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3809B -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3809B
CN102553809B CN201010622281.6A CN201010622281A CN102553809B CN 102553809 B CN102553809 B CN 102553809B CN 201010622281 A CN201010622281 A CN 201010622281A CN 102553809 B CN102553809 B CN 1025538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pigmented finiss
weight
lower coating
trans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22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3809A (zh
Inventor
足立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K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K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K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K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222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3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3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3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38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建筑物等上面简便地形成类似于大理石等天然石材的花纹的涂布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步骤,对基材实施(1)形成分布有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的下涂层的步骤,(2)对该下涂层,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而形成筋状花纹面的步骤。在形成下涂层的步骤中,使用下述(a)或(b)的方法:(a)涂布由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形成的下层涂料;(b)粒状地涂布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涂料。

Description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花纹面的形成方法,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和土木结构物等。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建筑物内外装修等的墙面材料之一,使用大理石等天然石材。这样的天然石材具有丰富多彩的花纹、以及很高的美观性。但是,利用天然石材加工的墙面材料,一般比较重、厚,容易对基材形成较大的负荷。并且,这样的墙面材料价格很高。
因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形成类似于大理石等天然石材花纹的方法。
例如,在特开平10-18303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作为形成类似大理石花纹的方法,记载了一种在涂布了含有多种颜料成分的涂料复合物后将含有溶剂的混合液体进行喷涂的方法。
在特开平10-21662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在涂布了下层涂料后在下层涂料干燥之前将上层涂料以水滴状进行散布的方法。
并且,特开平4-27705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使用将丝棉拉长而制作的遮蔽材料进行涂布的方法。
但是,这样的方法都是形成模糊花纹,没有考虑表现大理石等特有的筋状花纹的问题。
作为再现天然石材的筋状花纹的方法,特开平1-127148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记录了一种用涂料画出花纹后,在其花纹干燥之前,重复涂布不同颜色的涂料的方法。
并且,特开2001-26058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记录了一种喷涂着色丙烯酸浆而形成所希望的花纹的方法。
但是,在这些专利文献所提出的方法中,必须对涂料的粘度、喷出压力、喷出量或者到被涂面的距离等进行严密的调整,所以涂布作业非常繁琐。
此外,特开2003-127148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1-114546号公报(专利文献7)等也提出了再现天然石材的筋状花纹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限于使用模具制造成型制品时的技术,并不适用于实际的建筑物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3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166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4-2770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127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26058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3-127148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1-1145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建筑物等上面简便地形成类似于大理石等天然石材的花纹的涂布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苦心钻研,想到了在形成分布有着色颗粒状物的下涂层后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的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一种花纹面的形成方法,其中包括对基材实施:
(1)形成分布有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的下涂层的步骤;
(2)对该下涂层,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而形成筋状花纹面的步骤。
2.根据上述第1项中所述的花纹面的形成方法,在形成下涂层的步骤中,使用下述(a)或(b)的方法:
(a)涂布由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下层涂料;
(b)粒状地涂布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涂料。
3.根据上述第1项中所述的花纹面的形成方法,在形成筋状花纹面的步骤中,使用具有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旋转部件和/或具有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挤压部件,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简便地形成类似于天然石材的花纹,尤其是类似于具有筋状花纹的大理石等的花纹。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建筑物、土木结构物的墙面等的美观性的涂布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包括对基材实施如下步骤:(1)在形成分布有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的下涂层的步骤(以下也称为“步骤(1)”)后,(2)对该下涂层,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而形成筋状花纹面的步骤(以下也称为“步骤(2)”)。
本发明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不是形成单调的筋状花纹,而是获得各个筋的粗细、浓度等进行变化的花纹。即可以为筋状花纹赋予视觉上的强弱变化,获得非人工性的、具有很高的自然感的效果。
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效果,是由于步骤(2)中使用的着色涂料具有透明性,可以在下涂层上与着色颗粒状物进行重叠等,从而产生筋的视觉变化。
并且,本发明中所说的“透明”是指具有可见光透过性、可以目视到下层的性质。
本发明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土木结构物等。构成这种部位的基材包括混凝土、砂浆、侧板、挤塑板、石膏板、珍珠岩板、胶合板、塑料板、金属板、木工板、玻璃、砖瓦、陶瓷瓷砖等各种基材。
这些基材可以是进行过表面处理(填充处理、表面修整处理、封面处理等)、或者预先用着色涂料等进行过着色的,也可以是已经形成了涂覆膜、或者贴有壁纸的基材。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对上述的基材形成分布有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的下涂层。
在下涂层上,最好是分布有2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着色颗粒状物的形态,即分布有2色以上(3~8色更佳)的着色颗粒状物的形态。着色颗粒状物的色调根据最终所要形成的花纹而进行适当地设定。
着色颗粒状物的粒径最好为0.1~20mm(更好为1~10mm)。在本发明中,通过对不同粒径的着色颗粒状物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可以拓展创意性。
在步骤(1)中,尤其是分布有与步骤(2)中透明着色涂料的色差相对较大的着色颗粒状物(p)(以下也略称为“着色颗粒状物(p)”)及与着色颗粒状物(p)相比与步骤(2)中的透明着色涂料的色差相对较小的着色颗粒状物(q)(以下也略称为“着色颗粒状物(q)”)的形态为佳。这样的下涂层更有利于提高美观性。
作为着色颗粒状物(p),只要可以看出是与步骤(2)的透明着色涂料具有不同颜色即可。着色颗粒状物(p)与步骤(2)的透明着色涂料的色差最好超过5(更好为6以上,进而更好为8以上)。
着色颗粒状物(q)与着色颗粒状物(p)相比,具有与步骤(2)的透明着色涂料相近的色调。即着色颗粒状物(q)与步骤(2)的透明着色涂料的色差比着色颗粒状物(p)与步骤(2)的透明着色涂料的色差更小。
下涂层上使用3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时,在与步骤(2)的透明着色涂料的色差最大的(p)和最小的(q)之外,最好使用多种具有其中间色差的着色颗粒状物。
并且,通过以白纸为背景,测定对象物的颜色数据(L*、a*、b*),可以计算出本发明中的色差(ΔE)。色差(ΔE)可以使用色差计进行测定。测定时对象物的膜厚为约50μm即可。
下涂层的着色颗粒状物最好是由包括结合材及颜料的着色涂料形成。
其中,作为结合材,可以使用各种树脂成分。树脂成分可以包括溶剂可溶型树脂、非水分散型树脂、无溶剂型树脂、水分散型树脂、水溶性树脂等。树脂种类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尿烷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树脂、丙烯硅树脂、氟树脂、聚乙烯醇、纤维素衍生物等、或者这些物质的复合物等。这样的树脂成分可以具有涂覆膜形成后发生交联反应的性质。
作为颜料,可以使用着色颜料。具体来说,着色颜料包括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炭黑、铁红(紫红漆)、黄色氧化铁、氧化铁、群青、钴绿等无机着色颜料、偶氮系、萘酚系、吡唑啉酮系、蒽醌系、二萘嵌苯系、喹吖酮系、双偶氮系、异吲哚啉酮系、苯并咪唑系、酞菁系、喹啉并酞酮系等有机着色颜料、珠光颜料、铝颜料、荧光颜料等。通过对这样的着色颜料的一种或2种以上进行组合,可以将着色涂料调制为所希望的色调。
在着色涂料中,除了这样的着色颜料外,还可以使用体质颜料(填料)。体质颜料包括碳酸钙、硫酸钡、粘土、高岭土、陶土、滑石粉、二氧化硅粉、硅藻土等。
该着色涂料中的着色颜料的浓度最好为40重量%以下(更好为0.001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下)。在向着色颗粒状物赋予隐蔽性时,着色涂料中的着色颜料的浓度最好为3重量%以上(更好为5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下,进而更好为6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下)即可。
在本发明中,作为形成着色颗粒状物的着色涂料,可以使用透明着色涂料。通过使用这样的透明着色涂料,可以提高美观性。关于透明着色涂料中的着色颜料的浓度,在着色颗粒状物显示透明性的范围内而进行适当地设定,最好为5重量%以下(更好为0.001重量%以上3重量%以下,进而更好为0.01重量%以上2重量%以下)。透明着色涂料的色调根据最终所要形成的花纹而进行适当地设定。
这样的下涂层可以使用以下(a)或(b)的方法进行形成。
(a)涂布由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形成的下层涂料。
(b)粒状地涂布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涂料。
在上述的(a)中,分散介质中可以使用分布有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的下层涂料,也可以使用一般的多彩花纹涂料。多彩花纹涂料在JISK5667(2002)“多彩花纹涂料”中有所规定,根据构成涂料的分散介质与着色粒子的组合可以分为水中油型(O/W型)、油中水型(W/O型)、油中油型(O/O型)及水中水型(W/W型)等4种。在本发明中,尤其是水中油型(O/W型)或水中水型(W/W型)的涂料更好。
作为上述(a)中的着色颗粒状物,可以使用着色涂料粒状化的产物。如果着色颗粒状物是由着色涂料制作而成,则颜色调制更加容易,容易获得所希望的色调。并且,容易形成平整的面。进而,在喷涂了下层涂料时,可抑制着色颗粒状物的回跳,提高涂附效率。这样的着色颗粒状物可以是内包有液状着色涂料的形态、将着色涂料凝胶化的状态的任一种形态。
上述的(a)的下层涂料中的着色颗粒状物的比例最好为20%~80重量%,进而更好为30%~70重量%。分散介质为不显著妨碍着色颗粒状物的色调者即可。
在上述的(a)中,可以通过1次性涂布有效地形成下涂层。在涂布下层涂料时,可以采用各种涂布方法,其中喷涂法更好。下层涂料的涂布量因最终花纹的种类而异,最好为约0.1~1kg/m2
在上述的(b)中,可以采用能够形成着色颗粒状物的涂布方法,而喷涂法更好。使用2种以上的着色涂料时,将这些着色涂料同时或者顺序涂布即可。同时涂布多种着色涂料时,作为涂布器具,可以使用多头型喷涂机等。着色涂料的涂布量最好为约0.01~0.8kg/m2
下涂层的干燥通常在常温(约0~40℃)下进行。在本发明中,在下涂层干燥后,进行步骤(2)。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对上述的下涂层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形成筋状花纹面。
作为在步骤(2)中使用的透明着色涂料,可以使用含有结合材及颜料的透明着色涂料。透明着色涂料的色调根据所希望的筋状花纹而进行适当地设定。
作为透明着色涂料中的结合材、颜料,可以使用与步骤(1)所说明的相同的结合材及颜料。
可以通过将着色颜料的浓度设低而赋予透明着色涂料的透明性。透明着色涂料中的着色颜料的浓度最好为5重量%以下(更好为0.001重量%以上3重量%以下,进而更好为0.01重量%以上2重量%以下)。
在步骤(2)的涂布中,只要能够形成筋状花纹,可以采用各种涂布方法。此时,作为使用的器具,可以使用辊刷、压刷、毛刷、毛笔等。
在步骤(2)中,也可以使用刻有筋状花纹孔的图样纸进行涂布。此时,将图样纸贴附在下涂层上,从其上面采用喷涂等方法涂布透明着色涂料,然后再除去图样纸。
步骤(2)中最佳的器具为具有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旋转部件(辊刷)和/或具有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挤压部件(压刷)。通过使用这样的器具,可以提高涂布作业的便利性,有效地形成筋状花纹。
作为上述的旋转部件,例如可以使用在由塑料、金属等构成的圆筒体的表面上安装多个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旋转部件。另外,作为上述的挤压部件,例如以使用在由塑料、木材、金属等构成的部件的平整面上安装多个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挤压部件。
作为绳带状的吸液构件采用纤维材质或海绵类质地更好。
在步骤(2)中,通过上述的透明着色涂料形成筋状花纹面。筋状花纹可以通过1根或2根以上的筋的组合来形成。筋的宽度、长度等可根据所希望的花纹形状进行适当地设定。通常,筋的宽度为约0.5~50mm(更好为1~20mm)。
在本发明中,筋状花纹面干燥后,可以根据需要涂布透明涂料。尤其是在要求具有耐候性的结构物外部部位施工时,出于保护的目的最好涂布透明涂料。作为该透明涂料,可以使用作为透明着色涂料这样的透明涂料,使用能够形成亲水性覆膜的透明涂料,可以提高耐污染性。
并且,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接缝条及接缝模板等接缝材料,可以形成格子状、几何学花纹状等接缝部。此时,将接缝材料粘贴在按照接缝色的色调进行涂布后的基材上,根据需要,涂布了中间涂料等后,进行上述的步骤,然后除去接缝材料即可。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
(下层涂料)
作为下层涂料,准备了以下所示的材料。
下层涂料1
白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4重量%,粒子径约为4mm)、淡黄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黄色氧化铁、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3重量%,粒子径约为2mm)、淡灰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黑色氧化铁、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4重量%,粒子径约为1mm)分散在水性媒体中的水中油型的多彩花纹涂料。白色粒子∶淡黄色粒子∶淡灰色粒子=40∶30∶30(重量比例)。
下层涂料2
黑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黑色氧化铁、黄色氧化铁、紫红漆、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6重量%,粒子径约为3mm)、灰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黑色氧化铁、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3重量%,粒子径约为1mm)、灰紫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紫红漆、酞菁蓝、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7重量%,粒子径约为2mm)分散在水性媒体中的水中油型的多彩花纹涂料。黑色粒子∶灰色粒子∶灰紫色粒子=30∶35∶35(重量比例)。
下层涂料3
浓红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紫红漆、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23重量%,粒子径约为2mm)、淡红色粒子(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紫红漆、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8重量%,粒子径约为1mm)分散在水性媒体中的水中油型的多彩花纹涂料。浓红色粒子∶淡红色粒子=60∶40(重量比例)。
下层涂料4
透明白色粒子A(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0.6重量%,粒子径约为2mm)、透明白色粒子B(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着色涂料的颗粒状物,着色颜料浓度1.3重量%,粒子径约为1mm)分散在水性媒体中的水中油型的多彩花纹涂料。透明白色粒子A∶透明白色粒子B=55∶45(重量比例)。
(形成筋状花纹用的涂料)
作为形成筋状花纹用的涂料,准备了以下的涂料。
透明着色涂料1
将丙烯酸树脂乳胶(固形成分50重量%)350重量份、黄色颜料液(黄色氧化铁50重量%分散液)0.6重量份、红色颜料液(紫红漆50重量%分散液)0.6重量份、黑色颜料液(炭黑20重量%分散液)0.5重量份、水130重量份、造膜助剂16重量份、消泡剂2重量份均匀混合后,获得透明着色涂料1(着色颜料浓度0.14重量%)。
透明着色涂料2
将丙烯酸树脂乳胶(固形成分50重量%)350重量份、白色颜料液(氧化钛60重量%分散液)6重量份、黄色颜料液(黄色氧化铁50重量%分散液)3重量份、黑色颜料液(炭黑30重量%分散液)1重量份、水122重量份、造膜助剂16重量份、消泡剂2重量份均匀混合后,获得透明着色涂料2(着色颜料浓度1.1重量%)。
着色涂料1
将丙烯酸树脂乳胶(固形成分50重量%)350重量份、黄色颜料液(黄色氧化铁50重量%分散液)30重量份、红色颜料液(紫红漆50重量%分散液)30重量份、黑色颜料液(炭黑20重量%分散液)25重量份、水47重量份、造膜助剂16重量份、消泡剂2重量份均匀混合后,获得着色涂料1(着色颜料浓度7.0重量%)。
(实施例1)
对预先涂有保护剂(白色)的波纹板以涂布量0.5kg/m2喷涂下层涂料1,并干燥4小时。
然后,使用辊刷,形成透明着色涂料1的筋状花纹,干燥24小时。此时,作为辊刷,使用在塑料制筒的表面上粘贴有多个绳带状海绵(长度60~200mm、宽度2~4mm)的辊刷。
并且,涂布和干燥都是在标准状态(气温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的。构成下层涂料1的各着色粒子(白色粒子、淡黄色粒子、淡灰色粒子)的着色涂料与透明着色涂料1的色差分别为18、12、11。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由于为筋状花纹赋予了视觉上的强弱变化,具有类似大理石的美观性。
(实施例2)
对预先涂有保护剂(白色)的波纹板,以涂布量0.5kg/m2喷涂下层涂料1,并干燥4小时。
然后,使用压刷形成透明着色涂料1的筋状花纹,干燥24小时。此时,作为压刷,使用带有把手的胶合板平整面上粘贴有多个绳带状的海绵(长度40~250mm、宽度4~6mm)的压刷。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与实施例1相同,由于为筋状花纹赋予了视觉上的强弱变化,具有类似大理石的美观性。
(实施例3)
作为下层涂料使用下层涂料2,作为形成筋状花纹用的涂料使用了透明着色涂料2。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了涂布。
并且,构成下层涂料2的各着色粒子(黑色粒子、灰色粒子、灰紫色粒子)的着色涂料与透明着色涂料2的色差分别为18、20、15。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由于为筋状花纹赋予了视觉上的强弱变化,具有类似大理石的美观性。
(实施例4)
作为下层涂料使用了下层涂料3,作为形成筋状花纹用的涂料使用了透明着色涂料2。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了涂布。
并且,构成下层涂料3的各着色粒子(浓红色、淡红色)的着色涂料与透明着色涂料2的色差分别为26、29。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由于为筋状花纹赋予了视觉上的强弱变化,具有类似大理石的美观性。
(实施例5)
作为下层涂料使用了下层涂料4,作为形成筋状花纹用的涂料使用了透明着色涂料1。并且,作为基材使用了预先涂布了保护剂(黑色)的波纹板。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了涂布。
并且,构成下层涂料4的各着色粒子(透明白色粒子A∶透明白色粒子B)的着色涂料与透明着色涂料1的色差分别为13、14。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由于为筋状花纹赋予了视觉上的强弱变化,具有类似大理石的美观性。
(实施例6)
作为形成下涂层用的涂料,准备了着色涂料P(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紫红漆、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浓红色涂料、着色颜料浓度23重量%)、着色涂料Q(以丙烯酸树脂、氧化钛、紫红漆、脂肪族炭化水素系溶剂为主成分的淡红色涂料、着色颜料浓度18重量%)。
对预先涂有保护剂(白色)的波纹板,分别以涂布量0.1kg/m2粒状(约为3mm)地喷涂着色涂料P、着色涂料Q,干燥4小时。然后,采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形成了透明着色涂料2的筋状花纹。并且,着色涂料P与透明着色涂料2的色差为26,着色涂料Q与透明着色涂料2的色差为29。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由于为筋状花纹赋予了视觉上的强弱变化,具有类似大理石的美观性。
(比较例1)
对预先涂有保护剂(白色)的波纹板,使用透明着色涂料1进行辊刷涂布,形成筋状花纹,干燥24小时。此时,作为辊刷,使用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辊刷。并且,涂布和干燥都是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为缺乏变化的筋状花纹。
(比较例2)
作为下层涂料使用了下层涂料1,作为形成筋状花纹用的涂料使用了着色涂料1。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了涂布。
通过以上的方法获得的花纹面为缺乏变化的筋状花纹。

Claims (3)

1.一种花纹面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建筑物或土木结构物的基材实施:
(1)形成分布有至少一种以上的粒径为0.1~20mm的着色颗粒状物的下涂层的步骤;
(2)对该下涂层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而形成筋状花纹面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纹面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下涂层的步骤中,使用下述(a)或(b)的方法:
(a)涂布由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颗粒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而形成的下层涂料;
(b)粒状地涂布至少一种以上的着色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花纹面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筋状花纹面的步骤中,使用具有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旋转部件和/或具有绳带状的吸液构件的挤压部件,筋状地涂布透明着色涂料。
CN201010622281.6A 2010-12-28 2010-12-28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3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2281.6A CN102553809B (zh) 2010-12-28 2010-12-28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2281.6A CN102553809B (zh) 2010-12-28 2010-12-28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3809A CN102553809A (zh) 2012-07-11
CN102553809B true CN102553809B (zh) 2014-10-15

Family

ID=46401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228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53809B (zh) 2010-12-28 2010-12-28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380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8998A (zh) * 2009-05-31 2010-04-28 四国化研(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3939A (ja) * 2003-06-27 2005-01-20 Dainippon Toryo Co Ltd 無機質化粧板の製造方法
JP4729470B2 (ja) * 2006-11-10 2011-07-20 菊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模様付けローラ及びこのローラを用いた模様の形成方法
JP5102272B2 (ja) * 2008-11-19 2012-12-19 ベック株式会社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8998A (zh) * 2009-05-31 2010-04-28 四国化研(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3939A 2005.01.20
JP特开2008-119581A 2008.05.29
JP特开2010-158666A 2010.07.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3809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209B (zh) 涂覆材料、涂覆材料层、以及积层结构体
JP4538893B2 (ja) 化粧材
JP5420520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CN202925818U (zh) 覆膜层积体
JP5420522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JP5232734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ITPI20090097A1 (it) Substrato patinato per la stampa e relativo metodo di produzione
KR20200055837A (ko) 금속 외관 효과를 가지는 데코레이션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98402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CN102553809B (zh)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CN102553810B (zh)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JP3201228U (ja) 積層体
JP4810179B2 (ja) 化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シート
CN102029254B (zh) 清漆涂膜的膜厚度调整方法、清漆涂料、以及建筑物
JP5420521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CN103706546A (zh) 石纹状纹路涂膜形成方法以及涂装成石纹状的涂装物品
CN101961707B (zh) 图案面的形成方法
CN203393947U (zh) 积层体
JP5075525B2 (ja) 塗り分け模様のある仕上げ方法
JP5232834B2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CN102553811A (zh) 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JP2003260410A (ja) 建築用化粧板の製造方法
JPS6315029B2 (zh)
CN105566991A (zh) 一种彩色复合岩片的制备方法
JP2007268499A (ja) 模様面の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