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2771A -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02771A CN102502771A CN2011103236686A CN201110323668A CN102502771A CN 102502771 A CN102502771 A CN 102502771A CN 2011103236686 A CN2011103236686 A CN 2011103236686A CN 201110323668 A CN201110323668 A CN 201110323668A CN 102502771 A CN102502771 A CN 1025027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ution
- preparation
- cu2o
- copper oxide
- mantoqui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Cu2O纳米材料存在比表面积比较的小、粗糙因子较低的问题。方法:首先配制铜盐的溶液,其次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活化,再次加入还原剂溶液进行还原,最后依次经分离、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本发明的优点:一、实现了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二、与现有的Cu2O纳米材料相比,比表面积增大,且具有明显的孔径分布;三、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和稳定性;四、可作为可见光催化进行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降解。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现有的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高活性的光催化材料因其在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而倍受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光催化材料TiO2作为一种光催化剂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效果非常明显。但是TiO2的带隙较宽(3.2eV),因此需要能量较强的紫外光才能激发,产生氧化空穴,进行光催化反应。由于人工紫外光源相对比较昂贵、不稳定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更重要的是在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中紫外光不到5%,而可见光占到近43%。因此寻找一种窄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充分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催化,将是一项对人类很有意义的工作。Cu2O是一种窄带隙的P型半导体,禁带宽度为2.17eV。Cu2O可被600nm的光激发,完全可在太阳光的辐射下引发光催化反应。Cu2O易于合成,方法简单,产率较高。因此,Cu2O将是一种潜在的代替TiO2可见光光催化剂。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小组在Cu2O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和性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Cu2O纳米结构材料已经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生物等学科的研究热点。
但是,目前,氧化亚铜在应用方面仍有不足。Cu2O是窄带隙半导体,可以被可见光激发,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催化剂。但是一些研究表明,Cu2O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仍然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活性是目前和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人们对光催化反应的研究表明,材料的形貌,晶化度,吸附能力和电子分离能力是影响材料光催化性质的主要因素,其中形貌的影响尤为突出。以往也合成的具有特殊形貌的Cu2O,例如: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球、纳米笼、立方体、八面体,六角形等。受合成方法和几何形貌的限制,以往合成的特殊形貌的Cu2O往往表面光滑,比表面积比较的小,粗糙因子较低,这些都严重影响材料的吸附性能以及电子分离能力,因而这些几何形貌的Cu2O光催化活性一般比较较低。
由于分级结构微/纳米结构材料具有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太阳能电池、电化学、气敏、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技术不存在生产级结构Cu2O纳米材料的方法,因此现有的Cu2O纳米材料存在比表面积比较的小、粗糙因子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吸附性能以及电子分离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Cu2O纳米材料存在比表面积比较的小、粗糙因子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一、配制铜盐的溶液:在室温下将铜盐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4~0.02mol/L的铜盐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铜盐的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在100r/min~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0min~90min得到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硼氢化钠溶液滴入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中,在20℃~50℃下、以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搅拌150min~3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5~7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2~5次,然后在转速为3000r/min~4000r/min下离心分离5min~3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0℃~70℃烘干5~24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步骤二中加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步骤一制备的铜盐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1~5);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0~30)∶1。
本发明的优点:一、本发明实现了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二、本发明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与现有的Cu2O纳米材料相比,比表面积增大,且具有明显的孔径分布;三、本发明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和稳定性;四、本发明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光催化剂适合于用作可见光催化进行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降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一步骤三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图1中的a表示反应1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1中的b表示反应6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1中的c表示反应9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1中的d表示反应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2是试验一步骤三反应1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120000倍扫描电镜图;图3是试验一步骤三反应6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35000倍扫描电镜图;图4是试验一步骤三反应9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60000倍扫描电镜图;图5是试验一步骤三反应15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45000倍扫描电镜图;图6是试验一步骤三反应17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40000倍扫描电镜图;图7是试验一步骤三反应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40000倍扫描电镜图;图8是八面体氧化亚铜40000X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9是八面体氧化亚铜得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10是试验一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8000X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11是试验一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得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12是试验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13000倍扫描电镜图;图13是试验三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13000倍扫描电镜图;图14是试验四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10000倍扫描电镜图;图15是试验五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13000倍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铜盐的溶液:在室温下将铜盐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4~0.02mol/L的铜盐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铜盐的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在100r/min~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0min~90min,得到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溶液滴入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中,在20℃~50℃下、以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搅拌150min~3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5~7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2~5次,然后在转速为3000r/min~4000r/min下离心分离5min~3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0℃~70℃烘干5~24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加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步骤一制备的铜盐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1~5)。
本实施方式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0~30)∶1。
本实施方式实现了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与现有的Cu2O纳米材料相比,比表面积增大,且具有明显的孔径分布。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和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光催化剂适合于用作可见光催化进行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降解。
采用下述试验验证发明效果:
试验一: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醋酸铜的溶液:在室温下将醋酸铜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7mol/L的醋酸铜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醋酸铜的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30min,得到活化后的醋酸铜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溶液滴入活化后的醋酸铜的溶液中,在室温下、以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6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在转速为3500r/min下离心分离1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50℃烘干10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本试验步骤二中加入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步骤一制备的醋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4。
本试验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醋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15。
本试验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
对本试验步骤三得到的氧化亚铜沉淀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如图1所示,图1中的a表示反应1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1中的b表示反应6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1中的c表示反应9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图1中的d表示反应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XRD图谱,通过图1我们可以知道不论反应了多长时间得到的均是纯的氧化亚铜并没有铜或者氧化铜的出现,高并且尖锐的衍射峰说明了氧化亚铜具有较高的结晶度。
对本试验步骤三得到的氧化亚铜沉淀进行电镜扫描,如图2~7所示,图2是本试验步骤三反应1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120000倍扫描电镜图,从图2可知本试验步骤三反应1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为纳米粒子氧化亚铜;图3是本试验步骤三反应6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35000倍扫描电镜图,从图3可知本试验步骤三反应6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为切角八面体氧化亚铜;图4是本试验步骤三反应9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60000倍扫描电镜图,从图4可知本试验步骤三反应9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为八面体氧化亚铜;图5是本试验步骤三反应15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45000倍扫描电镜图,从图5可知本试验步骤三反应15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为八面体氧化亚铜和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图6是本试验步骤三反应17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40000倍扫描电镜图,从图6可知本试验步骤三反应17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为八面体氧化亚铜和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混合物;图7是本试验步骤三反应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的40000倍扫描电镜图,从图7可知本试验步骤三反应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为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通过图2~7得到在以醋酸铜为铜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时通过对时间的调控最后得到了分级花状结构Cu2O氧化亚铜。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和八面体氧化亚铜进行扫描,如图8~11所示,图8是八面体氧化亚铜40000X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9是八面体氧化亚铜得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10是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8000X倍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图11是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得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通过图8和9得到八面体氧化亚铜的表面非常的光滑长度大约为500nm,它的{111}晶面间距为0.25nm并且为单晶结构;通过图10和11可知本试验制备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是由30nm~100nm的纳米带组成,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大小约为2.5μm且为多晶结构,这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比表面积为85m2/g,且孔径大小为5.8nm。
试验二: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硫酸铜的溶液:在室温下将硫酸铜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7mol/L的硫酸铜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30min,得到活化后的硫酸铜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溶液滴入活化后的硫酸铜的溶液中,在室温下、以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6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在转速为3500r/min下离心分离1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50℃烘干10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本试验步骤二中加入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步骤一制备的硫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3。
本试验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硫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26。
本试验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
对本实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进行电镜扫描,得到13000倍扫描电镜图如图12所示,通过图12证实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是分级花状结构。
试验三: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醋酸铜的溶液:在室温下将醋酸铜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7mol/L的醋酸铜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醋酸铜的溶液中加入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60min,得到活化后的醋酸铜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溶液滴入活化后的醋酸铜的溶液中,在室温下、以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6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在转速为3500r/min下离心分离1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50℃烘干10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本试验步骤二中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与步骤一制备的醋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2。
本试验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醋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20。
本试验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
对本实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进行电镜扫描,得到13000倍扫描电镜图如图13所示,通过图13证实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是分级花状结构。
试验四: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硝酸铜的溶液:在室温下将硝酸铜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7mol/L的硝酸铜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60min,得到活化后的硝酸铜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溶液滴入活化后的硝酸铜的溶液中,在室温下、以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6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在转速为3500r/min下离心分离1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50℃烘干10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本试验步骤二中加入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步骤一制备的硝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1。
本试验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硝酸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30。
本试验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
对本实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进行电镜扫描,得到10000倍扫描电镜图如图14所示,通过图14证实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是分级花状结构。
试验五: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氯化铜的溶液:在室温下将氯化铜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7mol/L的氯化铜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氯化铜的溶液中加入异构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并在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90min,得到活化后的氯化铜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溶液滴入活化后的氯化铜的溶液中,在50℃下、以搅拌速度为300r/min搅拌2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6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然后在转速为3500r/min下离心分离1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50℃烘干10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
本试验步骤二中加入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步骤一制备的氯化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2.5。
本试验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氯化铜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22。
本试验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1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
对本实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进行电镜扫描,得到13000倍扫描电镜图如图15所示,通过图15证实本试验制备的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是分级花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铜盐为醋酸铜、硝酸铜、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或氯化铜。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异构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氨酯聚氧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十八烷基乙烯脲、椰子油还原醇、十六醇、油醇、油酸和硬脂酸。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05mol/L~0.5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Claims (4)
1.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配制铜盐的溶液:在室温下将铜盐完全溶于水中,配置成Cu2+摩尔浓度为0.014~0.02mol/L的铜盐的溶液;二、活化:在室温下向步骤一制备的铜盐的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在100r/min~300r/min的搅拌速度下搅拌10min~90min得到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三、还原:采用微量进样器以每分钟五滴的速度将还原剂硼氢化钠溶液滴入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中,在20℃~50℃下、以搅拌速度为200r/min~400r/min搅拌150min~300min,得到氧化亚铜沉淀;四、分离、洗涤:分离出步骤三制备的氧化亚铜沉淀,采用蒸馏水对分离出的氧化亚铜沉淀洗涤5~7次,再采用无水乙醇洗涤2~5次,然后在转速为3000r/min~4000r/min下离心分离5min~30min,得到湿氧化亚铜;五、干燥:将步骤四制备的湿氧化亚铜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在30℃~70℃烘干5~24h,即得到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步骤二中加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步骤一制备的铜盐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1~5);步骤三中加入的还原剂溶液与活化后的铜盐的溶液的质量比为(10~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铜盐为醋酸铜、硝酸铜、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或氯化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丙二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异构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聚氨酯聚氧丙烯聚氧丙烯醚、聚乙二醇单油酸酯、十八烷基乙烯脲、椰子油还原醇、十六醇、油醇、油酸和硬脂酸。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还原剂溶液为浓度为0.05mol/L~0.5mol/L的硼氢化钠水溶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236686A CN102502771B (zh) | 2011-10-21 | 2011-10-21 |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236686A CN102502771B (zh) | 2011-10-21 | 2011-10-21 |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2771A true CN102502771A (zh) | 2012-06-20 |
CN102502771B CN102502771B (zh) | 2013-11-20 |
Family
ID=46214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2366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2771B (zh) | 2011-10-21 | 2011-10-21 |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02771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1761A (zh) * | 2013-04-28 | 2013-08-14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三维花状微纳米氧化铜的简易制备方法 |
CN105129837A (zh) * | 2015-09-09 | 2015-12-09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一种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CN105621474A (zh) * | 2015-12-29 | 2016-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支分级氧化亚铜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098428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苏阳 | 一种基于可见光光触媒污水净化系统 |
CN108468203A (zh) * | 2018-04-08 | 2018-08-31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可见光催化功能织物的制备方法 |
CN110407245A (zh) * | 2019-07-22 | 2019-11-0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锅法制备薄片状和球状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7388A (zh) * | 2010-02-26 | 2011-08-31 | 上海亿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大规模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 |
-
2011
- 2011-10-21 CN CN2011103236686A patent/CN1025027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7388A (zh) * | 2010-02-26 | 2011-08-31 | 上海亿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大规模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51231 Fang Luo等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Cu2O nanocrystals assisted by Triton X-100 第534-540页 1-4 第285卷, * |
FANG LUO等: "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Cu2O nanocrystals assisted by Triton X-100",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 |
刘传根等: "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化学研究》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41761A (zh) * | 2013-04-28 | 2013-08-14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三维花状微纳米氧化铜的简易制备方法 |
CN103241761B (zh) * | 2013-04-28 | 2016-01-0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三维花状微纳米氧化铜的简易制备方法 |
CN105129837A (zh) * | 2015-09-09 | 2015-12-09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一种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CN105621474A (zh) * | 2015-12-29 | 2016-06-0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支分级氧化亚铜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7098428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苏阳 | 一种基于可见光光触媒污水净化系统 |
CN108468203A (zh) * | 2018-04-08 | 2018-08-31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可见光催化功能织物的制备方法 |
CN108468203B (zh) * | 2018-04-08 | 2019-11-26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可见光催化功能织物的制备方法 |
CN110407245A (zh) * | 2019-07-22 | 2019-11-0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锅法制备薄片状和球状氧化亚铜纳米颗粒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2771B (zh) | 2013-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Bi2WO6-x nanosheets with tunable Bi quantum dots and oxygen vacancies for photocatalytic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cohols | |
Jiang et al. | Novel ternary BiOI/g-C3N4/CeO2 catalysts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under visible-light radiation via double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 |
Wang et al. | Self-assembled BiOCl/Ti3C2Tx composites with efficient photo-induced charge separation activity f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nitrophenol | |
CN105664979B (zh) | 一种纳米介孔微球状Ln-Bi5O7I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02771B (zh) | 一种分级花状结构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 |
CN104174864B (zh) | 一种纳米或亚微米级银颗粒粉的制备方法 | |
Zhang et al. | Construction of Pt-decorated g-C3N4/Bi2WO6 Z-scheme composite with superior sola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rhodamine B degradation | |
Li et al. | Ag3VO4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Bi2O2CO3 micro-flowers: An efficient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st for the removal of toxic contaminants | |
Pan et al. | Visible-light-active mesoporous ceria (CeO2) nanospheres for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 |
CN102795661B (zh) | 一种分级花状ZnIn2S4三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Fu et al. |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nanorod arrays decorated with CdSe using an upconversion TiO2: Yb3+, Er3+ thin film | |
CN105110423A (zh) | 碳气凝胶负载双金属有机骨架电芬顿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 |
Xu et al. | BiOCl-based photocatalysts: Synthesis methods, structure, property, application, and perspective | |
CN103301860B (zh) |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磷酸银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
Gao et al. | In situ growth of 2D/3D Bi2MoO6/CeO2 heterostructures toward enhanced photodegradation and Cr (VI) reduction | |
Gnanamoorthy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ZnSnO3 nanosheets and their RE (Er, Eu, and Pr) materials: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 |
CN103691433A (zh) | 一种Ag掺杂TiO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971761A (zh) | 一种氮/硫掺杂卤化氧铋可见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73337A (zh) | 一种聚烯丙基胺导向的铂纳米立方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2795655A (zh) | 一种分级花状空心结构CuS的制备方法 | |
CN108993538A (zh) | 一种二硫化铼纳米片/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
Li et al. | 3-D hierarchical micro/nano-structures of porous Bi2WO6: Controll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s | |
CN108262041B (zh) | 一种室温一锅制备高活性金/氧化锌复合纳米簇的方法 | |
CN102205238A (zh) | 一种MWCNTs/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722445A (zh) | 一种超薄卤氧化铋基固溶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