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5903B -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5903B
CN102545903B CN201010602455.2A CN201010602455A CN102545903B CN 102545903 B CN102545903 B CN 102545903B CN 201010602455 A CN201010602455 A CN 201010602455A CN 102545903 B CN102545903 B CN 102545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semiconductor
metal
drain electrode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24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5903A (zh
Inventor
吴大军
丁学欣
覃正才
李冠林
张亮
陈良生
张建玲
黄辉
赵晶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ei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024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59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5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5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5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59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它包括一正D/A开关支路和一负D/A开关支路,其中,所述正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正电平转换模块和一正开关模块,所述负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负电平转换模块和一负开关模块。本发明通过变换D/A转换电路中的开关模块的栅级电压,从而来避免在BCD工艺下,由于栅源、栅衬电压太大而导致的栅氧层击穿问题。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到其他位数的D/A转换电路中。

Description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基于BCD工艺(在同一芯片上制作双极管bipolar、CMOS和DMOS器件的单片集成工艺)开发的列驱动电路的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用于大尺寸TFT-LCD屏的列驱动电路(Source Driver)中,当采用HV(HighVoltage,高压)CMOS工艺开发时,由于该工艺提供的MOS管的阈值电压大、跨导小、导通电阻大,因此,对于大负载应用而言,其输出电路的面积会比较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开始利用BCD工艺中的LDMOS器件的跨导大、导通电阻小的特征,基于BCD工艺,开发用于大尺寸TFT-LCD屏的列驱动电路,从而减小输出电路的面积,缩小列驱动电路的面积。
Source Driver中实现数模转换功能的电路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
电平转换电路1’(Level shifter)可以将低电压域的逻辑信号转换成模拟电压域的逻辑电压,其接收的数字输入信号一般有6bit和8bit等;
正电压D/A转换电路2’(POS DAC)和负电压D/A转换电路3’(NEG DAC)对应电平转换电路1’具有64个或者128种模拟输入电压,且电压范围分别为1/2VDDA-VDDA和0-1/2VDDA(VDDA为模拟电源);
两个电阻分压阵列4’(Gamma Voltage array)的电路结构一样,只是对应不同的D/A转换电路,其输入和输出电压也不一样,当对应正的D/A电路时,电阻分压阵列4’的输入电压范围为1/2VDDA-VDDA,并将在此范围下的64个或者128个电压,输出给正电压D/A转换电路2’;当对应负的D/A电路时,电阻分压阵列4’的输入电压范围为0-1/2VDDA,并将在此范围下的64个或者128个电压,输出给负电压D/A转换电路3’;
两个输出缓冲电路5’(outbuf)的输入电压分别为正电压D/A转换电路2’和负电压D/A转换电路3’输出的模拟电压,且输入电压范围为0.1V-VDDA-0.1V,经过输出缓冲电路5’缓冲后输出给LCD的TFT屏幕。
上述Source Driver的工作原理是,输入的Picture Data/6bit or 8bit(即图像信号/6bit或者8bit的数字信号)经过两个电平转换电路1’分别去控制正电压D/A转换电路2’和负电压D/A转换电路3’的选择开关,从而选择相应的模拟电压输出给输出缓冲电路5’,最后实现液晶屏的驱动。
现有技术中,简单的2bit的D/A转换电路的原理图可如图2所示,电压V1至V4为模拟输入电压,信号D0、D1为数字输入信号,当其取四种不同的逻辑电压值时,输出对应四种不同电压。电压D0out和D0outb的逻辑关系分别与信号D0同相以及反相,电压D1out和D1outb的逻辑关系分别与信号D1同相以及反相;这种结构对于POS DAC和NEG DAC都适用,只是其中的开关6’的电路结构有所不同。
在高压工艺中,Level shifter为普通的电平转换电路,用来实现将低电源域的逻辑电压转换到模拟电源域,从而去控制D/A转换电路中的开关。图2中的电平转换电路1’的电路结构可如图3所示:输入信号IN为低电源域的逻辑输入信号,其逻辑高为VDD,逻辑低为GND,输出信号OUT、OUTB分别为高电源域的逻辑输出信号,其中VDD为数字电源,VDDA为模拟电源,GND为数字地,GNDA为模拟地,且数字地GND和模拟地GNDA的电位为0;当输入信号IN=VDD时,输出信号OUT=VDDA;输出信号OUTB=GNDA;当输入信号IN=GND时,输出信号OUT=GNDA;输出信号OUTB=VDDA。
高压工艺下,POS DAC的开关以及NEG DAC的开关分别如图4(a)、(b)所示,由于POS DAC的模拟输入电压的范围为1/2VDDA-VDDA,NEG DAC的模拟输入电压为0-1/2VDDA,所以对于POS DAC的开关仅用PMOS管实现,而NEG DAC的开关仅用NMOS管实现,且这两种开关在导通时,均不会产生大的电阻。在图4(a)、(b)中,信号IN为输入电压信号,OUT为输出电压信号,信号VC为开关控制电压信号,且信号VC即为图3中的输出信号OUT、OUTB;在图4(a)中,当信号VC为低电平逻辑时,开关导通,信号OUT=信号IN;当信号VC为高电平逻辑时,开关关闭,其PMOS管M5’的衬底接VDDA;在图4(b)中,当信号VC为高电平逻辑时,开关导通,信号OUT=信号IN;当信号VC为低电平逻辑时,开关关闭,其NMOS管M6’的衬底接GNDA。
然而,由于BCD工艺中高压器件的栅源(GS)或者栅衬(GB)耐压小(栅氧层比较薄),因此,上述基于高压工艺的传统的电平转换电路和开关电路的结构运用在BCD工艺中,就会产生下列问题:
1、对于电平转换电路而言,在图3中,当输入信号IN为高(即=VDD)时,PMOS管M4’的栅压为GNDA,此时PMOS管M4’的栅源电压为VDDA,PMOS管M4’会因该栅源电压太高而损坏;当输入信号IN为低(即=GND)时,同理,NMOS管M3’的栅源电压为VDDA,也会损坏。
2、对于DAC的开关而言,在图4(a)中,当信号VC为低电平(即=GNDA)时,PMOS管M5’就会损坏;在图4(b)中,当信号VC为高电平(即=VDDA)时,此NMOS管M6’会损坏;因为不管输入电压为何值,栅和衬底电压均过高为VDDA而损坏开关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以克服BCD工艺中的高压器件栅电压过高而导致的器件损坏的问题,使其能在BCD工艺下正常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它包括一正D/A开关支路和一负D/A开关支路,其中,所述正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正电平转换模块和一正开关模块,所述负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负电平转换模块和一负开关模块,
所述正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依次串联在一外部电源与地之间的第五MOS管、第三MOS管和第一MOS管以及第六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二MOS管,还包括依次串联在所述外部电源与1/2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七MOS管和第九MOS管以及第八MOS管和第十MOS管,其中,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以及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第五MOS管的漏极和第六、第八MOS管的栅极,其栅极与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并接收一正逻辑输入信号,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第六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七MOS管的漏极、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并输出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其漏极与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十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
所述正开关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其源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收一正输入电压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一正输出电压信号,其衬底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与所述1/2外部电源连接,其栅极接收所述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
所述负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依次串联在所述1/2外部电源与地之间的第十三MOS管和第十一MOS管以及第十四MOS管和第十二MOS管,其中,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十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并接收一负逻辑输入信号,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十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
所述负开关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其中,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其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收一负输入电压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一负输出电压信号,其衬底与所述1/2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地连接,其栅极接收所述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
在上述的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所述第一、第二MOS管、第九至第十二MOS管均为NMOS管,所述第三至第八MOS管、第十三、第十四MOS管均为PMOS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通过在正、负开关模块中均采用一个PMOS管和一个NMOS管,并增加了1/2外部电源的概念(该电源电压可以通过LDO,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产生),并假设栅源和栅衬的电压为1/2外部电源时,不会损坏PMOS管或NMOS管,从而保证POS DAC和NEG DAC的正常工作;另外,针对这种改进的正、负开关模块分别设计结构不同的正、负电平转换模块,并输出两种电源域的开关信号,以向正、负开关模块提供逻辑控制电压,由于正、负电平转换模块和正、负开关模块相对应,因此,正、负电平转换模块的逻辑输出信号的范围为1/2外部电源,从而克服了电平转换模块中的MOS管的栅氧层击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列驱动电路中实现数模转换功能的电路的系统框图;
图2是2bit的D/A转换电路的原理图;
图3是现有的基于高压工艺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现有的POS DAC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现有的NEG DAC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正D/A开关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负D/A开关支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正电平转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负电平转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正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中负开关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5至图10,本发明,即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它包括一正D/A开关支路和一负D/A开关支路,其中,正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正电平转换模块1和一正开关模块2,负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负电平转换模块3和一负开关模块4。
正电平转换模块1包括第一反相器INV1和第一至第十MOS管M1至M10,其中,
第五MOS管M5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外部电源VDDA,其栅极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以及第六MOS管M6的漏极连接;第三MOS管M3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第五MOS管M5的漏极以及第六、第八MOS管M6、M8的栅极,其栅极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至1/2外部电源1/2VDDA;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第三MOS管M3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相连,并接收一正逻辑输入信号VCINP,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GNDA;
第六MOS管M6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外部电源VDDA;第四MOS管M4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第六MOS管M6的漏极;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第四MOS管M4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与第一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GNDA;
第七MOS管M7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外部电源VDDA;第九MOS管M9的漏极分别与第七MOS管M7的漏极、第十MOS管M10的栅极连接,并输出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OUTBP,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1/2外部电源1/2VDDA,其栅极与第十MOS管M10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OUTP
第八MOS管M8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外部电源VDDA,其漏极与第十MOS管M10的漏极连接;该第十MOS管M10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1/2外部电源1/2VDDA。
正开关模块2包括第一PMOS管PM1和第一NMOS管NM1,其中,第一PMOS管PM1的栅极接收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OUTP,其源极与第一NMOS管NM1的源极连接,并接收一正输入电压信号VINP,其漏极与第一NMOS管NM1的漏极连接,并输出一正输出电压信号POUT,其衬底与外部电源VDDA连接;第一NMOS管NM1的衬底与1/2外部电源1/2VDDA连接,其栅极接收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OUTBP
负电平转换模块3包括第二反相器INV2和第十一至第十四MOS管M11至M14,其中,
第十三MOS管M13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1/2外部电源1/2VDDA,其栅极与第十四MOS管M14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OUTN,其漏极与第十一MOS管M11的漏极连接;该第十一MOS管M11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相连,并接收一负逻辑输入信号VCINN,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GNDA;
第十四MOS管M14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1/2外部电源1/2VDDA,其栅极与第十三MOS管M13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OUTBN,其漏极与第十二MOS管M12的漏极连接;该第十二MOS管M12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GNDA。
负开关模块4包括第二PMOS管PM2和第二NMOS管NM2,其中,第二PMOS管PM2的栅极接收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OUTN,其源极与第二NMOS管NM2的源极连接,并接收一负输入电压信号VINN,其漏极与第二NMOS管NM2的漏极连接,并输出一负输出电压信号NOUT,其衬底与1/2外部电源1/2VDDA连接;第二NMOS管NM2的衬底与地GNDA连接,其栅极接收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OUTBN
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MOS管M1、M2、第九至第十二MOS管M9至M12均为NMOS管;第三至第八MOS管M3至M8、第十三、第十四MOS管M13、M14均为PMOS管。
请参阅图7,在正电平转换模块1中,设正逻辑输入信号VCINP的逻辑高为VDD,逻辑低为GND(即0电位);当正逻辑输入信号VCINP=VDD时,第一MOS管M1管开启,C点电压为0电位(即=GNDA),此时A点电压为1/2VDDA;同时第二MOS管M2管关闭,D点与B点电位一致为VDDA,从而使得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OUTBP=1/2VDDA,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OUTP=VDD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至第十MOS管M1至M10的栅源电压GS和栅衬电压GB最高为1/2VDDA,而不会达到VDDA,从而不会损坏MOS管;同理,当正逻辑输入信号VCINP=GND时,第一MOS管M1管关闭,C点电位等于A点电位为VDDA,同时第二MOS管M2管开启,D点电位为GNDA,B点电位为1/2VDDA,从而使得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OUTBP=VDDA,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OUTP=1/2VDDA;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至第十MOS管M1至M10的栅源电压GS和栅衬电压GB最高为1/2VDDA,而不会达到VDDA,从而不会损坏MOS管。
请参阅图8和图3,负电平转换模块3的结构与现有的基于高压工艺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结构相同,仅外部电源的电压从VDDA变成了1/2VDDA;当负逻辑输入信号VCINN=VDD时,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OUTN=1/2VDDA,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OUTBN=GNDA;当负逻辑输入信号VCINN=GND时,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OUTN=GNDA,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OUTBN=1/2VDDA;在这种情况下,第十一至第十四MOS管M11至M14的栅源电压GS和栅衬电压GB最高为1/2VDDA,而不会达到VDDA,从而不会损坏MOS管。
请参阅图9,在正开关模块2中,开启第一NMOS管NM1的栅电压为VDDA,开启第一PMOS管PM1的栅电压为1/2VDDA,关闭第一NMOS管NM1的栅电压为1/2VDDA,关闭第一PMOS管PM1的栅电压为VDDA。
请参阅图10,在负开关模块4中,开启第二NMOS管NM2的栅电压为1/2VDDA,开启第二PMOS管PM2的栅电压为GNDA(0电位),关闭第二NMOS管NM2的栅电压为GNDA(0电位),关闭第二PMOS管PM2的栅电压为1/2VDDA。
请参阅图5,由正电平转换模块1的第一、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OUTP、OUTBP向正开关模块2提供相应的第一、第二逻辑控制电压VC、VCB,且其电压范围为1/2VDDA-VDDA;当正逻辑输入信号VCINP=1/2VDDA时,第二逻辑控制电压VCB=VDDA,此时正输出电压信号POUT=正输入电压信号VINP,正开关模块2导通;当正逻辑输入信号VCINP=VDDA时,第二逻辑控制电压VCB=1/2VDDA,此时正开关模块2关闭;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均不会使开关管损坏。
请参阅图6,由负电平转换模块3的第一、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OUTN、OUTBN向负开关模块4提供相应的第一、第二逻辑控制电压VC、VCB,且其电压范围为0-1/2VDDA;当负逻辑输入信号VCINN=GNDA时,第二逻辑控制电压VCB=1/2VDDA,此时负输出电压信号NOUT=负输入电压信号VINN,负开关模块4导通;当负逻辑输入信号VCINN=1/2VDDA时,第二逻辑控制电压VCB=GNDA,此时负开关模块4关闭;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均不会使开关管损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变换D/A转换电路中的开关模块的栅级电压,从而来避免在BCD工艺下,由于栅源、栅衬电压太大而导致的栅氧层击穿问题。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到其他位数的D/A转换电路中。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它包括一正D/A开关支路和一负D/A开关支路,其中,所述正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正电平转换模块和一正开关模块,所述负D/A开关支路包括串联的一负电平转换模块和一负开关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反相器、依次串联在一外部电源与地之间的第五MOS管、第三MOS管和第一MOS管以及第六MOS管、第四MOS管和第二MOS管,还包括依次串联在所述外部电源与1/2外部电源之间的第七MOS管和第九MOS管以及第八MOS管和第十MOS管,其中,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以及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第五MOS管的漏极和第六、第八MOS管的栅极,其栅极与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并接收一正逻辑输入信号,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第六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第六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其栅极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七MOS管的漏极、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并输出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外部电源,其漏极与所述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十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
所述正开关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第一正逻辑输出信号,其源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收一正输入电压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一正输出电压信号,其衬底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与所述1/2外部电源连接,其栅极接收所述第二正逻辑输出信号;
所述负电平转换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依次串联在所述1/2外部电源与地之间的第十三MOS管和第十一MOS管以及第十四MOS管和第十二MOS管,其中,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十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并接收一负逻辑输入信号,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所述第十四MOS管的源极和衬底相连至所述1/2外部电源,其栅极与所述第十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十二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其源极和衬底相连至地;
所述负开关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其中,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接收所述第一负逻辑输出信号,其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并接收一负输入电压信号,其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并输出一负输出电压信号,其衬底与所述1/2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衬底与地连接,其栅极接收所述第二负逻辑输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模转换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MOS管、第九至第十二MOS管均为NMOS管,所述第三至第八MOS管、第十三、第十四MOS管均为PMOS管。
CN201010602455.2A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59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2455.2A CN102545903B (zh)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2455.2A CN102545903B (zh)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5903A CN102545903A (zh) 2012-07-04
CN102545903B true CN102545903B (zh) 2014-06-25

Family

ID=4635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24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45903B (zh) 2010-12-23 2010-12-23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59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6276B (zh) * 2020-11-05 2022-04-0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一种基于mos管的正负压控制电路
CN112968692B (zh) * 2021-02-06 2023-08-25 江南大学 一种面向存算阵列的高压选择电路
CN113346892B (zh) * 2021-06-04 2023-08-08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平移动电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103A (zh) * 2007-05-30 2008-12-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模转换器及其方法
CN101777914A (zh) * 2010-01-08 2010-07-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精度电流舵数模转换器及其误差校准方法
CN201956992U (zh) * 2010-12-23 2011-08-31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cd工艺的d/a转换开关电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103A (zh) * 2007-05-30 2008-12-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模转换器及其方法
CN101777914A (zh) * 2010-01-08 2010-07-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精度电流舵数模转换器及其误差校准方法
CN201956992U (zh) * 2010-12-23 2011-08-31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cd工艺的d/a转换开关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5903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6648B (zh) 移位寄存器
US7292217B2 (en) Source driv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2436787A (zh) 电平移位器电路以及显示器驱动电路
CN104766586A (zh) 移位寄存器单元、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207835431U (zh) 电平转换器和包括该电平转换器的源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和显示装置
CN102571065B (zh) 电平转换电路、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4518776A (zh) 驱动电路的电平转换器及其运作方法
CN101540151B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源极驱动电路及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93561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2545903B (zh) 一种数模转换开关电路
US11341881B2 (en) Level shifter circuit applied to display apparatus
CN106057138B (zh) 电源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模块
CN107370485B (zh) 负压电平转换电路
CN101667461A (zh) 移位寄存器
CN201956992U (zh) 一种基于bcd工艺的d/a转换开关电路
CN102118170A (zh) D/a转换器电路及其电压供给控制方法
KR20070086230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레벨 시프트 회로
CN213152036U (zh) 电平移位电路以及集成电路
KR20160146201A (ko) 레벨 쉬프터, 소스 드라이버 집적회로 및 게이트 드라이버 집적회로
US9209823B2 (en) Decoder level shifter device and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using the same
CN110910808B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02545877B (zh) 一种输出缓冲电路
US20170092206A1 (en) Pre-emphasis circuit
US2005002431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1727849B (zh) 预防伽马耦合的源极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