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0068B -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0068B
CN103030068B CN201210574553.9A CN201210574553A CN103030068B CN 103030068 B CN103030068 B CN 103030068B CN 201210574553 A CN201210574553 A CN 201210574553A CN 103030068 B CN103030068 B CN 103030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ulley
wedge
lifting rope
friction shoe
sli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45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0068A (zh
Inventor
宋宇
刘艳绒
张先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45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0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0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0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0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00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和一种设置有该保护装置的起重车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储能器、摩擦块、复位件、连接组件和吊绳;储能器安装于第一动滑轮与第二动滑轮之间,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可沿同一直线轨迹移动,且均通过连接组件与摩擦块连接,复位件安装于救援设备与摩擦块之间,用于摩擦块的复位,摩擦块可抵靠在救生通道的壁面上;吊绳依次穿过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利用动滑轮运动和储能器的性能,在吊绳断裂时将蓄能器储备的势能及时释放,使连接组件迅速推动摩擦块与救援通道内壁面形成摩擦制动,使救援设备能稳定停靠在任意高度,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和带该保护装置的起重车辆。
背景技术
矿难救援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同时,为避免现场搭建救援装置,使用矿难救援起重车辆能迅速的展开工作,保证救援的及时性。救援通道一般由钻挖机械钻挖形成的钻井,救援舱需由起重设备吊起往返于地面和地下矿难发生部位。为避免起重设备吊绳断裂而造成的二次事故,需对救援舱增设一种断绳状态下的安全保护装置,使救援舱能够及时、稳定地停留在救援钻进中的任意高度上。现有起升设备的断绳保护装置一般是对吊绳进行锁紧、制动,但只限于双吊绳起升设备。
设计一种救设备的保护装置,可适用于单吊绳,且在吊绳断开或松动的状态下使救援舱能够及时、稳定地停留在救援钻进中的任意高度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能够使救援设备及时在吊绳任意位置上发生制动,避免起重救援设备因吊绳断裂而造成的事故,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该救援设备既能双吊绳起升,也能单吊绳起升。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储能器、摩擦块、复位件、连接组件和吊绳;所述储能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动滑轮与所述第二动滑轮之间,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可沿同一直线轨迹移动,且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摩擦块连接,所述复位件安装于救援设备与所述摩擦块之间,用于所述摩擦块的复位,所述摩擦块可抵靠在救生通道的壁面上;所述吊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在所述吊绳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吊绳带动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相向运动,使所述储能器储存能量,同时带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使所述摩擦块与所述救生通道的壁面分离;在所述吊绳处于断裂或者松动状态时,所述储能器释放储存的能量,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反向运动,带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使所述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贴合。
本发明提供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动滑轮运动和储能器的性能,在吊绳断裂时将储能器储备的势能及时释放,使连接组件迅速推动摩擦块与救援通道内壁面形成摩擦制动,使救援设备能稳定停靠在任意高度,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多个导向杆,多个所述导向杆对称平行设置于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的两侧且固定于所述救援设备上,所述第一动滑轮和所述第二动滑轮可沿多个所述导向杆直线移动。
当两动滑轮移动带动连接组件移动时,因两动滑轮均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可使连接组件在多个导向杆上自由滑动,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两动滑轮为直线运动,同时保证了装置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起重救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三楔形块和第四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第三楔形块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滑轮的两侧、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动滑轮连接,所述第二楔形块、第四楔形块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动滑轮的两侧、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动滑轮连接,所述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套在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一侧的所述导向杆上,且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楔形块和第四楔形块套在所述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另一侧的所述导向杆上,且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三楔形块和第四楔形块可沿所述导向杆移动。
楔形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降低了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使装置既实用又美观;导向杆贯穿楔形块安装在救援设备上,连接方式简单,容易加工制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制动块、第二制动块、第三制动块、第四制动块,所述摩擦块包括第一摩擦块、第二摩擦块、第三摩擦块和第四摩擦块;所述第一制动块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摩擦块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块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摩擦块连接,所述第三制动块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三楔形块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摩擦块连接,所述第四制动块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四楔形块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摩擦块连接。
通过楔形块与制动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贴合或者分离,该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及更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制动块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制动块抵靠在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一端、所述第三制动块抵靠在所述第三楔形块的一端、所述第四制动块抵靠在所述第四楔形块的一端均设置有多个滚轮。
制动块的一端设有可以在楔形块上的斜面上滑动的滚轮,这种结构设计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降低了储能器的能量损耗,从而保证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还包括钢板,所述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滑轮与第二动滑轮连线的中垂面上,并固定于所述救援设备上;多个所述导向杆对称平行设置于所述钢板的两侧,一端与所述救援设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所述吊绳导向机构固定在所述钢板的一侧,所述吊绳固定座固定在所述钢板的另一侧;所述吊绳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支座、摇臂、压绳轮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位于与所述救援设备运动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钢板上,所述压绳轮与所述摇臂连接,并可绕连接点转动,所述摇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连接;所述吊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吊绳固定座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压绳轮,在所述钢板的两侧构建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在救援设备内设置钢板,便于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的安装,使该装置可以实现单吊绳起升。
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的设计,使救援设备可用单吊绳起升,通过吊绳导向机构改变吊绳的方向,实现吊绳的换向;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以及钢板的位置,使两动滑轮的受力相等,保证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摇臂支撑起压绳轮,能够有效的对吊绳进行压紧、导向,并能减少因吊绳拉力过大对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造成破坏,保证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储能器为螺旋弹簧或者变刚度弹簧或者空气弹簧或者油气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楔形块、第四楔形块之间。
螺旋弹簧弹性好、加工方便、质量轻、成本低,可降低保护装置的总重量及生产制造成本,变刚度弹簧、空气弹簧或者油气弹簧的同样弹性好,储能效果好。
当然,还可以选用其他形式的储能器,只要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
复位件采用复位弹簧,弹簧的弹性好、加工简单,质量轻,价格低,降低了保护装置的总重量及生产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车辆,所述起重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
显而易见,该起重车辆包括上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利用动滑轮运动和储能器的性能,在吊绳断裂时将储能器储备的势能及时释放,使连接组件迅速推动摩擦块与救援通道内壁面形成摩擦制动,使救援设备能稳定停靠在任意高度,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且可以广泛运用于单、双吊绳救生设备,并可根据所需制动力大小采用多组多层该结构以满足制动力矩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单吊绳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2中的吊绳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1第一摩擦块,102第二摩擦块,103第三摩擦块,104第四摩擦块,21第一制动块,22第二制动块,23第三制动块,24第四制动块,3滚轮,4第一动滑轮,51第一楔形块,52第二楔形块,53第三楔形块,54第四楔形块,6救援设备,7救生通道的壁面,8第二动滑轮,9导向杆,10储能器,11复位弹簧,12钢板,13第一支座,14摇臂,15压绳轮,16第二支座,17吊绳固定座,18吊绳,19第一销轴,20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储能器10、摩擦块、复位件、连接组件和吊绳18;储能器10安装于第一动滑轮4与第二动滑轮8之间,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可沿同一直线轨迹移动,且均通过连接组件与摩擦块连接,复位件安装于救援设备6与摩擦块之间,用于摩擦块的复位,摩擦块可抵靠在救生通道的壁面7上;吊绳18依次穿过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在吊绳18处于工作状态时,吊绳18带动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相向运动,使储能器10储存能量,同时带动连接组件运动,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使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7分离;在吊绳18处于断裂或者松动状态时,储能器10释放储存的能量,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反向运动,带动连接组件运动,使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7贴合。
本发明提供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利用动滑轮运动和储能器的性能,在吊绳断裂时将储能器储备的势能及时释放,使连接组件迅速推动摩擦块与救援通道内壁面形成摩擦制动,使救援设备能稳定停靠在任意高度,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多个导向杆9,多个导向杆9对称平行设置于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的两侧且固定于救援设备6上,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8可沿多个导向杆9直线移动。
当两动滑轮移动带动连接组件移动时,因两动滑轮均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可使连接组件在多个导向杆上自由滑动,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两动滑轮为直线运动,同时保证了装置能够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起重救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楔形块51、第二楔形块52、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第一楔形块51、第三楔形块53对称设置在第一动滑轮4的两侧、通过第一销轴19与第一动滑轮4连接,第二楔形块52、第四楔形块54对称设置第二动滑轮8的两侧、通过第二销轴20与第二动滑轮8连接,所述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套在所述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8一侧的所述导向杆9上,且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套在所述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8另一侧的所述导向杆9上,且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楔形块51、第二楔形块52、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可沿所述导向杆9移动。
两动滑轮分别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与楔形块连接成一体,并以一体的形式在导向杆上移动,且两动滑轮均可绕各自的销轴自由转动。
楔形块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降低了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使装置既实用又美观;导向杆贯穿楔形块安装在救援设备上,连接方式简单,容易加工制造。
如图1所示,优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制动块21、第二制动块22、第三制动块23、第四制动块24,所述摩擦块包括第一摩擦块101、第二摩擦块102、第三摩擦块103和第四摩擦块104;第一制动块21的第一端抵靠在第一楔形块51的斜面上,第二端与第一摩擦块101连接,第二制动块22的第一端抵靠在第二楔形块52的斜面上,第二端与第二摩擦块102连接,第三制动块23的第一端抵靠在第三楔形块53的斜面上,第二端与第三摩擦块103连接,第四制动块24的第一端抵靠在第四楔形块54的斜面上,第二端与第四摩擦块104连接。
通过楔形块与制动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贴合或者分离,该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安装、拆卸及更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各制动块推动的摩擦块是分别对应于第一制动块21、第二制动块22、第三制动块23、第四制动块24的多块,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整体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块,摩擦块的数量可以根据救援设备的结构和类型进行确定,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救援设备6为救生舱,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救援设备。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制动块21抵靠在第一楔形块51的一端、第二制动块22抵靠在第二楔形块52的一端、第三制动块23抵靠在第三楔形块53的一端、第四制动块24抵靠在第四楔形块54的一端均设置有多个滚轮3。
制动块的一端设有可以在楔形块上的斜面上滑动的滚轮,这种结构设计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降低了储能器的能量损耗,从而保证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还包括钢板12,钢板12设置于第一动滑轮4与第二动滑轮8连线的中垂面上,并固定于救援设备6上;多个导向杆9对称平行设置于钢板12的两侧,一端与救援设备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钢板12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进一步,优选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还包括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17,吊绳导向机构固定在钢板12的一侧,吊绳固定座17固定在钢板12的另一侧;吊绳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支座13、摇臂14、压绳轮15和第二支座16,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6位于与救援设备6运动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固定安装在钢板12上,压绳轮15与摇臂14连接,并可绕连接点转动,摇臂14的一端与第一支座1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座16连接;吊绳18的一端固定在吊绳固定座16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压绳轮15,在钢板12的两侧构建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在救援设备内设置钢板,便于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的安装,使该装置可以实现单吊绳起升。
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的设计,使救援设备可用单吊绳起升,通过吊绳导向机构改变吊绳的的方向,实现吊绳的换向;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以及钢板的位置,使两动滑轮的受力相等,保证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摇臂支撑起压绳轮,能够有效的对吊绳进行压紧、导向,并能减少因吊绳拉力过大对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造成破坏,保证了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储能器10为螺旋弹簧或者变刚度弹簧或者空气弹簧或者油气弹簧,设置在第一楔形块51、第二楔形块52之间、以及第三楔形块53、第四楔形块54之间。
螺旋弹簧弹性好、加工方便、质量轻、成本低,可降低保护装置的总重量及生产制造成本,变刚度弹簧、空气弹簧或者油气弹簧的同样弹性好,储能效果好。
当然,还可以选用其他形式的储能器,只要满足使用要求即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11。
复位件采用复位弹簧,弹簧的弹性好、加工简单,质量轻,价格低,降低了保护装置的总重量及生产制造成本。
救援舱内还设置有加强层30,加强层30用于增加救援设备的壁厚,以保证救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是以两个动滑轮进行说明的,事实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动滑轮的数量还可以多于两个,该多个动滑轮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均设置在救援设备内;在吊绳处于工作状态时,吊绳带动全部动滑轮运动,使储能器储存能量,同时带动连接组件运动,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使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分离;在吊绳处于断裂或者松动状态时,储能器释放储存的能量,使全部动滑轮反向运动,带动连接组件运动,使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贴合,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这些修改和变化,无疑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车辆,起重车辆上设置有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
显而易见,该起重车辆包括上述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储能器10、复位弹簧11、多个导向杆9、连接组件和摩擦块等。连接组件包括四个楔形块和与四个楔形块配合使用的制动块,两动滑轮与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一楔形块,并通过轴销连接,两动滑轮均可绕轴自由转动。复位弹簧设置在救援设备6与摩擦块之间。吊绳18分别穿过两个动滑轮,一端固定在救援设备6中心某处的钢板12上。当起升设备工作时,吊绳18拉紧,储能器10储存能量,当起升设备不工作时,或吊绳18断裂时,储能器10释放能量。楔形块截面呈梯形状,每个楔形块上钻有与导向杆9数量相同的通孔并贯穿顶面和底面两平面。利用该结构,每个楔形块均可在导向杆9上自由滑动。吊绳18带两动滑轮沿导向杆9移动时,储能器10储存能量。当起升设备不工作导致吊绳18松弛或吊绳18断裂时,两动滑轮在储能器10释放能量的带动下相对于救援设备6中心向外移动,推动摩擦块克服复位弹簧11的作用压紧救生通道的壁面7,从而实现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7的摩擦制动,使得救援设备6能停留在救生通道的任意位置。当起升设备正常工作,吊绳18拉紧时,带动两滑轮向内救援设备6中心运动使储能器10储存能量,摩擦块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向救援设备6中心收回,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7脱开,从而解除制动,使得救援设备6能够在救生通道内上下运动。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利用动滑轮运动和储能器的性能,在吊绳断裂时将储能器储备的势能及时释放,使连接组件迅速推动摩擦块与救援通道内壁面形成摩擦制动,使救援设备能稳定停靠在任意高度,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且可以广泛运用于单、双吊绳救生设备,并可根据所需制动力大小采用多组多层该结构以满足制动力矩需求。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指两个以上;术语“多个”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储能器(10)、摩擦块、复位件、连接组件和吊绳(18);
所述储能器(10)安装于所述第一动滑轮(4)与所述第二动滑轮(8)之间,所述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可沿同一直线轨迹移动,且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摩擦块连接,所述复位件安装于救援设备(6)与所述摩擦块之间,用于所述摩擦块的复位,所述摩擦块可抵靠在救生通道的壁面(7)上;
所述吊绳(18)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在所述吊绳(18)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吊绳(18)带动所述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相向运动,使所述储能器(10)储存能量,同时带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使所述摩擦块与所述救生通道的壁面(7)分离;
在所述吊绳(18)处于断裂或者松动状态时,所述储能器(10)释放储存的能量,所述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反向运动,带动所述连接组件运动,使所述摩擦块与救生通道的壁面(7)贴合;
还包括多个导向杆(9),多个所述导向杆(9)对称平行设置于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的两侧且固定于所述救援设备(6)上,所述第一动滑轮(4)和所述第二动滑轮(8)可沿多个所述导向杆(9)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楔形块(51)、第二楔形块(52)、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所述第一楔形块(51)、第三楔形块(5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动滑轮(4)的两侧、通过第一销轴(19)与所述第一动滑轮(4)连接,所述第二楔形块(52)、第四楔形块(54)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动滑轮(8)的两侧、通过第二销轴(20)与所述第二动滑轮(8)连接,所述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套在所述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8)一侧的所述导向杆(9)上且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套在所述第一动滑轮(4)和第二动滑轮(8)另一侧的所述导向杆(9)上且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楔形块(51)、第二楔形块(52)、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可沿所述导向杆(9)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制动块(21)、第二制动块(22)、第三制动块(23)、第四制动块(24),所述摩擦块包括第一摩擦块(101)、第二摩擦块(102)、第三摩擦块(103)和第四摩擦块(104);所述第一制动块(21)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块(51)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摩擦块(101)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块(22)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楔形块(52)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摩擦块(102)连接,所述第三制动块(23)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三楔形块(53)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摩擦块(103)连接,所述第四制动块(24)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第四楔形块(54)的斜面上,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摩擦块(10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块(21)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块(51)的一端、所述第二制动块(22)抵靠在所述第二楔形块(52)的一端、所述第三制动块(23)抵靠在所述第三楔形块(53)的一端、所述第四制动块(24)抵靠在所述第四楔形块(54)的一端均设置有多个滚轮(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12),所述钢板(12)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滑轮(4)与第二动滑轮(8)连线的中垂面上,并固定于所述救援设备(6)上;多个所述导向杆(9)对称平行设置于所述钢板(12)的两侧,一端与所述救援设备(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板(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绳导向机构和吊绳固定座(17),所述吊绳导向机构固定在所述钢板(12)的一侧,所述吊绳固定座(17)固定在所述钢板(12)的另一侧;所述吊绳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支座(13)、摇臂(14)、压绳轮(15)和第二支座(16),所述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6)位于与所述救援设备(6)运动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固定安装在所述钢板(12)上,所述压绳轮(15)与所述摇臂(14)连接,并可绕连接点转动,所述摇臂(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16)连接;
所述吊绳(1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吊绳固定座(17)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动滑轮(4)、第二动滑轮(8)、压绳轮(15),在所述钢板(12)的两侧构建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器(10)为螺旋弹簧或者变刚度弹簧或者空气弹簧或者油气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之间、以及所述第三楔形块(53)和第四楔形块(5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11)。
9.一种起重车辆,其特征在于,起重车辆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
CN201210574553.9A 2012-12-26 2012-12-26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0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4553.9A CN103030068B (zh) 2012-12-26 2012-12-26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4553.9A CN103030068B (zh) 2012-12-26 2012-12-26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0068A CN103030068A (zh) 2013-04-10
CN103030068B true CN103030068B (zh) 2015-04-22

Family

ID=4801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45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30068B (zh) 2012-12-26 2012-12-26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00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4074B (zh) * 2015-12-29 2017-03-29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用于起重机械起升机构的防坠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7958A (ja) * 1993-11-15 1995-05-30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ダムウェーター
CN2512758Y (zh) * 2001-11-16 2002-09-25 肖俊祥 提升机断绳保护装置
CN201172559Y (zh) * 2007-12-18 2008-12-31 南通华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物料提升机断绳保险机构
US20120175194A1 (en) * 2009-10-08 2012-07-12 Mitsubh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tensioning sheave apparatus
CN101723219B (zh) * 2009-11-17 2012-11-07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中心 矿井单绳提升平衡轮制动绳防坠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0068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2955B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电梯
CN103434912B (zh) 电梯钢丝绳夹绳器
CN201952140U (zh) 一种履带起重机可移动式后配重装置
CN102040141B (zh) 利用提升力作为制动器驱动力的无绳提升机
CN102701040A (zh) 一种用于矿井刚性罐道的恒制动力防坠抓捕装置及方法
CN107601193A (zh) 一种电梯用减震式控制柜
CN201902230U (zh) 一种多履带式矿用破障机
CN107618517B (zh) 用于车体悬挂轨道车辆的动力挂件
CN103030068B (zh) 救援设备的保护装置及起重车辆
CN2883285Y (zh) 提升机的载货台防坠装置
CN100560012C (zh) 齿条配重运行式擦窗机
CN102275797A (zh) 一种电梯紧急降落保护装置
CN202414980U (zh) 一种轨道起重机缓冲挡
CN2934167Y (zh) 防坠器
CN108502038B (zh) 三角履带拆装设备及其与三角履带的组合
CN206901522U (zh) 电梯升降安全防护系统
CN202729710U (zh) 一种堆垛机载货台钢丝绳拉断时的防坠落装置
CN102431865A (zh) 电梯的防坠落机构及装有这种机构的电梯
CN201756430U (zh) 改进型安全块式制动器
CN203903716U (zh) 一种施工升降机缓冲装置
CN102748069B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整体被动式断带保护装置及方法
CN209974196U (zh) 矿井提升机用安全锁死装置
CN107662619B (zh) 可保证乘客乘坐安全的动力挂件
CN202390100U (zh) 用于轨行式起重机动态防风的耗能缓冲制动装置
CN205170101U (zh) 一种曳引机安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