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3552B - 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3552B
CN102473552B CN201080028733.6A CN201080028733A CN102473552B CN 102473552 B CN102473552 B CN 102473552B CN 201080028733 A CN201080028733 A CN 201080028733A CN 102473552 B CN102473552 B CN 102473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inguishing arc
housing
arc lid
explosion chamber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87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3552A (zh
Inventor
高谷幸悦
大久保幸治
中康弘
铃木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3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3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3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35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1H9/04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01H9/042Explosion-proof cases
    • H01H9/043Explosion-proof cases with pressure-relie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2Ventilating; Cooling;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消弧盖(5)安装在壳体(4)上,由此密封消弧室(S)。该消弧盖具有使盖与壳体配合的力增强的配合力增大部(5c1)以及使盖与壳体配合的力减弱的配合力减小部(5c2);并且响应于由于电弧气体的产生所造成的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增大,配合力减小部与壳体脱开并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使消弧室与外部空气相连的间隙(27),且配合力增大部保持与壳体的配合。

Description

电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并尤其涉及一种其中保持有消弧盖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3中所示的电磁接触器1包括下壳体3和上壳体4,这些壳体由具有绝缘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每个都具有触点的端子部10a到10d和电磁体的线圈端子11固定于上壳体4中,且此外包括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触点部容纳于上壳体4内的消弧室中。在下壳体3内容纳有电磁体和驱动触点部的驱动杆。此外,在上壳体4内安装有消弧盖5和端子盖6,消弧盖覆盖消弧室内的触点部,而端子盖覆盖线圈端子11和每个都具有触点的端子部10a至10d。
在此,当异常大的电流由于短路意外或类似情况而在电磁接触器1的触点部内流过时,会担心由于所产生的电弧气体造成的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上升而会使消弧盖5飞脱。因此,已知这样的电磁接触器,其中,通过在消弧盖的一部分内提供气体逸出孔并允许所产生的电弧气体从气体逸出孔释放到外面,消弧室中内部压力的上升被抑制,并防止消弧盖5飞脱(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5-332588号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气体逸出孔如在专利文献1中那样设置在消弧盖内,会担心细小灰尘会侵入触点部的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内,且因而存在触点接触的可靠性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设计聚焦于现有技术的例子的上述未解决的问题,且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通过采用密封结构来防止灰尘侵入,并提高触点部的接触可靠性以及即使当电弧气体产生时也防止消弧盖的飞脱,并实现气体逸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具有:壳体,该壳体将具有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触点部容纳于消弧室中;以及消弧盖,该消弧盖覆盖消弧室并与壳体匹配并安装在壳体上,其中,消弧盖构造成密封消弧室并安装在壳体上,并具有使与壳体配合的力增强的配合力增大部,以及使与壳体配合的力减弱的配合力减小部;以及,响应于由于电弧气体的产生而造成的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上升,配合力减小部与壳体脱开并与壳体之间形成将消弧室与外部空气相连接的间隙;且配合力增大部保持与壳体的配合。
借助于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不设置在消弧室与外部之间连通的气体逸出孔,细小灰尘不会侵入消弧室,且可以可靠地防止触点部的错误触点操作。
此外,当消弧室的内部压力由于电弧气体过度上升时,消弧盖的配合力减小部与壳体的配合在配合力增大部的配合之前脱开,并且形成用作气体逸出孔的间隙,从而,通过减小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可以可靠地防止消弧盖的飞脱。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中,配合力增大部和配合力减小部具有设置在消弧盖和壳体中的一个上的配合钩部以及设置在消弧盖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与该配合钩部配合的配合孔。
借助于该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通过改变配合钩部和配合孔的数目,可容易地形成配合力增大部和配合力减小部。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中,配合力增大部和配合力减小部设置在消弧盖的相对角部中的位置处,且配合力增大部设置有转动配合部,该转动配合部与壳体相连结,且使从壳体脱开的配合力减小部以配合力增大部作为支承点来进行转动。
借助于此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当消弧室的内部压力由于电弧气体而过度上升时,设置在配合力增大部上的转动配合部致使消弧盖转动,从而消弧盖不会被损坏,且可减少部件成本。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中,配合力增大部包括设置在消弧盖和壳体中的一个上的转动限制钩部以及设置在消弧盖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转动限制配合孔,当从壳体脱开的消弧盖转动规定量时,该转动限制配合孔与转动限制钩部配合。
借助于此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当消弧室的内部压力由于电弧气体而过度上升时,且当消弧盖的配合力减小部转动规定量时,转动限制钩部和转动限制配合孔相配合,因而,消弧盖不会被损坏且可减少部件成本。
借助于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不设置在消弧室与外部之间连通的气体逸出孔,细小的灰尘不会侵入消弧室,且可以可靠地防止触点部的错误触点操作,从而可以提高触点部的接触可靠性。
此外,当消弧室的内部压力由于电弧气体而过度上升时,消弧盖的配合力减小部与壳体的配合在配合力增大部的配合之前脱开,且形成用作气体逸出孔的间隙,从而,通过减小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可以可靠地防止消弧盖的飞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壳体和消弧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上壳体的内部结构;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消弧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消弧盖被安装到上壳体上的状态;
图5是图4中线A-A处的视图;
图6是图4中线B-B处的视图;
图7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升高的状态;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消弧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消弧盖被安装到上壳体上的状态;
图10是图9中线C-C处的视图;
图11是图10中线D-D处的视图;
图12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升高的状态;以及
图13是示出电磁接触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附图,详细解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模式(下文称为“实施例”)。与图13所示构造中相同的组成部件被标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解释。
第一实施例
图1至7示出电磁接触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上壳体4和消弧盖5的结构。
如图1和2中所示,在上壳体4内,借助于一对壳体外壁20a、20b和平行分隔该对壳体外壁20a、20b的多个壳体分隔壁21,位于下侧的主回路端子室22a和线圈端子室23a和位于上侧的主回路端子室22b和线圈端子室23b设置有彼此相对的背面侧;通过在下侧端子室22a、23a和上侧端子室22b、23b之间提供多个壳体内壁24来形成消弧室S,且触点部7容纳于该消弧室中。并且,覆盖消弧室S的消弧盖5安装在上壳体4的上部上。
触点部7包括:每个都具有触点的端子部10a到10d,这些端子部设置在下侧主回路端子室22a和上侧主回路端子室22b中;可动触点支承体7a,其设置在消弧室S中;以及返回弹簧,其设置在沿可动触点支承体7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上(在图2中为左侧端),并将可动触点支承体7a推动到另一端部侧上(在图2中为右侧)。
在每个都具有触点的端子部10a到10d中设置有朝向可动触点支承体7a突出的触点片12;且在端子部10a、10b的触点片12的末端的侧表面中的一个(在图2中为右侧表面)上形成常开固定触点。此外,常闭触点形成在端子部10c、10d的触点片12的末端的另一侧表面(在图2中为左侧表面)上。
可动触点支承体7a是由合成树脂制成并沿每个都具有触点的一排端子部10a至10d的布置方向延伸;形成多个支承分隔壁13,这些支承分隔壁沿长度方向保持规定间隔,且可动触点7c支承于这些支承分隔壁13之间。
并且,由规定的支承分隔壁13支承的可动触点7c与端子部10a、10b的常开固定触点相对。此外,由其它支承分隔壁13支承的可动触点7c与端子部10c、10d的常闭固定触点相接触。
并且,沿可动触点支承体7a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经由驱动杆而与容纳于下壳体3中的电磁体(未示出)相连结;当由电磁体构成的电磁线圈进入激励状态时,可动触点支承体7a向图2中的左侧抵抗返回弹簧而运动,且由规定的支承分隔壁13所支承的可动触点7c朝向端子部10a、10b的常开固定触点运动,此外,由其它支承分隔壁13支承的可动触点7c与端子部10c、10d的常闭固定触点相分离。
如图1和图3中所示,消弧盖5包括:矩形盖主体5a,该盖主体在用于安装到电磁接触器1上的方向上位于前侧上;一对长边壁部5b,其从盖主体5a的长边侧缘彼此相对而形成;一对短边壁部5c1、5c2,其从盖主体5a的短边侧缘彼此相对而形成;成对的配合腿部5d,其在短边壁部5c1、5c2的两端处靠近长边壁部5b而形成;钩部5e,其形成于每个配合腿部5d的末端处;以及一对凸起5f,其从每个长边壁部5b上靠近一个短边壁部5c1的位置突出而形成。
在此,如图1中所示,在靠近上壳体4的壳体外壁20a之一的壳体内壁24中形成一对凸起孔25,其分别与上述消弧盖5的成对凸起5f匹配。
此外,如图5和图6中所示,在上壳体4的成对的壳体外壁20a、20b中形成配合孔26,这些孔与形成于消弧盖5的成对的短边壁部5c1、5c2的每侧上的成对的配合腿部5d的钩部5e配合。
并且,消弧盖5沿图1的箭头方向朝着上壳体4的消弧室S匹配。此时,成对的长边壁部5b抵靠上壳体4的壳体内壁24滑动并进入消弧室S,且配合腿部5d在经历弹性变形的同时抵靠上壳体4的成对的壳体外壁20a、20b的内表面滑动,且末端上的钩部5e与对应的配合孔26配合,而形成于短端壁部5c1两侧上的成对的凸起5f与形成于壳体内壁24中成对的凸起孔25配合,以呈现成对的短边壁部5c1、5c2的下端面与上壳体4的成对的壳体外壁20a、20b的上端面邻接的状态。借助于此,如图4中所示,消弧盖5以消弧室S被密封的状态安装在上壳体4上。
上壳体4对应于本发明的壳体;与一个短边壁部5c1和一个壳体外壁20a配合的钩部5e、配合孔26、凸起5f和凸起孔25对应于本发明的配合力增大部;以及,与另一短边壁部5c2和另一壳体外壁20b配合的钩部5e和配合孔26对应于本发明的配合力减小部。
假设,在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消弧盖5和上壳体4的电磁接触器1中,由于短路意外或类似情况,异常大电流流入触点部7,且所产生的电弧气体致使消弧室S中的内部压力过度升高,从而消弧盖5要从上壳体4分离并从其上升。
在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中采用如下结构,其中,在一个短边壁部5c1那侧上,成对的配合腿部5d的钩部5e与一个壳体外壁20a中的配合孔26配合,此外,成对的凸起5f与壳体内壁24中的成对的凸起孔25匹配;而在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上,成对的配合腿部5d的钩部5e与另一个壳体外壁20b的配合孔26配合,从而在另一短边壁部5c2的一侧上的对上壳体4的闭锁力比一个短边壁部5c1的一侧上的对上壳体4的闭锁力小。
为此,如图7中所示,当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过度升高,消弧盖5的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上的钩部5e与配合孔26之间的已配合状态在一个短边壁部5c1的那侧之前脱开,而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则通过围绕与凸起孔25匹配的凸起5f的转动而升高。
当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以这种方式升高时,在另一短边壁部5c2的下端面与另一壳体外壁20b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间隙27,且该间隙27用作气体逸出孔,从而消弧室S内的电弧气体被释放到外面,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降低,并防止消弧盖5飞脱。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包括上壳体4和消弧盖5的电磁接触器1中,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不设置在消弧室S和外部之间连通的气体逸出孔,细小灰尘不会侵入到作为密封空间的消弧室S中,且可以可靠地防止触点部7的错误的触点操作,从而可以提高触点部7的接触可靠性。
此外,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安装在上壳体4上,并设置有具有较强闭锁力的位置和具有较弱闭锁力的位置,因而当因电弧气体而引起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过度上升时,具有较弱闭锁力的位置的配合状态首先脱开,并形成用作气体逸出孔的间隙27,并且通过降低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可以可靠地防止消弧盖5的飞脱。
此外,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具有如下结构,即,通过围绕凸起5f转动,另一短边壁部5c2略微抬高到足以提供作为气体逸出孔的间隙27的程度,且消弧盖5并未损坏,因而可降低部件成本。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图8至12示出在电磁接触器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上壳体4和消弧盖5的结构。与图1至7中所示那些相同的组成部件被标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解释。
如图8至图10中所示,一对钩部5e形成于构成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的成对短边壁部5c1、5c2中的每个短边壁部的两端处,靠近长边壁部5b,且如图9和11中所示,一对配合孔5g形成于成对的钩部5e之间。
此外,如图10中所示,与消弧盖5的成对的钩部5e配合的一对配合孔26形成于构成本实施例的上壳体4的成对的壳体外壁20a、20b上。此外,如图11中所示,一对第一壳体侧钩部28形成于一个壳体外壁20a的上端部上、定位在成对的配合孔26之间,该第一壳体侧钩部在一个短边壁部5c1内与成对的配合孔5g配合。并且,如图9和图11中所示,一对第二壳体侧钩部29形成于另一壳体外壁20b的上端部上、定位在成对的配合孔26之间,该第二壳体侧钩部进入另一短边壁部5c2内成对的配合孔5g。
并且,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朝向上壳体4的消弧室S并与之匹配。此时,成对的长边壁部5b抵靠上壳体4的壳体内壁24滑动并进入消弧室S,而形成于壳体盖5的成对的短边壁部5c1、5c2上的钩部5e与成对的壳体外壁20a、20b内的所有配合孔26配合。并且,形成于上壳体4的一个壳体外壁20a内的成对的第一壳体侧钩部28与一个短边壁部5c1的一对配合孔5g配合。在此,如图11中所示,形成于上壳体4的另一壳体外壁20b上的成对的第二壳体侧钩部29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即,相对于另一短边壁部5c2的成对的配合孔5g的下表面设置有具有规定高度h的间隙。借助于此,如图9中所示,消弧盖5以消弧室S被密封的状态安装在上壳体4上。
上壳体4对应于本发明的壳体;与一个短边壁部5c1和一个壳体外壁20a配合的钩部5e、配合孔26、第一壳体侧钩部28和配合孔5g对应于本发明的配合力增大部;与另一短边壁部5c2和另一壳体外壁20b配合的钩部5e和配合孔26对应于本发明的配合力减小部;第二壳体侧钩部29对应于本发明的转动限制钩部;以及,与第二壳体侧钩部29配合的配合孔5g对应于转动限制配合孔。
假设,在也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消弧盖5和上壳体4的电磁接触器1中,由于短路意外或类似情况,异常大电流流入触点部7,且所产生的电弧气体引发消弧室S中的内部压力的过度升高,从而消弧盖5要从上壳体4分离并从其上升。
在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中,钩部5e在一个短边壁部5c1那侧上与一个壳体外壁20a中的配合孔26配合,此外,配合孔5g与壳体外壁20a之一上的第一壳体侧钩部28相配合;而另一壳体外壁20b中的配合孔26与钩部5e在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上配合,但第二壳体侧钩部29被设置成提供相对于配合孔5g的间隙,形成为这样的结构,从而在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上对上壳体4的闭锁力小于在一个短边壁部5c1那侧上对上壳体4的闭锁力。
为此,如图12中所示,当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过度升高,消弧盖5的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上的钩部5e与配合孔26之间的已配合状态在一个短边壁部5c1那侧之前脱开,且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升高。
当另一短边壁部5c2升高时,相对于另一壳体外壁20b的第二壳体侧钩部29而已设有间隙的配合孔5g与第二壳体侧钩部29配合,这样一个间隙30形成于另一短边壁部5c2的下端面与壳体外壁20b的上端面之间,该间隙30用作气体逸出孔,从而将消弧室S内的电弧气体释放到外部,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降低,且防止消弧盖5的飞脱。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包括上壳体4和消弧盖5的电磁接触器1中,不设置在消弧室S和外部之间连通的气体逸出孔,从而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微量灰尘不会侵入到作为密封空间的消弧室S中,且可以可靠地防止触点部7的触点的错误操作,因而,可以增强触点部7的接触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消弧盖5安装在上壳体4上,设置有具有与上壳体4的较强闭锁力的位置和较弱闭锁力的位置,从而当电弧气体致使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过度上升时,具有较弱闭锁力的位置的已配合状态首先脱开,并形成用作气体逸出孔的间隙30,从而,通过降低消弧室S的内部压力,可以可靠地防止消弧盖5的飞脱。
同样,本实施例的消弧盖5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另一壳体外壁20b的第二壳体侧钩部29与另一短边壁部5c2中的配合孔5g的配合,另一短边壁部5c2那侧略微抬高到提供有用作气体逸出孔的间隙30的程度,且消弧盖5未损坏,从而可降低部件成本。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电磁接触器中,常开固定触点形成于端子部10a、10b的触点片12的末端之一上,而常闭触点形成于端子部10c、10d的触点片12的另一侧表面上;但此触点构造只是一个例子,在其它触点构造中,常开固定触点和常闭固定触点可形成于端子部10a到10d中。
工业应用性
如上解释地,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作为这样一种结构而是有用的,其中,借助于密封结构,防止细小灰尘侵入并提高了触点部的接触可靠性,且即使当电弧气体产生时,也能避免消弧盖的飞脱并实现气体的逸出。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磁接触器
3  下壳体
4  上壳体
5  消弧盖
5a 盖主体
5b 长边壁部
5c1 一个短边壁部
5c2 另一短边壁部
5d 配合腿部
5e 钩部
5f 凸起
5g 配合孔
6  端子盖
7  触点部
7a 可动触点支承体
7c 可动触点
9  驱动杆
10a-10d 端子部
11 线圈端子
12 触点片
13 支承分隔壁
20a 一个壳体外壁
20b 另一壳体外壁
21 壳体分隔壁
22a,22b 主回路端子室
23a,23b 线圈端子室
25 凸起孔
26 配合孔
27,30 间隙
28 第一壳体侧钩部
29 第二壳体侧钩部
S 消弧室

Claims (3)

1.一种电磁接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将具有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触点部容纳于消弧室中;以及消弧盖,所述消弧盖覆盖所述消弧室并与所述壳体匹配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消弧盖构造成密封所述消弧室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消弧盖具有使与所述壳体配合的力增强的配合力增大部,以及使与所述壳体配合的力减弱的配合力减小部;以及
响应于由于电弧气体的产生而造成的所述消弧室内的内部压力增大,所述配合力减小部与所述壳体脱开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将所述消弧室与外部空气相连的间隙;且所述配合力增大部保持与所述壳体的配合,
所述配合力增大部和所述配合力减小部设置在所述消弧盖的相对角部中的位置处,且所述配合力增大部设置有与所述壳体连结的转动配合部,且所述转动配合部使与所述壳体脱开的所述配合力减小部以配合力增大部作为支承点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力增大部和所述配合力减小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消弧盖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的配合钩部以及设置在消弧盖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并与所述钩部配合的配合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力减小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消弧盖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的转动限制钩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消弧盖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的转动限制配合孔,当与所述壳体脱开的所述消弧盖转动规定量时,所述转动限制配合孔与所述转动限制钩部配合。
CN201080028733.6A 2009-08-20 2010-06-14 电磁接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3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0590 2009-08-20
JP2009190590A JP5018845B2 (ja) 2009-08-20 2009-08-20 電磁接触器
PCT/JP2010/003939 WO2011021337A1 (ja) 2009-08-20 2010-06-14 電磁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3552A CN102473552A (zh) 2012-05-23
CN102473552B true CN102473552B (zh) 2014-11-05

Family

ID=43606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873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3552B (zh) 2009-08-20 2010-06-14 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87725B2 (zh)
EP (1) EP2469564B1 (zh)
JP (1) JP5018845B2 (zh)
CN (1) CN102473552B (zh)
WO (1) WO2011021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12779A1 (de) * 2012-12-20 2014-06-26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Schaltgerät
US9088139B2 (en) * 2013-11-15 2015-07-21 Ching-Hsiung Chu Five-direction switch base structure
JP5933519B2 (ja) * 2013-12-26 201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収納用の筐体
CN103745887B (zh) * 2014-01-14 2015-11-25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罩旋转装配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接触器
DE102014006957A1 (de) 2014-05-12 2015-11-12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Schaltelement für den Einsatz in einem explosionsgefährdeten Bereich
CN105849846B (zh) * 2014-05-20 2018-10-02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JP6377791B1 (ja) 2017-03-10 2018-08-22 Em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FR3073974B1 (fr) 2017-11-23 2019-12-20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Disjoncteur multipolaire a basse tension
DE202018102942U1 (de) * 2018-05-25 2018-08-01 Oliver Mangelberger Haube für ein Schaltelement und zugehörige Schalteranordnung
CN109462226A (zh) * 2018-10-23 2019-03-12 林玉琴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设备供电电源装置
EP3965134B1 (en) * 2019-12-02 2024-01-31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Electric device
JP7314807B2 (ja) * 2020-01-21 2023-07-2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7311025B2 (ja) * 2020-03-12 2023-07-19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CN111430186B (zh) * 2020-03-21 2022-08-12 河北华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接触器
WO2023135992A1 (ja) * 2022-01-12 2023-07-20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9739A (en) * 1987-10-01 1988-09-06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nclosure having a controlled opening door for gas venting
JPH0641294Y2 (ja) * 1988-04-25 1994-10-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回路しゃ断器等のアークガス排気装置
JP3323120B2 (ja) * 1997-12-04 2002-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カバー付き電磁接触器
JP2000057921A (ja) * 1998-08-10 2000-02-25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
DE10033936A1 (de) * 2000-07-05 2002-01-17 Siemens Ag Niederspannungs-Leistungsschalter mit einer Lichtbogenlöschkammer und mit einem Schaltgasdämpfer
US6388867B1 (en) * 2000-09-29 2002-05-14 Eaton Corporation Flexible seal for circuit breaker arc gas exhaust system
JP2005332588A (ja) * 2004-05-18 2005-12-02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電磁接触器
JP4848887B2 (ja) * 2006-08-16 2011-12-2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5071453B2 (ja) * 2009-08-20 2012-11-14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32588 2005.12.02 *
JP特开2008-47419 2008.02.28 *
JP特开平11-167854 1999.06.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39672A1 (en) 2012-06-07
US8487725B2 (en) 2013-07-16
JP5018845B2 (ja) 2012-09-05
CN102473552A (zh) 2012-05-23
WO2011021337A1 (ja) 2011-02-24
EP2469564A1 (en) 2012-06-27
EP2469564A4 (en) 2014-11-05
EP2469564B1 (en) 2016-04-27
JP2011044287A (ja) 201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3552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3548110A (zh) 电磁接触器
CN107924788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3456567A (zh) 电磁继电器
JP2011049107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3715385A (zh) 电池组
EP3382731B1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US11721507B2 (en) Contact device
CN102187416B (zh) 低压断路器
CN100583342C (zh) 继电器
CN102138193A (zh) 灭弧室
US20220189720A1 (en) Contact device
EP3846191B1 (en) Auxiliary contact module, conta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abinet
US11830695B2 (en) Reinforced housing for an industrial switching device
CN214378306U (zh) 断路器灭弧系统
JP2020009570A (ja) 高圧及び大電流に耐えるリレー
US20020145340A1 (en) Protecting device
JP5042399B1 (ja) 電磁接触器
KR20240026796A (ko) 차세대 핵심 부품으로 주목받는 직류릴레이
EP40336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H081551Y2 (ja) 回路しゃ断器の消弧装置
CN208142101U (zh) 辅助触点模块
KR200163025Y1 (ko) 전자접촉기의 아크 소호 구조
CN213815931U (zh) 船型防爆开关
CN219998144U (zh) 一种触头灭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