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2469A -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2469A
CN102532469A CN2011104458797A CN201110445879A CN102532469A CN 102532469 A CN102532469 A CN 102532469A CN 2011104458797 A CN2011104458797 A CN 2011104458797A CN 201110445879 A CN201110445879 A CN 201110445879A CN 102532469 A CN102532469 A CN 102532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polyether glycol
retardant
static
ureth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5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国锋
史以俊
石斌
张溪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HUANG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HUANG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HUANG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HUANG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458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324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32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24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属于粘胶剂领域,本发明的聚氨酯材料包括多元醇混合物、异氰酸酯、纳米或微米级的石墨混合物、以及助剂;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胶布,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处理,并以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将上述聚氨酯材料涂覆。本发明通过添加石墨混合物,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提升了该材料的抗静电能力,另外该材料为无卤阻燃材料,粘贴性能优秀,毒性大大降低;通过偶联处理各组分与基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混合物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提高了聚氨酯作为粘胶剂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胶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背景技术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聚氨酯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但是其存在着易燃、抗静电性能差的缺点。
为了提高材料的阻燃性,国内外都曾公开通过添加含卤的阻燃剂起到阻燃效果,如添加十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八溴醚、二溴新戊二醇等,这些材料在发挥阻燃效能的同时,会释放污染环境及危害人体健康的烟雾和腐蚀性气体。虽然现有技术通过添加其他组分进行改进,降低含卤阻燃剂的含量,如中国专利“阻燃型聚氨酯水性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030113.7)公开的采用磷锑氯三元磷酸酯类聚醚多元醇,或是磷酸酯类聚醚多元醇与二溴新戊二醇,氯代聚醚多元醇的混合物为阻燃成分,制成反应型阻燃水性聚氨酯,但仍未达到无卤水平,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材料的抗静电性能,中国专利申请“耐磨抗静电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CN101974219)公开了采用二氧化钛粉体、硫酸钡粉体以及云母粉最为导体经憎水性偶联剂包覆得到的一种抗静电聚氨酯材料。该材料尽管采用导体粉末进行抗静电处理,但影响了产品的机械性能,强度有所下降,导体粉末在高温下容易从偶联材料中脱落,使材料抗静电性能下降,且该材料损耗大,容易老化,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卤、力学强度高的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阻燃抗静电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胶布。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多元醇混合物40~45份,
异氰酸酯    54~60份,
石墨混合物  0.1~30份,
以及助剂。
由于异氰酸酯包括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异氰酸酯基团(NCO),本发明的聚氨酯材料通过多元醇混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聚氨酯。
对于现有各种异氰酸酯,本发明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参与反应,所述改性异氰氨酯包括: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以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基础并采用含有两个羟基官能团羟值为40~1000mgKOH/g的聚醚多元醇G经氨酯法改性的异氰酸酯。
本发明主要通过添加石墨混合物改变聚氨酯的物理性质,不仅提升了材料的阻燃性质,还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抗静电能力。所述石墨混合物包括粒径为10~80nm的纳米石墨和/或粒径为2~200μm的微米石墨。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所述纳米石墨粒径为30~50nm,所述微米石墨粒径为3~30μm。
所述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
含有两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40~800mgKOH/g的聚醚多元醇A   5%~15%,
含有三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300~550mgKOH/g的聚醚多元醇B  15%~60%,
含有六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350~500mgKOH/g的聚醚多元醇C  5%~40%,
含有八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350~500mgKOH/g的聚醚多元醇D  5%~30%,
含有苯环的羟值为200~380mgKOH/g的聚酯多元醇E            5%~30%,
羟值为200~400mgKOH/g的松香树脂F                        0%~30%。
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多元醇混合物不限于包含多元醇,还包括用于增稠的松香树脂,本发明的松香树脂其实是指松香树脂多元醇。具体地说,所述聚醚多元醇A是以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或三羟甲基丙烷作为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山梨醇、甘露醇、甲基葡萄糖甙中的任意一种为作为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D是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酯多元醇E是邻苯二甲酸酐和对苯二甲酸中的任意一种与二乙二醇和丙三醇中任意一种缩合反应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所述助剂按多元醇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还包括:
组合催化剂      0.03%~2.5%,
有机硅匀泡剂    1%~2.5%,
所述组合催化剂包括胺类催化剂和/或金属盐类催化剂。
所述胺类催化剂包括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二甲基环己胺、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基苄胺、二乙基哌嗪,尤其是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所述金属盐类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异辛酸锌、异辛酸钾、醋酸铅,尤其是辛酸亚锡、异辛酸锌、异辛酸钾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所述胺类催化剂是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盐类催化剂是辛酸亚锡、异辛酸锌、异辛酸钾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阻燃抗静电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胶布。
对于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制得的胶布,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将石墨混合物和基布表面采用偶联剂进行偶联处理;
(2)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混合物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
(3)在40~85℃下,将异氰酸酯加入所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
(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基布表面。
本发明通过对石墨混合物和基布表面进行偶联处理,对其表面性能进行修饰,所述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为石墨混合物或基布重量的0.3-3%。但本发明在偶联处理中使用的偶联剂并不限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以是任意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尤其是含有活性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可与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材料形成Si-O-Si化学键,可提高粘合效果,还可改善耐热性和耐湿性。但针对本发明采用石墨混合物对聚氨酯进行填充,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进一步提高聚氨酯的性能,其原理在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末端基团含有胺基,使用该偶联剂处理过后,石墨表面即能够含有可以与异氰酸酯反应的活性基团,这样就可以使石墨能够化学键合在聚氨酯材料内部,这样既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又可以解决石墨在聚氨酯胶内部易沉降、存储不稳定的缺点。
本发明所述基布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纤维布;所述聚氨酯与玻璃纤维布的质量百分比为6~13∶30。由于玻璃纤维布含有亲水性表面,可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是理想的基布。所述玻璃纤维布是以玻璃纤维纱线为原料制成的柔性大网孔织物,网孔的尺寸为9~160mm2,织物的宽度为50~200mm;质量为150~450g/m2。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所述玻璃纤维布的网孔尺寸为22~32mm2,质量是260~350g/m2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通过添加石墨混合物,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提升了该材料的抗静电能力,另外该材料为无卤阻燃材料,粘贴性能优秀,毒性大大降低;本发明通过偶联处理各组分与基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混合物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提高了聚氨酯作为粘胶剂的使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8%聚醚多元醇A,52%聚醚多元醇B,30%聚醚多元醇C,5%聚醚多元醇D,5%聚酯多元醇E,其中聚醚多元醇A是以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露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D为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E是邻苯二甲酸酐和二乙二醇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助剂包括利用三亚乙基二铵与磷酸反应生成季铵盐(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3%)、异辛酸锌(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05%)、有机硅匀泡剂(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6%)。
以上混合得到含多元醇的混合物,羟值425mgKOH/g,粘度(25℃)1350mPa·s,水分含量0.55%。
异氰酸酯为以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基础采用以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G经氨酯法改性的异氰酸酯。初始异氰酸酯NCO质量分数30.5%,粘度(25℃)350mPa·s。在60℃下反应3小时,改性后的异氰酸酯其NCO质量分数为25%,粘度(25℃)为250mpa.s。
反应要求异氰酸酯指数110,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
多元醇混合物    45份,
改性异氰酸酯    50份,
粒径10μm石墨   30份。
对于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胶布,将石墨混合物和玻璃纤维布表面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偶联处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为石墨混合物或基布重量的0.3-3%);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在40~85℃下,再加入异氰酸酯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聚氨酯与玻璃纤维布的质量百分比为6~13∶30)。其中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网孔为22mm2,宽度为50~200mm,质量为350g/m2
实施例2
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2%聚醚多元醇A,58%聚醚多元醇B,20%聚醚多元醇C,5%聚醚多元醇D,5%聚酯多元醇E,其中聚醚多元醇A是以乙二醇和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是以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C是以甲基葡萄糖甙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D为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E是邻苯二甲酸酐和丙三醇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助剂包括利用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与甲酸反应生成季铵盐(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8%)、异辛酸钾(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2%)、有机硅匀泡剂(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2%)。
以上混合得到含多元醇的混合物,羟值400mgKOH/g,粘度(25℃)850mPa·s,水分含量0.45%。
异氰酸酯为以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基础采用以乙二醇和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G经氨酯法改性的异氰酸酯。初始异氰酸酯NCO质量分数30.5%,粘度(25℃)250mPa·s。在50℃下反应4小时,改性后的异氰酸酯其NCO质量分数为26%,粘度(25℃)为200mPa.s。
反应要求异氰酸酯指数1.03,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
多元醇混合物    45份,
改性异氰酸酯    54份,
粒径10nm石墨    2份。
对于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胶布,将石墨混合物和玻璃纤维布表面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偶联处理;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在40~85℃下,再加入异氰酸酯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其中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网孔为22mm2,宽度为50~200mm,质量为350g/m2
实施例3
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5%聚醚多元醇A,40%聚醚多元醇B,5%聚醚多元醇C,5%聚醚多元醇D,5%聚酯多元醇E,30%松香树脂F,其中聚醚多元醇A是以乙二醇和二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C是以山梨酸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D为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E是对苯二甲酸和二乙二醇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助剂包括利用三乙胺与酸反应生成季铵盐(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2%)、辛酸亚锡(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5%)、有机硅匀泡剂(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2.5%)。
以上混合得到含多元醇的混合物,羟值380mgKOH/g,粘度(25℃)820mPa·s,水分含量0.5%。
异氰酸酯采用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NCO质量分数30.5%,粘度(25℃)250mPa·s。在50℃下反应4小时。
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
多元醇混合物    40份,
改性异氰酸酯    45份,
粒径80nm石墨    8份,
粒径2μm石墨    8份。
对于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胶布,将石墨混合物和玻璃纤维布表面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偶联处理;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在40~85℃下,再加入异氰酸酯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其中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网孔为18mm2,宽度为150~180mm,质量为330g/m2
实施例4
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5%聚醚多元醇A,65%聚醚多元醇B,15%聚醚多元醇C,5%聚醚多元醇D,5%聚酯多元醇E,5%松香树脂F,其中聚醚多元醇A是以丙二醇和二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C是以山梨酸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D为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E是对苯二甲酸和丙三醇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助剂包括利用二甲基环己胺与酸反应生成季铵盐(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5%)、有机硅匀泡剂(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
异氰酸酯采用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NCO质量分数30.5%,粘度(25℃)250mPa·s。在60℃下反应5小时。
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
多元醇混合物    42份,
改性异氰酸酯    60份,
粒径80nm石墨    15份,
粒径100μm石墨  3份,
粒径200μm石墨  0.1份。
对于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胶布,将石墨混合物和玻璃纤维布表面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偶联处理;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在40~85℃下,再加入异氰酸酯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其中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网孔为18mm2,宽度为150~180mm,质量为330g/m2
实施例5
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5%聚醚多元醇A,15%聚醚多元醇B,40%聚醚多元醇C,30%聚醚多元醇D,5%聚酯多元醇E,其中聚醚多元醇A是以丙二醇和二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C是以山梨酸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D为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E是对苯二甲酸和丙三醇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助剂包括利用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的混合物与酸反应生成的季铵盐(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醋酸铅(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5%)、有机硅匀泡剂(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
异氰酸酯为以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基础采用以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G经氨酯法改性的异氰酸酯。初始异氰酸酯NCO质量分数30.5%,粘度(25℃)350mPa·s。在60℃下反应3小时,改性后的异氰酸酯其NCO质量分数为25%,粘度(25℃)为250mPa.s。
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
多元醇混合物  42份,
改性异氰酸酯  52份,
粒径40nm石墨  0.1份,
对于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胶布,将石墨混合物和玻璃纤维布表面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偶联处理;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在40~85℃下,再加入异氰酸酯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得到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其中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网孔为18mm2,宽度为150~180mm,质量为330g/m2
实施例6
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5%聚醚多元醇A,30%聚醚多元醇B,20%聚醚多元醇C,5%聚醚多元醇D,30%聚酯多元醇E,其中聚醚多元醇A是以丙二醇和二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C是以甘露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D为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E是对苯二甲酸和丙三醇缩合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助剂包括利用二甲基苄胺与酸反应生成的季铵盐(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5%)、有机硅匀泡剂(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1%)。
异氰酸酯为以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基础采用以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G经氨酯法改性的异氰酸酯。初始异氰酸酯NCO质量分数30.5%,粘度(25℃)350mPa·s。在60℃下反应3小时,改性后的异氰酸酯其NCO质量分数为25%,粘度(25℃)为250mPa.s。
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
多元醇混合物  45份,
改性异氰酸酯  58份,
粒径80μm石墨 5份,
对于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胶布,将石墨混合物和玻璃纤维布表面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偶联处理;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在40~85℃下,再加入异氰酸酯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得到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布表面。其中玻璃纤维布作为基布,网孔为18mm2,宽度为150~180mm,质量为330g/m2
实施例7
本事实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催化剂为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和异辛酸锌的混合物,其中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03,异辛酸锌占多元醇混合物总质量的2%。
实施例8
本事实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催化剂为二乙基哌嗪,占多元醇混合物质量的02。
试验例
对实施例1、实施例2得到的聚氨酯材料及胶布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拉伸强度、剥离强度、表面电阻和氧指数。具体地说,拉伸强度采用拉力试验机以固定拉伸速率拉伸试样,至试样断裂单位面积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利用180°剥离法测定聚氨酯材料以及聚氨酯胶布与金属之间的剥离强度,根据GB2406对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测定,利用氧指数测定仪进行燃烧测定,得到氧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聚氨酯材料及胶布性能
Figure BDA0000125817440000081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2制得的聚氨酯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粘接性能,拉伸强度和剥离强度在同类聚氨酯粘胶中比较突出,尤其是表面电阻明显比一般工艺制得的聚氨酯材料要小,而氧指数接近27,属于难燃材料的范畴,且无卤阻燃。
另外,从聚氨酯材料和聚氨酯胶布的剥离强度对比,可以看出,将多元醇混合物、异氰酸酯、石墨混合物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反应,配合在玻璃纤维布上进行偶联,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粘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多元醇混合物      40~45份,
异氰酸酯          54~60份,
石墨混合物    0.1~30份,
以及助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氨酯包括: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以粗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基础并采用含有两个羟基官能团羟值为40~1000 mgKOH/g的聚醚多元醇G经氨酯法改性的异氰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混合物包括粒径为10~80nm的纳米石墨和/或粒径为2~200μm的微米石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石墨粒径为30~50nm,所述微米石墨粒径为3~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混合物按质量百分比包括:
含有两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40~800 mgKOH/g的聚醚多元醇A  5%~15%,
含有三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300~550 mgKOH/g的聚醚多元醇B 15%~65%,
含有六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350~500 mgKOH/g的聚醚多元醇C 5%~40%,
含有八个羟基官能团的羟值为350~500 mgKOH/g的聚醚多元醇D 5%~30%,
含有苯环的羟值为200~380 mgKOH/g的聚酯多元醇E              5%~30%,
羟值为200~400 mgKOH/g的松香树脂F                       0%~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醚多元醇A是以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作为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B是以丙三醇或三羟甲基丙烷作为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C是以山梨醇、甘露醇、甲基葡萄糖甙中的任意一种为作为起始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聚醚多元醇D是以蔗糖为起始剂的聚醚多元醇;
所述聚酯多元醇E是邻苯二甲酸酐和对苯二甲酸中的任意一种与二乙二醇和丙三醇中任意一种缩合反应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按照多元醇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包括:
组合催化剂        0.03%~2.5%,
有机硅匀泡剂         1%~2.5%,
所述组合催化剂包括胺类催化剂和/或金属盐类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催化剂包括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二甲基环己胺、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基苄胺、二乙基哌嗪;所述金属盐类催化剂包括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异辛酸锌、异辛酸钾、醋酸铅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催化剂是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金属盐类催化剂是辛酸亚锡、异辛酸锌、异辛酸钾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制得的胶布,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1)将石墨混合物和基布表面采用偶联剂进行偶联处理;
(2)在20~25℃下,将多元醇混合物与偶联处理后的石墨混合物高速搅拌混合5~30分钟;
(3)在40~85℃下,将异氰酸酯加入所述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缓慢搅拌反应0.5~3小时;
(4)将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均匀涂覆于偶联处理后的基布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制得的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为石墨混合物或基布重量的0.3-3%。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制得的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包括玻璃纤维布;所述聚氨酯与玻璃纤维布的质量百分比为6~13:30。
CN2011104458797A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Pending CN1025324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58797A CN102532469A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58797A CN102532469A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2469A true CN102532469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40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58797A Pending CN102532469A (zh) 2011-12-28 2011-12-28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3246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4820A (zh) * 2013-04-07 2013-07-24 安徽方园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掺杂石墨的复合聚氨酯材料
CN103642068A (zh) * 2013-11-25 2014-03-19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浆料
CN104099053A (zh) * 2013-04-10 2014-10-15 张一平 用于管道补漏和电缆修补及防护的可固化胶带
CN104531039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压敏胶组合物及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774305A (zh) * 2015-01-27 2015-07-15 瀚寅(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磨碎玻纤增强聚氨酯硬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8466A (zh) * 2015-10-28 2016-03-02 武汉理工大学 表面由二异氰酸酯桥接氧化石墨烯的氢氧化合物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05440667A (zh) * 2015-12-16 2016-03-30 安徽都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耐热尼龙管材
CN105601867A (zh) * 2016-01-28 2016-05-25 管杰 一种聚氨酯胶制配工艺
CN106010415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吉林省大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全水发泡冷熟化泡沫防火填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4792A (zh) * 2016-12-15 2017-05-10 凌炜 一种防水抗静电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22840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生物基多孔碳增强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13604032A (zh) * 2021-09-11 2021-11-05 深圳市力信陆南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防静电聚氨酯优力胶预聚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3198B2 (ja) * 1990-03-19 2000-06-19 株式会社クラレ 皮革様複合シート状物
CN1749291A (zh) * 2005-09-29 2006-03-22 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阻燃型聚氨酯水性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045947A (ja) * 2005-08-10 2007-02-22 Diabond Industry Co Ltd 難燃性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CN101479330A (zh) * 2006-07-05 2009-07-08 欧文斯科宁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 含多官能层状纳米石墨的聚合物泡沫
CN101974219A (zh) * 2010-10-28 2011-02-16 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耐磨抗静电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3198B2 (ja) * 1990-03-19 2000-06-19 株式会社クラレ 皮革様複合シート状物
JP2007045947A (ja) * 2005-08-10 2007-02-22 Diabond Industry Co Ltd 難燃性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
CN1749291A (zh) * 2005-09-29 2006-03-22 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阻燃型聚氨酯水性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79330A (zh) * 2006-07-05 2009-07-08 欧文斯科宁知识产权资产有限公司 含多官能层状纳米石墨的聚合物泡沫
CN101974219A (zh) * 2010-10-28 2011-02-16 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耐磨抗静电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4820A (zh) * 2013-04-07 2013-07-24 安徽方园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掺杂石墨的复合聚氨酯材料
CN104099053A (zh) * 2013-04-10 2014-10-15 张一平 用于管道补漏和电缆修补及防护的可固化胶带
CN103642068A (zh) * 2013-11-25 2014-03-19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浆料
CN103642068B (zh) * 2013-11-25 2015-04-15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浆料
CN104531039A (zh) * 2014-12-29 2015-04-22 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压敏胶组合物及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774305A (zh) * 2015-01-27 2015-07-15 瀚寅(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磨碎玻纤增强聚氨酯硬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8466A (zh) * 2015-10-28 2016-03-02 武汉理工大学 表面由二异氰酸酯桥接氧化石墨烯的氢氧化合物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05440667A (zh) * 2015-12-16 2016-03-30 安徽都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耐热尼龙管材
CN105601867A (zh) * 2016-01-28 2016-05-25 管杰 一种聚氨酯胶制配工艺
CN106010415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吉林省大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全水发泡冷熟化泡沫防火填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4792A (zh) * 2016-12-15 2017-05-10 凌炜 一种防水抗静电双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22840A (zh) * 2017-09-28 2017-12-29 国际竹藤中心 一种生物基多孔碳增强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13604032A (zh) * 2021-09-11 2021-11-05 深圳市力信陆南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防静电聚氨酯优力胶预聚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2469A (zh) 一种石墨复合改性的阻燃抗静电聚氨酯及胶布
KR101771895B1 (ko) 상이한 기판 표면들 상의 피막들을 위한 접착 촉진제
CN102378774A (zh) 固化性组合物
JP2016011409A5 (zh)
CN108753243B (zh) 一种多组份聚氨酯灌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101612A (ko) 우레탄 수지 조성물, 코팅제 및 접착제, 및 그것을 사용하여 얻어지는 경화물 및 경화물의 제조 방법
JP6224589B2 (ja) 水分硬化性組成物用硬化剤
CN114846041A (zh) 导热聚氨酯粘合剂组合物
JP2012529541A5 (zh)
WO2014079873A1 (de) Intumeszierende zusammensetzung und ausgehärteter intumeszierender stoff
JPS63150289A (ja) 二成分接着剤
CN102587144A (zh) 一种芳纶-有机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32478A (zh)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CN111363113A (zh) 一种防火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3324A (zh) 一种可静电喷涂型高耐蚀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228936A1 (de) Zweikomponentige polyurethanzusammensetzung
CN113773501B (zh) 一种可固化硅基杂化树脂的制备方法
EP2718345B1 (de) Polyurethan-polymere
JP2023519546A (ja) 高度な疎水性及び調節可能なポットライフを有する二成分型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
CN110028926B (zh) 一种用于粘接橡胶与混凝土的高强结构胶及制备方法
CN109312111A (zh) 高模量可固化组合物
CN110903803A (zh) 一种改性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2874B (zh) 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粘结方法
CN108276947B (zh) 用于粘结汽车扰流板的聚氨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3095759A (ja) 樹脂ガラス用ポリウレタン接着剤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