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11308B -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11308B
CN102511308B CN201110410058.XA CN201110410058A CN102511308B CN 102511308 B CN102511308 B CN 102511308B CN 201110410058 A CN201110410058 A CN 201110410058A CN 102511308 B CN102511308 B CN 1025113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glucose
production method
wood chip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00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11308A (zh
Inventor
应国华
吕明亮
叶荣华
李伶俐
薛振文
朱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UI DASHAN MUSHRO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LISHUI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LISHUI DASHAN MUSHRO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LISHUI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SHUI DASHAN MUSHRO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LISHUI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LISHUI DASHAN MUSHRO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100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11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11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1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11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113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菌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培养基: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粮食颗粒65%~69%,细木屑29.5%~33.5%,石膏粉1%,葡萄糖0.5%;将称取好的粮食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粮食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盐水瓶中,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的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本发明新的生产方法提供一种能同步、快速的判断使用的香菇菌种是否会发生病毒病的菌种生产技术,有效地防止生产中香菇病毒病的发生,避免了生产事故的发生菇农的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发源于浙江丽水的龙庆景,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福建古田大田袋栽香菇取得突破,生产得到快速推广和发展,由浙闽向中原的西峡、泌阳和湖北的随州、陕西并向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迅速扩展,香菇成为我国食用菌主栽的第二大食用菌种类,近年来栽培量稳定在20—25亿袋,一产年产值80多亿元。随着香菇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香菇病毒病,使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明显影响,甚至绝收,不仅造成了菇农的严重损失,也给香菇菌种生产企业带来巨大隐患,导致大量菇农的上访,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是香菇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与双抱蘑菇病毒病相比香菇病毒病在国际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侧重于病毒颗粒的分离和鉴定,对其具体症状和防控技术研究甚少。
感染香菇病毒的菌种会导致种性的退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等的活性下降。分导致解木屑培养料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发生香菇病毒病的轻者导致已发好菌丝的菌棒不转色或转色产生退菌,菌棒抗杂菌能力下降,极易受杂菌的侵染导致减产,香菇品质降低,严重的甚至绝收。
香菇病毒病危害的另一方面是其隐蔽性即不可控性。从生产事故的表现来看,由于应用感染病毒的菌种进行生产的母种、原种、栽培种菌丝在形态、生长速度与正常不带病毒的菌丝相差不多,直观无法辨别是否带有病毒,而要到香菇菌棒发满袋后开始转色出菇阶段才表现出来,此时发现已经无法补救。香菇病毒病的可怕之处是目前对此研究十分欠缺,尚无有效的香菇菌种病毒检测技术和检测产品,难以预防。
目前有许多带病毒的菌种在生产中使用,由于菌丝细胞内病毒颗粒与香菇染色体复制处于平衡状态,没有发病,即带有病毒但不表现症状,类似人感染乙肝病毒。然而只要环境等因子、香菇菌丝和病毒某一环发生改变,平衡被打破,就会爆发,导致严重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同步、快速的判断使用的香菇菌种是否会发生病毒病,从而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粮食颗粒65%~69%,细木屑29.5%~33.5%,石膏粉1%,葡萄糖0.5%;将称取好的粮食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粮食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盐水瓶中,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的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B、接入测试母种:把培养基接入母种后观测母种反应,菌丝发菌快,气生菌丝多,爬壁能力强,发满培养基的时间为20—35天,25—40天菌丝开始分泌酱色液体、转色,50天以后开始形成瘤状物,说明使用该母种不会引发生产上病毒病的发生;气生菌丝少,爬壁能力弱,菌丝一直保持白色,或仅见在接种块周围有很少转色,不起块,无瘤状物,可以确定该菌种在生产中会引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放弃使用该母种作为生产使用的种源。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A粮食颗粒为荞麦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荞麦颗粒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A粮食颗粒为粟米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米颗粒68%,细木屑30.5%,石膏粉1%,葡萄糖0.5%。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A粮食颗粒为小麦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麦颗粒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A粮食颗粒为碎玉米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碎玉米颗粒69%,细木屑29.5%,石膏粉1%,葡萄糖0.5%。
本发明根据我们进行实验比较香菇病毒病发生机理的研究,通过表一可以得出可以看出在原有基础上,新的方法提供一种能同步、快速的判断使用的香菇菌种是否会发生病毒病的菌种生产技术,有效地防止生产中香菇病毒病的发生,避免了生产事故的发生菇农的损失。
配方 生产1000棒香菇病毒病发病率
原有香菇生产技术 156棒
A1荞麦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15棒
A2小米68%,细木屑30.5%,石膏粉1%,葡萄糖0.5% 20棒
A4小麦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22棒
A5小米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18棒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选择荞麦为试验的粮食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荞麦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将称取好的荞麦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粮食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250毫升的盐水瓶中,装料量为容器的1/3—2/3,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
接入测试母种:把培养基接入母种后观测母种反应,菌丝发菌快,气生菌丝多,爬壁能力强,发满培养基的时间为20—35天,25—40天菌丝开始分泌酱色液体、转色,50天以后开始形成瘤状物,说明使用该母种不会引发生产上病毒病的发生。气生菌丝少,爬壁能力弱,菌丝一直保持白色,或仅见在接种块周围有很少转色,不起块,无瘤状物,可以确定该菌种在生产中会引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放弃使用该母种作为生产使用的种源。
实施例2:选择小米为试验的粮食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米68%,细木屑30.5%,石膏粉1%,葡萄糖0.5%
将称取好的小米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粮食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250毫升的盐水瓶中,装料量为容器的1/3—2/3,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
接入测试母种:把培养基接入母种后观测母种反应,菌丝发菌快,气生菌丝多,爬壁能力强,发满培养基的时间为20—35天,25—40天菌丝开始分泌酱色液体、转色,50天以后开始形成瘤状物,说明使用该母种不会引发生产上病毒病的发生。气生菌丝少,爬壁能力弱,菌丝一直保持白色,或仅见在接种块周围有很少转色,不起块,无瘤状物,可以确定该菌种在生产中会引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放弃使用该母种作为生产使用的种源。
实施例3:选择小麦为试验的粮食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麦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将称取好的小麦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小麦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250毫升的盐水瓶中,装料量为容器的1/3—2/3,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
接入测试母种:把培养基接入母种后观测母种反应,菌丝发菌快,气生菌丝多,爬壁能力强,发满培养基的时间为20—35天,25—40天菌丝开始分泌酱色液体、转色,50天以后开始形成瘤状物,说明使用该母种不会引发生产上病毒病的发生。气生菌丝少,爬壁能力弱,菌丝一直保持白色,或仅见在接种块周围有很少转色,不起块,无瘤状物,可以确定该菌种在生产中会引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放弃使用该母种作为生产使用的种源。
实施例4:选择小米为试验的粮食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米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将称取好的碎玉米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碎玉米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250毫升的盐水瓶中,装料量为容器的1/3—2/3,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
接入测试母种:把培养基接入母种后观测母种反应,菌丝发菌快,气生菌丝多,爬壁能力强,发满培养基的时间为20—35天,25—40天菌丝开始分泌酱色液体、转色,50天以后开始形成瘤状物,说明使用该母种不会引发生产上病毒病的发生。气生菌丝少,爬壁能力弱,菌丝一直保持白色,或仅见在接种块周围有很少转色,不起块,无瘤状物,可以确定该菌种在生产中会引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放弃使用该母种作为生产使用的种源。

Claims (5)

1.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培养基: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粮食颗粒65%~69%,细木屑29.5%~33.5%,石膏粉1%,葡萄糖0.5%;将称取好的粮食颗粒浸泡在水中预湿2小时,细木屑用葡萄糖和石膏粉拌湿成混合物,将浸泡好的粮食颗粒与混合物搅拌均匀,装入盐水瓶中,轻压混合料面,塞好棉塞,进行1.5小时的高温灭菌,冷却后接入要测试的母种;
B、接入测试母种:把培养基接入母种后观测母种反应,菌丝发菌快,气生菌丝多,爬壁能力强,发满培养基的时间为20—35天,25—40天菌丝开始分泌酱色液体、转色,50天以后开始形成瘤状物,说明使用该母种不会引发生产上病毒病的发生;气生菌丝少,爬壁能力弱,菌丝一直保持白色,或仅见在接种块周围有很少转色,不起块,无瘤状物,可以确定该菌种在生产中会引发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放弃使用该母种作为生产使用的种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粮食颗粒为荞麦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荞麦颗粒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粮食颗粒为小米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米颗粒68%,细木屑30.5%,石膏粉1%,葡萄糖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粮食颗粒为小麦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小麦颗粒65%,细木屑33.5%,石膏粉1%,葡萄糖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粮食颗粒为碎玉米颗粒,制作培养基的配方各种构成成分根据下述重量百分比:碎玉米颗粒69%,细木屑29.5%,石膏粉1%,葡萄糖0.5%。
CN201110410058.XA 2011-12-12 2011-12-12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1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0058.XA CN102511308B (zh) 2011-12-12 2011-12-12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0058.XA CN102511308B (zh) 2011-12-12 2011-12-12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1308A CN102511308A (zh) 2012-06-27
CN102511308B true CN102511308B (zh) 2014-04-02

Family

ID=4628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00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11308B (zh) 2011-12-12 2011-12-12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1130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7A (zh) * 1987-07-29 1989-03-01 中山大学 供食品加工的食用菌菌丝体快速固体培养法
CN101397223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孟桂娟 一种香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12541A (zh) * 2010-04-07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一种香菇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02084782A (zh) * 2010-11-30 2011-06-08 忻州市汇恒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香菇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7A (zh) * 1987-07-29 1989-03-01 中山大学 供食品加工的食用菌菌丝体快速固体培养法
CN101397223A (zh) * 2007-09-29 2009-04-01 孟桂娟 一种香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12541A (zh) * 2010-04-07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一种香菇病毒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02084782A (zh) * 2010-11-30 2011-06-08 忻州市汇恒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香菇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小麦木屑谷壳等混合料菌种的制作及使用;王继玉;《食用菌》;19991231(第1期);第17-18页 *
无.香菇病毒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防治?.《东方城乡报》.2008,
杨清香等.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和漆酶活性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2008,第17卷(第2期),
潘迎捷等.香菇病毒的分离、诊断、侵染途径和生物学特性.《上海农业学报》.1992,第8卷(第4期),
王继玉.小麦木屑谷壳等混合料菌种的制作及使用.《食用菌》.1999,(第1期),
香菇病毒对香菇菌丝生长和漆酶活性的影响;杨清香等;《西北农业学报》;20081231;第17卷(第2期);第243-246页 *
香菇病毒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防治?;无;《东方城乡报》;20081225;第B03版 *
香菇病毒的分离、诊断、侵染途径和生物学特性;潘迎捷等;《上海农业学报》;19921231;第8卷(第4期);第7-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11308A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2451B (zh) 一种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蝙蝠蛾的人工低海拔饲养方法
CN104541972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2875239A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22273B (zh) 桑黄人工袋栽工艺
CN103396182B (zh) 利用木薯加工废弃物生产茄果类蔬菜育苗基质的方法
CN104446710A (zh) 灵芝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灵芝栽培方法
CN102835245A (zh) 一种蝉花的仿生培养方法
CN103980048A (zh) 一种金针菇的制备原料及培育方法
CN103125263A (zh) 一种绿色仿野生灵芝的培养方法
CN102850114A (zh) 一种香菇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8499B (zh) 一种有机生态育苗钵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8895A (zh) 一种含松木屑的黑木耳袋料及制备方法
CN103483063B (zh) 以废弃核桃枝作为基质的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和用途
CN102875237B (zh) 一种新型烟草育苗基质及其配制方法
CN103525748A (zh) 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的生产方法
CN106281109A (zh) 一种高稳定性防霉环保糯米胶及其制备工艺
CN106318876A (zh) 一株撕裂蜡孔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02511308B (zh) 一种预防香菇病毒病发生的菌种的生产方法
CN103570447B (zh) 利用烟草废弃物生产育苗基质的方法
CN104087528A (zh)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
CN101988045B (zh) 一种杀藻菌的复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832A (zh) 一株盐沼鳞质霉菌及其发酵产酸方法和应用
CN105850505A (zh) 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9122123A (zh) 一种青稞-内生真菌共生体的构建方法
CN106083227B (zh) 一种含辣木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