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1242A - 气相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相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1242A
CN102471242A CN2010800337354A CN201080033735A CN102471242A CN 102471242 A CN102471242 A CN 102471242A CN 2010800337354 A CN2010800337354 A CN 2010800337354A CN 201080033735 A CN201080033735 A CN 201080033735A CN 102471242 A CN102471242 A CN 102471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ne
gasification
feed
pipe
reactor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37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1242B (zh
Inventor
R·布伦斯
W·洛伦茨
A·K·劳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ublication of CN102471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1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1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3/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isocyanic acid
    • C07C263/1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isocyanic acid by reaction of amines with carbonyl halides, e.g. with phosg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5/00Derivatives of isocyanic acid
    • C07C265/12Derivatives of isocyanic acid having isocyanat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2/00Systems containing two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2/02Systems containing two condensed rings the rings having only two atoms in common
    • C07C2602/04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s being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602/10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s being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the other ring being six-membered, e.g. tetral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08Foam properties flexi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110/00Foam properties
    • C08G2110/0083Foam properties prepared using water as the sole blowing ag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气相中通过伯胺与光气反应来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胺被气化,过热,转移到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大于0.01秒,压降为1-500毫巴。

Description

气相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气相中由胺和光气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异氰酸酯,尤其是二异氰酸酯,作为制备聚氨酯的起始物质而被大量的制备和使用。异氰酸酯通常由对应的胺和光气的反应来制备。胺与光气的反应可在液相中,在气相中或雾化产生的胺喷雾的光气化来进行。
本项发明只涉及在气相中的光气化反应。
该方法流程的独特之处在于,所选择的反应条件下,至少反应组分胺,异氰酸酯和光气为气体,但优选所有的离析物,产物和反应中间产物在所选择的反应条件下均为气体。气相光气化的特别优势为,减少光气滞留,避免难以光气化的中间产物以及增加反应产率。
在当前技术中,已知多种由二胺和光气在气相中反应来制备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EP289 840B1首次披露了在气相中由相应的二胺的光气化来制备脂族二异氰酸酯的方法,在该方法中,气态的二胺(任选地被惰性气体或惰性溶剂蒸气所稀释)和光气被分别加热到200至600℃的温度,然后在加热到200至600℃的反应空间里连续相互反应。至反应空间的馈送管路中的绝对压力为200至3000毫巴(mbar),反应空间出口则为150至2000毫巴。该专利申请没有披露进行二胺气化的压力和将二胺输入反应空间的时间。
EP 593 334 B1首次披露了在气相中制备芳族二异氰酸酯的方法。根据该发明,在发生光气化反应的反应器内的温度一般为250至500℃。对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预热温度与进行光气化所需温度处于同一数量级。在反应器中的压力一般为0.5至1.5巴之间。该专利申请没有给出有关进行二胺气化的压力和将二胺输入反应空间的时间的信息。
EP 570 799 B1披露了利用气相中的相对应的二胺与光气的反应来制备芳族二异氰酸酯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光气和二胺在高于二胺沸点的温度下,在平均停留时间为0.5至5秒内反应。为此,气态的二胺(任选地用惰性气体或惰性溶剂蒸气稀释)与光气被分别加热到200至600℃的温度并连续混合。至反应空间的馈送管线中的绝对压力为200-3000毫巴,在反应器冷凝阶段下游的绝对压力为150-2000毫巴。按照这份专利说明,保持这个压差可以保证在反应器内的定向流动。该专利说明没有披露胺进行气化时的压力。
对于光气和二胺反应在反应空间中的总压力,WO2008/055898 A1透露了绝对压力为0.1至小于20巴(bar),优选为0.5至15巴的范围,尤其优选在0.7和10巴之间。在混合装置上游的压力要高于上述在反应器中的压力。这种压力降低,取决于混合设备的选择。输入管线中的压力优选为20至2000毫巴,尤其优选为30至1000毫巴,高于反应空间中的压力。该专利说明没有披露进行胺气化时的压力。
除了反应条件外,与光气进行气相反应的胺的性质和气化方式也是所披露之方法的关注点。
按照上述现有技术,为了气相光气化反应的目的,在原料胺被与光气一同导入压力为0.1至小于20巴的反应空间之前,这些胺被气化并加热到200至600℃。现有技术中所披露的反应条件范围广泛,没有给出对原料胺所应该的气化条件明确说明,特别由于并非所有披露范围的组合都可以适用于胺的气化,因为许多适合于气相光气化反应的胺在20巴200℃下不能够被气化。
原料胺的气化条件的个别说明涉及到胺对热量的暴露和气化胺流中液滴的含量。
在气相光气化反应中使用的胺对热量的暴露在EP 1 754 689 A1中通过使用特殊的气化器技术来解决。按照EP 1 754 689 A1的指导,首先,在使用的胺与光气的反应中采用的反应器中观察到的沉积物,是由于在反应中使用的胺的分解所导致。第二,长停留时间的气化和过热导致了所使用的胺的部分分解,氨被分裂出来。这种当使用脂族胺时所特别观察到的,在气化过程中分裂出氨的部分分解,不仅降低产率,也在接下来的光气化反应中和下游的管路和设备中产生氯化铵的沉积。设备就必须相对频繁的进行清洗,从而造成相应的产量损失。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该专利申请披露了在气化过程中使用特别的小型或微型热交换器来进行脂族胺的气化和过热的方法来抑制氨分裂出来。该专利申请披露了通过使用被揭示的具有非常高的体积-比热交换表面的热交换器,由于降低了膜的厚度,可以降低在气化装置中胺在热量中的暴露。在这些装置中,对胺的加热、气化和过热在各情况中可以在500至2500毫巴的压力下,停留时间0.001至60秒或0.0001至10秒之内进行。二胺过热的标准和气化二胺输入反应空间的时间限制均未提及,只有各个设备的停留时间可以在专利申请中找到。
其非常小的通道是专利申请EP 1 754 698 A1中所披露的微型换热器的缺点,这样在工业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非常少量的固体会导致堵塞,并因此降低蒸发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另一个缺点是所披露的胺的全蒸发要求胺不能含有不可气化的组分,因为这些组分会作为固体残渣在蒸发器表面上沉积,因而损害了传热,并最终导致蒸发器阻塞。然而,该项对胺在质量上的要求对于工业过程来讲是非常棘手和昂贵的。遵守该专利申请的指导,可以改善反应器的服务寿命,但气化器系统的服务寿命则显著受损,使生产装置的总使用寿命没有得到有利的改善。
衡量气化所获得的物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会对蒸气和气体进行区别。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进一步对沸点和露点在该联系上做出区别。液体在被加热到沸点,并继续提供气化所需能量时开始气化。蒸气相可以在液体之上获得,并和液相相平衡。在沸腾的液体之上获得的蒸气相正处于露点,即蒸气开始冷凝形成液体的温度。例如,如果存在冷区或者蒸气的温度稍稍降低,蒸气就会因此而凝结。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蒸气流的特征就在于当温度稍稍降低时--在工业规模上无法完全避免的,如,由于热桥或不完美的隔热--就会引起凝结,从而形成液相。
而另一方面,气体其主要特点是在气体冷却时,气体温度最初只是降低,其温度不会降低到露点以下,故没有凝结和液相的产生。只有当气体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露点时,凝结才会发生,会形成液相,到达蒸气区域。
在工业气化设备中,除了通常适用的液-气平衡,也产生由于被气化物质的运动而将液滴带出液体,即,液滴也被附在蒸气相里被携带。通常被携带的液滴的尺寸最大可以到1000微米。由于这个效应,温度在露点之上的气相也因此可能含有液滴。这种现象在闭合的液体薄膜向上移动时可以特别观察到,例如,在降膜气化器的底部,或锅炉气化器的泡核沸腾过程中。
在二胺蒸气流中的液滴含量已经是较早研究的主题。按照EP 1 935 876 A1,胺蒸气中基本不含有未气化的胺液滴,也就是说,以胺的总重量为基准计,最多为0.5重量%的胺,尤其最多0.05重量%的胺,是以未气化的液滴形式存在,余者均为蒸气状态。其中特别优选的是,按照EP 1 935 876 A1所指出,胺蒸气中不含有未气化的胺的液滴。据EP 1 935876 A1,由于在进入反应器前生成了基本上无液滴的二胺蒸气流,反应器的运转时间明显增加。按照该专利申请所指出,这可以通过将液滴分离器安装在气化和过热系统之间,以及/或者气化装置本身也有液滴分离器的功能来实现。适合的液滴分离器被描述在,如“液滴分离”(Droplet Separation),A.Bürkholz,VCH Verlagsgesellschaft,Weinheim-纽约-Basle-Cambridge(1989)。EP 1 935 876 A1提及产生较小压力损失的液滴分离器为优选。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该专利说明书的内容为胺的气化后面跟随一个具有最低可能压力损失的液滴分离器,以获得胺蒸气流,才能取得气相反应的长的服务寿命。
不过,所披露之过程,特别对于在大的工业化规模上进行气相光气化是不利的,因为液滴分离器的压力损失随着体积流量的增加而急速上升。进一步来讲,分离的程度,即被液滴分离器所分离掉的液滴组分,在同样的压力损失下,对于高体积流量来讲要低于低体积流量。按照EP 1 935 876A1,对于大规模工业过程,要么使用分离度较低的液滴分离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分离器导致的压力损失。因此,蒸气流不再是无液滴状态--这是已知的对气相反应服务寿命的不利因素。或者,使用高分离度的液滴分离器,以产生符合现有技术要旨的无液滴胺流,但会引起高的压力损失。但是,按照EP 1 754 698 B1,胺蒸气流压力损失的增加在大规模工业化步骤中是一个缺点,因为增加气化器中的压力,沸点就会上升,而气化所需的温度增高会造成更多的氨从二胺中分裂出来的效应,而该效应则会引起由于氯化铵的形成而产生的对气相反应器的堵塞,从而缩短气相反应的服务寿命。
高的压力损失进一步的缺点在于,因为高压力差会导致含有液滴的二胺蒸气流的高气流速度,而含有液滴的气体流的高气流速度的缺点,是因为可能出现对管道产生磨损的后果。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气相光气化反应的现有技术中可以得出一般结论,二胺的气化会产生含有液滴的蒸气流,而该蒸气流必须通过液滴分离器,该分离器则会引起压力损失,为了以此方式获得无液滴的优势,有必要同时针对由于压力损失(二胺沸点的上升,对管路的磨损)所带来的缺点,寻找一个技术解决方案。
当以工业化大规模进行此过程时,按照现有技术,基本上无液滴的胺流的产生只能以胺气化和反应之间的高压力损失为代价,结果是现有技术中气相反应的服务寿命方面的负面后果也无法避免,因为反应器和胺气化之间的高的压力损失意味着高的气化压力,故气化温度也会提高。迄今为止已披露的专利申请均未对这些问题有所关注,自然也不能从现有技术中得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即为,为工业化大规模通过在气相中进行光气化反应制备异氰酸酯提供一个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进入反应器的胺流在最大程度上无液滴,而同时在胺气化器和反应器之间的压力差较低。
目前,我们已惊奇地发现,对于工业化大规模气相光气化反应有利的无液滴二胺流亦可以在气化器的压力仅最多比反应器高500毫巴时获得,同时,离开气化器的二胺流以大于0.01秒的平均停留时间进入进行反应的反应器,使得在进入反应器时,二胺流的温度比露点高至少10℃。
汽化器和反应器之间压力损失的限制制约了对可行的液滴分离装置的选择,但带来了低二胺沸点和低气流速度的优点。在一个按照本发明方法的可能实施方式中,完全消除了对液滴分离器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新颖方法步骤的基础上,对液滴分离所带来的限制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已经惊奇的发现,对于二胺流中液滴的分离,并不是必须要进行,或者并不是必须要由会带来压力损失的液滴分离器进行到完全的程度。如果在进入反应器前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和温度增加到二胺流的露点之上足够高,使得在气化后包含在蒸气流中的液滴可以在进入反应器时完全气化,那么在不采用会引起高压力损失的完全液滴分离下仍然可以获得长的反应器服务寿命。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已经最大程度无液滴的胺流通入反应器中,而且在反应器和胺气化器之间低压差的基础上,得到较低的胺沸腾温度。所以,本发明解决了对于气相反应的长运行时间所必需的低的胺沸腾温度和进入反应器时最大程度上无液滴的胺流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伯胺与光气在气相中反应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其中:
a)伯胺在气化器中气化,
b)在步骤a)中获得的气化的胺离开气化器,通过进料管导向反应器,并被引入反应器,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c)在步骤a)中获得的气化的胺在导向反应器的进料管中被过热,使得其就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在进料管中的温度至少高于其露点10℃,
d)在步骤b)中气化的胺的停留时间要大于0.01秒,
e)在汽化器出口和反应器入口之间的进料管中的压差在1至500毫巴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气相光气化反应的目的,二胺在至少一个气化器中气化,并被加热到200至600℃、优选200至500℃、特别优选250至450℃的温度,并且可任选地以被稀释的形式进入反应空间,用来稀释的可以为惰性气体,如N2,He或Ar,或为惰性溶剂蒸气,如芳香烃,其可以任选地被卤素取代,如氯苯或邻二氯苯。
原则上,任何期望的适用气化器均可作为胺气化的气化器。管束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或降膜气化器(任选地使用泵循环)均可以优选使用。WO 2005/016512 A或DE 10 2005 036870 A1所描述的微型换热器或微型气化器亦均可使用。
优选的,会使用由高循环输出引导的较小的功函的降膜气化器的气化系统。为了使二胺对热的暴露降低到最小,上述的气化操作,将任选地辅以加入惰性气体或溶剂蒸气。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气化和过热可以在一个阶段中进行,但也可以在几个阶段中分别进行。在第一个,如果适当的话,唯一的一个过热器之后,气态二胺流可以被引导通过液滴分离器,特别是通过液滴直径限制为5-550微米,优选10至100微米的液滴分离器。或者,也可以在气化器后,气态二胺流被引导通过液滴分离器,特别是通过液滴直径限制为5-550微米,优选10至100微米的液滴分离器。优选的液滴分离器具有低的压力损失,但最大压力损失如气化器出口到反应器入口之间的压力损失为1至500毫巴。
按照本发明,在气化后,由气化所获得的蒸气流在导向反应器的进料管中被过热,使得在进入反应器之前,气体的温度比露点高至少10℃,优选至少15℃,而非常特别优选至少25℃。通过输送以这种方式过热的在二胺流中尚未分离的液滴,液滴会从周围的热气体中吸收能量并气化。过热的原理,对本发明来讲并不重要,而且可以通过管束换热器或加热的管道之类的设备来进行。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将气化的胺过热至至少比二胺的露点高10℃、优选15℃、特别优选25℃的温度的过热器也同时具有液滴分离器的功能。在一个特别的实施方式中,该过热器有液体排出口,以确保能够不断排空液滴分离器。
优选地,在步骤a)中的气化在绝对压力为0.1至20巴之间进行。
从离开气化器到进入反应器的平均停留时间要高于0.01秒,优选为高于0.1秒,特别优选为高于0.5秒。通常,进入反应器之前的停留时间不超过60秒。在这里,技术措施,如充足的隔热以避免辐射损失,或通过传热油,烟道气,或电器伴随加热对管道进行伴随加热,以防止气体在进入反应器时冷却至依据本发明相对于露点限制的温度以下。
我们已经惊奇的发现,通过将气体在进入反应器前过热至比露点高至少10℃、优选至少15℃、非常特别优选至少25℃,并且由气化所产生的仍然含有液滴的物流的停留时间高于0.01秒,优选高于0.03秒,特别优选高于0.08秒,可以获得导向反应器的最大程度上无液滴的胺气流,而无需使用现有技术所必须的,必然产生压力损失的液滴分离器。
通过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反应器入口和胺气化器之间的压力差可以被限制在不超过500毫巴。通常来讲,压力差超过1毫巴是必须的,优选超过10毫巴,特别优选超过20毫巴,以能够获得足够的气体流速。优选的,在反应器入口和胺气化器之间的压力差不大于450毫巴,特别优选的,不大于400毫巴。
这就意味着在胺气化器内的压力不会超过进入反应器时的压力500毫巴。作为其结果,保持了较低的胺沸腾温度,从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在高的沸腾温度下胺会分解的缺点。所以低压力差对于气相反应器的服务寿命有有利的影响。
通过遵守上述的对于在步骤b)的进料管和过热的停留时间的要求,可以在低压力损失,亦即低的气化温度下,获得在进入反应器前基本上无液滴的气态二胺流,结果反应器的运转时间被显著提高。基本上无液滴的原料胺气流可以理解为气态的胺基本上不含有未气化的胺液滴,即以胺的总重量为基准计,最多0.5重量%,特别优选最多0.05重量%的胺是以未气化的液滴状态存在,余下部分的胺则呈现气态。非常优选的情况下,气态的胺不含有未气化的胺液滴。
气化器和/或过热器,以及从气态二胺流的生成到气相反应器的管道可以由任何所期望的金属类材料,即,钢,高级别钢,钛,哈氏合金(Hastelloy),因科镍合金(Inconel)或其他金属合金产生。优选使用低镍含量的金属材料。此外,优选管路的整个长度上有一个对气化器底部的梯度,或至少部分长度上是如此,这样获得的任何凝结都可以可以倒流回到气化器。
如果二胺流在气化器或过热器之后的液滴尺寸分布可以在指定的停留时间和温度下使所存在的液滴基本上被热气流所气化,那么液滴分离器甚至可以完全省掉,这又带来了降低气化器和反应器之间压力损失的效应。
依据本发明的伯胺与光气的反应在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包含至少一个反应空间。反应空间可以理解为离析物和中间产物进行混合和反应的空间,由于气相反应的高速度,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混合和反应很少可以在空间上区分开来。反应器可以理解为含有反应空间的技术装置。反应器亦可以包含数个反应空间。
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原则上,可以应用到任何反应空间和反应器几何形状。
在另外一个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反应器具有旋转对称的反应空间,该反应空间具有恒定和/或扩大的流通横截面积,在其中,在反应空间后,当离析物混合后,可以达成将胺基转变为异氰酸酯基80%,优选为90%,特别优选为99%,非常特别优选为99.5%的转化率。
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原则上,可以应用到任何气相光气化过程中。在EP 1 935 876 A1中披露的绝热过程为优选。但是,所披露的过程亦可以应用到等温过程。
所选择的胺基与光气反应生成异氰酸酯反应的停留时间为0.05至15秒,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胺的性质,起始温度,如果合适反应空间中温度的绝热升高,所使用的胺和光气的摩尔比,所选的至少一种惰性物质的性质和数量,以及所选择的反应压力。
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相对于要进行反应的胺基过量的光气是有利的。优选的,光气对胺基的摩尔比为1.1∶1至20∶1,优选为1.2∶1至5∶1。光气亦可被加热到200至600℃的温度,并可以任选地以被惰性气体(如N2、He或Ar)或惰性溶剂蒸气(如芳香烃,其被卤素取代或未被卤素取代,例如氯苯或邻二氯苯)稀释的形式,送入反应空间。
在光气化反应在反应空间发生后,将气体的反应混合物(优选含有至少一种异氰酸酯,光气,任选的惰性物质和氯化氢)优选地从生成的异氰酸酯中除去。这个可以通过例如使反应混合物连续的离开反应空间以在惰性溶剂中冷凝来完成,如在其他气相光气化反应中所推荐的(EP 0 749 958 A1)。
不过,优选的冷凝是在一个过程中进行,在该过程中,在依据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反应空间有至少一个区域,在其中一个或多个合适的液体流(″骤冷液(quench liquids)″)被喷淋出来以停止所使用的胺和光气的反应,以获得对应的异氰酸酯。通过该方法,如在EP 1 403 248 A1所披露,可以进行气体混合物的快速冷却而不使用冷的表面。
在一种依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别优选形式中,至少一个区(冷却区)被整合到骤冷阶段中,如同已经在EP 1 403 248 A1中所披露的。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形式中,使用了多个冷却区。这些至少两个冷却区的整合和运行优选与骤冷阶段一起实施。关于结构和操作的内容参见EP 1 935 875 A1。
同样,也可以不是将反应器的至少一个冷却区与骤冷阶段整体合并(例如EP 1 935 875A1中揭示的),而是将数个反应器的冷却区与骤冷阶段进行相应的整体合并。但是,优选具有包括骤冷阶段的至少一个冷却区的反应器的整体化组合。
离开冷凝或骤冷阶段的气体混合物,优选的在下游使用合适的清洗液进行的气体洗涤中,被除去其中残余的异氰酸酯,然后优选的以一种已知的方式被除去其中过量的光气。这可以通过冷阱,吸收在惰性溶剂(如氯苯或二氯苯)中或在活性炭上吸收和水解来完成。通过光气回收阶段的氯化氢气体可以以一个已知的方式再循环,用于回收光气合成所需的氯。在气体洗涤后获得的清洗液优选至少部分的做为骤冷液体使用,在反应空间的相应区中冷却气体混合物。
然后,优选通过蒸馏处理来自冷凝或骤冷阶段的溶液或混合物来制备纯形式的异氰酸酯。
在依据本发明的方法中,那些可以转化为气相而基本上不会发生分解的芳族伯胺,特别是那些二胺将会被优选使用。
优选的脂族或脂环族二胺的例子为1,4-二氨基丁烷,1,6-二氨基己烷(HDA),1,11-二氨基十一烷,1-氨基-3,5,5-三甲基-3-氨基甲基环己烷(IPDA),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或4,4′-二氨基二环己基-2,2-丙烷。不过,上述提到的二胺类型中,氨基只结合在脂族或脂环族基上的为特别优选,如异佛尔酮二胺(IPDA),1,6-己二胺(HDA)或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PACM 20)。
优选的芳族二胺的例子为甲苯二胺(TDA),特别是2,4-TDA和2,6-TDA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二氨基苯,萘二胺(NDA),和2,2’-,2,4’-或4,4’-亚甲基二苯基二胺(MDA)或者其异构体的混合物。甲苯二胺(TDA),特别是2,4-TDA,和2,6-TDA及其混合物为特别优选。2,4-/2,6-TDA异构体比例为80/20和65/35的异构体混合物为非常特别优选。
实施例
A.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2500千克/小时的TDA流在315℃气化,通过液滴直径限制值为530微米的液滴分离器,进入反应器。在液滴分离器的出口,物流中含有10重量%的未气化液滴。对于反应器的进料,使得在从气化器离开后物流被过热,在进入反应器时,物流已经被加热至比露点高15℃的温度。气体在导向反应器的进料管中的停留时间为4.1秒。原来含有的液滴在该处气化,所以进入反应器的物流基本上是无液滴的。气化器和反应器入口处之间的压力差小于500毫巴。
B.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2500千克/小时的TDA流在315℃气化,通过液滴直径限制值为100微米的液滴分离器,进入反应器。在液滴分离器的出口,物流中仍含有10重量%的未气化液滴。对于反应器的进料,使得在从气化器流出后物流被过热,在进入反应器时,物流已经被加热至比露点高15℃的温度。气体在导向反应器的进料管中的停留时间为0.7秒。原来含有的液滴在该处气化,所以进入反应器的物流基本上是无液滴的。气化器和反应器入口处之间的压力差小于500毫巴。

Claims (10)

1.一种在气相中通过伯胺与光气反应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其中,
a)伯胺在气化器中气化,
b)在步骤a)中得到的气化的胺离开气化器,通过进料管导向反应器,并引入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c)在步骤a)中得到的气化的胺在导向反应器的进料管中被过热,使得其在进入反应器之前的进料管中的温度比露点高至少10℃,
d)在步骤b)中的气化的胺的停留时间大于0.01秒,
e)在气化器出口和反应器入口之间的进料管中的压力差在1至500毫巴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胺为甲苯二胺,苯二胺,萘二胺,亚甲基二苯基二胺,1,6-己二胺和/或异佛尔酮二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就在进入反应器之前,气化的胺在进料管中的温度要高于露点至少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的气化的胺的停留时间大于0.1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的进料管中没有安排分离液滴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的进料管中安排了液滴尺寸限制为5至550微米的分离液滴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液滴的装置具有液体排出口,液体可以由此排出口连续地或者周期间隔地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胺的气化在惰性气体和/或惰性溶剂蒸气的存在下进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的气化在0.1至20巴的绝对压力下进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的进料管中安排后热器,将气化的胺加热到200至600℃的温度。
CN201080033735.4A 2009-07-17 2010-07-06 气相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Active CN102471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33639A DE102009033639A1 (de) 2009-07-17 2009-07-17 Verfahen zur Herstellung von Isocyanaten in der Gasphase
DE102009033639.7 2009-07-17
PCT/EP2010/004109 WO2011006609A1 (de) 2009-07-17 2010-07-06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socyanaten in der gaspha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1242A true CN102471242A (zh) 2012-05-23
CN102471242B CN102471242B (zh) 2015-09-16

Family

ID=42985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3735.4A Active CN102471242B (zh) 2009-07-17 2010-07-06 气相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051243B2 (zh)
EP (1) EP2454232B1 (zh)
JP (1) JP2012533525A (zh)
KR (1) KR20120038443A (zh)
CN (1) CN102471242B (zh)
DE (1) DE102009033639A1 (zh)
HU (1) HUE035054T2 (zh)
RU (1) RU2548361C2 (zh)
TW (1) TW201109299A (zh)
WO (1) WO20110066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8389A1 (zh) * 2014-06-10 2015-12-1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的用途和应用该加热器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9655A2 (de) * 2001-12-14 2003-06-18 Bayer Ag Verbessertes Verfahren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Poly-)isocyanaten in der Gasphase
CN1530361A (zh) * 2003-02-20 2004-09-22 在气相中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
EP1754698A2 (de) * 2005-08-02 2007-02-2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Gasphasenphosgenierung
CN101205197A (zh) * 2006-12-13 2008-06-25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在气相中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4439A1 (de) 1987-04-30 1988-11-10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yclo)aliphatischen diisocyanaten
DE4217019A1 (de) 1992-05-22 1993-11-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romatischen Diisocyanaten
FR2697017B1 (fr) 1992-10-16 1995-01-06 Rhone Poulenc Chimie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 composés du type isocyanates aromatiques en phase gazeuse.
DE19523385A1 (de) 1995-06-23 1997-01-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riisocyanaten
DE10245704A1 (de) 2002-09-30 2004-04-01 Bayer Ag Verfahren zum Quenchen eines gasförmigen Reaktionsgemisches bei der Gasphasenphosgenierung von Diaminen
DE10335451A1 (de) 2003-08-02 2005-03-1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 von flüchtigen Verbindungen aus Stoffgemischen mittels Mikroverdampfer
CN101583594B (zh) 2006-11-07 2013-06-19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异氰酸酯的方法
DE102006058634A1 (de) 2006-12-13 2008-06-19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socyanaten in der Gasphase
WO2010100221A1 (de) * 2009-03-06 2010-09-10 Basf S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isocyanat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9655A2 (de) * 2001-12-14 2003-06-18 Bayer Ag Verbessertes Verfahren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Poly-)isocyanaten in der Gasphase
CN1530361A (zh) * 2003-02-20 2004-09-22 在气相中制备(多)异氰酸酯的方法
EP1754698A2 (de) * 2005-08-02 2007-02-2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Gasphasenphosgenierung
CN101205197A (zh) * 2006-12-13 2008-06-25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在气相中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8389A1 (zh) * 2014-06-10 2015-12-1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的用途和应用该加热器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5214568A (zh) * 2014-06-10 2016-01-0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的用途和应用该加热器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5214568B (zh) * 2014-06-10 2018-04-2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该加热器的用途和应用该加热器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US10645756B2 (en) 2014-06-10 2020-05-05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Heater, us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isocyanate using hea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4232B1 (de) 2017-06-14
RU2548361C2 (ru) 2015-04-20
WO2011006609A1 (de) 2011-01-20
TW201109299A (en) 2011-03-16
CN102471242B (zh) 2015-09-16
US20120108845A1 (en) 2012-05-03
EP2454232A1 (de) 2012-05-23
DE102009033639A1 (de) 2011-01-20
HUE035054T2 (en) 2018-05-02
JP2012533525A (ja) 2012-12-27
US9051243B2 (en) 2015-06-09
RU2012105419A (ru) 2013-08-27
KR20120038443A (ko) 2012-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7964B (zh) 气相光气化方法
US7541487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socyanates in the gas phase
CN102341369B (zh) 用于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和装置
JP5574684B2 (ja) 気相中でイソシアナ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0080167490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socyanates in the gas phase
CN106458863B (zh) 运行气相光气化装置的方法
CN103339105B (zh) 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3764626A (zh) 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US8816126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isocyanates
CN102361852A (zh) 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69182A (zh) 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
US8399702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romatic diisocyanates in the gas
CN102803206A (zh) 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6458864B (zh) 运行气相光气化装置的方法
US1028013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isocyanates
CN102498092A (zh) 在气相中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3958462B (zh) 在气相中通过相应胺的光气化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2471242B (zh) 气相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7667089B (zh) 在气相中制备二异氰酸酯的方法
CN107848960A (zh) 用于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y Leverkusen

Applicant after: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Address before: Germany Leverkusen

Applicant befor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BAYER AG TO: CARCOUSTICS TECHCONSULT GMBH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Assignee: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ssignor: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85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isocyanates in the gaseous phase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1128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2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04

Address after: Leverk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Address before: German Monheim

Patentee before: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04

Address after: German Monheim

Patentee after: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y Leverkusen

Patentee before: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712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