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3952A -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3952A
CN102433952A CN2011102452090A CN201110245209A CN102433952A CN 102433952 A CN102433952 A CN 102433952A CN 2011102452090 A CN2011102452090 A CN 2011102452090A CN 201110245209 A CN201110245209 A CN 201110245209A CN 102433952 A CN102433952 A CN 102433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ment
steel pipe
tile
sand
unda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52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3952B (zh
Inventor
谭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452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3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3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3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3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3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且能够保证结构牢度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它包括用于承载砂浆的承载层,承载层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在承载层上设置的砂浆层,在承载层凹部的下面有钢管。

Description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屋面(贴瓦)结构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坡屋面贴瓦结构,一般是较厚的平板型的楼板结构。该楼板结构为了满足受力的要求,一般单层或双层钢筋且混凝土较厚,约20cm以上。现代建筑不断发展的网模或无模技术,不能满足受力需要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且能够保证结构牢度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 
本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包括用于承载砂浆的承载层,承载层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在承载层上设置的砂浆层,在承载层凹部的下面有钢管。 
本波浪型坡屋面结构有三层,1.包括用于承载砂浆或水泥胶砂的承载层,承载层为凹凸相间的波浪(瓦线)形,2.在承载层上设置的水泥胶砂或砂浆(贴瓦)层,3.在承载层凹部的下面有(横铺)钢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凹凸相间的波浪形承载层,使得在承载层上面的砂浆层的下表面也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这种上下弯曲的曲线砂浆层(水泥板)大大增加了承载力,按坡顶至少站20人的活荷载计算此简易坡屋面结构,一般只需要8cm厚的砂浆层即可。本专利采用水泥胶砂或混凝土砂浆承载层支撑砂浆层,不需木模和支撑就能够完全生成楼板或屋面体系,省力省时省工。本专利完全适用于所有承重坡顶或楼面,完全能够承重并可无限放大承重更重的结构体系,节省材料的同时更加牢固、承重更大更可靠,其厚度较薄,优于现今结构的承重结构。可以说本发明一种无模无支撑浇筑楼板。 
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所述承载层为水泥布或者丝网(如钢丝网或铁丝网)。水泥布为现有技术,不再描述。本发明替代木模板,无支撑且不需拆模。 
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上表面粘贴有瓦。瓦线型水泥较薄结构,自然淌水,节省水泥。 
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上表面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以便于贴瓦。 
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它还包括上端穿过瓦、下端伸入钢管内或穿过承载层的瓦钉。通过瓦钉可以更加牢固的将瓦固定,同时对于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来说,瓦钉也起到了类似钢筋的作用,使得本结构强度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内设置有平行于钢管的纵向钢筋。一般,纵向钢筋为纵向结构镙纹筋,间隔30cm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内设置有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横向钢筋在长度方向呈凹凸相间的波浪形。横向(细)钢筋支撑纵向(竖)结构筋后,自然弯曲成弧度,成瓦线波浪型,是本结构的关键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内设置有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和平行于钢管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将横向钢筋压制成弯曲的波浪形 
上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的最大厚度为10cm。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波浪型坡屋面结构的制作方法,是先铺钢管,再在钢管上铺承载层,然后在承载层上铺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自然向下压承载层,使承载层成波浪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7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8的示意图;
图9是瓦钉的示意图;
图10是水泥布的示意图;
图11是横铺钢管和水泥布的示意图;
图12是安放座扣的示意图;
图13是斜放粗钢筋的示意图;
图14是浇筑混凝土成下弯曲上水平的坡屋顶结构板的示意图;
图15是在楼板混凝土上满铺水泥胶沙的示意图;
图16是贴淌水瓦的示意图;
图17是摆放粗钢筋的示意图;
图18是檐口补胶砂贴瓦的示意图;
图19是乙型结构专利专利类型的示意图;
图20是丙型结构专利专利类型的示意图;
图21是混凝土平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包括用于承载砂浆的承载层2,承载层为两层水泥布,承载层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在承载层上设置的砂浆层3,砂浆层3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砂浆层3的各处的厚度基本一致。在承载层凹部的下面有钢管(檀条)1。砂浆层3上表面的凹部粘贴有内侧弧面向上的瓦41,凸部粘贴有内侧弧面向下的瓦42。这种坡顶结构,钢管间距较小,不需要横钢筋。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上端穿过瓦41、下端穿过承载层2的呈竖直状的瓦钉51,上端穿过瓦42、下端伸入钢管1内的呈竖直状的瓦钉52。瓦是具有并有多个洞眼,瓦钉可以穿过洞眼与下部潮湿混凝土相钉连,生成了上下合一的波形板结构。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上端穿过瓦42、下端穿过承载层的呈倾斜状的瓦钉62。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砂浆层下表面的突起部内的、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1。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靠近砂浆层上表面的突起部内的、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2。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砂浆层内设置有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8,横向钢筋8在长度方向呈凹凸相间的波浪形,横向钢筋8的突起部处设置有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2,横向钢筋8的凹部处设置有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1。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上端穿过瓦41、下端穿过承载层的呈倾斜状的瓦钉61;上端穿过瓦42、下端穿过承载层的呈倾斜状的瓦钉62;设置在靠近砂浆层下表面的突起部内的、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3;设置在靠近砂浆层上表面的突起部内的、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4;钢筋网钉91、92。纵向钢筋74在纵向钢筋72的上方,纵向钢筋73在纵向钢筋71的下方。纵向钢筋74位于两个瓦钉62的交叉处上方。钢筋网钉91上端与横向钢筋8及纵向钢筋71相连,中间与纵向钢筋73相连,下端穿过承载层。钢筋网钉92上端与横向钢筋8及纵向钢筋72相连,下端伸入钢管。
实施例8: 
图8所示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包括用于承载砂浆的承载层2,承载层为普通的钢丝网,承载层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在承载层上设置的砂浆层3。砂浆层3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在承载层凹部的下面有钢管(檀条)1。砂浆层3内有上下两层钢筋网11、12。上层钢筋网11由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81及平行于钢管的纵向钢筋74捆扎形成。下层钢筋网12由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8及平行于钢管的纵向钢筋71、72捆扎形成,横向钢筋8在长度方向呈凹凸相间的波浪形,横向钢筋8的突起部处设置有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2,横向钢筋8的凹部处设置有平行于钢管1的纵向钢筋71。
参见图9: 
所示的瓦钉,其前部有一突出尖头,并将尖头做成螺纹钉形,尤如古代射箭的箭头 (↓)13;而瓦钉的后段有很长的中间细杆14成渐细型与普通螺钉一样。瓦钉的最前部“箭头”可以穿过承载层(水泥布、丝网等),而不能再回拉出承载层,并用旋转的方法穿过承载层,因为承载层的回弹性而使瓦钉的中间细杆14与承载层牢牢结合一体,此时,向上拉瓦钉,其箭头无法再被拨出,达到直接固定的效果,且快速有效。
本专利中,砂浆一般采用水泥和砂混合,水泥胶砂一般采用10份水泥和1份107胶(或其它建筑胶)(体积比)混合。 
参见图10: 
所示的水泥布,它包括由水泥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可弯曲的基体15,在所述基体的中心部具有钢丝网16。水泥基复合材料属于现有技术,由其制成基体等也属于现有技术,不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基体与钢丝网是分层的,实际上,基体15与钢丝网16完全融合在一起的。钢丝网16孔隙中均是基体。
简易屋顶专利具体施工步骤和方法 
甲型:具体施工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参见图11,横铺钢管和水泥布。图11中, 103-整体铺107水泥干砂浆; 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3-干水泥砂浆;2-水泥布。
第二步:参见图12,安放购买的“ 座扣”并扣住横布Φ10钢筋,现成铁“座扣”也可不用而采取垫小石块方式。 
图12中,101-浇混凝土;102-弹璜坐扣件;103-整体铺107胶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3-干水泥砂浆;2-水泥布;11-横向钢筋。 
①Φ10钢筋与下部水泥布之间有2cm空隙 
②Φ10钢筋间距40cm布放并牢固固定与座扣紧连
第三步:参见图13,斜放粗钢筋(Φ22)压在Φ10横各钢筋上并绑在牢固固定。图13中,101-浇混凝土;102-弹璜坐扣;103-整体铺107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2-水泥布。
(1)由于Φ22重量自然生成10弯曲形横向排布 
(2)水泥布网自然下弯无法拉平而突起和下凹
(3)横向细筋自然弯起成受力钢筋,保证牢固无裂缝
第四步 :参见图14,机械浇筑混凝土成下弯曲上水平的坡屋顶结构板
图14中,1-钢管;2-丝网或水泥布;3-瓦;4-钢筋;101-浇混凝土;102-弹璜坐扣;103-整体铺107胶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106-挂瓦钉; 2-水泥布。
(1)混凝土重量使水泥布自然弯曲成弯形 
(2)混凝土中的所有钢筋及“座扣”不位移
(3)自然生成钢筋外的水泥保护层(不露筋)
(4)人可随意站立在斜坡上用振捣器振动混凝土生成无空隙水泥实体。
第五步:参见图15,第二天在楼板混凝土上满铺水泥胶沙一层2—3cm厚并布放红绳子形成瓦中线准备贴瓦。图15中,101-浇混凝土;103-整体铺107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105 ;106-挂瓦钉;3-干水泥砂浆;8-弯型细筋;12-粗钢筋;2-水泥布。 第五步第二次作法:参见图16,先由檐口向上贴出“淌水瓦”并用长瓦钉固定瓦片盖齐较平的瓦。盖瓦下面瓦的钉子眼保证不渗水。红绳子在瓦片上保证瓦片与最下弯点斜向25度。15cm长瓦钉深入到混凝土内部。 
图16中,101-浇混凝土;103-整体铺107胶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105; 106-挂瓦钉;3-干水泥砂浆;8-弯型细筋;12-粗钢筋;2-水泥布。 
第六步:参见图17,在钢管中心线的红细绳子下摆放一根粗钢筋(¢22)倒入混凝土或胶砂满盖住粗钢筋。 
图17中, 101-浇混凝土;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105-斜向长瓦钉;2-水泥布。 
1、倒入胶砂呈半圆状 
2、钢管中心线与施工贴瓦红线对齐
3、准备铺贴大型丝网瓦
4、筒瓦或大丝网瓦放在贴线边预备贴瓦
5、屋面淌水瓦先贴两条线,同时盯瓦钉
6、檐口先贴瓦再向上贴到屋顶
第七步:参见图18,檐口补胶砂贴同瓦,再钉瓦钉与下部混凝土及粗钢筋相对接。
图18中,101-浇混凝土;102-弹璜坐扣;;103-整体铺107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3-干水泥砂浆;8-弯型细筋;12-粗钢筋;2-水泥布。。 
(1)钢管站人处补胶砂贴筒瓦; 
(2)竖向钉长瓦钉,慢拧紧固定两层丝网
(3)长瓦钉30cm斜向铆固坡顶屋混凝土板和水泥布。
长瓦钉将新放入的斜长粗钢筋接连成牢固的结构体系,并与下部坡屋面混凝土牢固连成一体,保证大瓦风吹不掉,永远不会脱落无掉瓦现象。 
第八步:最后可以敲击所有横铺的钢管,使其向下落入2cm,与水泥布分离, 
这样,混凝土在凝固期间水泥会自然淌入向下上弯的水泥布的小部分空隙内,使向上弯的水泥布部分水泥充盈成更牢固不露筋的体系,并且在壹月后可以拆除钢管,混凝土屋面板牢固成一体后,下部的横铺钢管亦可不参加承重受力,故此,钢管可拆也可以不拆,本专利屋面板已能独立抵抗重力和结构传力,钢管承受压力已是新结构多余部分,但是,因为波浪形的自然高低均匀不等的自身重量,希望高屋建筑坡顶的钢管不拆除为最好,更加节省工时和劳动力。
“弯曲型水泥结构”具有很轻且自然承受增大竖向承载力的力学原理,故此,生成可以更薄而能承受很少站人的坡屋面,这里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大型丝网超薄筒瓦的利用并且永久牢固不发生脱落事故。 
我们知道,大筒瓦也可能因贴瓦不牢固而从屋顶上掉落下来伤人,这里用长瓦钉直接与未干透的混凝土钉死,最终结合成一整体型屋面板,完全解决了贴瓦不牢固的问题,而且,现今建筑技术难以在坡板上贴筒瓦,(平板贴筒瓦极易掉落必须加厚铺贴泥浆层),只能铺贴平瓦,在现代木模浇筑的坡板上再贴瓦,须加厚贴面层,形成更重更无意义的厚屋顶。 
于是,建筑界目前已不能再用简瓦来铺贴浇好的平板,只能用平瓦二次铺贴在现浇平坡屋面上,贴 平瓦只是一种装饰。现浇的平坡屋顶须有双层钢筋斜结构受力不大而且平顶不贴瓦很难看,这样,笔者再次申请了结构引申性专利之一的丝网大筒瓦,制成50×80cm的超薄有弹性的巨型细丝网筒瓦,具有牢固的细钢筋的四周,利于运输和搬动。重量轻,稍有可以弯折的弹性,加入强力防水剂并在表面有光亮的油性涂膜,采用化工厂胶体费料,完全可以保证薄型 筒瓦表面水泥粉不掉落,形成与一般筒瓦相同重量的油亮大弧形瓦,并有多个洞眼,可以钉长瓦钉与下部潮湿混凝土相钉连,生成了上下合一的波形板结构。而普通大小的筒瓦只有单根钉子,不能连接形成波纹混凝土结构板成一体系,这种巨型瓦恰好给波浪结构中的粗筋配斜瓦钉成分布筋或细小受力筋,各向钉制的长瓦钉使结构各方向牢固成一体系结构,并可斜向穿插到混凝土层中,故此,长瓦钉的专利申请也就成为了必要。 
 采用前面所写甲型筒瓦专利型中的下部钢筋结构体系,在表面机械浇筑混凝土,形成斜水平面状态后,不贴筒瓦而改用贴平面地面砖亦可生成另一种乙型结构专利专利类型,参见图19。图19中,101-浇混凝土;102-弹璜坐扣;103-整体铺107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105;106-挂瓦钉;108-直径10方格网布筋;3-干水泥砂浆;8-弯型细筋;12-粗钢筋;2-水泥布。 
乙型结构专利的横铺钢管间距很小,一般只有40cm 或50cm,这样使得机械浇筑下降的混凝土泥砂被钢管牢牢撑住,重力浇筑时屋面及钢管不会断裂倒塌,乙型专利才可以生成更厚的楼板,甚至达到厚20cm以上,制成斜放平板或水平楼板,浇筑式排布钢筋,自然生成方框井字连接,即结构钢筋绑扎成普通方格形,利于平铺浇筑混凝土。 
振捣钢筋混凝土后,直接用胶砂贴大块防水面砖,即可生成斜坡平屋面的永不渗水体系。也可再覆盖一层水泥防水布在胶砂上钉牢,再用半干胶砂拼贴水平面砖,更简单的是用防水剂水泥砂浆抹平坡屋顶,同时加入黄粉形成永久的坡顶颜色,更廉价的简单施工,永久不会渗水,这种平屋面须将横梁做大做高,来承载横铺钢管的重量,最好在6米以内做一根横梁,确保横梁的安全性,在甲种筒瓦贴面结构中同样需要,甲乙两种专利形式都应该将钢管间隔距高度小一些,足以接受机械浇下来的重力和潮湿混凝土的重量 。但是,如果做一个极薄的斜坡顶水泥平屋面,厚度只要8cm就可以了。 
施工关键方法:尽量拉紧水泥布成水平状态,钢筋在平板中间上下保持2cm水泥边厚度,浇筑后的底面形成水泥布突出少几乎成水平状态。这样,平屋面只须8cm厚的水泥浇筑层,在振捣的同时一次性抹平屋面,不上色而用扫帚扫出竖线条就可以生成“轻质坡顶平屋面板”,并可废除抹水泥找平的工序,水多潮湿的混凝土浇筑同时振捣和抹平,一天完成整个屋面的湿作业工作,可谓是一举两得。8cm的平板被钢管牢牢支撑住,不需拆模且自然防水。这里采用的横钢筋只需用现成购买的卡座将钢管与水泥布之间垫高2cm,与机械浇筑一样生成普通易行的水泥防水板,生成无模板不用支撑的乙种专利结构类型。 
具体应用:如果建筑宾馆饭店的坡顶屋面,则可以在8cm平板上满铺反光薄铝板材或软材,再安装太阳能水管更节能更环保且顶内温度可以降到很低,克服薄型平板给房间带来燥热的毛病,如果宾馆需加防热隔层,则只需先做一层水泥软布,固定牢固后铺入20cm厚的隔热层,再铺一层防水水泥布,水泥布下只要少铺几根钢管支撑8cm的平层面,或者少铺钢管在热空气层中,浇成屋面板后将钢管拆除,可以保证热板的承重及双层坡顶屋面板的制作,双层水泥布生成承力永久的夹层体系。 
以上双层平板结构基于隔热板可以一块块从坡顶投入,形成混凝土平板之间的作法和制作方式,水泥平板间隔应大于隔热板厚的5—6cm,便于斜向投放隔热坡。这种上层板10cm厚的浇筑方式的关键在应将水泥布拉成几乎水平无下弯的一个整体,这可能需安在水泥布中暗布粗钢丝,生成拉紧绷直的情况,这样,使用绷紧机就成为必要,在水泥布下横铺方型钢管也成为必需,最后拆除方钢管生成的上面平板制作方法与普通水泥板布筋方法完全一样,生成了一样无模板平支撑建筑体系,超越现今的网模体系,也应称为一种专利,而其平板结构与普通一样也能称为乙型专利的平布型。 
这样的双层承载力完全可以支撑住隔热板的巨大重量,而施工上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浇筑双层平板的施工时间缩短,和模板及人工上的浪费减少,运用到竖直浇筑挡板的技术情况上,也可以初步运行:将小柱子之间小挡板用极牢固的水泥布绷紧固定,形成挡板中间空隙约8cm左右,手工浇筑混凝土时放出Φ8—Φ12钢筋在适当的位置,这种小块水泥板用于楼梯近的水泥扶手之中,亦可事先将水泥布与柱体中的钢筋永久绑定,增强了柱柱之间的连接力而初步形成无模墙体的水泥布制作概念。 
水泥布浇筑大型承重楼板专利属于筒瓦屋面结构专利的两种形式: 
大型楼面板因承重太重了,每层超进几百人以上的荷载同样不会使本结构型专利望而却步,将更粗的钢管、更密的间距横铺在结构更粗的梁上。
采用筒瓦结构筋的同样弯曲或直线布筋方式,甚至做出双层钢筋盒型 布筋浇筑25cm以上的厚混凝土,同样在干结以前就平铺贴平了超大型地砖,这样的好处有几个: 
(1)楼层空间太高(超过10米)省去竖支撑和木模板可以明显减轻劳动强度。
(2)本屋面专利的很矮的楼板型施工程序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五天即可更上一层楼板,在混凝土干凝期间,可采用2层柱子同时浇筑的快速施工体系。(设计性文字,可能与事实不符) 
(3)这种方钢管式的厚楼板可以用在更重的负荷房间中,如:大型机械或发电机承重楼板,不易开裂永久无细裂纹的屋面板。
(4)减去部分构造粗筋的放置,节省设计时间和布筋时间等等优越性。 
(5)即使采用最后拆除钢管方法,设计出简化的普通楼板布筋方式,也可说是一种普通结构无模技术的应用。 
(6)大型普通楼板采用本专利。 
丙型横铺钢管方法:生成一样的承载重量时和弯起钢筋点,在最终拆掉钢管后,会有普通楼板一模一样的受力,故此,丙型结构具有无需模板的优越性,在空间层高大的高层建筑中可以广泛推广使用。事实上,丙型楼板水平钢筋与弯型钢筋结合受力,本身就可以减小楼板厚度(如图20)故此,丙型楼板的薄型结构大有前途。 
图20中,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 109-直径10钢筋斜撑;150-107水泥干砂浆;110-直钢筋抬起22粗钢筋成弯起状态;107大筒瓦50厘米宽;111-机械浇混凝土成平面。 
图20中,101-浇混凝土;102-弹璜坐扣;103-整体铺107水泥干砂浆;104-二次水泥胶砂贴瓦105; 8-弯型细筋;12-粗钢筋;2-水泥布。 
要知道:笔者申报的本发明发明结构关键弱点就是水泥布上会有小露筋,并且按结构学说梁板只要发生2厘米露筋,浇筑就不合格,有可能在露筋点断裂,就是说采用本发明发明的异型截面钢管,将自然使“小露筋”点的水泥加厚变成外包结构筋的水泥边,小小的一个平行边就解决了新型结构露筋的关键问题。同样如在结构筋下垫水泥块可在钢管上的平面上放置稳固,才能机械浇筑出厚厚的水泥边层。垫石块平稳放在“钢管”上可以保证生成水泥边层。 
大跨度中国古建筑琉璃瓦轻薄型坡层面新结构 
中国建筑坡层面有横排较密的木楞,恰好与本结构专利中的异型钢管横铺的形状一样,而异型方钢管能斜担在8米间距的斜向横梁上。生成比木结构建筑坡顶还要结实牢固承重大的新结构。中国大屋顶剖面是两条折线形相连贴筒瓦后生成一条向下弯的弧线坡顶,可将折线中心处铺水泥胶砂后再次铺一张水泥布再贴竖向筒瓦,形成折线处的加固区域,用网布就可生成加固后承重的更重荷载。
原本钢筋现用水泥布就可以承担折线横梁处的向下压的多余荷载。现今加固技术中有一种经过计算论证的丝网水泥加固方法,本发明发明的水泥布,用复合胶体砂浆铺在折线处,就可以承担多余的下压重量值,大屋顶在中间线的中心区域自然生成的下榻现象和向中间的多余大力,会被第二层水泥布砂胶体抗住并加固了折线处的坡顶部分。 
大家知道,用现今6米长圆钢管太短,无法完成大坡顶,(坡顶梁距离跨度为10米以上),必采用笔者未申报的异型钢管,才能满铺8米的跨度。这种竖排钢管和钢筋的方法,使层面板几乎全部都是竖向受力,几乎不需要横向钢筋就可完成屋面板牢固不倒的特性,再加上场挂瓦钉的斜向钉制,自然生成横向钢筋的受力作用,并且不横排钢筋,斜向挂瓦钉互相插式连接就完全可以生成承重屋面板,这种板只需少量挂瓦钉连接就满足设计时的重荷载,而筒瓦和流水瓦的很多根钉子大大加强了板的横向受力,承受住自然生成的弯型体上的剪力和裂纹不变形。 
就是说,大屋顶横排钢管间距离很密,不需要横向钢筋也可生成屋面板,此屋面全部都是斜竖向钢筋或者不用钢筋,间距以筒瓦宽度距离横铺约20厘米间距,因间距小而不会发生竖向断裂更不会在横向断裂。横向不布钢筋只将竖向钢筋埋入水泥胶砂的做法更加简化了大坡屋顶的施工程序,单层胶砂结合体层面基层比大屋顶原先的3层结构优越很多倍,施工期短很多且是半干作业。 
横布横向钢筋的关键技术:简便易行牢固的正规大坡顶结构,建琉璃瓦结构更优越。 
简单布筋原理,是波浪板布筋的追求方式,平铺水泥布以后,放置横向较细钢筋,采用直径10400,然后在钢管之间竖排中22400,绑扎交接点后粗竖筋自然重力将细横筋压迫成小弯曲波浪型,满铺水泥胶砂(细石子)形成8厘米厚的铺贴层最后铺筒瓦并用竖向挂瓦钉将钢筋与布连接,这里,不用斜挂瓦钉且钢管直接担起横筋,会有小小露筋点在钢管上,不影响施工和承载质量。 
本专利结构下部弯形等称均布,上下弧线绝对平滑对称,故此绷紧水泥布,亦可采用铆钉式连接,或者将“座扣”与钢管形成铆钉式固定,自然生成座扣上部的2厘米突出点。可以在浇筑时生成水泥外边层,继而“座扣”可以固定上一个竖向粗筋,形成牢固一体而简化了铁丝绑扎钢筋点的过程,具体设计的座扣上部有一凹槽放入中22粗钢筋,下部有铆钉装置,用特殊的铆钉钉枪,即可将座扣钉在钢管上,需要先在钢管上钻出洞眼后再横铺钢管。同样巧妙的是,钢管上的现成洞眼,在挂瓦钉连接水泥布时加以利用,因为钢管上早已钻出1厘米的孔洞,故在水泥胶砂不太厚的情况下,挂瓦钉向下挂瓦时能确定找出1厘米洞的位置,并且将10长瓦钉对准钢管洞,用起子转动钉子就可竖向固定住几层建筑块体,钉子可铆入钢管4厘米左右,潮湿胶砂和水分多的混凝土会自然渗入螺旋杆的周围,形成无间隔的一个体系。 
这种粗螺杆一次性固定筒瓦,胶砂、水泥布和钢管的过程源于异型钢管出厂时就有间距为40厘米的洞眼,而1厘米粗的洞眼并有螺纹线很容易的在板上部被1厘米粗钢管螺杆探明找出洞口,拧螺丝式的将4个部分结合成一体。 
特殊挂瓦钉有前部的箭头形,下部有箭头突出形或12厘米长与普通挂瓦钉等长10直径的杆体,箭头最前部优一极尖的头顶部很尖的尖头,网布卡紧后因旋转会再次向后移动,最终网布上移在变小区内停住,斜向挂瓦钉替代斜受力钢筋与水泥布自然牢固连接是18钢筋的一种型式长30厘米,且前箭头有一个反向变小区。 
此发明结构的斜向长挂瓦钉,旋转固定时并不复杂,由于筒瓦孔眼上不能多出钉帽,须将钉帽拧紧成与筒瓦一样局及的水平形状才能覆盖经第二层而上面的瓦不会突起,于是当长钉在长在顶部“留露”出一部分时必须继续拧紧,此时下部水泥布可沿长钉的反向变小体,导致水泥布自动向上移到变小体的最上部停止不松动,水泥干结后网布在箭头后部偏上的里面生成一体。并有长箭头和变小后部体突出在网布外面,形成层面板下的伸出部分,箭头形状和后部有3厘米长。 
钉后部突出不能再贴简瓦时拧紧钉子在前部生成很长的箭头体,箭头体后部有渐变小的螺杆部分,长挂瓦钉前部有古代箭头一摸一样的样子并全部都有螺纹。 
再拧紧网钉会有松动感,此时箭头已牢牢插入水泥部的下面且无法再拔回挂瓦网钉,水泥布上产生了一个洞,大洞自然会变小与钉子连接。后来因丝网编织布的弹性此洞会很快变小复原成小洞。箭头下部的网钉有松动感时再次拧紧网钉使钉与网和水泥体连接。和古代箭头一摸一样的瓦钉前部被最后拧紧的螺杆形渐变小部分作用使水泥布更向上移。向上移动水泥布的过程是再拧紧网钉。水泥布初期靠近箭头底部。 
此时拧动的小振动力使水泥布钢丝网恢复原来平行分布形状,大洞变成更小更小的洞眼,且在箭头上部生成紧密连接胶砂的一体系。 
挂瓦钉上箭头后部渐小区域有很深很尖的螺纹,导制拧动时水泥布按螺纹向上移动并立即恢复钢丝网的弹性导制大洞变成钉头的小丝网洞,更斜向的瓦钉有更长的箭头后部渐变小的部分,更尖更深更细的螺纹,拧动时渐小部分使水泥布层层爬高到达最紧部和最上部无鼓胀体发生。 
新型结构附带专利产品长弧度瓦建筑体系。 
同名:大型波浪形混凝土板结构(或称为:筒瓦坡顶新结构专利) 
本发明为一种不用木材模板浇筑的建筑结构形式,采用钢管中上铺水泥丝网卷材的方法,浇筑用混道凝土,(再铺竖钢筋用水泥胶贴瓦)曲线形波浪浇筑板比现有平板结构轻且薄,承重一样满足要求。
1、将不锈钢丝网两张上下间隔插入钢筋铺在钢管上,形成凸凹牢固固定体系,采用水泥砂层加小细石子半干作业,丝网上钉“瓦钉”直接挂贴瓦,其方法尚未完成成熟。直接用平滑防水砖贴在屋面上是钢筋丝网技术的简单利用,且不怕风吹并减少细裂纹,部分小点有映水现象,用内吊顶克服反面难看的坡屋面体系。2、丝网布挂瓦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但挂瓦会因瓦抖动而产生很多细裂纹,故直接用不锈钢丝网挂瓦,不加入水泥干砂的直接挂瓦法需长期观察其牢固性。3、丝网与水泥连为一体后挂住,再铺丝网一层并在两层水泥干砂浆未干时钉“挂瓦钉”,保证挂瓦可以永久牢固瓦片,确为钢筋丝网挂瓦坡顶屋面的标准做法。确实克服了丝网长期会锈蚀而屋顶松脆易响动的弱点。4、钢筋与脊梁和沿梁固定时可以拉紧丝网并向上凸起,以防挂瓦后钢筋“樘腰”,脊梁上留洞眼与沿梁洞眼对齐,将钢筋穿过并固定永久不动。5、如采用丝网上挂瓦结构,关键部位采用“瓦钉弯钩”钩住钢筋固定大片瓦结构,使大瓦有足够重量,保证风吹不动。6、瓦钉有前凸起圆头而前粗渐细的锥形结构,因丝网格的弹性会使网格变小成很强恢复力,导制瓦钉头与丝网越绷越紧。7、丝网1.2米宽上下钢丝网每隔1米制作一可活动粗钢丝绳,横向每隔0.2米上下穿过此粗钢丝,这样可横拉长粗钢丝在两边山墙上牢牢固定,连成丝网框架。8、较大的屋顶最适宜用钢管8、布在丝网下,钢筋在丝网上的间隔插入式,产生钢管与钢筋相隔竖排的屋顶,不用木檩条的分布方法,可称为轻型屋顶水泥砂瓦结构,屋面粘成一整体很轻而且坚固。9、浇贴水泥砂瓦时,另两人在山墙上可以用力拉动粗钢丝。振捣水泥砂敲击粘瓦成一体,这样,确保钢筋在砂状水泥中间。 
本结构发明专利有多种形式,实质上都起到了简化坡屋面结构的目的,生成了新结构的多种形式,其中,简易超薄型结构发明专利最为优异,有广泛的推广性,为本专利报批的实际专利方法,其它同种模式也根本改变以现有建筑楼板或坡屋顶的超厚状况。故此,多种情况的多种节省性结构发明专利,能够替代目前建筑界的所有板式结构。并以较优的施工方法的薄型结构为代表,实际要保护和大面积采用仍然是薄型瓦线式结构,申报了其中的10个发明点,是为了解释此种结构具有现代建筑体系中承载巨大荷载的能力和各种巧妙方法。只有广泛应用并符合大型建筑结构的发明才能称为发明了新的结构,无论怎样看本结构都是可以施工的。本发明结构的根本性样式,是最优质的较薄瓦线型,承载更重荷载替代现建筑坡顶的切实的简单方法。所要叙述的是本结构可扩大应用范围,巧妙用于所有混凝土板体系中,这样生成了广泛性和施工简易性,其无限承重的方法才是本结构发明的根本。现有的结构形式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笔者的薄型坡屋顶瓦线状结构将成为优质的建筑形式,替代所有坡顶混凝土贴瓦结构,以往的坡顶木模板浇筑法随时间的推移为人们所“丢弃”。 

Claims (10)

1.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用于承载砂浆或水泥胶砂的承载层,承载层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在承载层上设置的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在承载层凹部的下面有钢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承载层为水泥布或者丝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上表面粘贴有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上表面为凹凸相间的波浪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上端穿过瓦、下端伸入钢管内或穿过承载层的瓦钉。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内设置有平行于钢管的纵向钢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内设置有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横向钢筋在长度方向呈凹凸相间的波浪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在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内设置有垂直于钢管的横向钢筋和平行于钢管的纵向钢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其特征是: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的最大厚度为10cm。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型坡屋面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铺钢管,再在钢管上铺承载层,然后在承载层上铺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砂浆层或水泥胶砂层自然向下压承载层,使承载层成波浪型。
CN201110245209.0A 2011-08-25 2011-08-25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433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5209.0A CN102433952B (zh) 2011-08-25 2011-08-25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5209.0A CN102433952B (zh) 2011-08-25 2011-08-25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3952A true CN102433952A (zh) 2012-05-02
CN102433952B CN102433952B (zh) 2014-09-24

Family

ID=4598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5209.0A Active CN102433952B (zh) 2011-08-25 2011-08-25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395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7186A (zh) * 2014-04-15 2014-08-06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球形吊顶钢构混凝土一体结构
CN104727491A (zh) * 2015-03-20 2015-06-24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浪状屋面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07501A (zh) * 2016-01-11 2016-04-20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强度瓦屋面结构和房屋结构
CN107491618A (zh) * 2017-08-30 2017-12-19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绘制钢结构坡屋面模型的方法
CN115012589A (zh) * 2022-06-28 2022-09-06 山东高速齐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冬暖夏凉式屋顶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3509A (en) * 1956-02-18 1962-09-11 Haupt Max Massiv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and ceiling structures
FR1345881A (fr) * 1962-12-27 1963-12-13 Armature de fixation pour panneaux courants en profilé synthétiques et en toutes autres matières
BE819775A (fr) * 1974-09-11 1974-12-31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voiles minces a surface doublement reglee a partir de toles profilees.
FR2468079A1 (fr) * 1979-10-22 1981-04-30 Granier Robert Capteur solaire
WO1983003275A1 (en) * 1982-03-16 1983-09-29 Edvin Lindell Method of bearing a metal sheet roof and roof structur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161070A (zh) * 1994-09-01 1997-10-01 Bhp钢铁有限公司 组合梁
CN2858826Y (zh) * 2005-11-02 2007-01-17 王占林 现浇空心无梁钢筋砼楼板内空心管安装构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53509A (en) * 1956-02-18 1962-09-11 Haupt Max Massive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and ceiling structures
FR1345881A (fr) * 1962-12-27 1963-12-13 Armature de fixation pour panneaux courants en profilé synthétiques et en toutes autres matières
BE819775A (fr) * 1974-09-11 1974-12-31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voiles minces a surface doublement reglee a partir de toles profilees.
FR2468079A1 (fr) * 1979-10-22 1981-04-30 Granier Robert Capteur solaire
WO1983003275A1 (en) * 1982-03-16 1983-09-29 Edvin Lindell Method of bearing a metal sheet roof and roof structur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161070A (zh) * 1994-09-01 1997-10-01 Bhp钢铁有限公司 组合梁
CN2858826Y (zh) * 2005-11-02 2007-01-17 王占林 现浇空心无梁钢筋砼楼板内空心管安装构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7186A (zh) * 2014-04-15 2014-08-06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球形吊顶钢构混凝土一体结构
CN104727491A (zh) * 2015-03-20 2015-06-24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浪状屋面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07501A (zh) * 2016-01-11 2016-04-20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强度瓦屋面结构和房屋结构
CN107491618A (zh) * 2017-08-30 2017-12-19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绘制钢结构坡屋面模型的方法
CN107491618B (zh) * 2017-08-30 2021-02-05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快速绘制钢结构坡屋面模型的方法
CN115012589A (zh) * 2022-06-28 2022-09-06 山东高速齐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冬暖夏凉式屋顶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3952B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5239U (zh) 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盖
CN102433952B (zh) 波浪型坡屋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131792A1 (zh) 一种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8789317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double-curved structure and double-curved structure formed using the same
CN105133755B (zh) 一种钢筋焊接网架复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及剪力墙结构
CN102383512A (zh) 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及制作方法
CN110965474A (zh) 一种索塔横梁施工方法
CN110005104A (zh) 一种装配式的保温装饰一体化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2323717U (zh) 悬臂式预应力抱箍及其专用张拉装置
CN209194695U (zh) 一种后张法预应力叠合阳台构造
CN208472974U (zh) 一种钢筋桁架板端部连接钢结构梁节点结构
CN202530816U (zh) 一种活动板房的防台风加固装置
CN207392558U (zh) 一种钢筋桁架易拆铝板楼承板
CN1275667A (zh) 轻型密肋楼板及施工方法
CN203821668U (zh) 一种无伸出端头锚筋预应力的桁架叠合板
CN206220322U (zh) 一种预应力楼板
CN210013362U (zh) 一种装配式斜屋面施工结构
CN205000519U (zh) 一种空心条板、使用空心条板的密肋楼板和施工模板体系
CN104562918B (zh) 自锚式悬索桥锚固跨现浇混凝土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9308275U (zh) 一种建筑用快装免拆梁模板构造
CN202273341U (zh) 带钢筋桁架翼缘板的预制预应力板
CN204023857U (zh) 楼板结构
CN206245580U (zh) 保温型预制钢筋混凝土内承重墙板
CN208137235U (zh) 一种低消耗现浇的空心楼盖
CN211007632U (zh) 框架剪力墙结构沉降缝双面大模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1161 Jiangsu Nanjing District, Jiangning District, Jiangning Street

Applicant after: Tan Sheng

Address before: 210008, room 17, 201 pedestrian street, Shanxi,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before: Tan She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