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3872A - 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3872A
CN102473872A CN2010800295046A CN201080029504A CN102473872A CN 102473872 A CN102473872 A CN 102473872A CN 2010800295046 A CN2010800295046 A CN 2010800295046A CN 201080029504 A CN201080029504 A CN 201080029504A CN 102473872 A CN102473872 A CN 102473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torage
framework
storage body
fixed frame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5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3872B (zh
Inventor
浅井崇宏
堀越论
前川忠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densha Corp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densha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3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3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3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3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42Grouping of primary cells into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容易地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为此,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用于固定由薄膜覆盖平板状的电池元件而形成的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包括:框体(1),其包围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外周侧部;第一、第二支承用具(10、20),其设于框体(1)的内框(6)上,在框体(1)的正面侧具有支承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支承部;第三、第四支承用具(30、40),其设于框体(1)的内框(6)上,在框体(1)的背面侧具有支承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支承部。

Description

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用于固定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是通过将构成双电荷层电容器、锂离子二次电池(电容器)等蓄电池的1个单元用薄膜覆盖而形成,该电池组是通过将单体蓄电体层叠多个且彼此电连接而形成,该单体蓄电体通过在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上固定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而形成。
背景技术
双电荷层电容器(以下称作EDLC)是利用了如下原理的蓄电池,即,使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物理吸附在极化电极的正极和负极的表面而储存电力。另一方面,锂离子电容器(以下称作LIC)是使用与上述EDLC相同的原理,利用了使锂离子吸留在极化电极的负极表面而储存电力的原理的蓄电池。
上述EDLC和LIC例如如图11所示,具有多个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用两片层压薄膜102对构成蓄电池的1个单元101进行夹持,熔接这两片层压薄膜102重叠的部分,将单元101完全地覆盖密封,从而形成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通过以上述方式利用薄膜102进行密封,防止水分向内部进入,抑制蓄电池本身的特性的劣化以及气体的产生。
层压薄膜(以下称作铝层压薄膜)102是将铝等的金属薄膜和聚丙烯及聚乙烯等的树脂薄膜叠合而成的薄膜。铝层压薄膜102本身容易变形,利用熔接制成的铝层压薄膜102的封闭部分102a也容易变形。
单元101为平板状,形成为长方形状。带状的正极用端子103自单元101的一方的短边部101a引出,带状的负极用端子104自另一方的短边部101b引出。另外,铝层压薄膜102为比单元101大的长方形状,是能够覆盖整个单元101的形状。
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在装入到设备中的状态下进行使用。但是,由于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形状特殊,且容易变形,因此很难处理,难以直接固定在设备中。此外,当在搞错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极性的状态下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装入到设备中时,可能无法体现作为蓄电池的规定的性能。特别是,LIC在装入到设备中时已经带有电位,需要充分地注意其处理。
因此,开发了各种通过装配在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上而提高刚性、提高适用性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作为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单元壳体,该单元壳体在内部收容薄膜铠装电池,且由壳体主体和框体构成。也公开了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在单元壳体的侧部形成有通孔,将收容有薄膜铠装电池的单元壳体沿其宽度方向层叠多个而构成电池单元组,使杆贯穿在形成于各单元壳体的通孔中,用螺母固定杆的两端部。
作为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另一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单元壳体,该单元壳体形成为将铠装薄膜的整周包围起来的框状,保持该铠装薄膜的外周部。也公开了一种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插入部,其能够插入在排放口内,该排放口形成于单元壳体;支承部,其支承该插入部。固定构件起到以层叠有多个单元壳体的状态进行固定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2882号公报(参照第[0015]、[0016]段、[图2]和[图3]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6605号公报(参照第[0017]、[0020]、[0024]、[0025]段、[图1]和[图5]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单元壳体由壳体主体和框体这两个构件构成,可能使成品率下降。在专利文献2中,在形成于单元壳体的内壁部的槽内插入铠装薄膜的封闭部,装配作业繁杂。
因而,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容易地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用于固定由薄膜覆盖平板状的电池元件而形成的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包括:
框体,其包围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外周侧部;
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其设于上述框体的内框上,在上述框体的正面侧具有支承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元支承部;
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其设于上述框体的内框上,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具有支承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元支承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2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1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内框为长方形状;
上述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分别配置在上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部侧的角部;
上述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分别配置在上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部侧的角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3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2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具有向上述框体的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具有向上述框体的正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4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1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具有2条带状的电极端子部,该电极端子部与上述电池元件相连接,向上述薄膜的外侧延伸,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具备:
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其设于上述框体上,在上述框体的正面侧具有支承上述电极端子部的电极支承部;
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其设于上述框体上,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具有支承上述电极端子部的电极支承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5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4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内框为长方形状;
上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配置在上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部;
上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配置在上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6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5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具有向上述框体的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上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具有向上述框体的正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7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6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和上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固定孔。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8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7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和上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配置成比上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侧端部靠内侧。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9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8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内框具有横框板部;
上述横框板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比该横框板部的端部侧的宽度窄地形成。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0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9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横框板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设有倾斜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1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10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具有爪部,该爪部设于上述框体,且能与相邻的框体相连结。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2的电池组的特征在于,
该电池组包括:
凸状型单体蓄电体,其是通过在技术方案7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内框上配置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且将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上述电极端子部弯折而相对于该上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和上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立起(日文:立脚)而成;
凹状型单体蓄电体,其是通过在技术方案7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内框上配置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且将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上述电极端子部沿上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和上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弯折而成,
上述凸状型单体蓄电体和上述凹状型单体蓄电体交替配置,并且上述凸状型单体蓄电体与上述凹状型单体蓄电体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相邻地配置;
上述凸状型单体蓄电体的上述电极端子部和上述凹状型单体蓄电体的上述电极端子固定在上述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结构比较简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仅通过进行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插入到框体的中央部而进行旋转的作业,就能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装配于该框体。即,能够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容易地装配于框体。
采用本发明的电池组,仅通过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与凹状型单体蓄电体的正面和背面相邻地配置该凸状型单体蓄电体和凹状型单体蓄电体,就能容易地制作将多个单体蓄电体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立体图,图1的(a)表示将框体的下横框板部配置在上方,从一侧部侧观察该下横框板部的背面而得到的立体图,图1的(b)表示从另一侧部侧观察该下横框板部的背面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立体图,图2的(a)表示将框体的上横框板部配置在上方,从一侧部侧观察该上横框板部的正面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的(b)表示从另一侧部侧观察该上横框板部的正面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概略图,图3的(a)表示将框体的下横框板部配置在上方的后视图,图3的(b)表示将该下横框板部配置在上方的侧视图,图3的(c)表示将框体的下横框板部配置在下方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c)中的IV-IV剖视图。
图5是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概略图,图5的(a)表示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俯视图,图5的(b)表示将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装配到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上时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向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图,图6的(a)表示向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前的状态,图6的(b)表示向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框内插入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状态,图6的(c)表示在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上装配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状态。
图7是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一方的端部的放大图,图7的(a)表示从背面看的图6的(c)中的圈划线VII的放大图,图7的(b)表示图7的(a)中的圈划线(b)的放大图。
图8是用于对连结3台单体蓄电体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8的(a)表示连结3台单体蓄电体前的状态,图8的(b)表示连结了2台单体蓄电体的状态,图8的(c)表示连结了3台单体蓄电体的状态。
图9是用于对连结3台单体蓄电体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9的(a)表示图8的(a)所示的3台单体蓄电体的一侧面,图9的(b)表示图8的(b)所示的电池组和1台单体蓄电体的一侧面,图9的(c)表示图8的(c)所示的电池组的一侧面。
图10是连结40台单体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11是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的一实施方式。
首先,单体蓄电体是通过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装配固定在单体蓄电体固定用框上而成的电池,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是通过用薄膜将构成用于储存及输出电能的电池组的1个单元包装起来而形成。通过连结多个单体蓄电体而制作电池组。作为电池组,可以例举出双电荷层电容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
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如图5的(a)所示,是通过用两片层压薄膜102(图5的(a)的纸面正面侧和纸面反面侧)夹持1个单元101,将这两片层压薄膜102重叠的部分熔接而包装而成。单元101是在隔膜的两侧分别配置有正极侧电极和负极侧电极,且在电极中渗入有电解液的电池元件。作为层压薄膜102,可以例举出重叠铝等的金属薄膜、和聚丙烯及聚乙烯等的树脂薄膜而形成的薄膜。上述的熔接在使薄膜内部和单元内部(电容器内部)减压而处于真空状态的状态下进行。由此,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内部被气密地包装。
单元101为平板状,形成为长方形状。带状的正极用端子(第一电极端子部)103自单元101的一方的短边部101a引出,带状的负极用端子(第二电极端子部)104自另一方的短边部101b引出。
接着,如图5的(b)所示,将正极用端子103的端部切下。由此,调整正极用端子103的长度和宽度。另一方面,将负极用端子104的端部切下。由此,仅调整负极用端子104的长度。这样,通过使正极用端子103和负极用端子104形成为不同的形状,能够容易地识别正极和负极。此外,在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层压薄膜102)的正面,分别在正极用端子103的基端侧和负极用端子104的基端侧施加了正极107和负极108的标记。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正反以及端子103、104的电极。另外,在正极用端子103的端部103a的近旁形成有2个固定用孔105。在负极用端子104的端部104a的近旁形成有2个固定用孔106。
单体蓄电体固定用框如图1至图3所示是框体1,通过成型塑料而成。框体1包括上横框板部2、下横框板部3、左纵框板部(一侧部侧纵板部)4和右纵框板部(另一侧部侧纵板部)5。左纵框板部4和右纵框板部5与上横框板部2相连结。左纵框板部4和右纵框板部5与下横框板部3相连结。由上横框板部2、下横框板部3、左纵框板部4和右纵框板部5围成的内框6形成为包围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层压薄膜102的外周侧部(缘部)102b。这里,单体蓄电体固定用框1的内框6形成为长方形状。
在内框6的角部C1、C2、C3、C4处,分别设有支承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支承用具10、20、30、40,利用这些支承用具10、20、30、40支承层压薄膜102的封闭部102a。详细而言,在由上横框板部2和左纵框板部4形成的角部C1处设有第一支承用具10,在由左纵框板部4和下横框板部3形成的角部C2处设有第二支承用具20,在由下横框板部3和右纵框板部5形成的角部C3处设有第三支承用具30,在由右纵框板部5和上横框板部2形成的角部C4处形成有第四支承部40。
第一支承用具(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10包括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和第一纵框部侧支承座12。
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与上横框板部2相连结地设置。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具有沿上横框板部2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包括单元支承部11a和突出部11b。单元支承部11a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11b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另一方面,第一纵框部侧支承座12与左纵框板部4和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相连结地设置。第一纵框部侧支承座12具有沿左纵框板部4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一纵框部侧支承座12包括单元支承部12a和突出部12b。单元支承部12a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12b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第二支承用具(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20包括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和第二纵框部侧支承座22。
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与下横框板部3相连结地设置。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具有沿下横框板部3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包括单元支承部21a和突出部21b。单元支承部21a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21b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另一方面,第二纵框部侧支承座22与左纵框板部4和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相连结地设置。第二纵框部侧支承座22具有沿左纵框板部4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二纵框部侧支承座22包括单元支承部22a和突出部22b。单元支承部22a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22b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第三支承用具(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30包括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和第三纵框部侧支承座32。
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与下横框板部3相连结地设置。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具有沿下横框板部3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包括单元支承部31a和突出部31b。单元支承部31a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31b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另一方面,第三纵框部侧支承座32与右纵框板部5和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相连结地设置。第三纵框部侧支承座32具有沿右纵框板部5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三纵框部侧支承座32包括单元支承部32a和突出部32b。单元支承部32a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32b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第四支承用具(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40包括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和第四纵框部侧支承座42。
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与上横框板部2相连结地设置。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具有沿上横框板部2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包括单元支承部41a和突出部41b。单元支承部41a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41b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另一方面,第四纵框部侧支承座42与右纵框板部5和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相连结地设置。第四纵框部侧支承座42具有沿右纵框板部5延伸且沿框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第四纵框部侧支承座42包括单元支承部42a和突出部42b。单元支承部42a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42b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因此,能够利用上述第一支承用具10、第二支承用具20、第三支承用具30和第四支承用具40,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支承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
在第一纵框部侧支承座12的突出部12b设有第一爪部14。第一爪部14为向左纵框板部4侧突出的形状,且是能够与第四爪部44勾挂(卡合)的形状。
在左纵框板部4设有突起部23(参照图2的(b)),在突起部23设有第二爪部24。第二爪部24为向右纵框板部5侧突出的形状,且是能够与第三爪部34勾挂(卡合)的形状。
在第三纵框部侧支承座32的突出部32b设有第三爪部34。第三爪部34为向右纵框板部5侧突出的形状,且是能够与第二爪部24勾挂(卡合)的形状。
在右纵框板部5设有突起部43(参照图1的(a)),在突起部43设有第四爪部44。第四爪部44为向左纵框板部4侧突出的形状,且是能够与第一爪部14勾挂(卡合)的形状。
因此,通过使相邻的框体1的爪部彼此卡合,能够容易地连结多个框体1。
此外,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和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形成为同一长度,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和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形成为同一长度。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1和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1是比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1和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1长的形状。由此,能够不会搞错框体1的上下方向的朝向地连结多个框体1。
在左纵框板部4设有能够支承负极用端子104的第一侧方侧支承座(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50。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包括电极支承部50a和突出部50b。详细而言,电极支承部50a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50b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
在右纵框板部5设有能够支承正极用端子103的第二侧方侧支承座(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60。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包括电极支承部60a、突出部60b和突起部62。电极支承部60a在框体1的背面侧(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设在框体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部60b在框体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形成为突出到框体1的宽度外侧。突起部62与电极支承部60a相邻地设置,形成为比电极支承部60a朝框体1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形状。利用这种形状的突起部62,能够仅将特定形状的电极、这里为正极用端子103设置于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
在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外侧侧端部50c设有固定孔51。在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外侧侧面部60c设有固定孔61。由此,能够利用小螺钉等固定用具将弯折了的负极用端子104和正极用端子103固定起来。能够在框体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容易地连接正极用端子103和负极用端子104。因此,提高操作性。另外,仅通过卸下小螺钉等的固定用具,就能解除正极用端子103与负极用端子104的连接,能够容易地更换单体蓄电体。由此,提高维修性。此外,由于能够用小螺钉直接连结正极用端子103和负极用端子104,因此与利用焊接、布线等进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效果,减少零件件数,抑制制造成本。
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支承部50a和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突出部60b形成为能够咬合的形状。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突出部50b和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支承部60a形成为能够咬合的形状。由此,在相邻地配置多个框体1时,能够仅使框体1的正面与框体1的背面相连结,并且能够仅使框体1的背面与框体1的正面相连结。结果,能够不会搞错极性地连结多个框体1。
此外,在上横框板部2的一方的端部侧设有绝缘用框部(小框部)71。在上横框板部2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设有绝缘用框部(小框部)74。在下横框板部3的一方的端部侧设有绝缘用框部(小框部)72。在下横框板部3的另一方的端部侧设有绝缘用框部(小框部)73。通过设置这些绝缘用框部71、72、73、74,将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外侧侧端部50c和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外侧侧端部60c配置在横框板部2、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内侧。其结果是,在将连结多个单体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收纳在壳体等中时,无需在壳体与框体1之间另设绝缘距离。由于能够直接用小螺钉连接正极用端子103和负极用端子104,因此能够抑制外形尺寸,进而能够使壳体尺寸小型化。此外,能够增加框体1的强度,提高框体1的刚性。由此,提高框体1的适用性。
在绝缘用框部71上形成有多个空心部81,在绝缘用框部72上形成有多个空心部82,在绝缘用框部73上形成有多个空心部83,在绝缘用框部74上形成有多个空心部84。空心部81、82、83、84是贯穿框体1的正面侧(图3的(a)的纸面背面侧,图3的(c)的纸面正面侧)和框体1的背面侧(图3的(a)的纸面正面侧,图3的(c)的纸面背面侧)的孔。由此,能够减少框体1的材料,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减少在成型框体1时的收缩(日文:ひけ)等。
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3b如图3的(c)和图4所示,以宽度W1形成。以比宽度W1宽的宽度W2形成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端部侧。即,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3b的宽度比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端部侧窄地形成。此外,在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3b的上表面形成有倾斜面3c。倾斜面3c是自框体1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向侧面侧(图3的(c)的纸面正面侧和纸面背面侧)朝向下方地倾斜。由此,即使固定在框体1上的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层压薄膜102发生破损而使内部的电解液流出,电解液也不会残留在框体1的内部,能够使电解液自框体1顺利地向外侧排出。另外,上横框板部2、左纵框板部4和右纵框板部5形成为与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端部侧的宽度W1相同尺寸的宽度。
在上横框板部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近旁形成有半圆状的固定孔2a,在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近旁形成有半圆状的固定孔3a。由此,在相邻地配置框体1时,通过将螺栓等紧固构件插入到固定孔2a、3a中,能够固定这些框体1。
在绝缘用框部71的侧部形成有向一方(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开放的孔部71a,在绝缘用框部72的侧部形成有向一方(图1的纸面背面侧,图2的纸面正面侧)开放的孔部72a。在绝缘用框部73的侧部形成有向一方(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开放的孔部73a,在绝缘用框部74的侧部形成有向一方(图1的纸面正面侧,图2的纸面背面侧)开放的孔部74a。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向框体1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作业。
首先,使框体1的宽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地配置框体1。例如,如图6的(a)所示,将上横框板部2配置在上方侧,将下横框板部3配置在下方侧,将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配置在左方侧,将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配置在右方侧。接着,如图6的(b)所示,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从正极用端子103侧插入到上横框板部2和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使上横框板部2及下横框板部3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与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大致对齐。
接着,如图6的(c)所示,使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以长度方向中央部为中心进行旋转,将负极用端子104配置在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电极支承部50a上,将正极用端子103配置在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电极支承部60a上。这里,在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上设有突起部62,如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能够在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上仅配置正极用端子103。这样,由于能够在框体1的侧方侧支承座50、60上只配置规定的端子,因此不会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误装配在框体1上。由此,提高装配操作性。
这样,仅通过进行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插入在框体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而进行半旋转的作业,就能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装配在该框体1上。即,能够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容易地装配到框体1上。另外,框体1为1种,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且与具有多种框体1的情况不同,能够提高框体1的适用性。
此外,采用上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具有第一支承座10、第二支承座20、第三支承座30和第四支承座40,结构比较简易。由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支承座11、12、21、22分别具有突出部11b、12b、21b、22b,支承座31、32、41、42分别具有突出部31b、32b、41b、42b,从而能够在连结多个通过在框体1上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而成的单体蓄电体时,分别限定框体1的朝向。由此,能够不出差错地进行将多个单体蓄电体串联地连接起来时的作业,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具有突出部50b,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具有突出部60b,从而也能在连结多个通过在框体1上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而成的单体蓄电体时,分别限定框体1的朝向。由此,进一步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接下来,参照图8、图9和图10说明将多个上述单体蓄电体连结而形成的电池组的制作情况。
首先,为了能够将多个单体蓄电体在相邻的单体蓄电体的同一侧面侧串联地连接,准备2种单体蓄电体。详细而言,如图8的(a)中的左侧和右侧所示,使正极用端子103的端部侧沿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外侧侧端部60c延伸,向立起的方向弯折。使负极用端子104沿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外侧侧端部50c延伸,向立起的方向弯折。由此,制成自电极支承部50a、60a朝框体1的宽度方向突出的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
如图8的(a)的中央所示,将正极用端子103的端部侧沿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外侧侧端部60c弯折。将负极用端子104沿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外侧侧端部50c弯折。由此,制成并未自电极支承部50a、60a向框体1的宽度方向突出,而是沿第一侧方侧支承座50的外侧侧端部50c和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外侧侧端部60c的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
接着,如图8的(b)和图9的(b)所示,相邻地配置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背面侧和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正面侧。此时,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第一爪部与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第四爪部卡合。此外,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第四爪部与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第一爪部14卡合。在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第一侧方支承座50的外侧侧方端部50c处,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正极用端子103与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负极用端子104叠合。由此,制成了连结有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和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这2台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300。
接着,如图8的(c)和图9的(c)所示,相邻地配置电池组300的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背面侧和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正面侧。此时,使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第三爪部与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第二爪部卡合。此外,使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第二爪部与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第三爪部34卡合。在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第二侧方侧支承座60的外侧侧方端部60a处,使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正极用端子103与配置在图中右侧的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负极用端子104叠合。由此,制成了连结有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和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这3台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300。
也能够与连结有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和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这3台单体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300同样地,制作连结有组合了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和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40台单体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300。即,如图10所示,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和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交替地配置,并且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正面侧(背面侧)与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背面侧(正面侧)相邻地配置,将相邻的单体蓄电体201、202彼此连结起来,从而制成电池组300。
因而,采用电池组300,仅通过使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1的正面(背面)与凹状型单体蓄电体202的背面(正面)相邻地配置,就能容易地制作将多个单体蓄电体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300。
此外,在连结多个单体蓄电体时,即使利用相邻的单体蓄电体的框体1,也能对装配于框体1的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进行支承。由此,提高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向框体1的装配性。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连结3台或40台的单体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300进行了说明,但单体蓄电体的数量并不限定于3台或40台,也可以应用在连结有多台单体蓄电体而成的电池组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单体蓄电体固定用框和电池组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容易地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因此能够极有益地利用在电气设备产业、汽车产业等中。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6、内框;10、第一支承用具;11、第一横框部侧支承座;12、第一纵框部侧支承座;14、第一爪部;20、第二支承用具;21、第二横框部侧支承座;22、第二纵框部侧支承座;24、第二爪部;30、第三支承用具;31、第三横框部侧支承座;32、第三纵框部侧支承座;34、第三爪部;40、第四支承用具;41、第四横框部侧支承座;42、第四纵框部侧支承座;44、第四爪部;50、第一侧方侧支承座;60、第二侧方侧支承座;100、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1、单元;102、层压薄膜;103、正极用端子;104、负极用端子;201、凸状型单体蓄电体;202、凹状型单体蓄电体;300、电池组。

Claims (12)

1.一种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用于固定由薄膜覆盖平板状的电池元件而成的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所述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包括:
框体,其包围所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外周侧部;
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其设于所述框体的内框上,在所述框体的正面侧具有支承所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支承部;
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其设于所述框体的内框上,在所述框体的背面侧具有支承所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支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内框为长方形状;
所述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分别配置在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部侧的角部;
所述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分别配置在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部侧的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具有向所述框体的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具有向所述框体的正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具有2条带状的电极端子部,该电极端子部与所述电池元件相连接,向所述薄膜的外侧延伸,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具备:
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其设于所述框体上,在所述框体的正面侧具有支承所述电极端子部的电极支承部;
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其设于所述框体上,在所述框体的背面侧具有支承所述电极端子部的电极支承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内框为长方形状;
所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配置在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部;
所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配置在所述内框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具有向所述框体的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具有向所述框体的正面侧突出的突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和所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和所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配置成比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侧端部靠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的内框具有横框板部;
所述横框板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宽度比该横框板部的端部侧的宽度窄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横框板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设有倾斜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其特征在于,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具有爪部,该爪部设于所述框体,且能与相邻的框体相连结。
12.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该电池组包括:
凸状型单体蓄电体,其是通过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内框上配置所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且将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所述电极端子部弯折而相对于该所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和所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立起而成的凸状型单体蓄电体;
凹状型单体蓄电体,其是通过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内框上配置所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且将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所述电极端子部沿所述正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部和所述背面侧电极支承用具的侧部弯折而成的凹状型单体蓄电体,
所述凸状型单体蓄电体和所述凹状型单体蓄电体交替配置,并且所述凸状型单体蓄电体与所述凹状型单体蓄电体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相邻地配置;
所述凸状型单体蓄电体的所述电极端子部和所述凹状型单体蓄电体的所述电极端子固定在所述电极支承用具的侧端部。
CN201080029504.6A 2009-07-02 2010-07-01 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38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7512 2009-07-02
JP2009157512A JP5581616B2 (ja) 2009-07-02 2009-07-02 単蓄電体用固定枠および組電池
PCT/JP2010/061233 WO2011002051A1 (ja) 2009-07-02 2010-07-01 単蓄電体用固定枠および組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3872A true CN102473872A (zh) 2012-05-23
CN102473872B CN102473872B (zh) 2015-04-01

Family

ID=4341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50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3872B (zh) 2009-07-02 2010-07-01 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81616B2 (zh)
KR (1) KR101342273B1 (zh)
CN (1) CN102473872B (zh)
WO (1) WO2011002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5015B1 (ko) 2011-07-11 2013-07-10 세방전지(주) 락킹구조를 갖는 리튬전지케이스
US20140162114A1 (en) * 2011-07-15 2014-06-12 Nec Energy Devices, Ltd. Battery module
US20140154556A1 (en) * 2011-07-15 2014-06-05 Nec Energy Devices, Ltd. Battery module
JP5484426B2 (ja) * 2011-10-26 2014-05-0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ユニット
JP6112988B2 (ja) * 2013-06-20 2017-04-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112987B2 (ja) * 2013-06-20 2017-04-1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1881120B1 (ko) * 2014-02-11 2018-07-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단자 지지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카트리지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214538B1 (ko) * 2014-05-30 2021-02-0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단위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210461B1 (ko) * 2014-07-23 2021-02-01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단위전지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및 전지모듈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6563680B2 (ja) 2015-05-08 2019-08-2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US10756315B2 (en) 2016-05-30 2020-08-25 Amogreentech Co., Ltd. Heat-radiating cartridge and electric car battery pack using same
CN110739422A (zh) * 2019-09-29 2020-01-31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支架组和包含所述电芯支架组的储能装置封装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2927A (ja) * 2003-10-14 2005-05-12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組電池
CN1659724A (zh) * 2002-06-03 2005-08-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层叠膜的扁平二次电池模块
JP2008186750A (ja) * 2007-01-31 2008-08-14 Nok Corp 緩衝材
JP2008541347A (ja) * 2005-06-03 2008-11-20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新規な構造の二次バッテリー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2009105058A (ja) * 2004-02-03 2009-05-14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組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4816A (ja) * 2007-02-20 2008-09-04 Toyota Motor Corp 組電池、この組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及び、この組電池を搭載した電池搭載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9724A (zh) * 2002-06-03 2005-08-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具有层叠膜的扁平二次电池模块
JP2005122927A (ja) * 2003-10-14 2005-05-12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組電池
JP2009105058A (ja) * 2004-02-03 2009-05-14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組電池
JP2008541347A (ja) * 2005-06-03 2008-11-20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新規な構造の二次バッテリー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2008186750A (ja) * 2007-01-31 2008-08-14 Nok Corp 緩衝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02051A1 (ja) 2011-01-06
JP5581616B2 (ja) 2014-09-03
JP2011014378A (ja) 2011-01-20
KR101342273B1 (ko) 2013-12-16
CN102473872B (zh) 2015-04-01
KR20120025566A (ko)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3872A (zh) 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JP7045591B2 (ja)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AU2013232062B2 (en) Large format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housing and module
JP7045564B2 (ja) セル組立体に対する初期加圧力強化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42541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2020518988A (ja) バスバーアセンブリー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00544073C (zh) 层叠高能锂聚合物电池的单体电池的结构
CN101147276B (zh) 高能可充电锂电池的壳体
JP5398273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743664B2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20301749A1 (en) Cell assembly and battery system
WO2012002058A1 (ja) 蓄電セ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EP2416434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battery system
JP2006253060A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KR102214538B1 (ko) 단위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JP5082054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ケース、電池ケースの巻き締め装置および巻き締め方法
KR20110065923A (ko)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6172882A (ja) 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JP2008098361A (ja) 蓄電素子
KR102167431B1 (ko) 두께가 상이한 단일 전극리드로 결합된 전지셀 어셈블리
EP4027442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KR102384022B1 (ko) 배터리 팩
JP2019079599A (ja) 蓄電装置
JP2014175329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接続方法、ならびにバスバー
JP202152412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