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8746A - 快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快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8746A
CN102478746A CN2011103826151A CN201110382615A CN102478746A CN 102478746 A CN102478746 A CN 102478746A CN 2011103826151 A CN2011103826151 A CN 2011103826151A CN 201110382615 A CN201110382615 A CN 201110382615A CN 102478746 A CN102478746 A CN 102478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vane
state
vane rods
driving 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26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8746B (zh
Inventor
松本佳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78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8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12Reflex cameras with single objective and a movable reflector or a partly-transmitting mirr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快门装置。叶片杆设有朝向轴伸出的辊支承部以防止辊的脱落,其中辊以能绕所述轴转动的方式被支撑。辊支承部被设置在当叶片杆利用叶片回位弹簧的施力而沿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打开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轴的移动范围内。

Description

快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许第3542192号论述的方法中,在焦平面快门中,叶片驱动杆利用加载杆(charge lever)的枢转操作抵抗驱动弹簧的弹簧力而移动。为了减小加载杆与叶片驱动杆之间的摩擦,使被叶片驱动杆支撑的辊与加载杆接触。
在日本特许第3542192号论述的焦平面快门中,快门基板的表面用以防止辊的脱落。但是,被涂布到辊的转轴以使辊能够平滑转动的润滑油可能扩散到快门基板的表面。已经扩散到快门基板的表面的润滑油可能成为对叶片驱动杆的枢转操作的行进的阻碍。因此,在本情况中,叶片驱动杆的枢转速度可能变化。结果,快门叶片的行进精度可能下降。
此外,如果焦平面快门的取向已变化并且作用于辊的重力已变化,则辊可能与快门基板接触或与快门基板分离。结果,叶片驱动杆的枢转速度可能变化,这可能导致快门叶片的行进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快门装置包括:快门基板,所述快门基板具有开口;快门叶片,所述快门叶片被构造成开闭所述开口;叶片杆,所述叶片杆与所述快门叶片连接并且所述叶片杆被构造成能相对于所述快门基板绕枢转轴线枢转;叶片回位弹簧,所述叶片回位弹簧被构造成沿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所述开口的方向对所述叶片杆施力;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被构造成能相对于所述快门基板绕所述叶片杆的所述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所述驱动杆被构造成沿所述快门叶片闭合所述开口的方向按压所述叶片杆;辊,所述辊以能绕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轴转动的方式被所述轴支撑;叶片驱动弹簧,所述叶片驱动弹簧被构造成沿所述快门叶片闭合所述开口的方向对所述驱动杆施力;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被构造成能锁定所述叶片杆以使所述快门叶片保持在闭合所述开口的状态;以及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通过使所述驱动杆移动而对所述叶片驱动弹簧加载。所述叶片杆被构造成:当所述叶片杆利用所述叶片回位弹簧的施力而沿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所述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所述叶片杆在改变相对于所述驱动杆的相对位置的同时移动。当所述驱动杆利用所述叶片驱动弹簧的施力而沿所述快门叶片闭合所述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叶片杆一体地移动。辊支承部被设置于所述叶片杆以防止所述辊的脱落,所述辊支承部朝向所述轴伸出,并且所述辊支承部被设置在当所述叶片杆利用所述叶片回位弹簧的施力而沿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所述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所述轴移动的范围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和以上所述的快门装置,所述快门装置被构造成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曝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如下一种快门装置:即使作用于辊的重力的取向已改变,涂布到辊的轴的润滑油也不可能扩散到快门基板的表面并且所述辊不可能接触快门基板。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和图1B是快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的(A)至(D)示出了驱动杆、叶片杆和棘轮。
图3示出了叶片驱动弹簧和棘轮被组装到驱动杆的状态。
图4A至图4C示出了棘轮。
图5A和图5B示出了第一凸轮装置和第二凸轮装置。
图6是示出镜杆、主镜、叶片杆、驱动杆、线圈、叶片组和图像传感器的操作定时的定时图。
图7A至图7C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释放前待机状态的状态。
图8A至图8C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叶片杆解锁状态的状态。
图9A和图9B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镜(mirror)上升实时观察状态的状态。
图10A至图10D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设定解除(unset)状态的状态。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叶片行进状态的状态。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叶片行进完成状态的状态。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镜杆加载(charge)完成状态的状态。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叶片杆锁定激活状态的状态。
图15A和图15B示出了快门单元处于驱动杆加载状态的状态。
图16A示出了叶片接触构件的示例性形状,图16B示出了叶片缓冲构件的示例性形状。
图17A至图17D示出了用于将叶片缓冲构件组装到轴部的方法。
图18A至图18C是示出第一叶片接触构件与第二叶片接触构件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A至图19H示出了用于将叶片缓冲构件组装到轴构件的示例性方法。
图20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数字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体、以及可更换镜头的中央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和方面。
现在,下面将参考图1A、图1B和图20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快门装置、和装配有该快门装置的摄像设备(imagingapparatus)。
图20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数字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体101、以及可更换镜头201的中央面截面图。
能够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到照相机主体101的可更换镜头201由照相机安装部102和镜头安装部202固定。当安装可更换镜头201时,照相机主体101的接触部103和可更换镜头201的接触部203相互电连接。此时,照相机主体101检测到可更换镜头201已经被安装。另外,照相机主体101经由接触部103和203对可更换镜头201进行供电,并且照相机主体101与可更换镜头201通信以控制可更换镜头201。
行进通过可更换镜头201的聚焦透镜204的光束入射到照相机主体101的主镜6。主镜6能够进入到摄影光路中以及从摄影光路退避。主镜6是半镜。在主镜6处反射的光束被导向取景器。另外,从主镜6透射的光束被副镜105进一步向下反射以被导向焦点检测单元106。
焦点检测单元106检测聚焦透镜204中的散焦量。另外,焦点检测单元106计算用于使聚焦透镜204移动以实现聚焦透镜204的对焦状态的透镜驱动量。当所计算的透镜驱动量经由接触部103和203传输到可更换镜头201时,可更换镜头201控制马达(未示出)以使聚焦透镜204移动并且可更换镜头201执行调焦。
主镜6由主镜支撑架107支撑。更具体地,主镜6被转轴部6b可枢转地支撑。另外,副镜105由副镜支撑架109支撑。副镜支撑架109被铰链轴(未示出)可枢转地支撑并且能够绕主镜支撑架107枢转。
被导向取景器的光束在调焦屏110上形成被摄体像。使用者能够经由五棱镜111和目镜透镜112观察到调焦屏110上的被摄体像。
快门单元100被设置在副镜105的后方。在初始状态中,叶片组被闭合。光学低通滤波器114设置在快门单元100的后方。
图像传感器116和盖构件117设置在光学低通滤波器114的后方。图像传感器116由图像传感器保持件115支撑,图像传感器保持件115通过螺钉(未示出)被固定到壳体。盖构件117保护图像传感器116。
橡胶构件118支撑光学低通滤波器114并用作光学低通滤波器114与图像传感器116之间的封闭密封件。在拍摄期间,已通过光学低通滤波器114的光束被入射到图像传感器116。
图1A是从正面观察的快门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图1B是从快门单元100的背面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参考图1A,开口(aperture)1a形成在快门基板1的中央。轴1b至轴1d形成于快门基板1。
驱动杆11、叶片杆15和棘轮16被轴1b可枢转地支撑。第一凸轮装置(cam gear)21被轴1c可转动地支撑。第二凸轮装置22被轴1d可转动地支撑。第一凸轮装置21用作第一构件,第二凸轮装置22用作第二构件。
驱动杆11和棘轮16以可绕轴1b枢转的方式被支撑。第一凸轮装置21以可绕轴1c枢转的方式被支撑。第二凸轮装置22以可绕轴1d枢转的方式被支撑。辅助基板31被固定于快门基板1。
被驱动杆11可枢转地支撑的叶片杆15与驱动杆11类似地绕轴1b枢转。叶片杆15和驱动杆11绕枢转轴线(即,通过轴1b的截面的中心并且沿轴1b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枢转。供轴1b至1d插入的轴支承孔被设置于辅助基板31。驱动杆11、叶片杆15、棘轮16、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被夹在快门基板1与辅助基板31之间。
轴31a形成于辅助基板31。镜杆36以可绕轴31a自由枢转的方式被支撑。镜杆驱动弹簧39被闩锁于镜杆36。镜杆驱动弹簧39沿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即,沿使主镜6上升的方向)对镜杆36施力。主镜6绕转轴部6b摆动地枢转。
利用上述构造,主镜6能够在镜下降位置与镜上升位置之间移动。镜下降位置是主镜6相对于摄影光轴以45°的角度保持静止从而将摄像光束导向五棱镜111的位置。另一方面,镜上升位置是主镜6在主镜6从摄影光路退避的位置处保持静止以将光束导向图像传感器116的位置。
主镜驱动弹簧7被闩锁于主镜6的轴部6a。主镜驱动弹簧7沿镜下降方向按压主镜6。棘轮齿16a形成于棘轮16。作为用于与棘轮齿16a接合的接合构件的接合爪部31b被设置于辅助基板31。光传感器32检测叶片杆15的枢转位置并且被安装于辅助基板31。
参考图1B,磁轭33和线圈34被螺钉35固定到辅助基板31。通过对线圈34施加电压,在磁轭33上产生磁力。如图1A所示,第一固定部38a和第二固定部38b形成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38。辅助基板31在第一固定部38a处被固定于柔性印刷电路板38。快门基板1在第二固定部38b处被固定于柔性印刷电路板38。
柔性印刷电路板38经由第一固定部38a与线圈34和光传感器32连接。相位图案部38c形成于柔性印刷电路板38的第二固定部38b。相位图案部38c检测被安装到第一凸轮装置21的相位电枢(phase armature)23的相位。
半月形的缓冲构件3被固定于圆弧状的穿孔1e的上部,圆弧状的穿孔1e形成于快门基板1。半月形的缓冲构件3由比如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如图1B所示,盖板2被固定于快门基板1的背面。开口2a在与快门基板1的开口1a的位置基本相同的位置处形成于盖板2的中央。开口1a和开口2a限制通过快门单元100的光束。
设置有叶片组的叶片室形成在快门基板1与盖板2之间。叶片组由第一叶片41、第二叶片42、主臂43和副臂44构成。
作为快门叶片的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由含有黑色涂料(blackening)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被副臂44和主臂43利用销45可枢转地支撑。
主臂43以可绕设置于快门基板1的轴1f枢转的方式被支撑。副臂44以可绕设置于快门基板1的轴1g枢转的方式被支撑。
主臂43绕轴1f转动。副臂44绕轴1g转动。因此,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进行平行连杆运动。下文中将要说明的孔43a形成于主臂43,孔43是用于使主臂43与叶片杆15的接合部15a接合的孔。
叶片杆15用作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连接的叶片杆。叶片回位弹簧46被闩锁于副臂44。叶片回位弹簧46沿图1B中的顺时针方向按压副臂44。
更具体地,利用叶片回位弹簧46的压力,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此外,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利用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完全行进之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
叶片缓冲构件4固定于具有矩形形状并且被设置于快门基板1的轴部1h。叶片缓冲构件4具有矩形外形。轴部1h具有与叶片缓冲构件4的外形相同的矩形外形。更具体地,当叶片缓冲构件4安装于快门基板1时,叶片缓冲构件4的外形的边和轴部1h的边大体上相互平行。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叶片缓冲构件4和轴部1h具有矩形形状。但是,如果与矩形形状不同的多边形形状满足上述条件,则叶片缓冲构件4和轴部1h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
叶片缓冲构件4由比如氯丁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或者硅橡胶等橡胶材料制成或者由比如弹性体等能够吸收冲击的材料制成。叶片缓冲构件4被叶片接触构件5包围并且被叶片接触构件5覆盖。叶片接触构件5由具有比叶片缓冲构件4的耐磨性高的耐磨性的材料制成。更具体地,叶片接触构件5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叶片接触构件5被固定于叶片缓冲构件4。
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被构造成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沿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的方向移动时不直接接触叶片缓冲构件4。利用上述构造,防止了如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而可能发生的叶片缓冲构件4的磨损。
图2的(A)至(D)示出了驱动杆11、叶片杆15和棘轮16。图2的(A)和(C)示出了从快门基板1侧观察的驱动杆11、叶片杆15和棘轮16。图2的(B)是图2的(A)中的A-A截面图。更具体地,图2的(B)是驱动杆11的电枢支撑部11a的截面图。图2的(D)是图2的(C)中的B-B截面图。更具体地,图2的(D)示出了驱动杆11的辊支撑轴11d与叶片杆15的辊支承部15d之间的示例性关系。
参考图2的(A)和(C),突出部11e形成于驱动杆11。另一方面,突出部15b形成于叶片杆15。在图2的(A)所示的状态中,突出部11e接触突出部15b。在图2的(C)所示的状态中,突出部11e不接触突出部15b。
参考图2的(B),电枢支撑部11a设置于驱动杆11。贯通孔11b形成为贯通电枢支撑部11a。在电枢轴12a的一端,形成尺寸比贯通孔11b的内径大的凸缘12b。
电枢轴12a的另一端宽松地插入到贯通孔11b。在将电枢12安装到电枢轴12a之后,电枢轴12a的另一端被型锻。
作为压缩弹簧的电枢弹簧17被设置成环绕电枢轴12a并且被设置在电枢12与电枢支撑部11a之间。电枢弹簧17沿使电枢12与电枢支撑部11a分离的方向施力。半球形的突起11c形成于电枢支撑部11a的与凸缘12b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2的(A)、(C)和(D)所示,辊13以可绕驱动杆11的辊支撑轴11d枢转的方式被支撑。润滑油被涂布在辊支撑轴11d与辊13之间。辊13接触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
突出部11e设置于驱动杆11。突出部11e接触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从叶片杆15突出的接合部15a被设置于叶片杆15。接合部15a延伸穿过快门基板1的圆弧状的穿孔1e。另外,接合部15a接合到快门基板1的背面的主臂43的孔43a中。
因此,主臂43与叶片杆15的枢转连动地枢转。凸轮从动件15e被设置于叶片杆15。凸轮从动件15e接触第一凸轮装置21的凸轮21b。
两个遮光壁15c被设置于叶片杆15。遮光壁15c对光传感器32进行遮光。光传感器32检测叶片杆15的枢转位置。换句话说,光传感器32用作检测单元,遮光壁15c用作被检测部。
辊支承部15d被设置于叶片杆15。为了防止辊13从辊支撑轴11d脱落。辊支承部15d朝向辊支撑轴11d伸出。辊支承部15d形成于在利用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沿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打开开口1a和2a的方向驱动叶片杆15期间辊支撑轴11d移动的范围中。
更具体地,不管驱动杆11与叶片杆15之间的位置关系,辊支承部15d均与辊支撑轴11d相对。因此,即使涂布在辊支撑轴11d与辊13之间的润滑油已扩散,扩散的油也仅可能粘附到辊支承部15d而不会扩散到快门基板1。
参考图2的(D),驱动杆11的圆筒部11f装配到快门基板1的轴1b。因此,驱动杆11以可绕快门基板1的轴1b枢转的方式被支撑。此外,叶片杆15装配于驱动杆11的圆筒部11f。因此,叶片杆15以可绕驱动杆11的圆筒部11f枢转的方式被支撑。
利用上述构造,叶片杆15相对于快门基板1枢转,并且驱动杆11相对于快门基板1绕与叶片杆15的枢转操作相同的轴枢转。
如图2的(D)所示,作为扭力弹簧的叶片驱动弹簧14被设置在棘轮16和驱动杆11之间。叶片驱动弹簧14的一端14a由驱动杆11保持。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由棘轮16保持。
在图2的(A)中,叶片驱动弹簧14沿逆时针方向按压驱动杆11。叶片驱动弹簧14的自由长度被设计成比驱动杆11与棘轮16之间的间隔长。叶片驱动弹簧14用作压力弹簧。此外,叶片驱动弹簧14对驱动杆11施加抵靠快门基板1的力。
如图2的(D)所示,倾斜部15f设置于叶片杆15。利用倾斜部15f,叶片杆15的辊支承部15d以大致圆锥形状延伸远离叶片杆15的枢转中心。此外,如果倾斜部15f被设置成以大致圆筒形状延伸远离叶片杆15的枢转中心,则叶片杆15枢转时施加到叶片杆15的惯性力可能变得过大。
为了防止上述的施加到叶片杆15的过大的惯性力的问题,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辊支承部15d被设计成具有大致圆锥形状。因此,能够在抑制作用于叶片杆15的非常大的惯性力的状态下设置辊支承部15d。
驱动杆11以下面的方式组装于叶片杆15。首先,辊支撑轴11d被插入到辊13中。随后,叶片杆15以图2的(A)所示的状态被插入到圆筒部11f。然后,叶片杆15相对于驱动杆1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叶片杆15与驱动杆11之间的关系成为图2的(C)所示的状态。
在图2的(C)所示的状态中,辊支撑轴11d位于辊支承部15d与遮光壁15c之间。因此,始终防止驱动杆11从叶片杆15脱落。
另外,辊支撑轴11d在辊支承部15d与遮光壁15c之间移动的范围的尺寸比辊13的厚度小。因此,始终防止辊13从辊支撑轴11d脱落。
如上所述,在驱动杆11、辊13和叶片杆15被一体地操作的状态中,驱动杆11的圆筒部11f被装配于快门基板1的轴1b。
图3示出了叶片驱动弹簧14和棘轮16被组装到驱动杆11的状态。参考图3,叶片驱动弹簧14的一端14a由驱动杆11保持,而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与设置于棘轮16的缝(slit)16b接合。
在图3所示的状态中,叶片驱动弹簧14处于叶片驱动弹簧14未被加载的“自由”状态。当棘轮1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叶片驱动弹簧14被加载。在棘轮16转动以对叶片驱动弹簧14加载的状态中,设置于辅助基板31的接合爪部31b与棘轮齿16a接合。
通过调节棘轮16的转动量而调节叶片驱动弹簧14对驱动杆11的施力。换句话说,棘轮16相当于棘轮构件。
图4A至图4C示出了棘轮16。图4A示出了棘轮16的外观。参考图4A,棘轮16具有由第一圆筒部16c和第二圆筒部16d形成的双圆筒形状。
棘轮齿16a设置于第一圆筒部16c的外周面。第二圆筒部16d是与第一圆筒部16c同心的圆筒部,并且设置在第一圆筒部16c的内侧。缝16b作为在第一圆筒部16c的一部分处被切除的缺口被设置于第一圆筒部16c。
在缝16b的端部,设置从第一圆筒部16c的内周面向第二圆筒部16d突出的突出部16e。因此,形成有突出部16e的部分在第一圆筒部16c的径向上具有比第一圆筒部16c的其它部分厚的厚度。
朝向第一圆筒部16c突出的突出部16f被设置于第二圆筒部16d的外周面的与缝16b和突出部16e相对的部分。
图4B示出了叶片驱动弹簧14设置在第一圆筒部16c与第二圆筒部16d之间并且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与缝16b接合的状态。
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中,叶片驱动弹簧14处于叶片驱动弹簧14未被加载的自由状态。
参考图4B,在从缝16b的端部16b1的位置P0沿顺时针方向到端部16b1的第一角位置P1的范围中,形成从第一圆筒部16c的内周面朝向第二圆筒部16d突出的突出部16e。更具体地,在从缝16b的在使棘轮16沿对叶片驱动弹簧14加载的方向转动时与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接触的端部16b 1沿与叶片驱动弹簧14的加载方向相反的方向到端部16b1所位于的第一角位置P 1的范围中形成突出部16e。
缝16b的端部16b1的厚度Ha比缝16b的端部16b2的厚度Hb厚。缝16b的端部16b1相当于缝16b的一端,缝16b的端部16b2相当于缝16b的另一端。缝16b形成为使得缝16b的端部16b1成为棘轮齿16a的齿尖。利用上述构造,缝16b的端部16b1的面积能够变得尽可能的大。
当棘轮16从图4B所示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接触缝16b的端部16b1。在该状态中,叶片驱动弹簧14被加载。当叶片驱动弹簧14被加载时,叶片驱动弹簧14的状态成为图4C所示的状态。
当叶片驱动弹簧14被加载时,力作用于缝16b的端部16b1。尽管棘轮16由树脂材料制成,但是缝16b的端部16b1由于所形成的突出部16e而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在对叶片驱动弹簧14加载时,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永不会被压入到缝16b的端部16b1中。
参考图4C,当叶片驱动弹簧14被加载时,叶片驱动弹簧14被缩紧(squeeze)而处于收紧状态。在该状态中,叶片驱动弹簧14的直径从直径Da(图4B)改变为直径Db(图4C)。
当叶片驱动弹簧14的直径变得更小时,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与缝16b的端部16b1之间的接触范围可能变得更小。如果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被设计成是长的以防止上述问题,则如果对叶片驱动弹簧14的加载量不大,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可能会从缝16b突出。
在本情况中,因为不能在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可以突出到的空间中设置部件,所以快门装置的总体大小不能被有效地减小。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从缝16b的另一端16b2的位置P2到突出部16e被形成于并被定位于的第一角位置P1处的范围中,朝向第一圆筒部16c突出的突出部16f被设置于第二圆筒部16d的外周面。
叶片驱动弹簧14以上述方式被加载。即使叶片驱动弹簧14的直径已经变成图4C所示的直径Db,也能够确保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与缝16b的端部16b 1之间的接触范围。
因此,如果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与缝16b的端部16b 1之间的接触范围变小而可能发生的叶片驱动弹簧14的另一端14b被压入到缝16b的端部16b1中的问题永不会发生。另外,不需要提供叶片驱动弹簧14的长的另一端14b。因此,不会妨碍快门装置的小型化。
图5A和图5B示出了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齿轮21a和凸轮21b被设置于第一凸轮装置21。齿轮21a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齿轮22b啮合。因此,第一凸轮装置21的转动被传输到第二凸轮装置22。齿轮21a用作第一齿轮部。齿轮22b用作第二齿轮部。
凸轮21b是被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跟随的凸轮。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中,凸轮21b和凸轮从动件15e相互接触。在该状态中,来自叶片回位弹簧46的逆时针力被施加到叶片杆15,但是通过凸轮21b与凸轮从动件15e之间的接触而防止叶片杆15的枢转操作。因此,第一凸轮装置21保持叶片杆15以通过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闭合开口1a与开口2a。
在图5B所示的状态中,第一凸轮装置21从图5A所示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外,在图5B所示的状态中,凸轮21b与凸轮从动件15e脱离。此外,叶片杆15通过叶片回位弹簧46沿逆时针方向枢转。
当第一凸轮装置21从图5B所示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凸轮21b接触凸轮从动件15e并且叶片杆15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以上述方式,叶片回位弹簧46被加载。
相位电枢23被设置于凸轮21b的底面。相位电枢23接触FP C 38的图案部38c。相位电枢23检测第一凸轮装置21的转动相位。
第一凸轮22a、齿轮22b和第二凸轮22c被设置于第二凸轮装置22。齿轮22b与传输齿轮(未示出)啮合。因此,来自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经由传输齿轮传输。
齿轮22b具有与齿轮21a的齿数相同的齿数。齿轮22b和齿轮21a以预定的相位彼此啮合。因此,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以预定的相位并且以相同的转动频率转动。
作为第一凸轮部的第一凸轮22a接触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第一凸轮22a使镜杆36在镜上升位置与镜下降位置之间枢转。更具体地,当第一凸轮22a与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在第一位置处相互接触时,第二凸轮装置22使主镜6下降进入摄影光路中。另外,当第一凸轮22a与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在第二位置处相互脱离时,第二凸轮装置22使主镜6上升而从摄影光路退避。作为第二凸轮部的第二凸轮22c与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接触。第二凸轮22c用于对驱动杆11加载和卸载(discharge)。
图6是示出镜杆36、主镜6、叶片杆15、驱动杆11、线圈34、叶片组和图像传感器116的操作定时的定时图。下面将参考图7A至图15B详细说明在从图6所示的状态A至状态M期间由快门单元100执行的操作。
图6所示的状态A是释放前待机状态。图7A至图7C示出了释放前待机状态中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7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7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
在图7A至图7C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在释放前待机状态中,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停止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各相应位置。
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的凸轮顶部22d接触。在图7A和图7B所示出的状态中,驱动杆11已对叶片驱动弹簧14过度加载。在叶片驱动弹簧14已被过度加载的状态中,驱动杆11已沿对叶片驱动弹簧14加载的方向移过如下位置:在线圈34已被通电时磁轭33能够保持电枢12。
参考图7C,在过度加载状态中,电枢12接触磁轭33。另外,在本状态中,叶片驱动构件(驱动杆11)的电枢支撑部11a压缩电枢弹簧17。因此,电枢12的凸缘12b与驱动杆11的突起11c分离。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接触第一凸轮装置21的凸轮21b的凸轮顶部21c。如上所述,叶片杆15被锁定在图7B所示的状态。
参考图7B,叶片回位弹簧46沿顺时针方向压副臂44,而叶片杆15已被锁定。因此,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抵抗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被保持在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状态。
在本状态中,叶片杆15的辊支承部15d被定位成与辊13相对,以防止辊13从辊支撑轴11d脱落。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接触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一凸轮22a的凸轮顶部22e。如图7A所示,镜杆36在对镜杆驱动弹簧39加载的状态下保持镜杆驱动弹簧39。
主镜6被主镜驱动弹簧7沿镜下降方向按压。在主镜6接触止动件(未示出)时主镜6变为镜下降状态。在本状态中,在主镜6的轴部6a与镜杆36的接触部36b之间形成间隙。
利用上述构造,即使在定位镜杆36时发生了任何误差,主镜6也能够被止动件(未示出)定位于正确的位置。
如果在释放前待机状态中输入释放信号,则线圈34被通电并且磁轭33吸引电枢12。同时,当马达(未示出)被通电并且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时,叶片杆被解锁(图6所示的状态B)。在图6所示的状态B中,叶片杆已被解锁。
图8A至图8C示出了在叶片杆已被解锁的状态下的示例性状态。图8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到的快门单元100。图8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到的快门单元100。
在图8A至图8C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在叶片杆解锁状态中,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停止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各相应位置。
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将说明与图7A至图7C所示的释放前待机状态不同的状态,相对于释放前待机状态无变化的状态将不详细说明。
当马达(未示出)被通电时,第一凸轮装置21从图7A和图7B所示的状态向图8A和图8B所示的状态转动。当第一凸轮装置21转动到图8A和图8B所示的状态时,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与第一凸轮装置21的凸轮21b的凸轮顶部21c脱离。为了解释这一点,凸轮21b从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的枢转轨迹退避,以解锁叶片杆15。结果,叶片杆15转换到叶片杆15能够绕轴1b枢转的状态。
当叶片杆15被解锁时,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由于来自按压副臂44的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跟随上述操作,叶片杆15绕轴1b枢转。
同时,安装于驱动杆11的辊支撑轴11d的辊13在不会与辊支撑轴11d脱离的状态下沿着叶片杆15的辊支承部15d移动。在叶片杆解锁状态中,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已经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之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以相互叠加的状态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
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已经完全行进时,叶片缓冲构件4减缓作用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冲击。叶片缓冲构件4被叶片接触构件5包围并且被叶片接触构件5覆盖。
更具体地,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以相互叠加的状态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时,叶片接触构件5位于叶片缓冲构件4与包括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叶片组之间。叶片接触构件5由具有比叶片缓冲构件4的耐磨性高的耐磨性的材料制成。
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时,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直接接触叶片接触构件5,而不直接接触叶片缓冲构件4。因为叶片接触构件5由比如金属材料等耐磨性高的材料制成,所以即使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直接与叶片接触构件5接触时,由于磨损而可能产生的灰尘颗粒也不可能产生。
因为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不直接接触叶片缓冲构件4,所以即使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应当与叶片缓冲构件4碰撞的情况下可能易于产生灰尘颗粒,叶片缓冲构件4也能够由冲击吸收性能高的材料制成。
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接触叶片接触构件5时,如图8C所示,在突出部11e与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之间形成间隙。在图7C所示的示例中,叶片驱动弹簧14已被过度加载。如果在过度加载状态中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由于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则叶片杆15永不接触驱动杆11。
因此,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由于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时所产生的冲击永不传输到驱动杆11。
在叶片驱动弹簧14已被过度加载的状态中,驱动杆11已经使电枢12压靠磁轭33。如果在本状态中对驱动杆11施加冲击,则电枢12和磁轭33的吸引力接收面可能被损伤。
对电枢12和磁轭33的吸引力接收面的任何损伤都可能降低曝光精度。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防止以上所述的对电枢12和磁轭33的吸引力接收面的损伤。
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由于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并接触叶片接触构件5时,如图6所示,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跳动(hop)。
当状态从释放前待机状态向叶片杆解锁状态转换时,第二凸轮装置22随第一凸轮装置21转动而转动。如图8A所示,在第二凸轮装置22,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接触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一凸轮22a的凸轮顶部22e。
因此,与图7A所示的状态类似,镜杆36被保持在镜杆驱动弹簧39已被加载的状态中。另外,与图7A所示的状态类似,主镜6被主镜驱动弹簧7沿镜下降方向按压以通过接触止动件(未示出)而转换到镜下降状态。更具体地,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转换到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状态,而主镜6保持于镜下降状态。
当马达(未示出)被持续通电时,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并且状态转换到图6所示的镜杆解锁状态。在图6中,状态C示出了镜杆解锁状态。
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从图6所示的状态B进一步转动。当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时,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一凸轮22a脱离。
在第一凸轮22a已经从凸轮从动件36a的枢转轨迹退避后,镜杆36被解锁。另外,镜杆36由于镜杆驱动弹簧39的施力而沿图8A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释放前待机状态中,在主镜6的轴部6a与镜杆36的接触部36b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镜杆36已经沿图8A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与间隙相等的量之后,镜杆36的接触部36b接触主镜6的轴部6a。
当镜杆36的接触部36b接触主镜6的轴部6a时,状态转换到状态D(图6),状态D相当于镜杆接触状态。在镜杆接触状态中,镜杆36的接触部36b接触主镜6的轴部6a。另外,在本状态中,镜杆36开始使主镜6抵抗主镜驱动弹簧7的施力而沿镜上升方向枢转。
当主镜6接触止动件(未示出)时,如图6所示,主镜6在跳动动作之后停止在镜上升位置处。为了减少主镜6的跳动时间,镜杆驱动弹簧39设有较大的弹簧力。
因此,主镜6的跳动时间变得比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在叶片杆解锁状态中的跳动时间短。当主镜6的跳动结束时,主镜6转换到与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mirror-up live view state)相当的状态E(图6)。图6所示的状态E示出了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
图9A和图9B示出了处于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9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9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
在图9A和图9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在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中,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停止在图9A和图9B所示的各相应位置。
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处于与图8A和图8B所示的状态类似的各相应状态。更具体地,在本状态中,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处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行进以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从而接触叶片接触构件5的状态。
在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中,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的凸轮顶部22d接触。因此,在本状态中,叶片驱动弹簧14被过度加载。
因此,在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中,在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与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之间形成如图8C所示的间隙。另外,如上所述,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一凸轮22a脱离。此外,镜杆36由于镜杆驱动弹簧39的施力而转动。
另外,镜杆36使主镜6抵抗主镜驱动弹簧7的施力而沿镜上升方向枢转。如果在本状态中马达(未示出)停止,则来自可更换镜头201的光束到达图像传感器116。另外,摄像设备的状态转换到实时观察状态,在该实时观察状态中,由图像传感器116拍摄的被摄体图像显示于显示监视器。
在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中,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的凸轮顶部22d接触。因此,如果线圈34的通电断开,则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保持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已行进以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状态。
在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中马达(未示出)被通电以使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然后,在示出设定解除状态的状态F(图6)中,马达停止。图6所示的状态F对应于设定解除状态。
图10A至图10D示出了快门单元100处于设定解除状态的状态。图10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10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
在图10A和图10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在设定解除状态中,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停止在图10A和图10B所示的各相应位置。
在设定解除状态中,当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时,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与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的凸轮顶部22d脱离。因此,驱动杆11由于叶片驱动弹簧14的施力而沿图10A的顺时针方向枢转。另外,叶片驱动弹簧14的过度加载被卸载。
即使在辊13与第二凸轮22c的凸轮顶部22d脱离之后,电枢12也由于线圈34被持续通电而被磁轭33吸引。另外,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保持在开口1a和开口2a被打开的状态。
在叶片驱动弹簧14的过度加载被卸载之后,电枢12的凸缘12b由于电枢弹簧17的施力而接触叶片驱动构件(驱动杆11)的突起11c。因此,如图10C所示,驱动杆11轻微枢转并且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接触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
参考图10C,当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按压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时,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接触构件5脱离。更具体地,当在叶片驱动弹簧14被过度加载的状态中线圈34被通电时,磁轭33吸引电枢12。另外,在叶片驱动弹簧14的过度加载被卸载之前叶片杆15接触驱动杆11。
在设定解除状态中,与镜上升实时观察状态中的主镜6的状态类似,主镜6停止在镜上升位置处。如图6所示,当在设定解除状态下对图像传感器116执行像素重设扫描操作(下文中简称为“电子第一帘行进”)时,开始摄像曝光操作。
从释放信号的输入定时到电子第一帘行进的开始定时的时间对应于释放时间延迟。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跳动时间较短的主镜6的镜上升操作之前,开始跳动时间较长的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用于打开开口1a和开口2a的操作。
如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打开操作和用于使主镜6上升的镜上升操作同时开始,则即使主镜6的跳动已经结束,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跳动结束之前,也不能开始电子第一帘行进。结果,释放时间延迟可能变长。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开始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打开操作之后开始使主镜6上升到镜上升状态的操作,以防止上述问题。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开始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打开操作之后开始使主镜6上升到镜上升状态的操作,能够降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暴露于直射阳光的风险。
利用上述构造,如果使用由包含黑色涂料的P ET材料制成的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则能够减少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暴露于直射阳光而可能发生的损伤。
通过在电子第一帘行进开始之后经过了与设定的快门速度对应的时间间隔之后停止线圈34的通电,状态转换为状态G(图6),该状态G示出叶片行进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G对应于叶片行进状态。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叶片行进状态中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11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11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在图11A和图11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当线圈34的通电被断开时,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不能保持在开口1a和开口2a保持打开的状态。驱动杆11由于叶片驱动弹簧14的施力而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地枢转。
当驱动杆11枢转时,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按压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因此,叶片杆15也枢转。利用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的一体操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抵抗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在图10A至图10D所示的设定解除状态中,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已经接触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
当线圈34的通电断开时,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由于叶片驱动弹簧14的施力而一体地枢转。更具体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已经沿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时,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甚至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行进开始时就一体地枢转。
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沿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的途中,在驱动杆11与叶片杆15的一体枢转操作之前,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可能碰撞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但是,在本情况中,在驱动杆11与叶片杆15的碰撞定时前后枢转速度可能变化。结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行进精度可能降低。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使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行进之前,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成为一体。另外,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行进期间,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一体地枢转。
因此,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的枢转速度变得稳定。另外,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能够以高的精度行进。另外,利用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的一体枢转操作,安装于驱动杆11的辊支撑轴11d的辊13与叶片杆15的辊支承部15d的相对位置不会变化。
利用上述构造,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沿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期间,辊13与辊支承部15d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另外,即使作用于辊的重力的方向由于摄像设备的取向的改变而改变,因为辊13与辊支承部15d的相对位置不会变化,所以摩擦系数也不会变化。
利用上述构造,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降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沿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时可能产生的摩擦。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能够以高的精度行进。
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行进到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位置时,状态转换到状态H(图6),该状态H示出叶片行进完成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H对应于叶片行进完成状态。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叶片行进完成状态中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12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12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在图12A和图12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
当设置于叶片杆15的接合部15a与在设置于快门基板1的穿孔1e上方设置的半月形的缓冲构件3碰撞时,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停止在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位置处。
在本状态中,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接触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沿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方向行进时,驱动杆11和叶片杆15在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从行进开始到行进结束的整个行进时间内一体地枢转。
在图12A和图12B所示的叶片行进完成状态中,当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行进以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时,叶片回位弹簧46被加载。另外,在叶片行进完成状态中,设置于辅助基板31的光传感器32检测到叶片杆15已经进入到叶片完成行进的枢转位置。
从线圈34的通电停止并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马达(未示出)被通电。当马达被通电并且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时,摄像设备的状态成为状态I(图6),该状态I示出镜杆加载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I对应于镜杆加载状态。
当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从图12A和图12B所示的状态转动时,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一凸轮22a接触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镜杆36沿图12A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以对镜杆驱动弹簧39加载。
当镜杆36沿图12A中的逆时针方向枢转时,主镜6由于主镜驱动弹簧7的施力而沿镜下降方向转动。
在镜杆加载状态中,与叶片行进完成状态类似,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保持停止在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位置处。如果在镜杆加载状态中马达(未示出)被持续通电,则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进一步转动。结果,摄像设备的状态转换到状态J(图6),该状态J示出镜杆加载完成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J对应于镜杆加载完成状态。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镜杆加载完成状态中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13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13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在图13A和图13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
当第二凸轮装置22从镜杆加载状态开始沿图13A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镜杆36对镜杆驱动弹簧39加载。当镜杆36如上所述地转动时,主镜6沿镜下降方向进一步转动。此外,主镜6接触止动件(未示出)并停止在那儿。
在主镜6已停止在镜下降位置处时,第二凸轮装置22继续转动。因此,镜杆36的凸轮从动件36a到达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一凸轮22a的凸轮顶部22e。
在本状态中,如图13A所示,在主镜6的轴部6a与镜杆36的接触部36b之间形成间隙。结果,即使在定位镜杆36时发生任何误差,主镜6也能够被止动件(未示出)保持于正确的位置处。
当在镜杆加载完成状态中马达(未示出)被持续通电时,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进一步转动。因此,摄像设备的状态转换到状态K(图6),该状态K示出叶片杆锁定激活(enabled)状态。图6中所示的状态K对应于叶片杆锁定激活状态。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叶片杆锁定激活状态中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14A示出了从主镜侧6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14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在图14A和图14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
当第一凸轮装置21转动时,第一凸轮装置21的凸轮21b移动到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能够接触凸轮21b的位置。在图14A和图14B所示的叶片杆锁定激活状态中,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由于叶片驱动弹簧14的施力而保持按压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因此,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并不接触第一凸轮装置21的凸轮21b。
当在叶片杆锁定激活状态中马达(未示出)被持续通电时,第一凸轮装置21和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因此,摄像设备的状态转换到状态L(图6),该状态L示出了驱动杆加载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L对应于驱动杆加载状态。
图15A和图15B示出了驱动杆加载状态中的快门单元100的状态。图15A示出了从主镜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图15B示出了从图像传感器116侧观察的快门单元100。在图15A和图15B中,快门基板1、盖板2和辅助基板31被省略,以更易于理解凸轮装置和杆的操作。
当第二凸轮装置22转动时,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按压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因此,驱动杆11沿图15A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对叶片驱动弹簧14加载。
当驱动杆11沿图15A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驱动杆11的突出部11e与叶片杆15的突出部15b脱离。因此,叶片杆15由于叶片回位弹簧46的施力而沿图15A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叶片杆15的凸轮从动件15e接触第一凸轮装置21的凸轮21b。
因此,叶片杆15被保持在图15B所示的位置。另外,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维持闭合开口1a和开口2a的状态。
当在驱动杆加载状态中马达(未示出)被持续通电时,第二凸轮装置22进一步转动。结果,摄像设备的状态转换到状态M(图6),该状态M示出驱动杆加载完成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M对应于驱动杆加载完成状态。
当由驱动杆11保持的辊13到达第二凸轮装置22的第二凸轮22c的凸轮顶部22d时,驱动杆11对叶片驱动弹簧14过度加载。当在本状态中马达的通电被断开时,摄像设备的状态转换到图6所示的状态A(即,释放前待机状态)。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叶片接触构件5和叶片缓冲构件4的示例性形状。图16A示出了叶片接触构件5在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4之前的形状。图16B示出了在叶片接触构件5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4之前叶片缓冲构件4的示例性形状。
参考图16A,当叶片接触构件5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4时,叶片接触构件5通过利用来自臂部5a和5b的弹簧力沿叶片缓冲构件4的侧面按压叶片缓冲构件4而总是保持与叶片缓冲构件4接触,从而使叶片接触构件5与叶片碰撞的状态稳定。
参考图16B,叶片缓冲构件4包括部分4a至4f。部分4a被设置于叶片缓冲构件4的比部分4d低预定段(predeterminedstep)的部分处。部分4b被设置于叶片缓冲构件4的比部分4e低预定段的部分处。
孔4h被设置于叶片缓冲构件4的偏心部。快门基板1的轴部1h装配在孔4h中。当叶片接触构件5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4时,叶片缓冲构件4的部分4d内接在叶片接触构件5的臂部5a的内侧,并且叶片缓冲构件4的部分4e内接在叶片接触构件5的臂部5b的内侧。
当叶片接触构件5以上述方式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4时,部分4a被定位成接近臂部5a的弯曲部,并且部分4b被定位成接近臂部5b的弯曲部。在图16A所示的示例中,臂部5a和臂部5b被弯曲90°以下的角度。因此,利用被降低的部分4a的效果,臂部5a能够容易地跟随叶片缓冲构件4朝向部分4d的形状改变。类似地,利用被降低的部分4b的效果,臂部5b能够容易地跟随叶片缓冲构件4朝向部分4e的形状改变。
另外,利用上述构造,即使部分4d和4e的最终尺寸被设定成大于相应的臂部5a和5b的尺寸,臂部5a和臂部5b也不可能与相应的部分4d和4e分离。缺口5e形成在叶片接触构件5的部分5c与部分5d之间。因此,即使冲击被施加到部分5c与部分5d,也不会防止部分5c与部分5d的弹性变形。
部分4c是叶片缓冲构件4的切角(chamfer)。因此,叶片缓冲构件4具有叶片缓冲构件4相对于轴部1h的转动方向和正确取向一看就能够被核实的形状。
如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接触构件5的臂部5a碰撞,则臂部5a以绕弯曲部枢转的状态弹性变形,同时叶片缓冲构件4的部分4d被压缩变形。类似地,如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接触构件5的臂部5b碰撞,则臂部5b和部分4e均以上述方式变形。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接触构件5的部分5c碰撞,则部分5c以绕部分5c与部分5d之间的边界枢转的状态弹性变形,同时叶片缓冲构件4的部分4g被压缩变形。因此,叶片接触构件5能够以与叶片缓冲构件4的变形无关的方式变形。
图17A至图17D示出了用于将叶片缓冲构件4组装至轴部1h的示例性方法。
图17A是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0A至图10D所示的设定解除状态时叶片缓冲构件4的各部分的放大图。图17B至图17D示出了与图17A所示的示例不同的、将叶片缓冲构件4组装到轴部1h的示例性取向。
参考图17A至图17D,当通过将快门基板1的轴部1h装配到叶片缓冲构件4的孔4h中来组装叶片缓冲构件4的取向改变时,轴部1h与叶片缓冲构件4的承受来自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冲击的面之间的距离改变。图17A至图17D所示的尺寸A至D具有能够被表示为B<A<D<C的尺寸降序关系。
由于部件的任何制造偏差或者误差,轴部1h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末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以图17A至图17D所示的距离a、b、c或d变化。但是,通过改变将叶片缓冲构件4安装到轴部1h的取向,能够将叶片缓冲构件4与快门叶片之间的间隙α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在无需设置任何间隙调节部件的情况下调节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接触构件5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能够对从轴部1h至叶片缓冲构件4的承受来自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冲击的面的距离进行四级调节。如果对从轴部1h至叶片缓冲构件4的承受来自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冲击的面的距离进行五级或六级调节,则叶片缓冲构件4和叶片接触构件5能够被设定成比如五边形形状或者六边形形状等多边形形状。
但是,如果叶片缓冲构件4和叶片接触构件5被设定成上述多边形形状,则一个边的尺寸可能变小。结果,不能确保叶片缓冲构件4与叶片接触构件5的面积足够大以在不受损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冲击。此外,如果叶片缓冲构件4与叶片接触构件5的大小增大,则可以确保叶片缓冲构件4和叶片接触构件5的面积足够大,但这可能既不切实际也无益。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叶片缓冲构件4和叶片接触构件5以双层构造组合在一起。利用上述构造,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例中,能够对轴部1h与上述冲击接收面之间的距离进行八级调节。
图18A至图18C是示出叶片接触构件105A和105B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10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A示出了在叶片接触构件105A和105B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104之前叶片缓冲构件104的示例性形状。图18B是示出叶片接触构件105B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104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C是示出叶片接触构件105A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104的状态的立体图。
参考图18A,由安装在一起的具有不同尺寸的两个叶片缓冲构件4形成叶片缓冲构件104的形状。参考图18B,叶片接触构件105B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104的小的部分。叶片接触构件105B具有与叶片接触构件5相同的形状。
参考图18C,叶片接触构件105A被组装到叶片缓冲构件104的大的部分。叶片接触构件105A具有与叶片接触构件5相同的形状。
图19A至图19H示出了将叶片缓冲构件104组装到轴部1h的示例性方法。图19A是当快门单元100处于图10A至图10D所示的设定解除状态时叶片缓冲构件104的各部分的放大图。图19B至图19H示出了与图19A所示的示例不同的、将叶片缓冲构件104组装到轴部1h的示例性取向。
参考图19A至图19H,当通过将快门基板1的轴部1h装配于叶片缓冲构件104来组装叶片缓冲构件104的取向改变时,轴部1h与叶片缓冲构件104的承受来自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冲击的面之间的距离改变。叶片缓冲构件104的供轴部1h插入的孔被设置于叶片缓冲构件104的偏心位置处。
由于部件的任何制造偏差或者误差,轴部1h与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的末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图19A至图19H所示的距离a至h中变化。但是,通过改变将叶片缓冲构件104安装到轴部1h的取向,能够将叶片缓冲构件104与快门叶片之间的间隙α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在无需设置任何间隙调节部件的情况下调节第一叶片41和第二叶片42与叶片接触构件105A或105B之间的间隙。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阐释,以涵盖全部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快门装置,其包括:
快门基板,所述快门基板具有开口;
快门叶片,所述快门叶片被构造成开闭所述开口;
叶片杆,所述叶片杆与所述快门叶片连接并且所述叶片杆被构造成能相对于所述快门基板绕枢转轴线枢转;
叶片回位弹簧,所述叶片回位弹簧被构造成沿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所述开口的方向对所述叶片杆施力;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被构造成能相对于所述快门基板绕所述叶片杆的所述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所述驱动杆被构造成沿所述快门叶片闭合所述开口的方向按压所述叶片杆;
辊,所述辊以能绕设置于所述驱动杆的轴转动的方式被所述轴支撑;
叶片驱动弹簧,所述叶片驱动弹簧被构造成沿所述快门叶片闭合所述开口的方向对所述驱动杆施力;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被构造成能锁定所述叶片杆以使所述快门叶片保持在闭合所述开口的状态;以及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通过使所述驱动杆移动而对所述叶片驱动弹簧加载,
其中,所述叶片杆被构造成:当所述叶片杆利用所述叶片回位弹簧的施力而沿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所述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所述叶片杆在改变相对于所述驱动杆的相对位置的同时移动,
当所述驱动杆利用所述叶片驱动弹簧的施力而沿所述快门叶片闭合所述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叶片杆一体地移动,
辊支承部被设置于所述叶片杆以防止所述辊的脱落,所述辊支承部朝向所述轴伸出,并且
所述辊支承部被设置在当所述叶片杆利用所述叶片回位弹簧的施力而沿所述快门叶片打开所述开口的方向被驱动时所述轴移动的范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支承部以大致圆锥形状从所述叶片杆的枢转中心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门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叶片杆的枢转位置,
其中,作为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对象的被检测部被设置于所述叶片杆的与所述轴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杆相对于所述叶片杆枢转时,所述轴位于所述辊支承部与设置于所述叶片杆的所述被检测部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被构造成:当所述轴移动到所述辊支承部与设置于所述叶片杆的所述被检测部之间的位置时,所述轴沿轴向在所述辊支承部与所述被检测部之间、在等于或小于所述辊的厚度的范围内移动。
6.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图像传感器;和
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门装置,所述快门装置被构造成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曝光量。
CN201110382615.1A 2010-11-24 2011-11-24 快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8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1598 2010-11-24
JP2010261598A JP5701021B2 (ja) 2010-11-24 2010-11-24 シャッ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8746A true CN102478746A (zh) 2012-05-30
CN102478746B CN102478746B (zh) 2014-10-22

Family

ID=4606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26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8746B (zh) 2010-11-24 2011-11-24 快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11917B2 (zh)
JP (1) JP5701021B2 (zh)
CN (1) CN102478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3192B2 (ja) * 2010-11-24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596893B2 (en) * 2010-11-24 2013-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JP5701021B2 (ja) * 2010-11-24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5725839B2 (ja) * 2010-12-20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カメラ
JP6120509B2 (ja) * 2012-09-14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8477A (ja) * 1995-03-10 1996-09-27 Copal Co Ltd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装置
US20050207750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Image taking apparatus having a shutter block
CN101231446A (zh) * 2007-01-23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US20080267615A1 (en) * 2006-08-29 200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20090028545A1 (en) * 2007-07-26 200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1886686A (zh) * 2009-05-14 2010-11-17 Hoya株式会社 具有结合凸轮的齿轮的传动机构及成像装置的传动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09229A (ja) * 1990-08-30 1992-04-10 Canon Inc カメラのシャッタチャージ機構
JP4237911B2 (ja) * 2000-03-24 2009-03-11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2007240783A (ja) * 2006-03-07 2007-09-20 Canon Inc カメラ
JP5326237B2 (ja) * 2007-08-06 2013-10-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絞り制御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5653192B2 (ja) * 2010-11-24 2015-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596893B2 (en) * 2010-11-24 2013-1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JP5701021B2 (ja) * 2010-11-24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5743508B2 (ja) * 2010-12-01 2015-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8477A (ja) * 1995-03-10 1996-09-27 Copal Co Ltd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装置
US20050207750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Image taking apparatus having a shutter block
US20080267615A1 (en) * 2006-08-29 2008-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1231446A (zh) * 2007-01-23 2008-07-3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US20090028545A1 (en) * 2007-07-26 2009-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1886686A (zh) * 2009-05-14 2010-11-17 Hoya株式会社 具有结合凸轮的齿轮的传动机构及成像装置的传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3111A (ja) 2012-06-14
JP5701021B2 (ja) 2015-04-15
CN102478746B (zh) 2014-10-22
US20120128346A1 (en) 2012-05-24
US8511917B2 (en) 2013-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6202A (zh) 摄像设备
CN102478745A (zh) 快门装置
CN102486593B (zh) 快门装置
CN102478746B (zh) 快门装置
CN102486594B (zh) 快门装置
CN101929531B (zh) 具有结合凸轮的齿轮的传动机构及成像装置的传动机构
CN101886686A (zh) 具有结合凸轮的齿轮的传动机构及成像装置的传动机构
CN102566203B (zh) 快门装置
JP5677049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5677048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CN101929532B (zh) 具有结合凸轮的齿轮的传动机构及成像装置的传动机构
JP2012113114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JP2004085942A (ja) 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を備えた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