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8582A -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8582A
CN102428582A CN2010800211731A CN201080021173A CN102428582A CN 102428582 A CN102428582 A CN 102428582A CN 2010800211731 A CN2010800211731 A CN 2010800211731A CN 201080021173 A CN201080021173 A CN 201080021173A CN 102428582 A CN102428582 A CN 102428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conversion
conversion parts
light wavelength
emit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11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8582B (zh
Inventor
小松隆明
大长久芳
堤康章
佐佐木祥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8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8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8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85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01L33/504Elements with two or more 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21S41/148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5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e.g. plate or f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在发光模块(100)中,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分别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分别被形成为板状,并且被层叠以使得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的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

Description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具有发光模块的灯具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进行如下的技术开发:以高寿命化、功耗降低等为目的,使用含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来作为向车辆前方照射光的灯具单元等用于照射强光的光源。但是,为了以这样的用途来使用,不仅要实现发光模块发出白色光,还需要发光模块具有高亮度、高光度。因此,例如已提出有如下的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照明装置包括:为了提高白色光的取出效率而主要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受蓝色光激发而主要发出黄色光的黄色系荧光体;以及使来自发光元件的蓝色光透射、并反射波长在来自黄色系荧光体的黄色光以上的光的蓝色透射黄色系反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例如为了增大转换效率,还提出有具有配置在发光层所射出的光的路径内的陶瓷层的构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9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5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希望解决的课题〕
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设有使用了粒子状荧光体的光波长转换层的发光模块中,在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在光波长转换层内传播的过程中,光在粒子状荧光体的表面散射。这样的光的散射引起光波长转换层的发热等,结果,可能导致从光波长转换层射出的光的光度降低。
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广范围用途、市场的需求等,现在需要研发能够合适地设定转换波长而得到所希望颜色的射出光的光波长转换层。作为设置这样的光波长转换层的方法,考虑设置使用多种荧光体的光波长转换层的技术。但是,光波长转换特性不同的多种荧光体存在熔点、烧结反应温度等各不相同的情况。因此,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光模块那样烧结荧光体而形成陶瓷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得到所希望颜色的射出光而欲使多种荧光体包含于1个光波长转换层,可能由于各个荧光体特性的不同而难以进行合适地烧结。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光度的降低且能够合适地设定射出光颜色的发光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案的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元件和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该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波长转换后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在层叠前被形成为板状,并且被层叠以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各个光波长转换部件。
通过该方案,能够分别使用例如难以通过烧结等同时制成板状的多个光波长转换材料,来形成单独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而且通过层叠这样形成的多个板状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能够合适地设定射出光的颜色。光波长转换部件可以被设置成转换波长区域的光的全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上的透明程度。
也可以是,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被按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的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的方式层叠。
公知光波长转换部件只能波长转换为更长波长的光。通过该方案,能够避免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的某一部件进行波长转换后的光在下一光波长转换部件中再次被波长转换。因此,能够容易且合适地设定来自发光模块的射出光颜色。
也可以是,在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通过的第二个以后的光波长转换部件的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被设置成覆盖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的前一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的光射出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
通过该方案,能够避免通过了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位于上游侧的光波长转换部件的光不通过配置在其下游侧的光波长转换部件就向外部射出。为此,能够利用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进行合适的波长转换。
也可以是,在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相互接合的至少一对光波长转换部件在接合部设置凹凸。通过该方案,利用接合部的凹凸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合适地设定射出光颜色、并且抑制射出光的光度的降低的发光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层叠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的工序,该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形成为板状,分别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配置所层叠的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的工序,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各个光波长转换部件。
通过该方案,通过预先层叠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能够在发光元件上简单地层叠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因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可合适地设定射出光颜色的发光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灯具单元。该灯具单元包括发光模块和光学部件;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元件和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波长转换后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光学部件使从发光模块射出的光汇聚;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被形成为板状,并且被层叠以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
通过该方案,能够使用合适地设定射出光颜色的发光模块来设置灯具单元。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发出基于用途、市场需求的颜色的光的灯具单元。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抑制光度的降低且能合适地设定射出光颜色的发光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基板的结构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半导体发光元件、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各自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半导体发光元件、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各自的发光光谱的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的剖面图。车辆用前照灯10具有灯具主体12、前面罩14以及灯具单元16。以下,将图1中的左侧作为灯具前方、将图1中的右侧作为灯具后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将向灯具前方观察时的右侧称为灯具右侧、左侧称为灯具左侧。图1示出从灯具左侧观察被包含灯具单元16的光轴的铅垂平面所截出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剖面。当车辆用前照灯10安装在车辆上时,在车辆上左右相互对称地形成的车辆用前照灯10分别设于车辆左前方和右前方。图1示出左右中一方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
灯具主体12形成为具有开口的箱状。前面罩14利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或玻璃而形成为碗状。前面罩14的边缘部被安装于灯具主体12的开口部。这样,在由灯具主体12和前面罩14所遮挡覆盖的区域内形成灯室。
灯室内配置有灯具单元16。灯具单元16被前照灯校光螺钉(aimingscrew)18固定在灯具主体12上。下方的前照灯校光螺钉18被构成为随着调平促动器(leveling actuator)20的工作而旋转。因此,能够通过使调平促动器20工作来使灯具单元16的光轴在上下方向移动。
灯具单元16具有投影透镜30、支承部件32、反射镜34、托架36、发光模块基板38以及散热片42。投影透镜30由灯具前方侧表面为凸面、后方侧表面为平面的平凸非球面透镜构成,该投影透镜30使形成于其后方焦点面上的光源像反转地投影向灯具前方。支承部件32支承投影透镜30。发光模块基板38上设有发光模块40。反射镜34反射来自发光模块40的光,在投影透镜30的后方焦点面上形成光源像。这样一来,反射镜34和投影透镜30作为将发光模块40发出的光向灯具前方汇聚的光学部件而发挥作用。散热片42安装在托架36的后方侧的面上,主要释放发光模块40所发出的热。
支承部件32上形成有遮光器32a。车辆用前照灯10被作为近光(low-beam)用光源来使用,遮光器32a遮挡从发光模块40发出、并被反射镜34反射来的光的一部分,从而在车辆前方形成近光用对光图案中的明暗截止线。由于近光用对光图案是公知的,故在此省略说明。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基板38的结构的图。发光模块基板38具有发光模块40、基板44和透明罩46。基板44是印刷布线基板,其上面安装有发光模块40。发光模块40被无色的透明罩46覆盖。发光模块40中,半导体发光元件48直接安装在基板44上,在该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上配置有层叠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而成的光波长转换单元52。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40的侧视图。半导体发光元件48由LED元件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48,采用了以主要发出蓝色波长的光的蓝色LED。具体而言,半导体发光元件48由InGaN类LED元件构成,该InGaN类LED元件是通过使InGaN类半导体层结晶生长而形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48被形成为例如1mm见方的芯片,并且被设置成发出的蓝色光的中心波长为470nm。当然,半导体发光元件48的结构、发出的光的波长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半导体发光元件48也可以采用主要发出蓝色以外的其他波长的光的发光元件。
半导体发光元件48采用所谓的倒装式发光元件。当然,半导体发光元件48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发光元件,例如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可以采用所谓的竖片类型、所谓的面朝上(face up)类型的元件。
光波长转换陶瓷52具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当然,层叠的光波长转换部件的个数不限于2个,例如可以由3层以上的光波长转换部件构成光波长转换单元52。
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是所谓发光陶瓷或被称为荧光陶瓷的部件,能够通过烧结用YAG(Yttrium Alminium Garnet:钇铝石榴石)粉末制成的陶瓷坯料而得到,该YAG是由蓝色光激发的荧光体。这样的光波长转换陶瓷的制造方法是公知的,故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采用透明材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谓“透明”表示的含义是转换波长区域的光的全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上。本发明人专心研究开发后,发现若是转换波长区域的光的全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上的透明状态,则能够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合适地转换光的波长,并且还能够合适地抑制通过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的光的光度的减少。因此,通过使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成为这样的透明状态,能够更高效地转换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
另外,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分别由无有机类粘合剂的无机物构成,与含有有机类粘合剂等有机物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耐久性的提高。因此,能够对发光模块40投入例如1W(瓦)以上的功率,能够提高发光模块40发出的光的亮度、光度以及光束。
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对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主要发出的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红色光。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对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绿色光。这样,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分别对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各不相同的波长范围的光。因此,从发光模块40射出直接透射过光波长转换单元52的蓝色光、被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波长转换后射出的红色光、以及被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波长转换后射出的绿色光的合成光、即白色光。
此时,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和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是作为不同的荧光体陶瓷分别形成的,因而能够分别烧结性质各不相同的荧光体。因此,能够将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分别合适地形成为板状陶瓷。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也可以设置成除陶瓷以外的其他的板状部件。
图4是表示半导体发光元件48、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各自的发光光谱的图。在图4中,“红色荧光”表示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的发光光谱,“绿色荧光”表示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的发光光谱。如图4所示,半导体发光元件48、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各自的发光光谱呈现一个山峰状的形状。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比半导体发光元件48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长。此外,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比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长。平均波长的计算方法是公知的,故省略其说明。
返回到图3。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被层叠成:使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具体而言,由于红色光的波长比绿色光的波长长,因此波长转换后射出红色光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配置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的发光面48a的上方,进而在其上方配置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光波长转换部件只能波长转换为更长波长的光。通过这样按光的平均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配置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可以避免对一次波长转换后的光再次进行波长转换。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发光模块40的射出光颜色的调整。
在制造发光模块40时,首先,利用粘结剂等将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彼此固定而层叠,由此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52。接着,利用粘结剂等将波长转换后的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固定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的发光面48a,由此将光波长转换单元5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上。由此,按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的方式将光波长转换单元5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上。
当然,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和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之间的接合或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和半导体发光元件48之间的接合不限于粘结,例如也可以等离子接合,还可以是铆接等机械接合。而且,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与半导体发光元件48之间设置间隔。此外,为了抑制发光模块40向上方的射出光的光度的降低,也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的侧面设置例如通过蒸镀铝、银等而得到的反射层。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60的结构的图。除了取代发光模块40而设置发光模块60以外,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发光模块60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及光波长转换单元62。光波长转换单元62具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也是荧光陶瓷,形成为板状且透明这一点及由无有机类粘合剂的无机物构成这一点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相同。
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对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主要发出的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红色光。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对蓝色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黄色光。如此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分别将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各不相同的波长范围的光。因此,从发光模块60射出直接透射过光波长转换单元62的蓝色光、被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波长转换而射出的红色光、以及被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波长转换而射出的黄色光的合成光。
能够通过使蓝色光和黄色光合成而射出白色光。但是,对于这样的合成光,有时要求射出光中进一步含有颜色鲜艳容易看到的红色成分。采用发光模块60,通过使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和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层叠,可以设置白色光中加上红色成分而色彩鲜艳地向被照射物照射的发光模块。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一次波长转换后的光被再次波长转换,也是将第1光波长转换部件64及第2光波长转换部件66层叠成使得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具体而言,由于红色光的波长比黄色光的波长长,因此将波长转换后射出红色光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配置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的发光面48a的上方,进而在其上方配置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
在制造发光模块60时,首先,利用粘结剂等将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彼此固定而层叠,由此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62。接着,利用粘结剂等将波长转换后的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固定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的发光面48a,由此将光波长转换单元6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上。由此,按半导体发光元件48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的方式将光波长转换单元6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48上。
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和半导体发光元件48之间设置间隔这一点、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6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66的侧面设置反射层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80的结构的图。除了取代发光模块40而设置发光模块80以外,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发光模块80具有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及光波长转换单元82。半导体发光元件88除了射出紫外光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发光元件48同样地构成。光波长转换单元82具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也是荧光陶瓷、形成为板状且透明这一点,以及由无有机类粘合剂的无机物构成这一点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相同。
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主要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黄色光。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对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蓝色光。这样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分别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各不相同的波长范围的光。因此,从发光模块80射出被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波长转换后射出的黄色光与被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波长转换后射出的蓝色光的合成光、即白色光。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一次波长转换后的光被再次波长转换,也是第1光波长转换部件84及第2光波长转换部件86被层叠成使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具体而言,由于黄色光的波长比蓝色光的波长长,因此波长转换后射出黄色光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配置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面88a的上方,进而在其上方配置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
在制造发光模块80时,首先,利用粘结剂等将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彼此固定而层叠,由此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82。接着,利用粘结剂等将波长转换后的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固定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面88a,由此将光波长转换单元8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上。由此,按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的方式将光波长转换单元8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上。
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和半导体发光元件88之间设置间隔这一点、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的侧面设置反射层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的结构的图。除了取代发光模块40而设置发光模块100以外,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发光模块100中,除了取代光波长转换单元82而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102以外,其余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80同样地构成。光波长转换单元102具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也是荧光陶瓷、形成为板状且透明这一点,及由无有机类粘合剂的无机物构成这一点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56相同。
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主要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红色光。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对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绿色光。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对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蓝色光。这样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分别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各不相同的波长范围的光。因此,从发光模块100射出被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波长转换后射出的红色光、被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波长转换后射出的绿色光、以及被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波长转换后射出的蓝色光的合成光、即白色光。
图8是表示半导体发光元件88、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各自的发光光谱的图。在图8中,“红色荧光”表示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的发光光谱,“绿色荧光”表示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的发光光谱,“蓝色荧光”表示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的发光光谱。如图8所示,半导体发光元件88、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各自的发光光谱呈一个山峰状的形状。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比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长。此外,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比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长。此外,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比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的发光光谱的平均波长长。
返回到图7。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一次波长转换后的光被再次波长转换,也是第1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2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3光波长转换部件108被层叠成使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绿色光的波长比蓝色光的波长长,红色光的波长比绿色光的波长长。因此,具体而言,波长转换后射出红色光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配置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面88a的上方,进而在其上方配置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进而在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的上方配置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
在制造发光模块100时,首先,利用粘结剂等将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彼此固定而层叠,利用粘结剂等将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彼此固定而层叠。这样,设置层叠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的光波长转换单元102。接着,利用粘结剂等将波长转换后的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固定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面88a,由此将光波长转换单元10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上。由此,按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8的方式将光波长转换单元10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面88a上。
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和半导体发光元件88之间设置间隔这一点、可以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04、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06及第三光波长转换部件106的侧面设置反射层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40的结构的图。除了取代发光模块40而设置发光模块140以外,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发光模块140中,除了取代光波长转换单元82而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142以外,其余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80同样地构成。光波长转换单元142具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的材质与上述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相同。因此,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主要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黄色光。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的材质与上述的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相同。因此,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对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蓝色光。
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被相互接合而构成光波长转换单元142。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分别在各自的接合部设有凹凸。具体而言,在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的射出面144a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的入射面146a分别设有凹凸。该射出面144a和入射面146a借助粘结剂而被固定,形成有凹凸的接合部。通过这样在接合部设置凹凸,光容易从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44向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46入射,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光波长转换部件层叠3层以上时,可以在它们中相互接合的至少一对光波长转换部件的接合部设置凹凸。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60的剖面图。除了取代发光模块40而设置发光模块160以外,车辆用前照灯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发光模块160中,除了取代光波长转换单元82而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162以外,其余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80同样地构成。光波长转换单元162具有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及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的材质与上述的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84相同。因此,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对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主要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黄色光。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的材质与上述的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86相同。因此,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对紫外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蓝色光。
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被设置成覆盖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的光依次通过的前一个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中的光射出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具体而言,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形成得比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大,单面设有凹部166a。凹部166a形成为与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的外形及深度相同。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收容在该凹部166a中,利用粘结剂等而相互固定,如此设置光波长转换单元162。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的露出面借助粘结剂固定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的发光面88a,从而光波长转换单元162安装在半导体发光元件88上。如此,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的入射面以外的所有外表面被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覆盖。
由于半导体发光元件88发出紫外光,故优选其大部分被进行波长转换。由此,能够抑制在通过了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164之后、不通过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166而向外部射出的光。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而成的方式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也是有效的。另外,也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将各种设计变更等的变形加到各实施方式中,增加了这种变形的实施方式也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用前照灯,16灯具单元,30投影透镜,34反射镜,40发光模块,48半导体发光元件,52光波长转换单元,54第一光波长转换部件,56第二光波长转换部件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具有发光模块的灯具单元。

Claims (7)

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元件,
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其分别将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波长转换后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
上述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在层叠前被形成为板状,并且被层叠以使得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各个光波长转换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波长转换部件被设成如下的透明程度,即转换波长区域的光的全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被层叠,使得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自波长转换后的光的平均波长较长的光波长转换部件起依次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通过的第二个以后的光波长转换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被设置成覆盖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所依次通过的前一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的光射出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中、相互接合的至少一对光波长转换部件在接合部设有凹凸。
6.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的工序,该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形成为板状,分别对入射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而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
配置所层叠的上述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的工序,使得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各个光波长转换部件。
7.一种灯具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光模块和光学部件;
上述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元件和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该多个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将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波长转换后射出波长范围各不相同的光;
上述光学部件使从上述发光模块射出的光汇聚;
上述光波长转换部件分别被形成为板状,并且被层叠以使得上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依次通过。
CN201080021173.1A 2009-05-15 2010-03-11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8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8695 2009-05-15
JP2009-118695 2009-05-15
PCT/JP2010/001747 WO2010131402A1 (ja) 2009-05-15 2010-03-11 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8582A true CN102428582A (zh) 2012-04-25
CN102428582B CN102428582B (zh) 2015-03-04

Family

ID=43084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117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8582B (zh) 2009-05-15 2010-03-11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98017A1 (zh)
JP (1) JP5487204B2 (zh)
CN (1) CN102428582B (zh)
WO (1) WO20101314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3535A (zh) * 2018-11-14 2019-03-15 轻工业部南京电光源材料科学研究所 一种叠层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6465A (zh) * 2018-05-31 2019-12-1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11509112A (zh) * 2013-07-08 2020-08-07 亮锐控股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3291B2 (ja) * 2011-06-28 2016-02-1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平面発光モジュール
DE102012104274A1 (de) * 2012-05-16 2013-11-2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eramischen Konversionselements, keramisches Konversionselement und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element
WO2014010211A1 (ja) * 2012-07-10 2014-01-1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発光モジュール
DE102012107290A1 (de) * 2012-08-08 2014-02-1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Konversionsmittelplättch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nversionsmittelplättchens
DE102012109650A1 (de) 2012-10-10 2014-04-1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Keramisches Konversionselement,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eramischen Konversionselements
DE102014117448A1 (de) 2014-11-27 2016-06-02 Osram Gmbh Optoelektronischer Halbleiterchi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chips, Konversionselement und Leuchtstoff für ein Konversionselement
JP7116321B2 (ja) * 2018-05-31 2022-08-1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323A (ja) * 2004-03-16 2005-09-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20070012940A1 (en) * 2005-07-14 2007-01-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avelength-convertible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JP2007103512A (ja) * 2005-09-30 2007-04-19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
US20080128730A1 (en) * 2006-11-15 2008-06-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extured phosphor conversion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090015137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open loop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6703B2 (en) * 1999-09-27 2004-02-24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Thin film phosphor-converted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JP2005294820A (ja) * 2004-03-12 2005-10-20 Showa Denko Kk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形成方法、それを用いたランプ、光源
JP4451178B2 (ja) * 2004-03-25 2010-04-1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
US7361938B2 (en) * 2004-06-03 2008-04-22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Luminescent ceramic for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546176B2 (ja) * 2004-07-16 2010-09-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ATE537564T1 (de) * 2004-10-13 2011-12-15 Panasonic Corp Lumineszente lichtquell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licht 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JP5196711B2 (ja) * 2005-07-26 2013-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JP2007191702A (ja) * 2005-12-22 2007-08-0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発光色変換材料
JP4969100B2 (ja) * 2005-12-22 2012-07-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半導体蛍光体の製造方法
US7700967B2 (en) * 2007-05-25 2010-04-20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a wavelength converting element held by a support structure having an aperture
JP2008258171A (ja) * 2008-05-07 2008-10-23 Shizuo Fujita 面状発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323A (ja) * 2004-03-16 2005-09-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20070012940A1 (en) * 2005-07-14 2007-01-1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Wavelength-convertible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JP2007103512A (ja) * 2005-09-30 2007-04-19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
US20080128730A1 (en) * 2006-11-15 2008-06-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extured phosphor conversion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20090015137A1 (en) * 2007-07-13 2009-01-15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open loop control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112A (zh) * 2013-07-08 2020-08-07 亮锐控股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11509112B (zh) * 2013-07-08 2024-04-02 亮锐控股有限公司 波长转换的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10556465A (zh) * 2018-05-31 2019-12-10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10556465B (zh) * 2018-05-31 2024-04-0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CN109473535A (zh) * 2018-11-14 2019-03-15 轻工业部南京电光源材料科学研究所 一种叠层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131402A1 (ja) 2012-11-01
JP5487204B2 (ja) 2014-05-07
CN102428582B (zh) 2015-03-04
US20120098017A1 (en) 2012-04-26
WO2010131402A1 (ja)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7485B (zh)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CN102428582A (zh)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CN102187478B (zh)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CN102227827A (zh)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以及灯具单元
US8253143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066382B1 (en)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255421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JP5395097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JP2011009305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02753883A (zh) 包括磷光体、辐射源、光学系统和散热器的灯
KR101798884B1 (ko) 발광소자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조등
JP2011142000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RU2665332C1 (ru)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элементом спектраль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JP2018041723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US8801234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ing member
JP2010219163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JP2010267851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WO2010103840A1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CN102341926A (zh) 发光模块、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灯具单元
JP2010147196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灯具ユニット
US20120051051A1 (en) Solid state luminaire with reduced optical lo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