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1223A - 电锤 - Google Patents

电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1223A
CN102501223A CN2011103027981A CN201110302798A CN102501223A CN 102501223 A CN102501223 A CN 102501223A CN 2011103027981 A CN2011103027981 A CN 2011103027981A CN 201110302798 A CN201110302798 A CN 201110302798A CN 102501223 A CN102501223 A CN 102501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ing
sealing ring
bracing ring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27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1223B (zh
Inventor
尚才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ENYU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ENYU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ENYU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ENYU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27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1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1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1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1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1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锤,包括头壳和转套,头壳上设有贯通孔,转套位于贯通孔内,头壳与转套之间分别设有轴承和密封圈,密封圈位于轴承的一侧,转套相对于头壳可旋转,所述轴承外圈向密封圈一侧延伸并形成支撑圈,支撑圈的宽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宽度,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支撑圈的内周面相抵接,密封圈的内周面与转套的外周面相抵接,支撑圈与头壳贯通孔内壁固定联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根本上解决漏油问题,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工作精度,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节能、成本底、低噪音。

Description

电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状态在钻、锤、凿之间可以互相切换使用的多功能电锤。
背景技术
电锤中转套相对于头壳需要转动,头壳与转套之间需要用轴承加以连接,轴承需要用润滑油润滑,轴承与外界之间的通道需要密封,以防润滑油外泄。目前电动工具生产企业包括国外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的电锤通常都是事先注塑好头壳,然后再往头壳中装密封圈和轴承,由于用这样安装方式安装的轴承与头壳之间的同轴度难以保证。为了确保电锤不会咬死,所以电锤中所用的轴承都是选择配合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滚针轴承。安装在滚针轴承一侧的密封圈外周面与头壳的内壁相抵接,密封圈的内周面与转套的外周面相抵接,因而密封圈与转套、轴承之间的同轴度不高,所以很容易产生漏油现象;另外,电锤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转套与套接在转套内的转动件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其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再加上轴承上的滚针在高速滚动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头壳的温度升高,当头壳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塑料制成的头壳会慢慢软化产生塑性变形,使密封圈与头壳失去密封功能而漏油,所以现有的电锤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头壳软化变形前需要暂停使用以便头壳散热,等头壳的温度回复到正常温度时再接着使用,断断续续使用电锤会影响作业效率,影响作业进度。由于滚针轴承配合精度低,间隙大,会造成电锤传动件的非预期震动,空耗能量产生额外热量和噪音,对其他原件也会造成冲击损坏,同时影响电锤的工作精度。由于头壳是塑料件,使用时间一长后,因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漏油现象在所难免,所以需要经常更换密封圈和头壳,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会增加电锤的使用成本。
如中国专利局在2010年09月01日公开的一份CN101309780B号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电锤》,该电锤在壳体内平行配置有与马达动作连接的中间轴和保持前端工具的工具保持套筒。在所述中间轴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运动变换部件,该运动变换部件将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而使所述前端工具进行打击动作。在所述中间轴和运动变换部件之间设置第一离合器。在所述工具保持套筒的外周配置经由旋转传递部件与所述中间轴连接的离合器套筒和能够与工具保持套筒一体旋转且能够沿着工具保持套筒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离合器套筒卡合或分离。该电锤的轴承为滚针轴承,该电锤用于密封滚针轴承润滑油的密封圈直接设在转套与头壳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漏油问题,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工作精度,延长使用寿命、节能、降低成本、低噪音的电锤。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锤,包括头壳和转套,头壳上设有贯通孔,转套位于贯通孔内,头壳与转套之间分别设有轴承和密封圈,密封圈位于轴承的一侧,转套相对于头壳可旋转,所述轴承外圈向密封圈一侧延伸并形成支撑圈,支撑圈的宽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宽度,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支撑圈的内周面相抵接,密封圈的内周面与转套的外周面相抵接,支撑圈与头壳贯通孔内壁固定联接。由于所述轴承的外圈向密封圈一侧延伸并形成支撑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支撑圈的内周面相抵接,密封圈的内周面与转套的外周面相抵接,这样密封圈与轴承之间可以保持较好的同轴度,且密封圈的内、外周面都与金属相抵接,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金属产生形变,所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密封圈因同轴度、头壳过热变形的问题产生的漏油现象,延长电锤持续可使用的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加快作业进度。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支撑圈在注塑头壳过程中与头壳贯通孔内壁注塑为一体。由于支撑圈是在注塑头壳过程中与头壳贯通孔内壁注塑为一体,在头壳的注塑过程中,轴承事先定位在注塑头壳的模具中,由模具来保证轴承与头壳贯通孔的同轴度,使其形位公差可以满足极高的精度要求,这就为该轴承可以采用高精度轴承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支撑圈内周面在密封圈靠近轴承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卡簧;所述支撑圈内周面在密封圈远离轴承一侧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卡圈。这样使得转套相对于支撑圈作高速旋转时,不会造成密封圈在轴向发生窜动,确保密封圈的密封功能得到有效实现。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外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直径形成外台阶。所述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内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直径形成内台阶。这样由于外台阶的存在使轴承可以获得头壳较大的支撑力以抵抗电锤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套传递给轴承的冲击力,从而保证轴承的位置精度不会受到影响;由于内台阶的存在使得轴承的支撑圈沿轴向延伸的厚度形变相对较缓,不会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轴承为深沟滚珠轴承。深沟滚珠轴承在所有轴承中可以达到的配合精度最高,间隙最小,这样使得电锤在使用过程中传动效率最高,能耗最少,噪音最低、降低作业人员握持电锤的劳动强度,提高电锤的工作精度,减少其他元器件受到的冲击力,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与头壳注塑为一体,这样可以使得支撑圈可以获得头壳较大的支撑力以抵抗电锤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转套传递给轴承的冲击力,从而保证轴承的位置精度不会受到影响;分担外台阶受到的冲击力。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的第三环形凹槽数量为一~二十个。第三环形凹槽的数量增加,会分散受到的冲击力,有利于轴承位置精度的保持和头壳的耐冲击能力的提高;但数量过多的第三环形凹槽会造成第三环形凹槽单薄,其承载能力反而减少。所以第三环形凹槽的数量最好为一~二十个。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的第三环形凹槽数量为九个。经过实际测算和实际检验,常用电锤的第三环形凹槽数量最佳为九个。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的第三环形凹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三角形为最稳定的形状,三角槽能承受的冲击力最大,所以在螺纹传动中多采用三角形齿。
作为优化的选择方案,所述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内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直径形成内台阶,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在紧贴内台阶处设有退刀槽,所述轴承为深沟滚珠轴承,所述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数量为九个,第三环形凹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由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在紧贴内台阶处设有退刀槽,使得支撑圈在内台阶处的应力集中得到有效分散,同时方便轴承外圈内周面的高精度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轴承的外圈向密封圈一侧延伸并形成支撑圈,密封圈的外周面抵接在支撑圈的内周面上,使密封圈与轴承可以保持较高的同轴度,同时高温时金属制成的支撑圈不会变形,密封圈始终都能起到密封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电锤漏油问题,使得电锤在作业期间无需暂停以待冷却,可以延长电锤持续可使用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加快作业进度;
2、由于支撑圈在注塑头壳过程中与头壳贯通孔内壁注塑为一体,使得轴承与头壳贯通孔的同轴度符合规定要求得到可靠保障,该轴承可以采用高精度轴承;
3、由于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外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直径形成外台阶,尺寸较大的一端外周面上设有九个横截面呈三角形状的第三环形凹槽,使得轴承与密封圈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能力,不会因电锤的锤击震动而松动引发相互形位关系的改变;
4、由于所用轴承采用深沟滚珠轴承,使得电锤在使用过程中传动效率最高,能耗最少,噪音最低、降低作业人员握持电锤的劳动强度,提高电锤的工作精度,减少其他元器件受到的冲击力,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R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头壳,2:卡圈;3:转套,4:密封圈,5:深沟滚珠轴承,6:卡簧,7:支撑圈,71:外圈,72:第二环形凹槽,73:外台阶,74:三角槽,75:内台阶,76:退刀槽,77:第一环形凹槽,8: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锤如图1所示,它包括头壳1和转套3,如图2所示,头壳1上设有贯通孔8,转套3位于贯通孔8内,转套3相对于头壳1可旋转,头壳1与转套3之间分别设有深沟滚珠轴承5和密封圈4,密封圈4位于深沟滚珠轴承5的一侧,轴承外圈71向密封圈4一侧延伸并形成支撑圈7,支撑圈7的宽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宽度,支撑圈7与密封圈4同侧的一端外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7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直径形成外台阶73,支撑圈7直径较大与轴承同侧的一端外周面上设有九个等距内凹的环形三角槽74,所述第三环形凹槽为三角槽74,在注塑头壳1过程中,深沟滚珠轴承5先固定在头壳1模具中,将支撑圈7注塑在头壳1贯通孔8内壁上,使支撑圈7与头壳1贯通孔8内壁连为一体,深沟滚珠轴承5套接在转套3的外周面上,密封圈4的外周面与支撑圈7的内周面相抵接,密封圈4的内周面与转套3的外周面相抵接,支撑圈7内周面在密封圈4靠近轴承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凹槽77,第一环形凹槽77内设有卡簧6;所述支撑圈7内周面在密封圈4远离轴承一侧设有第二环形凹槽72,第二环形凹槽72内设有卡圈2,所述支撑圈7与密封圈4同侧的一端内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7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直径形成内台阶75,支撑圈7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在紧贴内台阶75处设有退刀槽7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佳的技术方案,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电锤,包括头壳和转套,头壳上设有贯通孔,转套位于贯通孔内,头壳与转套之间分别设有轴承和密封圈,密封圈位于轴承的一侧,转套相对于头壳可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向密封圈一侧延伸并形成支撑圈,支撑圈的宽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宽度,所述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支撑圈的内周面相抵接,密封圈的内周面与转套的外周面相抵接,支撑圈与头壳贯通孔内壁固定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在注塑头壳过程中与头壳贯通孔内壁注塑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内周面在密封圈靠近轴承一侧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内设有卡簧;所述支撑圈内周面在密封圈远离轴承一侧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设有卡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外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直径形成外台阶;所述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内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直径形成内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深沟滚珠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环形凹槽数量为一~二十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环形凹槽数量为九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环形凹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与密封圈同侧的一端内周面直径小于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直径形成内台阶,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内周面在紧贴内台阶处设有退刀槽,所述轴承为深沟滚珠轴承,所述支撑圈与轴承同侧的另一端外周面上设有第三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数量为九个,第三环形凹槽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状。
CN201110302798.1A 2011-10-08 2011-10-08 电锤 Active CN102501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2798.1A CN102501223B (zh) 2011-10-08 2011-10-08 电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2798.1A CN102501223B (zh) 2011-10-08 2011-10-08 电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1223A true CN102501223A (zh) 2012-06-20
CN102501223B CN102501223B (zh) 2015-08-05

Family

ID=46213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2798.1A Active CN102501223B (zh) 2011-10-08 2011-10-08 电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12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8799A (zh) * 2018-03-07 2019-09-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14496A (en) * 1982-02-13 1983-08-24 Bosch Gmbh Robert A hammer drill
GB2326123A (en) * 1997-06-11 1998-12-16 Bosch Gmbh Robert Hammer drill with dust seal for tool holding assembly
JP2002137176A (ja) * 2000-10-27 2002-05-14 Hitachi Koki Co Ltd 衝撃工具の工具保持装置
CN2613349Y (zh) * 2003-04-23 2004-04-28 常州赛迪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电锤电机轴承防泄漏结构
CN2841265Y (zh) * 2005-10-19 2006-11-29 顾雪平 重型电锤的前盖双重防脱落机构
CN200952532Y (zh) * 2006-09-11 2007-09-26 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 一体化轴承
CN201031877Y (zh) * 2007-03-14 2008-03-05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轮毂轴承
CN201827236U (zh) * 2010-10-28 2011-05-11 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 轮毂轴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14496A (en) * 1982-02-13 1983-08-24 Bosch Gmbh Robert A hammer drill
GB2326123A (en) * 1997-06-11 1998-12-16 Bosch Gmbh Robert Hammer drill with dust seal for tool holding assembly
JP2002137176A (ja) * 2000-10-27 2002-05-14 Hitachi Koki Co Ltd 衝撃工具の工具保持装置
CN2613349Y (zh) * 2003-04-23 2004-04-28 常州赛迪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电锤电机轴承防泄漏结构
CN2841265Y (zh) * 2005-10-19 2006-11-29 顾雪平 重型电锤的前盖双重防脱落机构
CN200952532Y (zh) * 2006-09-11 2007-09-26 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 一体化轴承
CN201031877Y (zh) * 2007-03-14 2008-03-05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轮毂轴承
CN201827236U (zh) * 2010-10-28 2011-05-11 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 轮毂轴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8799A (zh) * 2018-03-07 2019-09-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1223B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2687U (zh) 电锤滚动轴承润滑油的密封结构
CN101608389A (zh) 滚筒洗衣机
CN101608616B (zh) 混凝土泵送设备及其活塞体
CN102501223A (zh) 电锤
CN210125442U (zh) 电磁直驱重型锤式破碎机
CN214716881U (zh) 一种破碎锤活塞支撑结构
CN205745177U (zh) 一种喷油泵正时齿轮
CN204525350U (zh) 一种测功机轴承安装工具
CN209811676U (zh) 一种具有安装定位装置的机床动力箱
CN206663122U (zh) 一种柴油机气缸套的拆卸装置
CN208004932U (zh) 打孔带料装置及打孔设备
CN213360652U (zh) 一种液压锤的油封固定器
CN203230746U (zh) 花键轴
CN201006914Y (zh) 转杯轴承
CN218152352U (zh) 用于电锤的密封结构
CN203649787U (zh) 一种水泵轴承箱轴承孔修复装置
CN201110357Y (zh) 一种用于电锤的曲柄连杆机构
CN214045307U (zh) 一种耐磨型电动推杆
CN204370085U (zh) 一种纺织罗拉
CN213888296U (zh) 一种带有镗刀的改进型车床
CN201841515U (zh) 螺母保险套安装工具
CN218622817U (zh) 一种光伏玻璃幕墙固定结构
CN203110153U (zh) 一种密封可靠的石材切割机
CN209903124U (zh) 一种电锤
CN201485558U (zh) 用于转杯纺纱机上的分梳辊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