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0713B -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0713B
CN102550713B CN 201110459515 CN201110459515A CN102550713B CN 102550713 B CN102550713 B CN 102550713B CN 201110459515 CN201110459515 CN 201110459515 CN 201110459515 A CN201110459515 A CN 201110459515A CN 102550713 B CN102550713 B CN 102550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steaming
caddy
blanking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4595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0713A (zh
Inventor
吴远之
何谦
杨智
高林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HAI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4595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0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0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0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0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饼茶的成型工艺,特别是引入流水线及自动称设备,为普洱饼茶成型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普洱饼茶及其流水线成型加工工艺,属食品领域。本发明中茶叶经下料器投料,过秤称量,完成撒底、芯茶、边茶、面茶及撒尖茶自动称量,下料完成后再经放置内飞、自动蒸茶、做型,最后压制成型,即完成普洱茶压制成型。该普洱饼茶成型加工工艺实现了加工过程部分机械化,降低了手工称量出现的误差,提高最终饼茶整体质量,减少劳工用工数量,降低工人工作劳动强度,为饼茶的成型加工的进一步机械化改造提供了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饼茶的成型工艺,特别是引入流水线及自动称设备,为普洱饼茶成型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普洱饼茶及其流水线成型加工工艺。属食品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普洱饼茶在成型加工的过程中,都采用人工手工操作,机器在普洱成型加工过程中都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现有普洱饼茶成型加工方法,都是以人工称量茶叶,再人工放置内飞,蒸茶、做型,最后压制成型,完成普洱饼茶成型加工,在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工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茶叶质量,受工人经验的不同而差别较大,整体上饼茶质量误差较大,工人劳动工作量大,工人数量较多,效率低下,劳工使用成本较高。
在普洱茶生产领域,由于长期采用手工加工,机械化程度较低,普洱饼茶的流水线成型加工尚未见公开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生产工艺,特别是能实现自动称量、自动蒸茶过程,普洱饼茶成型工艺加工方法,其工艺原理是茶叶经下料器投料,过秤称量,完成撒底、芯茶、边茶、面茶及撒尖茶自动称量然后下料,下料完成后再经过放置内飞、自动蒸茶、做型,最后压制成型,得到成型的普洱饼茶。该普洱饼茶加工工艺实现加工过程机械化,减少了手工称量出现的误差,提高最终饼茶整体质量,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工人工作劳动强度,为饼茶的成型加工的进一步机械化改造提供了基础。
本发明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的目的是这样完成的:以云南普洱茶为原料,经除去杂物,分级筛选出三种不同型号的茶叶,其特征是:流水线成型采用机械化的自动称量下料、自动蒸茶,其余工序为人工在机器辅助下来完成,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备料:准备好饼茶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用三种不同型号的茶叶,按比例将撒尖、芯茶、盖茶原料运输到下料器附近;各原料的配比中,撒尖、芯茶、盖茶的比例是15∶43∶42,所述盖茶为梭边茶、面盖茶和撒底茶;
B、投料:将备好料的茶叶投入下料器中,震动给料器向下料管均匀送料,在送料过程中,底茶、边茶和面茶用规格相同的茶叶,芯茶、撒尖各下不同规格的茶叶;
C、称量:原料茶叶从下料管中进入秤中进行称量,各原料为撒尖、芯茶、梭边茶、面盖茶和撒底茶,在流水线上在下料过程中分两条线进行,对应有两套称量系统,在输送芯茶和梭边茶时,都是一次下两筒,输送其它时为一次下一筒,一个下料口对应一台秤,整套下料对应线路有七台秤,整个流水线路共有十四台秤;
D、下料:下料是将茶叶原料下到蒸茶桶内,蒸茶空桶放到流水线链板上,空桶随链板一起运动,到达岔道口时,由光电感应装置和挡杆在设定程序作用下对蒸茶筒进行分流,使第一条链板和第二条链板上都有蒸茶筒,第一条链板为主线,第二条为辅线,以第一条链板为例说明,具体如下:
a、下撒底茶:蒸茶空桶到达撒底下料筒下方时,档杆将蒸茶筒挡住,上方下料筒下料,下料完成后撤去档杆,已撒底的蒸茶筒继续前进,后面蒸茶重复前面的步骤;
b、下芯茶:蒸茶筒运行到这一节链板尽头后停止,当有两个蒸茶筒到达此位置时,工位上的叉杆将两个蒸茶筒叉住,套筒放入蒸茶筒内部中心处,然后随工位坦克链一起移动至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应下料,芯茶进入蒸茶桶的套筒内部;
c、下梭边茶:坦克链继续向前移动,带动蒸茶桶在平台上一起移动,至梭边茶下料筒正下方,下料筒正上方对应秤给料,梭边茶进入蒸茶筒内套筒外部,完成梭边动作;
d、下面盖茶和撒尖茶:蒸茶筒继续随工部履带移动,到达下一节链板上后,,工位上定位阀和升降阀动作,套筒从蒸茶筒内部向上移出,叉杆和套筒整体向链板外移出,叉杆和套筒在工位上复位,已经下完三种料的蒸茶筒随链板继续运行,至下盖茶筒下杆筒挡住蒸茶筒,重复下撒底茶步骤,完成后随链板向前移动,下撒尖茶步骤和下盖茶基本相同,下完撒尖茶后,完成流水线的下料过程,
E、放置内飞:下料完成后的蒸茶桶随链板继续前进时,到达流水线回路的两天链板线汇合处时,向蒸茶桶内放置内飞;
F、自动蒸茶:蒸茶桶运行到一侧有蒸茶台的链板上时,光电感应到蒸茶桶,在档杆作用下对蒸茶筒平均分配,即在第一个蒸茶台时,放两个蒸茶筒通过,挡住第三个,在第二个蒸茶筒对应的链板上,放过一个蒸茶筒,挡住另一个蒸茶筒,最后一个蒸茶台位置对应链板挡住所用蒸茶筒,挡住的蒸茶筒,由程序控制的推杆作用下推到蒸茶台上,实现自动蒸茶,蒸茶过程持续4-6秒。
G、做型:将蒸茶筒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内,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链板线上,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饼形。
H、压制成型:压茶人员将做好形状的茶叶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压茶过程中,装有饼型茶叶应放在压茶机模具的正中间,保证压制出来的饼型整齐,外观漂亮。
所述的原料是同一中口味的茶叶。
所述普洱饼茶中,对常规357g普洱饼茶具体到每种不同茶叶含量分别为,撒尖茶53g、芯茶154g、撒底茶50g、梭边茶50g、面盖茶50g。
所述向蒸茶筒内放置内飞的放置过程中,内飞不可折叠,使内飞上有少量茶叶覆盖。
本发明将茶叶倒入螺旋供料器内进行震动送料,料经下料筒到秤斗内,后自动称量下料,经放置内飞、自动蒸茶、做型,最后压制成型,其特征是成型工艺中的称量和蒸茶全部由机械完成,实现了传统手工作业向机械化的转变,减少了用工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手工称量产生的质量误差,提升了普洱饼茶的产品质量,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工作劳动强度,有利于工人的持续再生产。
按上述发明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生产出来的普洱饼茶,具有质量误差少,饼茶的质量精度高,提升了普洱饼茶的产品质量,省去秤量茶叶的工人,减少用工数量,提高人均生产效率。该流水线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普洱饼茶质量更加具有可控性,为普洱饼茶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高条件。
本发明的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工艺,一条流水线的自动称量下料可满足三个机组进行压制成型,得到饼茶成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普洱饼茶流水线整体布局图。
图2中:1.岔道口,2.下撒底盖料筒正下方,3.下芯茶料筒正下方,4.下梭边茶料筒正下方,5.下面茶料筒正下方,6.下撒尖茶料筒正下方,7.蒸茶筒汇合处,8.套筒,9.①号工位,10.③号工位,11.②号工位,12.④号工位,13.①号蒸茶台,14.②号蒸茶台,15.③号蒸茶台,16.蒸茶筒回收链板,17.放空筒转弯回路链板,18.转弯回路链板,19.中转台,20.压茶机。
具体实施方式
普洱饼茶流水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控制条件如下:
A备料工艺:准备好饼茶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将原料运输到螺旋供料器附近,完成正式生产前得备料;各原料为撒尖、芯茶、盖茶,所述盖茶为梭边茶、面盖茶和撒底茶;
B投料:将备好料的茶叶投入下料器中,振动给料器向下料管均匀给料。
C称量:茶叶从下料管中进入秤中进行称量,以常规357g饼茶为例,各原料的配比中,撒尖、芯茶、盖茶的比例是15∶43∶42,对常规357g普洱饼茶具体到每种不同茶叶含量分别为,撒尖茶53g、芯茶154g、撒底茶50g、梭边茶50g、面盖茶50g,在流水线上在下料过程中分两条线进行,对应必需有两套称量系统,在下料时下芯茶和梭边茶时,都是一次下两筒,其它都是一次下一筒,一个下料口对应一台秤,一套完整的下料对应线路应有七台秤,整个流水线路共有十四台秤。
D下料:下料是将茶叶原料下到蒸茶桶内,蒸茶空桶放到流水线链板上,蒸茶筒随链板一起移动,到达岔道口后,由光电感应装置感应到茶桶的到来,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和挡杆实现对蒸茶筒的分流,使第一条链板线和第二条链板上线都有蒸茶桶,以第其中的一条链板为例说明,具体如下:
a、下撒底茶:蒸茶桶到达撒底下料筒下方时,档杆将蒸茶筒挡住,上方下料筒下料,下料完成后撤去档杆,已撒底的蒸茶筒继续前进,后面蒸茶筒重复前面的步骤;
b、下芯茶:蒸茶桶运行到这一节链板尽头后停止,当有两个蒸茶筒到达此位置时,工位上的叉杆将两个蒸茶桶叉住,同时套筒放入蒸茶筒内部中心处,然后随工位坦克链一起移动至下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应下料,芯茶进入蒸茶筒的套筒内部;
c、下梭边茶:坦克链继续向前移动,带动蒸茶桶一起移动,至梭边茶下料筒正下方停止,上方下料,梭边茶进入蒸茶筒内套筒外部,完成梭边动作;
d、下面盖茶和撒尖茶:蒸茶筒在叉杆作用下继续随工位坦克链一起移动,到达下一节链板上后,套筒从蒸茶筒内部向上移出,叉杆和套筒整体向链板外移出,叉杆和套筒在工位上复位,已下过三种料的蒸茶筒随链板继续向前移动,至下盖茶下料筒时挡杆挡住蒸茶筒,重复下撒底茶步骤,完成后继续向前移动,下撒尖茶步骤和下盖茶基本相同,下完撒尖茶后,撤去档杆,蒸茶筒继续移动,至此完成流水线的下料过程。
E放置内飞:下料完成后的蒸茶筒随链板继续前进时,到达流水线回路的汇合处时,工人向蒸茶桶内放置内飞,放置过程中,内飞不可折叠,放入蒸茶桶后,使内飞上有少量茶叶覆盖;
F自动蒸茶:蒸茶桶运行到一侧有蒸茶台的链板上时,有光电感应到蒸茶筒,按设定程序利用档杆对蒸茶桶进行分配,即在第一个蒸茶台时,放两个蒸茶筒通过,挡住第三个,在第二个蒸茶筒对应的链板上,放过一个蒸茶筒,挡住另一个蒸茶筒,最后一个蒸茶台位置对应链板挡住所用蒸茶筒,挡住的蒸茶筒,由程序控制的推杆作用下推到蒸茶台上,实现自动蒸茶,蒸茶过程持续4-6秒。
G做型:将蒸茶筒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内,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链板线上,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饼形。
H压制成型:压茶工人将做好型的茶叶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压茶过程中,装有饼型茶叶布袋应放在压茶机模具的正中间,保证压制出来的饼型整齐,外观漂亮。
参照图一所示工艺流程及图二的普洱饼茶流水线整体布局,以下用一个实施例,在规定操作规程下进行操作,进行实施具体说明。
实施例
一、备料工艺
在下料器放在区域即链板流水线所放区域的第二层,以生产常规357g饼茶为例,准备好所要用的三种茶叶,比例按尖、心、盖15∶43∶42准备。
二、投料
将备好的茶叶倒入各个下料器内,茶叶在下料器的振动给料器和横向螺杆的作用下,通过下料管向秤内均匀投料,当秤料斗内的茶叶达到一定量时,在光电的作用及设定程序控制下,下料器停止向秤投料,当秤料斗茶叶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下料器恢复给秤送料,整个过程实现自动控制。
三、称量
茶叶下到秤内部是,秤要对秤叶进行不同的称量处理,在图中2下撒底盖料筒正下方对应的上方的秤称量的是撒底茶,每次称量的重量为50g,3下芯茶料筒正下方上面对应的两台秤称量的是芯茶,每台秤每次称量为154g,4下梭边茶料筒正下方上面的对应两台秤称量的是梭边茶,每次称量的重量为50g,5下面茶料筒正下方上面对应的秤称量的是面盖茶,秤每次称量的重量为50个,6下撒尖茶料筒正下方上面对应称量的是撒尖茶,秤每次称量的重量为53g,在另一条支路上秤的称量情况和这条支路上的情况相同。
四、下料
下料是指秤上称量好的茶叶下方到蒸茶桶中,对照图2,蒸茶空桶放在17放空筒转弯回路链板上,蒸茶桶随链板一起运动到达1岔道口时,蒸茶筒将出现分流,蒸茶桶平均分布在两条支路上,以其中一条支路下料情况做说明,具体如下:
a、下撒底茶:蒸茶桶到达2下撒底盖料筒正下方时,档杆将蒸茶桶挡住,上方下料筒下50g盖茶,下料完成后撤去档杆,已撒底的蒸茶桶继续前进,后面蒸茶桶重复前面的步骤;
b、下芯茶:蒸茶桶运行到这一节链板尽头后停止,即在3下芯茶料筒正下方的前面,当有两个蒸茶桶到达此位置时,9①号工位上的叉杆将两个蒸茶筒叉住(10、11、12分别为③、②、④号工位,每一条支路对应两个工位,①②工位对应直的支路,③④工位对应斜的支路),套筒放入蒸茶筒内部中心处,然后随工位①上坦克链一起移动至3下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应下料,154g芯茶进入蒸茶筒的套筒内部,此次下料为两个料筒同时下料;
c、下梭边茶:坦克链继续向前移动,带动蒸茶桶一起移动,至4梭边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下料,50g下料的梭边茶进入蒸茶筒内套筒外部,完成梭边动作;
d、下面盖茶和撒尖茶:蒸茶桶继续随工位上坦克链一起移动,到达下一节链板上后,套筒从蒸茶桶内部向上移出,叉杆和套筒整体向链板线外移出,叉杆和套筒在工位上复位,已经下完三种料的蒸茶桶随链板继续向前移动,至5下盖茶筒下料筒正下方挡杆挡住蒸茶筒,对应上方秤下料,50g茶叶均匀下到蒸茶桶内部,完成后撤去挡杆,该蒸茶桶继续前进,至6下撒尖茶下料筒正下方,挡杆将茶桶挡住,下料筒下53g撒尖茶,下料完后撤去挡杆,至此下料工作完成
五、放置内飞
下料完成后的蒸茶筒随链板继续前进时,到达7蒸茶桶汇合处,两条支路上的蒸茶桶汇合在到一条链板线上,再随流水线链板移动至18转弯回路链板时,工人在此位置向蒸茶桶内放置内飞,放置过程中,内飞不折叠,且内飞上有少量茶叶覆盖;
F自动蒸茶:蒸茶桶运行到一侧有蒸茶台的链板上时,有光感应到蒸茶桶,对蒸茶桶平均分配,即在第一个蒸茶台时,放两个蒸茶桶通过,挡住第三个,在第二个蒸茶桶对应的链板上,放过一个蒸茶桶,挡住另一个蒸茶桶,最后一个蒸茶台位置对应链板挡住所用蒸茶筒,挡住的蒸茶筒,在推杆作用下分别推到蒸茶台13、14、15(①、②、③号蒸茶台)上,实现自动蒸茶,蒸茶过程持续5秒。
G做型:将蒸茶桶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内,蒸茶空桶放回到空桶回收链板线上,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饼形,将做好型的袋装茶叶放在19中转台上。
H压制成型:压茶人员将做好型的茶叶从19中转台拿出,放在20压茶机上进行压制,压茶过程中,装有饼型茶叶应放在压茶机模具的正中间,保证压制出来的饼型整齐,外观漂亮。
按上述发明工艺流程及操作要求生产出来的普洱饼茶,具有,质量误差少,茶叶饼茶的质量精度高,整体提升了普洱饼茶的产品质量,省去手工称量茶叶的工人,减少用工数量,提高人均生产效率。该流水线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普洱饼茶质量更加具有可控性,为普洱饼茶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高条件。

Claims (1)

1.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原料,经除去杂物,分级筛选出三种不同型号的茶叶,其特征是:流水线成型采用机械化的自动称量下料、自动蒸茶,其余工序为人工在机器辅助下来完成,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A、备料:准备好饼茶生产所需要的原料,用三种不同型号的茶叶,按比例将撒尖、芯茶、盖茶原料运输到下料器附近;各原料的配比中,撒尖、芯茶、盖茶的比例是15:43:42,所述盖茶为梭边茶、面盖茶和撒底茶;
B、投料:将备好料的茶叶投入下料器中,震动给料器向下料管均匀送料,在送料过程中,底茶、边茶和面茶用规格相同的茶叶,芯茶、撒尖各下不同规格的茶叶;
C、称量:原料茶叶从下料管中进入秤中进行称量,各原料为撒尖、芯茶、梭边茶、面盖茶和撒底茶,在流水线上在下料过程中分两条线进行,对应有两套称量系统,在输送芯茶和梭边茶时,都是一次下两筒,输送其它时为一次下一筒,一个下料口对应一台秤,整套下料对应线路有七台秤,整个流水线路共有十四台秤;
D、下料:下料是将茶叶原料下到蒸茶筒内,蒸茶空 筒放到流水线链板上,空筒 随链板一起运动,到达岔道口时,由光电感应装置和挡杆在设定程序作用下对蒸茶筒进行分流,使第一条链板和第二条链板上都有蒸茶筒,第一条链板为主线,第二条为辅线,以第一条链板为例说明,具体如下:
a、下撒底茶:蒸茶空筒 到达撒底下料筒下方时,档杆将蒸茶筒挡住,上方下料筒下料,下料完成后撤去档杆,已撒底的蒸茶筒继续前进,后面蒸茶重复前面的步骤;
b、下芯茶:蒸茶筒运行到这一节链板尽头后停止,当有两个蒸茶筒到达此位置时,工位上的叉杆将两个蒸茶筒叉住,套筒放入蒸茶筒内部中心处,然后随工位坦克链一起移动至芯茶下料筒正下方,上方秤感应下料,芯茶进入蒸茶筒的套筒内部;
c、下梭边茶:坦克链继续向前移动,带动蒸茶筒在平台上一起移动,至梭边茶下料筒正下方,下料筒正上方对应秤给料,梭边茶进入蒸茶筒内套筒外部,完成梭边动作;
d、下面盖茶和撒尖茶:蒸茶筒继续随工部履带移动,到达下一节链板上后,工位上定位阀和升降阀动作,套筒从蒸茶筒内部向上移出,叉杆和套筒整体向链板外移出,叉杆和套筒在工位上复位,已经下完三种料的蒸茶筒随链板继续运行,至下盖茶筒下杆筒挡住蒸茶筒,重复下撒底茶步骤,完成后随链板向前移动,下撒尖茶步骤和下盖茶基本相同,下完撒尖茶后,完成流水线的下料过程,
E、放置内飞:下料完成后的蒸茶筒随链板继续前进时,到达流水线回路的两天链板线汇合处时,向蒸茶筒内放置内飞;
F、自动蒸茶:蒸茶筒运行到一侧有蒸茶台的链板上时,光电感应到蒸茶筒,在档杆作用下对蒸茶筒平均分配,即在第一个蒸茶台时,放两个蒸茶筒通过,挡住第三个,在第二个蒸茶筒对应的第二条链板上,放过一个蒸茶筒,挡住另一个蒸茶筒,最后一个蒸茶台位置对应链板挡住所用蒸茶筒,挡住的蒸茶筒,由程序控制的推杆作用下推到蒸茶台上,实现自动蒸茶,蒸茶过程持续4-6秒;
G、做型:将蒸茶筒内蒸好的茶叶放入布袋内,蒸茶空筒放回到空筒 回收链板线上,人工将布袋内的茶叶揉成饼形;
H、压制成型:压茶人员将做好形状的茶叶放在压茶机上进行压制,压茶过程中,装有饼型茶叶应放在压茶机模具的正中间,保证压制出来的饼型整齐,外观漂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是同一种口味的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普洱饼茶中,对常规357g普洱饼茶具体到每种不同茶叶含量分别为,撒尖茶53g、芯茶154g、撒底茶50g、梭边茶50g、面盖茶5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向蒸茶筒内放置内飞的放置过程中,内飞不可折叠,使内飞上有少量茶叶覆盖。
CN 201110459515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Active CN102550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59515 CN102550713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59515 CN102550713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0713A CN102550713A (zh) 2012-07-11
CN102550713B true CN102550713B (zh) 2013-04-17

Family

ID=4639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59515 Active CN102550713B (zh) 2011-12-31 2011-12-31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0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3017B (zh) * 2012-12-12 2016-05-18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动称量、压制茶叶成型工艺
CN103569412B (zh) * 2013-10-31 2016-03-30 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饼茶循环灌装机
CN104738220B (zh) * 2013-12-27 2018-11-02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紧压型普洱熟茶的即时喷雾受潮压制方法
CN103875831B (zh) * 2014-03-19 2015-10-14 普洱市普元茶业有限公司 自动精密秤重压茶机
CN104872307A (zh) * 2015-06-24 2015-09-02 东莞市国威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手筑茯砖茶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
CN112772744A (zh) * 2021-02-03 2021-05-11 云南昆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普洱茶自动称量熏蒸成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9059A (zh) * 2006-07-26 2007-01-24 邓雅然 普洱茶陈化加工方法
CN101142949A (zh) * 2007-07-03 2008-03-19 冉文学 普洱熟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01564065A (zh) * 2009-05-26 2009-10-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9059A (zh) * 2006-07-26 2007-01-24 邓雅然 普洱茶陈化加工方法
CN101142949A (zh) * 2007-07-03 2008-03-19 冉文学 普洱熟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CN101564065A (zh) * 2009-05-26 2009-10-2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0713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713B (zh) 一种普洱饼茶流水线成型方法
CN103404630B (zh) 一种砖茶自动生产设备
CA2833087C (en) Apparatuses,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pressed articles and pressed articles formed thereby
CN102963017B (zh) 一种自动称量、压制茶叶成型工艺
CN201525081U (zh) 一种陶瓷砖生产用的设备
CN201712061U (zh) 一种密细多线纹理瓷质抛光砖的生产设备
CN204935884U (zh) 一种人造仿石材制品的生产线系统
CN104161159A (zh) 一种薄片巧克力自动上料及刮浆一体式装置
CN101954668A (zh) 一种玻化砖分区立体布料工艺
CN105150537B (zh) 一种3d打印装备和机械臂组成的智能制造系统
CN204777447U (zh) 茶叶揉捻进料系统
CN203985906U (zh) 一种薄片巧克力自动上料及刮浆一体式装置
CN204194315U (zh) 一种物料自动单体分离式重量分选机
CN104308969B (zh) 一种仿天然石材的布料方法及其用布料系统
CN208729130U (zh) 一种拖把叉头的组装生产线
CN102241062B (zh) 仿石纹理层次丰富的陶瓷砖的布料方法及其装置
CN106738282A (zh) 带边框预制板的成型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CN206462340U (zh) 一种自动化茶饼压制成型装置
CN203860362U (zh) 全自动豆干生产设备
CN110253715A (zh) 一种通体连纹砖的制备工艺和装置及其通体连纹砖
CN201769270U (zh) 一种生产仿天然砂岩的陶瓷砖布料装置
CN209749618U (zh) 一种糕点口味材料自动添加机
CN209699410U (zh) 一种石墨坩埚液压成型装埚系统
CN110039632B (zh) 一种防火保温人造板生产工艺
CN106672296A (zh) 一种钢管六角形自动成型打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