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923A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923A
CN102447923A CN2011101992532A CN201110199253A CN102447923A CN 102447923 A CN102447923 A CN 102447923A CN 2011101992532 A CN2011101992532 A CN 2011101992532A CN 201110199253 A CN201110199253 A CN 201110199253A CN 102447923 A CN102447923 A CN 102447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display
controller
us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92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禹承贤
李臣慧
H·Y·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47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9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27Calibr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 ver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24Touch pad or touch panel provided on the 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1Acquiring end-user identification, e.g. using personal code sent by the remote control or by inserting a card
    • H04N21/4415Acquiring end-user identification, e.g. using personal code sent by the remote control or by inserting a card using b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er, e.g. by voice recognition or fingerprint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88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 H04N21/4882Data services, e.g. news ticker for displaying messages, e.g. warnings, rem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video data, e.g 3D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7Aspects relating to detection of stereoscopic image format, e.g. for adaptation to the display form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其用于欣赏3维(3D)立体图像的用户界面将更加方便。本发明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包括视差生成装置,该视差生成装置用于在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3D立体图像;以及控制器,当经由显示单元显示平面(2D)图像时,所述控制器确定在预置持续时间内经由显示单元是否能够输出3D立体图像,如果作为确定结果,3D立体图像被输出,那么控制器控制指示3D立体图像被输出给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指定视觉效果。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虽然本发明适用于广泛范围的应用,但是其尤其适合于更方便地提供用于欣赏3维(3D)立体图像的用户界面。
背景技术
通常地,终端可以被归类为移动/可携带终端和固定终端。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直接携带的可用性还可以被归类为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
由于终端的功能是多样的,终端被实施为多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播放器提供诸如照片或移动图片的拍摄、音乐或移动图片文件的播放、玩游戏、广播接收等的组合功能。
为了支持和增加终端功能,可以考虑改进终端的结构部分和/或软件部分。
近来,因为在终端的显示单元上能够被选择地实施2维(下文简称2D)图像和3维(下文简称3D)图像,所以用于欣赏3D立体图像的需求正在上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性和不利条件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其能够提供更加方便的用户界面。具体而言,当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像从2D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时,能够更加方便地以各种方式通知用户图像切换的存在与否。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具体而言,当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从2D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时,能够更有效地以各种方式向用户通知最佳观看角度。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及特征的一部分将在下列的描述中进行阐述,并且其的一部分对于在考察了下文之后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获得。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和其所要求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处所实现和广泛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包括视差生成装置,该视差生成装置用于在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3D立体图像,以及控制器,当经由显示单元来显示平面图像时,确定在预置持续时间内经由显示单元是否输出3D立体图像,如果作为确定结果,3D立体图像被输出,那么控制器控制指示3D立体图像被输出给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指定视觉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包括步骤:当经由包括用于在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3D立体图像的视差生成装置的显示单元来显示平面图像时,确定在预置持续时间内经由显示单元是否输出3D立体图像,并且如果作为确定的结果,3D立体图像被输出,那么控制指示3D立体图像被输出给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指定视觉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下列效果和/或优势。
首先,能够以各种方式向用户通知3D立体图像切换和切换视图的至少之一是否存在。
第二,用户能够方便地识别适合于观看3D立体图像的视图。
应当理解,上文对发明的一般性描述和下文的具体描述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本发明旨在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了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发明并且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前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描述其一个操作状态的移动终端的前视图;
图4是用于描述双眼视差的原理的图示;
图5是用于通知用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经由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提供的图像,从平面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解释通知用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经由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提供的图像从平面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方法的图示;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向用户通知在移动终端中可视的3D立体图像切换视图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8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根据用户的确认命令而提供3D立体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9是用于提供用户眼睛校正以及指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提供3D立体图像的视觉效果的一个示例的图示;以及
图10A至图10C是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对用户眼睛进行校正的信息的显示类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对附图进行参考,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图示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结构、电气结构以及程序进行变化。只要可能,则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
如此处所使用的,将后缀“模块”“单元”和“部分”用于元件仅是为了方便本公开。因此,对后缀本身没有给予重大意义或作用,并且应当理解,可以一起或替换地使用“模块”“单元”和“部分”。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终端。这些终端的示例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诸如移动电话、用户装置、智能电话、DTV、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和导航仪。
然而,仅通过非限制示例的方式,还将描述移动终端100,并且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教导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终端。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框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其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电源单元190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100,但是应当理解,不要求实现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可选地实施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在下文的描述中,将顺序地解释移动终端100的上述元件。
首先,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允许在移动终端100和移动终端100位于其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位置定位模块115等。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而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
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地面信道。
广播管理服务器通常指生成和传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提供有先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然后将提供的信号或信息传送到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被实现为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和数据广播信号等。如果期望的话,广播信号还可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
广播相关信息包括与广播信道、广播节目、广播服务器提供商等相关联的信息。而且,能够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来提供广播相关信息。在该情况下,能够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相关信息。
能够以各种形式来实现广播相关信息。例如,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和手持式数字视频广播(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配置为接收从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传送的广播信号。通过非限制性示例,这样的广播系统包括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T)、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S)、手持式数字视频广播(DVB-H)、公知为媒体前向链路(
Figure BSA00000539548400051
)和地面综合服务数字广播(ISDB-T)的数据广播系统。可选地,广播接收模块111能够被配置为适用于其他广播系统以及上述数字广播系统。
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被存储在适当的设备中,诸如存储器160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向/从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例如,基站、外部终端、服务器等)传送/接收无线信号。这样的无线信号可以表示音频、视频、以及与文本/多媒体消息收发相对应的数据等。
无线因特网模块113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因特网访问。该模块可以内部地或外部地耦合到移动终端100。在该情况下,无线因特网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便于相对短距离的通信。用于实现该模块的适当技术例如包括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以及通常称为蓝牙和紫蜂(Zigbee)的联网技术等。
位置定位模块115识别或以其他方式获取移动终端100的位置。如果期望的话,可以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来实现该模块。
参考图1,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被配置为将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提供到移动终端100。如示,A/V输入单元120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接收和处理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帧,图像帧是在视频呼叫模式或拍摄模式中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而且,能够在显示器151上显示处理的图像帧。
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能够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能够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向外部地传送。可选地,至少两个相机121能够根据使用环境被提供到移动终端100。
当便携设备处于诸如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的特定模式中时,麦克风122接收外部音频信号。该音频信号被处理并且被转换成电子音频数据。在呼叫模式的情况下,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将处理的音频数据转换成移动通信基站可传输的格式。麦克风122通常包括各种噪声消除算法,以移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程中所生成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30响应相关的输入设备或多个设备的用户操纵来生成输入数据。这样的设备的示例包括小键盘、薄膜开关、触摸板(例如,静压式/电容式触摸板)、滚轮、拨动开关等。
感测单元140提供感测信号,用于使用移动终端的各个方面的状态测量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例如,感测单元140可以检测移动终端100的打开/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组件(例如,显示器和小键盘)的相对应位置、移动终端100或移动终端100的组件的位置的改变、用户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存在与否、移动终端100的取向或加速/减速。
例如,考虑将移动终端100配置为滑盖式移动终端。在该配置中,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移动终端的滑动部是打开还是关闭。其他示例包括感测单元140,感测单元140感测电源190提供的电力存在与否、在接口单元170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耦合或其他连接存在与否。而且,感测单元140能够包括接近传感器141。
输出单元150生成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相关的输出。而且,输出单元150包括显示器151、音频输出模块152、报警单元153、触觉模块154、投影仪模块155等。
通常显示器151通常被实现为可视地显示(输出)与移动终端100相关联的信息。例如,如果移动终端以电话呼叫模式进行操作,则该显示器通常将提供包括与发起、进行和终止电话呼叫相关联的信息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又如,如果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拍摄模式,则显示器151可以附加地或可选地显示与这些模式、UI或者GUI相关联的图像。
可以使用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柔性显示器、和三维显示器的公知的显示技术来实现显示模块151。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这样的显示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能够以透明或光投射类型来实现一些上述显示器,其能够被称为透明显示器。作为透明显示器的代表性示例,有TOLED(透明OLED)等。显示器151的背部配置也能够以光透射类型来实现。在该配置中,用户能够经由终端机主体的显示器151所占用的区域看到终端机主体背部的目标。
根据所实现的移动终端100的配置,能够将至少两个显示器151提供给移动终端100。例如,可以将多个显示器以彼此间隔或配置成一体的方式布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单个表面上。可选地,能够将多个显示器安装在移动终端100的不同面上。
在显示器151和用于检测触摸动作的传感器构成多层结构(下文称为“触摸屏”)的情况下,能够将显示器151用作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在该情形下,触摸传感器能够被配置成触摸膜、触摸片、触摸板等。
触摸传感器能够被配置成将施加到显示器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或者从显示器151的特定部分生成的电容变化转换成电输入信号。此外,能够将触摸传感器配置成用于检测触摸的压力和触摸的位置或大小。
如果对触摸传感器进行触摸输入,则与触摸相对应的信号(多个信号)被传送到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处理该信号(多个信号),并且然后将处理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能够知道显示器151的指定部分是否被触摸。
参考图1,能够将接近传感器(在附图中未示出)设置到由触摸屏包围或在触摸屏周围的移动终端100的内部区域。接近传感器是使用电磁场强度或红外线而非机械接触来检测接近规定检测表面的物体或者在接近传感器周围存在的物体的存在与否。因此,接近传感器具有比接触型传感器更长的耐用性,并且还具有比接触型传感器更广泛的应用。
接近传感器能够包括透射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光电传感器、镜反射光电传感器、射频振荡接近传感器、静电电容接近传感器、磁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中的一个。在触摸屏包括静电电容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其被配置为使用根据指示器的接近的电场变化来检测指示器的接近。在该情况下,触摸屏(接触传感器)可以被归类为接近传感器。
为了简洁,在下文描述中,被识别为位于触摸屏上的指示器接近但不接触触摸屏的动作,被称为“接近触摸”。而且指示器实际上触摸触摸屏的动作被称为“接触触摸”。指示器在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的位置的意指当指示器执行接近触摸时,与触摸屏垂直相对的指示器的位置。
接近传感器检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方式(例如,接近触摸的距离、接近触摸的持续时间、接近触摸的位置、接近触摸的移位状态等)。而且,能够将与检测的接近触摸动作和检测的触摸方式相对应的信息输出到触摸屏。
音频输出模块152以包括呼叫接收模式、呼叫发起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各种模式进行操作,以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在操作期间,音频输出模块152输出与特定功能(例如,接收到的呼叫、接收到的消息等)相关的音频。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扬声器、蜂鸣器、其他音频产生设备及其组合来实现音频输出模块152。
报警单元153输出用于通知与移动终端100相关联的特定事件的发生的信号。典型事件包括呼叫接收事件、消息接收事件、和触摸输入接收事件。报警单元153能够输出用于通过振动来通知事件发生的信号,和视频或音频信号。能够经由显示器151或音频输出单元152输出视频或音频信号。因此,显示器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能够被认为是报警单元153的部分。
触摸模块154生成能够由用户感测到的各种触觉效果。振动是触觉模块154生成的触觉效果中的代表性的一个。触觉模块154生成的振动的强度和方式是可控制的。例如,能够以合成在一起的方式输出或者能够以连续地输出不同的振动。
触觉模块154能够生成各种触觉效果以及振动。例如,触觉模块154生成如引脚朝着接触皮肤表面垂直移动的设置而引起的效果、如将空气通过排气/吸气孔排出/吸入的力引起的效果、如掠过皮肤表面而引起的效果、如接触电极而引起的效果、如静电力而引起的效果、如使用吸热或放热设备呈现热/冷感觉而引起的效果等。
触觉模块154被实现为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手指、胳膊等的肌肉感觉来感测触觉效果,以及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送触觉效果。可选地,至少两个触觉模块154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相应的配置类型而被提供给移动终端100。
投影仪模块155是使用移动终端100来执行图像投影功能的元件。而且,投影仪模块155能够根据控制器180的控制信号在外部屏幕或墙上显示图像,该图像与或者与在显示器151上显示的图像相同或者至少部分地不同。
具体地,投影仪模块155可以包括生成用于向外部投影图像的光(例如,激光)的光源(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使用从光源生成的光来生成图像以向外部进行输出的图像生产装置(在附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以预定的焦距放大向外部输出图像的透镜(在附图中未示出)。而且,投影仪模块155还能够包括用于通过机械地移动透镜或整个模块来调整图像投影方向的设备(在附图中未示出)。
根据显示装置的设备类型,投影仪模块155可以被归类成CTR(阴极射线管)模块、LCD(液晶显示器)模块、DLP(数字光处理)模块等。具体地,DLP模块是通过使得从光源生成的光能够在DMD(数字微镜设备)芯片上进行反射的机制来操作的,并且有利于缩小投影仪模块151的尺寸。
优选地,可以在移动终端100的侧面的长度方向、或者前面或后面的方向上提供投影仪模块155。而且,应当理解,可以将投影仪模块155根据其需要而提供给移动终端100的任何部分。
存储单元160通常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100的处理、控制和存储请求。这样的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移动终端100上进行操作的应用的程序指令、接触数据、电话本数据、消息、音频、静止图片、移动图片等。而且,每个数据的最近的使用历史或累计使用频率(例如,每个电话本、每个消息或每个多媒体的使用频率)能够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60中。此外,在对触摸屏输入触摸的情况下,输出的振动和/或声音的各种模式的数据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60中。
存储器160可以使用适当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存储设备的任何类型或组合来实现,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磁或光盘、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器、卡型存储器(例如,SD存储器、XD存储器等)或其他类似的存储器或数据存储设备。而且,移动终端100能够在因特网上进行与用于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页面存储相关联的操作。
接口单元170通常被实施为将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设备进行耦合。接口单元170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或者提供电力,并且然后将数据和电力传送到移动终端100的各个元件,或者使得移动终端100内的数据能够被传送到外部设备。可以使用有线/无线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耦合到具有标识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端口、视频输入/输出端口、耳机端口等来配置接口单元170。
标识模块是用于存储用于认证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授权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并且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UIM)、订户标识模块(SIM)、通用订户标识模块(USIM)等。能够将具有标识模块的设备(下文称为“标识设备”)制造为智能卡。因此,标识设备可经由相对应的端口能够连接到移动终端100。
当将移动终端100连接到外部支架时,接口单元170变成用于从外部支架向移动终端100供电的通路,或者用于将用户从支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递送到移动终端100的通路。从该支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中的每一个或电力可以用作使得移动终端100能够识别其被正确地装载在支架中的信号。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相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包括提供多媒体回放的多媒体模块181。可以将多媒体模块181配置为控制器180的一部分,或者将其实现为单独元件。
此外,控制器180能够执行用于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写输入和绘图输入分别识别为字符或图像的图案识别处理。
电源单元190将各种组件所需要的电力提供给移动终端100。电源可以是内部电源、外部电源或其组合。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一些组合而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实现。对于硬件实现,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为执行此处描述的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其选择性组合内实现。该种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控制器180来实现。
对于软件实现,可以以诸如流程和功能的独立软件模块来实现此处描述的实施例,其每一个都执行此处描述的功能和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代码能够通过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写入的软件应用来实现,并且可以被存储在诸如存储器160的存储器中,并且由诸如控制器180的控制器或处理器来执行。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前透视图。
在附图中示出的移动终端100具有直板型终端主体。然而,移动终端100可以被实现在各种不同的配置中。这样的配置的示例包括翻盖型、滑盖型、旋盖型、旋转型和其组合。为了简洁,进一步的公开将主要涉及直板型移动终端100。然而,这样的教导等同地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
参考图2,移动终端100包括配置其外表的壳体(壳、外壳、盖体等)。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能够被分成前部壳体101和背部壳体102。各种电/电子部分位于前部壳体101和背部壳体102之间提供的空间中。可选地,至少一个中间壳体还能够被附加地设置在前部壳体101和背部壳体102之间。
壳体101和102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型而形成,或者例如能够由诸如不锈钢(STS)、钛(Ti)等金属物质形成。
能够将显示器151、音频输出单元152、相机121、用户输入单元130/131和132、麦克风122、接口180等提供到终端主体,并且更具体地,是提供到前部壳体101。
显示器151占据前部壳体101的大部分的主要面。音频输出单元151和相机121被提供到与显示器151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相邻的区域,而用户输入单元131和麦克风122被提供到与显示器151的另一端部相邻的另一区域。用户输入单元132和接口170能够被提供到前部壳体101和背部壳体102的侧面。
操纵输入单元130,以接收用于控制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而且,输入单元130能够包括多个操纵单元131和132。操纵单元131和132能够被称为操纵部分,并且可以采用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经历触觉感知来执行操纵动作的触觉方式的任何机制。
能够不同地设置通过第一或第二操纵单元131或132输入的内容。例如,诸如开始、结束、滚动等的命令被输入到第一操纵单元131。而且,用于从音频输出单元152输出的声音的音量调整的命令、用于切换到显示器151的触摸识别模式的命令等能够被输入到第二操纵单元132。
将在下文参考图3解释在显示器151和触摸板135之间的互联操作机构。
图3是用于解释其操作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前视图。
首先,在显示器151上能够显示各种可视信息。并且,能够以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标等显示这些信息。
为了输入该信息,至少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标之一被表示为以键盘形式而实施的单一预定阵列。并且,能够将该键盘形式称为“软键”。
图3示出的是通过终端机体的正面来输入应用到软键的触摸。
通过整个区域或被分成的多个区域来操作显示器151。在后面的情形中,多个区域能够被配置成可共同操作。
例如,在显示器151上能够显示输出窗口151a和输入窗口151b。表示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等的数字的软键151c’被输出到输入窗口151b。如果软键151c’被触摸,将与被触摸的软键相对应的数字输出到输出窗口151a。如果第一操作单元131被操作,尝试用于在输出窗口151a上显示的电话号码的呼叫连接。
此外,能够将显示器151或触摸板135配置成通过滚动接收触摸输入。用户滚动显示器151或触摸板135,以移动在显示器151上显示的实体上的光标或指示器(例如,图标等)。此外,在显示器151或触摸板135上移动手指的情形下,在显示器151上能够可视地显示移动的手指的路径。这对编辑在显示器151上显示的图像是有用的。
对于显示器(触摸屏)151和触摸板135在预定时间范围被一起触摸的情形,能够执行终端的一个功能。同时触摸的上述情形对应于用户使用拇指和食指(夹紧)把持住终端机体的情形。上述功能能够包括对显示器151或触摸板135的激活或禁用。
为了下文描述简洁方便,在下文描述中所提到的移动终端被假设包括图1中所示的组件的至少之一。同时,这种用于在显示单元上指示特定目标或者从该显示单元选择菜单的图形,诸如箭头、手指,被称为指示器或光标。然而,通常使用的指示器是指用于触摸操作等的手指,触摸笔等。在本公开中为了将指示器和光标彼此区分开,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形被称为光标,并且将用于执行触摸、接近触摸、姿势等的诸如手指、触摸笔等的物理工具称为指示器。
在下文描述中,将解释在应用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显示3D图像的方法和其的显示单元的配置。
首先,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单元151上实施的3D图像能够主要被划分成两种类别。在该情形下,对于该划分的基准归结于是否将不同图像分别提供到双眼。
将在下文中描述第一3D图像的类别。
首先,第一类别是将相同图像提供到双眼的单现场方案,并且其优势在于其能够用通用显示单元151来实施。具体而言,控制器180将由组合点、线、表面之一或其组合而生成的多面体设置在在虚拟的3D空间中,并且使得从特定视角观看多面体而生成的图像能够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因此,这种立体图像基本上能够包括平面图像。
其次,第二类别是将不同图像分别提供给双眼的立体方案,其使用的原理是用户能够感知肉眼所看见的目标的立体效果。具体而言,由于两眼之间的距离,使得肉眼被配置成在看相同目标时能够看见不同的平面图像。这些不同的图像经由视网膜转送到人脑。人脑通过将不同图像组合能够感知3D图像的深度和现实。因此,双眼之间距离所引起的双眼视差使得用户能够感知立体效果,尽管双眼视差在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因此,双眼视差变成所述第二类别的最重要的因素。将在下文,参考图4详细解释双眼视差。
图4是用于解释双眼视差原理的图示。
参考图4,假设六面体410作为对象被位于眼睛高度的前下方,以通过肉眼能看见。在该情形下,左眼能够看见左眼平面图像420,左眼平面图像420仅展示三个刻面,包括六面体410的顶面、前面和左侧面。并且,右眼能够看见右眼平面图像430,右眼平面图像430仅展示三个刻面,包括六面体410的顶面、前面和右侧面。
即使实际事物没有真实地位于用户双眼的前面,如果左眼平面图像420和右眼平面图像430被设置,以分别到达左眼和右眼,则用户基本能够感知六面体410,如同观看真实的六面体31。
因此,为了在移动终端100中实施属于第二类别的3D图像,同一目标的图像应该以利用预定视差使得相同物体的左和右图像彼此相区别的方式,而到达双眼。
在本公开中,为了将上文描述的两种类别区分开,属于第一类别的立体图像被称为“单视场3D图像”,并且属于第二类别的立体图像被称为“3D立体图像”。
将在下文描述实施3D立体图像的方法。
首先,如下文所描述的方法,为了实施3D立体图像,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需要以彼此区分开的方式到达双眼。为此,将在下文解释各种方法。
1)视差屏障方案
视差屏障方案以通过电驱动设置在通用显示器和两眼之间的切断设备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的方式,使得不同图像到达双眼。
用于显示3D图像的视差屏障类型显示单元151的结构,能够以将通用显示设备和开关LC(液晶)组合的方式来配置。通过激活设置到开关LC的光学视差屏障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从而该光能够被分离成两种不同的光,以分别到达左眼和右眼。因此,当将用于右眼的图像和用于左眼的图像组合一起而生成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设备上时,用户看见与眼睛分别相对应的图像,从而感知3D或立体效果。
可选地,将视差屏障被电控制,以使得整个光从此处传输,从而避免由于视差屏障而引起的光分离。因此,通过左眼和右眼能够看见相同图像。在该情形下,通用显示单元的相同功能是可用的。
同时,视差屏障参考一个轴来提供3D立体图像。然而,本发明能够根据控制器180的控制信号,使用能够以至少两个轴方向平行平移的视差屏障。
2)柱状透镜
柱状透镜方案与使用在显示器和两眼之间的柱状透镜屏的方法相关。具体而言,经由柱状透镜屏上的镜头折射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不同图像分别到达双眼。
3)极化眼镜
根据极化眼镜方案,将极化方向设置成彼此垂直,以将不同图像分别提供到双眼。在圆极化的情形下,极化被执行以具有不同的旋转方向,从而能够将不同图像分别提供到双眼。
4)主动式快门
该方案是一种眼镜方案。具体而言,在显示单元上以指定周期交替地显示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并且,当相对应方向的图像被显示时,用户的眼镜在相对方向关掉其快门。因此,相对应方向的图像能够沿着相对应方向而到达眼球。即,当左眼图像正被显示时,右眼的快门被关闭,使得左眼图像仅到达左眼。相反,当右眼图像被显示时,左眼的快门被关闭,以使得右眼图像仅到达右眼。
为了下文描述简洁,假设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包括图1中所示的组件的至少之一。具体而言,能够应用到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上述描述3D立体图像实施方法之一,将平面图像或3D立体图像提供给用户。在该情形下,3D立体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单元的整个屏幕上,或者能够被部分地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第一实施例
当通过双眼视差(即,分光术)将3D立体图像提供给用户时,用户对着显示单元的位置将成为问题。具体而言,只有光的传播方向对应于用户的相应眼睛的位置,用户才能够欣赏优选的3D立体图像,其中,所述光经由设置在显示单元上的视差生成装置被递送给用户,以对应于用于每只眼睛的图像。在将经由显示单元而被提供到用户的图像从平面(2D)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情形下,需要事先向用户通知图像切换,以便事先确保适合观看3D立体图像的视角。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向用户通知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从平面(2D)图像切换到3D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将在下文,参考图5解释根据本实施例的3D立体图像切换指示方法。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向用户通知将经由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提供的图像从平面(2D)图像切换到3D立体图像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参考图5,经由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能够提供平面图像[S501]。
在该情形下,对于提供的图像没有限制。例如,平面图像能够包括任意的应用执行图像、多媒体播放图像等中的一个。
当经由显示单元正在显示平面图像时,控制器180能够确定是否以及何时将相对应的平面图像转换成3D立体图像[S502]。
如步骤S502中确定的示例,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回放包括3D立体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多媒体文件的情况下,控制器180搜索用于图像的相对应多媒体文件,其在与当前播放的视图距离预置视图之后将被连续或周期地播放,并且随后能够确定在预置视图之后是否提供3D立体图像。此外,在回放实时下载类型或广播/数据流类型的内容的情形下,如果特定信号被接收,那么控制器180能够确定在指定持续时间之后将提供3D立体图像。在该情形下,优选的是,假设内容提供商提供指示在指定持续时间之后图像将被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特定信号。如果不能事先确定是否能将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那么控制器180确定3D立体图像是否被实时提供。
如果估计切换至3D立体图像,或者图像已经被切换成3D立体图像,那么控制器180能够以各种输出方式的至少之一向用户通知切换成3D立体图像[S503]。
为了向用户通知切换成3D立体图像,指定视觉效果被给予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生成指定方式的振动,或者经由音频输出单元能够生成指定指示声音。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在已经输出切换到3D立体图像的指示声音之后,如果用户输入用于确认切换至3D立体图像的命令[S504],那么控制器180能够控制3D立体图像,以经由显示单元被显示[S505]。
如果在预定持续时间没有给出用于确认切换到3D立体图像的命令,或者用户拒绝切换成3D立体图像,那么控制器180能够控制将经由显示单元而被显示的代替3D立体图像的平面图像[S506]。
在该情形下,用于取代3D立体图像的平面图像是事先准备图像,或用于左眼或右眼的被输出图像。
同时,在没有接收到用于确认切换到3D立体图像的命令的情况下,控制器180能够控制将被直接设置在实际上设置3D立体图像的视图处的3D立体图像。
在下文的描述中,参考图6,将详细地解释3D立体图像切换指示输出的类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解释向用户通知将经由移动终端的显示单元提供的图像从平面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方法的图示。在下文描述中,用于指示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输出类型被称为3D指示。
参考图6(a),可视信息可用于3D指示。具体而言,能够在显示单元151的右上部区域上显示预定大小的3D图标610。该图标610仅为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图标610。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及其组合的各种视觉效果。
参考图6(b),指定图案的振动能够被设置为3D指示。例如,根据到切换3D立体图像所剩的剩余时间能够生成不同方式的振动或振动的不同数量。
参考图6(C),经由音频输出单元152的听觉信息能够被用于3D指示。例如,根据到切换成3D立体图像所剩的剩余时间,能够生成不同指示声音。
同时,如果3D指示被可视地提供,其能够显示到提供3D立体图像的视图的所剩的剩余时间。在下文将参考图7对此进行解释。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向用户通知在移动终端中可视的3D立体图像切换视图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参考图7,假设控制器180事先获取将经由显示单元提供的图像从平面图像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视图的情形。此外,图7中所示的各个视觉效果能够在与图6(a)中所示相似的位置上显示,并且能够具有与图6(a)中所示的图标610相似的大小。
参考图7(a),能够以下列方式指示3D立体图像切换视图。首先,根据时间消逝而保持指定计量器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在该时序点,能够执行切换成3D立体图像。
参考图7(b),能够以下列方式指示3D立体图像切换视图。首先,根据时间的消逝来保持数字倒计时直至数字变成0。在数字为0的该时序点,可以执行切换成3D立体图像。
所述计量器类型和倒计时方法仅为了示例,其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应用于用于将时间流视觉地表示柱状图、颜色变化等的这种视觉效果。
在下文描述中,将参考图8解释根据切换成3D立体图像的用户确认来提供3D立体图像的详细处理。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终端中根据用户的确认命令来提供3D立体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在图8中,假设如图7(a)中所示的这种计量器用于3D指示。并且,假设控制器事先获取到3D立体图像的切换视图。附图的左部分指示3D指示的计量器类型。并且,附图的右部分指示根据对应3D指示而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此外,假设3D指示和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根据时间消逝以自上而下的方向变化。
参考图8,在控制器已经获取3D立体图像的切换视图之后,控制器能够根据剩余视图,控制显示在显示单元的制定区域上的计量器以逐渐减少。此后,即使所述计量器完全耗尽,控制器直到用户进行输入才提供3D立体图像。相反,控制器能够控制将被显示的上述代用图像。随后,如果用户通过触摸输入等来选择3D指示,如附图中的最低端部分所示,3D立体图像能够被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上述的3D指示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可选地,上述3D指示方法的至少两个能够以组合一起的方式同时应用。此外,上述3D指示方法分别可用于指示被显示的图像从3D立体图像又切换成平面图像的方法。然而,在向用户通知从3D立体图像切换成平面图像的情形下,视觉、触觉和听觉效果能够与3D指示的那些不同地设置。
第二实施例
同时,如上所描述的,用户眼睛对着显示单元的位置对于3D立体图像而言很重要。因此,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其可以支持3D指示和用户眼睛校正。在下文,将参考图9对此进行解释。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支持用户眼睛校正和指示在移动终端中提供3D立体图像的视觉效果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参考图9(a),控制器确定立即或在指定持续时间之后提供3D立体图像,并且随后能够控制用于校正用户眼睛的预置校正图像910,以在显示单元的整个屏幕上显示。在该情形下,用于校正用户眼睛的校正图像优选地包括具有给定到其中的指定3D深度的3D立体图像。一旦提供了校正图像910,用户调整眼睛,以使得校正图像能够被看成适当的3D立体图像,并且随后能够操作OK按钮920。并且,能够相对应地将3D立体图像提供到显示单元。
可选地,参考图9(b),预定大小的上述校正图像910能够显示在显示单元的指定区域,而取代显示在显示单元的整个屏幕。在切换成3D立体图像之前校正图像910被显示为3D指示的一种类型的情形下,仅校正图像能够产生3D立体图像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控制器使用相机121获取用户的眼球位置,并且随后能够显示适合经由该获取的位置来观看3D立体图像的视图校正区域。
根据先进的面部识别技术等,移动终端的控制器180识别从经由相机获取的图像的用户面部,并且随后能够从识别的面部获取眼睛位置。因此,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的移动终端通过从由相机121拍摄的图像获取的用户的眼睛的位置,确定适合观看经由显示单元提供的3D立体图像的位置,并且随后能够向用户通知视觉地获取的眼睛位置。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对此进行解释。
图10A至10C是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对用户眼睛进行校正的信息的显示类型的图示。
在图10A至10C中,假设将相机121以显示单元的相同方向提供到移动终端100,以拍摄位于显示单元前面的用户的图像。
参考图10A,使用经由相机拍摄的图像,控制器能够确定用户的视域1000位于朝向显示单元151的左侧。使用确定的用户的视域1000,控制器180能够显示参考范围发现器1010以及指示用户眼睛关于参考范围发现器1010的相对位置的图示1030。因此,根据与指示用于欣赏3D立体图像的最佳视域的范围发现器的中心点相距的、在其处显示所述图示1030的相对位置,用户能够获取用于视域修正的位置和方向。
如果用户的视域位于用于观看3D立体图像的最佳位置,参考图10B,在参考范围发现器1010的中心显示图示1030。
如果用户的视域参考显示单元151在右上侧偏离,参考图10C,在参考范围发现器1010的右上部显示图1030。
直至用户的视域接近最佳位置,如图10B中所示,控制器显示平面图像或代用图像。一旦用户视域接近最佳位置,控制器能够控制3D立体图像,以经由显示单元151自动地显示。
根据距离参考范围发现器1010的中心的图示1030的偏移程度(即,距离最佳位置的用户视域的偏离程度),控制器180能够控制将要给予参考范围发现器和/或图示1030的视觉效果(例如:颜色)。
此外,参考范围发现器和图示可以包括显示为3D立体图像的目标,直至3D立体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方法能够在程序记录介质中作为计算机可读编码而实施。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记录设备,在其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读取数据。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诸如ROM、RAM、CD-ROM、磁带、磁盘、光学数据存储设备等,并且还可以包括载波型实施方式(例如:经由因特网传输)。
具有能够显示立体图像的显示单元的移动终端,是通过预定类型的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的组合。各个结构元件或特征除非独立地指定则应该考虑为是可选择的。在不与其他结构元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个结构元件或特征。同时,一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以与另一组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形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正和更改。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包括在随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的范围内所提供的该发明的修正和更改。

Claims (28)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显示2维(2D)图像,并且显示感知的三维(3D)图像;以及
控制器,当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所述2D图像时,控制器确定在预置持续时间内是否从视频资源中提供感知的三维(3D)图像的信息,并且当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视频资源中提供所述3D图像的所述信息时,所述控制器将指示提供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的指定视觉效果,提供所述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剩余时间量来控制指定视觉效果进行变化,以显示所述感知的3D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视觉效果包括从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而具有递减的值的数字、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而具有递减的大小的图示、以及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而具有递减的大小的图示中选择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音频输出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来控制经由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的不同音频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接收用户命令的用户输入单元,并且其中,当经由所述用户输入单元接收所述用户命令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器,以显示经由所述视频资源接收的所述3D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显示器和所述用户输入单元形成触摸屏,以及其中,当在与所述视觉效果相对应的所述触摸屏的区域上确定触摸输入时,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用户命令被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用于获取包括用户面部的面部识别图像的相机,其中,当所述3D图像被显示时,所述控制器确定第一点,在所述第一点上所述用户的面部位于所述面部识别图像中,并且控制以所述指定视觉效果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的视觉信息,其中,所述视觉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点和预置的第二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一点和所述预置的第二点之间的方向中的至少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点与位置相对应,所述位置使得左眼图像到达所述用户的左眼,并且右眼图像到达所述用户的右眼,以提供3D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视觉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点相对应的第一图标,和与所述第二点相对应的第二图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图标与所述第二图标的距离来控制将被提供到所述显示的图标上的不同颜色。
12.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显示器上显示2维(2D)图像;
当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所述2D图像时,确定在预置持续时间中从视频资源中是否提供感知的三维(3D)图像;以及
当确定从所述视频资源中提供所述感知的3D图像时,将指示提供给用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指示包括控制在所述显示器的至少一个区域上显示的指定视觉效果,所述视觉效果与从所述视频资源中提供的所述3D图像的所述显示相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所述视觉效果时,确定经由用户输入单元接收用户的确认命令;以及
作为所述确定的结果,当确定所述用户的确认命令被接收时,在所述显示器上显示所述3D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直至显示所述3D图像的剩余时间量,
其中,基于所述确定的剩余时间量更改所述视觉效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视觉效果包括:从由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具有递减的值的数字、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具有递减的大小的图示、以及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具有递减的大小的图示构成的组中选择至少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通过使用经由相机所拍摄的图像,确定所述用户朝向所述显示器所处于的第一点,
其中,所述视觉效果包括指示在所述第一点和预置的第二点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在所述第一点和所述预置的第二点之间的方向的至少之一的视觉信息。
1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显示感知的三维(3D)图像;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确定在预置持续时间中从视频资源中提供的感知的三维(3D)图像的信息,并且响应于所述控制器确定从所述视频资源中提供所述3D图像的所述信息,所述控制器提供仅与所述3D图像相关的指定视觉效果,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剩余时间量来控制指定视觉效果进行变化,以显示所述感知的3D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变化的所述视觉效果是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而递减的显示的数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变化的所述视觉效果是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而具有递减的大小的图示。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变化的所述视觉效果是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而具有递减的大小的图示。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音频输出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剩余时间量控制将经由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而被输出的不同音频效果。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响应于经由所述输入设备接收的用户确认命令,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显示器,以显示所述3D图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摸屏,并且当在与所述视觉效果相对应的所述触摸屏的区域上确定触摸输入时,所述控制器确定接收所述用户确认命令。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用于获取包含用户的面部的面部识别图像的相机,其中,当显示所述3D图像时,所述控制器确定第一点,在所述第一点处,所述用户的面部位于所述面部识别图像中,并且所述控制器控制在所述显示器上以所述指定视觉效果显示的视觉信息,其中,所述视觉信息指示在所述第一点和预置的第二点之间的空间距离,或者在所述第一点和所述预置的第二点之间的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点对应于使得左眼图像能够到达所述用户的左眼,并且右眼图像能够到达所述用户右眼的位置,以向所述显示器提供所述3D图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视觉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点相对应的第一图标和与所述第二点相对应的第二图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基于所述第一图标和所述第二图标的距离,所述控制器控制将被显示的不同颜色。
CN2011101992532A 2010-10-01 2011-07-14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4479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95768A KR101633336B1 (ko) 2010-10-01 2010-10-01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10-0095768 2010-10-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923A true CN102447923A (zh) 2012-05-09

Family

ID=4458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92532A Pending CN102447923A (zh) 2010-10-01 2011-07-14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4775B2 (zh)
EP (1) EP2437505A3 (zh)
KR (1) KR101633336B1 (zh)
CN (1) CN1024479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8348A (zh) * 2017-08-10 2018-02-1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实现指向控制功能的无线人机交互设备和方法
CN109144393A (zh) * 2018-08-28 2019-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87467A4 (en) * 2013-12-27 2017-09-20 Intel Corporation Audio obstruction effects in 3d parallax user interfaces
KR101954263B1 (ko) * 2014-06-11 2019-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다시점 영상 제공 방법
CN110489215A (zh) * 2019-06-29 2019-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中等待场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0610A (ja) * 2001-03-29 2002-10-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20040148631A1 (en) * 2003-01-20 2004-07-29 Advanced Digital Broadcast Polska Sp. Z O.O Method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digital television decoder
EP1737248A2 (en) * 2005-06-14 2006-1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1845727A2 (en) * 2006-04-10 200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broadcast receiver and access restri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435919A (zh) * 2008-10-21 2009-05-20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式立体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90573B1 (en) * 1983-05-09 2003-07-08 David Michael Geshwind Interactive computer system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information and for converting two-dimensional image inform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ystems
JP3443271B2 (ja) 1997-03-24 2003-09-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4149037B2 (ja) * 1998-06-04 2008-09-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映像システム
JP2002092657A (ja) * 2000-09-12 2002-03-29 Canon Inc 立体表示制御装置、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3673217B2 (ja) * 2001-12-20 2005-07-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2003333624A (ja) 2002-05-10 2003-11-21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AU2003252388A1 (en) * 2002-08-27 2004-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ontent reproduction device capable of reproducing a content in optimal reproduction mode
JP3973525B2 (ja) * 2002-09-24 2007-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2d(2次元)及び3d(3次元)表示機能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EP1403759A3 (en) * 2002-09-17 2007-04-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functions
JP4093833B2 (ja) * 2002-09-25 2008-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EP2315454B1 (en) * 2002-09-27 2012-07-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3-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841728B (zh) * 2003-04-17 2012-08-08 夏普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处理装置
JP5030776B2 (ja) 2005-07-01 2012-09-19 株式会社Access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用プログラム、及び放送番組シーン通知システム
FR2888000B1 (fr) 2005-07-04 2008-02-22 Xavier Jean Francois Levecq Procede d'aide au positionnement, et dispositif de visualisation autostereoscopique implementant ce procede
US20070052703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Denso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KR100940209B1 (ko) * 2008-01-07 2010-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디스플레이 모드 전환 방법, 장치, 및 그 방법을실행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기록매체
JP2010107685A (ja) * 2008-10-30 2010-05-13 Fujifilm Corp 3次元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463739B2 (ja) * 2009-06-03 2014-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36285B2 (ja) * 2009-07-21 2013-1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撮像装置
WO2011148544A1 (ja) * 2010-05-27 2011-12-01 任天堂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2047974A (ja) * 2010-08-26 2012-03-08 Toshiba Corp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JP5789553B2 (ja) * 2012-03-29 2015-10-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0610A (ja) * 2001-03-29 2002-10-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US20040148631A1 (en) * 2003-01-20 2004-07-29 Advanced Digital Broadcast Polska Sp. Z O.O Method of automatic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digital television decoder
EP1737248A2 (en) * 2005-06-14 2006-1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1845727A2 (en) * 2006-04-10 2007-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broadcast receiver and access restri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1435919A (zh) * 2008-10-21 2009-05-20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式立体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8348A (zh) * 2017-08-10 2018-02-1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实现指向控制功能的无线人机交互设备和方法
CN109144393A (zh) * 2018-08-28 2019-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842029B2 (en) 2018-08-28 2023-12-12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33336B1 (ko) 2016-06-24
US20120081361A1 (en) 2012-04-05
EP2437505A2 (en) 2012-04-04
EP2437505A3 (en) 2013-02-20
KR20120034303A (ko) 2012-04-12
US9154775B2 (en) 201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010B (zh) 移动终端以及在其中控制三维图像的方法
KR101912408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CN102467341B (zh) 移动终端以及在其中控制图像拍摄的方法
KR101666919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2014775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685980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595157B (zh) 显示3d图像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830966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컨텐츠 생성 방법
CN102333227A (zh) 移动终端以及其中的3d图像控制方法
KR10173134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44792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101726675B1 (ko) 영상 통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30065074A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KR20190079263A (ko) 헤드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KR20110056816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1673409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KR20120130394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1006012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739043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입체 영상 표시 방법
KR101850824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9244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2013005820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864698B1 (ko)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615234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30017178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