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9414B - 运输用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输用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9414B
CN102449414B CN201080025010.0A CN201080025010A CN102449414B CN 102449414 B CN102449414 B CN 102449414B CN 201080025010 A CN201080025010 A CN 201080025010A CN 102449414 B CN102449414 B CN 102449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requency changer
changer circuit
engin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50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9414A (zh
Inventor
池宫完
高冈久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9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9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0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31Low ambi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输用制冷装置。拖车用制冷装置包括:发动机(41)、由发动机(41)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40)、变频电路板、检测变频电路板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4)以及送热机构(60),当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变频电路板的工作温度以下时,该送热机构(60)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变频电路板进行加热。

Description

运输用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较低的外部气温下使用的运输用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下述冷藏车已为人所知,该冷藏车一边保持冷冻食品等货物为较低的温度,一边进行陆运。在冷藏车中设置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副发动机和电动压缩机,该副发动机是与冷藏车的行驶用发动机不同的部件,该电动压缩机由该副发动机驱动。该电动压缩机由变频电路控制转速。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05-0389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般来讲,变频电路设计为在规定的工作温度(例如-20℃)以上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工作,设定该工作温度(-20℃)以上的温度环境为可以使用变频电路的环境。因此,在现有制冷装置中,设想为在变频电路的工作温度(例如-20℃)以上的环境下使用制冷装置,根据该设想选择变频电路。然而,在会向远方进行陆运的冷藏车中,使用制冷装置的实际温度有可能下降到低于变频电路的工作温度(-20℃)的值。但是,若考虑到所述情况,在此基础上设想制冷装置的使用环境,便需要选出工作温度低于-20℃(例如-30℃)的变频电路,变频电路本身的成本会上升。这是一个问题。针对该问题,能够想到下述方案,即:当要在工作温度以下的环境下使用变频电路时进行预加热,来使温度上升到该变频电路能够工作的温度(在采用上述变频电路时在-20℃以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为对变频电路进行预加热而需要还设置预加热装置等,存在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会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在低于工作温度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第一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运输用制冷装置,其具有发动机41、由发动机41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40及变频电路71,并包括利用所述发电机40的发电驱动的制冷剂回路21,所述运输用制冷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器74和加热机构60,该温度检测器74检测所述变频电路71的温度,该加热机构60当该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利用所述发动机41的废热对所述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发电机40由发动机41驱动而发电。利用发电机40所产生的电力驱动制冷剂回路21。在此,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发动机41包括对该发动机41进行冷却的放热器45,所述加热机构60构成为:利用放热器45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利用放热器45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加热机构60包括空气供给通路61,该空气供给通路61向变频电路71供给已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加热的空气。
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将已利用发动机41或放热器45的废热加热的空气引入空气供给通路61中,来供向变频电路71。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空气供给通路61包括空气调节机构62,该空气调节机构62根据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对供向变频电路71的空气量进行调节。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将已利用发动机41或放热器45的废热加热的空气引入空气供给通路61中,来供向变频电路71。此时,空气调节机构62根据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对从空气供给通路61供向变频电路71的空气量进行调节。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加热机构60构成为:用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用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加热机构60包括流体供给通路65,该流体供给通路65将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引导向变频电路71的放热部件72,使所述热交换用流体和放热部件72进行热交换。
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将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引入流体供给通路65中,将该热交换用流体引导向变频电路71的放热部件72。加热机构60使热交换用流体和放热部件72进行热交换,来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流体供给通路65包括流体调节机构66,该流体调节机构66根据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对流经流体供给通路65的热交换用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
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温度检测器74检测变频电路71的温度。当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加热机构60将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引入流体供给通路65中,将该热交换用流体引导向变频电路71的放热部件72。流体调节机构66根据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变频电路71的温度对流经流体供给通路65的热交换用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加热机构60使热交换用流体和放热部件72进行热交换,来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在运输用制冷装置中设置有温度检测器74和加热机构60。因此,当变频电路71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能够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该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由此,不会增加变频电路71本身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使变频电路71工作。还有,由于利用了发动机41的废热,因而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利用发动机41的放热器45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所以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设置有空气供给通路61,所以能够向变频电路71供给已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加热的空气。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在空气供给通路61中设置有空气调节机构62,所以能够对供向变频电路71的空气量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根据变频电路71的温度等向变频电路71供给已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加热的空气。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因为利用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所以能够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因为设置有流体供给通路65,所以已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加热的热交换用流体能够经放热器45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根据所述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流体供给通路65中设置有流体调节机构66,所以能够根据变频电路71的温度向变频电路71供给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由此,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规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冷装置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规定温度以下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藏车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管道系统图。
图3是立体图,示出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分解状态。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库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立体图,该拖车用制冷装置处于安装在拖车上的状态。
图6是从前面看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的主视图,该拖车用制冷装置处于安装在拖车上的状态。
图7是沿图5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热机构在拖车用制冷装置的运转中的工作状态。
图9是立体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该拖车用制冷装置处于安装在拖车上的状态。
图10是示意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热机构在拖车用制冷装置的启动时的工作状态。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热机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21-制冷剂回路;40-发电机;41-发动机;45-散热器;60-送热机构;61-空气导管;62-风阀;65-水管道;66-调节阀;71-变频电路板;72-散热片;74-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详细的说明。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安装在用来对冷冻食品或新鲜食品等进行陆运的冷藏车10上。冷藏车10具有贮存冷冻食品等货物的拖车11和牵引拖车11的牵引车12。
拖车11呈前后方向较长即纵长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形成为前端开放着的箱状。在拖车11的内部形成有库内空间13,在该库内空间13内贮存冷冻食品或新鲜食品等。如图3所示,在拖车11的前端形成有呈矩形框状的开放部14。在开放部14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用来安装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紧固部15、15…。多个紧固部15、15…配置为:在开放部14的四条边中各条边上分别等间隔地排列有例如八个紧固部15、15…。
-拖车用制冷装置的结构-
拖车用制冷装置20构成用来对冷藏车10的库内空间13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如图2所示,拖车用制冷装置20包括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21。在制冷剂回路21中连接有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阀24及蒸发器25。在制冷剂回路21中,通过使制冷剂循环,来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在冷凝器23的附近设置有库外风扇26。在冷凝器23内,由库外风扇26运送的库外(室外)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蒸发器25的附近设置有库内风扇27。在蒸发器25内,由库内风扇27运送的库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蒸发器25构成用来对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部。
如图3~图7所示,拖车用制冷装置20具有安装在拖车11的开放部14上的壳体单元31。壳体单元31具有前面覆盖件32、库外壳体50及库内壳体33。
<前面覆盖件>
前面覆盖件32构成为对库外壳体50的前表面装卸自如。前面覆盖件32由宽度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朝前鼓出的弓形板状部件构成。在前面覆盖件32中,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部32a、32a由库外壳体50支承。由此,在前面覆盖件32的背面与库外壳体50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各种构成机器(详情后述)的机械室35、36。
还有,在前面覆盖件32上设有一个中央引入口32b和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中央引入口32b形成在前面覆盖件32的大致中央部位。侧边引入口32c、32c分别形成在前面覆盖件32的靠近下侧且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上。
<库外壳体>
库外壳体50设置在拖车11的外侧。库外壳体50主要由铝材料构成。库外壳体50具有基部51和鼓起部52,该基部呈正方形板状,该鼓起部52形成在基部51的上部(参照图3、图4及图7)。
基部51是三个分割体51a、51b、51c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接合而构成的。也就是说,基部51由靠近下部的下基部51a、靠近上部的上基部51b以及位于下基部51a与上基部51b之间的中间基部51c构成。
在基部51的外缘部53形成有多个用于将螺栓16插入的螺纹孔53a、53a…。多个螺纹孔53a、53a…配置为:在基部51的外缘部53的四条边中各条边上分别等间隔地排列有例如八个螺纹孔53a、53a…。在将库外壳体50固定在拖车11上时,让基部51的外缘部53与拖车11的开放部14紧密接触,再在该状态下将已贯通螺纹孔53a的螺栓16紧固在紧固部15上。这么一来,库外壳体50就固定在拖车11上了。
在已将库外壳体50固定在拖车11上的状态下,拖车11的开放部14由库外壳体50封闭。也就是说,库外壳体50起到对拖车11的开放部14进行封闭的封闭部件的作用。还有,在已将库外壳体50固定在拖车11上的状态下,拖车11的开放部14由库外壳体50的外缘部53加强。也就是说,库外壳体50也起到对拖车11的开放部14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作用。
鼓起部52由与基部51构成为一体的铝材料构成,从基部51上朝前鼓出。鼓起部52呈前后方向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形成为背面一侧开口的箱状(参照图7)。应予说明,也可以由例如树脂材料构成鼓起部52,使该鼓起部52与基部51联结为一体。
库外壳体50包括下板54和上板55。下板54设置在基部51的靠近下端的位置上,上板55设置在基部5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下板54与鼓起部52之间)上。各个板54、55具有呈弓形板状的支承板部54a、55a。支承板部54a、55a的前侧形成为圆弧状,而后侧沿基部51的前表面形成为直线状。各个板54、55具有从支承板部54a、55a的后端朝上弯曲的弯曲部54b、55b。弯曲部54b、55b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弯曲部54b、55b由铆钉紧固在基部51上,各个板54、55由此固定在基部51上。还有,在上板55的支承板部55a上,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设有连通口55c。
在已将所述前面覆盖件32安装在库外壳体50上的状态下,在下板54与上板55之间会划分出第一机械室35。还有,在上板55的上方会划分出第二机械室36。第一机械室35和第二机械室36经上板55的连通口55c相连通。还有,第一机械室35与上述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相连通,第二机械室36与上述中央引入口32b相连通。
库外壳体50包括两个柱部56和两个铅垂板57。
所述柱部56设置在下板54与上板55之间。柱部56由铝材料构成,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柱状。
所述铅垂板57设置在上板55与鼓起部52之间。铅垂板57由铝材料构成,形成为长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近似长方形平板状。在各个铅垂板57、57的中心部位形成有呈圆形的风扇开口部57a。还有,在从前面一侧看位于左侧的铅垂板57上形成有将会与空气导管61连接的导管开口部57b,该空气导管61用来向后述的变频电路板71供给空气。在各个风扇开口部57a、57a分别安装有库外风扇26。库外风扇26由所谓的螺旋桨风扇构成,其旋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库外风扇26的旋转轴上靠近压缩机22的端部联结有螺旋桨,在相反一侧的端部联结有电动机。也就是说,两个库外风扇26、26配置在靠近上板55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上,在两者之间存在两个压缩机22。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机械室35内设置有发电机40,发动机41,电池42以及多个电子元器件箱43、44。具体而言,在第一机械室35内,在下板54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发电机40和发动机41。发动机41用来驱动发电机40,发电机40产生用来驱动上述压缩机22等的功率。还有,在第一机械室35内发电机40左侧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温度传感器74及风阀控制器63,在发动机41右侧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电子元器件箱44。如图8所示,在所述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内部收纳有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电路板70。
所述电路板70是安装有电路元器件的印刷电路板,形成为由合成树脂等制成的薄板状。在该电路板70的一面侧安装有许多变压器、电容器等各种电气元器件(未图示),并铺设有导电路径(未图示)。在该电路板70的另一面侧电连接有由为发热体的变频元件构成的变频电路板71。应予说明,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频电路板71设计为其工作温度为-20℃,这是一种示例。还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频电路板71的“工作温度”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规定温度”的温度。还有,在该变频电路板71上安装有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箱状的散热片72。该散热片72从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内部贯通该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前面部位向前突出。该散热片72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放出变频电路板71所产生的热,来对该变频电路板71进行冷却。还有,在该散热片72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4。
所述温度传感器74是检测变频电路板71周边的温度的部件,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温度检测器。温度传感器74设置在第一机械室35内的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外部且散热片72附近的位置上。还有,温度传感器74与后述的风阀控制器63相连接。温度传感器74通过测量散热片72附近的温度,来检测变频电路板71周边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4的温度数据被逐一发送给风阀控制器63。应予说明,温度传感器74也可以与变频电路板71或变频元件(未图示)等相接触,直接测量其温度。温度传感器74还可以检测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外部气温。此外,虽然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未示,但还可以是这样的,即:利用由设置作制冷循环控制用传感器的外部气温传感器等测量出的温度数据等,来代替由所述温度传感器74检测出的温度数据。
在第二机械室36内设置有两个压缩机22、冷凝器23、散热器45、两个库外风扇26、第三电子元器件箱46及送热机构60。
具体而言,在第二机械室36内,在上板55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压缩机22。该压缩机22构成为由所述变频电路板71控制转速的排量可变型压缩机(变频压缩机)。还有,在压缩机22的前边配置有散热器45和冷凝器23。冷凝器23大致跨设在两个铅垂板57之间。前面覆盖件32的中央引入口32b位于冷凝器23的前边。还有,在第二机械室36内从前边看靠近右上方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三电子元器件箱46。
所述散热器45用来利用冷却水使发动机41放热。该散热器45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放热器。散热器45具有冷却水在内部流通的传热管(未图示),经冷却管45a与发动机41相连接。散热器45配置在冷凝器23的后侧。
所述送热机构60由空气导管61、风阀62及风阀控制器63构成。应予说明,送热机构60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加热机构。
所述空气导管61用来向第一机械室35供给第二机械室36内的空气,该空气导管61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供给通路。空气导管61形成为空气在内部流通的管状。还有,空气导管61的一端与铅垂板57的导管开口部57b相连接,另一端贯通上板55延伸到第一机械室35内部的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附近。在该空气导管61的中途位置上设置有风阀62。风阀62构成为可打开、关闭,对在空气导管61内流通的空气量进行调节。应予说明,该风阀62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构。所述风阀控制器63根据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数据对风阀62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风阀控制器63与风阀62和温度传感器74相连接。当由温度传感器74发送来的检测温度在-20℃以上时,风阀控制器63使风阀62成为关闭状态;当由温度传感器74发送来的检测温度低于-20℃时,风阀控制器63使风阀62成为开放状态。
<库内壳体>
如图7所示,库内壳体33设置在库外壳体50的背面一侧,面向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库内壳体33主要由例如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形成。应予说明,也可以由其它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形成库内壳体33。库内壳体33呈沿库外壳体50的背面延展的形状。
在库内壳体33的前表面与库外壳体50的背面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隔,在库内壳体33与库外壳体50之间形成有隔热部件34。在库外壳体50与库内壳体33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然后将起泡树脂填充在该密闭空间内,这么一来,隔热部件34与壳体单元31形成为一体。
还有,在库内壳体33的背面一侧安装有划分部件37。划分部件37配置为与库内壳体33的背面、拖车11的上部内壁及拖车11的下部内壁都留有规定的间隔。由此,在划分部件37的下方形成有流入口37a,在划分部件37的上方形成有流出口37b。还有,在库内壳体33与划分部件37之间形成有从流入口37a和流出口37b中的一方延伸到另一方的内部空气流路38。
在内部空气流路38中,设置有上述蒸发器25和库内风扇27。蒸发器25在鼓起部52的背面一侧跨设在库内壳体33和划分部件37之间,由库内壳体33支承。库内风扇27设置在蒸发器25的上方。
-运转动作-
接着,参照图7和图9对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运转动作加以说明。
一由发动机41驱动发电机40,发电机40就发电。该电供向压缩机22、库外风扇26及库内风扇27。在制冷剂回路21中,压缩机22运转,由此进行制冷循环。
详细地说,已在压缩机22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流过冷凝器23。在冷凝器23内,制冷剂向库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已冷凝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24从而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流过蒸发器25。在蒸发器25内,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已蒸发的制冷剂在压缩机22内再次被压缩。
库内风扇27一运转,库内空间13的库内空气就从流入口37a被吸入内部空气流路38内。已被吸入内部空气流路38内的空气流向上方而通过蒸发器25。在蒸发器25内,库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已在蒸发器25内被冷却的库内空气从流出口37b向库内空间13流出,被利用于对货物等进行冷藏/制冷。
另一方面,库外风扇26一运转,库外(室外)空气就被吸入机械室35、36内。详细地说,库外空气被吸入前面覆盖件32的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和中央引入口32b中。已从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中位于左侧的侧边引入口32c被引入第一机械室35内的空气通过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周围,被送向发电机40和发动机41的附近。还有,已从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中位于右侧的侧边引入口32c被引入第一机械室35内的空气通过第二电子元器件箱44的周围,被送向发动机41和发电机40的附近。若空气流过发动机41和发电机40的附近,发动机41或发电机40由于空气而被冷却。已被利用于对发动机41和发电机40进行冷却的空气经连通口55c内流向上方,被送向第二机械室36。
还有,已从中央引入口32b被吸入第二机械室36内的空气通过冷凝器23。在冷凝器23内,制冷剂向库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已通过冷凝器23的空气流过散热器45的周围而被利用于对散热器45进行冷却,再与已通过连通口55c的空气合流。
在第二机械室36内合流后的空气向左右方向分流,流过两个压缩机22、22的周围。分流出而流向左侧的空气通过前面覆盖件32内的上端开口,向库外壳体50的外部放出。已分流出而流向右侧的空气通过第三电子元器件箱46,再通过前面覆盖件32内的上端开口,然后向库外壳体50的外部放出。
<对变频电路板所进行的加热动作>
在此,说明在外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对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变频电路板71所进行的加热运转。
在通常情况下,当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运转时,由温度传感器74检测出的变频电路板71周边温度的数据被连续发送给风阀控制器63。当由温度传感器74检测出的温度在-20℃以上时,风阀控制器63使风阀62处于关闭状态。然而,冷藏车10在北欧等外部气温较低(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低于-20℃的外部气温)的环境下行驶时,变频电路板71周边的温度有可能下降到低于-20℃的值。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当拖车用制冷装置20启动时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低于-20℃,拖车用制冷装置20便驱动库外风扇26、发动机41及发电机40,风阀控制器63使风阀62成为开放状态。已从侧边引入口32c、32c被引入第一机械室35内的空气流经发动机41附近并从发动机41吸热。第一机械室35内的空气从连通口55c被引入第二机械室36内。已被引入第二机械室36内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空气导管61中。因为第二机械室36内的空气已从发动机41吸热,所以其温度较高。通过空气导管61后的空气被引入第一机械室35内。在第一机械室35内,已从空气导管61中流出的空气对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散热片72进行加热。经该已加热的散热片72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成为-20℃以上的值,拖车用制冷装置20开始进行制冷运转。接着,当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运转时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下降到低于-20℃的值,风阀控制器63便打开风阀62,如图8所示。若风阀62成为开放状态,第二机械室36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便流入空气导管61中。因为第二机械室36内的空气中包括已在冷凝器23内吸热的空气和已在散热器45内吸热的空气,所以其温度较高。通过空气导管61后的空气被引入第一机械室35内。在第一机械室35内,已从空气导管61中流出的空气对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散热片72进行加热。经该已加热的散热片72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成为-20℃以上的值,风阀控制器63便关闭风阀62。应予说明,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再次成为低于-20℃的值,风阀控制器63便再次打开风阀62。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因为在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4和空气导管61,所以当变频电路板71周边的温度低于-20℃时,能够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利用该空气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还有,因为在变频电路板71上安装有散热片72,所以能够经散热片72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因为在空气导管61中设置有风阀62,所以能够根据变频电路板71周边的温度向变频电路板71供给已由发动机41或散热器45加热的空气。由于这些因素,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板71加热到-20℃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板71在低于其工作温度的温度环境下工作。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在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送热机构6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送热机构60不同。
具体而言,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热机构60包括水管道65、调节阀66及调节阀控制器67。
所述水管道65构成为形成为管状的管道。该水管道65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供给通路。水管道65的起始端及末端与散热器45的冷却水流入侧相连接。也就是说,被引入水管道65中的是已从发动机41吸热的处于温度较高的状态的冷却水。还有,水管道65的中途部分与第一机械室35内部的变频电路板71的散热片72相接触。所述调节阀66构成为可打开、关闭的电动双通阀,对流经水管道65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节。该调节阀66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调节机构。所述调节阀控制器67根据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对调节阀66的开闭状态进行控制。调节阀控制器67与调节阀66和温度传感器74相连接。当由温度传感器74发送来的检测温度数据在-20℃以上时,调节阀控制器67使调节阀66成为关闭状态;当由温度传感器74发送来的检测温度数据低于-20℃时,调节阀控制器67使调节阀66成为开放状态。
<对变频电路板所进行的加热动作>
在此,说明在外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对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变频电路板71所进行的加热运转。
在通常情况下,当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运转时,由温度传感器74检测出的变频电路板71周边温度的数据连续发送给调节阀控制器67。当由温度传感器74检测出的温度在-20℃以上时,调节阀控制器67使调节阀66处于关闭状态。当拖车用制冷装置20启动时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低于-20℃,拖车用制冷装置20便驱动库外风扇26、发动机41及发电机40,调节阀控制器67使调节阀66成为开放状态。散热器45的冷却水从其流出侧流出而流经发动机41附近,从发动机41吸热,然后返回而再次流到散热器45流入侧。此时,若调节阀66处于开放状态,流经散热器45流入侧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便分支出而流入水管道65侧。流经水管道65内的冷却水在其流程的中途与变频电路板71的散热片72进行热交换,向该散热片72放热。之后,冷却水流经水管道65,返回而再次流入散热器45的流入侧。在第一机械室35内,用流经水管道65的处于温度较高的状态的冷却水经散热片72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然后,拖车用制冷装置20开始进行制冷运转。接着,当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运转时若温度传感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下降到低于-20℃的值,调节阀控制器67便使调节阀66成为开放状态。若调节阀66处于开放状态,流经散热器45流入侧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便分支出而流入水管道65中。流经水管道65内的冷却水在其流程的中途与变频电路板71的散热片72进行热交换,向该散热片72放热。之后,冷却水流经水管道65,返回而再次流入散热器45的流入侧。在第一机械室35内,用流经水管道65的处于温度较高的状态的冷却水经散热片72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因为用散热器45的冷却水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所以能够使散热器45的冷却水吸收发动机41的废热,并利用该冷却水的废热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还有,因为在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设置有水管道65,所以能够让已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加热的冷却水经散热片72对变频电路板71进行加热。而且,因为在水管道65中设置有调节阀66,所以能够根据变频电路板71周边的温度向变频电路板71侧供给散热器45的冷却水。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加热装置等即可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并将变频电路71加热到其工作温度以上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制造成本上升,并使变频电路71在低于其工作温度的温度环境下工作。其它结构、作用及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其它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下述结构。
本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具有驱动发电机40的发动机41,利用该发动机41的废热。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例如用于冷藏车10的行驶的发动机或者具有其它用途的发动机的废热。还有,在本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陆运拖车用制冷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进行海运等时使用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等。
应予说明,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较佳之例,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运输用制冷装置,特别是在较低的外部气温下使用的运输用制冷装置很有用。

Claims (6)

1.一种运输用制冷装置,其具有发动机(41)、由发动机(41)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40)及变频电路(71),并包括利用所述发电机(40)的发电驱动的制冷剂回路(2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用制冷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器(74),检测所述变频电路(71)的温度,以及
加热机构(60),当该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利用所述发动机(41)的废热对所述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所述加热机构(60)包括空气供给通路(61),该空气供给通路(61)向变频电路(71)供给已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加热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41)包括对该发动机(41)进行冷却的放热器(45);
所述加热机构(60)构成为:利用放热器(45)的废热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供给通路(61)包括空气调节机构(62),该空气调节机构(62)根据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对供向变频电路(71)的空气量进行调节。
4.一种运输用制冷装置,其具有发动机(41)、由发动机(41)驱动而发电的发电机(40)及变频电路(71),并包括利用所述发电机(40)的发电驱动的制冷剂回路(21),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用制冷装置还包括:
温度检测器(74),检测所述变频电路(71)的温度,以及
加热机构(60),当该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下时利用所述发动机(41)的废热对所述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所述发动机(41)包括利用热交换用流体对该发动机(41)进行冷却的放热器(45),
所述加热机构(60)构成为:用从所述发动机(41)吸热后的所述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对变频电路(71)进行加热,
在所述放热器(45)与所述变频电路(71)之间进行热交换后的热交换用流体再次返回所述放热器(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60)包括流体供给通路(65),该流体供给通路(65)将放热器(45)的热交换用流体引导向变频电路(71)的放热部件(72),使所述热交换用流体和放热部件(72)进行热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供给通路(65)包括流体调节机构(66),该流体调节机构(66)根据温度检测器(74)所检测出的温度对流经流体供给通路(65)的热交换用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
CN201080025010.0A 2009-06-10 2010-06-07 运输用制冷装置 Active CN102449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9356A JP5375349B2 (ja) 2009-06-10 2009-06-10 輸送用冷凍装置
JP2009-139356 2009-06-10
PCT/JP2010/003787 WO2010143407A1 (ja) 2009-06-10 2010-06-07 輸送用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9414A CN102449414A (zh) 2012-05-09
CN102449414B true CN102449414B (zh) 2014-06-04

Family

ID=43308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5010.0A Active CN102449414B (zh) 2009-06-10 2010-06-07 运输用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58917B2 (zh)
EP (1) EP2442053B1 (zh)
JP (1) JP5375349B2 (zh)
CN (1) CN102449414B (zh)
WO (1) WO20101434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62715B2 (en) 2012-03-21 2017-02-07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Power regulation system for a mobile environment-controlled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3165995A1 (en) 2012-04-30 2013-11-07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controller to engine control unit interface
US20130301677A1 (en) * 2012-05-14 2013-11-14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probe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EP2938870A4 (en) * 2012-12-27 2016-10-12 Thermo King Corp ENGINE POW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WO2016147291A1 (ja) * 2015-03-16 2016-09-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6180523A (ja) * 2015-03-24 2016-10-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陸上輸送用冷凍装置
JP6458320B2 (ja) * 2015-07-07 2019-01-30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輸送用冷凍機、及びトレーラ
EP3384211A1 (en) * 2015-12-04 2018-10-10 Carrier Corporation Natural refrigerant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JP6897328B2 (ja) * 2017-05-30 2021-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US11728757B2 (en) 2019-11-07 2023-08-15 Carri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sid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system
JP7048905B2 (ja) * 2020-03-06 2022-04-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輸送用冷凍装置および輸送用コンテナ
WO2023073888A1 (ja) * 2021-10-28 2023-05-0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輸送用冷凍機ユニット
CN117128713A (zh) * 2023-10-25 2023-11-28 华清安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集装箱式应急冷热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123A (zh) * 2003-09-08 2005-04-20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藏车用冷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8933A (ja) 1991-08-08 1993-02-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陸上輸送用冷凍装置
JPH0524691U (ja) * 1991-09-12 1993-03-30 株式会社明電舎 屋外・寒冷地用インバータホイスト
JP3354539B2 (ja) 1999-12-07 2002-12-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6575258B1 (en) * 1999-12-21 2003-06-10 Steven Lynn Clemmer Electric current and controlled heat co-generation system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JP4314933B2 (ja) * 2003-08-27 2009-08-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579805B2 (en) * 2004-01-26 2009-08-25 Hitachi,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4479275B2 (ja) * 2004-02-25 2010-06-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調装置
KR100579574B1 (ko) * 2004-08-17 2006-05-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코제너레이션 시스템
JP2007112357A (ja) * 2005-10-21 2007-05-10 Daikin Ind Ltd トレーラー用冷凍装置
JP2007202244A (ja) * 2006-01-24 2007-08-09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123A (zh) * 2003-09-08 2005-04-20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藏车用冷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9414A (zh) 2012-05-09
JP5375349B2 (ja) 2013-12-25
WO2010143407A1 (ja) 2010-12-16
EP2442053A4 (en) 2017-12-20
US20120079843A1 (en) 2012-04-05
EP2442053A1 (en) 2012-04-18
US9358917B2 (en) 2016-06-07
EP2442053B1 (en) 2019-01-30
JP2010286149A (ja) 201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414B (zh) 运输用制冷装置
EP3634793B1 (e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8215923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3476612B (zh) 冷却设备
US9237678B2 (en) Cooling device that uses three fluids to cool electronics
CN103282222B (zh) 空调设备和用于其运行的方法
CN103380014B (zh) 车辆冷却系统
CN103998874B (zh) 冷却装置
CN102439382B (zh) 拖车用制冷装置
CN102414039B (zh) 拖车用制冷装置
CN102398494A (zh) 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CN103958234A (zh) 电气设备的冷却装置
CN105283722A (zh) 尤其针对隔热集装箱或类似物的用于保存和运输新鲜或冷冻产品的装置
CN103717422A (zh) 冷却系统
CN209197552U (zh) 用于色选机的散热装置和具有其的色选机
CN208804790U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电控组件、空调器
KR101429165B1 (ko) 축냉모듈을 이용한 브라인 냉각 열교환 시스템
EP3435003A1 (en)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same
WO2010150469A1 (ja) 輸送用冷凍装置
JP6089670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2005180768A (ja) 温度調整システム
CN11436455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热管理的方法
CN110864491A (zh) 冰箱
KR102357253B1 (ko) 열전 소자와 pcm을 이용한 열교환 시스템 및 냉동 탑차
JP2011112267A (ja)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