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477A -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7477A
CN102467477A CN2010105417107A CN201010541710A CN102467477A CN 102467477 A CN102467477 A CN 102467477A CN 2010105417107 A CN2010105417107 A CN 2010105417107A CN 201010541710 A CN201010541710 A CN 201010541710A CN 102467477 A CN102467477 A CN 102467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ud rate
data
count value
counting
negativ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17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7477B (zh
Inventor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S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to CN2010105417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7477B/zh
Priority to EP11839438.6A priority patent/EP2639704B1/en
Priority to US13/884,877 priority patent/US892942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82092 priority patent/WO201206221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7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7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6Repeater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a)接收第一和第二数据;b)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的同步码起始位的下降沿;c)如果未检测到所述下降沿,则返回步骤b;如果检测到所述下降沿,则基于基准时钟,从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第一计数,到下一下降沿停止第一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从停止第一计数的下降沿开始第二计数,到下一上升沿停止第二计数,并得到第二计数值;d)根据第一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一阈值的关系得到波特率。根据本发明的采用CPLD远程检测MODBUS数据帧的波特率和编码格式,不需要在本地进行波特率和编码格式的手工设置。本发明能够实现波特率和编码格式的远程自动检测功能,省去旋转编码器的材料和装配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和Modbus中继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实现。
背景技术
Modbus是由美国MODICON公司最早提出的一种现场总线标准.现有的MODBUS中继器采用旋转编码器来手工设置MODBUS通信的波特率和编码格式,不能满足客户的远程控制需要,不能实现远程自动检测功能,且手工操作不方便。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另外方面和优点部分将在后面的描述中阐述,还有部分可从描述中明显地看出,或者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
本设计方案使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和外部晶振来控制MODBUS通信的中继,能够自动检测MODBUS数据帧的波特率和编码格式,而且具有灵活性好,可扩展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MODBUS通信。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适用于MODBUS通信信号的中继和隔离。
本设计方案为一种MODBUS中继器的CPLD实现方法。该方法增加了MODBUS通信的隔离特性。本设计使用CPLD可编程器件检测MODBUS数据帧的波特率和编码格式,通过调整波特率发生器的参数和计数器来控制RS485收发器的使能信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特率自适应方法,包括步骤:a)接收第一和第二数据;b)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数据的同步码起始位的下降沿;c)如果未检测到所述下降沿,则返回步骤b;如果检测到所述下降沿,则基于基准时钟,从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第一计数,到下一下降沿停止第一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从停止第一计数的下降沿开始第二计数,到下一上升沿停止第二计数,并得到第二计数值;d)根据第一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一阈值的关系得到波特率。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包括:第一数字滤波器,接收来自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数据;第二数字滤波器,接收来自第二收发器的第二数据;分频器,根据外部晶振向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输出基准时钟;第一计数器,基于基准时钟,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波特率检测单元,从第一数字滤波器和第二数字滤波器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当检测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同步码起始位的下降沿时,从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控制第一计数器开始第一计数,到下一下降沿停止第一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从停止第一计数的下降沿开始控制第一计数器开始第二计数,到下一上升沿为止,并得到第二计数值;根据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一阈值的关系得到波特率;第二计数器,基于基准时钟,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第三计数,并得到第三计数值;波特率发生器,根据波特率检测单元检测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数据,对输出控制单元和第二计数器进行控制;输出控制单元,根据第二计数器和波特率发生器的控制,输出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包括上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
本发明使用CPLD技术,是因为CPLD的逻辑运算是通过硬件完成的,远比MCU的速度快,带来的通讯延时很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采用CPLD远程检测MODBUS数据帧的波特率和编码格式,不需要在本地进行波特率和编码格式的手工设置。
本发明能够实现波特率和编码格式的远程自动检测功能。省去旋转编码器的材料和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标号指定相同结构的单元,并且在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Modbus中继器的应用环境;
图2和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从同步帧中提取码流速率和编码方式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的实现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流程图;以及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即,Modbus中继器)芯片实现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应当认为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组件。
应当理解,当称“元件”“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个元件、组件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和/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元件、组件或部分相互区分开来。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或部分在不背离本发明教学的前提下可以称为第二元件、组件或部分。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那(这个)”也意图包含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地指出不包含。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当用在本说明书中时指示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同步帧来实现波特率和编码格式的自动检测功能。
1:本设计采用外部晶振OSC作为基准时钟输入。该基准时钟用于计数器输入,进一步控制波特率的自动检测。
2:MODBUS主设备初始发出同步帧,CPLD 102会检测出其起始位和波特率,从而确定波特率发生器的输出。
3:波特率发生器通过另一计数器的输出控制RS485收发器101和103的使能信号。
本设计能够增强现有产品(MODBUS中继器)的特性和功能。
该设计方案的检测时间短,效率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VHDL或Verilog语言仿真。以及门级仿真。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Modbus中继器的应用环境。
如图1所示,来自RS485网络1和2的数据D0和D1分别输入到RS485收发器101和103。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是来自RS485收发器101和103的MODBUS通讯信号。Modbus中继器102根据来自RS485收发器101和103的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生成使能信号1和使能信号2,并分别输出到RS485收发器101和103以对其进行控制。即,输入到Modbus中继器102的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用于产生使能信号。
同时,如图1所示,来自RS485收发器101的数据输入1和来自RS485收发器103的数据输入2还分别输入到RS485收发器103和RS485收发器101用于提供实际的数据通路。
图2和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从同步帧中提取码流速率和编码方式的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Tc是一个比特位的时间。T1是高电平比特位的时间。以及T2是低电平比特位的时间。
可以设置T1+T2≥6比特,以提高波特率检测的准确性,在本例中,设置T1+T2=6比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T1+T2并不限于此处所示的6比特。
在本文中,以五种编码方式的检测为例进行说明,而忽略了其它组合。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取T1和T2的现有的组合方式。
例如,如表1所示,可以取T1和T2的以下五种可能的组合方式:
Figure BSA00000343638000051
表1
根据T1+T2的值来确定波特率,具体方法如下:
在起始位后,T1时间段内从上升沿开始以Tosc为周期进行计数,计数值为C1;
T2时间段内从下降沿开始以Tosc为周期进行计数,计数值为C2;
其中,C1+C2的值与T1+T2的值成线性关系;C1-C2的值与T1-T2的值成线性关系;并且,Tosc是基本时钟信号的周期(来自于晶振OSC)。
通过计算来自RS485收发器101和103的MODBUS输入数据的不同波特率对应于Tosc(基本时钟信号)的比值可以得到阈值Cth,Cth反映的是不同波特率对应于Tosc的比值,不同波特率对应有不同的Cth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波特率和阈值的已知对应表。考虑到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可以把这种比值固定在CPLD的寄存器中。从而,通过比较C1+C2与Cth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数据的波特率。
在图3中所示的C1+C2与Cth的关系为:C1+C2=6*Cth。
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C1-C2的值反映了具体的编码方式:
C1-C2=Cenc
Cenc为具体的编码方式所对应的预设值,即表1中最后一列。
此处,通过C1+C2与Cth的关系以及通过C1-C2与Cenc的关系来得到波特率和编码方式的具体方法并非本发明的要点,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和402分别对来自RS485网络1和RS485网络2的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进行滤波。
在步骤403,对经过滤波的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进行与运算。
在步骤404,判断步骤403输出的数据是否是下降沿,即,在步骤404判断是否是系统发送的数据同步码的起始位下降沿。如果不是,则继续执行步骤403进行下降沿的判断。如果判断是下降沿,则进入步骤405,在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执行第一计数,直到下一个下降沿出现为止,停止计数,并得到计数结果C1。在步骤406,从上述计数停止的下降沿开始进行第二计数,直到下一个上升沿出现为止,停止计数,并得到计数结果C2。
在步骤407,比较C1+C2与阈值Cth的关系。并在步骤408,通过条件选择语句得到对应的波特率。结合图3的相关描述可知,C1+C2与阈值Cth的关系所对应的波特率值是已知的,且可由用户自己定义。在图3中所示的C1+C2与Cth的关系就是C1+C2=6*Cth。因此,结合图3,步骤407和步骤408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得到波特率。因而,在此对其对应关系不再赘述。
在步骤409,比较C1-C2与Cenc的关系。并在步骤410,通过条件选择语句得到对应的编码方式。结合图3的相关描述可知,C1-C2与阈值Cenc的关系所对应的编码方式是已知的,且可由用户自己定义。C1-C2=Cenc。因此,结合图3,步骤409和步骤410采用现有技术可以得到编码方式。因而,在此对其对应关系不再赘述。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的实现框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对应于图1中Modbus中继器102。
如图5所示,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包括:数字滤波器501和502、分频器503、波特率检测单元504、波特率发生器505、计数器1506、计数器2507、以及输出控制单元508。
首先,考虑到通讯线路存在一定的干扰,为了防止误判,保证码流速率检测的准确性,分别对于来自RS485收发器101的MODBUS数据输入1以及来自RS485收发器103的MODBUS数据输入2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在本例中的数字滤波,例如可以通过基本时钟信号对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进行采样处理,在满足规定的情况下(例如,Sample1=Sample2=Sample3..)才认为输入低电平有效。此处,可能会引入几个基本时钟信号的延时,但不影响系统性能。
数字滤波器501和502分别对于来自RS485收发器101的MODBUS数据输入1以及来自RS485收发器103的MODBUS数据输入2进行数字滤波处理。
波特率检测单元504从数字滤波器501和502接收经滤波的数据1和数据2。当检测到数据1和数据2的同步码起始位的下降沿时,波特率检测单元504控制计数器1 506从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计数,到所述数据的下一下降沿停止计数,并得到计数值C1;并控制计数器1 506从停止计数的下降沿开始再次计数,到下一上升沿为止,并得到计数值C2;根据计数值C1和计数值C2与阈值Cth和阈值Cenc的关系得到波特率和编码方式。
波特率发生器505是根据波特率检测单元504所执行的波特率自适应过程中检测出来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从来自RS485收发器的MODBUS信号(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的每个字符起始位(即,系统发送的实际数据的起始位)开始控制输出控制单元508输出使能信号,再通过计数器2进行计数,在计数值达到与波特率检测单元504所得出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对应的一个字符的时间和基本时钟Tosc的比值所对应的阈值Cth2之后,关闭输出控制单元508的使能信号输出,从而控制RS485收发器的数据输出,实现了数据中继的目的。
当判断启动计数器2 507计数的下降沿来自第一数据时,输出控制单元508仅启动使能信号1;当判断启动计数器2 507计数的下降沿来自第二数据时,输出控制单元508仅启动使能信号2。输出控制单元根据来自计数器2 507的计数值与阈值Cth2的比较来禁止使能信号。
波特率发生器505、计数器2 507以及输出控制单元508的工作原理流程图将参考图6给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601和602,分别对来自RS485网络1和RS485网络2的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进行滤波。
在步骤603,对经过滤波的数据输入1和数据输入2进行与运算。
在步骤604,判断步骤603输出的数据是否是下降沿。即,在步骤604判断是否是系统发送的实际数据的起始位下降沿。如果不是,则继续执行步骤604进行下降沿的判断。如果判断是下降沿,则进入步骤605,启动计数器2507进行计数,并且如果下降沿来自数据输入1,则启动使能信号1;如果下降沿来自数据输入2,则启动使能信号2。
在步骤606,当计数器2的计数值达到波特率检测单元504检测的波特率所对应的阈值Cth2之后,关闭使能信号1和2。波特率检测单元504所得出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对应的一个字符的时间和基本时钟Tosc的比值可以视为阈值Cth2。其中,使能信号1和使能信号2是互斥关系,用于控制RS485收发器的数据输出。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即,Modbus中继器)芯片实现的实物图。
本发明使用CPLD技术,是因为CPLD的逻辑运算是通过硬件完成的,远比MCU的速度快,带来的通讯延时很小,具有很好的灵活性。
虽然结合目前被认为是最实际和最优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畴之内包括的各种各样的修改和等价结构。

Claims (17)

1.一种波特率自适应方法,包括步骤:
a)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b)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同步码起始位的下降沿;
c)如果未检测到所述下降沿,则返回步骤b;如果检测到所述下降沿,则基于基准时钟,从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第一计数,到下一下降沿停止第一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从停止第一计数的下降沿开始第二计数,到下一上升沿停止第二计数,并得到第二计数值;
d)根据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一阈值的关系得到波特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根据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二阈值的关系得到编码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其中,通过比较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之和与第一阈值的关系,根据已知波特率对应表得到波特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其中,通过比较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之差与第二阈值的关系,根据已知编码方式对应表得到编码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f):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实际数据起始位的下降沿;如果未检测到下降沿,则返回步骤f;如果检测到下降沿,则基于基准时钟,开始第三计数;同时,若下降沿来自第一数据,则输出第一使能信号;若下降沿来自第二数据,则输出第二使能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g):当第三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之后,禁止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其中,第一使能信号控制从第一网络接收第一数据的第一收发器;以及第二使能信号控制从第二网络接收第二数据的第二收发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方法,其中,第一阈值是不同波特率与基本时钟信号的比值;第二阈值是不同具体编码方式所对应的预设值;以及第三阈值是与波特率检测单元所得出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对应的一个字符的时间和基本时钟的比值。
9.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包括:
第一数字滤波器,接收来自第一收发器的第一数据;
第二数字滤波器,接收来自第二收发器的第二数据;
分频器,根据外部晶振向第一计数器和第二计数器输出基准时钟;
第一计数器,基于基准时钟,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
波特率检测单元,从第一数字滤波器和第二数字滤波器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当检测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同步码起始位的下降沿时,从起始位后的上升沿开始控制第一计数器开始第一计数,到下一下降沿停止第一计数,并得到第一计数值;从停止第一计数的下降沿开始控制第一计数器开始第二计数,到下一上升沿为止,并得到第二计数值;根据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一阈值的关系得到波特率;
第二计数器,基于基准时钟,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第三计数,并得到第三计数值;
波特率发生器,根据波特率检测单元检测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以及第一和第二数据,对输出控制单元和第二计数器进行控制;
输出控制单元,根据第二计数器和波特率发生器的控制,输出第一使能信号或第二使能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所述波特率检测单元根据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与第二阈值的关系得到编码方式。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波特率检测单元通过比较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之和与第一阈值的关系,根据已知波特率对应表得到波特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波特率检测单元通过比较第一计数值和第二计数值之差与第二阈值的关系,根据已知编码方式对应表得到编码方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波特率发生器判断是否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实际数据起始位的下降沿;当检测到所述下降沿时,控制第二计数器开始所述第三计数;当判断启动第二计数器计数的下降沿来自第一数据时,所述输出控制单元输出第一使能信号;当判断启动第二计数器计数的下降沿来自第二数据时,所述输出控制单元输出第二使能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当检测到来自第二计数器的第三计数值达到第三阈值时,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禁止第一使能信号和第二使能信号的输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第一使能信号控制从第一网络接收第一数据的第一收发器;以及第二使能信号控制从第二网络接收第二数据的第二收发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其中,第一阈值是不同波特率与基本时钟信号的比值;第二阈值是不同具体编码方式所对应的预设值;以及第三阈值是与波特率检测单元所得出的波特率和编码方式对应的一个字符的时间和基本时钟的比值。
17.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包括如权利要求9-16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波特率自适应系统。
CN201010541710.7A 2010-11-12 2010-11-12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2467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1710.7A CN102467477B (zh) 2010-11-12 2010-11-12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EP11839438.6A EP2639704B1 (en) 2010-11-12 2011-11-11 Modbus repeater with self-adaptive baud rate and self-adaptive baud rate system and method
US13/884,877 US8929425B2 (en) 2010-11-12 2011-11-11 Modbus repeater with self-adaptive baud rate and self-adaptive baud rate system and method
PCT/CN2011/082092 WO2012062219A1 (zh) 2010-11-12 2011-11-11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1710.7A CN102467477B (zh) 2010-11-12 2010-11-12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7477A true CN102467477A (zh) 2012-05-23
CN102467477B CN102467477B (zh) 2014-10-15

Family

ID=46050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1710.7A Active CN102467477B (zh) 2010-11-12 2010-11-12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9425B2 (zh)
EP (1) EP2639704B1 (zh)
CN (1) CN102467477B (zh)
WO (1) WO201206221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823A (zh) * 2012-12-14 2013-04-10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fpga的波特率快速自适应方法、处理器及接收端
CN104714920A (zh) * 2015-02-13 2015-06-17 暨南大学 一种自适应波特率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6326156A (zh) * 2016-08-30 2017-01-11 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波特率的单端口通信处理电路和方法
CN107996021A (zh) * 2016-10-18 2018-05-04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设备
CN110413558A (zh) * 2019-07-15 2019-11-05 广芯微电子(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低功耗串口模块动态分频方法
CN112255553A (zh) * 2020-09-18 2021-01-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12639639A (zh) * 2018-08-06 2021-04-09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工业通信的自适应中继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211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s485工业总线的接入设备智能识别系统
JP6456649B2 (ja) * 2014-10-10 2019-01-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装置、及びシリアル通信速度調整方法
CN105959093B (zh) * 2016-04-25 2019-02-12 成都大学 一种串行通信波特率实时自适应方法
CN108255767B (zh) * 2016-12-29 2020-05-15 广州立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读卡器与主机的串行通信方法和系统
US10271381B2 (en) 2017-05-22 2019-04-23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Legacy Modbu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8170630B (zh) * 2017-12-28 2021-02-02 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口通信波特率自适应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20024199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flexled digital interface
WO2020029023A1 (zh) * 2018-08-06 2020-02-1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波特率校准电路及串口芯片
WO2020066207A1 (ja) * 2018-09-27 2020-04-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信号送受信方法
CN112039635B (zh) * 2020-08-28 2023-06-20 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c振荡器的uart波特率自适应方法、装置
CN112165525B (zh) * 2020-09-28 2023-12-08 北京视界恒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数据透传方法及装置
CN113820971B (zh) * 2021-08-17 2023-06-06 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中继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2572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Ads Dsl Systems, Inc. Determining speed of a digital signal in a serial transmission line
CN101399635A (zh) * 2008-09-28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波特率自适应方法、装置以及主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6739B1 (en) 2002-10-31 2006-10-03 Zilog, Inc. Auto baud system and method and single pi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101551786B (zh) * 2009-05-05 2011-07-20 大连理工大学 波特率自适应串行通信中继器的制作方法
CN101626288A (zh) 2009-08-10 2010-01-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带有波特率检测设置功能的uart装置及其检测设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2572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Ads Dsl Systems, Inc. Determining speed of a digital signal in a serial transmission line
CN101399635A (zh) * 2008-09-28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波特率自适应方法、装置以及主机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823A (zh) * 2012-12-14 2013-04-10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fpga的波特率快速自适应方法、处理器及接收端
CN103036823B (zh) * 2012-12-14 2015-06-17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fpga的波特率快速自适应方法、处理器及接收端
CN104714920A (zh) * 2015-02-13 2015-06-17 暨南大学 一种自适应波特率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4714920B (zh) * 2015-02-13 2017-08-08 暨南大学 一种自适应波特率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6326156A (zh) * 2016-08-30 2017-01-11 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波特率的单端口通信处理电路和方法
CN106326156B (zh) * 2016-08-30 2024-04-05 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适应波特率的单端口通信处理电路和方法
CN107996021A (zh) * 2016-10-18 2018-05-04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设备
CN107996021B (zh) * 2016-10-18 2020-11-17 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基站设备
CN112639639A (zh) * 2018-08-06 2021-04-09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工业通信的自适应中继器
CN110413558A (zh) * 2019-07-15 2019-11-05 广芯微电子(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低功耗串口模块动态分频方法
CN112255553A (zh) * 2020-09-18 2021-01-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及方法
CN112255553B (zh) * 2020-09-18 2024-03-05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电池分子衰变的芯片、电池活性保护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9704A4 (en) 2017-01-18
US20130259095A1 (en) 2013-10-03
CN102467477B (zh) 2014-10-15
US8929425B2 (en) 2015-01-06
EP2639704A1 (en) 2013-09-18
EP2639704B1 (en) 2018-08-29
WO2012062219A1 (zh) 2012-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7477B (zh) 一种波特率自适应的Modbus中继器和波特率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Fang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UART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ule based on VHDL
CN103888320A (zh) 使用fpga实现传输延时可测的交换机装置和延时测量方法
CN101871968B (zh) 可靠的时标脉冲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
CN103490775B (zh) 基于双环结构的时钟数据恢复控制器
CN105790756B (zh) 一种利用uart通讯校准时钟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92563A (zh) 时钟频率检测器
EP2965458B1 (en) Dithering circuit for sampling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
CN102749510A (zh) 一种进行多通道数字频率测量的方法及fpga装置
CN103760759A (zh) 一种自动对正/反向irig-b码解码方法
CN101509943B (zh) 一种相位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70824A (zh) 事件输入模块
CN104518839A (zh) 频偏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262489A (zh) 一种用于差分曼彻斯特解码的延时电路及方法
CN104579455A (zh) 一种星载数传发射机的多数据通道自主选择处理装置
CN105388780B (zh) 一种irig-b000码模拟装置
CN1333529C (zh) 一种电子设备中时钟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01054609Y (zh) 基于光纤的高速串行工业实时通信总线系统
CN205195718U (zh) 基于fpga的嵌入式网络同步系统
JP2004056803A (ja) 非同期データ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イス用プログラム可能グリッチフィルタ
CN205582254U (zh) 一种绝对式编码器电路板
CN201965746U (zh) 基于fpga的遥控编码电路
CN104215307A (zh) 用于流量标准装置的双计时脉冲插值计数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2332975A (zh) 一种接口自适应采样方法和装置
CN104348468A (zh) 一种脉宽自适应单总线接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