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313B - 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和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和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313B
CN102469313B CN201110345366.9A CN201110345366A CN102469313B CN 102469313 B CN102469313 B CN 102469313B CN 201110345366 A CN201110345366 A CN 201110345366A CN 102469313 B CN102469313 B CN 1024693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rror detection
code
err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53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313A (zh
Inventor
越坂直弘
新桥龙男
舟本久
舟本一久
松本英之
城下宽司
丸子健
丸子健一
杉冈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69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02Reduction of hardware complexity or efficient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03M13/2909Product codes
    • H03M13/2915Product codes with an error detection code in one dimens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03M13/2927Decoding strate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Errors (AREA)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编码装置,包括:计算部分,适于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来计算将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生成部分,适于生成编码数据,该编码数据包含多组所述信息和由所述计算部分计算的线性码;以及传送部分,适于将所述编码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

Description

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和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程序和传送系统,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校正信息的错误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大致说来,两种方法可用于校正当信息从一个装置到不同装置的传送时出现的信息的错误。
根据第一方法,传送侧装置传送其上添加有纠错码的信息。同时,接收侧装置利用该信息和纠错码来执行纠错算术运算,并且当检测到错误时纠正错误。
根据第二方法,传送侧装置传送其上添加有检错码的信息。同时,接收侧装置利用该信息和检错码来执行检错算术运算,并当检测到错误时,向传送侧装置发出重发一组信息和检错码的请求。然后,例如,如果作为接收侧装置利用从传送侧装置重发的信息和检错码而执行的检错算术运算的结果没有检测到错误,则接收装置通知传送侧装置该信息已经被规律地(regularly)接收。于是数据传送完成。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传送系统标准ARIB STD-B3I版本1.9以及串行ATA:2003年1月7日的高速串行化AT附加修订本1.07a被列出作为现有技术的非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上述的第一方法利用复杂的算术运算处理,并因此涉及大电路规模的纠错电路。
第二方法利用相反方向的信息传送路径用于从接收侧装置到传送侧装置传送重发请求等。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程序和传送系统,通过它们能够容易地校正信息的错误。
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计算部分,适于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生成部分,适于生成编码数据,该编码数据包含多组所述信息和由该计算部分计算的线性码;以及传送部分,适于将编码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
该信息可以是包含在分组中的报头信息。该编码装置还包括:分组生成部分,适于将包含所述多组报头信息和线性码的编码数据添加到包含在有效载荷中的数据以生成该分组。在这种情况下,传送部分将由该分组生成部分生成的分组传送到该接收装置。
此外,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生成包含多组所述信息和所计算的线性码的编码数据;以及将编码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
此外,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使得计算机执行处理的程序,该处理包括: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生成包含多组所述信息和所计算的线性码的编码数据;以及将编码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
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解码装置,包括:接收部分,适于接收从传送装置向其传送的编码数据,并且该编码数据包含多组传送对象的信息、和基于该信息通过计算而确定的用于该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适于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以及纠错部分,适于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该纠错部分可输出在纠错之后的所述信息以及表示编码数据的解码是否成功的解码结果。
该解码装置可被配置成使得如果所述信息包含从其检测到错误的一条信息以及从其没有检测到错误的一条信息,则纠错部分输出所述从其没有检测到错误的一条信息作为纠错之后的信息,并输出表示编码数据的解码成功的解码结果。
所述信息可以是包含在分组中的报头信息,并且接收部分接收其中包含多组报头信息和线性码的编码数据被添加到放置在有效载荷中的数据的分 组。解码装置还包括分离部分,适于将接收部分所接收的包含在该分组中的编码数据和放置在有效载荷中的数据彼此分离。
此外,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解码方法,包括:接收从传送装置传送的编码数据,并且该编码数据包含多组传送对象的信息、和基于该信息通过计算所确定的用于该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以及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此外,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使得计算机执行处理的程序,该处理包括:接收从传送装置传送的编码数据,并且该编码数据包含多组传送对象的信息、和基于该信息通过计算而确定的用于该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以及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根据公开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的传送系统。该编码装置包括:计算部分,适于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生成部分,适于生成编码数据,该编码数据包含多组所述信息和由计算部分计算的线性码;以及传送部分,适于将编码数据传送到解码装置。该解码装置包括:接收部分,适于接收从编码装置向其传送的编码数据;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适于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以及纠错部分,适于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该编码装置和该解码装置可以被提供在同一装置中。
在公开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然后,生成包含一组信息和所计算的线性码的编码数据。进一步,编码数据被传送到所述接收装置。
在公开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接收从传送装置传送的并且包含多组传送对象的信息、和基于所述信息通过计算所确定的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的编码数据。然后,执行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的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且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进一步,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在公开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该编码装置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然后,该编码装置生成包含多组所述信息和所计算的线性码的编码数据,并将该编码数据传送到解码装置。同时,该解码装置接收从编码装置向其传送的编码数据。然后,该解码装置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进一步,该解码装置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总之,利用所述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程序和传送系统,能够容易地校正信息的错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公开技术的实施例的传送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A和图2B是分别说明来回于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之间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编码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编码数据的生成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编码装置的编码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编码数据的格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编码数据的格式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解码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9是说明编码数据的解码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解码装置的解码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编码数据的格式的进一步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的选择的示例的视图;
图13是说明编码数据的格式的又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的选择的第一示例的视图;
图15是说明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的选择的第二示例的视图;
图16是示出传送系统的应用的示例的方框图;以及
图17是示出计算机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送系统的配置的示例>
图1示出了根据公开技术的实施例的传送系统的配置的示例。
参考图1,传送系统1包括编码装置11和解码装置12。传送系统1例如通过将编码装置11和解码装置12合并在单个装置中而实现。然而,传送系统1另外可以通过多个装置来实现,使得在一个装置中提供编码装置11,而在另一个装置中提供解码装置12。
诸如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的预定信息从编码装置11传送到解码装置12。然而,没有信息相反地从解码装置12传送到编码装置11。在传送系统1中,通过解码装置12执行利用诸如刚描述的这种单向传送线路所传送的信息的纠错。编码装置11和解码装置12之间的传送线路可以是有线传送线路和无线传送线路的任何一种。此外,信息的传送另外可以通过诸如闪存的记录介质来执行。
如图2A中白实箭头标志所指示的,作为传送对象的信息(如所需要的,被简单称为信息),即,纠错的对象,被输入到编码装置11。编码装置11基于输入的信息来计算作为线性码的检错码,并且根据所述信息形成的编码数据以及通过该计算确定的检错码被传送到解码装置12。如下文中所述的,编码数据被配置成使得一组相同信息和检错码被安排(dispose)多次。
可以采用例如CRC(循环冗余校验)作为用于检错码的算术运算算法。或者,代替检错码,纠错码可以被添加到所述信息。作为纠错码的算术运算算法,例如可能利用里德所罗门码。
同时,如图2B中的白实箭头标志所指示的,从编码装置11传送的编码数据被输入到解码装置12。解码装置12利用与所述信息属于相同组的检错码,来执行用于检测包括在编码数据中的信息的错误的错误检测算术运算。 对于包括在编码数据中的每个组(信息和检错码的组)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
此外,解码装置12基于所述组的信息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来估计正确信息,并且输出估计正确的信息和解码结果。解码结果是表示能够被估计正确的信息已经从编码数据被成功解码的信息,即,解码成功,或者解码结果是表示能够被估计正确的信息没有从编码数据被成功解码的信息,即解码失败。
获取解码装置12的输出的不同装置利用表示解码成功的信息以及从解码装置12输出的信息来执行预定处理。
下面,描述编码装置11和解码装置12的每个的配置和操作。
<编码装置11>
编码装置11的配置
图3示出了编码装置11的配置的示例。
参考图3,编码装置11包括:信息获取部分21、检错码计算部分22、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和输出部分24。
信息获取部分21获取并输出构成纠错的对象的信息。从信息获取部分21输出的信息被供给检错码计算部分22和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
检错码计算部分22基于从信息获取部分21向其供应的所述信息,利用CRC生成多项式等来计算检错码。检错码计算部分22将通过计算确定的检错码输出到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
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基于从信息获取部分21向其供应的信息以及从检错码计算部分22向其供应的检错码,而生成编码数据。如果如图4中的气球形圆圈#1所示,由检错码计算部分22基于所述信息确定检错码,那么如气球形圆圈#2所示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将检错码添加到所述信息,以生成一组信息和检错码。
此外,如图4中的气球形圆圈#3所示,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重复地安排生成的组之后的相同组信息和检错码,以生成编码数据。在图4的示例中,以如下方式生成一个编码数据,即使得该编码数据包括两组信息和检错码。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将以这种方式生成的编码数据输出到输出部分24。
例如基于传送系统1所需的纠错能力和数据量之间的开销,来确定这组信息和检错码的重复次数。该重复次数可以预先确定或者可以动态地确定。
输出部分24输出从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向其供应的编码数据,并将编码数据供给解码装置12。
编码装置11的操作
这里,参考图5的流程图描述编码装置11的编码过程。当构成纠错的对象的信息被输入到编码装置11时,这个过程开始。
在步骤S1,信息获取部分21获取输入信息。
在步骤S2,检错码计算部分22基于通过信息获取部分21获取的信息计算检错码。
在步骤S3,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将检错码添加到所述信息,以生成一组信息和检错码。
在步骤S4,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重复安排生成的组多次,以生成编码数据。
在步骤S5,输出部分24输出由编码数据生成部分23生成的编码数据,并且随后结束该处理。
编码数据的格式
描述从编码装置11输出的编码数据的格式。
图6说明了在信息的大小(数据量)是6字节而检错码的大小是2字节(CRC16)并且重复次数是2的情况下的格式的示例。
在图6的示例中,根据6字节的信息1和2字节的检错码1来配置第一组,并且根据6字节的信息2和2字节的检错码2来配置第二组。编码数据的总大小是16字节。图6的信息1和信息2具有相同值,并且检错码1和检错码2具有相同值。信息和检错码的排列顺序不限于图6所图示的。
图7说明了在信息的大小是6字节并且检错码的大小是2字节而重复次数是3的情况下的格式。
在图7的示例中,根据6字节的信息1和2字节的检错码1来配置第一组,并且根据6字节的信息2和2字节的检错码2来配置第二组。此外,根据6字节的信息3和2字节的检错码3来配置第三组。编码数据的总大小是24字节。图7的信息1、信息2和信息3具有相同值,并且检错码1、检错码2和检错码3具有相同值。
具有上述格式的编码数据被传送到解码装置12。
<解码装置12>
解码装置12的配置
图8示出了解码装置12的配置的示例。
参考图8,解码装置12包括:编码数据获取部分31、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和纠错部分33。
编码数据获取部分31获取并输出从编码装置11向其传送的编码数据。从编码数据获取部分31输出的编码数据被供给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和纠错部分33。
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利用在从编码数据获取部分31供给的编码数据中包括的针对每个组的检错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以检测检错码所属的组的信息的错误。错误检测算术运算被重复与在编码数据中包括的信息和检错码的组的数目相同的次数。
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获取通过针对所述组执行的错误检测算术运算而获取的每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并将所获取的错误检测结果和数据输出到纠错部分33。从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输出的错误检测结果是表示信息是否包含某种错误的信息。同时,例如在检错码的算术运算算法是CRC的情况下,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例如是通过将CRC生成多项式应用到所述信息而确定的值。
纠错部分33基于从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供给的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来估计无错正确信息。如果如图9的气球形圆圈#11所指示的,针对第一组和第二组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则纠错部分33将通过针对所述多个组的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彼此进行比较,如气球形圆圈#12所指示的。此外,纠错部分33基于错误检测结果和数据比较的结果来估计正确信息,如图9的气球形圆圈#13所指示的。在下文中描述用于估计正确信息的算法。
纠错部分33从自编码数据获取部分31供应的编码数据中选择估计正确的信息,并输出选择的信息和解码结果。
解码装置12的操作
这里,参考图10的流程图描述解码装置12的解码处理。当编码数据被输入到所述解码装置12时,这个处理开始。
在步骤S11,编码数据获取部分31获取输入的编码数据。
在步骤S12,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针对在编码数据中包括的组执行 错误检测算术运算。
在步骤S13,纠错部分33比较由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32通过针对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
在步骤S14,纠错部分33基于错误检测结果和数据比较的结果来估计正确信息,并从编码数据中选择估计正确的信息。
在步骤S15,纠错部分33输出选择的信息和解码结果,并然后结束处理。
信息的选择的示例
首先,描述如图11所见其中重复次数是二的编码数据的格式的情况下的信息的选择的示例。在如下描述中,根据信息1和检错码1配置的第一组被称为组1,并且根据信息2和检错码2配置的第二组被称为组2。
图12说明了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的选择的示例。
在错误检测结果栏中示出的白实圆形标志○表示作为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的结果没有检测到错误,并且标志×表示作为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的结果检测到错误。在数据比较结果栏中示出的白实圆形标志○表示针对组1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和针对组2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之间的比较结果指示一致,而标志×表示比较结果没有指示一致。标志“-”指示数据的比较结果被忽略,或者换言之,数据可以指示一致和不一致的任何一个。
在解码结果栏中示出的白实圆形标志○表示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并且标志×表示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在输出信息栏中指示的信息表示被选择作为正确信息并与解码结果一起从解码装置12输出的信息。
如果如第一级上的组合所见的、针对组1和组2两者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并且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的比较结果呈现为一致,则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由于对于相同的信息执行相同的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以如果利用该信息没有找到错误,那么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两个数据通常都呈现为一致。此外,信息1和信息2的一个被选择作为输出信息。
如果如第二级上的组合所见的、针对组1和组2两者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而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的比较结果没有呈现为一致,那么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当所述信息不是错误的时,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两个数据通常都呈现为一致。然 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本身有时具有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错误检测结果不可靠,所以输出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此外,无论输出信息1和信息2的结果中的哪一个,获取该输出信息的不同装置都不执行处理(即,忽略所获取的输出信息)。
如果如第三级上的组合所见的、针对组1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而针对组2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从信息1和信息2之中选择信息1作为输出信息。换言之,不是输出从其检测到错误的信息2,而是输出没有从其检测到错误并能够被估计正确的信息1。因此,通过纠错部分33执行纠错。
如果如第四级上的组合所见的、针对组1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检测到错误、而针对组2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选择信息1和信息2之中的信息2作为输出信息。换言之,不是输出从其检测到错误的信息1,而是输出没有从其检测到错误并能够被估计正确的信息2。因此,通过纠错部分33执行纠错。
如果如第五级上的组合所见的、针对组1和组2两者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输出信息被忽略。
例如,在编码数据的格式是其中重复的次数是2的格式的情况下,由纠错部分33以上述方式选择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
现在,描述如图13中所见的、在其中重复的次数是3的编码数据的格式的情况下的信息的选择的示例。在如下描述中,根据信息1和检错码1配置的第一组被称为组1,并且根据信息2和检错码2配置的第二组被称为组2,而根据信息3和检错码3配置的第三组被称为组3。
图14说明了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的选择的第一示例。
除了组3的结果被添加到错误检测结果的栏、以及针对组2和组3以及针对组1和组3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的比较结果被添加到数据比较结果的栏之外,图14的表格与图12的表格相同。
如果如在第一级上的组合所见的、针对所有组1、组2和组3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并且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的比较结果呈现为一致,则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信息1、信息2和信息3中的一个被选择作为输出信息。
如果针对所有组1、组2和组3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并且仅针对组1和组3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呈现为一致,那么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信息1和信息3中的一个被选择作为输出信息。
同样,关于错误检测结果和数据比较结果的其他组合,如从图14的各个级所见的那样类似地选择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例如,如果如从第12级的组合所见、仅仅针对组1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信息1被选择作为输出信息。
如果如从第13级的组合所见、仅仅针对组2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信息2被选择作为输出信息。
如果如从第14级的组合所见、仅仅针对组3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成功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信息3被选择作为输出信息。
图15说明了在其中重复的次数是3的编码数据的格式的情况下的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的选择的第二示例。
除了在第12、13和14级的组合的情况下选择的内容不同之外,图15的表格与图14的表格相同。具体地,在图15的表格中,如果如从第12级的组合所见、仅仅针对组1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输出信息被忽略。
如果如从第13级的组合所见、仅仅针对组2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输出信息被忽略。
如果如从第14级的组合所见、仅仅针对组3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代表解码失败的信息被选择作为解码结果。此外,输出信息被忽略。
当仅仅针对一组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没有检测到错误时,例如根据获取解码装置12的输出的不同装置执行处理所要求的信息的精确性,来选择是确定解码成功并输出该组的信息、还是确定解码失败。如果不同装置要求精确的信息,那么确定解码失败,但是如果不同装置允许一些错误,那么确定解码成功并输出该组的信息。
同样,根据获取解码装置12的输出的不同装置执行处理所要求的信息的精确性,来选择在一个编码数据中包括的信息和检错码的组的数目。
由于以如上所述方式选择并输出解码结果和输出信息,所以解码装置12能够容易地校正信息的错误。具体地,通过利用检错码在编码数据中包括的多条信息中检测没有错误的信息并输出所检测的信息,来执行解码装置12的纠错。
因此,不仅编码装置11不需要计算纠错码,而且解码装置12不需要利用纠错码执行纠错算术运算。因此,与其中准备用于执行这种纠错算术运算的电路的可选情况相比,能够缩小电路规模。
此外,如果当检测到信息的错误时、重发信息的请求以别的方式被发到传送侧装置,则必须准备用于传送该重发请求的传送线。然而,由于消除了这种重发请求的必要性,所以不必准备用于反向的传送线。通过从传送侧装置共同传送多条相同信息,需要重发的情况几乎能够被消除。因此,消除了用于反向的传送线的必要性。
<应用示例>
图16示出了传送系统1的应用的示例。
参考图16,所示的传送系统包括传送装置51和接收装置52。包括报头信息和有效载荷数据的分组由传送装置51生成并传送到接收装置52。其尺寸比有效载荷数据小且要求高可靠性的报头信息作为上述的编码数据被传送。同时,以其中没有执行错误检测校正的形式,来传送具有大尺寸的有效载荷数据。
传送装置51包括:编码部分61、分组化部分62、协议控制部分63、8b10b转换部分64、和串行化器65。从外部供给的报头信息被输入到编码部分61,而有效载荷数据被输入到分组化部分62。视频数据等作为有效载荷数据被供给。
与图1所示的编码装置11类似地,编码部分61基于输入的报头信息来生成编码数据。具体地,编码部分61基于报头信息计算检错码,以生成一组报头信息和检错码。此外,编码部分61生成包括多组报头信息和检错码的编码数据,并将该编码数据输出到分组化部分62。
分组化部分62将从编码部分61向其供应的编码数据(即编码后的报头信息)添加到有效载荷数据以生成分组,并将该分组输出到协议控制部分63。
协议控制部分63向由分组化部分62生成的分组添加诸如代表分组的开始位置的代码以及代表分组的结束位置的代码的控制码,并将添加了所述控制码的分组输出到8b10b转换部分64。
8b10b转换部分64对从协议控制部分63向其供应的(添加了控制码的)分组执行8b10b转换。8b10b转换是将配置对象数据的8比特单位的数据转换成10比特单位的数据的处理,并且执行8b10b转换以便防止相同值(1或0)接连着出现多于预定数目。在相同值接连出现的情况下,数据接收侧上的装置很难确保比特同步。8b10b转换部分64在8b10b转换之后将分组输出到串行化器65。
串行化器65将代表从8b10b转换部分64向其供应的分组的比特的信号传送到接收装置52。
接收装置52包括:CDR(时钟数据恢复)部分71、并行化器(deserializer)72、10b8b转换部分73、协议控制部分74、分组解码部分75和解码部分76。从传送装置51传送的信号被输入到CDR部分71。
CDR部分71基于接收信号生成时钟,并将接收信号和时钟信号输出到并行化器72。
并行化器72基于由CDR部分71生成的时钟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取样,以获取从传送装置51传送的并且添加了控制码的分组。并行化器72将获取的分组输出到10b8b转换部分73。
10b8b转换部分73按照与由传送装置51执行的8b10b转换的对应关系,来执行将从并行化器72供应的分组的10比特单位数据转换成8比特单位数据的10b8b转换。8b10b转换部分64将通过8b10b转换获得的分组输出到协议控制部分74。
协议控制部分74去除添加到分组的控制码,并将不具有控制码的分组输出到分组解码部分75。
分组解码部分75将从协议控制部分74向其供应的分组分离成放置在分组的报头中的编码数据和放置在分组的有效载荷中的有效载荷数据。分组解码部分75将编码数据输出到解码部分76,并将有效载荷数据输出到外部。
与图1的解码装置12类似地,解码部分76执行对输入到其的编码数据的解码。具体地,解码部分76对包括在输入编码数据中的一组报头信息和检错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此外,解码部分76基于针对每个组通过错误检 测算术运算获得的错误检测结果和通过错误检测算术运算确定的数据的比较结果,来估计正确的报头信息。然后,解码部分76输出估计正确的报头信息和解码结果。
在获取接收装置52的输出的随后级的装置中,利用从接收装置52输出的报头信息和有效载荷数据以及代表解码成功的解码结果,来执行预定处理。
以这种方式,传送系统1也能够被应用于包括图16所示的传送装置51和接收装置52的传送系统。应该注意,尽管在图16的示例中描述了分组的传送是通过嵌入时钟类型的串行接口来执行的,但是分组的传送也可以通过诸如源同步接口或并行接口的一些其他系统来执行。而且,如上所述对其执行编码和解码并且作为错误检测校正的对象的信息不限于放置在分组的报头中的报头信息。例如,也可能对有效载荷数据执行如上所述的这种错误检测校正。
计算机配置的示例
虽然上述的一系列处理能够通过硬件执行,但是它也可以按照别的方式通过软件执行。在一系列处理通过软件执行的情况下,构造该软件的程序从程序记录介质被安装到在专用硬件中合并的计算机、通用个人计算机等中。
图17示出了根据程序执行如上所述一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的示例。
参考图17,在所示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01、只读存储器(ROM)102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通过总线104彼此连接。
此外,输入/输出接口105被连接到总线104。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06以及包括显示单元、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07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5。而且,存储部分108由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形成,通信部分109由网络接口等构形成,并且用于驱动可移除介质111的驱动器110被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5。
在以如上所述这种方式配置的计算机中,CPU 101将例如在存储部分108中存储的程序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5和总线104装载到RAM 103中,并执行该程序以执行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
CPU 101所要执行的程序可以记录在例如可移除介质111上并作为可移除介质111提供,或者可以通过诸如局域网、因特网或数字广播的有线或无线传送介质被提供,并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08中。
应该注意,计算机所要执行的程序可以是以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顺序按照时间顺序来执行所述处理的类型,或者是并行执行所述处理或在诸如调用该处理时的必要定时处单独执行所述处理的类型。
尽管已经利用特定术语描述了公开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这种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
本公开包含与2010年11月12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0-253832中公开的内容相关的主题,由此通过引用合并其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编码装置,包括:
计算部分,适于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
生成部分,适于生成编码数据,该编码数据包含重复安排的多组所述信息和由所述计算部分计算的线性码,所述组的重复次数基于传送系统所需的纠错能力和数据量之间的开销来确定;以及
传送部分,适于将所述编码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装置,其中所述信息是包含在分组中的报头信息,
所述编码装置还包括:
分组生成部分,适于将包含多组所述报头信息和所述线性码的编码数据添加到包含在有效载荷中的数据,以生成该分组,
所述传送部分将由所述分组生成部分生成的分组传送到该接收装置。
3.一种编码方法,包括:
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计算将用于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
生成包含重复安排的多组所述信息和计算的线性码的编码数据,所述组的重复次数基于传送系统所需的纠错能力和数据量之间的开销来确定;以及将所述编码数据传送到接收装置。
4.一种解码装置,包括:
接收部分,适于接收从传送装置向其传送的编码数据,并且该编码数据包含重复安排的多组传送对象的信息、和基于该信息通过计算而确定的用于该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所述组的重复次数基于传送系统所需的纠错能力和数据量之间的开销来确定;
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适于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其中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以及
纠错部分,适于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其中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被重复与所述组的重复次数相同的次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码装置,其中所述纠错部分输出在纠错之后的所述信息、以及表示编码数据的解码是否成功的解码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解码装置,其中如果所述信息包含从其检测到错误的一条信息以及从其没有检测到错误的一条信息,则所述纠错部分输出所述从其没有检测到错误的一条信息作为纠错之后的信息,并输出表示编码数据的解码成功的解码结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解码装置,其中所述信息是包含在分组中的报头信息,
所述接收部分接收其中包含多组报头信息和线性码的编码数据被添加到放置在有效载荷中的数据的分组,
所述解码装置还包括:
分离部分,适于将由所述接收部分接收的所述分组中包含的编码数据以及放置在有效载荷中的数据彼此分离。
8.一种解码方法,包括:
接收从传送装置传送的编码数据,并且该编码数据包含重复安排的多组传送对象的信息、和基于该信息通过计算所确定的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所述组的重复次数基于传送系统所需的纠错能力和数据量之间的开销来确定;
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其中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其中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被重复与所述组的重复次数相同的次数;以及
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9.一种传送系统,包括:
编码装置;和
解码装置;
所述编码装置包括:
计算部分,适于基于传送对象的信息,来计算将用于所述信息的错误检测的线性码;
生成部分,适于生成编码数据,该编码数据包含重复安排的多组所述信息和由所述计算部分计算的线性码,所述组的重复次数基于传送系统所需的纠错能力和数据量之间的开销来确定;以及
传送部分,适于将编码数据传送到所述解码装置;并且
所述解码装置包括:
接收部分,适于接收从所述编码装置向其传送的编码数据;
错误检测算术运算部分,适于针对每个所述组利用线性码执行错误检测算术运算,并获取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该错误检测结果表示其中包含每个线性码的所述组中的所述信息是否具有某种错误,其中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被重复与所述组的重复次数相同的次数;以及
纠错部分,适于基于所述组的错误检测结果以及由该错误检测算术运算所确定的数据,来执行所述信息的纠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编码装置和所述解码装置被提供在同一装置中。
CN201110345366.9A 2010-11-12 2011-11-04 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和传送系统 Active CN102469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3832 2010-11-12
JP2010253832A JP5618143B2 (ja) 2010-11-12 2010-11-12 符号化装置、符号化方法、復号装置、復号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313A CN102469313A (zh) 2012-05-23
CN102469313B true CN102469313B (zh) 2017-04-12

Family

ID=45033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5366.9A Active CN102469313B (zh) 2010-11-12 2011-11-04 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和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2938B2 (zh)
EP (1) EP2453579A3 (zh)
JP (1) JP5618143B2 (zh)
CN (1) CN1024693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87606A (ja) 2012-03-06 2013-09-19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伝送方法
TWI686085B (zh) * 2012-11-29 2020-02-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攝像裝置及圖像感測器之資料傳送方法、資訊處理裝置及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KR20140074685A (ko) * 2012-12-10 2014-06-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 태그 장치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US10367530B2 (en) 2016-01-14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providing a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codewords
US10396826B2 (en) * 2016-10-26 2019-08-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with selectable low latency or high throughput m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9204B2 (ja) * 1998-01-23 2003-09-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無線伝送装置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US6199190B1 (en) * 1998-02-11 2001-03-06 Conexant Systems, Inc. Convolution decoding terminated by an error detection block code with distributed parity bits
JP2001045012A (ja) * 1999-07-28 2001-02-16 Sony Corp 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方法、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方法、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EP3220567A1 (en) * 2004-10-15 2017-09-20 TQ Delta, LLC Dmt symbol repet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mpulse noise
JP4558617B2 (ja) * 2005-09-22 2010-10-0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誤り訂正処理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JP2007104423A (ja) * 2005-10-05 2007-04-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連送方式による誤り訂正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装置
US7958426B2 (en) * 2006-08-25 2011-06-07 Innovation Specialists, Llc Distributed block coding (DBC)
KR101253176B1 (ko) * 2006-11-02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JP2009049642A (ja) * 2007-08-17 2009-03-05 Omron Corp 伝送システム
WO2009089695A1 (fr) * 2008-01-14 2009-07-23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et équipement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CN101286819B (zh) * 2008-05-07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12938B2 (en) 2014-08-19
CN102469313A (zh) 2012-05-23
US20120124455A1 (en) 2012-05-17
JP5618143B2 (ja) 2014-11-05
EP2453579A3 (en) 2015-04-15
EP2453579A2 (en) 2012-05-16
JP2012105187A (ja)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9313B (zh) 编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和传送系统
CN101366183B (zh) 用于差错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77521A (zh) 用于执行前向纠错的系统和方法
US11646094B2 (en) Memory system with error detection
US10594440B2 (en) SPC sensor interface with partial parity protection
US201201920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for a Data Message
CN105103454A (zh) 模块化且可扩展的循环冗余校验计算电路
US9819363B2 (en)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01317355B (zh) 同步帧检错、纠错方法和装置
CN102263609B (zh) 帧边界检测方法和设备及解码方法和系统
US8910008B2 (en) Transmitting/receiv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806948B (zh)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及装置
JP2005354310A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受信方法
CN104079376B (zh) 使用前向纠错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6877873A (zh) 基于fpga的曼彻斯特码的编解码器及编解码方法
JP2011223492A (ja) 符号化装置、復号化装置、符号化・復号化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694014A3 (en) Application of a meta-viterbi algorithm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out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US7328375B2 (en) Pass through debug port on a high speed asynchronous link
KR100954734B1 (ko) 에러 검출을 위한 장치, 물품,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211080A (zh) 通信系统
JP3217716B2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201600418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data error status in a memory
CN117220832B (zh) 一种误码插入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09015072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JPH10294720A (ja) 信号伝送回路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