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1622C - 光盘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1622C
CN100541622C CNB2006800080461A CN200680008046A CN100541622C CN 100541622 C CN100541622 C CN 100541622C CN B2006800080461 A CNB2006800080461 A CN B2006800080461A CN 200680008046 A CN200680008046 A CN 200680008046A CN 100541622 C CN100541622 C CN 1005416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ns
nbca
object lens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080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8030A (zh
Inventor
佐藤美千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8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8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16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16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是一种能够从设有NBCA的光盘(101)的NBCA读出信息的光盘再生装置,具有:光拾取器(103),其设置了将光束聚焦到光盘(101)上的物镜(120)、控制物镜(120)的位置的透镜调节器(170)、以及根据光盘(101)所反射的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信号的光检测器;将光拾取器(103)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传送机构(106);根据上述电信号,判断光盘(101)上的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内的NBCA内外判断部(104)。在从NBCA读出信息时,执行:通过传送机构(106)将光拾取器(103)从第1拾取器位置移动到接近盘中心的第2拾取器位置的步骤A;通过透镜调节器(170),将物镜(120)依次配置到第2拾取器位置上的光拾取器(103)内的不同的多个透镜位置上的步骤B;以及NBCA内外判断部(104),判断通过物镜(120)所聚光的光束在光盘(101)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内的步骤C。

Description

光盘再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再生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给旋转的光盘照射比较弱的一定光量的光束,并检测出被光盘所调制的反射光,来再生光盘中所记录的数据。
再生专用光盘中,在光盘的制造阶段预先将基于信息坑(pit)的信息记录成螺旋状。与此相对,可擦写光盘中,在形成了具有螺旋状的凸起(land)或凹槽(groove)的轨迹(track)的基材表面上,通过蒸镀等方法堆积有可光学记录/再生数据的记录材料膜。在可擦写光盘中记录数据的情况下,将根据要记录的数据调制过的光束照射在光盘上,通过这样让记录材料膜的特性局部进行变化,来进行数据的写入。
另外,信息坑的深度、轨迹的深度、以及记录材料膜的厚度,与光盘基材的厚度相比较小。因此光盘中记录有数据的部分构成二维的面,有时称作“记录面”或“信息面”。本说明书中,考虑到这样的面在深度方向上有物理上的大小,使用“信息层”这一用词来代替“记录面(信息面)”的用词。光盘中至少具有1个这样的信息层。另外,1个信息层在现实中也可以包括相变化材料层或反射层等多个层。
在再生光盘中所记录的数据时,或在可记录的光盘中记录数据时,需要让光束总是在信息层中的目标轨迹上形成给定的聚光状态。因此需要“聚焦控制”以及“跟踪控制”。“聚焦控制”是在信息面的法线方向上控制物镜的位置,使得光束的焦点(聚光点)的位置总是位于信息层上。另外,“跟踪控制”是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以下称作“盘径向”)上控制物镜的位置,使得光束的光点位于给定的轨迹上。
以往,作为高密度/大容量的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ROM、DVD-RAM、DVD-RW、DVD-R、DVD+RW、DVD+R等光盘已经不断得到实用化。另外,CD(Compact Disc)目前也已普及。现在,比这些光盘更加高密度化/大容量化的蓝光盘(Blu-ray Disc;BD)和HD-DVD等下一代光盘的开发/实用化也在不断发展。
光盘中,有的具有称作烧录区(BCA:Burst Cutting Area)的区域以及称作窄烧录区(NBCA:Narrow Burst Cutting Area)的区域。DVD-RAM、DVD-ROM中设有BCA、DVD-R、DVD-RW中设有NBCA。
BCA以及NBCA通过对光盘的最内周位置附近的反射层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形成,具有条码状的缝隙图案。这样的缝隙图案中,记录有各个光盘固有的信息,但BCA或NBCA的图案在光盘的制造阶段形成,无法通过通常的光盘装置来重写缝隙图案。
图1(a)为示意表示出具有BCA或NBCA的光盘101的上面的平面图。图1(a)中,通过比现实的尺寸加大的尺寸夸张绘制有BCA、NBCA。BCA形成在半径位置22.3~23.5mm的区域中,NBCA形成在半径位置22.71~23.51mm的区域中。因此,BCA的宽度(半径方向尺寸)为1200μm左右,NBCA的宽度(半径方向尺寸)为800μm左右。该宽度大小超过了轨迹间距的1000倍。
形成在BCA与NBCA中的反射膜的缝隙宽度为30~120μm左右。被BCA与NBCA所反射的光束的光量振幅的调制频率,依赖于光盘的旋转速度,但典型的具有28kHz~112kHz左右的大小。与此相对,被记录用户数据等主信息的区域所反射的光束光量振幅的调制频率,比上述频率范围高得多,主信息的再生信号为“高频信号”。因此,本说明书中,将记录用户数据等主信息的区域称作“RF记录区域”。从RF记录区域所再生的信号含有各种信息,通常还含有扇区地址等地址信息。地址信息用来检测出光束的照射位置位于哪一个轨迹上。
另外,RF记录区域中,有时被写入加密过的用户数据。这种情况下,将BCA或NBCA中所记录的各个光盘中固有的信息作为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解读。因此,光盘装置让光束的照射位置在BCA或NBCA上移动,并且,如果不能够准确读出BCA或NBCA中所记录的信息,就无法读出并解读RF记录区域中所记录的信息。
能够从BCA或NBCA读出信息的光盘装置,从所装载的光盘的RF记录区域再生数据,或在执行对RF记录区域写入用户数据的动作之前,访问BCA或NBCA,读出BCA或NBCA中所记录的信息。BCA或NBCA中所记录的信息在加密密钥的生成中使用,也在是否允许再生的判断中使用。
图1(b)为示意表示出BCA与RF记录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光盘101的部分剖面图,图1(c)为示意出NBCA与RF记录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光盘101的部分剖面图。
DVD-ROM或DVD-RAM中,如图1(b)所示,形成为BCA与RF记录区域重叠。也即,BCA设置在RF记录区域的读入区域(read in area)内。另外,NBCA如图1(c)所示,不与RF记录区域重叠,形成在比RF记录区域更接近盘中心的位置上。
RF记录区域中,存在有螺旋状延伸的轨迹,因此能够从RF记录区域生成追踪误差信号。另外,比RF记录区域更接近盘中心侧的区域中,不形成信息轨迹,也没有记录RF信号。因此,能够将比RF记录区域更接近盘中心侧的区域称作“RF未记录区域”。不能够从这样的RF未定记录区域再生追踪误差信号,也无法进行追踪伺服控制。
由于NBCA形成在“RF未定记录区域”上,将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NBCA上之后,便无法进行追踪伺服控制。但是,由于如前所述NBCA的宽度(径向尺寸)还有800μm左右,因此如果能够将光束移动到NBCA上的照射位置,则即使在将追踪伺服控制设置成了关闭状态的状态下,光束的照射位置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偏离NBCA,从而能够读出NBCA的信息。
接着,对照图2,对能够从具有BCA的光盘701的BCA再生数据的以往的光盘再生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的光盘再生装置,具有让光盘701旋转的电动机702、通过光束照射光盘701并根据反射光生成电信号的光拾取器703、在光盘701的半径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703的基台的传送机构706、以及控制上述构成要素的控制部200。
光拾取器703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未图示)、聚光光束的物镜120、控制物镜120的位置的透镜调节器(未图示)、以及根据光盘701所反射的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信号的光量检测器(未图示)。
控制部200具有:根据光拾取器703所生成的电信号对主信息中含有的扇区地址进行解调的地址解调部704、从上述电信号解调BCA信号的BCA解调部705、驱动传送机构706并控制光拾取器703的位置的横动控制部707、在光盘701的半径方向上控制光拾取器703内的物镜的位置的追踪控制部708、以及控制这些动作的微计算机709。
在想要从光盘701的BCA再生BCA信号的情况下,微计算机709根据由地址解调部704所解调的扇区地址,让光拾取器703向盘内周侧移动,使得光束的照射位置到达BCA。此时,使用横动控制部707与追踪控制部708来移动光拾取器703。一旦光束的照射位置到达BCA,便根据BCA所反射的光束,由BCA解调部705进行BCA信号的解调,读出BCA中所记录的数据。
微计算机709在解调扇区地址、以及解调BCA时,将追踪伺服控制设为ON状态。在将追踪伺服控制设为ON状态时,根据追踪误差信号检测部710所检测出的追踪误差信号,追踪控制部708控制物镜120的位置(盘径向位置),横动控制部控制光拾取器703的基台的位置(盘径向位置)。这样,使得光束的照射位置位于光盘701的目标轨迹上。
接下来,对照图3,对图2的光盘再生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调整光拾取器703的位置使得光束的照射位置到达光盘701的RF记录区域内之后,步骤801中,将追踪伺服控制设为ON状态。追踪伺服控制通过图2的追踪控制机构708来进行。之后,步骤802中地址解调部704从光盘701的RF记录区域读取扇区地址。根据该扇区地址,能够准确掌握光盘701上的光束照射位置。
步骤803中,将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到位于光盘701中的RF记录区域的最内周侧的读入区域。读入区域中记录了BCA的有无。步骤804中,如果根据读入数据的内容判断“有BCA”,便在步骤805一边读取地址一边将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到光盘701的BCA。在该移动时,将追踪伺服控制设为关闭,并统计光束横穿过的轨迹的数目。在横穿了给定数目的轨迹的阶段,能够判断光束照射位置到达了BCA内。在根据横穿的轨迹的数目判断出光束照射位置已经到达BCA内时,让追踪伺服控制进行动作,从光盘701读出地址。根据该地址能够确认是否到达了BCA。
步骤806中,如果确认光束照射位置已经到达BCA,图2的BCA解调电路705便从BCA读取BCA码。
接下来,通过横动控制部707移动光拾取器703,让光束照射位置返回RF记录区域之后,步骤807中开始再生动作。此时,使用BCA码来执行再生动作。
步骤804中,如果根据读入数据的内容判断为“没有BCA”,便让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到RF记录区域,开始步骤807的再生动作。
另外,在进行步骤803中的往读入区域的移动、以及步骤805中的往BCA区域的移动时,将追踪伺服控制暂时设为关闭状态,但在进行地址与BCA的读出时,将追踪设为ON状态。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检测出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到达了BCA、NBCA上的方法。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2821号公报(第14图)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公报WO05/122150手册
上述光盘再生装置中,即使能够读取BCA,也无法读取位于比RF记录区域更接近盘中心的区域中的NBCA。其原因在于,形成有NBCA的位置上不存在轨迹,无法给其赋予RF信号中含有的扇区地址。
为了使用以往的光盘装置读取NBCA,可在让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了RF记录区域的最内周边缘部分之后,让光束的照射位置从该位置向盘中心侧移动相当于给定轨迹数的距离。为了让光束的照射位置准确移动给定的轨迹数,需要执行追踪伺服控制,但如前所述,无法从不存在轨迹的RF未记录区域得到追踪误差信号。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在盘径向上极为准确地移动光拾取器的定位精度较高的高性能电动机(例如步进电动机)。但是,步进电动机这样的定位精度高的电动机较为昂贵,另外,通常的光盘再生装置中,除了NBCA的读出动作以外,不需要定位精度高的电动机。因此,为了避免不需要的功能所引起的成本上升,在一般的光盘再生装置中使用定位精度相对低且廉价的DC电动机。
根据以上状况,在通过定位精度低的DC电动机构成光拾取器的传送机构的情况下,无法从RF记录区域的最内周边缘部分,向盘中心侧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准确地移动相当于给定轨迹数的距离。从RF记录区域的最内周侧边缘到NBCA的距离(间隙)是300μm左右。即使朝着NBCA的中央部进行光拾取器的横动动作,实际光拾取器移动的距离也是不固定的(100~300μm左右),另外无法检测出移动目的地的光拾取器的位置。因此,只要不采用步进电动机那种昂贵的电动机,就无法制造能够读出NBCA信息的光盘再生装置,而低价的普及产品中,存在无法解读RF记录区域的加密数据的问题。
另外,即使朝着NBCA的中央部来进行光拾取器的横动动作,能够再现性较好地移动到NBCA的中央附近,在该位置的NBCA中存在灰尘或伤痕等而无法适当再生NBCA数据的情况下,也会发生问题。该问题是由于无法将由DC电动机实现的光拾取器的最小移动距离设为小于给定距离(典型的为300μm)的值而产生的。也即,即使以将光拾取器移动50μm为目的,将必要的电信号加载给DC电动机,DC电动机也完全无法被驱动,不会产生光拾取器的微小的移动。因此,即使能够将光拾取器移动到NBCA的中央附近,在该位置上无法读出NBCA数据的情况下,无法在NBCA内对光拾取器的位置进行微小的变位。
虽然这样的问题对于NBCA发生得比较显著,但在通过图2的装置读出BCA的情况下,在BCA的缝隙部分追踪伺服控制也不稳定,其结果是也存在无法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可靠地往BCA移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即使在无法进行RF信号未记录部分中的追踪伺服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NBCA与BCA的读出的光盘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能够从设有烧录区的光盘的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具有:光拾取器,其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将上述光束聚焦到上述光盘上的物镜、控制上述物镜的位置的透镜调节器、以及根据上述光盘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信号的光检测器;传送机构,其将上述光拾取器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以及,区域判断机构,其根据上述电信号,判断上述光盘上的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在从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时,执行:通过上述传送机构将上述光拾取器从第1拾取器位置移动到接近盘中心的第2拾取器位置的步骤A;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第2拾取器位置上的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透镜位置上的步骤B;以及,通过上述区域判断机构,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C。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上述多个透镜位置的间隔,设定得比从上述第1拾取器位置到上述第2拾取器位置之间的距离短。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C中,在判断为上述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不位于上述烧录区内时,执行:通过上述传送机构让上述光拾取器更加接近盘中心的步骤D;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透镜位置上的步骤E;以及,通过上述区域判断机构,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F。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上述多个透镜位置的间隔,设定得比上述步骤D中的光拾取器的移动距离短。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在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透镜位置中时,多次执行让上述物镜接近盘中心的步骤。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在上述光拾取器内的多个不同的透镜位置中时,至少执行1次让上述物镜远离盘中心的步骤。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拾取器位置,设置得比再生信号记录区域的最内周边缘更靠近盘外周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区域判断机构,根据上述光盘所反射的光束的光量变化,判断上述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判断为上述光盘上的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情况下,在从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之前,进行让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接近上述烧录区的中央部的动作。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烧录区是窄烧录区。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传送机构具有DC电动机,通过上述DC电动机的旋转,让上述光拾取器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是一种光盘再生装置的驱动方法,该光盘再生装置具有光拾取器,该光拾取器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将上述光束聚焦到光盘上的物镜、控制上述物镜的位置的透镜调节器、以及根据上述光盘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信号的光检测器,其中,在从设有烧录区的光盘的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时,执行:将上述光拾取器从第1拾取器位置移动到接近盘中心的第2拾取器位置的步骤A;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第2拾取器位置上的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透镜位置上的步骤B;以及,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C。
通过本发明,即使不使用定位精度高的昂贵的电动机,通过在不执行追踪伺服控制的状态下细微地变更光束的照射位置,也能够可靠地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导入到NBCA与BCA中。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意出具有BCA或NBCA的光盘101的上面的平面图,(b)为示意表示出BCA与RF记录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光盘101的部分剖面图,(c)为示意表示出NBCA与RF记录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光盘101的部分剖面图。
图2为表示以往的光盘再生装置之构成的图。
图3为以往的光盘再生装置所实施的BCA读出动作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
图5(a)为表示通过箭头X所示的追踪方向(光盘的半径方向)的移动的图,(b)为表示通过箭头Y所示的聚焦方向(垂直于光盘表面的方向)的移动的图。箭头X平行于光盘的半径方向,位于(a)的纸面上,垂直于(b)的纸面。
图6为表示将光束的照射位置从光盘的RF记录区域向NBCA移动的过程的图。
图7(a)~(c)为通过光拾取器所得到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8(a)~(f)为表示基台160与物镜120的传送动作之一例的示意图。
图9(a)~(f)为表示基台160与物镜120的传送动作之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0(a)~(f)为表示基台160与物镜120的传送动作之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
图12为表示具有BCA的光盘101的RF记录区域与BCA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a)以及(b)为通过光拾取器所得到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
图中:101-光盘,102-电动机,103-光拾取器,104-NBCA内外判断部,105-NBCA解调部,106-传送机构,107-横动控制部,108-追踪控制部,109-微计算机,110a-光源,110b-光检测器,120-物镜,130-透镜保持部,140-透镜支持线,150-支持部,160-基台,200-控制部,201-表示基台的移动的箭头,202-表示物镜的移动的箭头,404-BCA内外判断部,405-BCA解调部,701-光盘,702-电动机,703-光拾取器,704-地址解调部,705-BCA解调部,706-传送机构,707-横动控制部,708-追踪控制部,709-微计算机,710-追踪误差信号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通过对定位精度相对较低的传送机构的横动动作,组合能够以微小的间距移动的物镜的移位,从而即使不使用定位精度高的昂贵电动机,也能够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可靠地向位于无法产生追踪误差信号的区域的NBCA移动。
另外,为了简单起见,本说明书中的“烧录区”这一用语,不但包括通常的“BCA”,还包括“NBCA”。
下面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对照图4,对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再生装置,能够从具有NBCA的光盘101的NBCA中读出数据(盘固有信息等)。
该光盘再生装置,具有:让光盘101旋转的主轴电动机102、通过光束照射光盘101并根据其反射光生成电信号的光拾取器103、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103的基台的传送机构106、以及控制上述构成要素的控制部200。
控制部200具有:根据光拾取器103所生成的电信号对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区域内进行判断的NBCA内外判断部104、从上述电信号解调NBCA信号的NBCA解调部105、驱动传送机构106并控制光拾取器103的位置的横动控制部107、在光盘101的半径方向上控制光拾取器103内的物镜的位置的追踪控制部108、以及控制这些动作的微计算机109。
接下来,对照图5(a)与图5(b),说明光拾取103中的物镜120的驱动。图5(a)为表示通过箭头X所示的追踪方向(光盘的半径方向)的移动的图,图5(b)为表示通过箭头Y所示的聚焦方向(垂直于光盘表面的方向)的移动的图。平行于图5(b)的纸面的平面,垂直于图5(a)中的箭头X。图5(b)中所示的透镜调节器170在图5(a)中位于物镜120的跟前,但为了简单起见,图5(a)中省略了该记载。
光拾取器103如图5(a)与图5(b)所示,具有:发射激光的光源110a、接收来自光盘101的反射光并生成电信号的光检测器110b、将激光聚光到光盘101上的物镜120、保持物镜120的透镜保持部130、通过具有弹力的引线140支持透镜保持部130的支持部150、固定支持部150的基台160、以及让物镜120与透镜保持部130的位置相对基台160在箭头X与箭头Y的方向上移动的透镜调节器170。
虽然现实的光拾取器103具有未图示的光束分离器或相位差板,但这些是公知的构成要素,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图5(a)与图5(b)中只示出了1个光源101a与1个物镜120,但它们的个数也可以是多个。
基台160的箭头X方向的位置,由图4所示的传送机构106控制。本实施方式的传送机构106,通过DC电动机来移动光拾取器103。具体的说,传送机构106具有使用齿轮、螺杆将DC电动机的旋转力变换成直线动作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通过采用这样的传送机构106,能够以最小300μm左右的间隔在箭头X方向上移动光拾取器103的基台160,但其定位精度较粗,为150~300μm左右。
另外,物镜120的基台160对应的箭头X方向的定位精度,由透镜调节器170规定,其大小在将追踪伺服控制设成了关闭的状态下也为5~10μm左右。透镜调节器170,根据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形成磁场,能够通过磁力来高精度控制物镜120相对基台160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可靠地移动到NBCA处,将由传送机构106完成的粗传送动作(横动动作)与透镜调节器170完成的物镜120的细传送动作(透镜移位)组合起来。
下面,对通过将这两种传送动作组合起来,在不进行追踪伺服控制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光束的照射位置可靠地移动到NBCA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6。图6为表示将光束的照射位置从光盘101的RF记录区域移动到NBCA的过程的图。如前所述,NBCA存在于比RF记录区域更接近盘中心的区域(RF未记录区域)。
图6中,箭头201表示光拾取器的基台160的移动,箭头202表示物镜120的移动。另外,位置A1~A5分别表示依次停止光拾取器103时基台160的中心位置(光拾取器位置)。也即,若设起初基台160的中心位于位置A1,则通过传送机构106的运动,基台160依次从位置A1移动到位置A2,再从位置A2移动到位置A3。虽然图中,记载的是位置A1~A5的间隔彼此相等,但现实中由于传送机构106的定位精度较低,因此该间隔会有偏差。另外,光盘101也会有一些偏心,因此伴随着光盘101的旋转,光束的照射位置也在径向上错位。因此,在通过传送机构106,例如将基台160从位置A1移动到位置A2时,也无法精确地得知位置A2的实际位置(径向位置)。
由于传送机构106的定位精度为数百μm,因此在将光束的照射位置从RF记录区域移动到了NBCA时,如果一下子将光束的照射位置从RF记录区域移动到NBCA,光束的照射位置有越过NBCA的危险。即使能够将光束的照射位置一下子从RF记录区域移动到NBCA,在无法在该位置读出NBCA数据的情况下,如前所述,无法通过传送机构106在NBCA内微小地移动基台160。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尽可能地细微控制传送机构106的驱动,将位置A1~A5的间隔充分缩小(约300μm),同时,在各个位置A1~A5中通过透镜调节器170来高精度地移位物镜120的位置,检测出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上。例如,在基台160的中心位于位置A3时,将物镜120的中心分五阶段从透镜位置B1移动到透镜位置B5。物镜120的可动范围,在盘径向上例如是300μm左右或其以上。如果将物镜120的移动次数设为4次,就能够将位置B1~B5的间隔设为300/5=60μm。物镜120一次的移动距离需要设定的比光拾取器103一次的移动距离小,例如优选设定在10μm以上,100μm以下的范围内。如果缩短透镜移位的距离,透镜移位的次数便增加,因此为了完成多个移位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便延长。各个光拾取器位置中的透镜移位次数例如可以设为3~30左右。
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光拾取器103位于位置A3的情况下,物镜120位于透镜位置B1~B3时的光束照射位置,没有到达NBCA上。但是在物镜120位于透镜位置B4~B5上时,光束照射位置位于NBCA上。
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上,能够通过图4所示的NBCA内外判断部104来判断。每次通过传送机构106让光拾取器103的位置接近盘中心,在各个光拾取器位置中变更物镜120的位置时,都需要通过NBCA内外判断部104来判断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上。下面参照图7,对NBCA内外判断部10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a)至(c)是通过光拾取器103所得到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光盘101的RF记录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反射率相对较低的记录标记,因此,从RF记录区域所得到的再生信号,如图7(c)所示以高频率进行变化。另外,光盘101的RF未记录区域中反射率一定且保持较高的值,因此从RF未记录区域所得到的再生信号,如图7(b)所示大致为一定。但从RF未记录区域之中、反射膜上形成有缝隙的NBCA,如图7(a)所示得到在缝隙部分振幅降低了的再生信号。
因此,如图7(a)至图7(c)所示,如果将检测电平(阈值)设为适当的值,测量出再生信号的电平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期间(对应缝隙部分),就能够检测出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在NBCA上。该“检测电平”需要设为检测出NBCA的缝隙部分(去除了反射膜的部分)中的反射光强度的降低的大小,设为比存在反射膜的区域的反射光强度低,比来自NBCA的缝隙部分的反射光强度高的值。该检测电平的大小可以对应于光盘的种类适当进行变更。
本实施方式中,在再生信号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期间的比率为规定值(例如8.3%)以上时,判断光束的照射位置位于NBCA。像这样短时间内再生信号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情况下,不立即决定为光束照射位置位于“NBCA”区域内的原因在于,如果光束横穿过光盘101表面所存在的伤痕或灰尘,则有时反射光的光量会暂时降低,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误判断为“NBCA区域内”的缘故。
NBCA内外判断部104的判断动作,不需要实际读出NBCA中所记录的信息就能够执行,因此能够实现高速的判断。要读出NBCA中所记录的信息,需要根据再生信号来解调BCA数据,因此会花费额外的时间。
接下来对照图8(a)至图8(f),详细说明光拾取器103的基台160与物镜120的传送动作。图8(a)至图8(f),为表示基台160以及物镜120的传送动作的示意图。图8(a)示出了传送动作的开始时的基台160与物镜120的位置,图8(b)示出了给定时间(例如20毫秒~40毫秒)经过后的基台160与物镜120的位置。图8(c)至图8(f),示出了依次执行过传送动作的状态。另外,图8左侧所记载的虚线框内的点S1~S6,示意出图8(a)至图8(f)的各个阶段中的光束的照射位置。示出了伴随着时间的经过,光束的照射位置移动到了左侧(盘中心侧)。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至图8(f)所示,将基台160移动到第1拾取器位置之后,在不移动基台160的状态下,将物镜120向盘中心侧移动。该物镜120的移动通过光拾取器103所具有的透镜调节器170来进行,因此其定位精度较高。
接下来,如图8(d)所示,将基台160移动到盘中心侧的第2拾取器位置,同时将物镜120向远离盘中心的方向移动。由于光拾取器103的移动通过传送机构106进行,因此很难正确掌握其移动距离。
之后,如图8(e)至图8(f)所示,在基台160不动的状态下,将物镜120向盘中心侧移动。
一边执行上述传送动作,一边执行NBCA内外判断部104的NBCA检测。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光拾取器103位于位置A3中时,在物镜120到达透镜位置B4时,通过NBCA内外判断部104检测出NBCA。另外,NBCA的检测处理自身并不仅限于移动(透镜移位)光拾取器103内的物镜120时,还可以在移动基台160时进行。
接下来,对照图4与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再生装置的初始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再生装置,在起动后或装载了光盘101之后,首先从光盘101读出控制数据,通过这样判断所装载的光盘101是否是具有NBCA的光盘。控制数据是主信息的一部分,作为RF信号记录。图6的例子中,读出控制数据时的光拾取器位于位置A1,追踪伺服控制进行动作。
在开始NBCA的读出的情况下,微计算机109将追踪控制部108的追踪控制设为关闭状态。接下来,使用横动控制部107将基台160向光盘101的内周方向移动。在给定期间内给传送机构106的DC电动机加载给定大小的电流或电压,但这样所产生的光拾取器103的移动距离如前所述,再现性低,容易发生偏差。图6的例子中,光拾取器103向位置A2移动。
之后,使用追踪控制部108沿着光盘101的径向在多个不同的透镜位置B1~B5中移动物镜120。在透镜位置B1~B5内移动物镜120的顺序是任意的。例如,一开始将物镜120设置在了最外侧的透镜位置B1中之后,通过NBCA内外判断部104判断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内。在判断为NBCA外的情况下,将物镜120向内周方向移动,在透镜位置B2中进行NBCA内外判断。
物镜120一次移动的距离比基台160一次移动的距离短。
通过基台160的相对较粗的移动与物镜120的相对较细的移动的组合,能够微小地变更光束照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进行NBCA内外判断,以微小间距从RF记录区域移动光束照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出NBCA。
如果光束照射位置到达了NBCA,便通过NBCA解调部105读出NBCA数据。另外,在光束照射位置接近NBCA中的盘外周端的情况下,如果光盘101发生偏心,则有伴随着光盘101的旋转,光束照射位置从NBCA偏离的可能性。为了可靠地读出NBCA数据,优选让光束照射位置比NBCA的盘外周端更接近NBCA的中心部。
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NBCA的盘外周端附近,能够通过图7(a)所示的波形与图7(b)所示的波形交替出现这一情况检测出来。也即,在再生信号的电平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期间(对应缝隙部分)超过给定期间没有出现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光束照射位置偏离了NBCA。这种情况下,在进行NBCA数据的读出动作之前,最好将光束照射位置向NBCA的中央部移动。具体来说,可以在光拾取器103内将物镜120向盘内周侧移位微小距离(例如数十μm~100μm左右),另外,也可以将光拾取器103自身向盘内周侧移动。但光拾取器103的移动需要通过传送机构106来进行,因此很难将最小移动距离设为300μm以下,另外定位精度也有150~300μm左右。考虑到NBCA的宽度为800μm左右,优选不移动光拾取器103而是将物镜120向盘内周侧移动。可以在检测出光束照射位置到达了NBCA的情况下,不管该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盘外周端附近,都一律将物镜120向盘内周侧移动给定距离。
这样,在光束照射位置可靠地进入到NBCA内部之后,通过NBCA解调部105进行NBCA数据的读出,在NBCA数据的读出成功了的情况下,NBCA读出动作结束。但是,有时因NBCA上存在伤痕等原因而无法读出NBCA数据。这种情况下,再将光束照射位置向盘内周侧移动微小距离,重试NBCA数据的读出。在无法读出NBCA连续发生的情况下,在光束照射位置为NBCA以外时,停止光束照射位置的移动。之后,移动到RF记录区域内,对RF记录区域开始不需要NBCA信息的再生动作。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再生装置,即使RF信号未记录部分中无法进行追踪伺服控制,也能够读出NBCA,而不需要为了提高传送机构的定位精度而使用昂贵的电动机。
另外,在光拾取器103的停止位置中将物镜120在多个透镜位置间移动的顺序,并不仅限于前述例子。例如图9(a)至图9(f)所示,可以在各个拾取器位置中将物镜120从最外周侧移动到了最内周侧之后,再返回中心位置。另外,如图10(a)至图10(f)所示,可以在各个拾取器位置中反转物镜120的移动方向。再有,各个拾取器位置中的透镜位置的数目可以是多个,而并不仅限于3个或5个。
另外,在最初从RF记录区域向NBCA移动光拾取器103时,可以设定光拾取器103的移动距离使得通过一次移动到达NBCA内。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最初移动了光拾取器103之后,进行区域判断,如果判断光束照射位置位于NBCA内,便读出NBCA数据而不在该位置进行透镜移位。因灰尘或伤痕等原因,有可能在该位置无法读出NBCA数据。这种情况下,可保持光拾取器103的停止,并进行微小距离(例如10~100μm)的透镜移位之后,进行NBCA数据的读出。通过这样的透镜移位,在判断光束照射位置从NBCA内偏离了时,只要进行透镜移位使得光束照射位置回到NBCA内,并在回归到NBCA内之后,读出NBCA数据即可。
(实施方式2)
下面对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1。图1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再生装置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光盘再生装置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中的光盘再生装置的构成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盘再生装置代替NBCA内外判断部104和NBCA解调部105,具有BCA内外判断部404与BCA解调部405。其他构成要素在两个实施方式中是共通的,这里省略共通部分的说明。
BCA区域判断部404,根据光拾取器103的再生信号,判断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BCA区域内。BCA解调部405,根据光拾取器103的再生信号来解调BCA信号。
图12中示出了具有BCA的光盘101的RF记录区域与BCA的位置关系。BCA存在于RF记录区域内,因此能够从BCA生成追踪误差信号,执行追踪伺服控制。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在读出BCA数据的情况下,在RF记录区域内的内周侧部分将追踪伺服控制设为关闭状态。之后,通过与对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将光拾取器103与物镜120的传送动作组合起来,通过这样,一边将光束照射位置向BCA以微小距离移动,一边通过BCA内外判断部404进行判断,因此能够高精度检测出BCA。
图13为光拾取器103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检测电平为BCA内外判断部404判断BCA的内外的阈值。在成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时间的比率为规定比率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BCA内。这样,BCA内外判断部404具有与NBCA内外判断部104相同的功能。
图13(a)与图13(b)为通过光拾取器103所得到的再生信号的波形图。光盘101的RF记录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反射率相对较低的记录标记,因此从RF记录区域所得到的再生信号,如图13(b)所示,以高频率进行变化。从RF记录区域之中、反射膜上形成有缝隙的BCA那里,如图7(a)所示得到缝隙部分振幅降低了的再生信号。
因此,如图13(a)与图13(b)所示,如果将检测电平(阈值)设为适当的值,测量出再生信号的电平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期间(对应缝隙部分),就能够检测出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在BCA上。该“检测电平”,需要设为检测出BCA的缝隙部分(去除了反射膜的部分)中的反射光强度的降低的大小,设为比存在反射膜的区域的反射光强度低,比来自BCA的缝隙部分的反射光强度高的值。
本实施方式中,在再生信号为检测电平以下的期间的比率为规定值(例如8.3%)以上时,判断光束的照射位置位于BCA。这样,BCA内外判断部404与NBCA内外判断部104同样进行动作,在判断光束照射位置位于BCA上时,BCA解调部405对BCA数据进行解调。另外,BCA内外判断时,以及BCA数据解调时,追踪伺服控制设为关闭状态。
这样,不但在NBCA的读出,即使在进行BCA的读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追踪伺服控制设为关闭的状态下,将光束照射位置移动到BCA,进行BCA的读出。根据本实施方式,不用执行因BCA的存在而使得动作容易不稳定的追踪伺服控制,也能够进行BCA的稳定的读出。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NBCA内外判断部104与BCA内外判断部404,起到本发明中的“区域判断机构”的功能,但该区域判断机构并不仅限于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的机构。例如,还可以采用根据能否解码烧录区信号,来判断光束照射位置是否位于烧录区内的这种构成。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200的构成,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实施。
本发明的光盘再生装置,在光拾取器的传送机构具有廉价的电动机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NBCA的读出,因此在光盘再生装置的普及中很有用。

Claims (10)

1.一种光盘再生装置,能够从设有烧录区的光盘的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具有:
光拾取器,其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将上述光束聚焦到上述光盘上的物镜、控制上述物镜的位置的透镜调节器、以及根据上述光盘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信号的光检测器;
传送机构,其将上述光拾取器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以及,
区域判断机构,根据上述光盘所反射的光束的光量变化,判断上述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
在从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时,执行:
通过上述传送机构将上述光拾取器从第1拾取器位置移动到接近盘中心的第2拾取器位置的步骤A;
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第2拾取器位置上的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第1透镜位置上的步骤B;以及
通过上述区域判断机构,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C,
上述步骤C中,在判断为上述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不位于上述烧录区内时,执行:
通过上述传送机构让上述光拾取器更加接近盘中心的步骤D;
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第2透镜位置上的步骤E;以及
通过上述区域判断机构,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上述多个第1透镜位置的间隔,设定得比从上述第1拾取器位置到上述第2拾取器位置之间的距离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上述多个第2透镜位置的间隔,设定得比上述步骤D中的光拾取器的移动距离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在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透镜位置中时,多次执行让上述物镜接近盘中心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在上述光拾取器内的多个不同的透镜位置中时,至少执行1次让上述物镜远离盘中心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拾取器位置,设置得比再生信号记录区域的最内周边缘更靠近盘外周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上述光盘上的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情况下,在从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之前,进行让上述光束的照射位置接近上述烧录区的中央部的动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烧录区是窄烧录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机构具有DC电动机,通过上述DC电动机的旋转,让上述光拾取器在上述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
10.一种光盘再生装置的驱动方法,该光盘再生装置具有光拾取器,该光拾取器具有发射光束的光源、将上述光束聚焦到光盘上的物镜、控制上述物镜的位置的透镜调节器、以及根据上述光盘所反射的上述光束的至少一部分生成电信号的光检测器,其中,
在从设有烧录区的光盘的上述烧录区读出信息时,执行:
将上述光拾取器从第1拾取器位置移动到接近盘中心的第2拾取器位置的步骤A;
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第2拾取器位置上的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第1透镜位置上的步骤B;以及
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C,
上述步骤C中,在判断为上述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不位于上述烧录区内时,执行:
让上述光拾取器更加接近盘中心的步骤D;
通过上述透镜调节器,将上述物镜依次配置到上述光拾取器内的不同的多个第2透镜位置上的步骤E;以及
判断通过上述物镜所聚光的光束在上述光盘上的照射位置是否位于上述烧录区内的步骤F。
CNB2006800080461A 2005-04-08 2006-04-03 光盘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6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1985 2005-04-08
JP111985/2005 2005-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030A CN101138030A (zh) 2008-03-05
CN100541622C true CN100541622C (zh) 2009-09-16

Family

ID=3708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804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622C (zh) 2005-04-08 2006-04-03 光盘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90477A1 (zh)
EP (1) EP1873768B1 (zh)
JP (1) JP4949235B2 (zh)
CN (1) CN100541622C (zh)
DE (1) DE602006012468D1 (zh)
WO (1) WO2006109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5389B2 (ja) * 2008-05-01 2012-04-11 パルステック工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6084489B2 (ja) * 2013-03-15 2017-02-22 東芝アルパイン・オートモティブ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2399A (en) * 1987-09-09 1990-11-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disk characteristic data recording area of an optical dis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7771A (ja) * 1996-09-20 1998-04-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US6519213B1 (en) * 1999-06-29 2003-02-11 Oak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disk
JP2001022281A (ja) 1999-07-09 2001-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906996B2 (ja) * 2003-08-28 2007-04-1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Dvd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5078781A (ja) * 2003-09-03 2005-03-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DE602005022703D1 (de) 2004-06-09 2010-09-16 Panasonic Corp Optisches plattengerät und verfahren
JP4218619B2 (ja) * 2004-09-14 2009-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シー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2399A (en) * 1987-09-09 1990-11-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disk characteristic data recording area of an optical dis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49235B2 (ja) 2012-06-06
WO2006109607A1 (ja) 2006-10-19
EP1873768A1 (en) 2008-01-02
US20090290477A1 (en) 2009-11-26
DE602006012468D1 (de) 2010-04-08
JPWO2006109607A1 (ja) 2008-11-06
CN101138030A (zh) 2008-03-05
EP1873768B1 (en) 2010-02-24
EP1873768A4 (en)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7484B1 (ko) 광 디스크 장치
JP2002117534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種別判別方法
US6747922B2 (en) Track-jump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WO2006088157A1 (ja)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476962C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01477818B (zh) 光盘装置
JP4226184B2 (ja) 情報記録媒体判別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判別方法
CN100541622C (zh) 光盘再生装置
EP0943140A1 (en) Record carrier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US6449222B2 (en) Servo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tilizing a light spot shifted beyond a signal change area of an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JP434293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080175138A1 (en) Method For Recording To And Reproducting From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For The Same
KR100805764B1 (ko) 광 픽업 틸트 보정 제어 장치 및 틸트 보정 방법
CN101441876B (zh) 光盘装置
JPH1011766A (ja) 円盤状光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円盤状光記録媒体
CN100431020C (zh) 盘记录装置及方法
EP1581936B1 (en) Device for playing optical discs
US7548492B2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and search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area of optical disk in the same
JP3855274B2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01273408B (zh) 光盘装置
KR100681613B1 (ko) 홀로그래픽 롬의 기준광 서보를 이용한 트랙 서보 제어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031570B2 (en) Optical disk un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2155816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トラッキングサーボ引込方法
JP2008234831A (ja) 書き替え型記録媒体
JP200830000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