | 车辆用停车装置及包括该车辆用停车装置的车辆 | |
CN202169883U (zh) | 一种轿车 | |
EP4015261A1 (en) | Dual mode vehicle that operates on both guided rails and unguided roadway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