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352A -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22352A CN102422352A CN2011800019943A CN201180001994A CN102422352A CN 102422352 A CN102422352 A CN 102422352A CN 2011800019943 A CN2011800019943 A CN 2011800019943A CN 201180001994 A CN201180001994 A CN 201180001994A CN 102422352 A CN102422352 A CN 1024223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optical disc
- search
- physical message
- re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carrier data format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光盘判别方法包括: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步骤(S3);执行从在第一搜寻步骤(S3)被搜寻过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步骤(S5);读取在第二搜寻步骤(S5)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步骤(S7);以及基于在地址读取步骤(S7)读取到的当前地址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步骤(S8至S1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所述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
背景技术
作为增大光盘的记录容量的方法,有光盘的高密度化和记录层的多层化。在从CD到DVD、然后从DVD到蓝光盘(Blu-ray Disc)等记录容量增大的过程中,除了物镜的高数值孔径化及激光波长的短波长化等拾光器结构的变化之外,还通过使光盘的记录层接近表面等光盘构造的变化,来实现光盘的高密度化。
近年来,随着再生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拾光器的光学系统结构及光盘的形状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便能够实现更高密度的信息记录或再生,提出了一种能够利用适应Blu-rayDisc的光学系统记录或再生信息的、密度比Blu-ray Disc更高的光盘。若记录密度不同,则光盘上的地址与光盘上的实际半径位置之间的对应发生变化。为此,在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被装入光盘装置的情况下,需要判别记录密度。
以往,作为能够通过同一光学系统记录或再生信息并且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例如列举出1层DVD和2层DVD。1层DVD的记录容量为4.7GBytes,2层DVD的记录容量为8.5GBytes。2层DVD的一层的记录密度与1层DVD相差约10%。
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层数与记录密度以1对1相对应,通过数出记录层数能够容易地判别记录密度。为此,在记录或再生信息之前,能够判别记录密度。
若是Blu-ray Disc,则在光盘的内周部存在容纳有光盘固有的物理信息的物理信息区域,该物理信息区域以与用户数据区域不同的轨道间距(track pitch)及不同的地址格式而形成。通过再生物理信息区域的物理信息,能够得到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记录层数及记录密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方法,使拾光器向指定的半径位置移动,且使主轴马达以指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计测形成在光盘上的摆动沟槽(wobbling groove)的频率,在再生物理信息之前判别光盘的记录密度。
另一方面,设想预先不能正确地数出记录层数的情况或无法正确地判别记录密度的情况。
作为数出记录层数的方法,能够通过数出在激光器发光时让物镜接近光盘的记录层时所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称为“FE信号”)来实现。
但是,存在记录层数增加到3层及4层时难以正确地数出层数的情况。
在使物镜高数值孔径化并且使激光波长短波长化的适应Blu-ray Disc的光学系统中,需要恰当地修正根据光盘的覆盖层的厚度而变化的球面像差。若修正球面像差使该球面像差针对多个记录层中的指定记录层成为最佳状态,则针对其他记录层出现较大的球面像差,导致从其他记录层得到的FE信号的振幅大幅劣化。
图6是表示1层光盘、2层光盘、3层光盘及4层光盘各自的表面及各记录层在厚度方向的配置的例子的图。2层光盘、3层光盘及4层光盘的结构为:以作为距离表面最远的记录层的第一记录层所存在的位置为基准,依次配置第二至第四记录层。
1层光盘具有第一记录层。2层光盘具有距表面(光入射面)最远的第一记录层及距表面最近第二记录层。3层光盘具有距表面最远的第一记录层、距表面第二远的第二记录层及距表面最近的第三记录层。4层光盘具有距表面最远的第一记录层、距表面第二远的第二记录层、距表面第三远的第三记录层及距表面最近的第四记录层。
若考虑多层光盘的层构造与现有光盘的兼容性,则2层光盘、3层光盘及4层光盘以1层光盘的记录层所存在的第一记录层为基准配置第二至第四记录层。即,从2层光盘、3层光盘及4层光盘各自的表面到第一记录层的距离与从1层光盘的表面到第一记录层的距离相同。
图7及图8分别是表示修正球面像差使该球面像差在距离光盘的表面最远的记录层成为最佳,并在激光发光时让物镜接近光盘时检测出的FE信号的图。图7是表示从3层光盘检测出的FE信号的图,图8是表示从4层光盘检测出的FE信号的图。
一般而言,若欲增加记录层数并减少各记录层的反射率的差,则反射率随着记录层数增加而降低。若包含如上所述的球面像差的影响,则存在FE信号的振幅小于表面的记录层。
在图7中,FE信号201、202、203、204分别是在表面、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及第三记录层得到的FE信号。记录层的有无可通过FE信号的电平是否超过正侧检测阈值205及负侧检测阈值206来判定。此时,包括与表面相应的FE信号在内,超过检测阈值的FE信号为四个,从而判定记录层为三层。
在图8中,FE信号301、302、303、304、305分别是在表面、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第三记录层及第四记录层中得到的FE信号。记录层的有无可通过FE信号的电平是否超过正侧检测阈值205及负侧检测阈值206来判定。此时,在第四记录层得到的FE信号305未超过正侧检测阈值205及负侧检测阈值206。为此,包括与表面相应的FE信号在内,超过检测阈值的FE信号为四个,从而错误地判定记录层为三层。
如上所述,若记录层数增加,则光盘距表面最近的记录层与光盘距表面最远的记录层之间的层间隔增大。因此,由球面像差引起的FE信号振幅的劣化进一步增大,在这种状态下,无法根据FE信号高精度地判别记录层数。
通过反复对设想的每一记录层修正球面像差并且驱动物镜来测定FE信号的动作,能够提高记录层数检测的精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层数越多,测定动作花费的时间越长。
另外,在记录密度的判别中,前述的计测摆动沟槽的频率的方法在记录密度差足够大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但是,若考虑拾光器的半径方向的移动精确度、主轴马达的旋转速度的误差及主轴马达的旋转波动的影响,则在记录密度差少的情况下,难以高精度地判别记录密度。
下面,对在适应Blu-ray Disc的光学系统的光盘中进行进一步高密度化时的课题进行阐述。
即使在记录密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希望光盘上的各种区域的配置与现有的光盘的记录密度相适应。尤其是对于物理特性不同的区域,希望配置在大致相同半径位置。
即,因为Blu-ray Disc的物理信息区域以与用户数据区域不同的轨道间距及不同的地址格式而形成,所以即使与用户数据区域同样地进行搜寻动作,也无法读取地址。为此,若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的物理信息区域存在于与现有的光盘的记录密度不同的半径位置,则在错误地突入物理信息区域的情况下,有时不能读取地址,导致无法进行以后的动作。
但是,若记录密度不同,在两个不同的半径位置的地址当然会变化。这意味着在以用户数据区域的最内周为基准时,在记录密度不同的光盘中,尽管物理信息存在于相同半径位置,但物理信息区域的地址不同。
为了读出光盘上的信息,需要记录有作为读出对象的信息的地址信息。但是,在无法判别正确的记录密度时,无法正确地得到物理信息区域的地址。
例如,假设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记录密度为与实际的记录密度不同的记录密度,设定物理信息区域的地址并进行搜寻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被搜寻过的目的地不存在物理信息,因此无法得到装入的光盘固有的物理信息,从而无法进行以后的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0840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盘判别方法,用于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该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该光盘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步骤;执行从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步骤;读取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步骤;以及基于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步骤。
根据该方法,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在第一搜寻步骤,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从在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在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在第二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在光盘种类确定步骤,基于在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未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搜寻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
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的(A)是表示记录密度不同的第一光盘及第二光盘中的物理信息区域及用户数据区域与半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记录密度不同的第一光盘及第二光盘中的物理信息区域及用户数据区域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1层光盘、2层光盘、3层光盘及4层光盘各自的表面及各记录层在厚度方向的配置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从3层光盘检测出的FE信号的图。
图8是表示从4层光盘检测出的FE信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其性质并非为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包括拾光器11、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21、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球面像差修正致动器驱动电路23、激光器驱动电路24、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器31、追踪误差信号生成器32、摆动信号(wobble signal)生成器33、RF信号生成器34、微型计算机51、控制部61及主轴马达71。拾光器11具备物镜1、聚焦致动器2、追踪致动器3、受光部5、1/4波长板6、球面像差修正元件7、准直透镜8、激光光源9及偏振分束器(polarized beam splitter)10。
图1的拾光器11通过对光盘41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光盘41中的信息或对光盘41记录信息。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21使拾光器11的物镜1相对于光盘41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位移。
图1中所示的光盘装置对光盘41记录信息或再生记录在光盘41中的信息。
激光光源9输出激光。微型计算机51对激光器驱动电路24输出驱动指令值。激光器驱动电路24对激光光源9供应与驱动指令值相应的电流。由此,从激光光源9射出激光。
首先,从设置于拾光器11的激光光源9射出的光束通过准直透镜8被转换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通过球面像差修正元件7、偏振分束器10及1/4波长板6,并通过物镜1而汇聚在光盘41的信息记录层(记录膜)。
来自光盘41的反射光通过物镜1及1/4波长板6,被偏振分束器10反射,并到达受光部5。在此,光盘41通过主轴马达71被旋转驱动。微型计算机51对主轴马达71输出驱动指令值。主轴马达71根据驱动指令值旋转驱动光盘41。
受光部5将来自光盘41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来自受光部5的输出被提供给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器31、追踪误差信号生成器32、摆动信号生成器33及RF信号生成器34。
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器31基于来自受光部5的输出,检测照射于光盘41的光束的聚焦位置与光盘41的信息面(记录层)之间的位置偏差,并将检测出的位置偏差作为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输出。FE信号能够通过例如像散法(astigmatism method)生成。
追踪误差信号生成器32基于来自受光部5的输出,检测在光盘41的信息面上形成的光束的点与光盘41的信息面上的轨道之间的位置偏差,并将检测出的位置偏差作为追踪误差信号输出。追踪误差信号能够通过例如推挽法(push-pull method)生成。
FE信号及追踪误差信号被提供给控制部61。控制部61对FE信号及追踪误差信号实施相位补偿等信号处理,并生成控制信号。
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21及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根据来自控制部61的控制信号,分别对设置于拾光器11的聚焦致动器2及追踪致动器3提供驱动信号,从而驱动聚焦致动器2及追踪致动器3。
聚焦致动器2及追踪致动器3根据来自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21及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的驱动信号,驱动物镜1。
这样,控制部61根据FE信号,对驱动聚焦致动器2的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21进行控制,从而形成用于聚焦控制的伺服环路(servo loop)。另外,控制部61根据追踪误差信号,对驱动追踪致动器3的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进行控制,从而形成用于追踪控制的伺服环路。通过这样来执行伺服控制。
球面像差修正致动器驱动电路23根据来自微型计算机51的控制信号,对球面像差修正元件7提供驱动信号,从而修正光束中包含的球面像差。球面像差修正元件7例如用液晶元件构成,根据来自球面像差修正致动器驱动电路23的驱动信号,改变折射率,修正光束中包含的球面像差。
摆动信号生成器33基于来自受光部5的输出生成摆动信号,并向微型计算机51输出生成的摆动信号。
摆动信号被发送至微型计算机51内所具备的地址读取电路52。地址读取电路52基于摆动信号读取地址。
RF信号生成器34基于来自受光部5的输出生成RF信号,并向微型计算机51输出生成的RF信号。微型计算机51基于RF信号读取记录在光盘41中的信息。
微型计算机51具备搜寻控制部53及光盘种类确定部54。搜寻控制部53让拾光器11执行向光盘的指定的地址的搜寻动作。此外,搜寻动作表示使拾光器11向指定的轨道移动的动作。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通过搜寻控制部53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光盘种类确定部54基于由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到的当前地址,确定光盘的种类。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器31、追踪误差信号生成器32、摆动信号生成器33、RF信号生成器34、控制部61及微型计算机51由一个以上的数字电路构成。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器31、追踪误差信号生成器32、摆动信号生成器33、RF信号生成器34、控制部61及微型计算机51能够被集成在单一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板(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
下面,对使光束射入到光盘41上时得到的FE信号进行说明。
若记录层数增加,以反射率等为代表的各记录层的物理参数在各记录层差异过大,则在光盘装置侧的对应变得困难。为此,要求各记录层的物理参数大致相同。若是DVD或Blu-ray Disc的2层光盘,则两层记录层间的反射率比最大也为2倍左右。另外,一般而言,若记录层数增加,则从光盘的表面来看越是里面的记录层,到达该记录层为止越是要穿过多层其他记录层,因此反射率降低。如果将光盘设计成满足这两个条件,则记录层的反射率整体降低。
此外,当前市售的2层Blu-ray Disc的记录层的反射率大致为5%左右。另外,并不限于Blu-ray Disc,包含CD或DVD等在内的各种光盘的表面的反射率也为5%左右。因此,相比2层光盘进一步增加了记录层的3层光盘或4层光盘的各记录层的反射率与光盘的表面相比进一步减小。
另外,由于因覆盖层的厚度差而产生的球面像差而使光盘上的点劣化,并且FE信号振幅降低。若修正球面像差使其在特定的记录层达到最佳,则在其他的记录层会产生较大的球面像差,从其他的记录层得到的FE信号的振幅将减小。若记录层数增加,则距表面最近的记录层和距表面最远的记录层之间的层间隔增加,因此,基于球面像差的FE信号的振幅更加减小。
根据如上所述的理由,在对多层光盘射入光束时得到的FE信号为如图7及图8所示。图7是表示使光束射入具有三层记录层的光盘时得到的FE信号的图,图8是表示使光束射入具有四层记录层的光盘时得到的FE信号的图。在此,球面像差被修正为在距光盘的表面最远的记录层为最佳。
在图7中,FE信号201是从3层光盘的表面得到的FE信号,FE信号202、203、204是从3层光盘的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及第三记录层得到的FE信号。此外,3层光盘具有距表面最远的第一记录层、距表面第二远的第二记录层及距表面最近的第三记录层。在FE信号超过了正侧检测阈值205之后,每次超过负侧检测阈值206就将记录层计数为一层,由此能够数出记录层数。若是图7的情况,则计数出与光盘的表面、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及第三记录层相应的四个FE信号。因此,能够检测出除了光盘的表面以外的三层记录层,判定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为3层光盘。
另一方面,在图8中,FE信号301是从4层光盘的表面得到的FE信号,FE信号302、303、304、305是从4层光盘的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第三记录层及第四记录层得到的FE信号。此外,4层光盘具有距表面最远的第一记录层,距表面第二远的第二记录层,距表面第三远的第三记录层及距表面最近的第四记录层。在4层光盘的情况下,第四记录层反射率降低且产生最大球面像差。因此,与其他的记录层的FE信号相比,FE信号305变得相当小,由于未超过用于数出记录层的正侧检测阈值205及负侧检测阈值206,因此不能作为记录层来计数。
在这种情况下,与光盘的表面、第一记录层、第二记录层及第三记录层相应的四个FE信号被计数。因此,如果是与图7的3层光盘同样的考虑方法,则能够检测出除了光盘的表面以外的三层记录层,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被判定为是3层光盘,未被正确地判定为是4层光盘。
如以上所述,若记录层增加,则无法可靠地判定FE信号的个数,因此在进行聚焦控制动作之前无法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可能性大,直到再生记录有光盘固有的物理信息的物理信息区域为止光盘的种类难以确定。
下面,利用图2(A)及图2(B)对记录密度不同的两个光盘A、B的区域配置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记录密度不同的第一光盘A及第二光盘B中的物理信息区域及用户数据区域与半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B)是表示记录密度不同的第一光盘A及第二光盘B中的物理信息区域及用户数据区域与地址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图2(A)中,任何光盘都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物理信息区域401和用户数据区域402。物理信息区域401的地址格式和用户数据区域402的地址格式不同,在将地址读取电路52设成其中一个区域用的设定的情况下,在另一个区域便无法读取地址。为此,当在物理信息区域401和用户数据区域402这两个区域间移动时,在移动到作为目标的区域附近之后,需要将地址读取电路52的设定切换为作为目标的区域用的设定,开始读取地址。
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表示在物理信息区域401记录有物理信息的区域的始端位置,物理信息終端半径位置412表示物理信息区域401与用户数据区域402之间的边界位置,基准半径位置413表示在用户数据区域402作为地址读取基准的半径位置。在此,基准半径位置413是在任何记录密度下都为同一地址的半径位置。另外,在图2(A)中,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大于第二光盘B的记录密度。另外,比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更内侧的区域,虽然以与物理信息区域401相同的地址格式形成有轨道,但该区域是物理信息本身未被记录的区域。
在记录密度不同的两个光盘A、B中,基准半径位置413的地址都是“100000”。第一光盘A的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的地址是“40000”,第二光盘B的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的地址是“64000”,第一光盘A的物理信息終端半径位置412的地址是“50000”,第二光盘B的物理信息終端半径位置412的地址是“70000”。另外,第一光盘A和第二光盘B从基准半径位置413到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的实际距离相同,但记录密度更高的第一光盘A的地址的变化量增大。
图2(B)是以地址为基准表示在图2(A)中已说明的记录密度不同的两个光盘A、B的区域配置。在基准地址“100000”的基准半径位置413如图2(A)中说明所示,在第一光盘A和第二光盘B中为相同的半径位置。但是,第一光盘A的物理信息区域401存在于地址“40000”至“50000”之间,第二光盘B的物理信息区域401存在于地址“64000”至“70000”之间。这样,两光盘的物理信息区域401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存在于几乎相同的位置,但在地址空间中存在于不同的位置。
搜寻控制部53指示控制部61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控制部61通过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使拾光器11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
搜寻控制部53指示控制部61执行从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控制部61通过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使拾光器11执行从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搜寻控制部53利用与第一光盘A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通过搜寻控制部53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
光盘种类确定部54基于由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到的当前地址,确定光盘的种类。光盘种类确定部54判断由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到的当前地址是否为指定的阈值以上。光盘种类确定部54,在判断出当前地址小于指定的阈值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第一光盘A,在判断出当前地址为指定的阈值以上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第二光盘B。
另外,搜寻控制部53根据由光盘种类确定部54确定的光盘的种类,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在由光盘种类确定部54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第二光盘B的情况下,搜寻控制部53利用与第二光盘B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由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到的当前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此外,没有必要使物理信息区域401存在于多层记录层的全部记录层。物理信息区域401只要存在于例如图6的第一记录层所示在层数不同的各光盘间处于共通的位置的记录层上即可。
下面,利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可靠的搜寻的流程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在图3中,光盘装置判别被装入的光盘是具有三层记录层的第一光盘A和具有四层记录层的第二光盘B这2种光盘中的哪一种。
首先,在开始搜寻动作时,若未确定记录密度则无法确定搜寻目标地址。为此,搜寻控制部53进行任一记录密度用的读取设定。记录密度用的读取设定是根据记录密度确定的半径位置与地址之间的换算系数的设定。在此,搜寻控制部53进行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用的读取设定(步骤S1)。
接着,搜寻控制部53将与基准半径位置413对应的基准地址“100000”设定为搜寻目标地址Tgt0(步骤S2)。接着,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驱动追踪致动器3,使拾光器11向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搜寻目标地址Tgt0搜寻(步骤S3)。在此,在装入不同记录密度的光盘的光盘装置中,最初向基准半径位置413搜寻具有提高搜寻动作时的稳定性的效果。换言之,这是因为在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是何种记录密度并未确定的情况下,由于在基准半径位置413以外的区域,当前位置的地址与半径位置之间的关系不确定,因此以后的搜寻动作不能正确地进行。
然后,搜寻控制部53将与第一光盘A的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对应的地址“40000”设定为搜寻目标地址TgtA(步骤S4)。接着,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驱动追踪致动器3,使拾光器11从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搜寻目标地址TgtA搜寻(步骤S5)。
接着,微型计算机51将地址读取电路52切换为在物理信息区域401读取地址的设定(步骤S6)。地址信息被调制成摆动信号并被记录,在物理信息区域401和用户数据区域402,分别以不同的调制格式记录。为此,地址读取电路52被变更为物理信息区域401用的摆动信号解码设定。即,地址读取电路52由从用户数据区域402读取地址的设定被切换为从物理信息区域401读取地址的设定。
在此,向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的搜寻动作和地址读取电路52的设定切换的顺序并不限定于该流程,也可以在执行向基准半径位置413的搜寻动作并读取了地址之后,在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读取地址之前切换地址读取电路52的设定。
接着,地址读取电路52读取在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的当前地址Adr1(步骤S7)。接着,光盘种类确定部54将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与指定的阈值ThA进行比较。即,光盘种类确定部54判断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是否为指定的阈值ThA以上(步骤S8)。阈值ThA必须是能够区分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在第一光盘A及第二光盘B各自的地址的值,通过考虑在存在将拾光器11移动到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时的移动误差的情况下读取到的地址偏差来设计。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最好将阈值ThA设定为“40000”至“64000”之间的值。
如果判断出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小于阈值ThA(在步骤S8为“否”),光盘种类确定部54确定当前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为第一光盘A(步骤S9)。此外,在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存在与目标地址40000的误差时,搜寻控制部53使拾光器11进一步进行搜寻。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为阈值ThA以上(在步骤S8为“是”),光盘种类确定部54确定当前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为第二光盘B(步骤S10)。接着,搜寻控制部53从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用的读取设定切换为第二光盘B的记录密度用的读取设定(步骤S11)。接着,搜寻控制部53将当前设定的搜寻目标地址TgtA切换为与第二光盘B的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对应的地址(步骤S12)。即,搜寻控制部53将与第二光盘B的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对应的地址“64000”设定为搜寻目标地址TgtB。
最后,追踪致动器驱动电路22驱动追踪致动器3,使拾光器11向物理信息区域401内的搜寻目标地址TgtB搜寻(步骤S13)。由此,拾光器11到达作为目标的物理信息始端半径位置411。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流程进行搜寻动作,即使在记录密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拾光器11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可靠的搜寻。
此外,在步骤S6的地址读取电路52的设定切换处理中,是切换为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用的设定,但也可以是切换为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与第二光盘B的记录密度中间的记录密度用的设定,也可以在步骤S8的地址比较中被确定为第一光盘A之后切换为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用的设定。如果这样,即使装入的光盘是第二光盘B,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获取当前地址。
此外,如果在步骤S7的当前地址的读取中未读取到当前地址,也可以将地址读取电路52的设定设定为第二光盘B的记录密度用,并再次进行当前地址的读取。
另外,在图3中,是判别第一光盘A及第二光盘B这2种光盘,但也可以判别第一光盘A、第二光盘B及第三光盘C这3种光盘。在判别3种光盘的情况下,如果判断出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为指定的阈值ThA以上,则光盘种类确定部54判断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是否为大于阈值ThA的阈值ThB以上。并且,如果判断出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小于阈值ThB,光盘种类确定部54确定当前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为第二光盘B,如果判断出读取到的当前地址Adr1为阈值ThB以上,光盘种类确定部54确定当前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为第三光盘C。此外,第一光盘A的记录密度大于第二光盘B的记录密度,第二光盘B的记录密度大于第三光盘C的记录密度。
此外,当判别4种以上的光盘时,根据判别的光盘的种类数目设定阈值的数目,并根据判别的光盘的种类数目进一步设定当前地址与阈值之间的判断处理的数目。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微型计算机51在通过搜寻控制部53执行向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临时判别光盘的种类。搜寻控制部53基于微型计算机51的光盘种类的临时判别结果,切换目标地址的值。另外,微型计算机51基于根据聚焦误差信号的数目求出的记录层数、追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及摆动沟槽的频率的至少其中之一,临时判别光盘的种类。
利用图4的流程图说明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可靠的搜寻动作的流程。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4中,标注有与图3的流程图相同的符号的流程是同样的处理内容,因此省略说明。
首先,微型计算机51获取初始光盘判别结果(步骤S21)。初始光盘判别结果例如是利用根据前述的FE信号的数目求出的记录层数、由追踪误差信号生成器32生成的追踪误差信号的振幅、或摆动沟槽的频率等判定出的光盘的种类。接着,搜寻控制部53进行与基于初始光盘判别结果确定的光盘的种类相应的记录密度(记录密度X)用的读取设定(步骤S22)。
此外,微型计算机51将根据FE信号的数目求出的记录层数、追踪误差信号的振幅或摆动沟槽的频率与光盘的种类(记录密度)对应起来预先存储。
然后,在步骤S23,微型计算机51将在步骤S22设定的记录密度X和有可能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记录密度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在此,如果判断出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在步骤S23为“是”),则转移到步骤S7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出不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在步骤S23为“否”),省略步骤S7至步骤S13的处理,结束动作。
作为例子,对利用摆动沟槽的频率进行初始光盘判定的情况进行说明。
设有可能装入的光盘的记录密度为25GB、28GB、32GB、33GB及40GB这5种,设根据摆动沟槽的频率的测定偏差设定的判定基准为10%。此时,如果在步骤S22得到的记录密度X为25GB,则除了25GB以外,不存在相当于25GB的±10%的22.5GB至27.5GB之间的记录密度的光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微型计算机51判断不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另外,如果在步骤S22得到的记录密度X为33GB,则除了33GB以外,还存在相当于33GB的±10%的30.0GB至36.3GB之间的记录密度为32GB的光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微型计算机51判断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
根据上述的判断结果,仅在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7至步骤S13的处理,由此能够缩短不存在多个类似于记录密度X的光盘时的处理时间。另外,如图8所示,在具有反射率非常低的记录层的光盘中,难以预先确定光盘的种类。但是,若是不具有反射率非常低的记录层的光盘,则能够赋予正确的地址作为搜寻目标地址。因此,由于执行步骤S10至步骤S13的处理的频率降低,所以能够实现光盘判别处理的高速化。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多种光盘利用由各光盘确定的再生功率而设定的激光光源9进行再生。微型计算机51在通过搜寻控制部53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将再生功率切换为多种光盘的再生功率中的最低的再生功率。
另外,多种光盘还利用驱动电流中重叠有由各光盘确定的高频成分的激光光源9进行再生。微型计算机51在通过搜寻控制部53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停止高频成分的重叠,对激光光源9进行直流驱动。
进而,多种光盘以各光盘确定的线速度被旋转驱动。微型计算机51在通过搜寻控制部53执行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以多种光盘中的最高的线速度旋转驱动光盘。
利用图5的流程图说明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可靠地搜寻动作的流程。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中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5中,标注有与图3及图4的流程图相同的符号的流程是同样的处理内容,因此省略说明。
在前面已经阐述了若记录层数增加则记录层的反射率降低,但为了确保从光盘反射的信号的S/N比,有时提高激光光源的输出或利用激光器驱动电路使高频成分重叠于驱动电流,来使激光光源发光驱动。
另外,在对记录密度各不相同的多个光盘记录或再生信息的光盘装置的情况下,若对各记录密度设定同一读取速度,则主轴马达71的旋转速度根据记录密度而变化。如果是记录密度高的光盘,则需要使主轴马达71以低于记录密度低的光盘时的速度旋转。
另外,已知在光盘装置中,若将激光光源9的输出设定得大于规定的输出、或将主轴马达71的旋转速度设定得较慢,则发生被记录的信号逐渐消失的再生光劣化这一现象。另外,根据光盘的种类,有时通过激光器驱动电路24重叠高频成分会导致再生光劣化引起的信号劣化更为显著。
因此,照射光盘的光束的输出及主轴马达71的旋转速度必须适应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而酌情加以变更。
但是,为了确定记录层数或记录密度,必须如前所述读出物理信息。但为了读出信息,需要对有可能记录有信息的光盘上的轨道照射光束并进行搜寻动作。
若错误地判定记录层数或记录密度并基于错误的判定结果将激光光源的输出设定得较大,而且将主轴马达71的旋转速度设定得较慢,则有可能导致错误地擦除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
因此,在图5的流程图中,微型计算机51基于初始光盘判别结果,针对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以能够装入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再生功率中的最低的再生功率且停止高频成分的重叠,使激光光源9进行DC驱动,将主轴马达71设定为最快的转数(步骤S31)。在此状态下,进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搜寻动作。希望在对光盘照射光束并开始聚焦控制之前进行该步骤S31的处理。
通过如上所述,即使在记录层数或记录密度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不会误擦除光盘上的信息,能够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可靠的搜寻动作,并读出物理信息,从而能够确定光盘的种类,并且能够得到最佳的光束输出及主轴马达71的转数。
此外,在设想的光盘的记录密度与规定的再生功率的组合是随着记录密度增高再生功率上升的组合的情况下,可以将再生功率设定为记录密度最低的光盘的再生功率。
另外,在假设的光盘的再生功率的设定组合中没有停止高频成分重叠的设定的情况下,通过设定高频成分使平均再生功率达到可假设的最低的光束输出,且基于高频成分的重叠的峰值功率电平达到可设想的最低的峰值光束输出以下,从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地读取地址。
在至此所叙述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中,利用图2对记录密度不同的2种光盘被装入时的动作进行了叙述,但即使在为了实现记录容量的进一步大容量化,而出现随着记录层数增加记录密度改变的光盘等记录密度的种类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应。在图3至图5的获取当前地址的处理(步骤S7)中得到的当前地址根据记录密度而变化。因此,通过设置多个在步骤S8的地址比较处理中的判断条件(阈值),能够适应记录密度的种类的增加。
另外,也可以考虑在执行从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搜寻动作之前,在根据通过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其他地址例如地址“80000”的搜寻动作而读取到的地址而判定了记录密度之后,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搜寻动作。但是,如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所示,由于通过执行从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搜寻动作,能够省去向用户数据区域402内的其他地址的搜寻动作,因此具有能够高速地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401的搜寻动作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盘判别方法,用于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该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该光盘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步骤;执行从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步骤;读取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步骤;以及基于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步骤。
根据该结构,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在第一搜寻步骤,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从在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在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在第二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在光盘种类确定步骤,基于在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
因此,即使在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未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根据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确定的光盘的种类,执行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三搜寻步骤。
根据该结构,在第三搜寻步骤,根据在光盘种类确定步骤确定的光盘的种类,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因此,能够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从而读出存储在物理信息区域中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种光盘包括记录密度互不相同的第一光盘和第二光盘,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利用与所述第一光盘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判断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是否为指定的阈值以上,当判断所述当前地址小于所述指定的阈值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所述第一光盘,当判断所述当前地址为所述指定的阈值以上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所述第二光盘,在第三搜寻步骤,当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所述第二光盘时,利用与所述第二光盘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根据该结构,多种光盘包括记录密度互不相同的第一光盘和第二光盘。并且,在第二搜寻步骤,利用与第一光盘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在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在光盘种类确定步骤,判断在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当前地址是否为指定的阈值以上。在此,当判断当前地址小于指定的阈值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第一光盘,当判断当前地址为指定的阈值以上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第二光盘。并且,在第三搜寻步骤,当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第二光盘时,利用与第二光盘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在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当前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因此,通过利用与第一光盘及第二光盘中的第一光盘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进行搜寻动作,能够容易地判别被装入的光盘是第一光盘还是第二光盘。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临时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的临时判别步骤,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基于在所述临时判别步骤的所述光盘的种类的临时判别结果,切换所述目标地址的值。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搜寻步骤执行向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在临时判别步骤临时判别光盘的种类。在第二搜寻步骤,基于在临时判别步骤的光盘种类的临时判别结果,切换目标地址的值。
因此,由于在第一搜寻步骤之前临时判别光盘的种类,所以能够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高精度的搜寻动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临时判别步骤基于由聚焦误差信号的数目求出的记录层数、追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及摆动沟槽的频率的至少其中之一,临时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
根据该结构,能够基于由聚焦误差信号的数目求出的记录层数、追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及摆动沟槽的频率的至少其中之一,临时判别光盘的种类。
另外,在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种光盘利用由各光盘确定的再生功率而设定的光源进行再生,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将再生功率切换为所述多种光盘的再生功率中最低的再生功率的再生功率切换步骤。
根据该结构,多种光盘利用由各光盘确定的再生功率而设定的光源进行再生。并且,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在再生功率切换步骤将再生功率切换为多种光盘的再生功率中最低的再生功率。
因此,由于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切换为多种光盘的再生功率中最低的再生功率,所以即使在被装入的光盘的种类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误擦除光盘上的信息,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种光盘利用驱动电流中重叠有由各光盘确定的高频成分的光源进行再生,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停止高频成分的重叠并直流驱动所述光源的直流驱动步骤。
根据该结构,多种光盘利用驱动电流中重叠有由各光盘确定的高频成分的光源进行再生。并且,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在直流驱动步骤,停止高频成分的重叠,对光源进行直流驱动。
因此,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由于停止高频成分的重叠,对光源进行直流驱动,所以即使在被装入的光盘的种类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误擦除光盘上的信息,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
另外,在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种光盘以各光盘所确定的线速度被旋转驱动,上述的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以所述多种光盘中的最高的线速度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步骤。
根据该结构,多种光盘以各光盘所确定的线速度被旋转驱动。并且,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在旋转驱动步骤,光盘以多种光盘中的最高的线速度被旋转驱动。
因此,由于在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光盘以多种光盘中的最高的线速度被旋转驱动,所以即使在被装入的光盘的种类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误擦除光盘上的信息,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该光盘装置包括: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部;执行从通过所述第一搜寻部而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部;读取通过所述第二搜寻部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部;以及基于由所述地址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部。
根据该结构,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第一搜寻部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第二搜寻部执行从通过第一搜寻部而被搜寻过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地址读取部读取通过第二搜寻部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光盘种类确定部基于由地址读取部读取到的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
因此,即使在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未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
本发明所提供的集成电路,用于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该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该集成电路包括: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电路;执行从通过所述第一搜寻电路而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电路;读取通过所述第二搜寻电路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电路;以及基于由所述地址读取电路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电路。
根据该结构,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第一搜寻电路执行向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第二搜寻电路执行从通过第一搜寻电路而被搜寻过的基准地址向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地址读取电路读取通过第二搜寻电路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光盘种类确定电路基于由地址读取电路读取到的当前地址确定光盘的种类。
因此,即使在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未确定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向物理信息区域的可靠的搜寻动作,从而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
此外,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项目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仅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而狭义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能够可靠地判别光盘的种类,并且作为用于对装入在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的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进行判别的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光盘判别方法,用于判别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该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
第二搜寻步骤,执行从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以及
光盘种类确定步骤,基于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确定光盘的种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确定的光盘的种类,执行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三搜寻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光盘包括记录密度互不相同的第一光盘和第二光盘,
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利用与所述第一光盘相应的地址和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判断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是否为指定的阈值以上,当判断所述当前地址小于所述指定的阈值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所述第一光盘,当判断所述当前地址为所述指定的阈值以上时,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所述第二光盘,
在第三搜寻步骤,当在所述光盘种类确定步骤确定被装入的光盘为所述第二光盘时,利用与所述第二光盘相应的地址与半径位置之间的转换系数,执行从在所述地址读取步骤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临时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的临时判别步骤,其中,
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基于在所述临时判别步骤的所述光盘的种类的临时判别结果,切换所述目标地址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临时判别步骤,基于由聚焦误差信号的数目求出的记录层数、追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及摆动沟槽的频率的至少其中之一,临时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光盘,利用由各光盘确定的再生功率而设定的光源进行再生,
所述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将再生功率切换为所述多种光盘的再生功率中最低的再生功率的再生功率切换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光盘,利用驱动电流中重叠有由各光盘确定的高频成分的光源进行再生,
所述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停止高频成分的重叠、直流驱动所述光源的直流驱动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光盘,以各光盘所确定的线速度而被旋转驱动,
所述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搜寻步骤执行向所述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之前,以所述多种光盘中的最高的线速度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步骤。
9.一种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部;
执行从通过所述第一搜寻部而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部;
读取通过所述第二搜寻部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部;以及
基于由所述地址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部。
10.一种集成电路,用于判别装入光盘装置的光盘的种类,该光盘装置对记录密度不同的多种光盘照射光束来读取记录在所述光盘中的信息或对所述光盘记录信息,所述光盘具有格式互不相同的用户数据区域和物理信息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向所述用户数据区域内的指定的基准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一搜寻电路;
执行从通过所述第一搜寻电路而被搜寻过的所述基准地址向所述物理信息区域内的指定的目标地址的搜寻动作的第二搜寻电路;
读取通过所述第二搜寻电路而被搜寻过的位置的当前地址的地址读取电路;以及
基于由所述地址读取电路读取到的所述当前地址来确定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确定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51376 | 2010-03-09 | ||
JP2010-051376 | 2010-03-09 | ||
PCT/JP2011/001268 WO2011111346A1 (ja) | 2010-03-09 | 2011-03-03 |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集積回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22352A true CN102422352A (zh) | 2012-04-18 |
Family
ID=4456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19943A Pending CN102422352A (zh) | 2010-03-09 | 2011-03-03 |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5141B2 (zh) |
JP (1) | JP5525598B2 (zh) |
CN (1) | CN102422352A (zh) |
WO (1) | WO201111134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0080A (zh) * | 2013-09-30 | 2016-05-11 | 夏普株式会社 |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再现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58180A (ja) * | 2003-11-27 | 2005-06-1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CN1722272A (zh) * | 2004-06-09 | 2006-0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识别装置 |
JP2006228364A (ja) * | 2005-02-21 | 2006-08-31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CN1925019A (zh) * | 1997-05-30 | 2007-03-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装置 |
US20070268795A1 (en) * | 2006-05-22 | 2007-11-22 | Takahiro Yamaguchi | Optical disc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sign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signal reproducing circuit |
KR20080035330A (ko) * | 2006-10-19 | 2008-04-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데이터 기록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87928A (ja) * | 1998-12-22 | 2000-07-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US6788642B2 (en) * | 2001-04-06 | 2004-09-07 | Hitachi,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unrecordable restricted block(s), and systems incorporating same |
JP2008108400A (ja) | 2006-10-27 | 2008-05-08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ディスク記録容量判別方法 |
-
2011
- 2011-03-03 WO PCT/JP2011/001268 patent/WO201111134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3-03 JP JP2012504312A patent/JP5525598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3-03 CN CN2011800019943A patent/CN102422352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3-03 US US13/319,435 patent/US833514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25019A (zh) * | 1997-05-30 | 2007-03-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装置 |
JP2005158180A (ja) * | 2003-11-27 | 2005-06-1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CN1722272A (zh) * | 2004-06-09 | 2006-0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识别装置 |
JP2006228364A (ja) * | 2005-02-21 | 2006-08-31 | Victor Co Of Japan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US20070268795A1 (en) * | 2006-05-22 | 2007-11-22 | Takahiro Yamaguchi | Optical disc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sign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and signal reproducing circuit |
KR20080035330A (ko) * | 2006-10-19 | 2008-04-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데이터 기록방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0080A (zh) * | 2013-09-30 | 2016-05-11 | 夏普株式会社 |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再现装置 |
CN105580080B (zh) * | 2013-09-30 | 2018-10-16 | 夏普株式会社 |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再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51202A1 (en) | 2012-03-01 |
WO2011111346A1 (ja) | 2011-09-15 |
JP5525598B2 (ja) | 2014-06-18 |
JPWO2011111346A1 (ja) | 2013-06-27 |
US8335141B2 (en) | 2012-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95832C (zh) | 盘的判别方法和光盘装置 | |
JPS6010429A (ja) | 光デイスク装置 | |
US7158452B2 (en) | Focus control for optical disk unit | |
US5974009A (en) | Focu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in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reproduction system | |
CN100476962C (zh) |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 |
US20100008200A1 (en)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signal recording surface detecting method | |
CN101529510A (zh) | 光记录介质以及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方法 | |
CN102422352A (zh) | 光盘判别方法、光盘装置及集成电路 | |
CN100380465C (zh) | 信息的记录装置及再现装置、信息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 |
CN100412959C (zh) | 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信息再现装置及方法 | |
US20060098538A1 (en) | Information disk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isk apparatus installing direction detection method | |
CN100593815C (zh) | 光盘设备和物镜类型的辨别方法 | |
CN102779536A (zh) | 光学头、光学驱动器装置 | |
CN102148041A (zh) | 控制方法及相关控制电路 | |
CN102347037A (zh) | 光盘和光盘装置 | |
MX2012009093A (es) | Disco optico, dispositivo de disco optico, metodo de grabacion de informacion y metodo de reproduccion de informacion. | |
CN100541622C (zh) | 光盘再生装置 | |
JP2007510251A (ja) | 情報をotpディスクに記録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04111028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US20040105370A1 (en) |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optical media type | |
CN101025938A (zh) | 光学拾取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00517475C (zh) | 光盘装置的聚焦伺服恢复处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 |
CN102087863B (zh) | 再现装置 | |
JP2008547147A (ja) |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の種類の確認方法 | |
US20040223425A1 (en) |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