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887B - 电梯的张紧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张紧轮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48887B CN102548887B CN200980161871.9A CN200980161871A CN102548887B CN 102548887 B CN102548887 B CN 102548887B CN 200980161871 A CN200980161871 A CN 200980161871A CN 102548887 B CN102548887 B CN 1025488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nsion pulley
- pulley device
- force
- device body
- tensioning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10—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equalising rope or cable ten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B66B5/044—Mechanical overspeed govern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16—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 B66B5/18—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 B66B5/22—Braking or catch devices operating between cars, cages, or skips and fixed guide elements or surfaces in hoistway or well and applying frictional retarding forces by means of linearly-movable we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张紧轮装置主体具有绕挂有限速器绳索的张紧轮。张紧轮装置主体悬吊于限速器绳索并对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利用张紧轮轨道对张紧轮装置主体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进行引导。制动力产生装置利用通过对张紧轮轨道的把持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而且,制动力产生装置在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的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容许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下述的电梯的限速装置:为了对绕挂在限速器绳轮与张紧轮之间的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通过将例如配重等悬吊于张紧轮来对张紧轮向离开限速器绳轮的方向施力。在现有的电梯的限速装置中,提出有下述结构:容许张紧轮向限速器绳索拉伸的方向的移位,并且阻止张紧轮向限速器绳索收缩的方向的移位(参考专利文献1)。
而且,以往,提出有下述的电梯用张紧轮装置:在底坑地面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一边卷取与张紧轮连接着的线缆一边对张紧轮向离开限速器绳轮的方向施力。锁定装置形成为:当向将线缆拉出的方向骤然施力时,对线缆的拉出进行锁定(参考专利文献2)。
并且,以往,还提出有下述的电梯用张紧轮装置:将与张紧轮连接在一起的活塞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设在填充有流体的缸内,并且在活塞设置阻尼孔来使活塞的上下移动衰减(参考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7-427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114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梯的限速装置中,例如在因温度或湿度等的变化而使限速器绳索收缩的情况下,由于对张紧轮的移位的阻止而使得限速器绳索的张力显著地增大,因此有可能使限速器绳索和限速装置等损伤。
而且,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电梯用张紧轮装置中,虽然在张紧轮的加速度大的情况下阻止了张紧轮的移位,但是在由于限速器绳索的收缩而使张紧轮缓慢地移位的情况下,无法对张紧轮施加用于抑制张紧轮的移位的适当的制动力。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不仅在限速器绳索伸长的情况下,而且在限速器绳索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具备:张紧轮装置主体,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具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绕挂有限速器绳索,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悬吊于限速器绳索并对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张紧轮轨道,所述张紧轮轨道对张紧轮装置主体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进行引导;和制动力产生装置,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利用通过把持张紧轮轨道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并且当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的朝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该制动力产生装置容许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具有:一对制动体,所述一对制动体一边与所述张紧轮轨道接触一边夹持所述张紧轮轨道,并且经由连接杆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连接在一起;一对引导部材,所述一对引导部材分别在与所述张紧轮轨道之间夹持所述制动体,并且所述一对引导部材随着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而一边被各所述制动体引导一边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移位;和施力体,所述施力体能够产生作用力,所述作用力用于对各所述引导部材向使各所述制动体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施力,并且所述施力体随着所述引导部材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的移位而使所述作用力增大。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具备:张紧轮装置主体,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具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绕挂有限速器绳索,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悬吊于限速器绳索并对所述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张紧轮轨道,所述张紧轮轨道对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进行引导;和制动力产生装置,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利用通过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并且当施加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的朝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容许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具有:一对制动体,所述一对制动体一边与所述张紧轮轨道接触一边夹持所述张紧轮轨道,并且仅一个制动体经由连接杆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连接在一起;引导部材,所述引导部材在与所述张紧轮轨道之间夹持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连接的所述一个制动体,并且所述引导部材随着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而一边被所述一个制动体引导一边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移位;和施力体,所述施力体能够产生作用力,所述作用力用于对所述引导部材和另一个所述制动体向使各所述制动体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施力,并且所述施力体随着所述引导部材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的移位而使所述作用力增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利用通过把持张紧轮轨道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并且当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的朝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容许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当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移位时对张紧轮装置主体施加异常大的制动力。因此,不仅在限速器绳索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张紧轮装置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图2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制动力产生装置产生了对张紧轮装置主体的制动力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制动力产生装置产生了对张紧轮装置主体的制动力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2。在机房2内设有:曳引机(驱动装置)4,其具有驱动绳轮3;和反绳轮5,其相对于驱动绳轮3隔开间隔地配置。
主绳索6卷绕于驱动绳轮3和反绳轮5。在主绳索6悬吊有能够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7和对重8。轿厢7和对重8通过驱动绳轮3的旋转而在井道1内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对轿厢7进行引导的一对轿厢导轨9、和对对重8进行引导的一对对重导轨(未图示)。各轿厢导轨9和各对重导轨各自的下端部固定在井道1的底部(底坑地面)35。
在轿厢7的下部设有阻止轿厢7落下的紧急停止装置10。在紧急停止装置10设有提升杆(操作臂)11。紧急停止装置10通过提升杆11的操作来把持轿厢导轨9。通过紧急停止装置10对轿厢导轨9的把持来阻止轿厢7的落下。
在机房2内设有限速器12,在井道1内的下部设有张紧轮装置13。限速器12具有限速器主体14和设于限速器主体14的限速器绳轮15。
与提升杆11连接在一起的限速器绳索16呈环状地张挂在限速器12和张紧轮装置13之间。限速器绳索16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与提升杆11连接在一起。由此,限速器绳索16随着轿厢7的移动而环行移动。
张紧轮装置13具有:张紧轮装置主体17,其能够在上下方向移位;一对张紧轮轨道18,其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进行引导;和一对制动力产生装置19,其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施加制动力。
各张紧轮轨道18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隔开预定的距离地对置。而且,各张紧轮轨道18固定于两根支承臂20,所述两根支承臂20固定于一个轿厢导轨9。
张紧轮装置主体17配置在各张紧轮轨道18之间。而且,张紧轮装置主体17具有张紧轮21和供张紧轮21设置的支承体22。限速器绳索16卷绕在限速器绳轮15和张紧轮21之间。张紧轮装置主体17悬吊于限速器绳索16。通过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重力来对限速器绳索16施加张力。
限速器绳轮15和张紧轮21随限速器绳索16的环行移动而旋转。当轿厢7的速度增加、限速器绳轮15的旋转速度达到预先设定好的紧急超速速度(过高速度)时,限速器绳索16由限速器主体14把持,从而阻止了限速器绳索16的环行移动。当限速器绳索16的环行移动被阻止时,提升杆11被操作,从而进行紧急停止装置10的把持动作。由此,对轿厢7施加制动力,阻止轿厢7的落下。
图2是示出图1的张紧轮装置13的放大图。在图中,支承体22具有:支承体主体23,其供张紧轮21设置;和多个张紧轮引导件24,其设于支承体主体23并由各张紧轮轨道18进行引导。在本例中,在支承体主体2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设有一对张紧轮引导件24,所述各对的张紧轮引导件24分别由一个张紧轮轨道18和另一个张紧轮轨道18进行引导。
各制动力产生装置19配置在支承体22的上方。而且,各制动力产生装置19被分别支承在设于支承体主体23的上端部的一对张紧轮引导件24。各制动力产生装置19容许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下方的移位,并且通过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来产生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制动力。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受到由各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的抑制。
图3是示出图2的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纵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了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制动力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在图中,制动力产生装置19具有:一对制动体25,其一边与张紧轮轨道18接触一边夹持张紧轮轨道18;一对引导部材26,其在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分别夹持制动体25;作为弹性体的多个弹簧(施力体)27,其能够产生向下述方向对引导部材26施力的作用力,该方向是使各制动体25把持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和钳部件28,其包围各制动体25、各引导部材26和各弹簧27。通过利用各制动体25把持张紧轮轨道18,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各制动体25经由连接杆29与张紧轮引导件24连接在一起。由此,各制动体25与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一体地在上下方向移位。而且,各制动体25具有:制动靴30,其与连接杆29连接在一起;和摩擦件31,其设于制动靴30并与张紧轮轨道18接触。
在制动靴30设有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倾斜的制动体倾斜面30a。由此,制动靴30的形状形成为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从下端部朝向上端部连续地减小的楔状。
在摩擦件31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产生与各制动体25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相应的摩擦力。在摩擦件31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作为制动力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
在各引导部材26设有引导部材倾斜面26a,所述引导部材倾斜面26a向沿着制动体倾斜面30a的方向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倾斜。由此,引导部材26的形状形成为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从上端部朝向下端部连续地减小的楔状。
引导部材26随着相对于制动体25向上方移位而一边被制动体25引导一边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并且所述引导部材26随着相对于制动体25向下方移位而一边被制动体25引导一边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即,引导部材26随着相对于制动体25在上下方向移位而一边被制动体25引导,一边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在使该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方向移位。
在钳部件28的内表面设有一对对置面28a,所述一对对置面28a分别与各引导部材26的背面对置。引导部材26与对置面28a之间的间隔随着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而减小,并且随着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而增大。
在钳部件28设有一对止动件32,所述一对止动件32分别限制各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通过引导部材26与止动件32抵接而受到限制。当引导部材26与止动件32抵接时,在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产生预定的间隙。制动体25插入到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间隙。
各弹簧27的一端部与引导部材26连接在一起,各弹簧27的另一端部与钳部件28的对置面28a连接在一起。各弹簧27被压缩在引导部材26与对置面28a之间。由此,各弹簧27产生朝向使引导部材26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各弹簧27对引导部材26的弹性反作用力通过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而增大。
通过使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克服各弹簧27的弹性反作用力而移位,从而各制动体25受到朝向把持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作用力。
在将各引导部材26载置于各制动体25的状态下,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由各制动体25支承。
在通常时,如图3所示,各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处于被各止动件32限制的状态。因此,对各制动体25仅施加有与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的合计重量对应的力。在该状态下,各引导部材26在各弹簧27的弹性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保持与各止动件32抵接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各制动体25基本不受到由各弹簧27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基本不会产生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例如当因历时变化等而使限速器绳索16伸长、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下方移位时,由于张紧轮引导件24向顺着重力方向的方向移位,因此在各引导部材26载置于各制动体25的状态下,借助于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的重量,制动力产生装置19与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一起向下方移位。
例如当因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变化而使限速器绳索16收缩时,张紧轮装置主体17受到朝向上方的力。当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移位时,张紧轮引导件24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因此,各制动体25相对于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向上方移位。由此,各引导部材26克服各弹簧27的弹性反作用力一边被各制动体25按压一边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由此,对各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的限制被解除,利用各弹簧27对各引导部材26向使各制动体25按压于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即,各制动体25把持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施力。由此,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增大。
如图4所示,各制动体25相对于引导部材26向上方的移位通过制动体25与钳部件28的止动件32抵接而受到限制。因此,各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也随着对各制动体25相对于钳部件28向上方的移位的限制而受到限制。由此,各弹簧27的弹性反作用力的增大也停止,各制动体25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的大小通过各制动体25与止动件32抵接而达到最大值。各制动体25的把持力的最大值根据各弹簧27的强度和数量等的调整而设定为预定的设定值。即,制动力产生装置19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而使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增大,并且在增大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的设定值时将把持力的大小维持在设定值。
当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的设定值后,即使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一步向上方移位,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的大小也不会变化,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的大小也不会变化。
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力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而增大。而且,当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将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的大小维持在预定的设定值时的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的大小(制动力的最大值)与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重力的大小的合计值(固定值)以上时,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制动力产生装置19整体一起向上方移位,从而容许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
由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形成为比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重力小。即,即使各制动体25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的设定值,由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的大小也不会达到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重力以上的值。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当下降的轿厢7的速度因某种原因而异常地增大、限速器绳轮15的旋转速度达到紧急超速速度时,利用限速器主体14把持限速器绳索16。由此,限速器绳索16的移动停止,轿厢7相对于限速器绳索16移位。
当轿厢7相对于限速器绳索16移位时,提升杆11被操作,由紧急停止装置10进行把持轿厢导轨9的动作。由此,对轿厢7施加制动力,阻止轿厢7的落下。
接着,对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通常时,在各引导部材26与止动件32抵接的状态下,各引导部材26载置于各制动体25。此时,由于各制动体25处于基本不受到各弹簧27的作用力的状态,因此基本不产生制动力产生装置19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例如当因历时变化等而使限速器绳索16伸长时,由于基本没有产生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因此张紧轮装置主体17因自重而与制动力产生装置19一起向下方移位。由此,适当地确保了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
另一方面,例如当因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变化而使限速器绳索16收缩时,张紧轮装置主体17受到朝向上方的力而与各制动体25一起向上方移位。由此,利用各制动体25将各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间隔扩大。此时,各弹簧27被压缩,各弹簧27的作用力增大。由此,各制动体25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增大,制动力产生装置19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制动力增大。因此,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力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而增大。
如果限速器绳索16进一步收缩,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力增大同时各制动体25向上方移位,则各制动体25与钳部件28的止动件32抵接。由此,各制动体25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的设定值(图4)。由此,制动力产生装置19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的大小达到最大。
此后,当限速器绳索16进一步收缩时,在各制动体25保持与止动件32抵接的状态下,制动力产生装置19整体与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一起向上方移位。此时,由于各弹簧27的压缩量得到维持,因此各制动体25的把持力不会增大,各制动体25的把持力维持在预定的设定值。因此,在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得到维持的状态下,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制动力产生装置19一起向上方移位。由此,通过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抑制了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并且防止了张紧轮装置主体17受到的向上方的力异常地增大。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利用通过把持张紧轮轨道18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并且当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朝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容许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当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移位时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施加异常大的制动力。因此,不仅在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16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而且,制动力产生装置19形成为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而使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增大,并在增大的把持力达到预定值时维持把持力,因此通过调整对张紧轮轨道18进行把持的把持力,能够与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移位的移位量相应地抑制该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并且能够防止在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移位时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施加异常大的制动力。
而且,由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形成为比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重力小,因此即使是在通过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了制动力的状态下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利用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保持张紧轮装置主体17,能够更为可靠地使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下方移位。
而且,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各引导部材26一边由各制动体25引导一边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各弹簧27的作用力随着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而增大,因此能够更为可靠地产生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而且,通过对各弹簧27的强度和数量等的调整,能够容易地调整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而且,在引导部材26设有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倾斜的引导部材倾斜面26a,在制动体25设有沿着引导部材倾斜面26a的制动体倾斜面30a,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当张紧轮装置主体17在上下方向移位时引导部材26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的移位。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在图中,一对制动体41、42中的一个制动体41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体25相同的结构。另一个制动体42具有:板状的制动靴43;和摩擦件44,其设于制动靴43并与张紧轮轨道18接触。仅各制动体41、42中的一个制动体41经由连接杆29与张紧轮引导件24连接在一起。通过利用各制动体41、42把持张紧轮轨道18,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引导部材26仅载置于一个制动体41,而未载置于另一个制动体42。而且,引导部材26一边使引导部材倾斜面26a沿一个制动体41的制动体倾斜面30a被引导一边相对于制动体41移位。因此,引导部材26随着相对于制动体41向上方移位而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并且所述引导部材26随着相对于制动体41向下方移位而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即,引导部材26随着相对于一个制动体41在上下方向移位而一边被制动体41引导,一边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向使该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方向移位。
引导部材26固定于钳部件28。因此,钳部件28与引导部材26一体地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移位。在钳部件28设有对置面28a,所述对置面28a与另一个制动体42的背面对置。通过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对置面28a向接近制动体42的方向移位,通过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对置面28a向远离制动体42的方向移位。
在制动靴43设有止动件45,所述止动件45限制另一个制动体42向远离对置面28a的方向移位。止动件45具有:引导杆46,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钳部件28;和卡定部47,其设在引导杆46的末端部。引导杆46水平地进行配置。通过钳部件28的外表面与卡定部47抵接来限制另一个制动体42向远离对置面28a的方向的移位。
各弹簧27被压缩在对置面28a与另一个制动体42之间。各弹簧27的一端部与制动靴43连接在一起,各弹簧27的另一端部与对置面28a连接在一起。各弹簧27朝向使对置面28a与制动体42相互分离的方向产生弹性反作用力。由此,各弹簧27对引导部材26和另一个制动体42向使各制动体41、42把持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施力。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接着,对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通常时,另一个制动体42相对于对置面28a的移位受到止动件45限制,且在各制动体41、42与张紧轮轨道18接触的状态下,引导部材26载置于一个制动体41。此时,由于各制动体41、42基本不产生把持力,因此制动力产生装置19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进行制动的制动力小。
当限速器绳索16伸长时,张紧轮装置主体17克服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而通过自重向下方移位。由此,适当地确保了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
另一方面,当限速器绳索16收缩、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一个制动体41一起向上方移位时,利用一个制动体41使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间隔扩大。由此,各弹簧27被压缩,各弹簧27的作用力增大。由此,各制动体41、42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增大,制动力产生装置19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制动力增大。
当限速器绳索16进一步收缩、从而一个制动体41与钳部件28的止动件32抵接时,各制动体41、42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值。由此,通过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达到最大。
此后,当限速器绳索16进一步收缩时,在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的大小得到维持的状态下,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制动力产生装置19一起向上方移位。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引导部材26一边由一个制动体41引导一边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各弹簧27的作用力随着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而增大,因此也能够通过调整各弹簧27的作用力来实现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的抑制。而且,能够在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移位时防止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施加异常大的制动力。因此,不仅在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16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引导部材26固定于钳部件28,各弹簧27被压缩在另一个制动体42与钳部件28之间,不过也可以将另一个制动体42固定于钳部件28,并将各弹簧27压缩配置在引导部材26与钳部件28之间。
即,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在图中,引导部材26形成为能够相对于钳部件28移位。在钳部件28设有对置面28a,所述对置面28a与引导部材26的背面对置。而且,在钳部件28设有止动件32,所述止动件32限制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各弹簧27被压缩在引导部材26与对置面28a之间。各弹簧27的一端部与引导部材26连接在一起,各弹簧27的另一端部与对置面28a连接在一起。另一个制动体42固定于钳部件28。其它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不仅在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16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主视图。在图中,各张紧轮轨道18固定在井道1的底部(底坑地面)35。作为将张紧轮轨道18固定于底坑地面35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利用地脚螺栓实现的固定、和通过将张紧轮轨道18的下端部埋入底坑地面35而实现的固定等。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由于各张紧轮轨道18固定在井道1的底坑地面35,因此能够以井道1的底坑地面35支承施加于张紧轮轨道18的向上方的力。因而,即使是在张紧轮轨道18经由支承臂20安装于轿厢导轨2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作用于支承臂20的弯矩载荷,能够使支承臂20所需的强度降低。由此,能够实现支承臂20的低成本化。
第五实施方式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各制动体25经由连接杆29而分别与张紧轮引导件24连接,并且以各制动体25支承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不过也可以构成为将钳部件28固定于张紧轮引导件24,并以引导部材26支承各制动体25。
即,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而且,图9是示出图8的制动力产生装置产生了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制动力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在图中,钳部件28固定于张紧轮引导件24。因而,钳部件28与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一起移位。各制动体25在插入到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状态下载置于引导部材26。
在制动体25的制动靴30设有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倾斜的制动体倾斜面30a。由此,制动靴30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从制动靴30的上端部朝向下端部连续地减小。
在引导部材26设有引导部材倾斜面26a,所述引导部材倾斜面26a沿着制动体倾斜面30a相对于张紧轮轨道18倾斜。由此,引导部材26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从引导部材26的下端部朝向上端部连续地减小。
各引导部材26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移位而一边被各制动体25引导一边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并且所述引导部材26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下方的移位而一边被各制动体25引导一边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移位。
利用在钳部件28设置的一对止动件32来分别限制各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各引导部材26向远离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通过各制动体25与钳部件28的止动件32抵接而受到限制。其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接着,对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通常时,如图8所示,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被止动件32限制,因此各制动体25基本不产生把持力。
当限速器绳索16伸长时,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一起通过自重而向下方移位。此时,各制动体25也随着各引导部材26向下方的移位而通过自重向下方移位。由此,适当地确保了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
另一方面,当限速器绳索16收缩、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各引导部材26、各弹簧27和钳部件28一起向上方移位时,利用各制动体25使各引导部材26与张紧轮轨道18之间的间隔扩大。由此,各弹簧27被压缩,各弹簧27的作用力增大。由此,各制动体25对张紧轮轨道18的把持力增大,制动力产生装置19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制动力增大。
当限速器绳索16进一步收缩,如图9所示,向上方移位的钳部件28的止动件32与制动体25抵接时,各制动体25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值。由此,通过制动力产生装置19产生的制动力达到最大。
此后,当限速器绳索16进一步收缩时,在止动件32与制动体25抵接的状态下(即,在维持制动力产生装置19的制动力的大小的状态下),整个制动力产生装置19与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一起向上方移位。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也能够通过调整各弹簧27的作用力来抑制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的移位。而且,能够在张紧轮装置主体17向上方移位时防止对张紧轮装置主体17施加异常大的制动力。因此,不仅在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16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在图中,一对制动体41、42中的一个制动体41形成为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动体25相同的结构。引导部材26也形成为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部材26相同的结构。引导部材26固定于钳部件28。钳部件28固定于张紧轮引导件24。其它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不仅在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16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第七实施方式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引导部材26固定于钳部件28,各弹簧27被压缩在另一个制动体42与钳部件28之间,不过也可以将另一个制动体42固定于钳部件28,并将各弹簧27压缩配置在引导部材26与钳部件28之间。
即,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的制动力产生装置的纵剖视图。在图中,引导部材26形成为能够相对于钳部件28移位。在钳部件28设有对置面28a,所述对置面28a与引导部材26的背面对置。而且,在钳部件28设有止动件32,所述止动件32限制引导部材26向接近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的移位。各弹簧27被压缩在引导部材26与对置面28a之间。各弹簧27的一端部与引导部材26连接在一起,各弹簧27的另一端部与对置面28a连接在一起。另一个制动体42固定于钳部件28。其它的结构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中,不仅在限速器绳索16伸长的情况下,在限速器绳索16收缩的情况下也能够更为可靠地确保限速器绳索16的张力处于适当的状态。
另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各制动体的把持力随着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移位而增大,直至各制动体的把持力的大小达到预定的设定值为止,不过也可以在通过弹簧的作用力将各制动体的把持力的大小维持在预定的设定值的状态下在张紧轮轨道18设置制动力产生装置。在该情况下,制动力产生装置具有一对制动体和对各制动体向把持张紧轮轨道18的方向施力的弹簧(施力体)。通过各制动体把持张紧轮轨道18,制动力产生装置作为止动件相对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独立地被保持于张紧轮轨道18。张紧轮装置主体17通过向上方的移位而与制动力产生装置抵接,当施加于张紧轮装置主体17的向上方的力达到固定值以上时,张紧轮装置主体17与制动力产生装置一起向上方移位。
标号说明
13:张紧轮装置;16:限速器绳索;17:张紧轮装置主体;18:张紧轮轨道;19:制动力产生装置;25、41、42:制动体;26:引导部材;26a:引导部材倾斜面;27:弹簧(施力体);30a:制动体倾斜面;35:底坑地面。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具备:
张紧轮装置主体,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具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绕挂有限速器绳索,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悬吊于限速器绳索并对所述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和
张紧轮轨道,所述张紧轮轨道对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进行引导;
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装置还具备:
制动力产生装置,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利用通过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并且当施加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的朝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容许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
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具有:
一对制动体,所述一对制动体一边与所述张紧轮轨道接触一边夹持所述张紧轮轨道,并且所述一对制动体经由连接杆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连接在一起;
一对引导部材,所述一对引导部材分别在与所述张紧轮轨道之间夹持所述制动体,并且所述一对引导部材随着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而一边被各所述制动体引导一边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移位;和
施力体,所述施力体能够产生作用力,所述作用力用于对各所述引导部材向使各所述制动体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施力,并且所述施力体随着所述引导部材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的移位而使所述作用力增大。
2.一种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具备:
张紧轮装置主体,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具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绕挂有限速器绳索,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悬吊于限速器绳索并对所述限速器绳索施加张力;和
张紧轮轨道,所述张紧轮轨道对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进行引导;
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装置还具备:
制动力产生装置,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利用通过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而产生的制动力来抑制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并且当施加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的朝向上方的力的大小达到固定值以上时,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容许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
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具有:
一对制动体,所述一对制动体一边与所述张紧轮轨道接触一边夹持所述张紧轮轨道,并且仅一个制动体经由连接杆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连接在一起;
引导部材,所述引导部材在与所述张紧轮轨道之间夹持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连接的所述一个制动体,并且所述引导部材随着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而一边被所述一个制动体引导一边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移位;和
施力体,所述施力体能够产生作用力,所述作用力用于对所述引导部材和另一个所述制动体向使各所述制动体把持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施力,并且所述施力体随着所述引导部材向远离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方向的移位而使所述作用力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中,
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随着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向上方的移位而使对所述张紧轮轨道的把持力增大,并且在增大的所述把持力达到预定的设定值时将所述把持力维持在所述设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中,
由所述制动力产生装置产生的制动力形成为比施加于所述张紧轮装置主体的重力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中,
所述张紧轮轨道固定于井道的底坑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张紧轮装置,其中,
在所述引导部材设有相对于所述张紧轮轨道倾斜的引导部材倾斜面,
在引导所述引导部材的所述制动体设有沿着所述引导部材倾斜面的制动体倾斜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9/067545 WO2011042972A1 (ja) | 2009-10-08 | 2009-10-08 | エレベータの張り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48887A CN102548887A (zh) | 2012-07-04 |
CN102548887B true CN102548887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4385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61871.9A Active CN102548887B (zh) | 2009-10-08 | 2009-10-08 | 电梯的张紧轮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75194A1 (zh) |
EP (1) | EP2487128B1 (zh) |
JP (1) | JP5460725B2 (zh) |
KR (1) | KR101552758B1 (zh) |
CN (1) | CN102548887B (zh) |
WO (1) | WO20110429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28703B2 (en) * | 2008-06-19 | 2013-09-10 | Inventio Ag | Elevator system with bottom tensioning apparatus |
CN102633177B (zh) * | 2012-04-17 | 2014-04-16 | 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电梯钢丝绳安装的夹绳装置 |
BR112015001696A2 (pt) * | 2012-08-02 | 2017-07-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dispositivo de parada de emergência para elevador |
CN103030068B (zh) * | 2012-12-26 | 2015-04-22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
CN104955757B (zh) * | 2013-02-07 | 2017-02-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3407926B (zh) * | 2013-08-02 | 2015-08-26 | 北京实宝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 高空旋转观光类设备的刹车装置 |
CN105392728B (zh) * | 2013-08-02 | 2017-11-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电梯装置 |
CN105873845B (zh) * | 2014-02-13 | 2018-04-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钳制装置 |
JP6467325B2 (ja) * | 2015-09-30 | 2019-02-1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 |
US11230457B2 (en) * | 2015-12-01 | 2022-01-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vator apparatus |
DE102016200593A1 (de) * | 2016-01-19 | 2017-07-20 | Thyssenkrupp Ag | Bremseinrichtung für einen Fahrkorb eines Aufzugsystems |
CN105775992B (zh) * | 2016-05-24 | 2017-09-01 | 芜湖金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缆绳夹持装置和安全起吊设备 |
US11472670B2 (en) * | 2017-10-06 | 2022-10-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afety gear for an elevator |
DE102018206026A1 (de) * | 2018-04-19 | 2019-10-24 | Thyssenkrupp Ag | Bremsvorrichtung und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n Fahrkorb einer Aufzuganlage |
US11738971B2 (en) | 2021-06-25 | 2023-08-29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governor tension frame damper |
AU2021221770A1 (en) * | 2021-08-25 | 2023-03-16 | Far West Primary Industries Pty Ltd | Conveyance rope guide gripper assembly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2135A (zh) * | 2006-03-08 | 2008-03-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紧急制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742763B1 (zh) * | 1968-05-28 | 1972-10-28 | ||
JPS5593788A (en) * | 1979-01-08 | 1980-07-16 | Hitachi Ltd | Elevator |
JPH0351284A (ja) * | 1989-07-19 | 1991-03-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張り車装置 |
JP2809571B2 (ja) | 1993-01-12 | 1998-10-08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用張り車装置 |
US5495919A (en) * | 1994-04-25 | 1996-03-05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Safety brake apparatus for an elevator car or counterweight |
GB2296487B (en) * | 1994-12-27 | 1996-12-04 | Hitachi Ltd | Elevator apparatus |
JP3294143B2 (ja) * | 1996-09-10 | 2002-06-24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非常停止装置用ブレーキシュー、エレベータ用非常停止装置および非常停止機能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 |
TW513374B (en) * | 2000-12-08 | 2002-12-11 | Inventio Ag | Safety brake with retardation-dependent braking force |
JP4710834B2 (ja) * | 2004-12-15 | 2011-06-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非常止め装置 |
JP2007062948A (ja) * | 2005-08-31 | 2007-03-15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
JP4893628B2 (ja) * | 2006-03-08 | 2012-03-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
-
2009
- 2009-10-08 US US13/496,319 patent/US2012017519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10-08 EP EP09850243.8A patent/EP2487128B1/en active Active
- 2009-10-08 KR KR1020127008512A patent/KR10155275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10-08 WO PCT/JP2009/067545 patent/WO201104297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0-08 JP JP2011535244A patent/JP5460725B2/ja active Active
- 2009-10-08 CN CN200980161871.9A patent/CN1025488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42135A (zh) * | 2006-03-08 | 2008-03-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紧急制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87128A1 (en) | 2012-08-15 |
WO2011042972A1 (ja) | 2011-04-14 |
JPWO2011042972A1 (ja) | 2013-02-28 |
CN102548887A (zh) | 2012-07-04 |
KR101552758B1 (ko) | 2015-09-11 |
EP2487128B1 (en) | 2017-03-15 |
JP5460725B2 (ja) | 2014-04-02 |
KR20120049935A (ko) | 2012-05-17 |
EP2487128A4 (en) | 2015-10-07 |
US20120175194A1 (en) | 201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48887B (zh) | 电梯的张紧轮装置 | |
CN101100259B (zh) | 电梯限速器装置的张紧器 | |
CN101014523B (zh) | 电梯用限速器绳索的张紧轮装置 | |
CN101643164B (zh) | 电梯系统 | |
CN102730511B (zh) | 防坠落保护装置及提升机 | |
CN104229580B (zh) | 电梯的调速器以及电梯 | |
CN1993286A (zh) | 无对重电梯的安全制动器 | |
CN101450764B (zh) | 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 | |
CN1902120B (zh) | 电梯 | |
KR101199046B1 (ko) | 엘리베이터장치 및 그 시험방법 | |
CN111348518B (zh) | 电梯安全促动器系统 | |
CN105731212B (zh) | 调速器以及电梯装置 | |
US20180208433A1 (en) | Safety block for elevator | |
CN103661410B (zh) | 一种索道断绳捕捉装置 | |
KR20180095448A (ko) | 마찰 댐핑이 구비된 엘리베이터 로프 인장 조립체 | |
JP280957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用張り車装置 | |
JP6147858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5819321A (zh) | 一种矿井提升机防滑夹紧装置 | |
JP5191825B2 (ja) |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 |
WO2018179182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WO2003072479A1 (en) | Elevator governor rope tensioning | |
CN105836574B (zh) | 调速器绳索的防振装置以及防振装置的安装方法 | |
CN214141136U (zh) | 一种电梯钢丝绳的润滑装置 | |
JP7568191B2 (ja) | 物品昇降装置 | |
CN108483177B (zh) | 一种多绳摩擦式提升机过卷、过放时的自动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