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6399B - 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6399B
CN102506399B CN201110394267.XA CN201110394267A CN102506399B CN 102506399 B CN102506399 B CN 102506399B CN 201110394267 A CN201110394267 A CN 201110394267A CN 102506399 B CN102506399 B CN 1025063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ight
electronic component
channel regio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42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6399A (zh
Inventor
范华珍
罗德亨
张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06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6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6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6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218Conductive traces
    • H05K2201/09227Layout details of a plurality of traces, e.g. escape layout for Ball Grid Array [BGA] 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654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covering at least two types of conductors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9218 - H05K2201/095
    • H05K2201/09772Conductors directly under a component but no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06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包括基板、电路层及至少一电子元件。电路层形成于基板的一表面上。电路层包括共平面设置的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至少一电子元件设置于电路层上并与电路层连接。每一电子元件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二线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电子元件与第一线路之间。至少一电子元件跨越第二线路,使第二线路自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下方。

Description

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路板电路及光源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采用单层板结构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科技不断的发展,就量产规模与产品应用普及性而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无疑地稳居平面显示技术的主流。
一般而言,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相当重要的一部份,而作为背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光条(LED light bar)自然是背光模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如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光条1包括有软性电路板10、电路层12及多个电子元件14A~14F。由于发光二极管光条1的电路层12包括有正电压线路V+、负电压线路V-及接地线路GND等线路,由于其线路的走线较为复杂,若采用单层板走线的方式,将会产生正电压线路V+与接地线路GND相交于P1~P3而造成短路(short)的现象。因此,目前发光二极管光条1的软性电路板10大多采用双层板铜箔走线的方式,从而克服上述短路的问题。
然而,目前发光二极管光条的软性电路板所采用的双层板铜箔走线设计的缺点在于:双层板铜箔走线不仅导致材料成本明显增加,不利于节省背光模块的整体制造成本,还会使得软性电路板变得较不易弯折,牺牲了软性电路板原本良好的弯折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种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电路板电路装置。于此实施例中,电路板电路装置包括基板、电路层及至少一电子元件。电路层是形成于基板的一表面上,且电路层包括共平面设置的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至少一电子元件是设置于电路层上并与电路层连接,且每一电子元件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二线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电子元件与第一线路之间,至少一电子元件跨越第二线路,使第二线路自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下方。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第一线路与至少一电子元件的第一侧间夹成第一沟道区域,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第一沟道区域的电子元件下方自电子元件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进出第一沟道区域。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部分第一线路与至少一电子元件的第一侧间夹成第一沟道区域,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第一沟道区域的电子元件下方自电子元件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进出第一沟道区域。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线路与夹成第一沟道区域的电子元件的第一接点连接形成第一沟道区域的封闭端。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线路与夹成第一沟道区域的另一电子元件的第一接点连接形成第一沟道区域的另一封闭端,第二线路的两端分别经由电子元件下方及二相邻电子元件间进出第一沟道区域。
于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电路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线路,至少一部分第三线路与至少一电子元件的第二侧夹成第二沟道区域,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第二沟道区域的电子元件下方自第一沟道区域进出第二沟道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光源装置。于此实施例中,光源装置包括基板、电路层及多个发光元件。电路层是形成于基板的一表面上,包括共平面设置的第一线路及第二线路。多个发光元件是设置于电路层上并与电路层连接,每一发光元件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第一线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发光元件的第一侧,至少一发光元件跨越第二线路,使第二线路自发光元件的第一侧经由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发光元件下方至发光元件的第二侧。
相较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所公开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是利用其发光二极管下方的位于正负两接点之间的接触垫进行走线,使得其软性电路板不需采用双层板结构进行走线,即能避免不同线路彼此干涉所造成的短路现象。由于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光条的软性电路板是采用单层板结构,不仅可以大幅降低软性电路板的材料成本约20%,使得背光模块的整体制造成本因而降低,还能维持软性电路板原本易于弯折的特性,不必牺牲软性电路板良好的弯折性。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电路板电路装置的走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电路装置的走线示意图。
图3A是下方有线路穿过的电子元件的剖面图。
图3B则是下方无线路穿过的电子元件的剖面图。
图4是负电压线路穿过电子元件下方的走线示意图。
图5是当发光元件是采用角落发光(corner lighting)排列时,接地线路穿过发光元件下方的走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光二极管光条         10:软性电路板
2、4:电路板电路装置      20、40、50:基板
12、22、42:电路层        GND:接地线路
V+:正电压线路            V-:负电压线路
14A~14F、24A~24F、44A~44F:电子元件
ESD、ESD1、ESD2:电磁防护垫
GB:接地缓冲区块          PAD:接触垫
ISO:绝缘层               S1~S10:第一段~第十段
LU1:第一发光元件         LU2:第二发光元件
P1~P3:交点              GP、GP1~GP6:接地垫
CR1、CR1’:第一沟道区域  CR2:第二沟道区域
+:第一接点               -:第二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电路板电路装置。实际上,电路板电路装置较佳是光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于此实施例中,该光源装置可包括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所组成的发光二极管光条,且是设置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内,用以提供液晶显示器所需的背光源,但不以此为限。接下来,将就上述电路板电路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
请参照图2,图2是此具体实施例中的电路板电路装置的走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路板电路装置2包括有基板20、电路层22及多个电子元件24A~24F。其中,基板20是为易于弯折的软性电路板;电路层22是形成于基板20的一表面上;电子元件24A~24F是分别设置于电路层22上并分别与电路层22连接,每一电子元件24A~24F均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实际上,电子元件24A~24F可包括有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电路层22包括有共平面设置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及第三线路,于本例中第一线路例如是正电压线路V+、第二线路例如是接地线路GND及第三线路例如是负电压线路V-。其中,接地线路GND包括有多个设置于电子元件旁的电磁防护垫ESD1及ESD2。电磁防护垫ESD1及ESD2是设置于相邻两电子元件之间且曝露于空气,以避免相邻两电子元件之间产生电磁干涉现象。电子元件24A~24F是呈线形排列,并沿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的连线方向分布。接地线路GND包括接地垫GP1~GP6与接地缓冲区块GB,其中该些接地垫GP1~GP6是分别对应于电子元件24A~24F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之间而设置于电子元件24A~24F的下侧;接地缓冲区块GB是位于电子元件24A~24F所形成的线形排列的末端。
举例而言,由于接地线路GND是自相邻的电子元件24B与24C之间穿过,故接地线路GND于电子元件24B与24C之间设置有电磁防护垫ESD1,以避免电子元件24B与24C之间产生电磁干涉现象。同理,由于接地线路GND亦自相邻的电子元件24D与24E之间穿过,故接地线路GND于电子元件24D与24E之间亦设置有电磁防护垫ESD2,以避免电子元件24D与24E之间产生电磁干涉现象。相较于接地垫GP1~GP6,电磁防护垫ESD1及ESD2可同时兼顾位于其两侧的电子元件的电磁防护。
如图2所示,正电压线路V+与电子元件24A及24B的第一侧(下侧)间夹成第一沟道区域CR1,且负电压线路V-与电子元件24A、24B及24C的第二侧(上侧)夹成第二沟道区域CR2。位于第一沟道区域CR1的接地线路GND是从电子元件24B的第一侧(下侧)穿过电子元件24B下方,并由电子元件24B的第二侧(上侧)进入第二沟道区域CR2内。正电压线路V+与电子元件24B的第一接点+连接形成第一沟道区域CR1的封闭端。。
类似地,正电压线路V+亦会与电子元件24B、24C及24D的第一侧(下侧)间夹成第一沟道区域CR1’。正电压线路V+是与电子元件24B的第一接点+连接形成第一沟道区域CR1’的一封闭端;正电压线路V+是与电子元件24D的第一接点+连接形成第一沟道区域CR1’的另一封闭端。位于第二沟道区域CR2的接地线路GND是穿过两相邻电子元件24B与24C之间进入第一沟道区域CR1’。
同理,正电压线路V+亦会与电子元件24D、24E及24F的第一侧(下侧)间夹成另一第一沟道区域,由于其结构与前述类似,故于此不另行赘述。
于此实施例中,电子元件24A及24B、电子元件24C及24D、电子元件24E及24F是分别通过电路层22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组、第二串联组及第三串联组。于第一串联组中,电子元件24A的第一接点+是与电子元件24B的第二接点-相连接,负电压线路V-连接至电子元件24A的第二接点-且正电压线路V+连接至电子元件24B的第一接点+;于第二串联组中,电子元件24C的第一接点+是与电子元件24D的第二接点-相连接,负电压线路V-连接至电子元件24C的第二接点-且正电压线路V+连接至电子元件24D的第一接点+。于第三串联组中,电子元件24E的第一接点+是与电子元件24F的第二接点-相连接,负电压线路V-连接至电子元件24E的第二接点-且正电压线路V+连接至电子元件24F的第一接点+。
需说明的是,各串联组的中均可再包括如图所示的外的更多电子元件。此外,接地线路GND除了会分别自第一串联组中的电子元件24B下方、第二串联组中的电子元件24D下方、第三串联组中的电子元件24F下方穿过的外,接地线路GND还会自相邻的第一串联组的电子元件24B与第二串联组的电子元件24C之间穿过,以及自相邻的第二串联组的电子元件24D与第三串联组的电子元件24E之间穿过。
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是下方有线路穿过的电子元件(例如图2中的下方有接地线路GND穿过的电子元件24B、24D、24F)的剖面图;图3B则是下方无线路穿过的电子元件(例如图2中的下方没有任何线路穿过的电子元件24A、24C、24E)的剖面图。由图3A与图3B可知:图2中的接地线路GND是透过基板20上设置于电子元件24B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之间的接触垫PAD进行走线,从而由电子元件24B的第一侧(下侧)穿过电子元件24B下方至电子元件24B的第二侧(上侧),且接触垫PAD上方设置有绝缘层ISO。
为了详细说明图2中的接地线路GND的走线,假设接地线路GND可依照其走线由左至右分成相连的多段S1~S10。其中,接地线路GND的第一段S1是位于电子元件24A的第一侧(下侧)与正电压线路V+之间以及电子元件24B的第一侧(下侧)与正电压线路V+之间。电子元件24B是跨越于接地线路GND的第二段S2上,使得接地线路GND的第二段S2能够自电子元件24B的第一侧(下侧)经由电子元件24B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24B下方至电子元件24B的第二侧(上侧)。至于接地线路GND的第三段S3是位于负电压线路V-与电子元件24B的第二侧(上侧)之间。接地线路GND的第四段S4是自相邻的两电子元件24B与24C之间穿过,并且第四段S4上设置有电磁防护垫ESD1。
类似地,接地线路GND的第五段S5是位于电子元件24C的第一侧(下侧)与正电压线路V+之间以及电子元件24D的第一侧(下侧)与正电压线路V+之间。电子元件24D是跨越于接地线路GND的第六段S6上,使得接地线路GND的第六段S6能够自电子元件24D的第一侧(下侧)经由电子元件24D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24D下方至电子元件24D的第二侧(上侧)。至于接地线路GND的第七段S7是位于负电压线路V-与电子元件24D的第二侧(上侧)之间。接地线路GND的第八段S8是自相邻的两电子元件24D与24E之间穿过,并且第八段S8上设置有电磁防护垫ESD2。
接地线路GND的第九段S9是位于电子元件24E的第一侧(下侧)与正电压线路V+之间以及电子元件24F的第一侧(下侧)与正电压线路V+之间。电子元件24F是跨越于接地线路GND的第十段S10上,使得接地线路GND的第十段S10能够自电子元件24F的第一侧(下侧)经由电子元件24F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24F下方至电子元件24F的第二侧(上侧),并连接至接地缓冲区块GB。
上述实施例是叙述接地线路GND穿过电子元件下方的情形。实际上,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接地线路GND穿过电子元件下方,亦可视实际走线的需求由正电压线路V+或负电压线路V-穿过电子元件下方。请参照图4,图4是负电压线路穿过电子元件下方的走线示意图。
如图4所示,电路板电路装置4包括有基板40、电路层42及多个电子元件44A~44F。其中,基板40是为易于弯折的软性电路板;电路层42是形成于基板40的一表面上;电子元件44A~44F是分别设置于电路层42上并分别与电路层42连接,每一电子元件44A~44F均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实际上,电子元件44A~44F可包括有发光元件,例如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
于此实施例中,电路层42包括有共平面设置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及第三线路,于本例中第一线路例如是负电压线路V-、第二线路例如是正电压线路V+及第三线路例如是接地线路GND。其中,接地线路GND是位于电子元件44A~44F的下方,且包括有多个设置于电子元件旁的接地垫GD。电子元件44A~44F是呈线形排列,并沿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的连线方向分布。接地线路GND包括接地缓冲区块GB,且接地缓冲区块GB是位于电子元件44A~44F所形成的线形排列的末端。
如图4所示,负电压线路V-是直接连接至电子元件44A的第二接点-。此外,正电压线路V+是先从负电压线路V-与电子元件44A~44C的第二侧(上侧)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沟道区域CR1自电子元件44A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44A下方后,通过接地线路GND与电子元件44A~44F的第一侧(下侧)之间所形成的第二沟道区域CR2连接至电子元件44F的第二接点-。正电压线路V+亦会从第一沟道区域CR1自电子元件44B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电子元件44B下方后,通过第二沟道区域CR2连接至电子元件44D的第二接点-。
至于正电压线路V+则是位于电子元件44A~44F相对于第一侧(下侧)的第二侧(上侧),且正电压线路V+将会分别连接至电子元件44B、44D、44E的第一接点+。电子元件44A的第一接点+是与电子元件44B的第二接点-串联;电子元件44C的第一接点+是与电子元件44D的第二接点-串联;电子元件44E的第一接点+是与电子元件44F的第二接点-串联。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电子元件(发光元件)均采线形排列,且沿电子元件的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的连线方向分布。实际上,该些电子元件亦可视不同的需求采用其他排列方式进行排列。请参照图5,图5是当发光元件是采角落发光(corner lighting)排列时,接地线路穿过发光元件下方的走线示意图。如图5所示,共平面设置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及第三线路分别为负电压线路V-、接地线路GND及正电压线路V+。第一发光元件LU1及第二发光元件LU2是间隔设置于基板50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发光元件LU1及第二发光元件LU2分别具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接地线路GND的接地缓冲区块GB是设置于第一发光元件LU1与第二发光元件LU2之间。负电压线路V-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一侧(下侧),第二发光元件LU2跨越接地线路GND,使接地线路GND自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一侧(下侧)经由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第二发光元件LU2下方至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二侧(上侧)。第一发光元件LU1及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的连线分别与第一发光元件LU1及第二发光元件LU2的连线之间夹有一角度。实际上,此角度的大小可视实际情况改变,并无特定的限制。
于此实施例中,由接地缓冲区块GB向左延伸的接地线路GND将会自第一发光元件LU1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第一发光元件LU1下方;由接地缓冲区块GB向右延伸的接地线路GND将会自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之间穿过第二发光元件LU2下方。至于正电压线路V+则是分别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U1与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一接点+;负电压线路V-是分别连接至第一发光元件LU1与第二发光元件LU2的第二接点-。此外,由图5亦可知,接地线路GND是穿过第一发光元件LU1下万进入负电压线路V-及正电压线路V+之间后连接至接地垫GP,并且从接地缓冲区块GB向右延伸的接地线路GND亦会穿过第二发光元件LU2下方进入负电压线路V-及正电压线路V+之间后连接至另一接地垫GP。
需说明的是,实际上,穿过发光元件LU1、LU2下方的线路并不以上述的接地线路GND为限,穿过发光元件下方的线路亦可以是正电压线路V+或负电压线路V-,端视实际走线的需求而定,并无特定的限制。
相较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所公开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是利用其发光二极管下方的位于正负两接点之间的接触垫进行走线,使得其软性电路板不需采用双层板结构进行走线,即能避免不同线路彼此干涉所造成的短路现象。由于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光条的软性电路板是采用单层板结构,不仅可以大幅降低软性电路板的材料成本约20%,使得背光模块的整体制造成本因而降低,还能维持软性电路板原本易于弯折的特性,不必牺牲软性电路板良好的弯折性。
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电路板电路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电路层,形成于该基板的一表面上,包括共平面设置的一第一线路及一第二线路;以及
至少一电子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并与该电路层连接,每一该电子元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
其中,该第二线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该电子元件与该第一线路之间,至少一该电子元件跨越该第二线路,使该第二线路自该第一接点及该第二接点之间穿过该电子元件下方;
其中,第二线路的上方设置有绝缘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该第一线路与至少一该电子元件的一第一侧间夹成一第一沟道区域,该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该电子元件下方自该电子元件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进出该第一沟道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二相邻该电子元件间自该些电子元件的该第二侧进出该第一沟道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与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该电子元件的该第一接点连接形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一封闭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与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另一该电子元件的该第一接点连接形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另一封闭端,该第二线路的两端分别经由该电子元件下方及二相邻该电子元件间进出该第一沟道区域。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线路,其中至少一部分该第三线路与至少一该电子元件的该第二侧夹成一第二沟道区域,该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该第二沟道区域的该电子元件下方自该第一沟道区域进出该第二沟道区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是连接于跨越该第二线路的该电子元件的该第一接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该电子元件是通过该电路层串联形成一串联组,该第二线路是自该串联组中至少一该电子元件下方穿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路是自二相邻的该串联组间穿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及该第二线路其中的一是为一接地线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线路包括至少一电磁防护垫,该电磁防护垫是曝露于空气,且设置于该电子元件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线路是自相邻该电子元件间穿过,且该电磁防护垫是设置于该相邻电子元件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电子元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是呈一线形排列,并沿该第一接点及该第二接点的连线方向分布,该接地线路包括一接地缓冲区块,该接地缓冲区块是位于该线形排列的末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电子元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发光元件及一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及该第二发光元件的该第一接点及该第二接点的连线分别与该第一发光元件及该第二发光元件的连线夹一角度;该接地线路包括一接地缓冲区块,该接地缓冲区块是位于该第一发光元件及该第二发光元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线路,其中该第二线路穿过该电子元件下方进入该第一线路及该第三线路之间。
16.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一基板;
一电路层,形成于该基板的一表面上,包括共平面设置的一第一线路及一第二线路;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电路层上并与该电路层连接,每一该发光元件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
其中,该第一线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至少一该发光元件的一第一侧,至少一该发光元件跨越该第二线路,使该第二线路自该第一侧经由该第一接点及该第二接点之间穿过该发光元件下方至该发光元件的一第二侧;
其中,第二线路的上方设置有绝缘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发光元件是呈线形排列,至少部分该第一线路与多个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一侧间夹成一第一沟道区域,该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该发光元件下方自该发光元件相对于该第二侧进出该第一沟道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二相邻该发光元件间自该些发光元件的该第二侧进出该第一沟道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与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一接点连接形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一封闭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与夹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另一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一接点连接形成该第一沟道区域的另一封闭端,该第二线路的两端分别经由该发光元件下方及二相邻该发光元件间进出该第一沟道区域。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线路,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三线路与多个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二侧夹成一第二沟道区域,该第二线路经由穿过夹成该第二沟道区域的该发光元件下方自该第一沟道区域进出该第二沟道区域。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是连接于跨越该第二线路的该发光元件的该第一接点。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该发光元件是通过该电路层串联形成一串联组,该第二线路是自该串联组中至少一该发光元件下方穿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路是自二相邻的该串联组间穿过。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路及该第二线路其中的一是为一接地线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线路包括至少一电磁防护垫,该电磁防护垫是曝露于空气,且设置于该发光元件旁。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线路是自相邻该发光元件间穿过,且该电磁防护垫是设置于该相邻发光元件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发光元件包括夹一间隔设置的一第一发光元件及一第二发光元件,该第一发光元件及该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方向是交错且与两者的连线夹一角度;该接地线路包括一接地缓冲区块,该接地缓冲区块是位于该第一发光元件及该第二发光元件之间。
2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线路,其中该第二线路穿过该发光元件下方进入该第一线路及该第三线路之间。
CN201110394267.XA 2011-11-11 2011-11-29 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Active CN102506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1229A TWI464860B (zh) 2011-11-11 2011-11-11 電路板電路裝置及光源裝置
TW100141229 2011-1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6399A CN102506399A (zh) 2012-06-20
CN102506399B true CN102506399B (zh) 2013-05-22

Family

ID=4621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4267.XA Active CN102506399B (zh) 2011-11-11 2011-11-29 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46925B2 (zh)
CN (1) CN102506399B (zh)
TW (1) TWI464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0444B2 (en) * 2011-12-21 2014-06-03 Lumenpulse Lighting, Inc. Light source circuit boards
TWI487089B (zh) * 2013-02-08 2015-06-01 Au Optronics Corp 光源模組及電路板電路裝置
US8987765B2 (en) 2013-06-17 2015-03-24 LuxVu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flective bank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7219678B (zh) * 2016-03-22 2020-01-2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
JP6689180B2 (ja) * 2016-11-30 2020-04-2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160A (zh) * 1997-07-16 1999-03-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638128A (zh) * 2003-11-12 2005-07-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CN1792126A (zh) * 2003-05-19 2006-06-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双面布线基板和双面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多层布线基板
CN101577260A (zh) * 2009-06-05 2009-11-11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基板及光源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9577B (en) 2004-02-18 2005-03-11 Au Optronics Corp Flexible print circuit
US20080010107A1 (en) * 2006-07-10 2008-01-10 Small Gregory J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a global view of airline operations
TW200813559A (en) 2006-09-12 2008-03-16 Ultrachip Inc Light source unit
TWI358591B (en) * 2007-04-26 2012-02-21 Chimei Innolux Corp Image display system
TWI358979B (en) * 2008-04-23 2012-02-21 Mutual Tek Ind Co Ltd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embedded electronic com
TWI408793B (zh) 2010-09-08 2013-09-11 Au Optronics Corp 發光二極體模組
TWM408048U (en) * 2010-12-16 2011-07-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ght strip for LCD display device
CN102548253B (zh) * 2010-12-28 2013-11-06 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多层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1160A (zh) * 1997-07-16 1999-03-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92126A (zh) * 2003-05-19 2006-06-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双面布线基板和双面布线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多层布线基板
CN1638128A (zh) * 2003-11-12 2005-07-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CN101577260A (zh) * 2009-06-05 2009-11-11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基板及光源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6399A (zh) 2012-06-20
US20130120993A1 (en) 2013-05-16
US8746925B2 (en) 2014-06-10
TW201320302A (zh) 2013-05-16
TWI464860B (zh) 2014-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6399B (zh) 电路板电路装置及光源装置
US8836650B2 (en) Touch-sensing display device
CN10664707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157233B (zh) 柔性显示面板
CN101464574B (zh) 显示装置
CN104380367A (zh) 显示装置
US9874793B2 (en) Narrow fram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large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11048531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281710A (zh) 焊垫结构
US9546780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CN11140275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3938367B2 (ja) 電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駆動回路基板
US20180090037A1 (en) Led display
CN105578743A (zh) 柔性电路板、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495455B (zh) 连接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2180643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9907A (zh) 电子产品
US10527895B2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214030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2253513A (zh) 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的卷带基板及液晶面板
CN101673725A (zh) 可挠性电路板
CN101477970B (zh) 电路基板及其应用
KR101008646B1 (ko) Led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135910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
CN102508371A (zh) 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的卷带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