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698A - 在装置处的中侧立体声重现 - Google Patents

在装置处的中侧立体声重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698A
CN102474698A CN2010800328923A CN201080032892A CN102474698A CN 102474698 A CN102474698 A CN 102474698A CN 2010800328923 A CN2010800328923 A CN 2010800328923A CN 201080032892 A CN201080032892 A CN 201080032892A CN 102474698 A CN102474698 A CN 102474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igitlization
audio signal
channel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2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佩
韦德·L·亨比格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74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5/00Pseudo-stereo systems, e.g. in which additional channel signals are derived from monophonic signals by means of phase shifting, time delay or reverb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2Non-adaptive circuits, e.g. manually adjustable or static, for enhancing the sound image 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7Two-channel systems in which the audio signals are in digital for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ereophonic System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通过包括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的装置重现中侧M-S经编码音频。所述DAC具有:第一声道输入,其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第一声道输出,其提供模拟中间音频信号;第二声道输入,其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及第二声道输出,其提供模拟侧音频信号。所述DAC还可包括用于接收数字化第二侧音频信号的第三声道。将所述第二侧音频信号相位反转。所述装置可为例如蜂窝式电话等手持型无线通信装置,且还可包括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及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而输出M-S经编码声音的变换器。

Description

在装置处的中侧立体声重现
根据35U.S.C.§119的优先权主张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9年6月25日申请的题为“移动装置上的中侧立体声音响效果(M-S STEREO ACOUSTICS ON MOBILE DEVICES)”的第61,220,497号临时申请案,及2009年7月27日申请的题为“移动装置上的中侧立体声音响效果(M-S STEREOACOUSTICS ON MOBILE DEVICES)”的第61,228,910号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案已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来说涉及立体声音频,且更确切地说,涉及中侧(M-S)立体声重现。
背景技术
立体声记录技术旨在将声源的相对位置编码至音频记录中,且立体声重现技术旨在通过感测这些相对位置而重现经记录的声音。立体声系统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道,但双声道系统在音频记录领域占支配地位。在使用两个麦克风的立体声记录技术中,存在许多麦克风放置技术。然而,在典型双声道系统中,通常将两个声道称为左(L)声道及右(R)声道。L声道及R声道传达与收听者前端的声场有关的信息。确切地说,L声道载运关于大体上位于声场左侧的声音的信息,且R声道载运关于大体上位于声场右侧的声音的信息。迄今为止,用于重现L声道及R声道立体声信号的最风行的方式为经由两个隔开的左扩音器及右扩音器输出所述声道。
一种替代立体声记录技术被称为中侧(M-S)立体声。M-S立体声记录自1930年代以来已为世人所知晓。其不同于更常见的左-右立体声记录技术。就M-S立体声记录来说,麦克风放置涉及两个麦克风:一中间麦克风,其为心形麦克风或8字形麦克风,面向声场的前端以俘获声场的中央部分;及一侧麦克风,其为8字形麦克风,其面向侧面(即,垂直于中间麦克风的轴线)以用于俘获声场的左侧及右侧中的声音。
两种记录技术(L-R及M-S立体声)在经记录的音频经由一对立体声扬声器重现时可各自向收听者产生立体声的感觉。M-S立体声记录通常在播放之前经转换为L-R声道,且接着经由L-R扬声器广播。可使用以下方程式将M-S立体声声道转换为L及R立体声声道:
L声道=中间+侧                方程式1
R声道=中间-侧                方程式2
大多数商用双声道立体声记录是混合记录以用于通过隔开如果干米的扩音器进行最佳重现。在需要从小型单一单元(例如,手持型移动装置)重现立体声时,此扩音器间隔是不可行的。
发明内容
归因于一些装置(例如,移动手持机)的小的大小及形状,通常难以实现令人满意的立体声。在这些装置上,常规L-R立体声重现在通常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扩音器上质量降低,不能向收听者产生所要等级的立体声感觉。事实上,一些装置仅具有单声道免持听筒,其中仅使用已知装置配置不可能实现立体声。因此,需要在相对较小的装置上改良立体声音频重现。
本文中所揭示的技术可利用手持机扬声器,将其连同免持听筒一起装备每个移动手持机以在手持机上产生新且改良的立体声音响效果。就具有单声道免持听筒的装置来说,所述装置的声场可增强成不同于单声道声音的更引人入胜的声音体验。另外,具有立体声免持听筒(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免持听筒)的装置的立体声场可在音响效果上扩展,而需要很少额外计算成本。
根据一方面,一种在装置处输出M-S经编码声音的方法包括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数/模转换器(DAC)处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及数字化侧音频信号。所述DAC分别将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及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间音频信号及模拟侧音频信号。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第一变换器(transducer)处输出中间声道声音,且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第二变换器处输出侧声道声音。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设备包括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所述DAC具有:第一声道输入,其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第一声道输出,其提供模拟中间音频信号;第二声道输入,其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及第二声道输出,其提供模拟侧音频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设备包括:第一除以2(divide-by-two)电路,其对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作出响应;第二除以2电路,其对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作出响应;求和器,其对来自所述第一除以2电路的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及来自所述第二除以2电路的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进行求和;减法器,其用以确定来自所述第一除以2电路的所述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与来自所述第二除以2电路的所述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之间的差异;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其具有对来自所述求和器的数字化总和音频输出作出响应的第一声道输入及提供模拟总和音频信号的第一声道输出,以及对来自所述减法器的数字化差异音频输出作出响应的第二声道输入及提供模拟差异音频信号的第二声道输出;第一扬声器,其用以响应于所述模拟总和音频信号而产生中间声道声音;及第二扬声器,其用以响应于所述模拟差异信号而产生侧声道声音。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设备包括:用于在数/模转换器(DAC)处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的装置;用于在所述DAC处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装置;用于将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间音频信号的装置;用于将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侧音频信号的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而输出中间声道声音的装置;及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而输出侧声道声音的装置。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体现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的指令集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用于在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处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的代码;用于在所述多声道DAC处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代码;用于将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间音频信号的代码;用于将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侧音频信号的代码;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而输出中间声道声音的代码;及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而输出侧声道声音的代码。
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察看以下各图及详细描述之后,其它方面、特征及优点将为或将变得显而易见。希望所有这些额外特征、方面及优点包括于此描述内且受随附权利要求书保护。
附图说明
应理解,图式仅用于说明的目的。此外,各图中的组件未必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说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原理上。在各图中,相同参考数字贯穿不同视图指定对应部分。
图1为用于使用一对扬声器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装置的图。
图2为用于使用三个扬声器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装置的图。
图3为说明用于使用两个扬声器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移动装置的图。
图4为说明用于使用三个扬声器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移动装置的图。
图5为说明可包括于图1及图3的装置中的示范性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图。
图6为说明图5的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
图7为说明由图5至图6的音频电路执行的示范性数字处理的细节的图。
图8为说明可包括于图1及图3的装置中的替代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
图9为说明可包括于图1及图4的装置中的另一替代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
图10为说明可在图9的音频电路中使用的差动驱动音频放大器及扬声器的细节的图。
图11为说明可在图9的音频电路中使用的差动DAC、差动音频放大器及扬声器的细节的图。
图12为说明可包括于图2及图4的装置中的示范性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图。
图13为说明图12的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
图14为说明可包括于图2及图4的装置中的替代音频电路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
图15为说明可在图12至图14的音频电路中使用的差动驱动音频放大器及扬声器的细节的图。
图16为说明可在图12至图14的音频电路中使用的差动DAC、差动音频放大器及扬声器的细节的图。
图17为可用以实施结合图1至图16而描述的音频电路中的任一者的架构。
图18为说明在装置处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说明在经由有线链路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0为说明在经由有线链路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经差动编码的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1为说明输出M、S+、S-信号以在经由有线链路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2为说明输出M、S+、S-信号以在经由有线链路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差动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3为说明在模拟无线链路上输出M、S+、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3A为说明在模拟无线链路上仅输出M、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4为说明在数字无线链路上输出M、S+、S-信号以在分离式附件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5为说明在无线链路上仅输出M、S+信号以在分离式附件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
图26及图26A为说明输出M-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的图,所述分离式辅助装置通过数字有线链路连接至移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且并入有图式的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且说明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实施例。展示且充分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而是仅用以例证及教示)以使得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所主张的内容。因此,为简洁起见,所述描述可省略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定信息。
词语“示范性”贯穿本发明用以意谓“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范性”的任何事物未必应解释为比其它方法或特征优选或有利。
图1为用于使用一对音频变换器(例如,扬声器14、16)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装置10的图。装置10包括数/模转换器(DAC)12。第一扬声器14输出中间(M)声道,且第二扬声器16输出侧声道中的一者(S+)。装置10通过容纳于单一外壳11中的所有音频变换器(扬声器14、16)而产生引人入胜的立体声场,一对类似大小的立体声扬声器可产生所述立体声场。
装置10可为适于重现声音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扬声器外壳、立体声系统组件、膝上型计算机、游戏控制台、手持型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游戏装置或其类似者)。
DAC 12可为具有接收数字化中间(M)音频信号的第一声道输入及响应于所述数字化M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M音频信号的第一声道输出的任何合适多声道DAC。DAC12还可包括接收数字化侧(S+)音频信号的第二声道输入及响应于所述数字化S+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S+音频信号的第二声道输出。DAC可包括于芯片(例如,移动台调制解调器(MSM)芯片)上的集成式通信系统中。
典型移动装置(例如,移动蜂窝式手持机)具有小外壳,其中两个扬声器归因于大小限制而不能相隔太远。这些装置适于本文中所揭示的M-S立体声重现技术。大多数市售移动手持机支持手持机模式(用来拨打电话)及免持听筒模式(免提电话呼叫或在户外收听音乐)两者,因此,这两种类型的扬声器已安装于许多手持机上。手持机扬声器通常为单声道的,因为一个声道足够用于语音通信。免持听筒扬声器可为单声道的或立体声的。
图3中展示用于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具有手持机扬声器32及单一单声道免持听筒扬声器34的蜂窝式电话30的实例。正如一些蜂窝式电话的典型情况,手持机扬声器32位于装置30的前中部以用于放置成接近于用户的耳朵,且因此,可用于中间声道输出。在大多数电话中,免持听筒扬声器为前发式(front-firing)(位于电话的前面上)、侧发式(side-firing)(位于电话的侧面上),或位于背面。在图3的实例中,免持听筒扬声器34定位成靠近电话30的背面。尽管免持听筒34为单声道,但也可在所述单声道扬声器34处重现一侧声道(例如,S+)。如果免持听筒扬声器34的位置离手持机扬声器32相对较远,则可重现更引人入胜的音响效果。
在常规蜂窝式手持机中,不会同时使用手持机扬声器及免持听筒扬声器,且因此,常规手持机未经配置来同时在手持机扬声器与免持听筒扬声器两者上输出声音。扬声器不会一起使用的主要原因为,常规手持机通常仅具有一个立体声数/模转换器(DAC)来驱动任一扬声器(或任一对扬声器),且需要额外DAC来同时驱动所有扬声器。新增额外DAC意味着显著增加的生产成本。通过本文中所揭示的修改,有可能在具有现存的立体声DAC的手持机上重现M-S经编码的立体声。对手持机扬声器及免持听筒扬声器的音频输出经协调以使得整个装置可用以重现M-S经编码的立体声,从而与仅使用现存的免持听筒扬声器相比实现更佳声场。
如果移动装置内的免持听筒扬声器为单声道(即,仅一个免持听筒扬声器包括于装置中),则在此实例中的电路信号路由可实施为图5、图6及图8中所展示的路由,其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在此状况下,侧声道直接用以驱动单声道免持听筒扬声器34,且中间声道正驱动手持机扬声器32。音响效果上,此方式所重现的声场并非真正的M-S立体声,但由于手持机扬声器32位于前面(面向用户),且单声道免持听筒34最有可能处于装置30的背面上,所以组合的音响效果为单声道免持听筒状况的改良。通过两个扬声器及一些良好的立体声源材料,一起起作用的两个扬声器32、34显著地使空间声音模式多样化,从而向来自前面手持机扬声器32的立体声场的共同(总和或中间)信号及来自另一扬声器34的差异(侧声道)信号分布在装置外壳中的不同位置。与仅具有一个单声道扬声器的装置相比,所得声场将显著地更类似立体声。
现返回至图2,此图为用于使用三个音频变换器(例如,扬声器24、26、28)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装置20的图。装置20包括DAC 22。第一扬声器24输出中间(M)声道,第二扬声器26输出侧声道中的一者(S+),且第三扬声器28输出另一侧声道(S-)。将S+及S-音频声道相位反转约180度。扬声器26及28可用以产生相位相反的侧声道。
装置20可为适于重现声音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扬声器外壳、立体声系统组件、膝上型计算机、游戏控制台、手持型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游戏装置或其类似者)。
DAC 22可为具有接收数字化中间(M)音频信号的第一声道输入及响应于所述数字化M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M音频信号的第一声道输出的任何合适多声道DAC。DAC22还包括接收数字化侧(S+)音频信号的第二声道输入及响应于所述数字化S+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S+音频信号的第二声道输出。DAC 22进一步包括接收数字化侧(S-)音频信号的第三声道输入及响应于所述数字化S-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S-音频信号的第三声道输出。DAC可包括于芯片(例如,移动台调制解调器(MSM)芯片)上的集成式通信系统中。
图4为说明用于使用三个扬声器32、38、39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示范性蜂窝式电话36的图。手持机扬声器32位于电话36的前中部上,且免持听筒扬声器38、39为用于输出立体声音频的侧发扬声器。当电话36经配置以输出M-S经编码立体声时,手持机扬声器32输出M声道,且免持听筒扬声器38、39用以产生相位相反的侧声道S+及S-。
可将移动手持机上的M-S立体声音响效果的益处(如本文中所揭示)概述如下:移动装置可接受常规L-R立体声音频记录,装置处理器上的M-S音频的新增的计算负载极小,且M-S技术更充分利用现存的移动手持机硬件资产(扬声器),且通过平衡中间声道与侧声道之间的增益而使所输出的M-S立体声声场为可调谐的(针对在中部的宽度及连贯性)。对于如图3至图4中所展示的典型扬声器配置来说,立体声扩展可容易地实现,且有效声场的大小可得以增加。此增强单声道免持听筒装置(例如,图3中所说明的单声道免持听筒装置)在播放立体声声音文件时具有更怡人的音响效果。
图5为说明可包括于图1及图3的装置10、30中的示范性音频电路40的特定细节的图,所述音频电路40用于从常规数字化L-R立体声经编码源(例如,MP3、WAV或其它音频文件)重现M-S立体声音频或将音频输入串流。音频电路40包括多声道DAC12及扬声器14、16,以及用于处理音频声道的其它电路,如下文结合图6及图7进一步详细描述。音频电路40接收数字化立体声L及R音频声道输入,且响应于所述输入,将L-R音频转换为M-S经编码音频,且输出M-S立体声声道中的两个立体声声道:中间扬声器14上的M声道,及侧扬声器16上的S+声道(如所述实例中所展示)或S-声道。
音频电路40可根据以下关系将L及R立体声声道转换为对应M-S声道:
M=(L+R)/2             方程式3
S+=(L-R)/2            方程式4
S-=(R-L)/2            方程式5
在方程式3至方程式5中,M表示中间声道音频信号,L表示左声道音频信号,R表示右声道音频信号,S-表示相位反转的侧声道音频信号,且S+表示非反相侧声道音频信号。可由音频电路40使用方程式3至方程式5的其它变化以将L-R立体声转换为M-S立体声。
图6为说明图5的音频电路40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在DAC 12之前的信号路径(例如,数字音频后处理)中,通过图6中所展示的电路组件将L-R(左-右)立体声信号转译成M-S立体声。
音频电路40包括与数字域电路42及模拟域电路44通信的DAC 12。大多数立体声媒体是L-R立体声格式的记录。数字域电路42接收L及R音频声道的脉冲码调制(PCM)音频。除法器46、48分别将R声道及L声道的PCM音频样本除以2。L声道除法器48的输出被提供到加法器50、52。R声道除法器46的输出被提供到加法器52,且也经反相,且接着被提供到加法器50。
加法器52的输出将M声道音频样本提供到DAC 12的第一声道,且加法器50的输出将S+声道音频样本提供到DAC 12的第二声道。
DAC 12将M声道样本转换为M模拟音频声道信号,且将S+声道样本转换为S+模拟音频声道信号。M模拟音频声道信号可由模拟音频电路56进一步处理,且S+模拟音频声道信号可由模拟音频电路54进一步处理。模拟音频电路54、56的音频输出信号接着分别被提供到扬声器16、14,在扬声器16、14处,所述音频输出信号经重现以使得其可由用户听到。
模拟音频电路54、56可执行音频处理功能,例如,对模拟M及S+声道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及其类似者。虽然展示为分离式电路,但模拟音频电路54、56可组合为单一电路。
在使用电路40以在移动手持机上实现M-S立体声的情况下,可能必须在信号路径及/或硬件音频路由方面作出修改。DAC的输入及输出经重新配置以接收并输出M-S信号(如图6中所展示)而非L-R信号。在仅具有一手持机及一个免持听筒扬声器的手持机(例如,图3的电话30)中,M声道输出是用以驱动手持机扬声器(例如,扬声器32),且S+声道输出是用以驱动免持听筒扬声器(例如,扬声器34)。
电路40还可用于具有一手持机扬声器及两个免持听筒扬声器的手持机(例如,图4的电话36)中。在此状况下,M声道信号是用以驱动通常位于移动装置的前中部分处的手持机扬声器(例如,32)。在一个路径上使用S+声道以驱动立体声免持听筒扬声器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扬声器38或39),优选驱动一侧发扬声器。
图7为说明由图5至图6的音频电路40的数字域42执行的示范性数字处理的其它细节的图。除法器46、48增加L及R声道输入信号的位宽度,且用算术方式将这些数字信号向右移位一个位以防止当由加法器50、52相加时溢位。1补码反相器(l′s-complement inverter)60使得R声道信号的负值被提供到加法器50。在通过加法器50、52进行求和之后,加法器输出中的每一者向左移位一个位,且位宽度减小至原始位宽度(框62)。
图8为说明可包括于图1及图3的装置10、30中的替代音频电路70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音频电路70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调整M及S+数字音频声道中的增益以使得通过调整M声道与S声道之间的增益而使所输出的M-S立体声声场为可调谐(针对在中部的宽度及连贯性)的装置。如图8中所展示,所述装置可包括M声道增益电路64及S+声道增益电路66。在由DAC 12转换数字M声道音频信号之前,M声道增益电路64将M声道增益因子应用于数字M声道音频信号,且在数字S声道音频信号由DAC 12转换之前,S+声道增益电路66将S+声道增益因子应用于数字S声道音频信号。增益电路64、66中的每一者可实施乘法器以用于将相应M-S音频信号乘以相应增益因子值。增益因子值可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调谐以调整由特定装置重现的M-S声场。可根据经验确定装置的增益值,且在制造期间将增益值预先加载到存储器中。或者,装置中可包括用户接口,其允许用户调整所存储的增益因子值以调谐输出声场。
图9为说明可包括于图1及图4的装置中的另一替代音频电路80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音频电路80包括第三模拟音频电路84,所述第三模拟音频电路84包括相位反转器86。模拟电路84从DAC 12接收S+模拟音频声道输出,且将经反相的侧声道(S-)输出到第三音频变换器(例如,扬声器82)。模拟音频电路84可执行音频处理功能,例如,滤波、放大及其类似者。另外,相位反转器86将S+模拟信号反相以产生S-模拟信号。相位反转器86可为反相放大器。
虽然展示为分离式电路,但模拟电路54、56、84可组合为单一模拟电路。
电路80可用于具有一手持机扬声器及两个免持听筒扬声器的手持机(例如,图4的电话36)中。在此状况下,M声道信号用以驱动通常位于移动装置的前中部分处的手持机扬声器(例如,32)。在一个路径上使用S+声道以驱动立体声免持听筒扬声器中的一者(例如,扬声器38或39),优选驱动侧发扬声器。S-声道用以驱动另一免持听筒扬声器。
图10为说明具有可在图9的音频电路80中使用的差动驱动音频放大器92、94、96及扬声器14、16、82的电路90的图。M声道差动放大器92从DAC 12接收非差动M声道音频信号,且又输出差动M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差动扬声器14以重现M声道声音。S+声道差动放大器94从DAC 12接收非差动S+声道音频信号,且又输出差动S+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差动扬声器16以重现S+声道声音。S-声道差动放大器96从DAC 12接收非差动S+声道音频信号,且又输出差动S-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差动扬声器82以重现S-声道声音。将扬声器82的输入的极性相对于S-声道差动放大器的输出反转以有效地将S+声道信号反相,借此产生S-声道音频。
图11为说明具有可在图9的音频电路80中替代地使用的差动DAC 102、差动音频放大器104、106、108及扬声器14、16、82的电路100的图。DAC 102执行DAC 12的功能,但还输出差动M及S+声道模拟输出。这些差动M及S+输出驱动差动放大器104至108。差动放大器104至108的输出以与连接至图10的扬声器14、16、82相同的方式连接至扬声器14、16、82。
图12为说明可包括于图2及图4的装置20、36中的示范性音频电路110的特定细节的图,所述音频电路110用于从常规数字化L-R立体声经编码源(例如,MP3、WAV或其它音频文件)重现M-S立体声音频或将音频输入串流。音频电路110包括多声道DAC 22及扬声器24、26、28,以及用于处理音频声道的其它电路,如下文结合图13及图14进一步详细描述。音频电路110接收数字化立体声L及R音频声道输入,且响应于所述输入,将L-R音频转换为M-S经编码音频,且输出三个M-S立体声声道:中间扬声器24上的M声道,及S+声道扬声器26上的S+声道,及S-声道扬声器28上的S-声道。可根据方程式3至方程式5执行L-R声道至M-S声道的转换。
图13为说明图12的音频电路110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在DAC 22之前的信号路径(例如,数字音频后处理)中,通过图6中所展示的电路组件将L-R(左-右)立体声信号转译成M-S立体声。音频电路110包括与数字域电路120及模拟域电路122通信的DAC 22。大多数立体声媒体是L-R立体声格式的记录。数字域电路120接收L及R音频声道的脉冲码调制(PCM)音频。
由除法器46、48及加法器50、52处理的数字音频信号可经位移位、增加宽度,且接着减小宽度,如上文结合图7所论述。
除了图6中所展示的组件之外,图13的数字域电路120包括相位反转器112,其将从加法器50输出的S+信号反相180度以产生S-数字音频声道。相位反转器112可包括用以使S+信号反相的1补码电路。
DAC 22将M声道样本转换为M模拟音频声道信号,将S+声道样本转换为S+模拟音频声道信号,且将S-声道样本转换为S-模拟音频声道信号。M模拟音频声道信号可由模拟音频电路114进一步处理;S+模拟音频声道信号可由模拟音频电路116进一步处理;且S-模拟音频声道信号可由模拟音频电路118进一步处理。模拟音频电路114、116、118的音频输出信号接着分别被提供到扬声器42、26、28,在扬声器42、26、28处,所述音频输出信号经重现以使得其可由用户听到。
模拟音频电路114、116、118可分别执行音频处理功能,例如,对模拟M、S+及S-声道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及类似处理。虽然展示为分离式电路,但模拟音频电路114至118可组合为单一电路。
在使用电路110在移动手持机上实现M-S立体声的情况下,可能必须在信号路径及/或硬件音频路由方面作出修改。DAC 22的输入及输出经重新配置以接收并输出M-S信号(如图13中所展示)而非L-R信号。电路110可用于具有一手持机扬声器及两个免持听筒扬声器的手持机(例如,图4的电话36)中。在此状况下,M声道信号用以驱动通常位于移动装置的前部中心部分处的手持机扬声器(例如,32)。S+声道用以驱动立体声免持听筒扬声器中的一者(例如,扬声器38或39),优选驱动侧发扬声器,且S-声道用以驱动另一免持听筒扬声器。以此方式,立体声免持听筒扬声器用以重现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侧向声场。
图14为说明可包括于图2及图4的装置20、36中的替代音频电路130的特定细节的示意图。音频电路130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调整M及S数字音频声道中的增益以使得通过调整M声道与S声道之间的增益而使所输出的M-S立体声声场为可调谐(针对在中部的宽度及连贯性)的装置。如图14中所展示,所述装置可包括M声道增益电路132、S+声道增益电路134,及S-声道增益电路136。在数字M声道音频信号由DAC 22转换之前,M声道增益电路312将M声道增益因子应用于数字M声道音频信号,在数字S+声道音频信号由DAC 22转换之前,S+声道增益电路134将S+声道增益因子应用于数字S+声道音频信号,且在数字S-声道音频信号由DAC 22转换之前,S-声道增益电路136将S-声道增益因子应用于数字S-声道音频信号。增益电路132、134、136中的每一者可实施乘法器以用于将相应M-S音频信号乘以相应增益因子值。增益因子值可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调谐以调整由特定装置重现的M-S声场。可根据经验确定装置的增益值,且在制造期间将增益值预先加载到存储器中。或者,装置中可包括用户接口,其允许用户调整所存储的增益因子值以调谐输出声场。
另外,可将各种立体声增强技术应用于(S+、S-)侧声道信号对以进一步增强经相位反转的侧声道的质量。
图15为说明具有可在图13至图14的音频电路110、130中使用的差动驱动音频放大器142、144、146及扬声器24、26、28的电路140的图。M声道差动放大器142从DAC 22接收非差动M声道音频信号,且又输出差动M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差动扬声器24以重现M声道声音。S+声道差动放大器144从DAC 22接收非差动S+声道音频信号,且又输出差动S+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差动扬声器26以重现S+声道声音。S-声道差动放大器146从DAC 22接收非差动S-声道音频信号,且又输出差动S-声道模拟音频信号以驱动差动扬声器28以重现S-声道声音。
图16为说明具有可在图13及图14的音频电路110、130中替代地使用的差动DAC152、差动音频放大器142、144、146及扬声器24、26、28的电路150的图。DAC 152执行DAC 22的功能,但还输出差动M、S+及S-声道模拟输出。这些差动M、S+及S-输出驱动差动放大器154至158。差动放大器154至158的输出以与连接至图15的扬声器24、26、28相同的方式连接至扬声器24、26、28。
图17为可用以实施结合图1至图16而描述的音频电路40、70、80、110、130中的任一者的架构200。架构200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例如,处理器202),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通过数字总线206耦合到存储器204、多声道DAC 208及模拟电路210。架构200还包括M、S+及S-声道音频变换器,例如,扬声器212、214、216。
模拟音频电路210包括用以另外处理正经输出到扬声器212至216的M-S模拟音频信号的模拟电路。可由模拟音频电路210执行对侧声道的滤波、放大、相位反转,以及其它音频处理功能。
处理器202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04中的软件或固件以提供结合图1至图16所描述的数字域处理中的任一者。处理器202可为任何合适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ARM7、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装置(CPLD)、离散逻辑,或其任何合适组合。或者,处理器202可实施为具有多个处理器的多处理器架构(例如,微处理器-DSP组合)。在示范性多处理器架构中,DSP可经编程以提供本文中所揭示的音频处理及转换中的至少一些,且微处理器可经编程以控制装置的总体操作。
存储器204可为用于存储程序设计码及/或数据内容的任何合适存储器装置,例如,闪存、RAM、ROM、PROM或其类似者,或前述类型的存储器的任何合适组合。分离式存储器装置还可包括于架构200中。存储器存储M-S音频播放软件218,M-S音频播放软件218包括L-R音频/M-S音频转换软件219。存储器218还可存储音频源文件(例如PCM、.wav或MP3文件)以供使用M-S音频播放软件218进行播放。另外,存储器218还可存储上文结合图8及图14所描述的增益电路64、66、132、134、136的增益因子值。
当由处理器202执行时,M-S音频播放软件218使所述装置响应于输入的L-R立体声音频而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如本文中所揭示。播放软件218还可在装置中重新安排音频处理路径路线且重新配置资源,以使得由手持机扬声器及免持听筒扬声器响应于输入L-R经编码立体声信号而输出M-S经编码立体声(如本文中所描述)。音频L-R音频/M-S音频转换软件219根据方程式3至方程式5将数字化L-R音频信号转换成M-S信号。
架构200的组件可集成至单一芯片上,或其可为分离式组件,或集成式组件与离散组件的任何合适组合。另外,可替代地使用其它处理器-存储器架构,例如,多存储器布置。
图18为说明在装置处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方法的流程图300。在框302中,将L及R立体声声道转换为M-S音频信号。可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电路及/或软件根据方程式3至方程式5来执行所述转换。
在框304中,任选地应用增益因子以平衡M-S音频信号,如上文结合图8或图14所描述。
在框306中,对数字M-S音频信号执行数/模转换以产生模拟M-S立体声信号,如结合图1及图2所描述。
在框308中,在所述装置处由模拟M-S立体声信号驱动音频变换器(例如,扬声器)以重现M-S经编码信号。可如本文中所描述而由所述装置重现M-S声道中的两者或三者。
图19为说明系统400的图,所述系统400包括在经由有线链路405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404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402。移动装置402包括DAC 12,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移动装置402经配置以包括用于产生M-S经编码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域音频处理及DAC 12,如上文结合图5、图6、图8及图9所描述。
辅助装置404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40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404包括用于重现M-S声道的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404通过有线链路405从DAC 12接收M声道及S+声道模拟音频输出。辅助装置404包括用于驱动M声道扬声器14的M声道音频放大器410、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16的S+声道音频放大器412,及用于响应于S+声道放大器412的输出而产生S-声道信号以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408的反相音频放大器414。
图20为说明系统500的图,所述系统500包括在经由有线链路505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504上重现经差动编码的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502。移动装置502包括差动DAC 102,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移动装置502经配置以包括用于产生M-S经编码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域音频处理(如上文结合图5、图6、图8及图9所描述),及差动DAC 102。
辅助装置504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50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504包括用于重现M-S声道的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504通过有线链路505从DAC 102接收差动M声道及S+声道模拟音频输出。辅助装置504包括用于驱动M声道扬声器14的差动M声道音频放大器104、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16的差动S+声道音频放大器106,及用于响应于DAC 102的S+声道输出的输出而产生S-声道信号以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82的差动S-声道音频放大器108。将差动S+声道信号的极性反转作为对S-声道差动放大器108的输入以有效地将S+声道信号反相,借此产生S-声道音频。
图21为说明系统600的图,系统600包括输出M、S+、S-信号以在经由有线链路605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604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602。移动装置602包括DAC 22,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类似者。移动装置602经配置以包括用于产生M-S经编码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域音频处理及DAC 22,如上文结合图12至图14所描述。
辅助装置604可为不是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60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604包括用于重现M-S声道的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604通过有线链路605从DAC 22接收M声道、S+及S-声道模拟音频输出。辅助装置604包括用于驱动M声道扬声器24的M声道音频放大器142、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26的S+声道音频放大器144,及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28的S-声道音频放大器146。
图22为说明系统700的图,系统700包括输出M、S+、S-差动信号以在经由有线链路705连接的分离式辅助装置706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702。移动装置702包括差动DAC 152,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类似者。移动装置702经配置以包括用于产生M-S经编码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域音频处理(如上文结合图12至图14所描述),及差动DAC 152。
辅助装置704可为不是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70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704包括用于重现M-S声道的模拟音频处理电路中的至少一些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704通过有线链路705从DAC 152接收差动M声道、S+声道及S-声道模拟音频输出。辅助装置704包括用于驱动M声道扬声器24的差动M声道音频放大器154、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26的差动S+声道音频放大器156,及用于驱动S-声道扬声器28的差动S-声道音频放大器158。
图23为说明系统800的图,所述系统800包括在模拟无线链路805上输出M、S+、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804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802。移动装置802包括DAC 22,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移动装置802经配置以包括用于产生M-S经编码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域音频处理及DAC 22,如上文结合图12至图14所描述。除此之外,移动装置802还包括用于经由无线链路805将M、S+及S-模拟声道传输至辅助装置804的无线模拟接口808及天线810。
辅助装置804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80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804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802重现M-S声道的模拟音频处理电路中的至少一些。辅助装置804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802接收M、S+及S-模拟声道的无线模拟接口814及天线812。无线接口814将M-S声道提供至包括于辅助装置804中的放大器及扬声器816以用于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放大器及扬声器816可包括本文中针对图15及图21的放大器及扬声器所展示并描述的那些组件。
图23A为说明系统825的图,所述系统825包括在模拟无线链路805上仅输出M、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809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807。移动装置802可包括DAC 12,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移动装置807经配置以包括用于产生M-S经编码模拟音频信号的数字域音频处理及DAC 12,如上文结合图6及图8所描述。除此之外,移动装置802还包括用于经由无线链路805将M、S+模拟声道传输至辅助装置809的无线模拟接口808及天线810。
辅助装置809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809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809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807重现M-S声道的模拟音频处理电路中的至少一些。辅助装置809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802接收M、S+模拟声道的无线模拟接口814及天线812。无线接口814将M-S声道提供至包括于辅助装置809中的放大器及扬声器817以用于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放大器及扬声器817可包括本文中针对图10及图19的放大器及扬声器所展示并描述的那些组件。
图24为说明系统850的图,所述系统850包括在数字无线链路855上输出M、S+、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854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852。移动装置852包括用于进行M-S转换的数字域音频处理(本文中结合图13至图14所描述),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除此之外,移动装置852还包括用于经由无线链路855将M、S+及S-数字声道传输至辅助装置854的无线数字接口858及天线860。
可使用任何合适无线协议及组件(例如,蓝牙或Wi-Fi)来实施数字无线链路855。用于经由数字无线链路855载运作为数据的M、S+及S-数字音频的合适数字数据格式为SPDIF或HDMI。
辅助装置854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85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854包括用于重现从移动装置852所接收的M-S声道的DAC及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854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852接收M、S+及S-数字声道的无线数字接口864及天线862。无线数字接口864将M-S声道提供至包括于辅助装置854中的DAC、放大器及扬声器866以用于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DAC可为本文中所描述的三声道DAC 22、152中的任一者,且放大器及扬声器可包括本文中针对图15、图16及图21的放大器及扬声器所展示并描述的那些组件。
图25为说明系统900的图,所述系统900包括在无线链路905上仅输出M、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904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902。移动装置902包括用于进行M-S转换的数字域音频处理(本文中结合图6及图8所描述),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除此之外,移动装置902还包括用于经由无线链路905将M、S+数字声道传输至辅助装置904的无线数字接口908及天线910。
可使用任何合适无线协议及组件(例如,蓝牙或Wi-Fi)来实施数字无线链路905。用于经由数字无线链路905载运作为数据的M、S+及S-数字音频的合适数字数据格式为SPDIF或HDMI。
辅助装置904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904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904包括用于重现从移动装置902所接收的M-S声道的DAC及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904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902接收M、S+数字声道的无线数字接口914及天线912。无线接口914将M-S声道提供至包括于辅助装置904中的DAC、放大器及扬声器916以用于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DAC可为本文中所描述的双声道DAC 12、102中的任一者,且放大器及扬声器可包括本文中针对图10及图11的放大器及扬声器所展示并描述的那些组件。
图26为说明系统870的图,所述系统870包括在数字有线链路861上输出M、S+、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857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853。移动装置853包括用于进行M-S转换的数字域音频处理(本文中结合图13至图14所描述),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除此之外,移动装置853还包括用于经由有线链路861将M、S+及S-数字声道传输至辅助装置857的数字接口859。
可使用用于经由数字有线链路861载运作为数据的M、S+及S-数字音频的任何合适数字数据格式(例如,SPDIF或HDMI)来实施数字有线链路861。
辅助装置857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857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857包括用于重现从移动装置853所接收的M-S声道的DAC及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857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853接收M、S+及S-数字声道的数字接口863。数字接口863将M-S声道提供至包括于辅助装置857中的DAC、放大器及扬声器866以用于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DAC可为本文中所描述的三声道DAC 22、152中的任一者,且放大器及扬声器可包括本文中针对图15、图16及图21的放大器及扬声器所展示并描述的那些组件。
图26A为说明系统925的图,所述系统包括在有线链路861上仅输出M、S+信号以在分离式辅助装置913上重现M-S经编码声音的移动装置903。移动装置903可包括用于进行M-S转换的数字域音频处理(本文中结合图6及图8所描述),且可为用于重现声音的任何合适移动装置,例如,计算机、游戏装置、无线电、蜂窝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类似者。除此之外,移动装置903还包括用于经由有线链路861将M、S+数字声道传输至辅助装置913的数字接口859。
可使用用于经由数字有线链路861载运作为数据的M、S+及数字音频的任何合适数字数据格式(例如,SPDIF或HDMI)来实施数字有线链路861。
辅助装置913可为不为移动装置的外壳的部分的任何合适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辅助装置913可为耳机或分离式扬声器外壳。实质上,辅助装置913包括用于重现从移动装置903所接收的M-S声道的DAC及模拟音频处理电路。辅助装置913包括用于从移动装置903接收M、S+数字声道的数字接口863。数字接口863将M-S声道提供至包括于辅助装置913中的DAC、放大器及扬声器916以用于重现M-S经编码立体声。DAC可为本文中所描述的双声道DAC 12、102中的任一者,且放大器及扬声器可包括本文中针对图10及图11的放大器及扬声器所展示并描述的那些组件。
移动装置或辅助装置可经配置以包括上文结合图19至图26A所描述的移动装置与辅助装置之间的接口及通信方案的任何合适组合。
系统、装置、附件、设备及其相应组件的功能性,以及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步骤及块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合适组合来实施。软件/固件可为具有可由例如微处理器、DSP、嵌入式控制器或知识产权(IP)核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数字电路执行的指令集(例如,代码段)的程序。如果以软件/固件实施,则功能可作为指令或代码而存储于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媒体而传输。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及通信媒体两者,通信媒体包括促进将计算机程序从一处传送至另一处的任何媒体。存储媒体可为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举例来说且非限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可用以载运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又,可将任何连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缆线、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而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缆线、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于媒体的定义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性磁盘及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重现数据,而光盘通过激光以光学方式重现数据。上述各者的组合也应包括于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畴内。
已描述特定实施例。然而,可能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且本文中所呈现的原理也可应用于其它实施例。举例来说,本文中所揭示的原理可应用于不同于在本文中所特定描述的那些装置的装置。另外,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畴的情况下以不同于特定揭示的布置的布置来实施各种组件及/或方法步骤/框。
鉴于这些教示,一般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想到其它实施例及修改。因此,当结合以上说明书及随附图式而查看时,所附权利要求书意在涵盖所有这些实施例及修改。

Claims (46)

1.一种在装置处输出中侧M-S经编码声音的方法,其包含:
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数/模转换器DAC处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
在所述DAC处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
所述DAC分别将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及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间音频信号及模拟侧音频信号;
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而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第一变换器处输出中间声道声音;及
响应于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而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第二变换器处输出侧声道声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反相以产生数字化相移侧音频信号;
所述DAC将所述数字化相移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相移侧音频信号;及
响应于所述模拟相移侧音频信号而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第三变换器处输出相移侧声道声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数字化相移侧音频信号移位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反相以产生模拟相移侧音频信号;及
响应于所述模拟相移侧音频信号而在包括于所述装置中的第三变换器处输出相移侧声道声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模拟相移侧音频信号移位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调整选自由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及前述信号的任何合适组合组成的群组的信号的增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装置为无线通信手持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变换器为包括于所述无线通信手持机中且用于在呼叫期间靠着用户的耳朵放置的手持机扬声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变换器为包括于所述无线通信手持机中的免持听筒扬声器。
10.一种用于重现中侧M-S经编码声音的设备,其包含:
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其具有:第一声道输入,其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及第一声道输出,其响应于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中间音频信号;以及第二声道输入,其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及第二声道输出,其响应于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而提供模拟侧音频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相位反转器,其用以使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的相位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相位反转器使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的所述相位移位180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相位反转器,其用以使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相位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相位反转器使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所述相位移位180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声道DAC包括耦合到所述相位反转器的输出且对所述相移数字化侧音频信号作出响应的第三声道输入,及提供相移模拟侧音频信号的第三声道输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第一变换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而产生中间声道声音;及
第二变换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模拟侧信号而产生侧声道音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变换器为包括于无线通信手持机中且用于在呼叫期间靠着用户的耳朵放置的手持机扬声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变换器为包括于无线通信手持机中的免持听筒扬声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第三变换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模拟相移侧音频信号而产生相移声道声音。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为经配置以同时在手持机模式与免持听筒模式下操作的无线通信手持机。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增益电路,所述增益电路用以将增益因子应用于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或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接口,所述接口经配置以将所述模拟中间信号及所述模拟侧信号传送至辅助装置以供在所述辅助装置处重现。
23.一种用于重现中侧M-S经编码声音的设备,其包含:
第一除以2电路,其对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作出响应;
第二除以2电路,其对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作出响应;
求和器,其对来自所述第一除以2电路的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及来自所述第二除以2电路的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进行求和;
减法器,其用以确定来自所述第一除以2电路的所述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与来自所述第二除以2电路的所述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输出之间的差异;
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其具有:第一声道输入,其对来自所述求和器的数字化总和音频输出作出响应;及第一声道输出,其提供模拟总和音频信号;以及第二声道输入,其对来自所述减法器的数字化差异音频输出作出响应;及第二声道输出,其提供模拟差异音频信号;
第一扬声器,其用以响应于所述模拟总和音频信号而产生中间声道声音;及
第二扬声器,其用以响应于所述模拟差异信号而产生侧声道声音。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相位反转器,其用以使所述模拟差异音频信号的相位反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第三扬声器,其用以响应于所述经反相的模拟差异音频信号而产生经反相的侧声道声音。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数字相位反转器,其用以使所述数字化差异音频输出反相。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声道DAC包括对所述经反相的数字化差异音频输出作出响应的第三声道输入,及提供经反相的模拟差异音频信号的第三声道输出。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第三扬声器,其用以响应于所述经反相的模拟差异音频信号而产生经反相的侧声道声音。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为无线通信手持机。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手持机经配置以同时在手持机模式与免持听筒模式下操作。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除以2电路及所述第二除以2电路包括经配置以增加所述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的位宽度及所述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的位宽度且用算术方式将所述数字化左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及所述数字化右声道立体声音频信号向右移位的电路。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经配置以将所述求和器的所述输出及所述减法器的所述输出向左移位且减小其位宽度的电路。
33.一种设备,其包含:
用于在数/模转换器DAC处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DAC处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装置;
用于将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间音频信号的装置;
用于将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侧音频信号的装置;
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而输出中间声道声音的装置;及
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而输出侧声道声音的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使所述模拟侧信号反相以产生经反相的模拟侧信号的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使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反相以产生经反相的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装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将增益因子应用于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或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的装置。
37.一种体现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的指令集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含:
用于在多声道数/模转换器DAC处接收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的代码;
用于在所述多声道DAC处接收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代码;
用于将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中间音频信号的代码;
用于将数字化侧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侧音频信号的代码;
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而输出中间声道声音的代码;及
用于响应于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而输出侧声道声音的代码。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使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反相以产生经反相的数字化侧音频信号的代码。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媒体,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将增益因子应用于所述数字化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模拟中间音频信号、所述数字化侧音频信号或所述模拟侧音频信号的代码。
40.一种系统,其包含:
移动装置,其经配置以产生M-S经编码立体声信号,且具有用于将所述M-S经编码立体声信号传送至辅助装置的接口;及
所述辅助装置,其包括经配置以接收所述M-S经编码立体声信号的接口及用于重现所述M-S经编码立体声信号的装置。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移动装置的所述接口是选自由无线模拟接口、无线数字接口、有线链路的模拟接口、有线链路的数字接口及前述各项的任何合适组合组成的群组。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辅助装置的所述接口是选自由无线模拟接口、无线数字接口、有线链路的模拟接口、有线链路的数字接口及前述各项的任何合适组合组成的群组。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系统,其中由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所述M-S经编码立体声信号包括中间声道信号及一对侧声道信号。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中间声道信号及所述侧声道信号为差动信号。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系统,其中由所述移动装置传送的所述M-S经编码立体声信号包括中间声道信号及仅一个侧声道信号。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中间声道信号及所述侧声道信号为差动信号。
CN2010800328923A 2009-07-27 2010-07-27 在装置处的中侧立体声重现 Pending CN1024746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2891009P 2009-07-27 2009-07-27
US61/228,910 2009-07-27
US12/629,612 2009-12-02
US12/629,612 US20100331048A1 (en) 2009-06-25 2009-12-02 M-s stereo reproduction at a device
PCT/US2010/043435 WO2011017124A2 (en) 2009-07-27 2010-07-27 M-s stereo reproduction at a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698A true CN102474698A (zh) 2012-05-23

Family

ID=42752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28923A Pending CN102474698A (zh) 2009-07-27 2010-07-27 在装置处的中侧立体声重现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31048A1 (zh)
EP (1) EP2460367A2 (zh)
JP (1) JP5536212B2 (zh)
KR (1) KR101373977B1 (zh)
CN (1) CN102474698A (zh)
BR (1) BR112012001845A2 (zh)
WO (1) WO2011017124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2540A (zh) * 2015-09-01 2015-11-18 青岛小微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声拾音装置及立体声拾音方法
CN106488360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安桥株式会社 音乐再生装置
CN109144457A (zh) * 2017-06-14 2019-01-0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装置及其音频控制电路
CN112951249A (zh) * 2015-11-20 2021-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重音频信号的编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0623B2 (en) 2012-06-19 2015-04-28 Sono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n infrared signal
US9543913B2 (en) * 2013-01-09 2017-01-10 Osc, Llc Programmably configured switchmode audio amplifier
DE202014010599U1 (de) 2014-01-05 2016-02-02 Kronoton Gmbh Gerät mit Lautsprechern
US9678707B2 (en) 2015-04-10 2017-06-13 Sonos, Inc. Identification of audio content facilitated by playback device
US9578026B1 (en) * 2015-09-09 2017-02-21 Onula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dependent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music content
CN106060710B (zh) * 2016-06-08 2019-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149083B1 (en) 2016-07-18 2018-12-04 Aspen & Associates Center point stereo system
JP2018064168A (ja) * 2016-10-12 2018-04-19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音響装置、及び音響処理方法
CN109435837A (zh) * 2018-12-20 2019-03-08 云南玉溪汇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引擎声仿真合成器及方法
JP2021081533A (ja) * 2019-11-18 2021-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音信号変換プログラム、音信号変換方法、及び、音信号変換装置
GB2591825B (en) * 2020-02-10 2024-02-14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Driver circuitr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484A (en) * 1995-09-05 1999-02-09 Greenberger; Hal Loudspeaker array with signal dependent radiation pattern
US20040204194A1 (en) * 2002-07-19 2004-10-14 Hitachi, Ltd. Cellular phone terminal
JP2005141121A (ja) * 2003-11-10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WO2006130784A2 (en) * 2005-05-31 2006-12-07 Altec Lansing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media reproduction system
CN101395660A (zh) * 2006-03-02 2009-03-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侧立体声的音频编码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2624A (en) * 1970-02-03 1975-07-01 Sony Corp Stereophonic sound reproducing system
US4418243A (en) * 1982-02-16 1983-11-29 Robert Genin Acoustic projection stereophonic system
GB9103207D0 (en) * 1991-02-15 1991-04-03 Gerzon Michael A Stereophonic sound reproduction system
JP3059350B2 (ja) * 1994-12-20 2000-07-04 旭化成マイク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ミキシング装置
US5661808A (en) * 1995-04-27 1997-08-26 Srs Labs, Inc. Stereo enhancement system
US6169812B1 (en) * 1998-10-14 2001-01-02 Francis Allen Miller Point source speaker system
WO2001039547A1 (en) * 1999-11-25 2001-05-31 Embracing Sound Experience Ab A method of processing and reproducing an audio stereo signal, and an audio stereo signal reproduction system
US20020072816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Yoav Shdema Audio system
JP2002223132A (ja) * 2001-01-29 2002-08-09 Niigata Seimitsu Kk 音声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3037888A (ja) * 2001-07-23 2003-02-07 Mechanical Research:Kk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US7447629B2 (en) * 2002-07-12 2008-11-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dio coding
JP4480335B2 (ja) * 2003-03-03 2010-06-1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複数チャンネル音声信号の処理回路、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再生装置
JP2004361938A (ja) * 2003-05-15 2004-12-2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騒音低減装置
JP2005202248A (ja) * 2004-01-16 2005-07-28 Fujitsu Ltd オーディオ符号化装置およびオーディオ符号化装置のフレーム領域割り当て回路
KR101120546B1 (ko) * 2004-01-19 2012-03-09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큰 영역에서 스테레오 사운드 센세이션을 제공하기 위한 포인트 및 공간 사운드 발생-수단을 갖는 디바이스
JP3912383B2 (ja) * 2004-02-02 2007-05-09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マルチチャンネル信号処理回路及びこれを含む音声再生装置
US7346315B2 (en) * 2004-03-30 2008-03-18 Motorola Inc Handheld device loudspeaker system
JP2005311501A (ja) * 2004-04-19 2005-11-04 Nec Saitama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4580210B2 (ja) * 2004-10-19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音声信号処理方法
US7623669B2 (en) * 2005-03-25 2009-11-24 Upbeat Audio, Inc. Simplified amplifier providing sharing of music with enhanced spatial presence through multiple headphone jacks
US20060256976A1 (en) * 2005-05-11 2006-11-16 House William N Spatial array monitoring system
SE530507C2 (sv) * 2005-10-18 2008-06-24 Craj Dev Ltd Kommunikationssystem
JP2007214912A (ja) * 2006-02-09 2007-08-23 Yamaha Corp 収音装置
GB0603545D0 (en) * 2006-02-22 2006-04-05 Fletcher Edward 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tion of stereo sound
SE530180C2 (sv) * 2006-04-19 2008-03-18 Embracing Sound Experience Ab Högtalaranordning
US20080120114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erforming Stereo Adaptation for Audio Editing
DE102006055737A1 (de) * 2006-11-25 2008-05-29 Deutsche Telekom Ag Verfahren zur skalierbaren Codierung von Stereo-Signalen
US8041042B2 (en) * 2006-11-30 2011-10-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ereo coding
US20080144860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Dennis Haller Adjustable Resolution Volume Control
JP2008164823A (ja) * 2006-12-27 2008-07-17 Toshiba Corp オーディオデータ処理装置
US20080165976A1 (en) * 2007-01-05 2008-07-10 Altec Lansing Technologies, A Division Of Plan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ereo sound field expansion
US8064624B2 (en) * 2007-07-19 2011-11-2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tereo signal with enhanced perceptual quality
WO2010038318A1 (en) * 2008-10-01 2010-04-08 Thomson Licensing Decoding apparatus, decoding method, encoding apparatus, encoding method, and edit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0484A (en) * 1995-09-05 1999-02-09 Greenberger; Hal Loudspeaker array with signal dependent radiation pattern
US20040204194A1 (en) * 2002-07-19 2004-10-14 Hitachi, Ltd. Cellular phone terminal
JP2005141121A (ja) * 2003-11-10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オーディオ再生装置
WO2006130784A2 (en) * 2005-05-31 2006-12-07 Altec Lansing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media reproduction system
CN101395660A (zh) * 2006-03-02 2009-03-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侧立体声的音频编码技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2540A (zh) * 2015-09-01 2015-11-18 青岛小微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声拾音装置及立体声拾音方法
CN106488360A (zh) * 2015-09-01 2017-03-08 安桥株式会社 音乐再生装置
CN112951249A (zh) * 2015-11-20 2021-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重音频信号的编码
CN109144457A (zh) * 2017-06-14 2019-01-04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装置及其音频控制电路
CN109144457B (zh) * 2017-06-14 2022-06-1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装置及其音频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2001845A2 (pt) 2017-05-16
WO2011017124A3 (en) 2011-05-05
JP2013500688A (ja) 2013-01-07
KR20120047977A (ko) 2012-05-14
EP2460367A2 (en) 2012-06-06
JP5536212B2 (ja) 2014-07-02
KR101373977B1 (ko) 2014-03-12
US20100331048A1 (en) 2010-12-30
WO2011017124A2 (en) 2011-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698A (zh) 在装置处的中侧立体声重现
US9883271B2 (en) Simultaneous multi-source audio output at a wireless headset
CN105917674B (zh) 用于处理音频信号的方法和移动装置
CN101356573B (zh) 对双耳音频信号的解码的控制
CN100592653C (zh) 具有低音增强的便携式音频回放设备
CN101695151B (zh) 多声道音频信号变换为双声道音频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47245A (zh) 利用手机播放多声道音频文件的方法
US8718295B2 (en) Headset assembly with recording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on
CN102143421B (zh) 终端及该终端的音频处理方法
CN105679345B (zh)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765154B (zh) 声频处理装置
CN108540885A (zh) 一种可穿戴式立体声设备
CN101132474A (zh) 由多个移动终端实现视听内容播放的方法和系统
WO2006025493A1 (ja) 情報端末
CN103312912A (zh) 一种混音系统及方法
JP2009049971A (ja) ステレオ・ブルートゥース・ヘッドセット
CN107135301A (zh)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959438A (zh) 一种音频多通路输出扬声器的处理方法、系统及手机
CN112840678B (zh) 立体声播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468991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音频收发方法
CN105721639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输出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650592A (zh) 一种实现颈带式环绕立体声的方法及立体声控制系统
JP2004201195A (ja) ヘッドホン装置
CN112346694A (zh) 显示装置
CN202634660U (zh) 可双向导音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