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233A -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233A
CN102484233A CN2011800034483A CN201180003448A CN102484233A CN 102484233 A CN102484233 A CN 102484233A CN 2011800034483 A CN2011800034483 A CN 2011800034483A CN 201180003448 A CN201180003448 A CN 201180003448A CN 102484233 A CN102484233 A CN 102484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d plate
battery unit
interval
plat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34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田真介
大田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4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6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42Grouping of primary cells into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电阻焊接的效率化、又能提高各电池单元的布局自由度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该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用于连接电池单元(4A)与电池单元(4B)的引导板(5A)、以及用于连接电池单元(4B)与电池单元(4C)的引导板(5B)的工序;在引导板(5A)的一端与引导板(5B)的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板间隔的状态下使两个引导板(5A、5B)抵接于电池单元(4B)的工序;以及使电极从与电池单元(4B)的相反一侧分别抵接于两个引导板(5A、5B)的一端,并且使电流流过两个电极间,从而将两个引导板(5A、5B)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B)的工序。

Description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两个电池单元以及电连接这些电池单元的引导板的组电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组电池为人所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组电池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单元)、以及电连接这些电池的引导板(lead plate),这些引导板与各电池被点焊。
当制造这种组电池时,使一块引导板抵接于电池单元的表面,并且使一对电极分别抵接于该一块引导板上的相邻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使电流从一个电极经由电池单元的表面流向另一个电极,从而产生与引导板的电阻值相应的焦耳热,以使面对电池单元的引导板的表面熔融。
但是,在所述方法中,由于使各电极抵接于一块引导板上的相邻位置,因此电流会经由位于各电极间的引导板自身流过各电极之间。据此,存在无法使目标焊接位置(面对电池单元的引导板的表面)有效地产生焦耳热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结构,具有例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引导板的组电池100为人所知。图14是表示以往的电池组件的侧视图,图15是图14的XV-XV线剖视图。
组电池100包括四根电池单元101A至101D、以及电连接这些电池单元101A至101D的一块引导板102。该引导板102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102a,连接电池单元101A与电池单元101B;第二连接部102b,连接电池单元101B与电池单元101C;第三连接部102c,连接电池单元101C与电池单元101D;以及外部连接部102d,连接电池单元101A与外部的设备(例如,安全装置)。这些连接部102a至102d的节点部分电阻焊接(resistancewelding)于电池单元101A至101D。
此外,在所述引导板102上,在电池单元101A的焊接位置A11与焊接位置A12之间设置有缝隙103a,在电池单元101B的焊接位置B11与焊接位置B12之间设置有缝隙103b,在电池单元101C的焊接位置C11与焊接位置C12之间设置有缝隙103c,在电池单元101D的焊接位置D11与焊接位置D12之间设置有缝隙103d。
例如,使电极E1、E2(参照图15)分别抵接于电池单元101A的焊接位置B11、B12,并使电流流过这些电极E1、E2之间。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该电极E1、E2之间存在缝隙103b,因此如图15的箭头Y3所示形成经由电池单元101B的电流的流动,从而能够抑制通过位于各电极E1、E2之间的引导板102自身的电流的流动。
但是,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以往的组电池100中,如图14的箭头Y2所示,也无法防止电流迂回过缝隙103a至103d(图14中为缝隙103b)而造成的通过引导板102自身的电流的流动。因此,无法削减对焊接位置上的引导板102的焦耳热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
另外,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组电池100中,通过一块引导板102连接四根电池单元101A至101D。因此,还存在因各电池单元101A至101D的布局各异而需要不同形状的引导板102,导致电池单元101A至101D的布局的自由度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7061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实现无效电流的削减又能提高各电池单元的布局自由度的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电池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有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电连接的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的组电池,其包括以下工序:准备工序,分别准备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一引导板、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的第二引导板;抵接工序,在使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一间隔的状态下,将该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焊接工序,使电极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第二焊接工序,焊接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工序,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电池,具有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电连接的被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引导板,架设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引导板,架设在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在该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之间相隔规定的板间隔的状态下,被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在所述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仅形成有通过电阻焊接用的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并且在所述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仅形成有通过所述电阻焊接用的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另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电阻焊接的效率化、又能提高各电池单元的布局自由度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件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示出了配置各电池单元与安全装置的状态。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示出了在各电池单元和安全装置上载置引导板的状态。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示出了使电极抵接在引导板上的状态。
图5是表示图4的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之中的引导板的抵接工序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池组件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电池的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决定一对引导板间的间隔的最小值的方法的图表。
图9是表示将引导板与电池罐底进行电阻焊接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引导板的材质和板厚等的表。
图11是表示电池罐底的材质和板厚等的表。
图12是用于说明决定一对引导板间的间隔的最大值的方法的图表。
图13是用于评价一对引导板间的间隔的合适值的表。
图14是表示以往的电池组件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以下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件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参照图1,电池组件1包括:组电池3A;安全装置8,具有连接于该组电池3A的电路,并且在组电池3A发生异常时控制所述电路;以及箱体2,收纳所述组电池3A和安全装置8。
组电池3A包括:四根电池单元4A至4D、电连接这些电池单元4A至4D的引导板(lead plate)5A至5C、电连接电池单元4A与所述安全装置8的引导板6、以及固定于电池单元4D的被固定板7。
各电池单元4A至4D,在图1所示的侧视图中,以各自的中心位置位于大致同一圆弧上的方式配置为一列。具体而言,以连结电池单元4A的中心与电池单元4D的中心的直线为基准,电池单元4B和电池单元4C的中心位置朝同一方向(图1的上方)错开配置。如此配置的各电池单元4A至4D通过引导板5A至5C相互连结,从而保持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布局。
引导板5A架设固定在电池单元4A和位于该电池单元4A的相邻位置的电池单元4B之间。具体而言,引导板5A为带状金属板,包括在焊接位置A2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A的一端、以及在焊接位置B1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B的另一端。
引导板5B架设固定在电池单元4B和位于该电池单元4B的相邻位置的电池单元4C之间。具体而言,引导板5B为带状金属板,包括在焊接位置B2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B的一端、以及在焊接位置C1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C的另一端。
引导板5C架设固定在电池单元4C和位于该电池单元4C的相邻位置的电池单元4D之间。具体而言,引导板5C为带状金属板,包括在焊接位置C2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C的一端、以及在焊接位置D1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D的另一端。
引导板6架设固定于电池单元4A和在与电池单元4B的相反一侧位于电池单元4A的相邻位置的安全装置8之间。具体而言,引导板6为带状金属板,包括在焊接位置A1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A的一端、以及在图外的连接位置电连接于安全装置8的另一端。
被固定板7为圆形金属板,在焊接位置D2被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D的端面。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所述电池组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至图4中,仅图示通过引导板5A和引导板6连接电池单元4A、电池单元4B以及安全装置8的工序,其他部分省略。
首先,准备由镀镍的铁构成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准备工序)。具体而言,在准备工序,例如准备通过模切金属板形成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另外,在准备工序,也可通过对沿规定方向延伸的金属带(引导板构成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切断,从而形成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
接着,如图1和图2所示,将各电池单元4A至4D以及安全装置8配置成预先设定的焊接时的位置关系(图1所示的制成后的位置关系)(配置工序)。具体而言,在配置工序,以使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针对各引导板5A至5C的焊接对象面(以下称为对象面)分别向上,且各对象面处于基本同等高度的方式配置各电池单元4A至4D。另外,在配置工序,以使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针对各引导板5A至5C的对象面与安全装置8的侧面(图1中表现为长方形的面)处于基本相同高度位置的方式配置安全装置8。
接着,在将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定位为预先设定的焊接时的位置关系(图1所示的制成后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保持该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保持工序)。
具体而言,在该保持工序,使用如图5所示的保持件10。在保持件10上设置有用于接受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上部的电池单元用凹部11A至11D;用于分别接受各引导板5A至5C、6的引导板用凹部12A至12C、14;用于接受被固定板7的被固定板用凹部15;构成引导板用凹部12A至12C、14的底面的一部分以及被固定板用凹部15的底面的一部分的磁铁部(图5的阴影部分)M1至M5;以及从所述凹部12A至12C、14、15的底面贯穿到背面的电极用孔16a至16h。各电池单元用凹部11A至11C用于决定保持件10对所述配置工序配置的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位置。通过其他方法决定保持件10与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位置时,也可以省略各电池单元用凹部11A至11D。另外,引导板用凹部12A至12C、14以及被固定板用凹部15分别与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的、预先设定的焊接时的位置关系对应地配置。通过将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分别插入这些凹部12A至12C、14、15内,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利用磁铁部M1至M5的磁力被保持在保持件10上。各电极用孔16a至16h设置在与所述焊接位置A1至D2对应的位置,是用于对由保持件10保持的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从背侧使电阻焊接用的电极抵接的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由磁铁部M1至M5保持引导板5A至5C,但代替磁铁部M1至M5或者在磁铁部M1至M5的基础上,还可以在保持件10上设置爪、吸引等机械性固定机构(未图示)。这样,即使采用磁性体以外的引导板(例如,由铜构成的引导板)时,也能够由保持件保持引导板。
在使所述保持件10保持了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之后,如图5的箭头Y1所示,让保持件10从上面覆盖各电池单元4A至4D。由此,使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抵接于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对象面(抵接工序)。具体而言,在该抵接工序,将引导板5A以架设在电池单元4A与电池单元4B之间的方式载置于电池单元4A、4B上(参照图3),将引导板5B以架设在电池单元4B与电池单元4C之间的方式载置于电池单元4B、4C上,将引导板5C以架设在电池单元4C与电池单元4D之间的方式载置于电池单元4B、4C上,将引导板6以架设在电池单元4A与安全装置8之间的方式载置于电池单元4A和安全装置8上,将被固定板7载置于电池单元4D上。更具体而言,在抵接工序,在引导板6与引导板5A之间、在引导板5A与引导板5B之间、在引导板5B与引导板5C之间、以及在引导板5C与被固定板7之间相隔规定的间隔(例如,0.2mm以上的间隔)的状态下,使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抵接于各电池单元4A至4D。其中,将规定的间隔设为0.2mm以上是由于间隔窄于该值的情况下,后述的电阻焊接时会在各板之间产生放电。对于规定的间隔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接着,如图1和图4所示,在各焊接位置A1至C2上将各电池单元4A至4D与各引导板5A至5C进行电阻焊接(第一至第三焊接工序以及连接工序)。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将电极E1、E2分别插入图5的保持件10的电极用孔16a、16b中,从而如图4所示,使一对电极E1、E2从与电池单元4A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引导板5A和引导板6。在此状态下,使电流流过这些电极E1、E2之间,从而在焊接位置A1、A2将引导板5A和引导板6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A。如此,在相隔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使电流流过抵接于电池单元4A的引导板5A与引导板6之间,从而引导板5A与引导板6之间经由电池单元4A流过电流。同样,通过将电极E1、E2插入保持件10的电极用孔16c、16d中,从而使一对电极E1、E2从与电池单元4B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引导板5A和引导板5B。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电流流过这些电极E1、E2之间,从而在焊接位置B1、B2将引导板5A和引导板5B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B。而且,通过将电极E1、E2插入保持件10的电极用孔16e、16f中,从而使一对电极E1、E2从与电池单元4C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引导板5B和引导板5C。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电流流过这些电极E1、E2之间,从而在焊接位置C1、C2将引导板5B和引导板5C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C。
接着,如图1所示,在焊接位置D1、D2上将引导板5C和被固定板7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D(第二焊接工序)。具体而言,通过将电极E1、E2插入图5所示的保持件10的电极用孔16g、16h中,从而使一对电极E1、E2从与电池单元4D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引导板5C和被固定板7。在此状态下,通过使电流流过这些电极E1、E2之间,从而在焊接位置D1、D2将引导板5C和被固定板7电阻焊接于电池单元4D。
接着,电连接引导板6与安全装置8(连接工序),制造组电池3A。然后,通过将该组电池3A收纳在箱体2中,从而制成电池组件1。
此外,各电池单元4A至4D和安全装置8与各引导板5A至5C、6和被固定板7的连接(焊接)顺序,以焊接位置A1与A2的焊接同时进行,焊接位置B1与B2的焊接同时进行,焊接位置C1与C2的焊接同时进行,焊接位置D1与D2的焊接同时进行为条件,并不限定于上述顺序。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四对(八根)电极,同时焊接各焊接位置A1至D2。
如以上说明所示,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电流流过以相互分离的状态抵接于电池单元4A的引导板5A与引导板6之间。因此,在引导板5A与引导板6之间,经由电池单元4A流过电流。所以,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在一对电极E1、E2之间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从而能够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这在焊接位置B1与焊接位置B2之间、焊接位置C1与焊接位置C2之间、以及焊接位置D1与焊接位置D2之间也同样。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四块引导板5A至5C、6来作为连接各电池单元4A至4D以及安全装置8的引导板。因此,与由一块引导板连接多个电池单元的以往的组电池(例如,参照图6)不同,即使不改变各引导板5A至5C、6的形状,也能够在各引导板5A至5C、6所及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各电池单元4A至4D以及安全装置8的布局。例如,即使不改变上述各引导板5A至5C的形状,也能够如图6所示,构成将各电池单元4A至4D布局为直线状的组电池3B。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由保持件10将各引导板5A至5C保持为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这些引导板5A至5C抵接于各电池单元4A至4D。因此,与一边定位各引导板5A至5C一边使该引导板5A至5C抵接于电池单元4A至4D时不同,能够在保持工序完成了各引导板5A至5C的定位之后,使这些引导板5A至5C抵接于各电池单元4A至4D。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各引导板5A至5C对各电池单元4A至4D的抵接作业。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被固定板7焊接于电池单元4D。由此,即使对于电池单元4D的连接对象除了电池单元4C以外不存在时,通过准备被固定板7,也能够实现无效电流的削减。具体而言,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被固定板7与引导板5C以相互分离的状态抵接于电池单元4D,并使电流流过这些被固定板7与引导板5C之间。因此,在被固定板7与引导板5C之间,电流经由电池单元流过。所以,根据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在一对电极E1、E2之间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从而能够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
此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被固定板7的焊接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省略被固定板7。具体而言,在电池单元4D上载置引导板5C的状态下,使一个电极(假设为电极E1)抵接于该引导板5C,并且使另一个电极(假设为电极E2)直接抵接于电池单元4D。在这种状态下,对两个电极E1、E2之间施加电压,从而也可以焊接电池单元4D与引导板5C。采用这种焊接方法时,为了在焊接后易于分离电池单元4D与电极E2,较为理想的是,使电极E2的热容量大于电极E1的热容量。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电极E2的直径尺寸大于电极E1的直径尺寸,或者由与电极E1的材质相比热容量更大的材质来形成电极E2。由此,能够抑制电池单元4D之中与电极E2抵接的部分的熔融。
此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由镀镍的铁构成的引导板5A至5C、6,但也可以采用由铜构成的引导板5A至5C、6。这样,由于使用与镀镍的铁相比较电阻值小的材料即铜构成的引导板5A至5C、6,因此能够制造内部电阻(损失)小的组电池。此时,电阻值小虽然对于电阻焊接时的焦耳热的产生效率不利,但如上所述,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从而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因此,即使使用由铜构成的引导板5A至5C、6,也能够以比较低的电流值进行电阻焊接。
另外,在所述准备工序,也可以通过对沿规定方向延伸的金属带(引导板构成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切断,从而准备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这样,与通过冲压加工等分别准备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时相比较,能够减少应准备的部件的种类,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焊接位置A1与A2的位置关系、焊接位置B1与B2的位置关系、焊接位置C1与C2的位置关系、以及焊接位置D1与D2的位置关系被设为互不相同的位置关系。不过,如图7所示,通过使这些位置关系一致,从而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电阻焊接作业。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电池3C的侧视图。在图7中,以棒状电极E1、E2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以与该Z轴正交的平面为X-Y平面进行说明。
参照图7,在组电池3C中,焊接位置A1与A2之间的间距PA、焊接位置B1与B2之间的间距PB、焊接位置C1与C2之间的间距PC、以及焊接位置D1与D2之间的间距PD分别设为基本相同。另外,在组电池3C中,连结焊接位置A1、A2的中心间的虚拟线CA、连结焊接位置B1、B2的中心间的虚拟线CB、连结焊接位置C1、C2的中心间的虚拟线CC、以及连结焊接位置D1、D2的中心间的虚拟线CD被设为相互平行。因此,该组电池3C能够通过如下所示的方法进行电阻焊接。
首先,以让电阻焊接用的电极E1、E2的间隔基本上与所述间距PA、PB、PC以及PD的间隔相同,且连结电极E1、E2的中心间的线段与所述虚拟线CA、CB、CC、CD平行的方式支撑电极E1、E2(支撑工序)。
接着,在所述抵接工序,与在所述支撑工序支撑的各电极E1、E2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间隔相对应,对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定位并将它们抵接于各电池单元4A至4D。也就是说,以对应的引导板5A至5C、6或者被固定板7位于所述焊接位置A1至D2上的方式,使该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抵接于各电池单元4A至4D。
接着,通过让在支撑工序支撑的电极E1、E2,相对于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的位置围绕Z轴不位移,但在X-Y平面上位移,从而将电极E1、E2定位于焊接位置A1、A2,再使电极E1、E2在Z轴方向上位移从而抵接于引导板5A、6。在此状态下,能够进行在焊接位置A1、A2上的电阻焊接。
接着,使电极E1、E2在Z轴方向上位移从而离开引导板5A、6,并使该电极E1、E2在X-Y平面上位移。由此,将电极E1、E2定位于焊接位置B1、B2,并使电极E1、E2在Z轴方向上位移以抵接于引导板5A、5B。在此状态下,能够进行焊接位置B1、B2上的电阻焊接。
然后,对于焊接位置C1、C2以及焊接位置D1、D2也能够依次进行所述电极E1、E2的位移。
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固定各电极E1、E2的支撑位置的状态下,利用这两根电极E1、E2依次对于多个焊接位置A1至D2进行电阻焊接。因此,与按照焊接位置改变电极E1、E2的位置关系或间隔时相比较,能够高效地进行电阻焊接作业。
此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电极E1、E2相对于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各电池单元4A至4C以及安全装置8)发生位移的方法,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各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相对于电极E1、E2发生位移。
另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正负一对电极E1、E2分别在一处实施焊接的方法,但也可以使各电极E1、E2的先端部分支,通过一方的电极对两处或多处实施焊接。这样,能够焊接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与各电池单元4A至4D之间的多个点,从而能够抑制引导板5A至5C、6以及被固定板7与各电池单元4A至4D之间的相互旋转。
下面,对由所述抵接工序形成的各引导板间的规定的间隔进行详细描述。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引导板6与引导板5A之间、引导板5A与引导板5B之间、引导板5B与引导板5C之间、以及引导板5C与被固定板7之间的间隔分别被设定为相同的目标值。因此,下面以引导板6与引导板5A之间形成的间隔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所述规定的间隔的下限值进行说明。规定的间隔的下限值被设定为用于防止引导板6与引导板5A之间的放电的间隔。具体而言,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规定的间隔的下限值被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且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下面,对其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是否在相互基本平行的电极(引导板)间产生火花放电,根据帕邢定律(Paschen′sLaw),可定义为下面的数式1。
【数式1】
V=f(pd)
具体而言,对各电极间施加的电压V由气体压力p(Torr)与电极间距离d(m)的乘积的函数定义。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气体压力p在大气压条件下一定,因此所述数式1可以变形为下面的数式2。
【数式2】
Figure BDA0000137420830000101
具体而言,电压V可以由比例常数C与电极间距离d的乘积表示。其中,比例常数C在干燥空气条件下为3kV/mm。也就是,在干燥空气条件下,如果为由3(V/μm)×d定义的图8所示的直线Ch1以下的范围,则能够防止放电。这里,将焊接环境下的比例常数C推定为上述干燥空气条件下的比例常数C的1/3时,如所述数式2所示,电压V可以定义为1(V/μm)×d。也就是,在焊接环境下,如果为图8所示的直线Ch2以下的范围,则能够防止放电。这里,对各电极施加的电压V为10V时,通过将电极间距离d设为10μm(0.01mm)以上,从而能够防止各电极(引导板)间的放电。也就是,如果在图8所示的范围Ar内,则能够防止放电。
此外,采用由金属板模切加工的引导板时,有时会形成从引导板的侧端面伸出的毛刺。该毛刺的伸出允许值(公差)为引导板的厚度尺寸的1/3左右。例如,将引导板的厚度设为0.15mm时,毛刺的伸出允许值为0.05mm。因此,一对引导板相对置时,有可能在各引导板的内侧存在0.1mm的毛刺。考虑这种公差,更为理想的是,各引导板间的间隔(电极间距离d)设为0.15mm以上。
接着,对规定的间隔的上限值进行说明。规定的间隔的上限值被设定为用于在焊接工序获得可熔融电池罐底4A1(参照图9:被焊接部)的热量Q的间隔,所述电池罐底4A1由铁制成,为了焊接引导板6和引导板5A而设置于电池单元4A上。由焊接工序获得的热量Q依赖于各引导板6、5A和电池罐底4A1的总电阻值。因此,首先对各部的电阻值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将引导板6的板厚设为L1,将引导板6的电阻值设为R1。另外,将引导板5A的板厚设为L3(=L1),将引导板5A的电阻值设为R3(=R1)。在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计算出各引导板6、5A的电阻值R1(=R3)。具体而言,图10分别表示铜制的引导板#1、镍制的引导板#2、以及铁制的引导板#3的各电阻值R1(=R3)。此外,在图10中,面积S是用于形成直径1mm左右的熔核(nugget)的面积((π/4)×12)。
另外,如图9所示,将电池罐底4A1的板厚设为L4,将电池罐底4A1的电阻值设为R2。另外,将各引导板6、5A间的间隔设为L2。在此情况下,如图11所示计算出电池罐底4A1的电阻值R2。具体而言,在图11中示出铁制的电池罐底4A1的电阻值R2。此外,在图11中,面积S是用于形成直径1mm左右的熔核的截面积(L4×1)。
由图10和图11可知,各引导板的板厚(L1、L2)极小(0.15mm)。因此,引导板6、5A的电阻值R1(R3)与电池罐底4A1的电阻值R3相比极小。具体而言,如果间隔L2为3mm以上,则电阻值R1(R3)为电阻值R2的2%以下。因此,能够使总电阻值(R1+R2+R3)近似于电池罐底4A1的电阻值R2。下面以该条件为前提,对规定的间隔的上限值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参照图9,对各电极E1、E2间施加电压V时,电池罐底4A1产生的热量Q可定义为以下的数式3。
【数式3】
Q = i 2 R 2 Δt = ( V R 1 + R 2 + R 3 ) 2 R 2 Δt
其中,Δt为电压V的施加所持续的时间(ms)。另外,如上所述,能够使总电阻值(R1+R2+R3)近似于电池罐底4A1的电阻值R2。因此,所述数式3可以置换为以下的数式4。
【数式4】
利用该数式4,用于在电池罐底4A1形成直径1mm、深度0.1mm的熔核部的热量如以下的数式5所示。
【数式5】
Q = V 2 Δt 333 × 10 - 6 L 2 × 0.1 L 2
= V 2 Δt 333 × 10 - 5 L 2 2
= 3 × 10 2 × V 2 × Δt L 2 2
而且,通过将以下三种电压值(8V、10V、以及12V)代入上述数式4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数式6至8。此外,在各数式5至7中,Δt固定为2.25ms。
【数式6】
V=8(V),Δt=2.25(ms)
Q = 43 L 2 2
【数式7】
V=10(V),Δt=2.25(ms)
Q = 68 L 2 2
【数式8】
V=12(V),Δt=2.25(ms)
Q = 97 L 2 2
如这些数式6至8所示,热量Q被定义为L2的函数。具体而言,在图12中,数式6由曲线Ch3表示,数式7由曲线Ch4表示,数式8由曲线Ch5表示。这里,为了在电池罐底4A1形成直径1mm、深度0.1mm的熔核部,大约需要2J的热量。也就是说,通过使间隔小于相当于图12的曲线Ch3至Ch5与热量2(J)的交点的L2,能够使电池罐底4A1的引导板6、5A的附近熔融。具体而言,电压V为8(V)时约为5(mm),电压V为10(V)时约为6(mm),电压V为12(V)时约为7(mm)。因此,通过至少将L2设为7(mm)以下,从而能够使电池罐底4A1的引导板6、5A的附近熔融。
下面,参照图13,对间隔L2的评价进行总结。
间隔L2的下限值以不考虑公差时的0.01(mm)为最小。另一方面,间隔L2的上限值以对各电极E1、E2施加的电压为12(V)时的7(mm)为最大。因此,在不考虑公差而施加12(V)以上的电压的条件下,能够设定为0.01≤L2≤7。在该范围内设定间隔L2时,通过使用无需考虑毛刺等公差的引导板并且施加高的电压,从而能够确实地实现电阻焊接。
另外,间隔L2的下限值在考虑公差时为0.15(mm)。另一方面,间隔L2的上限值在对各电极E1、E2施加的电压为8(V)时为5(mm)。因此,在考虑公差且施加8(V)以上的电压的条件下,能够设定为0.15≤L2≤5。通过在该范围内设定间隔L2,从而即使在使用由金属板模切的引导板时,也能够以低电压确实地实现电阻焊接。
此外,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电池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有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电连接的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的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准备工序,分别准备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一引导板、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的第二引导板;抵接工序,在使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一间隔的状态下,将该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焊接工序,使电极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第二焊接工序,焊接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以及连接工序,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
在本发明中,使电流流过以相互分离的状态抵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因此,在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电流经由电池单元流过。所以,根据本发明,通过在一对电极间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从而能够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
而且,在本发明中,采用两块引导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来作为连接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以及被连接部件的引导板。因此,与由一块引导板连接多个电池单元的以往的组电池相比较,即使不改变各引导板的形状也能够在各引导板所及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各电池单元以及被连接部件的布局。
此外,本发明中的“被连接部件”并不限定于安全装置等电池单元以外的部件,当具有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外的电池单元时,“被连接部件”也包括该电池单元。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配置工序,将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配置成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其中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是与所述第一引导板以及所述第二引导板相焊接时的位置关系;以及保持工序,在将所述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定位成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保持该第一引导板以及第二引导板,其中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相焊接时的位置关系,其中,在所述抵接工序,一边保持由所述保持工序保持的位置关系,一边使第一引导板以及第二引导板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根据该制造方法,与一边定位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一边使这些引导板抵接于第二电池单元时不同,能够在保持工序完成了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的定位之后,使这些引导板抵接于第二电池单元。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各引导板对第二电池单元的抵接作业。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一焊接工序获得能够熔融为了焊接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而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一间隔。
在该制造方法中,将所述第一间隔设定为用于获得可熔融第二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其中,由第一焊接工序获得的总热量依赖于电流流动路径的总电阻值,该电流流动路径为第一引导板、第二电池单元被焊接部以及第二引导板。该总电阻值与电流流动路径的距离成正比,所述电流流动路径的距离是指第一引导板的厚度尺寸、第一间隔的尺寸与第二引导板的厚度尺寸的合计。其中,由于各引导板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极小的尺寸,因此,相对而言,第一间隔的尺寸大于各引导板的厚度尺寸。所以,第一间隔的尺寸对所述总电阻值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所述制造方法所示,通过调整第一间隔,能够高效地设定由第一焊接工序获得的热量。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一间隔设定为包含在5mm以上且7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下的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通常的焊接条件(例如,对电极间施加电压的时间约为2ms的条件)下,能够在以电压值8V获得所需热量时的间隔(7mm)到以电压值12V获得所需热量时的间隔(5mm)的范围内设定第一间隔的上限值。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基于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的放电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一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一间隔设定为能够防止各引导板之间的放电的最小限度的间隔,从而能够制造紧凑的组电池。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一间隔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且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上的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通常的焊接条件下(大气压条件下),能够在从各引导板被制成设计尺寸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放电的间隔(0.01mm)到考虑了制造各引导板时的公差(例如,各引导板的公差分别为0.05mm)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放电的间隔(0.15mm)的范围内,设定第一间隔的下限值。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准备工序,还准备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被固定板,在所述抵接工序,在所述被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二间隔的状态下使该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单元,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使电极从与第一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从而将所述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
根据该制造方法,即使在对于第一电池单元的连接对象除了第二电池单元以外不存在时,也就是,即使在与第一引导板成对的引导板不存在时,通过准备被固定板,也能够与所述焊接工序同样实现无效电流的削减。具体而言,在所述制造方法中,使被固定板与第一引导板以相互分离的状态抵接于第一电池单元,并使电流流过上述被固定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因此,在被固定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经由电池单元流过电流。所以,根据所述制造方法,通过在一对电极间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能够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获得能够熔融为了焊接所述被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引导板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二间隔。
在该制造方法中,将所述第二间隔设定为用于获得可熔融第一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其中,由第二焊接工序获得的总热量依赖于电流流动路径的总电阻值,该电流流动路径为被固定板、第一电池单元被焊接部以及第一引导板。该总电阻值与电流流动路径的距离成正比,所述电流流动路径的距离是指被固定板的厚度尺寸、第二间隔的尺寸与第一引导板的厚度尺寸的合计。其中,由于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极小的尺寸,因此,相对而言,第二间隔的尺寸大于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厚度尺寸。所以,第二间隔的尺寸对所述总电阻值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所述制造方法所示,通过调整第二间隔,能够高效地设定由第二焊接工序获得的热量。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二间隔设定为包含在5mm以上且7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下的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通常的焊接条件(例如,对电极间施加电压的时间约为2ms的条件)下,能够在以电压值8V获得所需热量时的间隔(7mm)到以电压值12V获得所需热量时的间隔(5mm)的范围内设定第二间隔的上限值。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基于用于防止所述被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之间的放电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二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二间隔设定为能够防止被固定板与第一引导板之间的放电的最小限度的间隔,从而能够制造紧凑的组电池。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二间隔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且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上的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通常的焊接条件(大气压条件下)下,能够在从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被制成设计尺寸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放电的间隔(0.01mm)到考虑了制造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时的公差(例如,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公差分别为0.05mm)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放电的间隔(0.15mm)的范围内,设定第二间隔的下限值。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被连接部件包括第三电池单元以及第四电池单元,在所述准备工序,还准备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单元与所述第四电池单元的第三引导板,在所述抵接工序,在使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三间隔的状态下,将该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在所述连接工序,使电极从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所述组电池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焊接所述第三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池单元的第三焊接工序。
根据该方法,由第一至第三引导板连接第一至第四电池单元时,不仅在对于第二电池单元的焊接处,而且在对于第三电池单元的焊接处也能够实现无效电流的削减。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支撑工序,支撑一对棒状电极,该一对棒状电极相隔与所述第一间隔、第三间隔相对应的间隔,在所述抵接工序,与所述支撑工序支撑的各棒状电极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间隔相对应地使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第二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并且使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和第三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通过让在所述支撑工序支撑的各棒状电极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以及第三引导板的相对位置,围绕与所述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轴不位移,但在与所述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位移,并且在各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上产生接近或远离,从而依次执行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与所述第三焊接工序。
根据该方法,例如使抵接工序配置在X-Y平面(与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各引导板、以及支撑工序支撑的各棒状电极在X-Y方向上位移从而将各棒状电极定位于各引导板的焊接位置之后,使各棒状电极与各引导板在Z轴方向(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上接近或远离,由此能够依次执行第一焊接工序与第三焊接工序。
此外,所述方法中“与各棒状电极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间隔相对应”是指,为了实现如下所述的定位,与各棒状电极的相互的位置关系以及间隔相对应地配置各引导板,即:使各棒状电极与各引导板的相对位置,围绕与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轴不位移,但在与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位移,从而能够使各棒状电极分别定位在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第二引导板的一端,并且使各棒状电极分别定位在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第三引导板的一端。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根据在所述连接工序获得能够熔融为了焊接所述第二引导板和所述第三引导板而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的第三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三间隔。
在该制造方法中,将所述第三间隔设定为用于获得可熔融第三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其中,由连接工序获得的总热量依赖于电流流动路径的总电阻值,该电流流动路径为第二引导板、第三电池单元被焊接部以及第三引导板。该总电阻值与电流流动路径的距离成正比,所述电流流动路径的距离是指第二引导板的厚度尺寸、第三间隔的尺寸与第三引导板的厚度尺寸的合计。其中,由于各引导板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极小的尺寸,因此,相对而言,第三间隔的尺寸大于各引导板的厚度尺寸。所以,第三间隔的尺寸对所述总电阻值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如所述制造方法所示,通过调整第三间隔,能够高效地设定由连接工序获得的热量。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三间隔设定为包含在5mm以上且7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下的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通常的焊接条件(例如,对电极间施加电压的时间约为2ms的条件)下,能够在以电压值8V获得所需热量时的间隔(7mm)到以电压值12V获得所需热量时的间隔(5mm)的范围内设定第三间隔的上限值。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基于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的放电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三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将第三间隔设定为能够防止各引导板之间的放电的最小限度的间隔,从而能够制造紧凑的组电池。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三间隔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且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上的间隔。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通常的焊接条件(大气压条件下)下,能够在从各引导板被制成设计尺寸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放电的间隔(0.01mm)到考虑了制造各引导板时的公差(例如,各引导板的公差分别为0.05mm)的情况下用于防止放电的间隔(0.15mm)的范围内,设定第三间隔的下限值。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准备工序,准备采用铜材料的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
在该制造方法中,例如使用与镀镍的铁相比较电阻值小的材料即铜构成的引导板。因此,能够制造内部电阻(损失)小的组电池。其中,电阻值小对于电阻焊接时的焦耳热的产生效率不利。但是,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能够通过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从而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因此,即使使用采用铜材料的各引导板,也能够以比较低的电流值进行电阻焊接。
在所述制造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准备工序,通过对沿规定方向延伸的引导板构成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切断,从而准备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
在该制造方法中,能够使用引导板构成部件准备两种引导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因此,与通过冲压加工等分别准备各引导板时相比较,能够减少应准备的部件的种类,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而且,如所述制造方法所示,分割引导板构成部件准备各引导板时,能够迅速地应对各引导板的长度的设计变更。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组电池。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电池,具有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电连接的被连接部件,其包括:第一引导板,架设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以及第二引导板,架设在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在该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之间相隔规定的板间隔的状态下,被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在所述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仅形成有通过电阻焊接用的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并且在所述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仅形成有通过所述电阻焊接用的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另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组电池,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实现无效电流的削减、又能提高各电池单元的布局自由度的组电池。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组电池在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之间相隔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各引导板电阻焊接于第二电池单元。而且,在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第二电池单元之间设有由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并且在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与第二电池单元之间设有由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另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因此,在制造本发明所涉及的组电池时,使电流流过以相互分离的状态抵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从而能够进行电阻焊接。并且,在该电阻焊接时,在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之间经由第二电池单元流过电流。所以,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组电池,通过采用在一对电极间阻止经由引导板自身的电流的流动的制造方法,从而能够在制造时削减对电阻焊接没有帮助的无效电流。
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组电池中,采用两块引导板(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来作为连接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以及被连接部件的引导板。因此,与由一块引导板连接多个电池单元的以往的组电池相比较,即使不改变各引导板的形状也能够在各引导板所及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各电池单元以及被连接部件的布局。
此外,本发明中的“被连接部件”并不限定于安全装置等电池单元以外的部件,而设有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以外的电池单元时,“被连接部件”也包括该电池单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实现电阻焊接的效率化、由能提高各电池单元的布局自由度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E1、E2:电极
L2:间隔
Q:热量
R1、R2、R3:电阻值
1:电池组件
3A、3B、3C:组电池
4A、4B、4C、4D:电池单元
4A1:电池罐底(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一例)
5A、5B、5C:引导板
6:引导板
7:被固定板
8:安全装置

Claims (21)

1.一种组电池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有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电连接的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的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工序,分别准备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一引导板、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的第二引导板;
抵接工序,在使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一间隔的状态下,将该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第一焊接工序,使电极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第二焊接工序,焊接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以及
连接工序,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工序,将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配置成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其中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是与所述第一引导板以及所述第二引导板相焊接时的位置关系;以及
保持工序,在将所述第一引导板与第二引导板定位成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保持该第一引导板以及第二引导板,其中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是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第二电池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被连接部件相焊接时的位置关系,其中,
在所述抵接工序,一边保持由所述保持工序保持的位置关系,一边使第一引导板以及第二引导板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一焊接工序获得能够熔融为了焊接所述第一引导板及所述第二引导板而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的第二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一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一间隔设定为包含在5mm以上7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下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基于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的放电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一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一间隔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且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上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准备工序,还准备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被固定板,
在所述抵接工序,在使所述被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二间隔的状态下将该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单元,
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使电极从与第一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将所述被固定板和第一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根据在所述第二焊接工序获得能够熔融为了焊接所述被固定板及所述第一引导板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的第一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二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二间隔设定为包含在5mm以上7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下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基于用于防止所述被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之间的放电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二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二间隔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上的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连接部件包括第三电池单元以及第四电池单元,
在所述准备工序,还准备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单元与所述第四电池单元的第三引导板,
在所述抵接工序,在使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相隔规定的第三间隔的状态下,将该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
在所述连接工序,使电极从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相反的一侧分别抵接于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相抵接的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通过让电流流过这些电极之间,从而将所述第二引导板和第三引导板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
所述组电池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焊接所述第三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池单元的第三焊接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工序,支撑一对棒状电极,该一对棒状电极相隔与所述第一间隔、第三间隔相对应的间隔,
在所述抵接工序,与所述支撑工序支撑的各棒状电极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间隔相对应地使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和第二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并且使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和第三引导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电池单元,
通过让在所述支撑工序支撑的各棒状电极与所述第一引导板、第二引导板以及第三引导板的相对位置,围绕与所述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轴不位移,但在与所述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位移,并且在各棒状电极的长度方向上产生接近或远离,从而依次执行所述第一焊接工序与所述第三焊接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根据在所述连接工序获得能够熔融为了焊接所述第二引导板及所述第三引导板而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池单元的第三电池单元被焊接部的热量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三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三间隔设定为包含在5mm以上7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下的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基于用于防止所述第二引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引导板的一端之间的放电的间隔,来设定所述第三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抵接工序,将所述第三间隔设定为包含在0.01mm以上0.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尺寸以上的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准备工序,准备采用铜材料的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准备工序,通过对沿规定方向延伸的引导板构成部件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切断,从而准备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
20.一种组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组电池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21.一种组电池,具有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电连接的第二电池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池单元电连接的被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引导板,架设在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以及
第二引导板,架设在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之间,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与所述被连接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引导板和所述第二引导板,在该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之间相隔规定的板间隔的状态下,被电阻焊接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
在所述第一引导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仅形成有通过电阻焊接用的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并且在所述第二引导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电池单元之间仅形成有通过所述电阻焊接用的正负一对电极之中的另一个电极形成的电阻焊接部。
CN2011800034483A 2010-07-15 2011-07-11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 Pending CN102484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0429 2010-07-15
JP2010160429 2010-07-15
PCT/JP2011/003957 WO2012008138A1 (ja) 2010-07-15 2011-07-11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組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233A true CN102484233A (zh) 2012-05-30

Family

ID=45469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34483A Pending CN102484233A (zh) 2010-07-15 2011-07-11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9043A1 (zh)
EP (1) EP2448039A4 (zh)
JP (1) JP4965753B2 (zh)
KR (1) KR20120046281A (zh)
CN (1) CN102484233A (zh)
WO (1) WO20120081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049A (zh) * 2019-04-16 2019-08-06 天津锦泰勤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连接件压焊定位方法和压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8909B2 (ja) * 2017-04-20 2021-09-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およびリード板の接続方法
EP3413373A1 (en) * 2017-06-06 2018-12-12 BAE SYSTEMS plc Aircraft battery system
US20200067144A1 (en) * 2017-06-06 2020-02-27 Bae Systems Plc Aircraft batter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7936A (en) * 1991-10-19 1995-12-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motor vehicle and battery unit for electric motor vehicle
JP2909366B2 (ja) * 1992-12-22 1999-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防錆構造の電池
JP2000077094A (ja) * 1998-08-31 2000-03-14 Yuasa Corp 集合型高温電池装置
JP2003017032A (ja) * 2001-06-28 2003-01-17 Hitachi Maxell Ltd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電池間接続端子
JP2004031062A (ja) * 2002-06-25 2004-01-29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135516B2 (ja) * 2003-01-23 2008-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ード端子及び電源装置
US20070009787A1 (en) * 2005-05-12 2007-01-11 Straubel Jeffrey 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cooling, connecting and protecting batteries
JP5005222B2 (ja) * 2006-01-18 2012-08-22 三桜工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接続板
JP5268241B2 (ja) * 2006-10-03 2013-08-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009030B2 (ja) * 2007-04-10 2012-08-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組電池、単電池及び電池パック
DE102007017018A1 (de) * 2007-04-11 2008-03-27 Daimler Ag Überbrückung defekter Zellen bei Batterien
TWM318808U (en) * 2007-04-12 2007-09-11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guiding piece
DE102007063177A1 (de) * 2007-12-20 2009-06-25 Daimler Ag Zellverbinder,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zweier Pole von Zellen von Batterien und Batterie mit Zellverbinder
JP2009187691A (ja) * 2008-02-04 2009-08-20 Panasonic Corp 組電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049A (zh) * 2019-04-16 2019-08-06 天津锦泰勤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连接件压焊定位方法和压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08138A1 (ja) 2013-09-05
KR20120046281A (ko) 2012-05-09
JP4965753B2 (ja) 2012-07-04
WO2012008138A1 (ja) 2012-01-19
EP2448039A1 (en) 2012-05-02
US20120129043A1 (en) 2012-05-24
EP2448039A4 (en)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123800A (ja) 電池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CN101771141B (zh) 二次电池
CN102306819B (zh) 燃料电池芯单元以及燃料电池芯组
US10090503B2 (en) Connecting member of electrode terminals for preparation of core pack
CN100421295C (zh) 蓄电池组件
JP5005222B2 (ja) 組電池の接続板
JP6124121B2 (ja) 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スペーサ、及び蓄電装置
CN102484233A (zh) 组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
JP6120990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0510641A (ja) 導電性部材を装置に接続する方法
JP5930368B2 (ja) 蓄電装置及び該蓄電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バスバー
JP2008539547A (ja) ポーチ型バッテリー用立体的電極端子
JP5824612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20031645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battery cells
US9553294B2 (en)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and bus bar used for electric storage device
US6773301B1 (en) Cell strap for combining cells into a battery
US20120149258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battery cells
KR100778983B1 (ko) 원통형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캔 및 이를 이용한 원통형 리튬이차전지
JP6098922B2 (ja) 蓄電装置
CN103718329A (zh) 用于蓄电池的电池单体以及蓄电池
JP5622676B2 (ja) 電池とタブの接続方法およびタブ
US10118245B2 (en) Sacrificial resistance weld electrode
JP2010182441A (ja) 電圧検知回路と電池セルとの接続構造
KR101124964B1 (ko) 이차전지의 양극리드 또는 음극리드를 외부 부재와 연결하는 방법
JP6928909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およびリード板の接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