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154B - 电子部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部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154B
CN102474154B CN201080029615.7A CN201080029615A CN102474154B CN 102474154 B CN102474154 B CN 102474154B CN 201080029615 A CN201080029615 A CN 201080029615A CN 102474154 B CN102474154 B CN 102474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terminal
magnetic
electrical component
magnetic flux
compon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6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154A (zh
Inventor
佐佐木健介
铃木健太
金原康浩
粕谷正司
中野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4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achines with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rying cooling medium, e.g. with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部件(1)设置有至少两个导电部件(8)、绝缘体(7)和磁通量产生结构(13)。该导电部件(8)布置有存在于相邻导电部件(8)之间的电力线。该绝缘体(7)保持导电部件(8)。该磁通量产生结构(13)产生具有沿着与存在于导电部件的相邻导电部件(8)之间的电力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的磁通量。

Description

电子部件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6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55427的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No.2009-155427的完整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涉及一种电子部件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良绝缘性能的电子部件结构。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下述技术,即,使用磁体改善滤油器的能力从而从冷却油或润滑油中移除金属颗粒。例如,这种技术已经提出于日本未审公开专利出版物No.2001-200988中。在这一出版物中,多个磁体用于增加滤油器的能力从而随着油通过滤油器而收集包含在油中的金属颗粒。
发明内容
已经发现,采用如上所述的传统技术,使用多个磁体收集金属壳体,仅仅能够收集通过磁体附近的金属颗粒。这通常导致大部分的金属颗粒无法被收集。同样当包含金属颗粒的油环绕传导部件(例如,露出的端子)时,金属颗粒会导致传导部件之间出现短路,因此使油的绝缘性能下降。
鉴于已知技术状态,本发明的一个内容是提供一种电子部件结构,该结构能够防止由金属颗粒导致的短路产生在电子部件的端子之间并且改善电子部件的绝缘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根据一个方面的电子部件,主要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件、绝缘体和磁通量产生结构。该导电部件布置有存在于相邻导电部件之间的电力线。该绝缘体保持导电部件。该磁通量产生结构产生具有沿着与存在于导电部件的相邻导电部件之间的电力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的磁通量。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形成本初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沿着垂直于电动机的旋转轴的截面所见的电动机的横截面剖视图,该电动机结合根据所示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
图2是该电动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放大简化俯视图,电子部件结构包括具有端子区块和三个端子的连接部分;
图3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一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4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二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5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三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6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四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7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五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平面图;
图9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六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10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七实施例进行配置;
图11是图1和2所示的电子部件结构的多个端子其中的两个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该电子部件结构根据第八实施例进行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选定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本公开内容可知,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内容进行限定。
首先参照图1,电动机1示出为横截面。电动机1是具有根据所示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电子装置的一项实例,如下所述。电动机1主要包括大体柱状的电动机壳2、转子部件3和定子部件4。转子部件3和定子部件4罩封在电动机壳2内部。电动机1具有绕组5,所述绕组缠绕至定子部件4从而提供三相(相U、V和W)。绕组5从定子部件4延伸至连接部分6。电动机壳2包括突出部分2a,用于容纳连接部分6。端子区块7布置在电动机壳2的突出部分2a内部。端子区块7用作连接部分6的绝缘体。绕组5连接至设置在端子区块7上的分离的金属端子8(作为传导部件的例子)。图2的连接部分6本质上表示使用至少一个磁通量产生结构(图3至11)的连接部分(图3至11),用于防止在金属端子8之间产生短路并且改善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7的绝缘性能。
如图2所示,金属端子8布置在端子区块7上,使得金属端子8的长边基本上彼此平行。金属端子8还布置在端子区块7上,使得金属端子8被分离开相等的间隔或者基本上相等的间隔。金属端子8的每个采用一对固紧部件10固紧定位。
如图1所示,旋转轴9设置在电动机1的转子部件3的径向中间部分。旋转轴9可旋转地支承在设置在电动机壳2与旋转轴9之间的轴承(未示出)上。该轴承通过减小旋转摩擦而使得转子部件3与旋转轴9顺滑地共同旋转。已知在旋转期间,轴承的金属会磨损并且产生金属颗粒。这些金属颗粒能够粘附到端子区块7的表面。
在图2的所示实施例中,由轴承的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会粘附至端子区块7的表面,使得它们变成布置成线性形状,对应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的相邻端子之间的电力线11,处于金属端子8之间存在的电场中。更具体地说,在所示实施例中,电力线11从一个端子8发向另一端子8。电力线11通过存在于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箭头示出。括号中所示的箭头表示如果电流沿相反方向流动时将产生的电力线11的电流方向。在任一种情况下,通过轴承的磨损产生的金属颗粒变成对齐的,从而平行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场中的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存在的电力线11。
在图1的这一电动机1中,设置磁通量产生结构,如在图3至11中详细所解释的那样,使得磁通量产生有磁场或磁力线12,其方向导向为不同于存在于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的方向。在图2中,磁力线12设置在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磁力线12由未填充的箭头表示。如图2所示,磁力线12导向为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相交。该磁通量的磁场用于抵消电力线11。因此,在根据所示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由于磁力线12的磁力的方向导向为不同于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的方向,所以相邻的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被抵消。
因此,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金属颗粒被阻碍不能变得与电力线11对齐。因此,金属颗粒被阻碍不形成连接相邻金属端子8的路径,短路不会容易地产生在金属端子8之间。
磁力线12的磁力沿与电力线11导向所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即,大概垂直地,作用在金属端子8之间的金属颗粒上。因此,磁力阻碍金属颗粒对齐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的能力。因此,防止在金属端子8之间产生短路并且能够改善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7的绝缘性能。
另外地,在本公开内容中,“沿与电力线11导向所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表述的意思是,磁力线12的磁力能够施加相对于金属颗粒的足够作用,即使它们并不导向为正好相对于电力线11的方向垂直。只要磁力线12的方向大概垂直或者相交规定角度(例如,80度),那么能够获得足够的作用。换句话说,词组“大概垂直”指足够抵消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的角度(例如,80度)从而防止由于金属颗粒对齐以在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形成连接而产生短路。因此,磁力并不需要优选地垂直于电力线11。
图3是表示示出在图1和2中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的连接部分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16中,与连接部分6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标示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连接部分16包括端子区块7和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7采用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8以基本上相同的间隔分离开。磁化的绝缘部分13定位在金属端子8的相邻端子之间。磁化的绝缘部分13构成这一实施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的一项实例。磁化的绝缘部分13可设置在形成于端子区块7中的凹入处中,或者端子区块7的表面的其中一个中。端子区块7的绝缘材料可按照要求和/或按照需要模制围绕磁化绝缘部件13的一部分或者完全围绕磁化绝缘部分13。
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绝缘部件13配置成具有矩形形状。类似地,金属端子8具有长度尺寸为L1的矩形形状。绝缘部件13的长度尺寸L2长于金属端子8的长度尺寸L1。绝缘部件13布置成平行于金属端子8。
绝缘部件13预磁化从而在金属端子8之间产生磁通量12,如图3中的未填充箭头所示。该磁力线12导向成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因此,由于绝缘部件13,所以连接部分16构造成使得磁力线12产生在金属端子8之间,磁力线12导向为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金属端子8为典型的高能量传导部件,金属颗粒能够通过简单地着陆在金属端子8之间的表面上或者由润滑油携带到那里而结束。一旦到达那里,金属颗粒被吸引朝向由电力线11产生的电场的静电力。因此,存在金属颗粒将移动并且变成沿着与电力线11相对应的路径布置的可能性。
如果电场的静电力导致金属颗粒聚集到能够导电的金属颗粒的连续路径形成在金属端子8之间的程度或者颗粒足够接近到一起从而当放电门槛电压被超过时产生放电的程度,那么短路会产生在金属端子8之间。为了防止这种短路,通过产生相交于端子之间的电力线的磁通量,金属颗粒被防止变成根据电场进行布置。
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沿基本上垂直于电力线11的方向,外力被施加相对于金属颗粒,由此防止排气颗粒与电力线11对齐。更具体地说,磁化绝缘部分13产生具有沿着与电力线11相交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如图3中的未填充的箭头所示。该磁通量产生用于前述外力的磁力。
由于简单地着陆在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7的表面上或者由润滑油携带到那里而粘附至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7的表面的金属颗粒不仅经受沿着电力线11的方向导向的力,而且经受由具有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电力线11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导致的磁力。因此,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金属颗粒不会变成布置成基本上与横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平行的线性形状。代替地,金属颗粒通过磁通量而被阻碍对齐电力线11(磁力线12被导向,沿着与电力线11相交的方向导向),并且短路被防止产生在金属端子8之间。因此,能够改善金属端子8之间的绝缘性能,并且增加电动机1的操作可靠性。
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绝缘部件13嵌入在金属端子8之间并且配置成使得绝缘部件13的长度尺寸L2长于金属端子8的长度尺寸L2,绝缘部件13的两个纵向端部部分13a沿纵向方向突出超过金属端子8的两个纵向端。因此,磁力线12在粘附至端子区块7的表面的金属颗粒上施加磁力,其能够可靠地产生而不改变用作制成端子区块7的主基部的绝缘部件。因此,相比较于需要改变用作制成端子区块7的主基部的所有绝缘部件的设计来说,制造成本能够降低。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26的简化俯视图,其可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2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时,连接部分26表示示出在图1和2中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2将被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部分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26中,与先前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6包括端子区块17和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17采用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17。端子区块17用作绝缘体,而金属端子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8分离开基本上相同的间隔。磁性体21形成在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17中。磁性体21由多个磁性颗粒形成,当形成(例如,模制)端子区块17时,多个磁性颗粒预先混合入端子区块17的绝缘材料。换句话说,在端子区块17的形成过程期间,形成磁性体21的磁性颗粒设置在端子区块17的绝缘材料中的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区域。磁性体21构成这一实施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的实例。磁性体21产生具有沿着金属端子8的纵向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部分26构造成使得磁通量产生在金属端子8之间,磁力线12导向为垂直地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第二实施例实现与先前所述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效果。另外地,在第二实施例中,金属端子8之间存在的剩余金属颗粒被沿着基本上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垂直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分散(磁力线12标示有未填充的箭头,电力线11由图4中的小箭头示出)。因此,金属颗粒通过由电力线11产生的电场而被拉成对齐。
因此,防止在金属端子8之间产生短路,金属端子8之间的绝缘性能能够改善,电动机1的操作可靠性能够增加。
此外,采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端子区块17,磁性体21预先混合入端子区块17的绝缘材料。磁性体21使得容易地产生具有沿着金属端子8的纵向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由于磁性体21的磁性颗粒被预先混合入绝缘材料,所以没有必要分别地设置磁性体,使得能够防止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制造成本。
磁性体21也使得容易地产生具有沿着金属端子8的纵向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即使金属端子8之间的距离小。因此,端子区块17的整体尺寸没有必要增加为添加相邻金属端子8的每个之间的磁性体21。
为了简洁的原因,其他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的说明省略,因为它们与先前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相同或等同。
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连接部分3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连接部分36可被结合至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3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中时,连接部分36表示图1和2所示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5将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36中,与先前所述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三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6包括端子区块7和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7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8分离基本上相等的间隔。磁体31嵌入相邻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7中。磁体31构成这一实施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的实例。
如图5所示,采用平面视图,磁体31配置成具有与金属端子8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矩形形状。磁体31的长度尺寸L3长于金属端子8的长度尺寸L1,磁体31布置在金属端子8之间从而平行于金属端子8。磁体31具有纵向的磁化方向32。
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磁体31用于产生具有在金属端子8与磁力线12之间沿着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该磁通量施加磁力,阻碍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剩余金属颗粒与电力线11对齐的趋势。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中,嵌入端子区块7的绝缘材料中的磁体31产生具有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电力线11的磁力线12的磁通量,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因此,由磁通量产生的磁力用于防止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剩余金属颗粒对齐电力线11,由此防止在金属端子8之间产生短路。
另外,采用第三实施例,在粘附至端子区块7的金属颗粒上施加磁力的磁通量能够通过仅在金属端子8之间设置嵌入磁体31而被可靠地产生。换句话说,没有必要改变用作制成端子区块7的主基部的绝缘材料。因此,相比较于需要改变用作制成端子区块7的主基部的绝缘材料的设计,能够减小制造成本。
为了简洁的原因,其他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的说明省略,因为它们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的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相同或等同。
图6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连接部分4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连接部分46可被结合至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4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时,连接部分46表示图1和2所示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6将用于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46中,与先前所述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四实施例中,连接部分46包括端子区块7和金属端子4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7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4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4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4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48分离基本上相等的间隔。
在这一实施例中,金属端子48被磁化从而产生具有定位在相邻金属端子48之间的磁力线42的磁通量。换句话说,金属端子48构成这一实施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的实例。金属端子48布置成彼此相邻,使得相邻金属端子48的彼此面对的部分具有相同的磁极。更具体地说,相邻金属端子48的相对应部分48a具有相同的磁极(例如,S和S,或N和N),相邻金属端子48的相对应部分48b具有相同的磁极(例如,N和N,或S和S)。因此,如图6所示,磁力线42的密度最高以及磁力线42最强的部分布置在电力线11的密度也是最高的纵向中间部分。同样,磁力线42导向为相交于电力线。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中,如图6所示,金属端子48被磁化使得相邻金属端子48的彼此面对的部分具有相同的磁极,即,使得相邻金属端子48的相对应部分48a具有相同的磁极(例如,S和S,或N和N),相邻金属端子48的相对应部分48b具有相同的磁极(例如,N和N,或S和S)。因此,在电力线11的密度最高并且作用在金属颗粒上的静电力最大的金属端子48之间的纵向中间部分处,所产生的磁力线42导向为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48之间的电力线11。因此,存在于金属端子48之间的金属颗粒被防止在否则最容易产生对齐的地方对齐于电力线11,连接部分46的绝缘性能能够高效地得以改善。
为了简洁的原因,其他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的说明省略,因为它们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的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相同或等同。
图7和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连接部分5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连接部分56可被结合至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5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时,连接部分56表示图1和2所示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7和8将用于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56中,与先前所述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五实施例中,连接部分56包括端子区块7和对应于三个相位(U相、V相和W相)的金属端子8。端子区块7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8分离基本上相等的间隔。永磁体57至60连接至相邻金属端子8的相对侧面8b和8c。永磁体57至60的形状类似于细长板,并且布置成使得相邻金属端子8的相对侧面8b和8c具有相同的磁极。具有永磁体57至60的金属端子8构成这一实施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的实例。因此,永磁体57至60用于沿着由图7中的箭头标示的磁化方向61磁化金属端子8。在图7中,在括号中示出的相对导向的箭头示出如果永磁体57至60的极性被逆转而将产生的磁化方向。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除了采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获得的操作效果,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构造成使得金属端子8被永磁体57至60磁化,使得相邻金属端子8的相对侧面8b和8c具有相同的磁极(即,S和S,或者N和N)。由于磁化方向61,所产生的磁力线52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处于金属端子8之间的纵向中间部分处的电力线11,在该纵向中间部分处,电力线11的密度最高,作用在金属颗粒上的静电力最大。因此,金属端子8之间的金属颗粒能够被防止在否则非常容易产生短路的地方与电力线11对齐。
同样,由于相邻金属端子8的相对侧面8b和8c能够通过仅附着细长板状永磁体57至60而被磁化从而具有相同的磁极,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可靠地产生磁力线52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此外,当与三个或多个相位相对应的金属端子8布置成如图7所示在其间具有基本上相等的间隔并且细长板状永磁体57至60附着至相邻金属端子8的相对侧面8b和8c使得相对侧面8b和8c被磁化为具有相同的磁极时,永磁体57至60的装置效率能够通过布置永磁体57至60使得磁化方向61在布置在两个其他金属端子8之间的金属端子8的两个侧面8b和8c上相同而得以改善。因此,没有必要增加永磁体57至60的数量或者增加磁场强度从而获得所需的绝缘性能。这也使得制造成本能够得到抑制。
如图7所示,在第五实施例中,永磁体57至60的长度尺寸L4长于金属端子8的长度尺寸L1,永磁体57至60设置在金属端子8之间的端子区块7上,使得永磁体57至60平行于金属端子8,因此,永磁体57至60的两个纵向端部沿纵向方向突出超过金属端子8的两个纵向端部8a。因此,磁力线52的磁力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形成为作用在粘附至端子区块7的表面的金属颗粒上。
为了简洁的原因,其他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的说明省略,因为它们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的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相同或等同。
图9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连接部分6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连接部分66可被结合至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6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时,连接部分66表示图1和2所示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9将用于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66中,与先前所述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四实施例中,连接部分66包括端子区块7和多个金属端子6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7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6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6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6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68分离基本上相等的间隔。
金属端子68设置有形成在金属端子68的基本上整个表面上的软磁性涂层69。同样,永磁体70连接至金属端子68的每个的上表面部分68d。上表面部分68d位于金属端子68的每个的纵向中间部分中。每个永磁体70布置成使得其以进入或离开端子区块7导向的磁化方向71进行磁化,如图9中的X标记或圆形所标示。软磁性涂层69和永磁体70构成这一实施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的实例。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除了采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获得的操作效果,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包括布置在金属端子68上的永磁体70,使得所得到的磁化方向71竖直地导向穿过金属端子68。由于软金属涂层69预先被涂覆至每个金属端子68的表面,所以金属端子68变得容易被磁化,所产生的磁力线68被导向相交于存在于金属端子68之间的处于金属端子68之间的纵向中间部分的电力线11,在该纵向中间部分处,电力线11的密度最高,作用在金属颗粒上的静电力最大。因此,金属端子68之间的金属颗粒能够在否则容易产生短路的地方被防止吸入为对齐电力线11。
另外,不考虑连接永磁体70的位置,涂覆至金属端子68的基本上整个上表面的软磁性涂层69用于可靠地磁化金属端子68,使得相邻金属端子68的相对侧面68b和68c具有相同的磁极。因此,磁力线62能够产生在所需的位置。因此,通过仅仅将永磁体70附着至金属端子68的任何部分,例如,如图9所示的在每个金属端子68的纵向中间部分中的上表面部分68d,用于防止金属颗粒对齐的磁力线62能够可靠地从相邻金属端子68的彼此面对的部分产生,即,从相对侧面68b和68c。因此,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能够简单且容易地获得,而不增加金属端子68的相对侧面68b和68c之间的距离。此外,电子部件结构的尺寸能够被减小。
为了简洁的原因,其他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的说明省略,因为它们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的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相同或等同。
图10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连接部分7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连接部分76可被结合至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7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时,连接部分76表示图1和2所示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10将用于说明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76中,与先前所述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七实施例中,连接部分76包括端子区块7和金属端子6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7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6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6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6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68分离基本上相等的间隔。
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基本上与第六实施例相同,除了永磁体70由用于产生磁力线62的电磁体80代替。软磁性涂层69预先涂覆至用作连接部分76的传导部件的金属端子68的表面从而磁化金属端子68。在第七实施例中,软磁性涂层69涂覆至金属端子68的基本上整个上表面,每个电磁体80设置在位于相应金属端子68的纵向中间部分中的上表面部分68d上的软磁性涂层69上。每个电磁体80包括围绕金属端子68的外周表面缠绕的线圈81。
如图10所示,线圈81能够配置成使得当它们被激励,金属端子68的所得到的磁化方向82被沿着金属端子68的相同纵向方向导向。在图10中,括号中所示的相对导向的箭头示出如果电流在线圈81中沿相对方向流动时将得到的磁化方向82。
同样,在第七实施例中,线圈81电连接至金属端子68,使得用于产生磁力的电能从金属端子68供给。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除了采用先前说明的实施例和第一至第六实施例获得的操作效果,第七实施例设计成使得当电能供给至连接部分76的金属端子68从而驱动电动机1时,电磁体80的线圈81被激励,因为它们电连接至金属端子68。
当线圈81被激励时,磁力沿着相对于每个线圈81的相同方向产生,即,金属端子68的纵向方向。因此,金属端子68的多个磁化方向82相同。
由于涂覆至金属端子68的基本上整个上表面的软磁性涂层69,金属端子68容易被磁化,并且磁通量83沿着阻碍存在于金属端子68之间的电力线11的方向产生在金属端子68之间。
磁力用于防止存在于金属端子68之间的剩余金属颗粒与电力线11对齐,由此阻止短路出现并且改善动力传递通过金属端子68至电动机1。
在第七实施例中,金属端子68被电磁体80磁化。同样,电磁体80的线圈81电连接至金属端子68,使得用于产生磁力的电能由金属端子68供给。因此,没有必要提供分离的电力源从而将电力供给至线圈81,线圈81仅需要缠绕至金属端子68的外表面上使得电连接得以建立。因此,第七实施例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其同样高效地使用空间并且不会导致连接部分76过度地大。
为了简洁的原因,其他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的说明省略,因为它们与先前所述的实施例的构成特征和操作效果相同或等同。
图11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连接部分86的放大简化俯视图,连接部分86可被结合至图1的电动机1中。换句话说,当连接部分86结合在图1的电动机1中时,连接部分86表示图1和2所示的连接部分6的两个端子。图11将用于说明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详细内容。在连接部分86中,与先前所述的连接部分的部件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在第八实施例中,连接部分86包括端子区块7和多个金属端子88(仅示出两个)。端子区块7由绝缘材料制成。金属端子88采用固紧部件10固紧至端子区块7。端子区块7用作绝缘体,金属端子88用作传导部件。金属端子88(仅示出两个)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使得金属端子88分离基本上相等的间隔。
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基本上与第七实施例相同,除了电磁体80的线圈81缠绕至金属端子88(其预先涂覆有软磁性涂层69)上的位置不同于第七实施例。电磁体80的线圈81缠绕至金属端子88的从端子区块7突出的端部88e上。
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中,连接部分86包括端子区块7和金属端子88。金属端子88的长度尺寸L6长于端子区块7的外部尺寸L5,金属端子88固定至端子区块从而彼此平行,其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隔。
类似于第七实施例,第八实施例的线圈81电连接至金属端子88,使得用于产生磁力的电能从金属端子88供给。线圈81缠绕成使得当它们被激励时,磁力沿着相同的磁化方向82产生,该方向为金属端子88的纵向方向。在图11中,括号中所示的相对导向的箭头示出如果电流在线圈81中沿相对方向流动时将产生的磁化方向82。
现在将说明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的操作效果。
除了采用根据先前说明的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和第一至第七实施例获得的操作效果,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设计成使得金属端子88从端子区块7突出并且电磁体80的线圈81缠绕在金属端子88突出超过端子区块7的端部88e附近。当线圈81被激励时,磁力沿着图11所示的磁化方向82被产生。
由于涂覆至金属端子88的基本上整个上表面的软磁性涂层69,金属端子88容易被磁化,磁力线84沿着阻碍存在于金属端子88之间的电力线11的方向产生在金属端子88之间。磁力用于阻止存在于金属端子88之间的剩余金属颗粒对齐电力线11,由此阻止产生短路并且能够改善动力从金属端子传递至电动机。
在第八实施例中,即使电磁体80的线圈81缠绕至金属端子88的从端子区块7突出的端部88e上,当线圈81被激励时,沿着图11所示的磁化方向82导向的磁力得以产生,金属端子88能够容易地被磁化。因此,不考虑电磁体88的线圈81缠绕的位置,涂覆至金属端子88的基本上整个表面的软磁性涂层69用于使得磁力线84能够可靠地产生在金属端子88之间,沿着导向于基本上垂直地相交于金属端子88之间的纵向中间部分处的电力线11的方向,在那里,静电力是最大的并且金属颗粒最可能变成布置在路径中并且导致短路。因此,连接部分86的绝缘性能能够被改善,因为线圈81缠绕在突出端部86附近使得电磁体80不存在于端子区块7上,所以没有必要确保用于电磁体的安装空间,相对于布局的自由度增加。
虽然仅仅选择选定电磁体来示出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公开内容清楚可知,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这里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各个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向可以按照要求和/或需要改变。示出为直接连接或接触彼此的部件可以具有设置在其间的中间结构,除非另有指明。一项元件的功能也可以通过两项元件来执行,反之亦然。一项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采用在其他电磁体中。没有必要使得所有优势都同时存在于特定实施例中。
同样,虽然所示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用于电动机1,但是该电子部件结构并不局限于这种应用。所示实施例的电子部件结构能够应用至具有保持至绝缘体上的至少两个传导部件的任何电子部件,只要磁通量产生结构能够用于在相邻的传导部件之间产生磁通量并且磁力线被导向沿着相交于或垂直相交于存在于传导部件之间的电力线的方向并且阻碍该电力线。
已经示出各种类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第一实施例示出嵌入在端子区块7中的磁化绝缘部件13的概念。第二实施例示出预先将多个磁性颗粒混合入形成端子区块17的绝缘材料的概念。第三实施例示出磁体31嵌入端子区块7的概念。第四实施例示出使金属端子48和48本身磁化的概念。第五实施例示出将细长的板状永磁体57至60附着至相邻金属端子8的相对侧面8b和8c使得相对侧面8b和8c具有相同磁极的概念。第六实施例示出将软磁性涂层69涂覆至每个金属端子68的基本上整个表面并且将永磁体80附着至位于每个金属端子68的纵向中间部分的上表面部分68d的概念。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示出将电磁体80连接至金属端子68的不同部分代替永磁体70的概念。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构造。例如,可接受将多个永磁体或电磁体连接至单个金属端子。可接受将磁性体嵌入端子区块7的所有部分或仅一部分中。也可接受组合一个或多个永磁体和电磁体。简短地说,对于构成磁通量产生结构的部件的形状、数量、材料或组合来说没有特定的限制。基本上,任何类型的磁通量产生结构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其在相邻传导性部件(例如,金属端子8)之间产生磁力线,使得存在于相邻传导部件之间的电力线被阻碍。
虽然第六实施例的永磁体70和第七与第八实施例的电磁体80附着在涂覆至金属端子68的基本上整个表面的软磁性涂层69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表面处理。例如,可接受将金属端子68由容易被磁化的物质制成。同样可接受的是,对于软磁性涂层69来说可以将其涂覆至金属端子68的仅一部分或者除了将软磁性涂层69涂覆至金属端子68的整个表面或表面的一部分上而进行另一表面处理。同样可接受的是根本不涂覆软磁性涂层69或者进行任何其他表面处理。
另外,在第七和第八实施例中,电磁体80电连接至金属端子68,使得用于产生磁力的电能由金属端子68供给。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明显可接受的是使用外部动力源提供电能以产生磁通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说明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内容限定的发明。

Claims (12)

1.一种电子部件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导电部件,所述至少两个导电部件布置有存在于所述导电部件其中的相邻导电部件之间的电力线;
绝缘体,所述绝缘体保持所述导电部件;以及
磁通量产生结构,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产生具有沿着与存在于所述导电部件的相邻导电部件之间的电力线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导向的磁力线的磁通量;
所述导电部件的相邻导电部件的彼此面对的部分被磁化为具有相同的磁极从而形成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定位在所述导电部件的相邻导电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产生具有垂直地相交所述电力线的磁力线的磁通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包括产生所述磁通量的磁化绝缘部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包括多个磁性颗粒,所述多个磁性颗粒形成模制在所述绝缘体的绝缘材料中的磁性体。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磁通量产生结构包括嵌入在所述绝缘体的绝缘材料中的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由永磁体磁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永磁体附着至所述导电部件的相邻导电部件的彼此面对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永磁体连接至所述导电部件的软磁性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使用电磁体进行磁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电磁体的每个包括缠绕至所述导电部件其中的一个上的线圈,所述导电部件已经采用软磁性涂层进行预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部件结构,其中
所述电磁体电连接至所述导电部件,用于产生磁力的电能从所述导电部件供给。
CN201080029615.7A 2009-06-30 2010-06-24 电子部件结构 Active CN102474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5427A JP5353488B2 (ja) 2009-06-30 2009-06-30 電気部品構造
JP2009-155427 2009-06-30
PCT/IB2010/001525 WO2011001243A1 (en) 2009-06-30 2010-06-24 Electrical component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154A CN102474154A (zh) 2012-05-23
CN102474154B true CN102474154B (zh) 2014-02-12

Family

ID=43410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615.7A Active CN102474154B (zh) 2009-06-30 2010-06-24 电子部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62903B2 (zh)
EP (1) EP2449656B1 (zh)
JP (1) JP5353488B2 (zh)
CN (1) CN102474154B (zh)
WO (1) WO2011001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89021A (ja) * 2016-04-06 2017-10-1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端子台
JP6691072B2 (ja) * 2017-04-05 2020-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3647560B1 (en) * 2017-08-31 2023-11-0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 Turbocharger, Ltd. Turbocharger provided with foreign matter removing devi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0763A (zh) * 2003-12-03 2007-01-03 线艺公司 电子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111A (en) * 1935-11-12 Miner s lamp
US1895643A (en) * 1929-03-05 1933-01-31 Standard Oil Co California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metal
US2076136A (en) * 1936-01-03 1937-04-06 Edward E Weed Electric plug
CH363104A (de) * 1957-02-09 1962-07-15 Baermann Max Dauermagnetisches Verschluss-, Dichtungs- oder Haft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selben
US3387606A (en) * 1962-03-12 1968-06-11 Robertshaw Controls Co Inductive signal transfer device, useful for aviators' helmets
US3200320A (en) * 1962-11-13 1965-08-10 Mallory & Co Inc P R Charging means with magnetic contacts for battery operated appliances
US3742408A (en) * 1969-12-12 1973-06-26 Bissett Berman Corp Inductively coupled connector
JPS5291115A (en) * 1976-01-28 1977-08-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ntrol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 machine
ZA773036B (en) * 1977-05-23 1978-08-30 L Mei Elastomeric electrical contact
US4445732A (en) * 1982-02-11 1984-05-0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ctrical stab connecting means utilizing eddy current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US4451113A (en) * 1982-08-02 1984-05-29 Mid Coast Electronics Magnetic safety receptacle and plug
JPH0728061B2 (ja) * 1988-02-03 1995-03-29 富士電気化学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
US4966559A (en) * 1989-10-12 1990-10-30 Tecumseh Products Company Internal terminal block for compressor hermetic terminal
JPH07336932A (ja) * 1994-06-13 1995-12-22 Fuji Electric Co Ltd 端子箱
DE19512334C1 (de) * 1995-04-01 1996-08-29 Fritsch Klaus Dieter Elektromechanische Verbindungsvorrichtung
JP3817815B2 (ja) * 1997-03-11 2006-09-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着脱コネクタ
JP2000134851A (ja) * 1998-10-20 2000-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
DE19921576C1 (de) * 1999-05-10 2000-06-29 Wolf Gmbh Richard Kugelgelenkverbindung
JP2001200988A (ja) * 2000-01-17 2001-07-27 Honda Motor Co Ltd 油供給装置
US6398335B1 (en) * 2000-03-31 2002-06-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agnetic connection of ink-jet printer components
IT250015Y1 (it) * 2000-07-04 2003-07-07 Whirlpool Co Dispositivo per alimentare elettricamente utenze presenti su una parte di un elettrodomestico mobile rispetto alla struttura principale di
US6283766B1 (en) * 2000-11-29 2001-09-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 clamp device
JP3797972B2 (ja) * 2002-11-29 2006-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発電電動機システム
KR100741228B1 (ko) * 2003-02-18 2007-07-19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방 도전성 커넥터 및 프로브 부재 및 웨이퍼 검사 장치및 웨이퍼 검사 방법
JP3740682B2 (ja) * 2003-08-29 2006-02-01 日本サーボ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端子装置
US20050145408A1 (en) 2003-12-03 2005-07-07 Scott Hess Electronic component
JP5045439B2 (ja) * 2005-09-01 2012-10-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311526B2 (en) * 2005-09-26 2007-12-25 Apple Inc. Magnetic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4539697B2 (ja) * 2007-09-06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ユニットおよび動力出力装置
US7762817B2 (en) * 2008-01-04 2010-07-27 Apple Inc. System for coupling interfacing parts
US8272876B2 (en) * 2010-07-20 2012-09-25 Magnetic Innovations, L.L.C. Magnetically enhanced electrical signal con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0763A (zh) * 2003-12-03 2007-01-03 线艺公司 电子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34851A 2000.05.12
JP特开平7-336932A 1995.1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15488A (ja) 2011-01-20
US20120045907A1 (en) 2012-02-23
EP2449656B1 (en) 2018-10-17
CN102474154A (zh) 2012-05-23
EP2449656A1 (en) 2012-05-09
WO2011001243A1 (en) 2011-01-06
JP5353488B2 (ja) 2013-11-27
US8662903B2 (en) 2014-03-04
EP2449656A4 (en)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23418B2 (ja) 永久磁石の磁束密度が強化された改良型dc電気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
CN102460905B (zh) 轴向电动机
US7294948B2 (en) Rotor-stator structure for electrodynamic machines
TW201310866A (zh) 電機轉子及含此電機轉子之旋轉電機
US8816557B2 (en) Dynamoelectric device
CN104380585A (zh) 线性马达定子器件及线性传送系统
CN1070653C (zh) 直流电机
JP2015510387A (ja) 電気機械
CN102474154B (zh) 电子部件结构
US20080048530A1 (en) Electric generator
JPWO2020017143A1 (ja) モータ
JPWO2019203076A1 (ja) コイ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
CN1307373C (zh) 一种低功耗永磁偏置混合径向磁轴承
JPH07503359A (ja) 強磁性ワイヤ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4876955B (zh) 一种磁悬浮轴承、压缩机
CN107836071B (zh) 电机
JP2012205450A (ja) 振動発電機
CN107967980A (zh) 轴向充磁装置
EP1810391A2 (en) Rotor-stator structure for electrodynamic machines
JP2005269693A (ja) 永久磁石モータ
CN113131645A (zh) 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0367640C (zh) 微小圆柱形永磁直流直线驱动器
JP2008029173A (ja) 渦電流減速装置
US7687960B2 (en) Pigtailed stator windings for electrical generator
WO2024116245A1 (ja) ロータの着磁装置、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