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3935A -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3935A
CN102523935A CN2012100412375A CN201210041237A CN102523935A CN 102523935 A CN102523935 A CN 102523935A CN 2012100412375 A CN2012100412375 A CN 2012100412375A CN 201210041237 A CN201210041237 A CN 201210041237A CN 102523935 A CN102523935 A CN 102523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ent
white ginseng
schizphylhls
commne
d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12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家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0412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3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3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步骤和做法是:采集野外白参菇菌种,经组织分离法提纯得野生菌株,用常规组培法培育得栽培种待用;按荞粒20%,锯木屑40%,甘蔗渣38%,石膏粉2%,或者棉籽壳50%,甘蔗渣20%,锯木屑28%,石膏粉2%,或者荞粒35%,棉籽壳35%,甘蔗渣28%,石膏粉2%的配方制备培养基料,用塑料袋分装成菌筒袋,进行常规消毒灭菌;将白参菇栽培种接种于菌筒袋中,接种后置于温室棚中生长直到白参成熟。菌筒袋培养10-12天后脱袋成为菌筒,菌筒上出菇成熟后及时采收,每隔3-5天采下一茬。本发明平均每公斤培养基可产白参菇鲜品累计达0.4Kg以上,是现有技术的两倍多,而且白参菌体大,饱满挺拨,色泽纯正,无杂色癍点,卖相上好,口味鲜香细润。本发明的栽种周期较现有技术能从50天缩短到30天,对于提高菌农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具体是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参菇是一种野生食用的菌种,营养丰富,有较强的药用性质,特别对妇科疾病有明显的疗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白参既是美味佳肴,同时也是一味上好的中药材,许多高级药膳上都有它的身影。近年来许着野生驯化技术的发展,包括白参菇在内的许多野生食用菌种都能够工人栽培,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市场。白参菇虽然已有栽种的报道,但市场上却很少有新鲜的白参菇出售,大都是野生白参菇的干品,这说明人工栽培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产量上不去,影响了人们对栽培白参菇的积极性。
公开号为CN100399876C和CN102090266A的两项中国专利文件先后公开了“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和“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对白参菇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培养基材料的制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对白参菇这种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通观该两项专利文件,却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产量都普遍偏低,按每公斤培养基重量计算的白参菇产量最多0.2Kg。如前一专利的每袋(1Kg)培养基产新鲜白参平均仅一公两。而后一专利申请声称每袋可产0.2Kg。每袋采菇3-4茬,从接种到最后一茬采摘结束,需要50天时间,周期过长,工效低,效益差。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白参菇人工栽培产量低、周期长、效益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让产量显著提高的技术,即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集野外白参菇菌种,经组织分离法提纯得野生菌株,用常规组培法培育得栽培种待用;
(2)按下列之一的配方制备培养基料,用塑料袋分装成菌筒袋,进行常规消毒灭菌:
a,荞粒20%,锯木屑40%,甘蔗渣38%,石膏粉2%;
b,棉籽壳50%,甘蔗渣20%,锯木屑28%,石膏粉2%;
c,荞粒35%,棉籽壳35%,甘蔗渣28%,石膏粉2%。
(3)将第(1)步得到的白参菇栽培种接种于菌筒袋中,接种后置于温室棚中生长直到长出白参菇。
上述配方中的棉籽壳为棉花加工厂的下脚料,碎棉籽壳;甘蔗渣为糖厂的压榨渣;锯木屑为木材加工厂的锯末。
第(2)步中,各配方的配料加水拌匀,保证其中的水分为50-55%,以手捏不滴水为宜。
第(3)步的接种方式是:将菌筒袋两端或一端扎口解开接入菌种封口,于常温环境中培养10-12天后脱袋成为菌筒,菌筒上出菇成熟后及时采收,以后每隔3-5天采下一茬,最迟第4茬时将菌筒移出破碎作为栽培其他菌种的原料。
从接种到最后一茬白参采收的时间控制在30-35天。
温室棚的温度保持在10-35℃,并以18-28℃为佳,湿度不低于90%。
温室棚用遮阳网或遮光布盖顶,避免阳光直射,以确保室内只有散射光线。
本发明经发明人在自己的试验基地实际栽种证明,平均每公斤培养基可产白参菇鲜品累计达0.4Kg以上,是已知现有白参栽培技术的两倍以上。而白参菌体大,饱满挺拨,色泽纯正,无杂色癍点,卖相上好,口味鲜香细润,很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发明人反复对比实验,本发明的培养基配料,特别是用棉籽壳与甘蔗渣搭配的培养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较之现有基料能明显提高白参菇的产量,并保持菌菇长势比较均匀,成熟时间快。栽种周期较现有技术能从50天缩短到30天,对于提高菌农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在菌筒出菇阶段,现有技术采用包膜上打眼的方式出菇,对出菇有一定的抑制,这是产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而本发明采用的是及时“脱衣”的方式出菇,对菇蕾没有任何限制,菌筒表面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自由出菇,因而出菌多,生长快,产量高。特别是在头一、二茬产量最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栽培出来的可供采收的成熟菌筒实物照片。自接种之日起算的菇龄为15天时。
图2是本发明实际栽培的温室棚中菌筒排场的实物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2011年农历正月初二,发明人在云南开远市某山林间找到一群野生白参菇,当即选择个体大,体形完整、色泽鲜艳的一株作为原始菌种,切取菌杆与菌帽交接部位的剖分,依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培养出菌丝,让其发育10天左右,培养试管中长出菌丝时精选其中的优者得母种。接下来在接种箱内培养出栽培种。具体做法可参照上述专利文件公开的做法。
实例2,准备17×25cm,厚0.5-0.6m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作为菌筒袋,将按上述配方c和制作方法获得的培养基材料装入袋中,每袋基本装满,保持每袋内有基料300g。封好袋口后作灭菌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杂菌。具体方法参照上述专利方法。
灭菌后解开袋口,接入上述培养好的菌种,袋口的塑料膜外卷一圈,露出基料,用旧报纸盖口并用橡筋扎稳,以便筒内有一定的透气量,供应菌丝生长发育。这样在常温下保持12-15天时即有菌体陆续长出时,菌筒体积开始胀大,用剪刀等破开塑料袋,将塑料袋整个从菌筒上脱去,即给菌筒“脱衣”,让菌体自由生长。然后进行常规的管理,保持白参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脱衣”后2-3天,白参成熟,即可采收应市。本例的100个菌筒,在头茬即采收白参菇8.3Kg,4天后采第二茬得5Kg,又过4天采第三茬,得1.5Kg。累计采新鲜白参14.5Kg,平均每公斤培养基产出白参0.48Kg。是上述专利的2-4.8倍。
由于第三茬后,产量急剧衰减,已没有维持的必要。所以本例到第三茬采收结束后即将全部菌筒移出温室棚,破碎后用作栽种平菇等品种的材料。三茬白参菇历时共30天。比上述专利的50天缩短了20天,几乎缩短了一半时间,为菌农多栽快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经济效益自然明显提高。
实例3,在例2基础上,将培养基的配方更改为配方b,其余条件不变,做法不变,100个菌筒连续三茬产白参12.7Kg,平均每公斤培养基产0.42Kg,是上述专利的2倍以上。
实例4,在例2基础上,将培养基配方改为配方a,其余条件不变,做法不变,100个菌筒三茬共产白参13.1Kg。

Claims (7)

1.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1)采集野外白参菇菌种,经组织分离法提纯得野生菌株,用常规组培法培育得栽培种待用;
(2)按下列之一的配方制备培养基料,用塑料袋分装成菌筒袋,进行常规消毒灭菌:
a,荞粒20%,锯木屑40%,甘蔗渣38%,石膏粉2%;
b,棉籽壳50%,甘蔗渣20%,锯木屑28%,石膏粉2%;
c,荞粒35%,棉籽壳35%,甘蔗渣28%,石膏粉2%;
(3)将第(1)步得到的白参菇栽培种接种于菌筒袋中,接种后置于温室棚中生长直到长出白参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方中的棉籽壳为棉花加工厂的下脚料,碎棉籽壳;甘蔗渣为糖厂的压榨渣;锯木屑为木材加工厂的锯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中,各配方的配料加水拌匀,保证其中的水分为50-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第(3)步的接种方式是:将菌筒袋两端或一端扎口解开接入菌种封口,于常温环境中培养10-12天后脱袋成为菌筒,菌筒上出菇成熟后及时采收,以后每隔3-5天采下一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接种到最后一茬白参采收的时间控制在30-35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室棚的温度保持在10-35℃,并以18-28℃为佳,湿度不低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室棚用遮阳网或遮光布盖顶,避免阳光直射,以确保室内只有散射光线。
CN2012100412375A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2523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12375A CN102523935A (zh)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12375A CN102523935A (zh)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3935A true CN102523935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3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12375A Pending CN102523935A (zh) 2012-02-23 2012-02-23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393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7571A (zh) * 2015-12-23 2016-05-11 文山学院 一种白参菌风干子实体菌种分离方法
CN109168961A (zh) * 2018-10-31 2019-01-11 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49C (zh) * 2000-01-18 2004-08-04 罗星野 人工培养裂褶菌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
CN1557122A (zh) * 2004-02-11 2004-12-29 腾冲县中和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CN102090266A (zh) * 2010-12-05 2011-06-15 余家贵 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49C (zh) * 2000-01-18 2004-08-04 罗星野 人工培养裂褶菌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
CN1557122A (zh) * 2004-02-11 2004-12-29 腾冲县中和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白参菌的人工栽培繁育技术
CN102090266A (zh) * 2010-12-05 2011-06-15 余家贵 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湖广: "白参菌特性及多层次立体栽培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 *
万勇: "裂褶菌的驯化栽培试验", 《食用菌》 *
张传利等: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热带农业科技》 *
李竹英等: "裂褶菌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罗星野: "云南白参菌的驯化及规模化栽培研究初报", 《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7571A (zh) * 2015-12-23 2016-05-11 文山学院 一种白参菌风干子实体菌种分离方法
CN109168961A (zh) * 2018-10-31 2019-01-11 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白参的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2630481B (zh) 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1953270B (zh) 一种大田覆土袋料栽培灵芝孢子粉生产及收集的方法
CN101863704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5940960B (zh) 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3283485B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2090266B (zh) 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2550296A (zh) 赤灵芝室内栽培方法
CN102823425A (zh) 一种利用棉籽壳金针菇袋料栽培方法
CN103907478A (zh) 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
CN104311256B (zh) 一种用工业大麻制作的香菇栽培基质
CN104303825B (zh)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3749151A (zh) 一种皱盖假芝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7231941A (zh) 一种猴头菇栽培方法
CN111034538A (zh) 一种利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的方法
CN101743846B (zh) 一种缩短袋栽荷叶离褶伞培养周期的方法
CN108184541A (zh) 黄芪功能性食用菌的生产方法
CN108243832A (zh) 花脸蘑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3875454A (zh) 一种姬菇的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
CN116515641B (zh) 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
CN103299822A (zh) 一株裂褶菌高产子实体菌株及返生态立体栽培方法
CN107624507A (zh) 一种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2523935A (zh) 一种能成倍提高产量的白参菇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