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9471A - 成像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9471A
CN102549471A CN2010800448677A CN201080044867A CN102549471A CN 102549471 A CN102549471 A CN 102549471A CN 2010800448677 A CN2010800448677 A CN 2010800448677A CN 201080044867 A CN201080044867 A CN 201080044867A CN 102549471 A CN102549471 A CN 102549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hreshold value
taken
zoom
photograph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48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9471B (zh
Inventor
川井崇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49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9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94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282Autofocusing of zoom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关于变焦操作的操作性并且抑制不稳定对焦图像的拍摄的成像设备和方法。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获取指定放大或缩小的变焦方向和变焦速度的信息。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关于检测到的被摄体信息,该信息指定AF跟踪框的左上角的坐标位置和AF跟踪框的面积。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预定变焦速度的值作为用于确定是否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的阈值。切换确定部分204基于由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获取的变焦速度和由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的阈值,确定是否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设备和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提高关于变焦操作的操作性并且抑制不稳定对焦图像的拍摄的成像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在数字相机中,具有作为被摄体检测功能之一的检测人的面部的面部检测功能的产品不断增加。此外,例如,已经开发出了通过使用特征点提取、色彩提取等检测由拍摄者指定的被摄体对该被摄体进行对焦从而使得即使被摄体在画面内移动,焦点仍跟踪被摄体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是可以买到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被摄体检测功能和AF(自动对焦)功能使得焦点自动跟踪被摄体。
有许多具有面部检测功能的数字相机,并且已经开发了用于人的面部的图像的检测的各种技术。例如,通过对相机应用从图像数据提取人的技术,还提出了基于面部的尺寸高速确定焦点位置的技术(例如,参照PTL1)。
在具有这种面部检测功能的数字相机中,AF功能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当作为被摄体的人在画面内移动时焦点例如跟踪人的面部。此外,在数字相机中,AF功能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即使执行变焦操作,焦点仍跟踪人的面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04-31769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当在跟踪被摄体的同时执行AF时,要拍摄的被摄体不一定位于中央。例如,当执行变焦操作时,被摄体在画面内的位置或尺寸发生变化。此外,基于被摄体的位置检测的精度或时间延迟的关系,由于在变焦操作过程中视角的变化导致被摄体在画面内的位置或尺寸变化,被摄体可能离开画面或者变得不稳定。
此外,当作为拍摄者的用户在普通数字相机中执行变焦操作时,可以指定放大或缩小的变焦方向和确定单位时间内倍率改变了多少的变焦速度。例如,当作为拍摄者的用户以低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由变焦操作导致的视角变化变得缓和。因此,降低了时间延迟对被摄体的位置检测的影响。
然而,当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由变焦操作导致的视角的变化明显增大。因此,不能够忽视时间延迟对被摄体的位置检测的影响。此外,由于无法执行精细变焦操作,所以在许多情况下要拍摄的被摄体离开画面。
因此,在变焦操作过程中,无法正确地使焦点跟踪要拍摄的被摄体。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在许多情况下在变焦操作过程中没有实现在被摄体上的对焦,并且被摄体被错误地检测并且焦点跟踪一部分。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在模糊状态下拍摄图像。在这种状态下拍摄的图像很难观看。
此外,认为当执行变焦操作时,在许多情况下作为拍摄者的用户关注背景或其它被摄体,而非已经检测到面部的被摄体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AF功能进行工作从而使得甚至在变焦操作过程中焦点也跟踪人的面部,所以用户可能感到可操作性较低。
鉴于这种情形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关于变焦操作的操作性以及抑制不稳定对焦图像的拍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被摄体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由成像单元捕捉的图像中的被摄体;被摄体跟踪AF模式执行部件,当在图像中检测到被摄体时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焦点跟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以及
控制部件,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基于通过操作单元的变焦操作的变焦操作信息,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执行在图像中央进行对焦的普通AF模式。
还可以提供阈值设置部件,用于设置关于变焦操作的变焦速度的阈值。控制部件可以基于包括在变焦操作信息中的变焦速度和关于变焦速度的阈值,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普通AF模式。
阈值设置部件可以根据包括在变焦操作信息中的变焦方向设置所述阈值。
阈值设置部件可以根据包括在关于被摄体的信息中的被摄体的位置设置所述阈值。
阈值设置部件可以根据包括在关于被摄体的信息中的被摄体的位置和被摄体的尺寸设置所述阈值。
阈值设置部件可以根据包括在变焦操作信息中的缩放方向和包括在关于被摄体的信息中的被摄体的位置设置所述阈值。
还可以提供被摄体指定确定部件,用于确定是否已经基于通过操作单元输入的用户的命令指定了要由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的被摄体。阈值设置部件可以根据是否已经指定了要由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的被摄体来设置所述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成像方法以下步骤:当由用于在由成像单元捕捉的图像中检测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到图像中的被摄体时,通过被摄体跟踪AF模式执行部件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焦点跟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以及通过控制部件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基于通过操作单元的变焦操作的变焦操作信息,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执行在图像中央进行对焦的普通AF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当由用于检测由成像单元捕捉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到图像中的被摄体时,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被设置到焦点跟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基于通过操作单元的变焦操作的变焦操作信息,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被设置到执行在图像中央进行对焦的普通AF模式。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关于变焦操作的操作性并且抑制不稳定对焦图像的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相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使得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AF功能的视图。
图3是示出由图1中的控制单元执行的软件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4是说明自动对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视图。
图6是说明与图5对应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图8是说明与图7对应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图10是说明与图9对应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图12是说明与图11对应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图14是说明与图13对应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图16是说明与图15对应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相机100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例如,数字相机100被构造为数字便携式摄像机。
成像镜头101被构造为包括用于连续改变焦距的变焦透镜和用于对被摄体进行对焦的对焦透镜。此外,当需要时还可以在成像镜头101中包括改变光圈的直径的光阑、插入ND(中性)滤光片的ND机构、校正成像时手的振动的转移振动控制型模糊校正透镜等。
透射通过成像镜头101的光在由成像装置102进行成像后被转换成电信号。例如,通过诸如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光电转换传感器形成成像装置102。
从成像装置102输出的电信号被输入到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03,并且对该电信号执行例如去噪的处理。
然后,从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03输出的模拟信号被A/D转换单元104转换成数字数据。
从A/D转换单元104输出的数字数据在由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5执行例如伽马校正的处理后被输出,并且与数字数据对应的图像在液晶面板106和取景器(EVF)107上进行显示。此外,还可以在叠加用于操作单元142的操作的GUI的状态下显示在液晶面板106和取景器107上显示的图像,这将在以后进行描述。
此外,从A/D转换单元104输出的数字数据被记录在由闪存、DV带等形成的存储装置108上。
操作单元142被构造为包括拍摄开始(REC)按钮、变焦操作接口、触摸面板等。此外,例如,操作单元142基于在液晶面板106和取景器107上显示的GUI而接收操作。与用户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命令对应的操作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单元141。
此外,当通过操作单元142执行变焦操作时,可以指定放大或缩小的变焦方向以及确定单位时间内倍率改变了多少的变焦速度。
EEPROM 143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图像数据、各种辅助信息、设置信息等。
被摄体检测单元131基于通过成像镜头101输入的光,通过分析通过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03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5的处理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检测图像数据中的被摄体。例如,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人的面部的图像。例如,基于图像的特征量、预先存储的模型数据等执行面部图像的检测。
此外,当需要时,被摄体检测单元131可以使用不同方法检测被摄体。例如,也可以检测位于图像(画面)中的预定坐标位置处的物体作为被摄体。
此外,当需要时,被摄体检测单元131可以使用不同方法检测被摄体。例如,在图像(画面)中,由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用户操作指定的预定物体可以被检测为被摄体。
也就是说,被摄体检测单元131能够通过分析图像自动检测人的面部等的图像作为被摄体,并且还能够自动检测与用户指定的图像对应的物体等作为被摄体。此外,被摄体检测单元131还能够检测位于图像中的预定坐标位置处的物体作为被摄体。
控制单元141被构造为在内部包括处理器并且控制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的各种处理的执行。例如,控制单元141通过将诸如记录在ROM 144上的程序的软件加载到RAM 145并且执行它来产生各种处理所需的控制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各个部分。
此外,控制单元141执行用于实现对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进行对焦的AF功能、调整亮度的AE功能、执行白平衡的WB功能等的处理。通过用于实现AF功能的处理产生的控制信号被提供给电机驱动器110。
此外,控制单元141产生与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用户的变焦操作对应的控制信号,并且将该控制信号输出到电机驱动器110。
电机驱动器110将从控制单元141提供的控制信号转换成电压并且将各个电压提供给用于驱动对焦透镜的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用于驱动变焦透镜的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然后,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进行操作以驱动成像镜头101的对焦透镜和变焦透镜。
在本发明的数字相机100中,例如,AF功能工作从而使得当作为被摄体的人在画面内移动时,焦点跟随人的面部。此外,在数字相机100中,AF功能工作从而使得即使执行变焦操作焦点仍跟踪人的面部。也就是说,通过向电机驱动器110提供控制信号以对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进行对焦,控制单元141的AF功能使得焦点跟踪人的面部。
图2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使得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AF功能的视图。
在这个附图中,图像181和图像191中的每一个是由数字相机100拍摄的图像。在图像181和图像191中,拍摄了作为主被摄体的人和作为背景的山和树。
此外,图像191是作为当在拍摄图像181的状态下用户执行变焦操作时的结果而拍摄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19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在拍摄图像181的状态下通过对操作单元142进行操作而执行增加图像的倍率的放大操作时拍摄的。因此,在图像191中,与图像181相比人的图像被显示得更大,并且与图像181相比作为背景的山和树的图像显示得不清楚。
此外,在图像181和图像191中,拍摄人的面部182和192作为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的被摄体。此外,面部182和192的缩放倍率不同,并且面部182和192是同一人的面部。
AF跟踪框183和193(即,用于显示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矩形框)分别显示在图像181和191上。因此,通过数字相机100的AF功能,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进行操作以对AF跟踪框的图像进行对焦。在数字相机100中,即使图像中的人移动或者执行变焦操作,通过这种AF功能仍可以拍摄清楚显示人的面部的图像。
因此,控制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的操作从而使得AF跟踪框跟随被摄体以实现在被摄体上对焦的AF功能被称作被摄体跟踪AF功能。
然而,当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通过变焦操作导致的视角的变化明显增加。结果,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此外,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的变化,要拍摄的人的面部可能离开了画面。
因此,当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焦点可能不正确地跟踪要拍摄的被摄体。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在许多情况下在变焦操作过程中没有实现被摄体对焦,并且错误地检测到被摄体并且焦点跟踪一部分。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在模糊状态下拍摄图像。在这种状态下拍摄的图像很难观看。
此外,认为当执行变焦操作时,在许多情况下作为拍摄者的用户关注背景或其它被摄体而非已经检测到其面部的被摄体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AF功能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即使在变焦操作过程中焦点仍跟踪人的面部,所以用户可能感到操作性相当低。
因此,在本发明的数字相机100中,在变焦操作过程中在预定情形下可以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
此外,在数字相机100中,有与被摄体跟踪AF功能不同的普通AF功能。在该普通AF功能中,例如,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的操作被控制从而在位于拍摄的图像的中央的物体上进行对焦。
在数字相机100中,当在变焦操作过程中在预定情形下解除了被摄体跟踪AF功能时,通过普通AF功能拍摄图像。
图3是示出由控制单元141执行并且控制关于被摄体跟踪AF功能的解除的处理的软件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在这个附图中,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获取关于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变焦操作的信息。例如,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获取指定放大或缩小的变焦方向以及变焦速度二者的信息。
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关于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的信息。例如,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指定图2所示的AF跟踪框183或AF跟踪框193的左上角的坐标位置以及AF跟踪框183或AF跟踪框193的面积的信息。
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用于确定在变焦操作过程中在预定情形下是否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的阈值。例如,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预定变焦速度的值作为用于确定是否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的阈值。
例如,当用户在低变焦速度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由变焦操作导致的视角的变化变得缓和。结果,认为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所需的时间短。此外,在低变焦速度的情况下,作为拍摄者的用户能够仔细地执行操作。由于这个原因,认为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变化导致要拍摄的人的面部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低。
考虑上述情形,例如,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预定变焦速度的值作为用于确定是否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的阈值。
例如,切换确定部分204基于由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获取的指定变焦方向和变焦速度的信息和由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的阈值,确定是否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也就是说,当切换确定部分204确定解除被摄体跟踪AF功能时,数字相机100的AF功能从被摄体跟踪AF功能变成普通AF功能。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根据被摄体跟踪AF功能控制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的操作被适当地称作被摄体跟踪AF模式的对焦。此外,根据普通AF功能控制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的操作被称作普通AF模式的对焦。
接下来,将参照图4中的流程图描述数字相机100中的自动对焦(AF)处理的例子。当由数字相机100拍摄图像时执行这个处理。
在步骤S21中,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被摄体。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基于通过成像镜头101输入的光,通过分析通过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03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5的处理而输出的图像数据,检测图像数据中的被摄体。例如,基于图像的特征量、预先存储的模型数据等,检测图像数据中的人的面部的图像作为被摄体。
在步骤S22中,控制单元141确定作为步骤S21的处理的结果是否在画面内检测到被摄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人的面部)。例如,当确定在画面内检测到人的面部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控制单元141控制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的操作以执行被摄体跟踪AF模式的对焦。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使得焦点跟踪人的面部来拍摄图像。
在步骤S24中,控制单元141确定是否当前正执行变焦操作。例如,控制单元141基于与用户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命令对应的操作信号确定是否正在执行变焦操作。当在步骤S24中确定正在执行变焦操作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控制单元141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这将在后面描述。通过这个处理,设置指示是否需要AF模式切换的切换标记。
在步骤S26中,控制单元141基于通过步骤S25的处理设置的切换标记,确定是否需要AF模式切换。例如,当切换标记设置成ON时,在步骤S26中确定需要AF模式切换。当切换标记设置成OFF时,在步骤S26中确定不需要AF模式切换。
当在步骤S26中确定需要AF模式切换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控制单元141控制对焦透镜驱动电机111和变焦透镜驱动电机112的操作以执行普通AF模式的对焦。也就是说,数字相机100的AF模式从被摄体跟踪AF模式变成普通AF模式。
因此,例如,以在位于图像的中央的物体上进行对焦的方式拍摄图像。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6中确定不需要AF模式切换时,处理结束。
此外,在步骤S22中,当作为步骤S21的处理的结果确定没有在画面内检测到被摄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人的面部)时,步骤S23到S26的处理被跳过,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7。
此外,当在步骤S24中确定没有正在执行变焦操作时,处理返回步骤S23。
以这种方式,执行自动对焦处理。
在数字相机100的自动对焦处理中,例如,如图5所示执行AF模式切换。
图5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视图。
在这个附图中,图像207、211和221中的每个是由数字相机100拍摄的图像。在图像207、211和221中,拍摄了作为主被摄体的人和作为背景的山和树。
此外,图像211和221的每个是作为当用户在拍摄了图像207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的结果拍摄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211或22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通过在拍摄图像207的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142来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因此,在图像211和221中,与图像207相比人的图像被显示得更大。
此外,在图像207、211和221中,分别拍摄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208、212和222。此外,面部208、212和222的缩放倍率不同,并且面部208、212和222是同一人的面部。
AF跟踪框209、213和223(即,用于显示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矩形框)分别显示在图像207、211和221上。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图像211是在用户通过在拍摄图像207的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142以低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拍摄的。另外,图像221是在用户通过在拍摄图像207的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142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拍摄的。
在这个附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211中,AF跟踪框213的位置与人的面部212的位置匹配。因此,在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211中,尽管与图像207相比背景中的山和树显示得不清楚,但是人的面部212被清楚地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像221中,AF跟踪框223位于画面的中央。因此,AF跟踪框223的位置不与人的面部222的位置匹配。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221中,尽管与图像207相比人的面部22显示得不清楚,但是背景中的山被清楚地显示。
也就是说,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用户以超过阈值的高速度执行变焦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221。也就是说,图像21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并且图像221是作为在普通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图6是说明以上参照图5描述的当执行AF模式切换时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作为图4中的步骤S25的处理执行的处理的例子。
在步骤S41中,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基于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信号获取指定变焦速度的信息。
在步骤S42中,切换确定部分204确定在步骤S41的处理中获取的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此外,假设由阈值设置部分203预先设置了变焦速度的阈值。
当在步骤S42中确定变焦速度超过阈值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43。
在步骤S43中,切换确定部分204将切换标记设置为ON。然后,在图4中的步骤S26的处理中,确定需要切换,并且在步骤S27中执行普通AF模式的对焦。
因此,由于被摄体跟踪AF功能被解除,实现了在位于画面的中央的被摄体上进行对焦。因此,例如,当在拍摄图5中的图像207的状态下以高变焦速度(超过阈值的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拍摄图像221。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2中确定变焦速度没有超过阈值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切换确定部分204将切换标记设置为OFF。然后,在图4中的步骤S26的处理中,确定不需要切换,并且原样地执行被摄体跟踪AF模式的对焦。
因此,例如,当在拍摄图5中的图像207的状态下以低变焦速度(等于或低于阈值的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拍摄图像211。
这样,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
另外,在参照图5描述的例子中,通过确定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确定是否需要AF模式切换。然而,可以根据变焦方向不同地设置变焦速度的阈值。
例如,当执行放大操作作为变焦操作时,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的图像的面积增大。因此,人的面部可能离开画面。此外,在放大的情况下,人的面部以放大方式进行显示。由于这个原因,由于手抖的影响较大,所以很难使得焦点跟踪被摄体。由于这个原因,在放大的情况下,认为需要将用于确定AF模式切换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设置成较低值。
然而,当执行缩小操作作为变焦操作时,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的图像的面积减小。因此,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低。此外,在缩小的情况下,手抖的影响小。因此,也可以认为使焦点跟踪被摄体相对容易。由于这个原因,在缩小的情况下,认为需要将用于确定AF模式切换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设置成较高值。
图7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在这个附图中,图像231、241和251中的每个是由数字相机100拍摄的图像。在图像231、241和251中,拍摄了作为主被摄体的人和作为背景的山和树。
此外,图像241和251中的每个是作为当用户在拍摄图像231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的结果拍摄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25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通过在拍摄图像231的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142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此外,图像24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通过在拍摄图像231的状态下操作操作单元142执行缩小操作时拍摄的。因此,与图像231相比在图像251中人的图像显示得更大,并且与图像231相比在图像241中人的图像显示得较小。
此外,在图像231、241和251中,分别拍摄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232、242和252。此外,面部232、242和252的缩放倍率不同,并且面部232、242和252是同一人的面部。
AF跟踪框233、243和253(即,用于显示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的矩形框)分别显示在图像231、241和251上。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与用户操作对应的变焦速度在放大和缩小两种情况下相同。也就是说,图像251是当在拍摄图像231的状态下以预定变焦速度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并且图像241是当在拍摄图像231的状态下以相同变焦速度执行缩小操作时拍摄的。
在这个附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241中,AF跟踪框243的位置与人的面部242的位置匹配。因此,在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241中,人的面部242被清楚地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像251中,AF跟踪框253位于画面的中央。因此,AF跟踪框253的位置不与人的面部252的位置匹配。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251中,尽管与图像231相比人的面部252显示得不清楚,但是背景中的山被清楚地显示。
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用户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放大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251。也就是说,图像23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并且图像251是作为在普通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然而,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即使以与对应于图像25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缩小操作,也不会执行AF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图像24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也就是说,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当执行缩小操作作为变焦操作时,用于确定AF模式切换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设置成一高值。这是因为,在缩小的情况下,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的图像的面积减小,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因此较低,手抖的影响小并且因此使得焦点跟踪被摄体相对容易。
图8是说明以上参照图7描述的当执行AF模式切换时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作为图4中的步骤S25的处理执行的处理的例子。
在步骤S61中,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基于指定变焦操作的变焦方向的信息确定变焦方向,所述信息是基于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信号获取的。
当在步骤S61中确定执行放大操作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62,在步骤S62中,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与放大操作对应的阈值Thi。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61中确定执行缩小操作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63,在步骤S63中,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与缩小操作对应的阈值Tho。
此外,阈值Thi的值被设置为小于阈值Tho。也就是说,即使以相同变焦速度执行操作,在放大的情况下确定变焦速度超过阈值,而在缩小的情况下确定变焦速度没有超过阈值。
在步骤S62或S63的处理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64。
在步骤S64中,控制单元141执行变焦速度确定处理。因此,确定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此外,由于关于步骤S64的变焦速度确定处理的详细说明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处理相同,所以将省去该说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变焦方向不同地设置用于步骤S42的处理中的确定的阈值。
因此,例如,用户在拍摄图7的图像231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放大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251。另一方面,即使用户在拍摄图像23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25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缩小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并且拍摄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241。
还可以以这种方式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因此,例如,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相比,可以为用户实现更高的操作性。
在以上说明中,当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的变化,要拍摄的人的面部可能离开画面。因此,很难执行被摄体跟踪AF模式的对焦。然而,根据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所处于的画面中的位置,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的变化导致被摄体离开画面的情形发生变化。
例如,认为即使在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中央的状态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低。也就是说,当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等的状态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容易出现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的变化导致人的面部离开画面的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认为当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中央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被设置成高值。
图9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在这个附图中,图像261、271、281和291中的每个是由数字相机100拍摄的图像。在图像261、271、281和291中,拍摄作为主被摄体的人和作为背景的山和树。
此外,图像271和291是分别作为当用户在拍摄图像261和281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的结果拍摄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27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在拍摄图像261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42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此外,图像29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在拍摄图像281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42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因此,在图像271或291中,与图像261或281相比人的图像显示得更大。
此外,在图像261、271、281和291中,分别拍摄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262、272、282和292。此外,面部262、272、282和292是同一人的面部。
AF跟踪框263、273、283和293(即,用于显示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的被摄体的矩形框)分别显示在图像261、271、281和291上。
此外,面部262显示在图像261中的画面的中央,而面部282显示在图像281中的画面的边缘处。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与用户操作对应的变焦速度在从图像261到图像271的变焦操作和从图像281到图像291的变焦操作二者的情况下相同。也就是说,图像271是当在拍摄图像261的状态下以预定变焦速度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此外,图像291是当在拍摄图像281的状态下以相同变焦速度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
在这个附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271中,AF跟踪框273的位置与人的面部272的位置相同。因此,在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271中,人的面部272被清楚地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像291中,AF跟踪框293位于画面的中央。因此,AF跟踪框293的位置不与人的面部292的位置匹配。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291中,尽管与图像281相比人的面部292显示得不清楚,背景中的山被清楚地显示。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用户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变焦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291。也就是说,图像28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并且图像291是作为在普通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然而,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即使在拍摄图像26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29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图像27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也就是说,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当在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中央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被设置为高值。这是因为认为:即使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中央的状态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低。
图10是说明以上参照图9描述的当执行AF模式切换时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作为图4中的步骤S25的处理执行的处理的例子。
在步骤S81中,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指定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的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的位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获取指定图9所示的AF跟踪框263或283的左上角的坐标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82中,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与在步骤S81的处理中获取的被摄体的位置对应的阈值。例如,根据AF跟踪框的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的阈值被选择并且被设置。或者,还可以通过例如使用AF跟踪框的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值作为参数的函数来计算要从缺省阈值减去的值,来设置该阈值。
在步骤S83中,控制单元141执行变焦速度确定处理。因此,确定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此外,由于关于步骤S83的变焦速度确定处理的详细说明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处理的说明相同,所以将省去该说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被摄体的位置,不同地设置用于步骤S42的处理中的确定的阈值。
因此,例如,用户在拍摄图9的图像281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变焦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291。另一方面,即使用户在拍摄图像26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29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并且拍摄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271。
还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因此,例如,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相比,可以为用户实现更高的操作性。
然而,在以上参照图9描述的例子中,当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的状态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容易出现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的变化导致人的面部离开画面的问题。
然而,即使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如果原本显示的人的面部的图像的尺寸足够小,则由于变焦操作而使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变低。
由于这个原因,认为:即使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当原本显示的人的面部的图像的尺寸足够小时,用于确定AF模式切换的变焦速度的阈值也可以设置成高值。
图11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由于图11中的图像301、311、321和331分别与图9中的图像261、271、281和291相同,所以将省去对它们的详细说明。然而,在图11所示的情况下,在图像301和321二者中,面部302和322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此外,原本显示的面部322的图像的尺寸在图像321中足够小,但是不认为面部302的图像的尺寸在图像301中足够小。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331中,AF跟踪框333的位置与人的面部332的位置匹配。因此,在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331中,人的面部332被清楚地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像311中,AF跟踪框313位于画面的中央。因此,AF跟踪框313的位置不与人的面部312的位置匹配。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311中,尽管与图像301相比人的面部312显示得不清楚,但是背景中的山被清楚地显示。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用户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变焦操作,由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311。也就是说,图像30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并且图像311是作为在普通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然而,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即使在拍摄图像32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31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图像33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也就是说,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当原本显示的人的面部的图像的尺寸足够小时,即使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也被设置到高值。这是因为,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低。
图12是说明以上参照图11描述的当执行AF模式切换时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作为图4中的步骤S25的处理执行的处理的例子。
在步骤S101中,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指定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的位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获取指定图11所示的AF跟踪框303或323的左上角的坐标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102中,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指定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尺寸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获取指定图11所示的AF跟踪框303或323的面积的信息。
在步骤S103中,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与在步骤S101的处理中获取的被摄体的位置以及在步骤S102的处理中获取的被摄体的尺寸对应的阈值。例如,选择并设置根据AF跟踪框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AF跟踪框的面积而预先设置的阈值。或者,还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以AF跟踪框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值以及AF跟踪框的面积的值作为参数的函数计算要从缺省阈值减去的值,来设置该阈值。
在步骤S104中,控制单元141执行变焦速度确定处理。因此,确定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此外,由于关于步骤S104的变焦速度确定处理的详细说明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处理的情况相同,所以将省去说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被摄体的位置和尺寸,不同地设置用于步骤S42的处理中的确定的阈值。
因此,例如,用户在拍摄图11的图像301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变焦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311。另一方面,即使用户在拍摄图像32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31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并且拍摄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331。
还可以以这种方式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因此,例如,与以上参照图10描述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相比,可以为用户实现更高的操作性。
然而,在以上参照图9描述的例子中,当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的状态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时,容易出现由于根据变焦操作的视角的变化导致人的面部离开画面的问题。此外,在以上参照图7描述的例子中,当执行缩小操作作为变焦操作时,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被设置成高值。
然后,认为当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的状态下执行缩小操作时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被设置成高值。这是因为,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仍低。
图13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由于图13中的图像341、351和361分别与图7中的图像231、241和251相同,所以将省去对它们的详细说明。然而,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在图像341中面部342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
在图13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351中,AF跟踪框353的位置与人的面部352的位置匹配。因此,在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351中,人的面部352被清楚地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像361中,AF跟踪框363位于画面的中央。因此,AF跟踪框363的位置不与人的面部362的位置匹配。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361中,尽管与图像341相比人的面部362显示得不清楚,但是背景中的山被清楚地显示。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用户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放大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361。也就是说,图像35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并且图像361是作为在普通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然而,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即使在拍摄图像34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36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图像35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也就是说,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当在人的面部的图像显示在画面的边缘处的状态下执行缩小操作时,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被设置成高值。这是因为,认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以高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人的面部将离开画面的可能性仍低。
图14是说明以上参照图13描述的当执行AF模式切换时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作为图4中的步骤S25的处理执行的处理的例子。
在步骤S121中,变焦信息获取部分201基于指定变焦操作的变焦方向的信息确定变焦方向,所述信息是基于通过操作单元142输入的信号而获取的。
当在步骤S121中确定是放大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22,在步骤S122中,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指定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的位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获取指定图13所示的AF跟踪框343的左上角的坐标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123中,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与在步骤S122的处理中获取的被摄体的位置对应的阈值。例如,选择并设置作为与放大操作对应的阈值的并且根据AF跟踪框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的阈值。或者,还可以例如通过使用以AF跟踪框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值作为参数的函数计算要从缺省阈值减去的值,来设置该阈值。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21中确定是缩小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24,在步骤S124中,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202获取指定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到的被摄体(例如,人的面部)的位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获取指定图13所示的AF跟踪框343的左上角的坐标位置的信息。
在步骤S125中,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与在步骤S124的处理中获取的被摄体的位置对应的阈值。例如,选择并设置作为与缩小操作对应的阈值的并且根据AF跟踪框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预先设置的阈值。或者,还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以AF跟踪框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与画面中央的像素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值作为参数的函数计算要从缺省阈值减去的值,来设置该阈值。
此外,在步骤S123中设置的阈值小于在步骤S125中设置的阈值。也就是说,即使被摄体的位置相同并且以相同变焦速度执行操作,仍确定在放大的情况下变焦速度超过阈值并且确定在缩小的情况下变焦速度没有超过阈值。
在步骤S126中,控制单元141执行变焦速度确定处理。因此,确定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此外,由于关于步骤S126的变焦速度确定处理的详细说明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处理的情况相同,所以将省去说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被摄体的变焦方向和位置,不同地设置用于步骤S42的处理中的确定的阈值。
因此,例如,用户在拍摄图13的图像341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的高速度执行放大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361。另一方面,即使用户在拍摄图像34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36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缩小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并且拍摄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351。
还可以以这种方式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因此,例如,与以上参照图8或图10描述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相比,可以为用户实现更高的操作性。
尽管在上文描述了根据变焦方向、被摄体的位置和被摄体的尺寸设置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根据它们的组合设置变焦速度的阈值。
至此,已经描述了根据变焦方向、被摄体的位置和被摄体的尺寸设置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的例子。原因如下。通过变焦操作改变了画面内的被摄体的位置或尺寸。因此,由于检测被摄体需要花费时间或者在许多情况下被摄体离开画面,所以根据变焦方向、被摄体的位置和被摄体的尺寸设置阈值是适当的。此外,认为这是因为当执行变焦操作时,在许多情况下,作为拍摄者的用户关注背景或其它被摄体,而非已经检测到其面部的被摄体的人。
然而,例如,当用户指定被摄体时,即使执行变焦操作,很难认为作为拍摄者的用户关注背景或其它被摄体而非已经检测到其面部的被摄体的人。
也就是说,已经基于当被摄体检测单元131分析图像并且自动检测作为被摄体的人等的面部的图像时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描述了以上例子。然而,在当被摄体检测单元131自动检测与由用户指定的图像对应的物体等作为被摄体时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可以使用另一种方法执行当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
图15是说明当在数字相机100中执行变焦操作时的AF模式切换的另一种方法的视图。
在这个附图中,图像371、381、391和401中的每个是由数字相机100拍摄的图像。在图像371、381、391和401中,拍摄作为主被摄体的人和作为背景的山和树。
此外,图像381和401分别是作为当用户在拍摄图像371和391的状态下执行变焦操作时的结果拍摄的图像。也就是说,图像38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在拍摄图像371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42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此外,图像401是在数字相机100的用户在拍摄图像391的状态下通过操作操作单元142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因此,在图像381或401中,与图像371或391相比人的图像显示得更大。
此外,在图像371、381、391和401中分别拍摄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372、382、392和402。此外,面部372、382、392和402是同一人的面部。AF跟踪框373、383、393和403(即,用于显示被摄体的矩形框)分别显示在图像371、381、391和401上。
图像371和391是通过拍摄同一人和相同的背景获得的图像,并且显示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的位置也相同。此外,图像381和401是以相同速度进行缩放的图像,并且显示作为被摄体的人的面部的位置也相同。
然而,当被摄体检测单元131自动检测与由用户指定的图像对应的物体等作为被摄体时,显示图像371和381中的AF跟踪框373和383。在图像371中,显示图标374并且由图标374指定面部372的图像。也就是说,在图像371中,用户选择(指定)面部372的图像作为被摄体。
在图15中所示的例子中,与用户操作对应的变焦速度在从图像371到图像381的变焦操作和从图像391到图像401的变焦操作二者的情况下相同。也就是说,图像381是当在拍摄图像371的状态下以预定变焦速度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此外,图像401是当在拍摄图像391的状态下以相同变焦速度执行放大操作时拍摄的。
在这个附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图像381中,AF跟踪框383的位置与人的面部382的位置相同。因此,在焦点跟踪人的面部的状态下拍摄图像。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381中,人的面部382被清楚地显示。
另一方面,在图像401中,AF跟踪框403位于画面中央。因此,AF跟踪框403的位置不与人的面部402的位置匹配。由于这个原因,在图像401中,尽管与图像391相比人的面部402显示得不清楚,但是背景中的山被清楚地显示。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用户在拍摄图像391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变焦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401。也就是说,图像39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并且图像401是作为在普通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然而,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即使在拍摄图像37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38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也就是说,图像381是作为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进行拍摄的图像。
也就是说,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当检测到与用户指定的图像对应的被摄体时,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被设置成高值。这是因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注意被摄体的可能性高。
图16是说明以上参照图15描述的当执行AF模式切换时的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这个处理是作为图4中的步骤S25的处理执行的处理的例子。
在步骤S141中,控制单元141确定是否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例如,当如图像371所示由图标374指定面部372的图像时,在步骤S141中确定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
当在步骤S141中确定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42。
在步骤S142中,当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时,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阈值Thm。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1中确定不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43。
在步骤S143中,当不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时,阈值设置部分203设置阈值Tha。
此外,阈值Tha被设置成低于阈值Thm的值。也就是说,即使以相同变焦速度执行操作,在不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时确定变焦速度超过阈值以及在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时确定变焦速度没有超过阈值。
在步骤S144中,控制单元141执行变焦速度确定处理。因此,确定变焦速度是否超过阈值。此外,由于关于步骤S144的变焦速度确定处理的详细说明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处理的情况相同,所以将省去说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是否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不同地设置用于步骤S42的处理中的确定的阈值。
因此,例如,用户在拍摄图15的图像391的状态下以超过阈值的高速执行变焦操作,因此,执行AF模式切换以拍摄图像401。另一方面,即使用户在拍摄图像371的状态下以与对应于图像401的变焦操作相同的变焦速度执行变焦操作,也不执行AF模式切换并且拍摄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对焦的图像381。
还可以以这种方式执行AF模式切换确定处理。因此,可以为用户实现更高的操作性。
此外,除了是否存在用户的被摄体指定以外,还可以根据变焦方向、被摄体的位置和被摄体的尺寸设置用于AF模式切换的确定的变焦速度的阈值。
至此,已经作为例子描述了被构造为数字便携式摄像机的数字相机100。然而,数字相机100还可以被构造为数字静止照相机。
此外,尽管已经在上文描述了人的面部是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31检测的被摄体的例子,但是不言自明的是可以检测另一种被摄体。
此外,上述的一系列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执行。在使用软件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作为软件的程序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在设置在专用硬件内的计算机中。此外,程序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到通用个人计算机700中,通用个人计算机700例如在图17中显示并且能够通过安装各种程序执行各种功能。
在图17中,CPU(中央处理单元)701根据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708加载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7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当CPU 701执行各种处理时所需的数据等也适当地存储在RAM 703中。
CPU 701、ROM 702和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连接。此外,输入/输出接口705还连接到总线704。
由键盘、鼠标等形成的输入单元706、由LCD(液晶显示器)等形成的显示器和由扬声器等形成的输出单元707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此外,由硬盘等形成的存储单元708和由诸如调制解调器或LAN卡的网络接口卡形成的通信单元709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通信单元709通过包括互联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
当需要时驱动器710另外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705,并且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的可移动介质711适当附连到输入/输出接口705。此外,当需要时从这些可移动介质读取的计算机程序被安装在存储单元708中。
当使用软件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时,作为软件的程序从诸如互联网的网络或者诸如可移动介质711的记录介质进行安装。
此外,如图17所示,可以与设备的主体分离地提供例如可移动介质711的记录介质作为这个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包括被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并且记录有程序的磁盘(包括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括C-ROM(紧凑盘只读存储器)和DVD(数字多功能盘))、磁光盘(包括MD(迷你盘,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例如可以提供该记录介质作为记录有程序的ROM 702或者包括在存储单元708中的硬盘,该记录介质在预先装配在设备的主体的状态下提供给用户。
此外,在这个说明书中的上述的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根据所述顺序的时序方式执行的处理,还包括并行或独立(即使不需要以时序方式执行)执行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
标号列表
100:数字相机
101:成像镜头
102:成像装置
103:模拟信号处理单元
104:A/D转换单元
105: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106:液晶面板
107:取景器
108:存储装置
110:电机驱动器
111:对焦透镜驱动电机
112:变焦透镜驱动电机
131:被摄体检测单元
141:控制单元
142:操作单元
143:EEPROM
144:ROM
145:RAM
201:变焦信息获取部分
202:被摄体信息获取部分
203:阈值设置部分
204:切换确定部分

Claims (8)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被摄体检测部件,用于检测由成像单元捕捉的图像中的被摄体;
被摄体跟踪AF模式执行部件,当在图像中检测到被摄体时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焦点跟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以及
控制部件,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基于通过操作单元的变焦操作的变焦操作信息,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执行在图像中央进行对焦的普通AF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阈值设置部件,用于设置关于变焦操作的变焦速度的阈值,
其中,控制部件基于包括在变焦操作信息中的变焦速度和关于变焦速度的阈值,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普通AF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
其中,阈值设置部件根据包括在变焦操作信息中的变焦方向设置所述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
其中,阈值设置部件根据包括在关于被摄体的信息中的被摄体的位置设置所述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
其中,阈值设置部件根据包括在关于被摄体的信息中的被摄体的位置和被摄体的尺寸设置所述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
其中,阈值设置部件根据包括在变焦操作信息中的变焦方向和包括在关于被摄体的信息中的被摄体的位置设置所述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2的成像设备,还包括:
被摄体指定确定部件,确定是否已经基于通过操作单元输入的用户的命令指定了要由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的被摄体,
其中,阈值设置部件根据是否已经指定了要由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的被摄体设置所述阈值。
8.一种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由用于在由成像单元捕捉的图像中检测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部件检测到图像中的被摄体时,通过被摄体跟踪AF模式执行部件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焦点跟踪检测到的被摄体的被摄体跟踪AF模式;以及
通过控制部件在被摄体跟踪AF模式下基于通过操作单元的变焦操作的变焦操作信息,将透镜驱动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设置到执行在图像中央进行对焦的普通AF模式。
CN201080044867.7A 2009-08-13 2010-08-05 成像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9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7802 2009-08-13
JP2009187802A JP5381486B2 (ja) 2009-08-13 2009-08-13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PCT/JP2010/063247 WO2011018975A1 (ja) 2009-08-13 2010-08-05 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9471A true CN102549471A (zh) 2012-07-04
CN102549471B CN102549471B (zh) 2014-09-10

Family

ID=43586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48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9471B (zh) 2009-08-13 2010-08-05 成像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46517B2 (zh)
EP (1) EP2466357A4 (zh)
JP (1) JP5381486B2 (zh)
CN (1) CN102549471B (zh)
BR (1) BR112012002715A2 (zh)
RU (1) RU2012104012A (zh)
WO (1) WO201101897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3689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27836A (zh) * 2015-09-15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终端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7814A (zh) * 2017-01-17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录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478095A (zh) * 2016-06-13 2019-03-15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特定内容聚焦的hmd转换
CN112087572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镜头变焦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17998A (zh) * 2014-01-27 2021-01-12 佳能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0356B2 (ja) * 2009-10-13 2013-01-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2013219556A (ja) * 2012-04-09 2013-10-24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6107354B2 (ja) * 2013-04-15 2017-04-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KR102123945B1 (ko) * 2013-07-08 2020-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 및 그 구동 방법
WO2016002124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制御装置、ズー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66395B2 (ja) * 2014-07-16 2018-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被写体検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6436761B2 (ja) 2014-12-24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ズーム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6196988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Apple Inc. Quick review of captured image data
JP2019029998A (ja) * 2017-07-28 2019-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4184A (ja) * 1988-05-11 1989-11-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ビデオカメラ
WO2009008541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control appratus,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90116830A1 (en) * 2007-11-05 2009-05-07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90167931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Kunihiko Kanai Imag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7686B1 (en) * 1998-02-27 2005-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ensing method,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len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4317699A (ja) 2003-04-15 2004-11-11 Nikon Gijutsu Kobo:Kk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747003B2 (ja) * 2005-06-22 2011-08-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自動合焦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207980B2 (ja) * 2006-06-09 2009-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44282B2 (ja) 2007-09-14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164711B2 (ja) 2008-07-23 2013-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調節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284275B2 (en) * 2008-09-11 2012-10-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4184A (ja) * 1988-05-11 1989-11-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ビデオカメラ
WO2009008541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 control appratus,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090116830A1 (en) * 2007-11-05 2009-05-07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90167931A1 (en) * 2007-12-27 2009-07-02 Kunihiko Kanai Imaging device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3689A (zh) * 2013-11-28 2015-06-03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992421B2 (en) 2013-11-28 2018-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FA zoom func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217998A (zh) * 2014-01-27 2021-01-12 佳能株式会社 拍摄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US11190699B2 (en) 2014-01-27 2021-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227836A (zh) * 2015-09-15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终端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8095A (zh) * 2016-06-13 2019-03-15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虚拟现实环境中的特定内容聚焦的hmd转换
CN106657814A (zh) * 2017-01-17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录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57814B (zh) * 2017-01-17 2018-12-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录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087572A (zh) * 2019-06-14 2020-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镜头变焦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39344A (ja) 2011-02-24
JP5381486B2 (ja) 2014-01-08
WO2011018975A1 (ja) 2011-02-17
CN102549471B (zh) 2014-09-10
US8446517B2 (en) 2013-05-21
BR112012002715A2 (pt) 2016-05-03
RU2012104012A (ru) 2013-08-20
US20120133822A1 (en) 2012-05-31
EP2466357A4 (en) 2013-01-09
EP2466357A1 (en)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9471B (zh) 成像设备和方法
JP5623915B2 (ja) 撮像装置
US8823864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uto-focus and facial detection
US9361010B2 (en) Imag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US7835636B2 (en) Camera apparatus having auto focus function
TWI475429B (zh) 影像顯示控制設備及影像顯示控制方法
CN101079964B (zh) 图像再现设备、图像再现方法及图像捕捉设备
US8988347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ing program
US20230269471A1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9477138B2 (en) Autofocus
US2010020161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9565356B2 (en) Optimizing capture of focus stacks
JP2010263439A (ja) 電子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100266160A1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Data Structure Of Image File
JP5995637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KR101595263B1 (ko) 앨범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JP2009111716A (ja) 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テンプレート生成方法
US8208042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on a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KR20130111866A (ko)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498256A2 (en) Reproduc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reproduc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WO2012093663A1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503684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17189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40226023A1 (en)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20292692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im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