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2010B - 成形单元和用于制造料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形单元和用于制造料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2010B
CN102472010B CN201080029888.1A CN201080029888A CN102472010B CN 102472010 B CN102472010 B CN 102472010B CN 201080029888 A CN201080029888 A CN 201080029888A CN 102472010 B CN102472010 B CN 102472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eve
supporting surface
band
forming unit
traffic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98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2010A (zh
Inventor
托马斯·吕尔
福尔克尔·施密特-罗尔
莫里茨·施马伦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ith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Voith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472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2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2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9/00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9/003Complete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of the twin-wire type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48Suction apparatus
    • D21F1/483Drainage foils and bar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48Suction apparatus
    • D21F1/52Suction boxes without rolls

Landscapes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形单元(1)、尤其是页张形成单元,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浮液(FS)制造料幅的机器中使用,包括至少两条无尽环行的筛带(2、3),这些筛带在它们的环行路径的至少一个分区上以构造出双筛区(4)的方式导引;还包括脱水装置(11),其在双筛区(4)内部布置在这两条筛带中的第二筛带(3)内并且为该第二筛带(3)形成刚性的和具有能抽吸的开口(10)的支撑面(9);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在第二筛带(3)在支撑面(9)处的沿机器横向方向(CD)延伸的进入线(E)之前布置的、以构造出第一脱水区段(I)的方式在第一筛带(2)上起作用的脱水装置(12),该脱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按照本发明的成形单元(1)的特征在于,描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支撑面(9)的至少一个在筛运行方向上直接布置在进入线(E)后方的分区(9.1)弯曲地构造。

Description

成形单元和用于制造料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形单元、尤其是页张形成单元(Blattbildungseinheit),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浮液制造料幅的机器中使用,该成形单元包括:至少两条无尽环行的筛带,这两条筛带在它们的环行路径的至少一个分区上以构造出双筛区的方式导引;还包括脱水装置,该脱水装置在双筛区内部布置在位于两条筛带的第二条中并且为该第二筛带形成在工作位置中刚性的且具有能抽吸的开口的支撑面;以及包括在第二筛带的在支撑面上的沿机器横向方向分布的进入线前面布置的、在构造出第一脱水区段的情况下在第一筛带上起作用的至少一个其它脱水装置,该至少一个其它脱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柔性(nachgiebig)支撑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浮液制造料幅的机器内的成形单元中制造料幅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由用于施加的装置施加到第一筛带上的纤维悬浮液输送给双筛区,在第一筛带与其它的第二筛带的筛相会的区域中在第一脱水区段中通过向物料幅中引入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筛带中的脱水脉冲而脱水,以及在双筛区中的随后的第二脱水区段中在在第二筛带上起作用的、支撑该第二筛带且具有能抽吸的开口的刚性支撑面上进一步脱水。
背景技术
成形单元在由现有技术的多个实施方案中预先公开。除纯粹的夹网成形器(Spaltformer)外,还使用了所谓的混合成形器,其具有在双筛区内部的至少一个脱水装置上的紧接在长筛装置内部所进行的预脱水之后的脱水。在此,原则上可以区分两种成形单元,一种成形单元具有在双筛区内的第一脱水装置的支撑面上一开始直线的筛导引段,该筛导引段有或者没有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由两条筛带和布置在两条筛带之间的纤维悬浮液所构成的夹心结构定位的脱水元件,脱水元件例如形式为能压紧的板条,在双筛区的这个第一脱水装置之前开始,一种成形单元则具有在双筛区中的一开始弯曲的或直线的筛导引段,该筛导引段有或者没有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由两条筛带和布置在两条筛带之间的纤维悬浮液所构成的夹心结构定位的脱水元件,脱水元件形式为能压紧的板条,相对第一脱水装置在双筛区中开始。
按照第一实施方案的成形单元,即该成形单元带有能抵着由两条筛带和布置在这两条筛带之间的纤维悬浮液所构成的夹心结构定位的、形式为能压紧的板条的、从双筛区的第一脱水装置之前开始的脱水元件,例如由沃伊斯公司的印刷册“Das Duoformer D-Knzept”(沃伊斯-印刷P 3222 d 2000,第二版2001-03)、DE 40 05 420 A1、DE 4326 867 A1、DE 10 2005 047 347 A1、DE 10 2005 038 424 A1预公开。借助形式为能压紧的板条、在双筛区中的第一脱水装置之前开始的、能定位的脱水元件,在第一初步脱水区段中,将用来产生所期望的脱水型面的压力脉冲至少间接地,尤其是通过承载有纤维悬浮液的筛带,导入到纤维悬浮液中。纤维悬浮液然后在两条筛带之间在尤其是形式为双筛区内的上筛网抽吸盒的脱水装置的平坦实施的支撑面上导引。在此,这种成形单元,即,其具有在紧接的双筛区中一开始直线的筛导引段,该筛导引段有或者没有形式为相对支撑面在该支撑面内所形成的第二脱水区段内部能压紧的对接板条(Gegenleisten)的脱水元件,主要缺陷在于,在第二脱水区段中进而在初步脱水的第二部分中,尤其是在高筛速下,足够稳定的筛导引段不是一直可行。这种筛导引通过平坦的支撑面的方式,其中将在另外的没有直接由所述支撑面所支撑的筛带中的能灵活地压紧的对接板条对置地布置在所述支撑面的前面并且配属给所述支撑面,因为能调整的脱水压力与筛张力无关,在筛速很低时会带来最佳的成形结果。但在高筛速下,用这种几何形状就无法保证安全的筛导引段并且不再给出最佳的脱水条件的调整。
例如由文本DE 23 26 867 A1和WO 2004/018768 A1预先公开了一些成形单元,它们具有在双筛区中一开始弯曲或直线的筛导引段,该筛导引段有或者没有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由两条筛带和布置在这两条筛带之间的纤维悬浮液所构成的夹心结构定位的、形式为能压紧的板条的、在双筛区中在第一脱水装置处开始的脱水元件。筛聚集区域在第二筛带的进入之前在双筛区内部的脱水装置的支撑面上实现。在此,脱水压力,尤其是向上的脱水压力,在脱水装置布置在筛相会区的区域中的上筛网中的情况下,与流入的纤维悬浮液的层高相关。因此在这种实施方案中,不能提供主要是无脉冲的脱水进而不能提供等压脱水,所述等压脱水通过由脱水装置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半径以及在这个区域中的筛应力来确定。更确切地说,在此进行了压力脉冲脱水,在所述压力脉冲脱水时,脉冲高度能描述为局部纤维悬浮液高度的函数。在初步脱水的布置在双筛区中的脱水装置之前的第一部分中,脱水压力通常过强并且此外还无法与变化的条件相适应。
在所有实施方案中都存在的问题是,在构造出初步的、也就是说初始的用于在尽可能大的机械保持中获得预先限定的成形的上纤维垫的情况下,也在非常高的机器速度进而筛速时安全地且能复制地保证相应于要求的页张形成。为此需要在通过方向上,也就是说机器方向上的最佳的脱水压力压力曲线,这种脱水压力压力曲线一开始允许一种逐渐的并且灵活地与变化的条件相适应的脱水,并且在接下来的曲线中,一旦上侧的初步脱水的第一部分在通过第一脱水区段后结束,那么确保稳定且无故障的筛导引以及实现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较高的脱水压力的调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以如下方式进一步发展开头所述类型的成形单元,从而避免所述缺陷并且沿预先限定的方向,尤其是向上在双筛区范围内实现两级或多级的初步脱水。页张形成在此应当也能够在机器速度进而筛速非常高的情况下无故障地以所期望的品质实现。此外,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必须适用于如下,即,能够使脱水条件最佳地与纤维悬浮液的变化的参数,如变化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纤维悬浮液层高相适应。
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和29的特征表征。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按本发明的成形单元,尤其是页张形成单元,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浮液制造料幅的机器中使用,包括至少两条无尽环行的筛带,这两条筛带在它们的环行路径的至少一个分区上以构造出双筛区的方式导引;还包括在双筛区内部布置在两条筛带的第二条内的并且为该第二筛带形成刚性的和具有能抽吸的开口的支撑面的脱水装置;以及包括至少一个在该第二筛带在支撑面处的进入线之前布置的、以构造出第一脱水区段的方式在第一筛带上起作用的脱水装置,该脱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其特征在于,描述第二脱水区段的支撑面的至少在筛运行方向上直接联接到进入线上的分区以弯曲的方式构造。
具有开口的支撑面指的是这样的表面,即,在该表面上导引筛带或该表面与筛带配合作用。支撑面可以由相应的所期望的几何形状成形和由经穿孔的表面元件形成,或由多个彼此间隔布置的单个的表面形成。
进入线描述了支撑面和第二筛带之间的接触区域的起始部分。筛相会区的区域描述了在纤维悬浮液的导引中理论上沿机器横向方向分布的分离线,纤维悬浮液在该分离线之前仅用一条筛带导引,并且纤维悬浮液在该分离线上或该分离线之后则在两条筛带之间导引,并且在该分离线之后,脱水装置使流体,尤其是白水(Siebwasser)通过另外的第二筛带贯穿流出。该分离线对应横向于筛运行方向分布的切入线,第二筛带在该切入线处以优选能调整的切入角切入到在第一筛带上导引的纤维悬浮液中。筛相会区在此不与进入线重叠。
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指的是如下的脱水元件,通过该脱水元件的在第一筛带上起作用的作用面将局部有效的脱水脉冲传入第一筛带中和纤维悬浮液中。柔性意味着,至少作用面,优选整个脱水元件受弹性地支撑。可定位性使得在引入压力的情况下在筛带上的作用面的位置能发生改变。
至少一个柔性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在第二筛带的在脱水装置的支撑面处的进入线之前的脱水元件的布置的按本发明的组合,以及沿着随后的第二个至少初始弯曲的脱水区段的导引,尤其在第一筛带实施为下筛网,第二筛带实施为上筛网的情况下向上实现了两级或多级的初步脱水。初步脱水,也就是说,一开始通过第二筛带、尤其是上筛网的脱水,由此已经在双筛区的脱水装置的支撑面之前开始。通过至少一个柔性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可行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在初步脱水开始时在强度和效果方面的调整,在此允许了脱水条件对纤维悬浮液的变化的初始条件、如单位面积重量和进入层高和/或其它的过程条件的被动的或主动的适应。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以如下方式进行两条筛带的导引元件的布置和构造,即,将筛相会区布置在第一脱水区段内部。在两条筛带的在此形成的楔形区中,流体、尤其是白水,由纤维悬浮液的在该区域还很少浓缩的表面压出,从而在此已经产生了穿透。通过第二筛带按压的流体在支撑面处的进入线区域中,由支撑面、尤其是布置在该支撑面上的第一刚性区域、尤其是由第一刚性撇渣板条剥落,并且朝第二筛带内侧方向,也就是说在实施为上筛网时向上导出。通过至少一个脱水元件抵着第一筛带的定位的可能性,在这个区域中十分温和地实现了脱水,并且在该区域中的脱水可以关于所要求的压力和压力曲线在筛运行方向上可变地以及十分灵敏地提高和调整。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随后的脱水可以描述为基于脱水装置的支撑面的几何形状以及筛牵引力的所施加的脱水压力的函数。这种在各个的筛带之间通过缠绕以及由此建立的筛应力所施加的压力将由两条筛带和在它们之间导引的纤维悬浮液构成的夹心结构稳定化。基于支撑面在进入区域中的弯曲的实施方案以及布置在进入区域之后的弯曲的实施方案,即使在十分高的机器速度下也确保了稳定的和安全的筛导引。
布置在进入线之前的第一脱水区段在第一筛带的周向方向上观察,在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具有20mm至600mm、优选60mm至450mm、特别优选为330mm的长度。通过第一脱水区段的该长度,脱水压力可以逐渐地并且以平坦的特征曲线特性建立,这实现了特别经济且均匀的脱水。
为了灵敏地被动或主动地影响脱水压力,在第一脱水区段中在第一筛带上起作用的脱水装置优选具有多个沿筛运行方向彼此间隔布置的、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尤其是在成形单元的宽度上延伸的以及形成用于与第一筛带配合作用的作用面的板条,其中,数量优选在1至5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3。
两个相邻布置的、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之间的间距,在40mm至240mm范围内、优选为120mm,其中,在两个相邻的脱水元件之间的间距优选可以实施成相同的、近似相同的或不同的。这些间距范围确保了在过程技术上以及在筛相会区的区域中的第一筛带的在几何形状上最佳的导引。
为了确保有利的压力曲线,将第一脱水区段的沿筛运行方向在支撑面处的进入线之前的最后的脱水元件以距离进入线的间距在20mm至200mm之间、优选在60mm至120mm之间、特别优选为90mm的方式进行布置。
在其它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各自的能运动的、尤其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的作用面通过作用长度,也就是在筛带上起作用的作用面在筛运行方向上观察的延伸长度,在5mm至30mm范围内表征,其中,多个脱水元件的作用长度可以优选地实施成相同的、近似相同的或不同的。
通过作用长度的大小,在第一脱水区段中也在高的筛环行速度下,仍通过足够大的用于支撑第一筛带的导引面确保了安全的导引。
各个的能柔性压紧的脱水元件的实施方案通过至少一个随后提到的特性来表征:
-作用面的几何形状和特性,尤其是
-在-2°至+2°范围内的案板角或迎角;
-在0mm至5mm范围内的半径;
-5mm至30mm的在筛运行方向的延伸方向。
能各自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为了影响涡流进而影响待产生的料幅的成形而优选具有相对第一筛带的迎角,迎角在-2°至+2°范围内选择,其中,多个脱水元件的各个迎角可以优选实施为相同的、近似相同的或不同的。
各个的布置在第一脱水区段中的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优选这样来实施和选择尺寸大小,即,能以在0mbar至400mbar范围内、优选在60mbar至250mbar范围内的压力将这些脱水元件相对第一筛带压紧。在此,各个脱水元件的压紧力能各无级地或以分级的方式以及针对每个脱水元件单个地或为了多个脱水元件共同地以分组的方式调整。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压力的调整实现与所期望的、优选恒定的脱水压力曲线相适应。所述的压力范围在此确保了在脉冲产生和由此调整的成形方面的所期望的效果。
支撑面从进入线起沿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弯曲地构造的区域构造成凸的,并且在机器方向上描述支撑面的包络线的长度在50mm至1000mm范围内、优选在60mm至300mm范围内、但至少为50mm地选择。这个长度允许了足够的脱水持续时间以及安全的筛带导引。但是在此,将支撑面要么仅在从进入线出发的初始的区域中、此外额外地至少在第二筛带的出流区域中、但是优选全部地弯曲地构造。在完全地在筛运行方向上弯曲的表面上的导引,已经允许了基于在支撑面沿这个方向的几何形状实施方案的最佳脱水压力曲线的调整,并且防止了筛带从支撑面的提起。
描述支撑面的各个分区的弯曲或整个支撑面的弯曲的包络线通过一个、但是优选一系列至少两个半径来表征。在此,在第二筛带的在支撑面处的进入线范围内的半径在0.1m和无穷大的范围内、优选在0.1m至5m的范围内。尤其在进入线上或在支撑面的其它分区上的各个半径通过在1m和10m之间的范围内的、优选在2m至5m范围内的大小来表征。
为了确保高脱水度和脱水流体的导出,描述第二脱水区段的支撑面的能通过开口描述的敞开表面的大小是支撑面的20%至90%、优选是40%至90%。
为了调整所期望的连续的脱水压力曲线和在第一和第二脱水区段之间的脱水比例,第二脱水区段的支撑面与第一脱水区段的长度的比例在10至0.1的范围内、优选在5至0.2的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影响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脱水,第二脱水区段的运行参数/功能参数可以通过额外的修改发生变化。对在支撑面沿筛运行方向的延伸方向上存在的脱水情况的影响在此可以主动或被动地实现。为此,沿筛运行方向布置在支撑面处的进入线之后地,可以为第一筛带配属至少一个、优选多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这些脱水元件在此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布置在至少一个从进入线起延伸经过支撑面的一个分区的第一区域中,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则附加地或备选地布置在支撑面的至少一个其它的距进入线以一定间距布置的分区中或布置在整个支撑面上。优势在于额外的筛稳定以及成形的改善。
在第一和/或第二脱水区段中的通过布置在它们中的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对脱水情况的影响在此可以主动地通过单个地和/或分组地操控各个的脱水元件实现,尤其是通过利用这些脱水元件在筛带上起作用的力的调整实现,并且这种影响实现了在纤维悬浮液中的成形的局部有针对性的和直接起作用的影响以及实现了能简单实现的与变化的运行参数的适应。被动的影响可以通过几何形状的实施方案,尤其是在筛运行方向上的各自的区域的长度以及弹性支撑的设计实现。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在第一和/或第二脱水区段中的能单个调整的脱水元件由能可变压紧的、横向于筛运行方向延伸的板条或呈板条形的元件形成,并且这些脱水元件能够在它们的柔性的支撑和/或抵着第一筛带的定位方面,分别在脱水区段内部单个地、成组地或共同地操控。
描述第二脱水区段的支撑面的构造可以通过打孔的表面或多个在带的筛运行方向上彼此间隔地且平行地布置的呈板条形元件实现。这些元件在工作位置中,就它们的作用面的布置而言,是刚性的,也就是说没有柔性的、尤其弹性的支撑,并且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是优选能调整的、尤其是能枢转的筛抽吸盒的组成部分。
为布置在双筛区中的脱水装置的支撑面配属有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负压在此优选在支撑面的沿着和/或横向于筛运行方向的延伸上是能调整的。
按本发明的成形单元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构造成混合成形器,其中,第一筛带是长筛装备的组成部分,该长筛装备在至少一个筛桌上导引经过。
总而言之,上侧的初始的、也就是说在脱水装置上的进入线的前方布置的区域中的初步脱水可以作为如下各项的函数受调整:
-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定位的脱水元件的数量;
-脱水元件的布置的划分;
-脱水元件的实施、尤其是几何形状/形式、沿筛运行方向的宽度或长度、迎角;
-第一脱水区段的总长度;和/或
-脱水元件彼此间的布置、尤其是间距以及功能参数、尤其是压紧力。
在此,布置以及数量是在运行期间经固定调整的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与变化的功能参数、如压紧力的变量叠加。在此,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随后的上侧的初步脱水基本上作为形成第二脱水区段的支撑面的几何形状实施方案的函数、薄片特性的函数以及长度的函数来表征。此外,该初步脱水进一步通过其它的相对支撑面布置在没有直接由该支撑面所支撑的筛带中的脱水元件的附加布置,优选作为这种脱水元件的布置的函数、数量的函数、延伸长度的函数,通过支撑面、数量、划分、几何形状和几何尺寸以及迎角和功能参数、如单个脱水元件的压紧力,发生变化。在此,基本实施方案仅通过在双筛区内部能抽吸的支撑面的第一弯曲区域与在支撑面处的进入线前面灵活地、也就是说可变地能压紧的脱水元件的组合来表征。这种基本实施方案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可以为了获得多个有利特性而进行修改。在此,修改基本上通过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与支撑面对置的附加的脱水元件的配属关系和/或布置实现。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用于在由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浮液制造料幅的机器中的成形单元内制造料幅,在该方法中,将由用于施加的装置施加到第一筛带上的纤维悬浮液输送给双筛区,在第一筛带与其它的第二筛带的筛相会区区域中在第一脱水区段中通过向物料幅中引入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筛带中的脱水脉冲,以及在双筛区中的随后的第二脱水区段中在在第二筛带上起作用的并且支撑了该第二筛带的、具有能抽吸的开口的刚性的支撑面上脱水,其特征在于,筛带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导引至少初始弯曲地进行。在此,能引入第一脱水区段内的第一筛带中的脱水脉冲在第一脱水区段的延伸上沿筛运行方向和/或横向于筛运行方向优选能可变地调整。
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脱水在基本实施方案中基于在支撑面上所导引的筛带的张力进行,并且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可以通过设置附加的脱水元件以及基于所施加的负压而进行修改。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附图阐释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接下来逐个示出下列附图:
图1a借助来自用于制造料幅的机器的轴向剖面的截面图说明了按本发明的成形单元的结构;
图1b示出了按图1a的细节;
图2a至图2c说明了用于影响在第二脱水区段中的脱水的可能的实施方案;
图3a至图3c示例性说明了支撑面的可能的实施方案;以及
图4a和图4b示出了脱水装置上各个抽吸区的可能的构造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在经图解说明的极其简化的示意图中借助来自轴向剖面的截面说明了按本发明构造的成形单元1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该成形单元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浮液(接下来简称为纤维悬浮液FS)制造料幅、尤其是纤维幅或无纺布幅的机器中使用。为了说明在接下来的阐述中提到的方向,在这个成形单元1上提供有坐标系。X方向表示在用于制造料幅的机器内的安装位置中产生的料幅通过该安装位置的通过方向,并且也标称为机器方向MD。Y方向表示横向于机器方向的方向,并且对应也标称为CD或机器横向方向的宽度方向。Z方向对应高度方向。
成形单元1包括至少两条无尽环行的筛带,即第一筛带2和第二筛带3,这两条筛带以如下方式布置和导引到它们的环行路径的分区上,使得它们形成了双筛区4。在所示情形下,第一筛带2在该布置中起到下筛网的作用,而第二筛带3则形成具有外侧3.1的上筛网。按照图1a的成形单元1实施成带有长筛区段5和双筛区4的混合成形器。第一筛带2是长筛区段5和双筛区4的组成部分。纤维悬浮液FS在该第一筛带上受到支撑地导引通过所提及的区段。为了将纤维悬浮液FS施加到优选支撑在弯曲的支撑面7上的筛带2上、尤其是筛带2的外侧2.1上,设置有形式为流料箱的装置6。装置6包括带有至少一个挤料喷嘴的挤料装置,该挤料装置沿着能旋转的支撑面7的宽度方向尤其延伸经过待制造的料幅的所期望宽度或沿机器横向方向CD延伸。装置6可以实施成不同的类型。这一点参考了由现有技术的已公开的实施方案。弯曲的支撑面7在所示情形下以能绕轴线R7旋转的方式受支承并且由辊的曲面形成,辊的曲面至少部分由无尽环行的筛带2缠绕。筛带2在辊上转向并且在支撑面7和双筛区4之间至少部分段地导引经过尤其是形式为筛桌的脱水装置8上方,筛桌布置在第一筛带2的内部并且在第一筛带的内侧2.2上支撑第一筛带。在筛桌8的区域中进行纤维悬浮液FS沿重力方向的脱水。关于筛桌的设计参考了公知的现有技术。筛桌优选具有带尤其是形式为狭缝或穿孔的开口的陶瓷层,并且是长筛区段5的组成部分。
在双筛区4中,纤维悬浮液FS在两条无尽环行的筛带2、3之间导引,为此,将两条筛带2、3彼此近似平行地在它们的环行路径的分区上导引。筛相会区SZ描绘了这样的区域,即,在该区域中,第二筛带3在角度beta的情况下切入到由第一筛带2所导引的纤维悬浮液FS中。这个区域能够通过理论上所假设的并且沿机器横向方向CD分布的轴线限定并且此外限定了双筛区4在纤维悬浮液FS上的作用的开始。
在双筛区4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形成具有开口10的刚性支撑面9的脱水装置11。在该脱水装置上将第二筛带3用它的内侧3.2支撑地导引。支撑面9直接布置在筛相会区SZ的后面并且描述了第二脱水区段II。第二筛带3出现在支撑面9处的进入线E上。在形成第一脱水区段I的情况下在第一筛带2的内侧2.2上起作用的脱水装置12沿筛运行方向看布置在支撑面9处的进入线E的前面,该脱水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在此是沿筛运行方向彼此间隔的和平行彼此布置的、形式为能压紧的板条的脱水元件13.1至13.n,这些脱水元件用它们的能在背离承载有纤维悬浮液FS一侧的侧面上,在此在内侧2.2上与筛带2接触的表面来形成作用面14.1至14.n,这些作用面的大小可以取决于板条的几何形状和/或几何尺寸以及布置发生变化。柔性的支撑优选通过弹性的支承装置,例如通过形式为弹簧单元、薄膜或压力垫的弹性元件实现,并且因此允许作用面14.1至14.n相对第一筛带2的内侧2.2的运动。此外,各自的作用面14.1至14.n,尤其是各自的板条,能借助优选能自由选择的力,例如借助相应的调整装置向第一筛带2按压。
在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一脱水区段I中设置多个脱水元件13.1至13.n。数量在1和5之间、优选在1至3之间、特别优选为3。布置在进入线E之前的并且优选延伸至该进入线的第一脱水区段I的长度lI,在第一筛带2的筛运行方向上观察,为20mm至600mm、优选60mm至450mm、特别优选为330mm。两个相邻布置的、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至13.n之间的间距a13优选在40mm至240mm之间、优选为120mm。将在筛运行方向上位于支撑面9处的进入线E之前的最后的脱水元件13.n在此以与进入线E相隔在20mm至200mm范围内的间距a的方式进行布置。各个脱水元件13.1至13.n的迎角alpha(Anstellwinkel)优选在-2°至+2°之间。在此,筛相会区SZ实现在第一脱水区段I的延伸的区域中,优选在脱水元件13.n上。在两个彼此相邻布置的脱水元件13.1至13.n之间的各个间距a13、迎角alpha以及各个作用面14.1至14.n的和/或整个脱水元件13.1至13.n的几何尺寸/实施方案可以实施成相同的、近似相同的或彼此不同。
至少一个,优选所有单个脱水元件13.1至13.n用于将压力脉冲带入筛带2中,该筛带又将这些压力脉冲传递给纤维悬浮液FS,并且将所述脱水元件为此能压紧地构造。柔性支撑以及压紧,和压紧力的产生可以例如机械地、液压地或气动地实现。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柔性支撑和压紧的功能在功能集中时由相同的元件承担。在此,具有仅被动影响在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脱水情况的实施方案和具有主动影响的实施方案之间有所不同。在第一提到的情况下,在与成形单元1运行中调整的情况的适应中,各个的脱水元件柔性地受支撑并且将作用面始终用预先给定的力抵着筛带2定位。主动影响则意味着各个作用面14.1至14.n向筛带2的压紧力在时间上和/或地点上可变的可调整性。各个的脱水元件13.1至13.n为此彼此间没有机械联接,但可以支承在共同的承载装置上。在此,各个脱水元件13.1至13.n能够或单个地、分组地或共同地受操控,为此,可以为它们配属各一个自己的调整装置或为多个脱水元件共同地配属调整装置。
第一和第二脱水区段I、II沿着筛运行方向直接地前后相继布置,其中按照本发明,在第一脱水区段I中借助能柔性支撑的且能灵活定位的脱水元件13.1至13.n优选能自由调整的脱水之后,两个无尽环行的筛带2和3带着处在它们之间的纤维悬浮液FS,从支撑面9上的进入线E出发,在至少一个弯曲实施的分区9.1上,也就是说在支撑面9的起始区域上导引,用于实现脱水的能敏感地主动控制的影响或被动的影响,以及在高的筛运行速度的同时调整所期望的最佳脱水压力曲线。支撑面9在分区9.1中的该初始的弯曲在此可以通过半径r9.1或多个半径的序列描述,并且相关脱水装置11的构造是凸出的。在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支撑面9在第二筛带3从支撑面9的退出线A的区域中同样构造成弯曲的。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二脱水区段II中在完全弯曲构造的支撑面9上进行筛的导引。在此,描述支撑面9的包络线通过一个或多个半径来表征。各个的半径在1m和10m之间、优选在2m至5m之间选择。这些半径可以在大小和序列方面可变地与使用要求相适应。通过在弯曲表面上的筛的导引,各个无尽环行的带2和带3带着处在这些带之间的纤维悬浮液FS或形成的料幅,也在非常高的速度情况下经充分稳定。尤其是在高速和高水量的情况下可以取得巨大的优势。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支撑面9设置在上筛网抽吸盒18上并且例如由一个带开口10的平面的元件或多个在筛运行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刚性的和形成作用面21.1至21.n的呈板条形元件19.1至19.n形成。第一个在筛运行方向上设置在支撑面9上的呈板条形元件用附图标记17标注并且作为用于剥离通过第二筛带3流出的流体的撇渣板条起作用。刚性的呈板条形元件19.1至19.n的实施和/或几何尺寸以及布置可以相同地、近似相同地或不同类型地实现。
重要的是,在此在进入的区域E中,也就是说在进入线E后方到双筛带布置II中,仅实现一个、朝第二筛带3尤其是上筛带方向的通过脱水装置11的初步的脱水。在此,在将脱水装置11实施成上筛网抽吸盒18时,通过第二筛带3初步脱水在支撑面9、尤其是撇渣板条17之前的筛相会区中开始。将来自纤维悬浮液FS的很少浓缩的表面的流体、尤其是白水,在此基于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至13.n的作用通过第二筛带3按压,通过其脱出的水由撇渣板条17剥离,并且向上优选通过在此未示出的真空区排出。上筛网抽吸盒在此通过至少一个抽吸区或多个抽吸区来表征。这种温和的初步脱水相对在弯曲的靴或成形辊上的脱水具有巨大的优势。通过其能描述用于支撑第二筛带3的包络线的长度lII优选在50mm至1000mm之间、优选在60mm至300mm之间、但至少为50mm地选择。
在第二脱水区段II上,可以在第二筛带3从支撑面9出来之后进一步,将在此未示出的脱水区段,尤其联接在进一步运输所形成的成型物的筛带2或3上、在此为在筛带2、3在分离区域20中分离后的筛带2上,所述分离通过分离元件、尤其是能抽吸的辊23或弯曲的抽吸装置受支持。它们可以是脱水装置11之外的其它功能单元的组成部分。
以特别有利的方式,支撑面9可以在分区9.1内的至少初始弯曲的实施方案之后通过直至第二筛带3的退出线A的其它直线的或弯曲的表面区域描述,此处例如区域9.n和也可以在脱水区段II上延伸出去的双筛区4可以通过其它的未示出的脱水装置表征,这些其它的未示出的脱水装置沿筛运行方向布置在第一脱水区段和第二脱水区段II后面。在各个的脱水装置的构造方面不存在限制。这些脱水装置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可以是布置在进一步导引成型物的筛带中的、具有平坦或弯曲的支撑面的脱水元件,它们是固位的或能调整的。
利用单独已公知的措施的所描述的组合,可以向上实现两级或多级的初步脱水,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灵活地安装在背离承载纤维悬浮液FS的外侧2.1的内侧2.2上的脱水元件13.1至13.n和随后在至少初始地、优选完全弯曲地所实施的支撑面9上的导引。图1a在此仅说明了基本布置,该基本布置通过对灵活的脱水元件13.1至13.n与接下来的具有脱水装置11的弯曲的分区9.1直接联接到进入线E上的构造方案的双筛区4的组合来表征。
图1b以按图1a的放大细节视图再次示出了两个脱水区段I、II和各个参数,尤其是迎角alpha和切入角beta。这种基本布置可以为了获得其它的优势而进行修改。这类修改例如在图2a至2c中进一步给出。
图2a借助按图1a的两个脱水区段I、II的视图的截面说明了第一改进方案,在该改进方案中,在第二脱水区段II内部沿筛运行方向从进入线E出发,在相对进入线以间距b所布置的、在支撑面9的区域9.n内部的分区9.x中,设置有与支撑面对置地在第一筛带2上的,尤其在远离支撑面9的侧面2.2上的直接生效的脱水元件15.1至15.n。这些脱水元件优选是灵活地在无尽环行的筛带2的内侧2.2上,相对在第二筛带3上、尤其是内侧3.2上生效的脱水装置11的开口10所布置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板条。若实施脱水装置11在第二筛带3中带有支撑面9,该支撑面由沿筛运行方向间隔布置的呈板条形元件19.1至19.n形成,那么脱水元件15.1至15.n与这些呈板条形元件错开,也就是说布置在第一筛带2中的缺口上。分区9.x在此可以直接联接到描述支撑面9的初始弯曲的分区9.1上或任意布置在该分区和退出线A之间。支撑面9优选完全弯曲地构造并且通过半径r或优选一系列半径r9.11至r9.nn(n≥1)表征。重要的是,在通过脱水装置11朝第二筛带3、尤其是朝上筛带的初步脱水之后,在脱水区段II的联接在该初步脱水之后的区域中的脱水通过在第一筛带2中的其它脱水元件15.1至15.n推动。沿上筛网抽吸盒18进而第二脱水区段II的延伸方向,例如为此有布置在第一筛带2的环路内部的成型盒。这个成型盒配备有各个形式为成型板条的脱水元件15.1至15.n。这些脱水元件在此定位在上筛网抽吸盒18的呈板条形的元件19.1至19.n之间并且通过相应的器件、尤其是调整装置压向两个无尽环行的筛带2、3。各个脱水元件15.1至15.n的压紧力能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自由调整,也就是说,每个或多个这种脱水元件与相应的用于加载压紧力的装置联接,从而能够可变地调整各个脱水元件15.1至15.n相对无尽环行的筛带2的内侧2.2的压紧力。该调整在此在各个脱水元件15.1至15.n上单个或分组地进行。
图2b说明了按图1a的实施方案的改进方案,但在该改进方案中,替代按图2a的实施方案,在支撑面9的初始弯曲实施的分区9.1中布置有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6.1至16.n,而在联接在分区9.1后面的区域9.n中则不设这类元件。
与之相反地,图2c说明了按图2a和图2b的实施方案的组合,其中,在两个区域9.1和9.x中设置有能柔性支撑的且能抵着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5.1至15.n和16.1至16.n。
图3a至图3c以经图解说明的简化图说明了支撑面9的可能的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不是最终的。
在此,按照图3a,支撑面9这样设计在脱水装置11上,初始的弯曲的分区9.1通过半径r9.1表征,该分区从进入线E出发沿筛运行方向在支撑面9上延伸。余下的分区9.n能通过半径r9.n描述。
与此相反,图3b说明了支撑面9的在至少一个分区9.1和9.n中的实施方案的可能性,在此,分区9.1通过多个半径,在此例如为半径r9.11至r9.1n表征。在此,半径r9.11至r9.1n上升或下降地彼此不同。与此相反,图3c示例性地说明了按图3b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还设计有带多个不同半径r9.n1至r9.nn的分区9.n。
图4a用经图解说明的大大简化的、用于按图3a的脱水装置11的实施方案的图示说明了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22的配属关系和在支撑面9的各个分区9.1和9.n中的抽吸区S9.1和S9.n的构造。与此相反,图4b示出了改进方案,在该改进方案中,负压沿通过方向至少在支撑面9的沿筛运行方向前后相继的分区9.1和9.n上能通过构造和操控抽吸区S9.11至S9.1n、S9.n1至S9.nn而分别单独地或分组共同地调整。
针对在图1a至图4b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关于用于脱水元件以及第二脱水区段II的实施、几何尺寸和布局的具体参数说明,可以参考在导言部分中的实施方案。形成第一和第二脱水区段的构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和实施,即,使得在这些脱水区段中的脱水比例彼此处在0.3至4的范围内。
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在图1a至图4b中示出的实施方案。
附图标记列表
1                        成形单元
2                        第一筛带
2.1                      外侧
2.2                      内侧
3                        第二筛带
3.1                      外侧
3.2                      内侧
4                        筛区
5                        长筛区段
6                        用于施加纤维悬浮液或无纺布悬
                         浮液的装置、尤其是流料箱
7                        支撑面
8                        脱水装置
9                        支撑面
9.1                      分区,带有支撑面的初始的弯曲
9.x、9.n                 支撑面的分区
10                       开口
11                       脱水装置
12                       脱水装置
13.1-13.n                脱水元件
14.1-14.n                作用面
15.1-15.n                脱水元件
16.1-16.n                脱水元件
17                       撇渣板条
18                       上筛网抽吸盒
19.1至19.n                呈板条形元件
20                        分离区
21.1-21.n                 作用面
22                        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
23                        能抽吸的辊
a                         在最后的脱水元件和进入线之间
                          的间距
a13                       在两个沿筛运行方向上相邻布置
                          的脱水元件之间的间距
alpha                     迎角
b                         分区9.2与进入线E的间距
beta                      切入角
CD                        机器横向方向
E                         进入线
FS                        纤维悬浮液
I                         第一脱水区段
II                        第二脱水区段
lI                        第一脱水区段的长度
lII                       第二脱水区段的长度
MD                        机器方向
R7                        支撑面7的旋转轴线
r9.1、r9.n                半径
r9.11-r9.1n、r9.n1-r9.nn  半径
S9.1-S9.n、S9.11-S9.nn    抽吸区
SZ                        筛相会区
X、Y、Z                   坐标

Claims (53)

1.一种成形单元(1),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FS)制造料幅的机器中使用,包括:
至少两条无尽环行的筛带(2、3),所述筛带在它们的环行路径的至少一个分区上以构造出双筛区(4)的方式导引,
第一脱水装置(11),所述第一脱水装置在所述双筛区(4)内部布置在这两条筛带中的第二筛带(3)内并且为该第二筛带(3)形成在工作位置中刚性的和具有能抽吸的开口(10)的支撑面(9),以及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沿机器横向方向(CD)延伸的进入线(E)之前布置的、以构造出第一脱水区段(I)的方式在第一筛带(2)上起作用的第二脱水装置(12),此第二脱水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
其中,描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的至少一个在筛运行方向上直接布置在所述进入线(E)后方的分区(9.1)弯曲地构造,
其特征在于,
描述所述支撑面(9)的各个的弯曲的包络线通过一序列至少两个半径(r9.1-r9.n;r9.11-r9.1n;r9.n1-r9.nn)表征,
并且沿筛运行方向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最后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n)以距所述进入线(E)20mm至200mm的间距(a)来布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单元(1)是页张形成单元。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最后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n)以距所述进入线(E)60mm至120mm的间距(a)来布置。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最后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n)以距所述进入线(E)90mm的间距(a)来布置。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筛带(2、3)的导引元件以如下方式来构造和布置,即,筛相会区(SZ)布置在所述进入线(E)之前和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内部,在所述筛相会区(SZ),所述第二筛带(3)以切入角(beta)切入到在所述第一筛带(2)上导引的所述纤维悬浮液(FS)中。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入角(beta)是能调整的。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筛带(2)的周向上观察,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布置的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具有20mm至600mm的长度。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具有60mm至450mm的长度。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具有330mm的长度。
1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在所述第一筛带(2)上起作用的第二脱水装置(12)包括多个在筛运行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其中,这些脱水元件(13.1-13.n)的数量在1至5的范围内。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筛运行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是横向于所述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并分别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筛带(2)配合作用的作用面(14.1-14.n)的板条。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筛运行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的数量在1至3的范围内。
13.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筛运行方向上彼此间隔布置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的数量为3。
14.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沿筛运行方向相邻布置的、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之间的间距(a13)在40mm至240mm的范围内。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沿筛运行方向相邻布置的、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之间的间距(a13)为120mm。
1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个的、布置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以如下方式实施,即,所述脱水元件能够以0mbar至400mbar范围内的压力向所述第一筛带(2)压紧。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个的、布置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以如下方式实施,即,所述脱水元件能够以60mbar至250mbar范围内的压力向所述第一筛带(2)压紧。
1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个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的布置和/或实施通过下述特性中的至少一个表征:
-相对所述第一筛带(2)的迎角(alpha)在-2°和+2°的范围内;
-作用面(14.1-14.n)的几何形状和几何尺寸,其中,在筛运行方向上的作用长度在5mm至30mm的范围内,和/或前缘上的半径在0mm和5mm范围内。
1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延伸直至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
2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9)从所述进入线(E)起沿筛运行方向延伸的至少初始弯曲地构造的区域构造成凸的,并且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能够通过在筛运行方向上表征所述支撑面(9)的包络线来描述的长度(lII)在50mm至1000mm的范围内。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能够通过在筛运行方向上表征所述支撑面(9)的包络线来描述的长度(lII)在60mm至300mm的范围内。
22.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9)此外至少在所述第二筛带(3)从所述支撑面(9)的退出线(A)的范围内弯曲地构造。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9)此外至少在所述第二筛带(3)从所述支撑面(9)的退出线(A)的范围内完全弯曲地构造。
2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的区域中的半径(r9.1)在0.1m和无穷大之间的范围内。
25.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的区域中的半径(r9.1)在0.1m至5m之间的范围内。
2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个的所述半径(r9.1-r9.n;r9.11-r9.1n;r9.n1-r9.nn)在1m和10m之间的范围内。
27.按权利要求26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个的所述半径(r9.1-r9.n;r9.11-r9.1n;r9.n1-r9.nn)在2m至5m的范围内。
2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装置(11)的描述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的、能通过所述开口(10)描述的、敞开的表面是所述支撑面(9)的20%至90%。
29.按权利要求28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装置(11)的描述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的、能通过所述开口(10)描述的、敞开的表面是所述支撑面(9)的40%至90%。
3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与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的长度的比例在10至0.1的范围内。
31.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与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的长度的比例在5至0.2的范围内。
32.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后地,在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为所述第一筛带(2)配属至少一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在所述支撑面(9)沿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区域中定位的其它的脱水元件(15.1-15.n、16.1至16.n)。
33.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后地,在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为所述第一筛带(2)配属多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在所述支撑面(9)沿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区域中定位的其它的脱水元件(15.1-15.n、16.1至16.n)。
34.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后的、在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配属于所述第一筛带(2)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在所述支撑面(9)沿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区域中定位的所述其它的脱水元件(16.1-16.n)布置在从所述进入线(E)延伸起经过所述支撑面(9)的初始弯曲实施的分区(9.1)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区域中,或完全在所述分区上。
35.按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后的、在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配属于所述第一筛带(2)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在所述支撑面(9)沿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区域中定位的所述其它的脱水元件(15.1-15.n)布置在所述支撑面(9)的至少一个距所述进入线(E)以间距(b)布置的分区(9.x)中。
3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和/或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内的各个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15.1-15.n、16.1-16.n)由能可变地压紧的、横向于筛运行方向延伸的呈板条形元件形成。
37.按权利要求36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和/或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内的各个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15.1-15.n、16.1-16.n)就它们的柔性支撑和/或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的定位而言,分别在脱水区段(I,II)内部相同地、近似相同地或不同地实施,并且能单个地、分组地或共同地操控。
3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描述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由多个沿带的筛运行方向彼此间隔地、平行地布置的板条(19.1-19.n)形成。
3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描述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所述支撑面(9)由打孔的表面形成。
4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支撑面(9)配属有至少一个用于产生负压的装置(22)。
41.按权利要求40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沿筛运行方向和/或横向于筛运行方向是能调整的。
42.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无尽环行的第一筛带(2)实施成上筛带,形成所述支撑面(9)的所述第一脱水装置(11)实施成上筛网抽吸盒(18)并且所述进入线(E)形成在撇渣板条(17)的区域中。
4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单元构造为混合成型器,并且所述第一筛带(2)是长筛区段(5)的组成部分,在所述长筛区段中所述第一筛带导引经过至少一个脱水装置(8)。
4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单元构造为混合成型器,并且所述第一筛带(2)是长筛区段(5)的组成部分,在所述长筛区段中所述第一筛带导引经过至少一个筛桌。
4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单元(1),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和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的构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和实施,即,在这些脱水区段(I、II)中彼此的脱水比例在0.3至4的范围内。
46.一种用于在用来由纤维悬浮液(FS)制造料幅的机器中的成形单元(1)中制造料幅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将由用于施加的装置(6)施加到第一筛带(2)上的所述纤维悬浮液(FS)输送给双筛区(4),
在所述第一筛带(2)与其它的第二筛带(3)的筛相会的区域(SZ)中在第一脱水区段(I)中通过向物料幅中引入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筛带(2)中的脱水脉冲来脱水,以及
在所述双筛区(4)中的随后的第二脱水区段(II)中在在所述第二筛带(3)上起作用的并且支撑所述第二筛带的、具有能抽吸的开口的刚性的支撑面(9)上脱水,
其中,所述筛带(2、3)在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的导引至少初始弯曲地进行,
并且其中,至少一个以构造出第一脱水区段(I)的方式在第一筛带(2)上起作用的脱水装置(12)布置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沿机器横向方向(CD)延伸的进入线(E)之前,此脱水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
其特征在于,
描述所述支撑面(9)的各个的弯曲的包络线通过一序列至少两个半径(r9.1-r9.n;r9.11-r9.1n;r9.n1-r9.nn)表征,
并且沿筛运行方向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最后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n)以距所述进入线(E)20mm至200mm的间距(a)来布置。
47.按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最后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n)以距所述进入线(E)60mm至120mm的间距(a)来布置。
48.按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筛运行方向在所述第二筛带(3)在所述支撑面(9)处的所述进入线(E)之前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中的最后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n)以距所述进入线(E)90mm的间距(a)来布置。
49.按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内引入所述第一筛带(2)中的脱水脉冲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的延伸上沿筛运行方向和/或横向于筛运行方向能可变地调整。
50.按权利要求46至4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的脱水基于在所述支撑面(9)上导引的所述筛带(2、3)的应力进行。
51.按权利要求46至4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使用至少一个其它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并在所述支撑面(9)对面布置的脱水元件(15.1-15.n、16.1-16.n)来影响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的脱水。
52.按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使用多个其它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并在所述支撑面(9)对面布置的脱水元件(15.1-15.n、16.1-16.n)来影响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的脱水。
53.按权利要求46至4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脱水区段(I)和/或所述第二脱水区段(II)中的能柔性支撑且能抵着所述第一筛带(2)定位的脱水元件(13.1-13.n、15.1-15.n、16.1-16.n)就它们的作用而言,沿筛运行方向和/或横向于筛运行方向能单个或分组地可变地操控。
CN201080029888.1A 2009-07-02 2010-05-05 成形单元和用于制造料幅的方法 Active CN102472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27432.4 2009-07-02
DE200910027432 DE102009027432A1 (de) 2009-07-02 2009-07-02 Formi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terialbahn
PCT/EP2010/056054 WO2011000614A1 (de) 2009-07-02 2010-05-05 Formi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terialbah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2010A CN102472010A (zh) 2012-05-23
CN102472010B true CN102472010B (zh) 2015-01-28

Family

ID=4283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9888.1A Active CN102472010B (zh) 2009-07-02 2010-05-05 成形单元和用于制造料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49174B1 (zh)
CN (1) CN102472010B (zh)
DE (1) DE102009027432A1 (zh)
WO (1) WO2011000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30707A1 (de) 2010-06-30 2012-01-05 Voith Patent Gmbh Blattbildungssystem für ein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r zumindest einschichtigen Faserstoffbahn
DE102011080424A1 (de) 2011-08-04 2013-02-07 Voith Patent Gmbh Blattbildungssystem für ein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r zwei- oder mehrschichtigen Faserstoffbahn
FI10251U1 (fi) * 2012-06-19 2013-09-30 Voith Patent Gmbh Puristuslaitteisto konetta varten kuitumassarainan valmistamiseksi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37A (zh) * 1989-05-08 1991-02-06 维美德-阿尔斯特罗姆有限公司 纸幅的成型方法和设备
DE4219292A1 (de) * 1992-06-12 1993-12-16 Escher Wyss Gmbh Doppelsiebformer
US5320713A (en) * 1990-01-26 1994-06-14 Sulzer Escher Wyss Gmbh Method of using a forming section of a papermaking machine
US20080135197A1 (en) * 2005-08-12 2008-06-12 Johann Moser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irous web and twin mesh former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3604A (en) 1972-07-07 1974-04-09 Rca Corp Digital tracker
GB8307435D0 (en) 1983-03-17 1983-04-27 Beloit Walmsley Ltd Dewatering apparatus
DE4005420C2 (de) 1990-02-21 1995-06-08 Voith Gmbh J M Doppelsiebformer
DE4326867C2 (de) 1993-08-11 1997-01-30 Voith Gmbh J M Siebpartie einer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stoffbahnen
CN100371528C (zh) 2002-08-23 2008-02-27 美卓造纸机械公司 纸幅或纸板幅在双网成型器或成型器的双网区中的成型
DE102005047347A1 (de) 2005-09-30 2007-04-12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und Blattbildungssyste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2007000065A1 (de) 2007-02-01 2008-08-07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und Doppelsiebformer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37A (zh) * 1989-05-08 1991-02-06 维美德-阿尔斯特罗姆有限公司 纸幅的成型方法和设备
US5320713A (en) * 1990-01-26 1994-06-14 Sulzer Escher Wyss Gmbh Method of using a forming section of a papermaking machine
DE4219292A1 (de) * 1992-06-12 1993-12-16 Escher Wyss Gmbh Doppelsiebformer
US20080135197A1 (en) * 2005-08-12 2008-06-12 Johann Moser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irous web and twin mesh former for performing sai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00614A1 (de) 2011-01-06
EP2449174A1 (de) 2012-05-09
CN102472010A (zh) 2012-05-23
DE102009027432A1 (de) 2011-01-05
EP2449174B1 (de)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99728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aterialbahn
US2881676A (en) Paper or board machine and method
FI93032C (fi) Paperikoneen kaksiviirainen rainanmuodostusosa
CN102472010B (zh) 成形单元和用于制造料幅的方法
CN114960256A (zh) 用于生产纤维网的方法和装置
EP3837394B1 (de) Papier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papier- oder kartonbahn
JPH07300790A (ja) ダブルシーブ部分
CN101057029B (zh) 双网挤浆机的方法和设备
EP0468005B1 (de) Anordnung zum überführen einer bahn von der pressen- zur trockenpartie einer papiermaschine
EP3548664B1 (de) Pressanordnung
FI89389B (fi) Dubbelviraformare
US288167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watering aqueous pulp or stock in the manufacture or paper or board
EP3464716B1 (de) Maschine zur entwässerung und trockn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WO2018206216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DE19733316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ilden einer Faserstoffbahn
WO2013041341A1 (de) Blattbild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aus wenigstens zwei faserstoffsuspensionen
EP1478806A1 (de) Glättvorrichtung
EP3833816A1 (de) Pressanordnung
DE10226825A1 (de) Pressanordnung
AT521368B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überführen eines streifens einer bahn
CN202170448U (zh) 制造纤维材料幅材的机器所用的双网成型器
EP2133465B1 (de) Pressanordnung
WO2021069127A1 (de) Tissuemaschine
WO2013026597A1 (de) Doppelsiebformer für ein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aus wenigstens einer faserstoffsuspension
DE102017111869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serstoffbah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