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3888B -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 Google Patents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43888B CN102443888B CN201110330319.7A CN201110330319A CN102443888B CN 102443888 B CN102443888 B CN 102443888B CN 201110330319 A CN201110330319 A CN 201110330319A CN 102443888 B CN102443888 B CN 1024438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bar
- drawing area
- main drawing
- fiber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60 car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672694 Citrus reticul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7 get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6 remed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棒,该压力棒在一牵伸装置(4)牵伸区(HF)的宽度范围内能够在牵伸区(4)的两钳口线之间转向一条纤维结合条子(FB′)。压力棒的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连接外部压缩空气或吸入空气的连接装置(29),通过至少一个空心段(30)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29)相连接,以及通过至少一个空心段的至少一个开口(30)与外部环境相连,以便利用压缩空气或吸入空气清除牵伸区(HF)范围内的纤维废料和/或污物。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在牵伸区内布置有所述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10076078.2、发明名称为“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申请日为2005年5月30日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棒,该压力棒在一牵伸装置牵伸区的宽度范围内能够在牵伸区的两钳口线之间校正或转向一纤维网。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带有这种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以及从牵伸区中去除纤维和污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压力棒特别是在可调节的和不可调节的并条机上使用时,用来引导所谓的浮游纤维。浮游纤维在短时期在通过牵伸装置输送过程中,在由上行的罗拉对和下行的罗拉对构成的牵伸区内,既不会被下行的罗拉对夹紧,也不会被上行的罗拉对夹紧。在大多数情况下,牵伸区是由中罗拉对和前罗拉对构成的主牵伸区。但是也可以设想在由后罗拉对和中罗拉对构成的预牵伸区放置一压力棒。
但在使用压力棒时遇到了问题,特别是在它的上表面沉积了一些由纤维结合条子分出来的纤维和其它微粒。其原因在于,来源于纤维条子并在主牵伸区上扬开来的短纤维和污物停留在牵伸装置范围内,大部分降落到压力棒上,甚至回落到纤维条子上。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希望发生的,因为一方面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必须清洁压力棒,另一方面污物回落的结果会损害被牵伸纤维条子的质量。根据已有技术水平,作为解决办法建议利用从上面伸向主牵伸区的吸管吸除,因为这样可以达到较大的空气流量和较高的空气流速。但这样所达到的结果很少能够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排除或至少减小牵伸装置的牵伸区被沾污的问题。
该任务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棒及纺纱准备机器来解决的。本发明的压力棒在牵伸装置的牵伸区宽度范围内能够在牵伸区的两钳口线之间转向一条纤维结合条子,其中,至少有一连接外部压缩或吸入空气源的连接装置,通过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连接装置相连接的空心段,以及通过至少一个将至少一个空心段与外部环境相连接的开口,以便利用压缩空气或吸入空气将纤维废料和污物从牵伸区(HF)的范围内清除。
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特别在于,利用压力棒影响牵伸区内的流动比率,必要时根据当前技术水平采取其它措施(从上面吸除),以减小把纤维和污物停留在牵伸区的湍流的大小和/或数量,减小导致纤维和污物沉积在牵伸区内的流动死区,达到较高的污物运出率。根据本发明的两项措施,一方面是利用压力棒外加压缩空气和吸入空气,另一方面是优化压力棒的造型,可以交替使用,在只有一根唯一的压力棒的情况下,也可以一起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压力棒至少有一个连接外部压缩空气源或吸入空气源的连接装置,借此,或者通过从至少一个开口中流出的压缩空气将纤维、污物以及必要时将留在牵伸区内的热空气排除出去,或者通过至少一个开口将它们吸入,并经过一个连接装置运走。其中第一个方案是直接将压缩空气送入主牵伸区,并加强从主牵伸区出来的气流。
根据一个较佳的实施型式,至少有一个空心段被设计成在压力棒中纵向延伸的空腔。最好是,同时在压力棒的隔壁上至少预设一个开口,用以把空腔与外部环境接通。压力棒因而就有一种空心断面形状,不但非常适合于承担已知的纤维控制,而且也非常有利于用来把纤维和污物运走。
作为可替代的方案,在压力棒上,例如在其纵向延伸段,安装一块具有空心段功能的空心板条(例如胶合上),该板条一方面至少有一个连接装置,另一方面至少有一个开口。
根据一个优异的实施型式,其空心段在纵向有一种变化的断面形状。借此,随着逐渐远离连接装置而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压力下降可以得到补偿,特别是当空心段的断面形状随着离开连接装置的距离逐渐增加而变细时。
根据另一个附加的或可替代的设计,在其压力棒的两个端面上各设有一个连接装置,分别经过这两个连接装置使用压缩空气和吸入空气。
在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棒上,可以设计多个空心段取代一个唯一的空心段,空心段可以例如从压力棒的端面到中部,并在中间用一道中间隔壁把它们相互分隔开来。
鉴于至少有一个开口,开口可以优先设计成圆形的、多角形的或长形的(缝隙形开口)。另外,多个相邻的开口优先基本上分布在牵伸区的宽度范围内,以便尽可能有效地清除纤维和污物。如果采用一个或多个缝隙开口,也适宜遵循同样的原则。
至少一个开口优先考虑相对于需要清洁的牵伸区定向,要保证能对纤维和污物进行最佳清除。在一个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开口向上(就是说,离开纤维条子)定向的。在另一个变型方案中,至少一个开口是对着下行的上罗拉(在主牵伸区为上前罗拉)定向的,因而能够上扬和运走靠近楔形块处和楔形块中产生的自由纤维。
也可以预先规定预设两个平行的纵向缝隙开口,缝隙开口也可以是中断的,或者预设多个开口排成两列或多列,其中一列开口可以对着所述罗拉定向,另一列缝隙开口则以离开纤维条子而去的方向定向。或者一列开口定向在两个前罗拉构成的楔形块中,另一列开口对着上前罗拉。也可以预先规定,两列或多列缝隙或开口由在纵向相互错开布置的若干缝隙或开口构成。
根据本发明一种较佳的设计,至少两个开口有不同的横截面尺寸,以求在牵伸区内实现最佳流动比率。特别是,如果有至少几个开口的横截面尺寸从压力棒的端面到压力棒中部依次递减的活,根据涉及这一特点的一种实施型式已经证实这是有利的。根据一项相应的设计,(在依次采用圆形开口的情况下)从外侧表面到压力棒的中间,开口横截面的直径依次为4mm,3.5mm,3mm,2.5mm,等等。
另外,如果至少有几个开口在其出口侧有一个倒角或倒圆,则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在牵伸区实现均匀的空气分布,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死区。
在根据根发明的压力棒的一项较佳设计中,至少有几个开口是由内而外向着压力棒的中心倾斜。而且已经证明,通过这一措施,牵伸区可以获得更为均匀的空气分布。
有益的是,至少可以相对于牵伸装置调整一个开口的定向,以便根据牵伸装置的几何尺寸(例如两个罗拉对的直线调整钳口间距),伸拉材料的类型,送出速度,以及与此相关的牵伸区内的流动比率,上罗拉的涂层和/或其它参数,进行一次优化定向。为此目的,压力棒可以在其端面使用轴承材料,以便可支承在牵伸装置上转动。
另外,至少一个开口对水平面的送风角α最好为0°到90°,其中角α应对着下行的罗拉张开。在0°时,向前罗拉的楔形块中送风,45°时对着上前罗拉送风,90°时向上送风至上中罗拉与上前罗拉之间送风。
如上文所述,压力棒也可以至少有一个吸入开口,该开口把周围环境与空心段接通。这样,纤维和污物可以通过压力棒上和压力棒中的空心段排除,但是要注意,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空心段和至少一个连接装置不得堵塞。至少一个吸入开口最好是可以定向到牵伸装置的纤维网上。在多个吸入开口的情况下,吸入开口可以在牵伸区的不同区域内定向。
在另一个特定的设计中,压力棒采用喷水泵的方式工作。工作时,在至少一个空心段进行压缩空气加载时。空气和纤维可通过压力棒上或压力棒中的至少一个吸气开口吸入,并可通过压力棒上或压力棒中的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从牵伸区排放到外部环境中清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压力棒的特征在于具有一种断面形状,这种断面形状可以影响牵伸区内的流动比率,使牵伸区上罗拉之间的流动死区的数量和/或大小(与已知的压力棒相比)相对减小。通过这种形状经过优化的压力棒,可以达到提高空气流速的目的。牵伸区内的湍流位置可能发生移位,或者可能部分地彻底避免湍流的形成。将会把污物从牵伸区带走的空气的流速可能得到提高,因而或改善清除的效果。
在一个断面形状设计经过优化的实施例中,压力棒有一个沿其纵向伸展的表面,该表面与相邻下行上罗拉面对面的圆周表面相配合。其中,特别是所述压力棒的表面基本上是照上罗拉的部分圆筒表面仿制的。
具有优化断面形状的压力棒还可以有另一个为了与纤维网接触而设计的表面,该表面基本上由一个平面构成,可平行于纤维网的走向布置。
作为所述特征的替代方案或补充,所述较佳压力棒的横截面沿着下行方向(即纤维条子的行走方向)逐渐变细向。
在一个较佳的变型方案中,压力棒的下表面有一个凹入的弧形曲线。同时,下表面沿着下行的尖形边缘逐渐变窄,指向牵伸区两个下行罗拉的楔形块。凹入弧形曲线的优点在于,上行的边缘按照传统的方式引导纤维结合条子,但向内弯曲的部分不与纤维结合条子接触,因此不会产生干扰,而下行的边缘在压力棒与上前罗拉之间起优化流动比率的作用,对纤维条子的牵伸状态几乎没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牵伸区的流动状况,压力棒在其朝向纤维条子的上表面上没有或者几乎没有经过倒圆的边缘,以便在该范围内减小死区。
所述各种压力棒的横截面在其长度范围内各个横截面最好是相同的。但也不排除略有变化的横截面。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纺纱准备机器,特别是一种并条机,精梳机,精梳准备机器或梳棉机,并配有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至少有一个构成两个罗拉对的牵伸区,同时机器至少有一个符合本发明的布置在牵伸区内的压力棒。
根据本发明具有优越性的进一步设计,机器具有一种装置,用来调节压缩空气加载的程度,以便能更精确地调节对纤维和污物的清除。同时,压缩空气加载的程度可以与生产的速度和/或被加工材料的变脏程度相适应。
根据另一个较佳的机器设计,压力棒在主牵伸区相对于中罗拉布置,它可以在保持对中罗拉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在牵伸区宽度变化时随之移动。这种情况下,压力棒可与例如上中罗拉的托脚相连接。
另外,当在牵伸区的上方预设一个吸入装置时,吸入装置协助运走在牵伸区产生的纤维废料和/或污物,纤维废料和/或污物利用本发明的压力棒上扬并被输送到吸入装置的方向。
本发明还包括利用上述压力棒从牵伸装置的牵伸区清除纤维和/或污物的方法,其中将压缩空气送入牵伸区,在牵伸区的范围内获取并带走纤维废料和/或污物。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中:
图1用示意图表示一台并条机的侧视图(没有调整装置);
图2用侧视图表示采用一圆形截面压力棒时的流动模拟图;
图3为传统压力棒时的流动模拟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的采用优化横截面形状的压力棒时的流动模拟图;
图5为使用优化横截面形状压力棒的另一种实施型式的流动模拟图;
图6为根据图1示意侧视图当压力棒用压缩空气加载时的牵伸装置;
图7为根据图6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图8为根据图7放大后的压力棒;
图9为具有吸气和排气开口的压力棒的另一实施型式;
图10为采用无压缩空气加载的压力棒时的流动模拟图;
图11同图10,但有压缩空气加载;
图12为图11的截面详图;
图13同图12,但其压力棒可绕纵轴转动;
图14为采用有压缩空气加载的压力棒时的另一种实施型式;
图15a)-f)为具有压缩空气加载的不同压力棒,分别用侧视图和主视图表示;以及
图16用主视图表示和从端面看的压力棒的另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一台并条机的示意侧视图,该并条机是作为精纺准备机(在这里更确切说是纺纱准备机器)的实施例示出的。根据本例,有多条基本上未加捻的纤维条子FB(在这里只有这些纤维条子是在前面制成的)并排放在并条机的前面。也有可能只给并条机引入一条纤维条子FB,将该纤维条子FB直接放在前置的梳棉机或精梳机的前面。有一个喇叭头12布置在并条机的入口处,它将纤维条子压实。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使用其它压实装置。穿过一个扫描装置2、3,它作为进料探测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把由多条单一的纤维条子FB组成的压缩纤维条子FB′引入构成并条机核心部件牵伸装置4。牵伸装置一般有三个牵伸机构或罗拉对,在两罗拉对之间进行牵伸。它们是后罗拉对5a、5b,中罗拉对6a、6b和输出或前罗拉对7a、7b。它们按照这样的顺序以逐渐提高的圆周速度转动。由于罗拉对的圆周速度不等,在牵伸装置中被加工成纤维网状的纤维条子FB′按照圆周速度的相应比例被拉伸。后罗拉对5a、5b和中罗拉对6a、6b构成所谓的预牵伸区VF,中罗拉对6a、6b和前罗拉对7a、7b构成所谓的主牵伸区HF。
另外,在主牵伸区内布置了一根压力棒20,压力棒用来使纤维条子FB′校正或转向,并更好地进行纤维导向,特别是对于未被夹在两罗拉对之间的纤维(所谓的浮游纤维)。被拉伸的纤维条子FB′借助于转向上罗拉9和成条装置10会合,并经过压辊对13、14和布置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转盘17中的纤维条子通道16以vL的速度被放入条筒18中。
图2和图3所示为主牵伸区HF中两个不同的计算机流动模拟图,其中,图2示出了一个圆形横截面的压力棒20。图中表明,在压力棒20之前形成了一个死区(德语:Todzone),也就是说,几乎没有流线存在,污物粒子可以沉积在压力棒20上。在采用图3所示具有椭圆截面的标准压力棒20的情况下,虽然也有这样的死区出现,但远没有那么鲜明,因为上中罗拉6b与压力棒20之间的空隙只有约2mm。
根据模拟图可以看出,压力棒20的截面形状对空气湍流(闭合线)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善压力棒20的形状可使湍流的位置发生移位,或者部分地避免湍流的形成。采用优化的压力棒也可以提高从牵伸区将污物带走的空气的流速,因而也能改进清污的效率。
当采用图4和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压力棒20时,在椭圆形标准压力棒上部的圆形弧线(见图3)被两道垂直的相互对接的压力棒边壁的边缘线21所取代。如流动模拟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引发的死区几乎全部消失。
在压力棒20处于下游的一边,湍流出现在纤维条子FB′附近。采用根据图2、3和4的所有三种压力棒时,都出现这样的湍流(德语:Wirbel,见图4中的标记)。根据本发明,采取的补救办法是,将图5中所示的压力棒20的下表面22延伸到接近由两个罗拉7a、7b构成的楔形块Z,并在与楔形块Z相对的边缘线26处收住,将边缘线26倒圆,并微微向上弯曲。利用这样的造型设计可以有效地限制纤维条子FB′上的湍流,从而能通过回流从楔形块区和主牵伸区HF把在主牵伸区释放出的污物带走。这一效果要靠同样被拉长的与上罗拉7b相邻的表面24才能实现,该表面对于出自主牵伸区的纤维和污物起导向作用。
在图6-15中示出的所有压力棒20都是用压缩空气加载的。图6中所示的压力棒20在图8中示出了详图,同传统的压力棒(见图3)一样,其空心段30有一椭圆形外横截面,在压力棒内部,空心段伸展到其整个长度范围。根据本发明,在压力棒20的上表面预设一开口40,根据图7该开口被设计成缝隙开口。
另外,从图7的俯视图中可以看出,压力棒20的两个端面设有一个连接装置29,每个连接装置上各连接着一个压缩空气源90。经过一个用示意图表示的装置91可以调整压缩空气流的强度(为简化起见,没有示出该装置91与另一压缩空气源之间的连接)。两个连接装置29也可以只使用唯一的一个压缩空气源90。另外,也可以只在压力棒20的端面上预设一个连接装置29。
压缩空气源90的压缩空气经过连接装置29进入空心段30,并由空心段经过开口40进入主牵伸区HF的外围。在该处,压缩空气把从主牵伸区内的纤维、污物和热量向上拉动。
在牵伸装置4的上部布置了一个传统的吸除装置80,由该装置把牵伸装置范围内的纤维、污物和热量吸走(见箭头f1)。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棒20的造型能够有效地促使纤维、污物和热量流向吸除装置80。
在根据图9的一个实施型式中,预设了另一个开口50,它使压力棒具有类似喷水泵的功能。压缩空气如同使用图8所示的压力棒时那样被导入空心段30,然后经过开口40向外导出。空心段30的构造可以保证空气由中间区域经过开口50吸入,然后经过开口40向上再离开压力棒20。
图10和11所示是使用空心圆压力棒20时的流动模拟结果,其中,压缩空气被垂直向上吸入主牵伸区HF,然后图10中的压缩空气被关断,图11中被开通。从图10中可以看出,与图2的情形相类似,在压力棒20的四周形成了几个湍流和死区。在没有空气进入时,在上中间和上前罗拉6b、7b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死区(Todzone)(见标记),这是由于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清洁棒60(用于清洁上罗拉的包覆层)促使造成的。从纤维条子FB′中析出的粒子停留在这一死区内,并沉积在清洁棒60上。需要指出的是,实验研究和模拟是在没有在牵伸装置上部布置吸除装置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在并条机上一般都有这种装置)。因此,问题至少在于,为了排除在清洁棒之间没有进气的情况下产生的死区,吸除作用是否充分。
相反,在图11中可以看出所述死区是如何被排除的,由于上中罗拉和上前罗拉6b、7b之间间隙中的空气流速明显增加,而进入进给和向上流动的气流中的纤维和灰尘粒子则以较高的概率被分离。这种情况如图12的详图所示。
进入主牵伸区HF的进气方向是倾斜的,如图13所示,这样,上前罗拉7b的边界层直接入流也可以改进污物的分离,因为气流可以收集更多的粒子。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的是,通过改变进气角度,尽可能不产生新的死区,避免污物可能沉积到压力棒20上。
压力棒20最好是这样地支承着(例如通过连接装置29上相应的支座,见图7),即保证进气角是可调的。
从图11到1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空气进入主牵伸区HF时,压力棒20和清洁棒60都是干净的。如果空气经过空心的压力棒20进入主牵伸区HF,则不会形成死区。粒子被气流带走。上中罗拉6b的清洁棒60(见图11)被气流环绕吹洗,不会有粒子沉积下来,牵伸装置保持清洁。这样的空气流动状态有利于用牵伸装置吸除系统清除污物。
如图2-5和图10-13中的流动模拟结果所示,不仅通过压力棒20的几何形状设计,而且通过空气利用压力棒20进入主牵伸区HF,都可以改善空气流动。根据流动技术的观点优化的压力棒20尽可能避免在整个流动区域内形成死区。图14所示为一种相应的可能的压力棒实施例。压力棒20的长型形状,特别是它的长的下表面,可以减小直接在纤维材料上形成湍流。压力空气的流出方向是倾斜的,并且方向对着上前罗拉7b。另外,与上前罗拉7b相邻的表面24基本上与它的部分圆形的横截面相匹配。因此产生一种总体上有利于粒子分离的定向气流。空气进入主牵伸区HF提高迎流速度,并改进质子的随动能力。因而避免在粒子可能沉积的部位形成死区。
图15中所示为本发明的压力棒20的不同横截面及相应的主视图。压力棒20的位置与前面图中所示相同。图15中的实施型式a)、c)、e)和f),空气(用箭头表示)以一个进气角α(这里相对于水平面为45°),通过几个并排的开口进入主牵伸区HF。进入后特别流过上前罗拉7b。在实施型式b)中,进气角为90°,而在实施型式d)中,水平面定向的进气是另外通过多个并列的开口41实现的。
只有实施型式a)中示出了开口40可能有不同的设计。在左边的图示中有七个并列的圆形开口40,而在右边的图示中则有三个长的开口40。当然,也可以只设一个长开口(见图7)。为简化起见,这些可供选用的替代方案在图15的实施型式b)-f)中没有示出。
在实施型式a)中,上边缘是倒圆的,而在实施型式b)-f)中仍保持锐角,如上所述,这在流动技术上是有利的。
另外,根据实施型式c)、d)和f)的压力棒的下表面有一个凹入的弧形曲线23,它最好伸展到压力棒20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似乎应当注意,所有图中示出的压力棒在其整个长度范围内都有相同的横截面)。相反地,根据e)的压力棒20则有一个水平走向的下表面22。弧形曲线23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得到较长的压力棒形状,这样将会达到较好的流动截面形状这一在结合图5的实施型式所讨论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原来的主牵伸区不会因为有一个凹入的弧形曲线23而缩短,因为那样可能带来纺织工艺上的其它缺点。压力棒20原来沿袭下来的功能由压力棒20的下表面22上的上游边缘25所接受。下右边缘26则用来构成指向前罗拉7a、7b的楔形块的压力棒20的截面形状。
在图16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棒20的另一种实施型式的纵截面,与图15一样,为简化起见,没有给出连接装置。在其上表面上有多个开口,其横截面面积越向压力棒的终点越小。另外,开口由内而外有倾向于压力棒中间的倾角。作为另一个特点,开口40朝外(朝向牵伸区)的出气侧有一个倒角44。上述措施具有在牵伸区实现均匀的空气分布(气流用箭头表示)的优点,因而能有效地避免死区,并证明能改进纤维和其它粒子以及热空气从牵伸区中排出。根据图16的实施型式的上述措施也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一根单一的压力棒上实现。图16的压力棒20的横截面可以根据上文所述图中不同的实施例采用不同的设计。
在不同的图中所示的压力棒20可以集中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纺纱准备机器中(在预牵伸区或主牵伸区),但也可以作为单一的零件,特别是作为备件,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Claims (10)
1.压力棒,在一个牵伸装置(4)的主牵伸区(HF)的宽度范围内能够在主牵伸区(HF)的两钳口线之间转向一条纤维条子(FB′),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种截面形状,至少有一个沿压力棒(20)的纵向延伸的表面(24),该表面具有与主牵伸区(HF)下行罗拉对(7a、7b)的相邻上罗拉的圆周表面相匹配的造型,能够影响主牵伸区(HF)内流动比率,从而能减小主牵伸区(HF)的上罗拉(6b、7b)之间的和/或之上的流动死区的数量和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棒,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为了与纤维条子(FB′)相接触而设的下表面(22),该表面基本上是平面,平行于纤维条子(FB′)的走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棒,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被设计成沿着下行方向逐渐变细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棒,其特征在于,其下表面(22)的下行边缘(26)与由主牵伸区(HF)的两个下行罗拉(7a、7b)构成的楔形块(Z)相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棒,其特征在于,其下表面有一个凹入的弧形曲线(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棒,其特征在于,在其朝向纤维条子(FB′)的上表面上,边缘(21)是不倒圆或几乎不倒圆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棒,其特征在于,在整个长度范围内,横截面面积是相等的。
8.纺纱准备机器,配有一个牵伸装置(4),该牵伸装置至少有一个由两个罗拉对(6a、6b;7a、7b)构成的主牵伸区(HF),其特征在于,在主牵伸区(HF)内至少布置一根符合上述诸项权利要求之一的压力棒(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纱准备机器,其特征在于,压力棒(20)在主牵伸区(HF)内是这样布置的,即在主牵伸区的宽度发生变化时,在保持至中罗拉(6a、6b)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压力棒一同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纱准备机器,其特征在于,在主牵伸区的上方预设一个吸除装置(80),用来吸除在主牵伸区(HF)内生成的纤维废料和/或污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4026758 | 2004-05-29 | ||
DE102004026758.8 | 2004-05-29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76078 Division CN1702208B (zh) | 2004-05-29 | 2005-05-30 |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3888A CN102443888A (zh) | 2012-05-09 |
CN102443888B true CN102443888B (zh) | 2015-06-10 |
Family
ID=3563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303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3888B (zh) | 2004-05-29 | 2005-05-30 |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
CN 2005100760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02208B (zh) | 2004-05-29 | 2005-05-30 |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760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02208B (zh) | 2004-05-29 | 2005-05-30 |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24438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1756A (zh) * | 2015-06-09 | 2015-09-16 |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前槽后轮式细纱后牵伸区压力棒 |
CN110172760B (zh) * | 2019-03-08 | 2020-11-10 | 东华大学 | 一种带有梳并联工序的精梳纺纱方法 |
CN116163038B (zh) * | 2023-03-27 | 2023-07-25 | 无锡万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04584A (en) * | 1964-10-07 | 1967-02-21 | Maremont Corp | Drafting mechanism |
DE3016409A1 (de) * | 1980-04-29 | 1981-11-05 |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 Walzenstreckwerk mit einer faserfuehrungsvorrichtung im hauptverzugsfeld |
CN85201569U (zh) * | 1985-05-13 | 1986-11-26 | 江苏省纺织研究所 | 棉纺并条机混合加压压力棒牵伸装置 |
CN2070303U (zh) * | 1990-06-09 | 1991-01-30 | 陈乃族 | 一种并条机 |
CN2075661U (zh) * | 1989-02-21 | 1991-04-24 | 葛估兴 | 并条机渐增曲率半径曲线压力棒 |
CN2139942Y (zh) * | 1992-10-23 | 1993-08-11 | 柳志强 | 一种压力棒 |
US5608948A (en) * | 1992-12-17 | 1997-03-11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 Compression rod having rectangular shap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208807U (zh) * | 1987-06-04 | 1988-04-06 | 中国纺机总公司设计研究所 | 防积尘压力棒 |
DE50101978D1 (de) * | 2000-11-28 | 2004-05-19 |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maschine zum Verziehen eines textilen Faserverbandes, z.B. aus Baumwolle, Chemiefasern u. dgl. |
-
2005
- 2005-05-30 CN CN201110330319.7A patent/CN1024438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30 CN CN 200510076078 patent/CN17022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04584A (en) * | 1964-10-07 | 1967-02-21 | Maremont Corp | Drafting mechanism |
DE3016409A1 (de) * | 1980-04-29 | 1981-11-05 |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 Walzenstreckwerk mit einer faserfuehrungsvorrichtung im hauptverzugsfeld |
CN85201569U (zh) * | 1985-05-13 | 1986-11-26 | 江苏省纺织研究所 | 棉纺并条机混合加压压力棒牵伸装置 |
CN2075661U (zh) * | 1989-02-21 | 1991-04-24 | 葛估兴 | 并条机渐增曲率半径曲线压力棒 |
CN2070303U (zh) * | 1990-06-09 | 1991-01-30 | 陈乃族 | 一种并条机 |
CN2139942Y (zh) * | 1992-10-23 | 1993-08-11 | 柳志强 | 一种压力棒 |
US5608948A (en) * | 1992-12-17 | 1997-03-11 |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 Compression rod having rectangular shap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43888A (zh) | 2012-05-09 |
CN1702208A (zh) | 2005-11-30 |
CN1702208B (zh) | 201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9509051A (ja) |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装置のためのエアジェット集合体 | |
CN102443888B (zh) | 压力棒以及带压力棒的纺纱准备机器 | |
CN1200155C (zh) | 喷气涡流纺复式加捻器 | |
JPH01314738A (ja) | スライバ案内管路 | |
US4570434A (en) | Fiber feed arrangement for open-end friction spinning | |
CN1982512B (zh) | 用于生产成线的空气喷嘴装置 | |
CN206070121U (zh) | 一种两次成型的薄网气流成网设备 | |
CN103147137B (zh) | 籽棉清理机 | |
CN103060963B (zh) | 顺向聚捻一步纺纱机及一步纺纱方法 | |
CN102877166A (zh) | 一种在细纱过程中实现两种纤维混合的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0974878Y (zh) | 一种多功能分梳梳理机 | |
CN106435866B (zh) | 一种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 | |
CN106435867B (zh) | 一种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 | |
CN110195273A (zh) | 用于梳理机的喂给设备 | |
US3680175A (en) | Linea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woven fabrics | |
JP2000290840A (ja) | 精紡機のドラフト機構においてドラフトされたスライバを集束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201162087Y (zh) | 集聚纺纱汇聚装置 | |
CN1082574C (zh) | 双皮圈牵伸装置 | |
JPS5818424A (ja) | 糸吸込み装置 | |
CN104711721A (zh) | 卡摩纺用于集聚纱线的负压气流导向方法 | |
CN207958586U (zh) | 一种清理梳棉机纤网罗拉上缠绕纤网的装置 | |
CN106283287A (zh) | 一种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纱方法 | |
CN106087252A (zh) | 一种两次成型的薄网气流成网设备 | |
CN212533343U (zh) | 一种集棉机进棉装置 | |
CN1898423A (zh) | 用来由纤维条子制造细纱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