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0950A - 塑料瓶 - Google Patents

塑料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0950A
CN102470950A CN2010800317295A CN201080031729A CN102470950A CN 102470950 A CN102470950 A CN 102470950A CN 2010800317295 A CN2010800317295 A CN 2010800317295A CN 201080031729 A CN201080031729 A CN 201080031729A CN 102470950 A CN102470950 A CN 102470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foot
ditch
central portion
withstand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17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0950B (zh
Inventor
关根章智
广濑量哉
太田美惠
高田祐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46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708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46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86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47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241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0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0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9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塑料瓶(10)具备瓶口部(11)、瓶身部(12)和瓶底部(20)。瓶底部(20)具有中央部(24)、和配置在中央部(24)的周围并且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脚部(21)。通过在各脚部(21)处形成沿瓶底部(20)的半径方向延伸并且向内方凹入的1条~6条沟(23),从而提高各脚部(21)的强度。

Description

塑料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制成的塑料瓶,特别是涉及耐压性和耐冲击性提高了的塑料瓶。此外,本发明涉及瓶内部为正压时具有高强度的耐压用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期望通过减少塑料瓶所使用的塑料材料的使用量来使塑料瓶轻量化。然而,在使瓶轻量化后,瓶的强度变弱。因此,轻量化瓶为了维持一定强度而受到制约,例如在外观设计性、零售方面受到限制等。
此外,用自动售货机销售瓶时,由于在自动售货机内将瓶卧倒堆码,因而位于下层的瓶有容易被压瘪的倾向,容易发生不能从自动售货机正常排出、或在自动售货机内保存或排出时瓶凹陷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存在下述技术:在制造瓶饮料的工序中,在瓶中填充内容液后立即向瓶内填充液氮等而使瓶内压正压化并闭盖的技术。由此,可以使瓶内部变为正压,提高瓶的强度。另外,这样将瓶内部用氮气等不活性气体充满,也具有防止内容液(例如绿茶)氧化的效果。
此外,在将天然发泡水(汽水)、含氧水等填充在瓶中的情况下,瓶内稍微变为正压。或者在将绿茶或咖啡等内容液填充在瓶中,填充温度比出售时温度低的情况下,由于内溶液以出售时和填充时的差量进行升温,因而内溶液体积膨胀,瓶内变为正压。
这样,在瓶内部变为正压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具有以往一般形状的瓶底部的瓶,则由于瓶内变为正压,从而瓶底部鼓起,瓶的整体高度变高。或者,由于瓶底部的凹凸翻转(纵向屈曲),因而瓶不能自站立。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2551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390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3-39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方面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为了实现轻量化而为薄壁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耐压性和耐冲击性的塑料瓶。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减少瓶内部为正压时的变形、进而即使作用外力也不易变形的耐压用瓶。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具备瓶口部、瓶身部和瓶底部,瓶底部具有中央部、和配置在中央部的周围并且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脚部,在各脚部上形成有在沿瓶底部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同时向内方凹入的1条~6条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具有接地面、设置于接地面内侧的脚部内侧面、和设置于接地部外侧的脚部外侧面,
各沟分别从脚部内侧面经过接地面延伸至脚部外侧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瓶底部具有5个~9个脚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具有接地面,该接地面的壁厚为0.04mm~0.3mm。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深度为0.05mm~3mm。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长度为3mm~25mm。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宽度为0.2mm~5mm。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在各脚部,各沟的底面的合计面积(Sg)相对于接地面、脚部内侧面和脚部外侧面的合计面积(ST)的比例为2%~50%。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阻挡层的构造、或具有掺混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的构造。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备瓶口部、瓶身部和瓶底部,瓶底部具有在从中央部向周边部延伸的同时向下方突出、并且各自包含接地面的多个脚部,在各脚部间形成有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向下方延伸的平坦面,各脚部的接地面的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的截面形成为曲面状,在至少1个脚部上形成有从中央部侧经过接地面朝向周边部侧的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各脚部的沟的条数为1条~6条。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深度为0.05mm~3mm。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各脚部上形成有至少2条沟,各沟彼此之间的间隔为各沟的宽度以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长度,在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周边部侧的长度设为L1、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中央部侧的长度设为L2时,满足1mm≤L1≤10mm并且0.5mm≤L2≤7mm。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各平坦面上形成有从中央部侧向周边部侧延伸并且向上方凹入的加强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瓶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瓶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凹部的底面与加强沟的底面为同一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平坦面的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的截面构成了向上方弯曲的凹状曲面的一部分。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的接地面的从平坦面突出的高度为1mm~3mm。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阻挡层的构造、或具有掺混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的构造。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备瓶口部、瓶身部和瓶底部,瓶底部具有在从中央部向周边部延伸的同时向下方突出、并且各自包含接地面的多个脚部,在各脚部间形成有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向上方延伸的平坦面,各脚部的周边部从瓶身部向半径方向内方凹入,从而与各平坦面的周边部一起形成周边台阶部,在至少1个脚部上形成有从中央部侧经过接地面朝向周边部侧的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各脚部的沟的条数为1条~6条。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深度为0.05mm~3mm。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各脚部上形成有至少2条沟,各沟彼此之间的间隔为各沟的宽度以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长度,在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周边部侧的长度设为L3、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中央部侧的长度设为L4时,满足1mm≤L3≤10mm并且0.5mm≤L4≤7mm。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平坦面的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的截面构成了向下方弯曲的圆顶状曲面的一部分。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瓶底部具有奇数个脚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的突出高度为瓶身部的直径的10%~20%。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瓶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阻挡层的构造、或具有掺混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为了实现轻量化而使塑料瓶为薄壁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塑料瓶的耐压性和耐冲击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耐压用瓶内部为正压时的变形。此外,即使在使耐压用瓶为薄壁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瓶底部的强度,因此即使瓶的瓶底部受到外力也不易发生凹陷等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塑料瓶的主视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塑料瓶的瓶底部的垂直截面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塑料瓶的瓶底部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塑料瓶的瓶底部的立体图。
图5是在提高瓶内压的情况下将塑料瓶的整体高度伸长率进行比较的图。
图6是在提高瓶内压的情况下将塑料瓶的浇口深度伸长率进行比较的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主视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仰视图(图7的IX方向视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垂直截面图(图9的X-X线截面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脚部的局部截面图(图9的XI-XI线截面图)。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脚部的放大侧视图(图9的XII方向视图)。
图13是显示向作为比较例的瓶施加内压时瓶底部形状的变化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立体图(与图8对应的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主视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立体图。
图17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仰视图(图15的XVII方向视图)。
图18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垂直截面图(图17的XVIII-XVIII线截面图)。
图19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脚部的局部截面图(图17的XIX-XIX线截面图)。
图20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脚部的放大侧视图(图17的XX方向视图)。
图2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耐压用瓶的瓶底部的立体图(与图16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
首先,通过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塑料瓶的概要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上方”、“下方”分别是指塑料瓶10正立状态(图1)下的上方、下方。
如图1所示,作为花瓣状瓶的塑料瓶10具备瓶口部11、设置于瓶口部11下方的瓶身部12、和设置于瓶身部12下方的瓶底部20。
该塑料瓶10是通过将由合成树脂材料注射成型而制作的瓶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得的。另外,作为瓶坯即塑料瓶10的材料,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特别是PE(聚乙烯)、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此外,塑料瓶10也可以作为2层以上的多层成型瓶而形成。即,可以通过挤出成型或注射成型来形成多层瓶,例如,通过挤出成型出中间层为MXD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钴盐、PGA(聚乙醇酸)、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中间层)、由3层以上构成的瓶坯,然后吹塑成型,从而形成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多层瓶。另外,这样的中间层优选设置在塑料瓶10中的至少瓶身部12内。此外,在瓶底部20中,优选在除中央部24(后述)以外的区域中设置中间层。这是由于在货箱掉下来等受到冲击时该部分可能会发生脱层(层间剥离)的缘故。为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不仅可以使其为多层,而且可以形成将热塑性树脂彼此掺混在一起的掺混瓶。
此外,通过将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氧化物、非晶性碳蒸镀到瓶容器内壁上,可以在保持透明性的情况下提高阻气性。在使用涂布手段的情况下,通过涂布使间苯二甲胺与表氯醇反应而得的芳香族系多元环氧化合物与多元胺的热固化型交联涂膜、EVOH等,可以使阻气性提高。在涂布了EVOH的情况下,会由于吸湿而使阻气性降低,因此优选在该EVOH上涂布聚烯烃系树脂等防湿性树脂。这样的阻气性提高手段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但是通过二种以上手段组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阻气性。
另外,如图1~图3所示那样,塑料瓶10的瓶底部20,具有从底面方向来看大致为圆形的中央部24、和设置于中央部24的周围并且在沿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的同时向下方突出的多个(在图1~图3中为5个)脚部21。
该脚部21的个数可以为5个~9个。然而,从使塑料瓶10稳定地正立这样的观点、以及使轻量化瓶的成型性良好这样的观点出发,最优选使脚部21的个数为5个~7个。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各脚部21具有接地面21a、从接地面21a朝向中央部24侧向上方延伸的脚部内侧面21b、和从接地面21a朝向瓶底部20的周边部20b侧向上方延伸的脚部外侧面21c。其中,从底面方向来看,脚部内侧面21b大致为三角形形状(参照图3)。此外,脚部外侧面21c与瓶身部12下端连接,与瓶身部12成为同一面。
另一方面,在各脚部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24朝向瓶底部20的周边部20b向上方延伸的曲面22。如图2所示那样,各曲面22构成向下方弯曲的大致球状曲面的一部分。
此外,在各脚部21上形成有细长状的沟23,这些细长状的沟23分别从中央部24侧沿瓶底部20的半径方向向周边部20b侧延伸,并且向塑料瓶10内方(大致为上方)凹入。
如图1和图3所示那样,沟23在各脚部21上分别各形成3条。这3条沟23包含位于脚部21的中央的沟23a、位于该沟23a的两侧的一对沟23b、23b(参照图3,以下将这些沟简称为“沟23”)。
另外,形成于各脚部21上的沟23的条数不限于3条,可以为1条~6条中的任一种。另外,在使沟23的条数为7条以上的情况下,如后所述,在通过吹塑成型而制作塑料瓶10时,发生伴有瓶底部20赋形不良的问题。
此外,各沟23分别从脚部内侧面21b经过接地面21a延伸至脚部外侧面21c。由此,包含接地面21a的脚部21整体的强度得到提高。另外,优选各沟23的长度为3mm~25mm,优选各沟23的宽度为0.2mm~5mm。
此外,各沟23的深度优选为0.05mm~3mm,更优选为0.8mm~1.2mm。另外,在各沟23的深度小于0.05mm的情况下,不易获得提高各脚部21强度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各沟23的深度大于3.0mm的情况下,可能在吹塑成型塑料瓶10时发生赋形不良。
此外,在各脚部21中,各沟23的底面23c(参照图2)的合计面积(Sg)相对于接地面21a、脚部内侧面21b和脚部外侧面21c的合计面积(ST)的比例优选为2%~50%(即0.02≤(Sg/ST)≤0.5)。另外,在上述比例小于2%的情况下,不易获得提高各脚部21的强度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上述比例大于50%的情况下,在吹塑成型塑料瓶10时可能会发生赋形不良。
对这样的塑料瓶10的尺寸没有限制,可以是任何尺寸的瓶。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上述方式在各脚部21上形成3条沟23,各脚部21的强度得到提高。由此,特别是即使塑料瓶10形成为薄壁的瓶,耐冲击性也强,难以变形。具体而言,可以使各脚部21的接地面21a的壁厚为0.04mm~0.3mm,特别是可以为0.05mm~0.25mm。
此外,虽然无论填充于塑料瓶10的对象物如何均可,但是通过填充后会使塑料瓶10内部变为正压的碳酸饮料水、天然发泡水(汽水)、含氧水、液氮等而使瓶内压正压化的清凉饮料水是合适的。这里,塑料瓶10内部变为正压,是指在填充的内容液的液体温度为20℃的情况下,塑料瓶10的内压为1kPa~400kPa。特别是在塑料瓶10的内压为1kPa~150kPa的情况下,容易获得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接下来,对包含这样的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塑料瓶10内填充例如碳酸饮料水、天然发泡水(汽水)、含氧水、绿茶或咖啡等内容液,然后,将液氮填充在液面上空间内进行闭盖。此时,填充的不活性气体或内容液使塑料瓶10内部为正压(例如内容液的液体温度为20℃的情况下,刚填充后的内压为1kPa~400kPa)。
由于塑料瓶10内部为正压,所以塑料瓶10受到从内方向外方作用的力,瓶底部20大致受到从上方向下方作用的压力。在该状态下,填充了内容物的塑料瓶10(以下也称为饮料制品)被出货,运输至零售店或放到自动售货机中而销售给消费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脚部21上形成有沿瓶底部20的半径方向延伸并且向内方凹入的3条沟23。因此,即使塑料瓶10内为正压、瓶底部20大致受到向下的力,由于各脚部21的强度提高,塑料瓶10的整体高度也不会有较大变化。由此,不会发生塑料瓶10不能放入自动售货机的货架的问题或不能放入瓦楞纸箱等问题。
此外,通过提高各脚部21的强度,即使在塑料瓶10内为正压状态、且瓶底部20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各脚部21也不易发生凹陷等变形。由此,可以防止填充了内容物的塑料瓶10的商品价值受损,而且可以防止运输时货物塌垛、或被堵在自动售货机中。
特别是在使塑料瓶10形成为薄壁的情况下(即,上述那样地使接地面21a的壁厚为0.04mm~0.3mm的情况下),可以更显著地获得上述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各脚部21上形成了沿瓶底部20的半径方向延伸并且向内方凹入的1条~6条沟23,因此即使在为了实现轻量化而使塑料瓶10为薄壁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塑料瓶10的耐压性和耐冲击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各沟23分别从脚部内侧面21b经过接地面21a延伸至脚部外侧面21c,因此脚部21整体的强度得到提高。
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如图1所示那样,制作在瓶底部20的脚部21上形成了3条沟的500ml用塑料瓶10(实施例1)。该情况下,通过将18g的瓶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来制作塑料瓶10(实施例1)。该塑料瓶10(实施例1)比以往一般使用的塑料瓶瓶壁更薄。
(比较例1)
在瓶底部51的脚部52上不形成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壁厚与实施例1相同的、图4所示的500ml用塑料瓶50(比较例1)。
(比较例2)
形成为厚壁,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图4所示的500ml用塑料瓶70(比较例2)。在该情况下,通过将28g的瓶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制作出塑料瓶70(比较例2)。该塑料瓶70(比较例2)具有实施例1的塑料瓶10的1.5~4倍的厚度。
接下来,在这3种塑料瓶10、50、70内注入不活性气体,使各自内压为正压(50kPa)并盖严。
(货箱下落试验)
接下来,将上述3种塑料瓶10、50、70各24个分别收纳在货箱内,使它们分别连同货箱从50cm的高度一起掉下来(货箱下落)。接着关于各塑料瓶10、50、70,将24个瓶中凹陷的瓶的个数和凹陷位置的面积进行数值化并比较验证(表1)。
表1
其结果是,关于实施例1的塑料瓶10,发生凹陷的瓶1个也没有。这样,通过在脚部21上形成3条沟,与比较例1~2的塑料瓶50、70相比,凹陷个数和凹陷面积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自动售货机的验证)
接下来,将上述3种塑料瓶10、50、70各12个分别放到自动售货机内,验证从自动售货机排出的排出适应性和瓶有无发生凹陷(表2)。
表2
Figure BDA0000130806600000111
其结果是,关于实施例1的塑料瓶10,排出适应性不良的瓶1个也没有,而且发生凹陷的瓶也是1个也没有。这样,通过在脚部21上形成3条沟,与比较例1的塑料瓶50相比,排出适应性和凹陷面积得到大幅度改善。另外,关于以往一般使用的塑料瓶70(比较例2),没有排出适应性不良的瓶和发生凹陷的瓶。
(整体高度伸长率和浇口深度伸长率的测定)
接下来,测定将3种塑料瓶10、50、70的内压分别从0kPa提高至110kPa的情况下的各塑料瓶的整体高度伸长率和瓶底部的浇口深度伸长率。这里,整体高度伸长率是指以内压为0kPa时的塑料瓶的整体高度为基准的塑料瓶整体高度的变化量除以内压为0kPa时的塑料瓶的整体高度而得的值。此外,浇口深度伸长率是指,以内压为0kPa的塑料瓶的浇口深度为基准的变化量除以内压为0kPa时的塑料瓶的浇口深度而得的值,该值大的情况是指塑料瓶的尺寸变化大。浇口深度是指,各瓶的瓶底部的中央部(例如在实施例1中为中央部24)与瓶接地面的高度方向的距离。该结果示于图5和图6。
其结果是,实施例1的塑料瓶10随着内压增加而其整体高度增加(图5),并且瓶底部20的浇口深度减小了(图6)。然而,实施例1的塑料瓶10虽然实现了比塑料瓶70(比较例2)瓶壁更薄,但是其整体高度伸长率和浇口深度伸长率均可以得到与塑料瓶70(比较例2)相同程度或更好地改善(图5和图6)。
另一方面,关于比较例1的塑料瓶50,与塑料瓶10相比,整体高度伸长率和浇口深度伸长率变大。
(沟条数和吹塑成型性)
(比较例3)
以Sg/St≥50%的方式在各脚部上各形成7条沟,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壁厚与实施例1相同的500ml用塑料瓶(比较例3)。在该情况下,通过将18g的瓶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从而制作出塑料瓶(比较例3)。
其结果是,比较例3的塑料瓶在吹塑成型时发生了赋形不良。由此,认为在沟的条数为7条以上的情况下,会发生赋形不良。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图1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图1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
首先,通过图7~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概要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平坦面”以表面不具有凹凸的光滑面这样的意思被使用。然而,即使具有褶皱等微细凹凸,也视为“平坦面”。此外,在下文中,“上方”、“下方”分别是指耐压用瓶110正立状态(图7)下的上方、下方。
如图7所示,耐压用瓶110具备瓶口部111、设置于瓶口部111下方的瓶身部112、和设置于瓶身部112下方的瓶底部120。
该耐压用瓶110是通过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写为“PET”)注射成型而制作的瓶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得的。另外,作为瓶坯即耐压用瓶110的材料,除了PET以外,也可以使用聚丙烯(PP)、聚乳酸(PLA)或其它各种热塑性树脂。
此外,可以使瓶坯为多层结构,使其中的至少1层为阻气层。作为阻气层,可以采用叠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以下简写为“EVOH”)、MXD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等阻气性树脂层的构造。在二种以上合成树脂掺混成型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在PET中掺混MXD6等阻气性树脂,注射成型出瓶坯,从而使阻气性提高。此外,除了合成树脂以外,将氧吸收剂掺混在PET中,也可以使阻氧性提高。
此外,通过将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氧化物、非晶性碳蒸镀到瓶容器内壁上,可以在保持透明性的情况下提高阻气性。在使用涂布手段的情况下,通过涂布使间苯二甲胺与表氯醇反应而得的芳香族系多元环氧化合物与多元胺的热固化型交联涂膜、EVOH等,可以使阻气性提高。在涂布了EVOH的情况下,会由于吸湿而使阻气性降低,因此优选在该EVOH上涂布聚烯烃系树脂等防湿性树脂。这样的阻气性提高手段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也可以通过组合使用二种以上手段来使阻气性进一步提高。
如图7~图12所示,瓶底部120具有从中央部120a向周边部120b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9个(多个)脚部121。
该脚部121,为了使耐压用瓶110稳定地正立,优选设置3个以上,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其上限为15个左右。此外,为了有效地防止纵向屈曲,优选使脚部121的个数为奇数个。
如图8和图9所示,9个脚部121沿着瓶底部120的周边部120b等间隔配置。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各脚部121具有接地面121a、从接地面121a朝向中央部120a侧向上方延伸的内侧倾斜面121b、从接地面121a朝向周边部120b侧向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121c。其中,接地面121a的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形成为曲面状(参照图10的垂直截面图)。此外,从底面方向来看,内侧倾斜面121b大致为三角形形状(参照图9)。
另一方面,在各脚部1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向下方延伸的平坦面122。各平坦面122的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构成了向上方弯曲的凹状曲面的一部分(参照图10)。
此外,在各脚部121上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侧(内侧倾斜面121b)经过接地面121a朝向周边部120b侧(外侧倾斜面121c)的沟15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全部脚部121上各形成有2条沟151,但不限于此,可以仅在特定的(1个或多个)脚部121设置沟151。
对沟151的条数没有限制,优选相对于1个脚部121为1条~6条。但如果形成于各脚部121的沟151为1条,则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变小,如果为5本以上,则脚部121的成型性可能会稍微变差。因此,更优选形成于各脚部121的沟151的数目为2条~4条。
此外,在各平坦面122上分别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侧向周边部120b侧延伸并且向上方凹入的细长状的加强沟123。即瓶底部120具有从中央部120a以放射状等间隔配置的9条加强沟123。
此外,在各平坦面122的中央形成有向上方凹入、并且从底面方向来看是圆形的凹部124。该凹部124与加强沟123连续地形成,凹部124的底面124a与加强沟123的底面123a成为同一面(参照图10)。
此外,由各脚部121、加强沟123和凹部124围起来的平面区域形成了瓶底部内侧面125。瓶底部内侧面125与平坦面122连续地形成,与平坦面122成为同一面。
对这样的耐压用瓶110的尺寸没有限制,可以制成任何尺寸的瓶。例如在图10中,在耐压用瓶110的容量为500ml的情况下,优选使瓶身部112的直径φ1为60mm~70mm,并且使各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距离平坦面122的突出高度h1为1mm~3mm。此外,优选使瓶底部120的底深度(即各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与凹部124的底面124a的距离)h2为7mm~22mm。
另外,例如在耐压用瓶110的容量为350ml以下的情况下,优选瓶身部112的直径φ1为50mm~68mm,在容量为1000ml的情况下,优选瓶身部112的直径φ1为70mm~90mm,在容量为1500ml的情况下,优选瓶身部112的直径φ1为80mm~100mm,并且优选使各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距离平坦面122的突出高度h1为1mm~3mm,使瓶底部120的底深度h2为7mm~22mm。
此外,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中的、各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的曲率半径R优选为3mm~8mm。此外,优选使瓶身部112的壁厚t1为0.1mm~0.5mm。
在图11中,优选使各沟151的深度d为0.05mm~3mm,更优选为0.8mm~1.2mm。在沟151的深度d过浅的情况下,设置沟151所带来的效果小,在沟151的深度d过深的情况下,脚部121的成型性可能会稍微变差。
此外,在图11中,各沟151的长度,在将从接地面121a的最下点121d朝向周边部120b侧(外侧倾斜面121c侧)的长度设为L1、将从接地面121a的最下点121d朝向中央部120a侧(内侧倾斜面121b侧)的长度设为L2的情况下,优选为1mm≤L1≤10mm并且0.5mm≤L2≤7mm。如果沟151的长度过短,则设置沟151所带来的效果小。另一方面,如果沟151的长度过长,则脚部121的成型性可能会稍微变差。
在图12中,优选使各沟151的宽度b为0.2mm~5mm。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各脚部121上形成有2条以上沟151的情况下,优选使各沟151彼此之间的间隔a为各沟151的宽度b以上(b≤a)。这是因为,假设使各沟151彼此之间的间隔a小于各沟151的宽度b(b>a),则这种情况下成型性可能会变差,此外,接地面121a的面积变小,可能会对耐压用瓶110的自站立性造成不良影响。
接下来,对包含这样的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耐压用瓶110内填充例如绿茶等内容液,然后,将氮气等不活性气体填充在液面上空间内并闭盖。此时,填充的不活性气体或内容液使耐压用瓶110内部变为正压(例如20~40kPa)。
由于耐压用瓶110内部为正压,所以耐压用瓶110受到从内侧向外侧的力,瓶底部120大致受到从上方向下方作用的压力。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瓶底部120具有从中央部120a向周边部120b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9个脚部121,在各脚部1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向下方延伸的平坦面122。该各平坦面122的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构成了向上方弯曲的凹状曲面的一部分。因此,由于形成了即使耐压用瓶110内为正压、瓶底部120受到向下的力,应力也不易集中于瓶底部120的形状,因此瓶底部120不易变形。此外,由于相邻的脚部121和位于各脚部121间的平坦面122形成肋拱状结构,这样也会发挥防止瓶底部120变形的作用。瓶底部120的加强沟123和凹部124也由于同样的作用而发挥防止瓶底部120变形的作用。
此外,作为耐压用瓶110接地的面的接地面121a,其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形成为曲面状。由此,即使在耐压用瓶110内的压力提高,平坦面122和瓶底部内侧面125向下方变形的情况,也可将耐压用瓶110的整体高度变化量抑制得较小。
此外,当耐压用瓶110内为正压时,受到使瓶底部以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的曲率半径R变大的方式变形的力,但通过设置于脚部121的沟151可抑制曲率半径R的变形。其结果是,将耐压用瓶110的整体高度变化量抑制得更小。此外,不仅可抑制耐压用瓶110的整体高度的变化,而且通过变为正压也可以防止脚部121变形而产生褶皱。
即,作为比较例,如图13所示,假设瓶的瓶底部的接地面131由平的水平面构成,这种情况下当瓶内部的压力提高而瓶的瓶底部变形时,瓶底部以沿接地面131的外缘部131a的角度α1和接地面131的内缘部131b的角度α2分别变大的方式变形(图13的虚线(双点划线))。因此,接地面131的内缘部131b要向下变形,因此瓶的整体高度变化量变大。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接地面121a的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形成为曲面状,并且在脚部121上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侧经过接地面121a朝向周边部120b侧的沟151,因此在耐压用瓶110内部的压力提高时,各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的曲率半径R几乎不增大。由此,可以将耐压用瓶110的整体高度变化量抑制得较小。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瓶底部120具有从中央部120a向周边部120b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脚部121,在各脚部1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向下方延伸的平坦面122。此外,各平坦面122的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构成了向上方弯曲的凹状曲面的一部分。由此,瓶底部120的强度提高,可以防止耐压用瓶110的内部为正压时瓶底部120变形(纵向屈曲等)。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各平坦面122上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向周边部120b延伸并且向上方凹入的加强沟123,在瓶底部120的中央部120a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124。由此,可以提高瓶底部120的强度,并进一步抑制瓶底部120变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各脚部121的接地面121a的、从中央部120a朝向周边部120b的截面形成为曲面状,并且在脚部121上形成有从中央部120a侧经过接地面121a朝向周边部120b侧的沟151,因此可以减小耐压用瓶110内部为正压时耐压用瓶110的整体高度变化量。
此外,通过设置于各脚部121的沟151,可以防止瓶内部为正压时脚部121变形、产生褶皱。此外,有时输送填充了内容液的耐压用瓶110时的振动、以及耐压用瓶110不慎下落或自动售货机售货时的下落冲击等会使脚部121发生凹陷等变形,但是由于借助沟151使脚部121加强,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变形。即使在脚部121发生了变形,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沟151,因此也具有变形不易引人注目这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耐压用瓶110外方来看,瓶底部120的脚部121不易引人注目,因此耐压用瓶110的外观形状与一般的瓶的外观形状接近,消费者不可能会误解耐压用瓶110的内容物。即,一般具有花瓣状形状的瓶底部的塑料瓶的耐压性优异,因此其被大量用于填充碳酸饮料并销售。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花瓣状形状的瓶底部的塑料瓶中填充有碳酸饮料这样的印象强烈。根据本实施方式,耐压用瓶110的外观形状与一般的瓶的外观形状接近,因此可以避免消费者误解内容物。
另外,由于耐压用瓶110的外观形状与一般的瓶的外观形状接近,因此也可以使耐压用瓶110内部为非正压而使用。例如,有时候可以在填充绿茶之后再填充氮气而使耐压用瓶110内为正压、从而制成自动售货机用的商品,另一些时候也可以在相同耐压用瓶110中仅填充绿茶而制成非自动售货机用的商品。因此不需要准备2种瓶用模具,因此在瓶的生产工场中也不需要更换模具,因此也具有可以节约模具投资费用、节约交换时间这样的次生效果。
(变形例)
另外,在耐压用瓶110要求的强度低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不在瓶底部120设置加强沟123。此外,虽然未给图示,但可以在瓶底部120设置加强沟123但不设置凹部124。或者,可以在瓶底部120既不设置加强沟123也不设置凹部124。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图21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图2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
首先,通过图15~图20对本实施方式的耐压用瓶的概要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平坦面”以表面不具有凹凸的光滑面这样的意思被使用。然而,即使具有褶皱等微细凹凸,也被视为“平坦面”。此外,在下文中,“上方”、“下方”分别是指耐压用瓶210正立状态(图15)下的上方、下方。
如图15所示,耐压用瓶210具备瓶口部211、设置于瓶口部211下方的瓶身部212、设置于瓶身部212下方的瓶底部220。
该耐压用瓶210是通过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写为“PET”)进行注射成型而制作的瓶坯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得的。另外,作为瓶坯即耐压用瓶210的材料,除了PET以外,也可以使用聚丙烯(PP)、聚乳酸(PLA)或其它各种热塑性树脂。
此外,可以使瓶坯为多层结构,使其中的至少1层为阻气层。作为阻气层,可以采用叠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以下简写为“EVOH”)、MXD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等阻气性树脂层的构造。在二种以上合成树脂掺混成型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在PET中掺混MXD6等阻气性树脂,注射成型出瓶坯,可以使阻气性提高。此外,除了合成树脂以外,通过将氧吸收剂掺混在PET中,也可以使阻氧性提高。
此外,通过将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氧化物、非晶性碳蒸镀到瓶容器内壁上,可以在保持透明性的情况下提高阻气性。在使用涂布手段的情况下,通过涂布使间苯二甲胺与表氯醇反应而得的芳香族系多元环氧化合物与多元胺的热固化型交联涂膜、EVOH等,可以使阻气性提高。在涂布EVOH的情况下,会由于吸湿而使阻气性降低,因此优选在该EVOH上涂布聚烯烃系树脂等防湿性树脂。这样的阻气性提高手段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也可以通过组合使用二种以上手段,使阻气性进一步提高。
如图15~图20所示,瓶底部220具有从中央部220a向周边部220b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7个(多个)脚部221。
该脚部221,为了使耐压用瓶210稳定地正立,优选设置3个以上,但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使其上限为15个左右。此外,为了有效地防止纵向屈曲,优选使脚部221的个数为奇数个,更优选为7个或9个。
如图16和图17所示,7个脚部221沿着瓶底部220的周边部220b等间隔地配置。
此外,如图17和图18所示,各脚部221具有接地面221a、从接地面221a朝向中央部220a侧向上方延伸的内侧倾斜面221b、从接地面221a朝向周边部220b侧向上方延伸的外侧倾斜面221c。其中,从底面方向来看,内侧倾斜面221b大致为三角形形状(参照图17)。
另一方面,在各脚部2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向上方延伸的平坦面222。各平坦面222的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的截面构成了向下方弯曲的圆顶状曲面的一部分(参照图18)。在该情况下,各平坦面222优选由球面的一部分构成。
此外,在各脚部221上形成有从中央部220a侧(内侧倾斜面221b)经过接地面221a朝向周边部220b侧(外侧倾斜面221c)的沟25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全部脚部221上各形成有2条沟251,但不限于此,可以仅在特定的(1个或多个)脚部221设置沟251。
对沟251的条数没有限定,但优选相对于1个脚部221为1条~6条。但如果形成于各脚部221的沟251为1条,则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变小,如果为5条以上,则脚部221的成型性可能会稍微变差。因此,更期望使形成于各脚部221的沟251的数目为2条~4条。
此外,各脚部221的周边部221d从瓶身部212向半径方向内方凹入而与各平坦面222的周边部222a一起形成周边台阶部226。即,周边台阶部226遍及瓶底部220的整个圆周设置成圆环状(参照图17),此外,周边台阶部226的垂直截面为向下方突出的圆弧形状(参照图18)。
对这样的耐压用瓶210的尺寸没有限定,可以制成任何尺寸的瓶。例如在图18中,在耐压用瓶210的容量为500ml的情况下,优选使瓶身部212的直径φ2为60mm~70mm,使瓶底部220的底深度(即各脚部221的接地面221a与瓶底部220的中央部220a的距离)h3为2mm~6mm。此外,为了使各脚部221不引人注目,各脚部221的突出高度h4优选在不破坏瓶底部220的强度的限度内降低。具体而言,优选使各脚部221的突出高度h4为瓶身部的直径的10%~20%。
另外,例如在耐压用瓶210的容量为350ml以下的情况下,优选瓶身部212的直径φ2为50mm~68mm,在容量为1000ml的情况下,优选瓶身部212的直径φ2为70mm~90mm,在容量为1500ml的情况下,优选瓶身部212的直径φ2为80mm~100mm,并且优选脚部221的突出高度h4为各瓶身部212的直径φ2的10%~20%。
此外,优选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的截面中的、各脚部221的接地面221a的曲率半径R1为3mm~7mm,并且周边台阶部226的曲率半径R2为1mm~3mm。此外,优选使瓶身部212的壁厚t2为0.1mm~0.5mm,使周边台阶部226的水平方向的宽度w为1mm~2mm。
在图19中,优选使各沟251的深度d1为0.05mm~3mm,更优选为0.8mm~1.2mm。在沟251的深度d1过浅的情况下,设置沟251所带来的效果变小,在沟251的深度d1过深的情况下,脚部221的成型性可能会稍微变差。
此外,在图19中,各沟251的长度,在将从接地面221a的最下点221e朝向周边部220b侧(外侧倾斜面221c侧)的长度设为L3、将从接地面221a的最下点221e朝向中央部220a侧(内侧倾斜面221b侧)的长度设为L4的情况下,优选为1mm≤L3≤10mm并且0.5mm≤L4≤7mm。如果沟251的长度过短,则设置沟251所带来的效果变小。另一方面,如果沟251的长度过长,则脚部221的成型性可能会稍微变差。
在图20中,优选使各沟251的宽度b1为0.2mm~5mm。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在各脚部221上形成有2条以上沟251的情况下,优选使各沟251彼此之间的间隔a1为各沟251的宽度b1以上(b1≤a1)。这是因为,假设各沟251彼此之间的间隔a1小于各沟251的宽度b1(b1>a1),则这种情况下成型性可能变差,此外,接地面221a的面积变少,可能会对耐压用瓶210的自站立性带来不良影响。
接下来,对包含这样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耐压用瓶210内填充例如绿茶等内容液,然后,将氮气等不活性气体填充在液面上空间内并闭盖。此时,填充的不活性气体或内容液使耐压用瓶210内部变为正压(例如20~90kPa)。
由于耐压用瓶210内部变为正压,所以耐压用瓶210受到从内侧向外侧作用的力,瓶底部220大致受到从上方向下方作用的压力。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瓶底部220具有从中央部220a向周边部220b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7个脚部221,在各脚部2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向上方延伸的平坦面222。该各平坦面222的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的截面构成了向下方弯曲的圆顶状曲面的一部分。因此,由于形成了即使耐压用瓶210内为正压、瓶底部220受到向下的力,应力也不易集中于瓶底部220的形状,因此瓶底部220不易变形。此外,由于相邻的脚部221和位于各脚部221间的平坦面222形成肋拱状结构,这样可以发挥防止瓶底部220变形的作用。
此外,当耐压用瓶210内变为正压时,受到使瓶以脚部221的接地面221a的曲率半径R1变大的方式变形的力,但通过设置于脚部221的沟251可以抑制曲率半径R1的变形。其结果是,将耐压用瓶210的整体高度变化量抑制得更小。此外,不仅可抑制耐压用瓶210的整体高度的变化,而且也可以通过变为正压而防止脚部221变形、产生褶皱。
即,由于平坦面222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圆顶形状,因此即使耐压用瓶210内压力增加使瓶底部220的平坦面222开始向下方变形,瓶底部220整体也不会翻转(即不发生纵向屈曲现象)。此外,在耐压用瓶210内的压力提高了的情况下,以瓶身部212向半径方向扩展的方式受到作用,但通过形成周边台阶部226,瓶身部212不易向半径方向扩展。
可是,要考虑将该耐压用瓶210放置于零售店的货架的情况,或放置在桌子上的情况。该情况下,在瓶底部220与瓶身部212之间形成有周边台阶部226,各脚部221的周边部221d从瓶身部212向半径方向内方凹入。由此,外观上不易看见脚部221,不引人注目。即,耐压用瓶210的瓶底部220与一般的花瓣状形状的瓶底部同样地,具有向下方突出的脚部221,但该脚部221不会引人注目。其结果是,瓶底部220在外观上看起来如同通常的瓶底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相对于瓶身直径φ2为60mm~70mm,将脚部221的突出高度h4缩短为8mm~12mm,这也有助于使脚部221不引人注目。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瓶底部220具有从中央部220a向周边部220b延伸并且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脚部221,在各脚部221间形成有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向上方延伸的平坦面222。此外,各平坦面222的从中央部220a朝向周边部220b的截面构成了向下方弯曲的圆顶状曲面的一部分。此外,各脚部221的周边部221d从瓶身部212向半径方向内方凹入而与各平坦面222的周边部222a一起形成周边台阶部226。此外,在脚部221上形成有从中央部220a侧经过接地面221a朝向周边部220b侧的沟251。由此,瓶底部220的强度提高,可以防止耐压用瓶210的内部为正压时瓶底部220变形(纵向屈曲等)。
此外,通过设置于各脚部221的沟251,可以防止瓶内部为正压时脚部221变形、产生褶皱。此外,有时输送填充了内容液的耐压用瓶210时的振动、以及耐压用瓶210不慎下落或自动售货机售货时的下落冲击等会使脚部221发生凹陷等变形,但由于可以通过沟251而使脚部221加强,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变形。即使在脚部221发生了变形,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沟251,因此也具有变形不易引人注目这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从耐压用瓶210外方观察,瓶底部220的脚部221不易引人注目,因此耐压用瓶210的外观形状与一般的瓶的外观形状接近,消费者不可能会误解耐压用瓶210的内容物。即,一般具有花瓣状形状的瓶底部的塑料瓶的耐压性优异,因此其被大量用于填充碳酸饮料并被销售。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具有花瓣状形状的瓶底部的塑料瓶中填充有碳酸饮料这样的印象强烈。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耐压用瓶210的外观形状与一般的瓶的外观形状接近,因此可以避免消费者误解内容物。
另外,由于耐压用瓶210的外观形状与一般的瓶的外观形状接近,因此也可以使耐压用瓶210内部为非正压而使用。例如,有时候可以在填充绿茶之后再填充氮气而使耐压用瓶210内为正压、从而制成自动售货机用的商品,另外一些时候也可以在相同的耐压用瓶210中仅填充绿茶而制成非自动售货机用的商品。因此,不需要准备2种瓶用模具,因此,在瓶的生产工场中也不需要更换模具,因此也具有可以节约模具投资费用、节约交换时间这样的次生效果。
(变形例)
另外,如图21所示,可以在瓶底部220的中央部220a形成向上方凹入的凹部224。该情况下,可以获得与图15~图18所示的耐压用瓶210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设置凹部224,可以进一步增加瓶底部220的强度,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耐压用瓶210内的压力使瓶底部220变形的情况。
此外,耐压用瓶210是通过将瓶坯(未给图示)进行双轴拉伸吹塑成型而成型的,瓶坯是通过注射成型法制造的。该瓶坯的瓶底部(与耐压用瓶210的瓶底部220相当的部分)形成有与注射成型装置的注入浇口对应的浇口部。在图21所示的变形例中,由于在耐压用瓶210的瓶底部220形成了凹部224,因此也具有使该浇口部不易引人注目的效果。

Claims (30)

1.一种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具备瓶口部、瓶身部和瓶底部,
瓶底部具有中央部、和配置在中央部的周围并且向下方突出的多个脚部,
在各脚部上形成有在沿瓶底部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同时向内方凹入的1条~6条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具有接地面、设置于接地面内侧的脚部内侧面、和设置于接地部外侧的脚部外侧面,
各沟分别从脚部内侧面经过接地面延伸至脚部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瓶底部具有5个~9个脚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具有接地面,该接地面的壁厚为0.04mm~0.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深度为0.05mm~3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长度为3mm~2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宽度为0.2mm~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在各脚部,各沟的底面的合计面积(Sg)相对于接地面、脚部内侧面和脚部外侧面的合计面积(ST)的比例为2%~5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阻挡层的构造、或具有掺混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的构造。
10.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备瓶口部、瓶身部和瓶底部,
瓶底部具有在从中央部向周边部延伸的同时向下方突出、并且各自包含接地面的多个脚部,在各脚部间形成有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向下方延伸的平坦面,
各脚部的接地面的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的截面形成为曲面状,
在至少1个脚部上形成有从中央部侧经过接地面朝向周边部侧的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各脚部的沟的条数为1条~6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深度为0.05mm~3mm。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各脚部上形成有至少2条沟,各沟彼此之间的间隔为各沟的宽度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长度,在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周边部侧的长度设为L1、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中央部侧的长度设为L2时,满足1mm≤L1≤10mm并且0.5mm≤L2≤7mm。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各平坦面上形成有从中央部侧向周边部侧延伸并且向上方凹入的加强沟。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瓶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瓶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凹部的底面与加强沟的底面为同一面。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平坦面的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的截面构成了向上方弯曲的凹状曲面的一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的接地面的从平坦面突出的高度为1mm~3mm。
20.如权利要求10或15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阻挡层的构造、或具有掺混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的构造。
21.一种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备瓶口部、瓶身部和瓶底部,
瓶底部具有在从中央部向周边部延伸的同时向下方突出、并且各自包含接地面的多个脚部,在各脚部间形成有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向上方延伸的平坦面,
各脚部的周边部从瓶身部向半径方向内方凹入,从而与各平坦面的周边部一起形成周边台阶部,
在至少1个脚部上形成有从中央部侧经过接地面朝向周边部侧的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各脚部的沟的条数为1条~6条。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深度为0.05mm~3mm。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各脚部上形成有至少2条沟,各沟彼此之间的间隔为各沟的宽度以上。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沟的长度,在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周边部侧的长度设为L3、将从接地面最下点朝向中央部侧的长度设为L4时,满足1mm≤L3≤10mm并且0.5mm≤L4≤7mm。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平坦面的从中央部朝向周边部的截面构成了向下方弯曲的圆顶状曲面的一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瓶底部具有奇数个脚部。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各脚部的突出高度为瓶身部的直径的10%~20%。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在瓶底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凹入的凹部。
3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耐压用瓶,其特征在于,具有叠层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阻挡层的构造、或具有掺混了有阻气性和遮光性的树脂的构造。
CN201080031729.5A 2009-07-13 2010-07-09 塑料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0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4670A JP5370835B2 (ja) 2009-07-13 2009-07-13 耐圧用ボトル
JP2009164681A JP5428604B2 (ja) 2009-07-13 2009-07-13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164670/2009 2009-07-13
JP2009164723A JP5424100B2 (ja) 2009-07-13 2009-07-13 耐圧用ボトル
JP164723/2009 2009-07-13
JP164681/2009 2009-07-13
PCT/JP2010/061711 WO2011007734A1 (ja) 2009-07-13 2010-07-09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950A true CN102470950A (zh) 2012-05-23
CN102470950B CN102470950B (zh) 2014-03-12

Family

ID=4344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17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0950B (zh) 2009-07-13 2010-07-09 塑料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70950B (zh)
MY (1) MY156895A (zh)
WO (1) WO201100773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3991A (zh) * 2012-11-30 2015-08-19 阿尔温莱纳股份有限两合公司阿尔普拉工厂 塑料容器
CN108367833A (zh) * 2015-12-16 2018-08-03 西德尔合作公司 具有带加肋支脚的花瓣状底部的容器
CN111212790A (zh) * 2017-10-27 2020-05-29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层压容器
CN111886182A (zh) * 2018-03-05 2020-11-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CN111886183A (zh) * 2018-03-05 2020-11-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CN113165766A (zh) * 2018-11-30 2021-07-23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容器、以及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13811490A (zh) * 2019-03-29 2021-12-17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3793B1 (fr) * 2013-03-27 2015-07-10 Sidel Participations Recipient a socle renforc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recipi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1225A (ja) * 1990-07-09 1994-02-10 ジェイ ガズデン ピーティーワイ リミテッド 改良型容器
JPH0716580Y2 (ja) * 1988-05-18 1995-04-1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2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壜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30959C (en) * 1988-06-17 1994-07-26 Dale H. Behm Blow molded bottle with improved support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US5205434A (en) * 1992-06-09 1993-04-27 Constar Plastics, Inc. Footed contain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580Y2 (ja) * 1988-05-18 1995-04-1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2軸延伸ブロー成形壜体
JPH06501225A (ja) * 1990-07-09 1994-02-10 ジェイ ガズデン ピーティーワイ リミテッド 改良型容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3991A (zh) * 2012-11-30 2015-08-19 阿尔温莱纳股份有限两合公司阿尔普拉工厂 塑料容器
CN104853991B (zh) * 2012-11-30 2017-06-13 阿尔温莱纳股份有限两合公司阿尔普拉工厂 塑料容器
CN108367833A (zh) * 2015-12-16 2018-08-03 西德尔合作公司 具有带加肋支脚的花瓣状底部的容器
CN111212790A (zh) * 2017-10-27 2020-05-29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层压容器
US11390412B2 (en) 2017-10-27 2022-07-1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Laminated container
CN111886182A (zh) * 2018-03-05 2020-11-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CN111886183A (zh) * 2018-03-05 2020-11-0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CN113165766A (zh) * 2018-11-30 2021-07-23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容器、以及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13165766B (zh) * 2018-11-30 2022-10-14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合成树脂制容器、以及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13811490A (zh) * 2019-03-29 2021-12-17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CN113811490B (zh) * 2019-03-29 2024-02-23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塑料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950B (zh) 2014-03-12
WO2011007734A1 (ja) 2011-01-20
MY156895A (en) 2016-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950B (zh) 塑料瓶
CN105339274B (zh) 具有花瓣状底部和凹槽的容器
JP4696717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4843363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4935058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4826379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CN104540741A (zh) 吹塑瓶、制作方法及模具
US20100006535A1 (en) Plastic Container Possessing Improved Top Load Strength and Grippability
JP5970905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AU2010329200B2 (en) Plastic bottle
JP4192303B2 (ja) 丸型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5631183B2 (ja) プリフォーム
JP6623520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4992329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5424100B2 (ja) 耐圧用ボトル
JP5556083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6131629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5370835B2 (ja) 耐圧用ボトル
JP5722529B2 (ja) 耐圧用ボトル
JP5428604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CN105793161A (zh) 具有偏置型水平肋和面板的耐真空容器
JP2018150077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の製造方法
JP6236770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容器
JP634716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2013006630A (ja) 耐圧用ボ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